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考廈大要多少名
擴展閱讀
深圳盛元半導體有多少人 2025-07-14 22:31:21
深圳租賃圍擋哪裡有 2025-07-14 22:26:12

福州考廈大要多少名

發布時間: 2022-10-28 23:18:01

1. 往年福建文科的考生上廈大至少要在全省排名多少才能進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28

2. 福建排名多少能上廈大

廈門大學2019年福建省:理科錄取分數是588,最低位次是6145;文科錄取分數線是598,最低位次是1380。2018年福建省:理科錄取分數線是585,最低位次是6669;文科錄取分數線是605,最低位次是970。福建省理科排名6200以上,文科排名600以上可以考慮報名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2019年福建省招生人數為1410人。廈門大學經濟類專業,文科的專業平均分是629,專業最高分是634;理科的專業平均分是655,專業最高分是663。

廈門大學(XiamenUniversity),簡稱廈大(XMU),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於1921年創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也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

廈門大學作為我國最美大學之一,學校設有研究生院、6個學部以及28個學院(含76個系)和14個研究院,形成了包括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工程與技術科學、管理科學、藝術科學、醫學科學等學科門類在內的完備學科體系。

3. 福州一中理科多少名能考進廈大這樣的學校

上廈大對於班級來說,好一點的班二十以內,差一點的班就要前15名了,年段差不多兩百名吧。。。如果你想上更好的系(金融,會計,化學等等)要前50到100!華東五校稍低一些吧但年段250要保證到吧!加油!(對了,這樣可以給分了嗎?)
哦,原來是這五所。。不好意思我搞錯了。。復旦要求比較高要30名左右吧,其他的至少前80名。。。我是一中的。。
可以繼續問。。

4. 廈門大學要多少分才能進、省內排名要多少

廈門大學要630分左右才能進,省內排名要3000名以內。

廈門大學(Xiamen University),簡稱廈大(XMU),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於1921年創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也是國家「211工程」 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2017年,廈門大學入選國家公布的A類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

建校以來,學校秉承「自強不息,止於至善」的校訓,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成為一所學科門類齊全、師資力量雄厚、居國內一流、在國際上有廣泛影響力的綜合性大學。

交流合作:

學校對外交流與合作深入開展,已與境外250多所高校簽署了校際合作協議,與51所世界排名前200名的高校開展實質性交流合作。

學校積極參與漢語國際推廣工作, 已與北美洲、歐洲、 亞洲、非洲等地區的大學合作建立了15所孔子學院,並獲批建設「孔子學院院長學院」。在對台交流方面,已成為台灣研究的重鎮和兩岸學術、文化交流的前沿。

以上內容參考:廈門大學官網——學校簡介

5. 福建高考生考上福州大學和廈門大學的難度有多大

福建近幾年的高考人數基本上保持在20萬人左右,今年的總體數量也不會出現巨大的浮動,我們還是按照20萬這個基數來分析。

廈門大學去年在福建本省的招生計劃一共是1417人,其中文史類314人(藝術類專業74人),理工類1103人(藝術類專業38人)。廈大去年在福建本省的高考錄取結果分為7個部分,其中馬來西亞分校的情況在此不做介紹。

盡管2021年是福建高考實施「3+1+2」模式的第一年,但是2020年的高考錄取數據仍然具有重大參考價值。對於絕大部分考生來說,關注這2所高校普通類的錄取情況就可以了。福建考生要考上廈大和福大,文科最低全省位次分別是第719名和2036名,理科最低全省位次分別是第3874名和12336名。別忘了,總共有超過20萬名考生,這個難度可想而之。

6. 福建考生考廈門大學,最少要考多少分才能被廈大錄取,求具體分數

2019年廈門大學在福建本省理科錄取線是627分,文科578分。

2018年廈門大學在福建本省理科錄取線是644分,文科541分。

2017年廈門大學在福建本省理科錄取線是617分,文科621分。

廈門大學王牌專業名單:

國家級特色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廣告學、經濟學、財政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統計學、數學與應用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法學、歷史學、會計學、海洋科學、英語、金融學、行政管理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化學工程與工藝、飛行器動力工程、材料科學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建築學

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化學、海洋科學、數學、生物學、經濟學、歷史學

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臨床醫學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