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要成一線城市人口要多少
擴展閱讀
福州哪裡有賣珍珠小籠包 2025-07-08 02:21:24
廣州肓才小學怎麼樣 2025-07-08 02:20:46

福州要成一線城市人口要多少

發布時間: 2022-10-16 07:20:01

① 城市要有多少人口才進一線城市

目前我國統計工作中將城市分為以下幾組:
(1)超大城市:城市人口400萬以上;
(2)特大城市:城市人口100至400萬;
(3)大城市:城市人口50至100萬;
(4)中等城市:城市人口20至50萬;
(5)小城市:城市人口20萬以下。
一線城市指的是在全國政治、經濟等社會活動中處於重要地位並具有主導作用和輻射帶動能力的大都市。其主要體現在城市發展水平、綜合經濟實力、輻射帶動能力、對人才吸引力、信息交流能力、國際競爭能力、科技創新能力、交通通達能力等各層面,一線城市在生產、服務、金融、創新、流通、綜合商業指數等全國社會活動中起到引領和輻射等主導功能。

② 中國一線城市的分別是多少人口

中國的一線城市人口規模一般是達到1000萬以上,上海,廣州,北京超一線城市人口超過2000萬

③ 福州是一線城市還是二線

福州是是二線城市。
福州,簡稱"榕」,別稱榕城,福建省轄地級市、省會、福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濱江濱海生態園林城市。 截至2020年底,全市下轄6個市轄區、6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11968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416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為842萬人。2021年,福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324 48億元。

④ 福州市人口2021總人數是多少

福州市人口2021總人數是842萬人。比2020年末常住人口增加10萬人,2021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73%,比2020年提高0.5個百分點。

根據去年發布的福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在普查標准時點2020年11月1日零時,福州全市常住人口829萬人,十年共增加117萬人。福州常住人口總數僅次於泉州,位居全省第二位。根據福州市統計局透露的消息,去年泉州常住人口達到885萬人。

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時的878萬,去年常住人口增加了7萬人。2021年泉州常住人口達到885萬人,而福州常住人口842萬人,福州與泉州差距進一步縮小至43萬人,說明2021年福州常住人口比泉州多增加了7萬人。



福州市經濟發展

2020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20.02億元,比上年增長5.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60.70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3840.77億元,增長6.2%;第三產業增加值5618.55億元,增長4.4%。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6%。

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8.3%,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6.1%。2021年福州市前三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631.98億元,同比增長8.9%,兩年平均增長6.0%,分別高出全省、全國0.4、0.8個百分點。2021年,福州市GDP總量(11324.48億元),超過了泉州市。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福州

⑤ 福州會成為一線城市嗎

一線城市就不要指望了。北上廣深是各種政策傾斜、集全國之力打造出來的,其它城市沒有這個待遇。
福州曾於2013年入選新一線城市(15個名額),然後就上不去了,此後一直是二線城市。努把力,新一線城市還可能搏一搏。

⑥ 福州市人口2021總人數是多少

福州市人口2021總人數是842萬人。2月15日,福州市統計局有關負責人說,2021年人口抽樣調查數據結果顯示,福州市常住人口達到842萬人,比2020年增加10萬人。其中不含平潭的常住人口803萬人。

福州地貌屬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嶺所環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間。東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蓮花峰。境內地勢自西向東傾斜。全市總面積1215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總面積1786平方公里。

地理環境

福州位於歐亞大陸東南邊緣,東臨太平洋,地處中國東南沿海、福建省中東部的閩江口,與台灣省隔海相望。位於北緯25°15′~26°39′,東經118°08′~120°31′,東瀕東海,西鄰南平、三明,北接寧德,南接莆田,居於亞太經濟圈中國東南的黃金海岸。

全市海域總面積11.09萬平方千米,海岸線長1137千米。城市建成區面積約為357平方公里。

⑦ 福州人口2022總人數是多少

截至2022年10月,福州市沒有更新新的人口普查數據,根據2021年人口抽樣調查數據結果顯示,福州市常住人口達到842萬人。

根據2021年人口抽樣調查數據結果顯示,福州市常住人口達到842萬人,比2020年增加10萬人。 福州市2021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73%,比2020年提高0.5個百分點,排名僅次於廈門,位居全省第二。

福州漢族人口居多,漢族人口佔全市人口總數的98.69%。全市有43個少數民族,約8.87萬人,佔1.32%,其中畲族人口4.7萬人,約佔少數民族總人口的52.86%。超過千人的少數民族有畲族、回族、滿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9個民族。城區少數民族人口9000多人,主要有畲族、滿族、回族。

福州簡介

福州,簡稱「榕」,別稱榕城,史稱閩都, 福建省轄地級市、省會、福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濱江濱海生態園林城市。地處中國東南沿海、福建省中東部的閩江口,與台灣省隔海相望。位於北緯25°15′-26°39′,東經118°08′-120°31′之間,西鄰南平、三明,北接寧德,南接莆田,東瀕東海。

截至2020年底,全市下轄6個市轄區、6個縣及1個縣級市,總面積11968平方千米, 建成區面積416平方公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福州

⑧ 一線城市人口余額不足影響有哪些

一線城市人口余額不足影響有哪些

一線城市人口余額不足影響有哪些,一個城市不可能無上限擴張,也就是說城市大規模「搶人」已經進入一個微妙的拐點,未來人口增速將會放緩。一線城市人口余額不足影響有哪些。

一線城市人口余額不足影響有哪些1

所謂「人口余額」,即每個城市規劃設定的未來常住人口規模目標與當前常住人口規模之間的差額。

根據目前已經發布了城市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的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和省會城市數據來看,部分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的「人口余額」已不足。

數據顯示,北上廣深的人口上限分別是2300萬、2500萬、2000萬、1900萬。相比2020年七普人口,北上廣深分別還剩110萬、12萬、136萬、114萬增長空間,也就是說四大一線城市總體「人口余額」不足400萬。

新一線城市「人口余額」也不算多

除此之外幾個新一線城市的「人口余額」也不算多,雖然幾個新一線城市的天花板都不算低,成都2400萬,蘇州1700萬-1800萬,武漢1660萬,杭州1500萬、沈陽1200,但是剩餘規劃空間都差不多隻有300萬左右。

除了沈陽以外,其餘像成都、蘇州、武漢、杭州等城市和過去十年人口增量來比,城市的「人口余額」也不算多。

一個城市不可能無上限擴張,也就是說城市大規模「搶人」已經進入一個微妙的拐點,未來人口增速將會放緩。

三四線城市人口嚴重不足

早在2019年年底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稱:光華管理學院課題組對中國城鎮人口的現狀有個估算,我們發現88%的城市人口是嚴重不足的,簡單的說就是城市的實際人口比經濟意義上有價值的人口數要低很多。

除此之外,4月份,提出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6月份,提出目前縣城常住人口正減少的現實,不可過度超前和盲目建設。

很多三四線城市雖然「人口余額」充足,但是從過去10年的人口增量就可以看出,三四線城市的人口後勁已不足。

種種現象表明,我國現在的人口趨勢就是小城市人口不斷向大城市轉移,大城市「人口余額」越來越少,小城市人口余額雖然充足但人口上不去,而這個趨勢還將持續!

因為人口向大城市轉移的本質是因為各大城市資源配比不均,能在家鄉生存,又何必背井離鄉。像很多三四線城市,產業類型少、工作機會少,工資也不高,但是物價和房價卻可以直追一二線城市,真的應了那句沒有一二線城市的命,卻得了一二線城市的病。

現有住房足以夠34億人居住

根據最新房地產數據,中國有1.3億套房屋空置無人住,現有住房足以夠34億人居住。城鎮居民住房擁有率是96%,超過30%的家庭擁有2套住房,超過10%的家庭擁有3套住房,戶均擁有住房1.5套。

房屋空置率高,人口出生率低,一線城市不再把「搶人」當作目標,三四線城市人口支撐力又不足,所以種種跡象表明高房價只是最後的狂歡而已。

一線城市人口余額不足影響有哪些2

省會仍有人口提升空間

相對於一線城市的「人口余額」不足,不少新一線城市、省會城市還有較大的人口增長空間。

9月底,《天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發布,提出2035年天津市規劃人口控制在2000萬左右。這意味著,天津尚有較大的人口增長空間。根據最新的人口普查數據,2020年,天津的總人口為1386.60萬人,未來天津的人口增幅可以在此基礎上超過40%。

和天津類似的還有蘇州,根據《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到2035年,蘇州市域常住人口規模1700—1800萬人。這一數據較2020年的人口普查1274.83萬人相比,也有超過40%的增長空間。

除天津和蘇州之外,根據《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至2035年,全市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1300萬人以內,2035年以後長期穩定在這一水平。2020年,南京的常住人口為931.47萬人。

《杭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提出,至2035年常住人口規模1500萬人左右。而2020年,杭州的常住人口規模為1193.6萬人。

《成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確定2035年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2400萬人。2020年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成都的總人口為2093.78萬人。這意味著在未來一段時間,成都仍然有較大的人口增長空間。

孫不熟認為,相對於北上廣深,成都更多的人口並不集中於中心城區,而是下沉到郊區、縣級市等,而一線城市的中心城區的人口壓力過大,成都相對來說更有人口的.迴旋餘地。

此外,《武漢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提出,至2035年,規劃可容納常住人口1660萬人。2020年,武漢的總人口規模為1232.65萬人。《福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福州市域常住人口規模1000萬人。2020年,福州常住人口為829.13萬人。

這意味著,除一線城市之外,其他大城市仍然有15%-45%的常住人口增長空間。這會產生何種影響?

孫不熟指出,一些城市相關規劃顯示人口規模還有較大的上漲空間,但這只是意味著這些城市還有較大的人口增長餘地,並不意味著一定能吸引這么多人。另外,這些城市也並不會馬上建設達到人口規劃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而是根據現狀來動態調整。

這也不意味著有較大人口空間的城市,會一步到位放開戶籍。

「以天津為例,天津作為直轄市,是擁有『高考福利』的,這幾年也有不少在北京工作但拿不到北京戶口的人,將戶口落戶到天津。因此,如果天津真的放開戶籍,其實對人口是有較大吸引力的,但是這不符合城市對人口的需求。」孫不熟表示,相對來說,不少大城市的衛星城目前有更多的機會。

張大偉指出,目前來看,大城市的吸引力仍然在增強,要預防大城市周邊衛星城過度房地產化的傾向。因為衛星城如果缺乏產業的支撐,那麼流入的人口購房需求,大部分為投資和投機的需求,這對當地的發展不利。

「目前來看,衛星城更多是投機需求,沒有形成一個良性的房地產市場,因此一旦出現波動,對這些衛星城的影響比較大。另外,大城市需要進一步建設軌道交通,將周邊聯通起來。」張大偉表示。

⑨ 一線城市人口余額不足意味著什麼

一線城市人口余額不足意味著什麼

一線城市人口余額不足意味著什麼,一個城市規模有限,對人口的承載能力也是有限的,未來「北上廣深」的落戶門檻只會更高,而不會降低。一線城市人口余額不足意味著什麼。

一線城市人口余額不足意味著什麼1

「人口余額」,即每個城市規劃設定的未來常住人口規模目標與當前常住人口規模之間的差額。

從目前發布相關規劃的城市來看,一線城市相對來說「人口余額」不足,北上廣深總體「人口余額」僅有411.59萬人。其中,《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提出,2035年常住人口規模1900萬人。2020年,深圳的常住人口規模為1756.01萬,「人口余額」尚有143.99萬人。

有專家指出,深圳的措辭提出按照實際管理服務人口來配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其中2035年深圳提出實際管理服務人口2300萬人,所以其實是在人口控制的基礎上,留有充分的調整空間。「從深圳的例子來看,這些規劃對於城市人口是否有剛性的限制並不好說,因為深圳在過去的發展過程中幾乎每一次常住人口都超過了此前的規劃。」其表示。

但是,一個值得注意的信號是,近期深圳收緊了入戶門檻,學歷型人才最低入戶要求為全日制本科。「這其實透露了一個信號,中國城市大規模的『搶人』已經進入一個微妙的拐點,背後是城市人口規模的極限越來越近,因為城市難以無限制的擴張。」

省會仍有人口提升空間

相對於一線城市的「人口余額」不足,不少新一線城市、省會城市還有較大的人口增長空間。

9月底,《天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發布,提出2035年天津市規劃人口控制在2000萬左右。這意味著,天津尚有較大的人口增長空間。根據最新的人口普查數據,2020年,天津的總人口為1386.60萬人,未來天津的'人口增幅可以在此基礎上超過40%。

和天津類似的還有蘇州,根據《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到2035年,蘇州市域常住人口規模1700—1800萬人。這一數據較2020年的人口普查1274.83萬人相比,也有超過40%的增長空間。

除天津和蘇州之外,根據《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至2035年,全市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1300萬人以內,2035年以後長期穩定在這一水平。2020年,南京的常住人口為931.47萬人。

《杭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提出,至2035年常住人口規模1500萬人左右。而2020年,杭州的常住人口規模為1193.6萬人。

《成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確定2035年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2400萬人。2020年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成都的總人口為2093.78萬人。這意味著在未來一段時間,成都仍然有較大的人口增長空間。

孫不熟認為,相對於北上廣深,成都更多的人口並不集中於中心城區,而是下沉到郊區、縣級市等,而一線城市的中心城區的人口壓力過大,成都相對來說更有人口的迴旋餘地。

此外,《武漢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提出,至2035年,規劃可容納常住人口1660萬人。2020年,武漢的總人口規模為1232.65萬人。《福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福州市域常住人口規模1000萬人。2020年,福州常住人口為829.13萬人。

這意味著,除一線城市之外,其他大城市仍然有15%-45%的常住人口增長空間。這會產生何種影響?

孫不熟指出,一些城市相關規劃顯示人口規模還有較大的上漲空間,但這只是意味著這些城市還有較大的人口增長餘地,並不意味著一定能吸引這么多人。另外,這些城市也並不會馬上建設達到人口規劃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而是根據現狀來動態調整。

這也不意味著有較大人口空間的城市,會一步到位放開戶籍。

「以天津為例,天津作為直轄市,是擁有『高考福利』的,這幾年也有不少在北京工作但拿不到北京戶口的人,將戶口落戶到天津。因此,如果天津真的放開戶籍,其實對人口是有較大吸引力的,但是這不符合城市對人口的需求。」孫不熟表示,相對來說,不少大城市的衛星城目前有更多的機會。

張大偉指出,目前來看,大城市的吸引力仍然在增強,要預防大城市周邊衛星城過度房地產化的傾向。因為衛星城如果缺乏產業的支撐,那麼流入的人口購房需求,大部分為投資和投機的需求,這對當地的發展不利。

「目前來看,衛星城更多是投機需求,沒有形成一個良性的房地產市場,因此一旦出現波動,對這些衛星城的影響比較大。另外,大城市需要進一步建設軌道交通,將周邊聯通起來。」張大偉表示。

一線城市人口余額不足意味著什麼2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人口紅利」這個詞,它是指勞動年齡人口佔比大,國家呈現高儲蓄,高投資,高增長的局面。過去40年,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也是受益於人口紅利。

如今,我國老齡化嚴重,出生率下降,面臨著「未富先老」的局面。因此,才會這么著急,不但全面放開了三孩,還出台各種政策,鼓勵大家生育,就是希望未來有更多的年輕人,而不是越來越多的老年人。

出生人口減少,那人就變得更加珍貴,所以,過去一兩年,很多城市都發起了「搶人大戰」,推出了很多優惠的政策,吸引人才落戶。有些城市甚至是全面放開,零門檻,比如江西省南昌市,現在是誰都可以去入戶。

對於一線城市來說,似乎沒有這個焦慮。人往高處走,每年數百萬的畢業生,很多都去了北上廣深這四個一線城市。不過,在搶人才方面,還是深圳最賣力,此前是大專以上基本都可以落戶,而本科以上的還有補貼。

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從2010年到2020年,深圳人口增加713萬,位居全國城市第一,廣州以597萬排第二,北京增加228萬,上海增加185萬。由此可見,過去10年,深圳是敞開了口子吸引人才落戶。

不過,一個城市規模有限,對人口的承載能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讓人口無限上漲,特別是像深圳,面積非常小。所以,各大城市都對未來常住人口做了一個規劃,四個一線城市的「人口余額」明顯不足了,想落戶的真的要抓緊了。

到2020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常住人口分別是2189.3萬、2487.09萬、1867.66萬、1756.01萬,到2035年規劃的常住人口分別是2300萬、2500萬、2000萬、1900萬,由此計算出,它們的人口余額分別是110.7萬、12.91萬、132.34萬、143.99萬,總計僅剩下411.6萬,這可是15年的時間。

以深圳為例,從2010年到2020年,僅僅10年時間,人口增加了700多萬。而到2035年的15年時間,人口只能增加140多萬,怎麼辦?只能是提高落戶門檻,據了解,深圳已經將門檻提到了本科,而且年齡不超過35周歲。

不得不說,未來「北上廣深」的落戶門檻只會更高,而不會降低。無法落戶,那買房的難度無疑大幅提高。像北京和上海這兩個城市,此前的落戶門檻就很高,想在這里買房也不容易。

從世界范圍來看,城區人口超過1500萬的城市不超過15個。而我國就有4個,分別是北京、上海、深圳、重慶。超過1000萬的超大城市還有廣州、成都、天津。大城市的人口不可能無限制的增長,畢竟面積和資源都有限,如果人口過多,帶來的將是交通擁堵,空氣污染等問題,對城市也是一種消耗。

當然,也有人會說,人口增長放緩了,那老齡化會不會加速,這也會影響到城市的發展。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佔比達到18.70%。深圳的佔比僅為5.36%,是全國最年輕的城市。北京、上海、廣州的佔比分別為19.63%、23.38%、11.4%。可以看到,北京和上海的老齡化也挺嚴重。不過,它們也是不用擔心的,因為依舊會有源源不斷的外來人口補充。

一線城市「人口余額」不足,落戶困難,其實新一線城市也是不錯的,余額還是挺多的。到2035年,天津的人口余額是614萬,蘇州是426萬,杭州是307萬,成都是307萬,武漢是428萬。

不一定要擠在一線城市,新一線和不少強二線城市,發展也越來越不錯,機會也很多。

⑩ 2013年福州越升為一線城市 海峽西岸中心城市福州與 廈門龍頭城市一起對接台灣 輻射溫州 汕頭

浮雲~~ 神馬都是浮雲~~在福州呆了2年,雖然是福建人,但是不是很看好福州的發展,按現在這種趨勢根本沒什麼競爭力。所謂的一線競爭力就是房價跟消費達到一線城市的水平。在福州唯一有所改變的是物價又上漲了,路面又開挖了,搞什麼景觀河。 還有「大幹150天」,至今對這句口號記憶尤新,都TM過年了還沒幹完呢。。當然也有很多好的,比如不排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