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林陽寺大致規模
林陽寺坐落在北向陽的山坡上,四周環山,一面臨水,環境優美。山勢蔥郁,千年古樹點綴其間,湖邊綠草如茵,湖水清澈,藍天倒映其上。山門大牆面對湖水,朝向東邊,門柱上懸掛著對聯,寓意吉祥和佛法無邊:「林峰滿瑞氣,青山不老,陽光照大地,綠水長流;一切諸苦皆消滅,百福妙相具庄嚴。」
進入山門,中軸線上排列著天王殿、大雄寶殿和法堂,兩側則是鍾鼓二樓,伽藍殿、祖師殿等眾多殿堂,總計約20多間,建築規模宏大。天王殿的橫匾「林陽禪寺」由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在1981年親筆題寫。大雄寶殿內供奉三尊大佛,殿名由清末陳寶琛題寫,還有弘一法師的「證無上法」橫匾和康熙年間的大鐵鍾。法堂位於寺頂,珍藏著清雍正年間刻印的佛經,鍾樓內懸掛的大銅鍾重達600千克,歷史可追溯到康熙年間。
地藏殿位於天王殿西側,是一座現代化的二層建築,擁有西式風格,供遊客住宿,殿內供奉的地藏王銅佛重達650千克。東側的古月塔院則有古月法師的藏骨塔和法師事跡展,展現了豐富的佛教文化。另一側的玉佛堂建於90年代,內供一尊從印尼運回的精美玉石卧佛,是寺內的一大看點。堂內還懸掛著日本觀世音絹畫和葉向高的書法作品,以及宋代的台基石,記錄了古代女弟子的功德。
(1)福州哪裡銅佛現場拍賣擴展閱讀
又稱林陽禪寺,在福州市晉安區北峰山區壽山鄉,距市中心19公里。寺在瑞峰之麓,據宋《三山志》記載,後唐長興二年(931年)置,名林洋院。明《閩都記》稱為後晉天福元年(936年)創建。明初廢,萬曆四十年(1612年)重建,改為寺,後又廢。現存寺院為清光緒間(1875-1908)鼓山湧泉寺住持古月禪師募資重建,稱林陽寺。整組建築群大體仿效鼓山湧泉寺,亦以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為中軸主體建築,左右峙立鍾鼓兩樓。旁村禪堂、僧室、客廳等規模雄偉,當時福州五大禪寺之一。寺西有南朝陳永定四年(560年)隱山禪師藏骨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