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窗簾打褶機多少錢
擴展閱讀
廣州拍到車牌怎麼過戶 2025-07-26 23:20:57

福州窗簾打褶機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2-11-18 01:53:02

1. 窗簾打褶機打的米數對不上什麼原因

計算錯誤米數
多半都是老闆少算了窗簾用的面_造成的後果。懂的人都知道囪
簾用料是對半尺寸,出現這種情況

2. 扇形羅馬簾怎麼製作

工具/原料
剪刀、筆、小錘子、捲尺、訂書機、釘子、長木片(厚度為2-3毫米)、以及細麻繩

製作步驟方法
第一步:用捲尺丈量出窗框的寬度和長度。

第二步:把小木片長度切割成和窗框寬度尺寸一致。黑白條紋的窗簾布也需要用捲尺丈量好尺寸,然後用筆畫出直線(長度可以略微加寬5-6cm,也就是沿著豎條紋的方向加長5-6cm)。

第三步:沿著直線進行裁剪,剪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剪得光滑,並且垂直於窗簾本身的豎條紋。

第四步:在窗簾布上端留出約1cm,然後將小木片與窗簾布固定起來。

第五步:小木條只有幾毫米的厚度,所以可以用訂書機進行固定。

第六步:就是沿著窗簾的垂直方向,比劃出所需要的細麻繩的長短。(細麻繩長度是窗簾垂直長度的2倍)。

第七步:將窗簾訂著小木片的那一頭拿起起,將木片與上窗框用錘子與釘子固定起來。

第八步:將細麻繩從中間窗框中間的位置穿過去。

第九步:羅馬窗簾的初始樣子完成,接下來就可以開始「拗造型」。

第十步:將隱藏於窗簾內部的那一段的細麻繩和窗簾外部的那一段打一個結,這個結越大,則小窗簾的小扇形就越高。

將窗簾布一段一段平整均勻地疊起來、放下、疊起來、放下,循環往復,美麗的扇形羅馬窗簾就完工了。這樣一款優雅的窗簾掛在家中,相信會令您的家居增色不少。

3. 裘皮機縫紉機打褶怎麼打

裘皮機縫紉機打褶?這需要用到手法去協助首先用手捏褶大概是1.5厘米一個折,再用縫紉機,把這個固定就可以。

4. 做窗簾需要具備哪些機器

需要以下工具「
縫紉機,拷邊機,電熨斗(也可以是 蒸汽熨斗,推薦的),電鑽,鋼捲尺,鋼鋸,起子, 人字踢 、電鑽 、排線、水平尺、最好店面還有個電腦裝個窗簾設計的軟體。

5. 怎麼樣調整縫紉機打褶

你的要是工業的那種縫紉機可以買個專用的打褶壓腳,沒多少錢

6. 窗簾打褶的方法是什麼呢 有沒有人知道價

窗簾製作加工流程明細表

要求與注意事項

所用工具

裁剪

確認用料

確認用料夠不夠用

剪刀、計算器、捲尺、三角尺、50公分鋼尺、劃分、如有條件可做裁床

對款

確認簾頭與窗身裁剪的先後順序,一般先裁簾頭

對花

確保兩幅布裁成一模一樣的花

裁剪

1.波浪加位不夠,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沒屁股,應該怎樣補救?答:減少每個褶位之間的深度。

2.成品波浪太高,應該怎樣改正?答:減少拋位。

3.窗高3.6M—4M,波浪簾頭高度應是多少?答:0.6M—0.75M

4.窗高2.8M—3.2M,平過簾頭成品多高? 答:0.4M

5.假簾頭正常高度是多少?答:45CM

6.平過簾頭正常高度是多少?答:38CM

7.窗簾種類繁多,大體可分哪兩大類:答:成品簾、布藝簾

8.布藝簾由哪幾部分組成?答:窗簾布、窗紗、輔料、道軌四部分。

9.離邊多少發現布有質量問題,裁床及時反應,導致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後責任在裁床?答:離邊30分。

收邊

鎖邊

鎖去多餘的毛邊,控制好布,要鎖直,鎖平滑。

普通鎖邊機、密集鎖邊機

拉邊包邊

把邊拉直,拉邊帶不放反,(以駁口在裡面為正)

平車+拉邊筒

挑邊

成品拉邊4公分,成品線路松緊度合適,調節好挑邊機針的深淺

挑邊機

簾身量成品高度

(標明主房、廳……),在正面劃出成品高度之後,再量出275px,剩餘部分剪掉,如有特殊要求留多少?要按所要求的長度剪

5米捲尺

離幾分遮軌打褶;要先在成品尺寸上加上遮軌的幾分劃線,再量出375px剪。例如:2*2.5遮軌,就是先劃2.54米,再劃2.69米,剩餘部分剪掉

離幾分穿桿;如:2*2.6離4分空桿的劃法,先劃2.64米,再2.68米處劃1點。再加7分穿桿位。也就是劃2.75米,再留3分止口,就是在2.78米處剪

有假簾頭的除F63-5#外,在反面劃成品高度,再留3分止口,剩餘部分剪掉,如果有假簾頭又要離幾分遮軌或離幾分穿桿,應該在成品高度加上幾分劃線,再留止剪

所有駁高窗身都要先燙平駁口,再從駁口處往腳下量統一高度,再從駁口處往上量剩餘高度(即成品高度減去下邊部分高度),而且一個窗分幾幅的駁口全部要對齊,橫條紋布的幾幅條紋也一定要對平

頭上配色布接駁的窗身,按流程卡上標明的尺寸去量

吊帶款窗身,成品高度減去10分再量正面

穿桿和縮英帶窗身全部統一離5分

拉尺的人要留意加鉛線的布或紗是否直

車窗帶的成品+3分主口剪,車小英帶的成品+2分主口剪

簾頭

拼布

將底布與主布兩塊布合並,車縫邊,如有拼色布,先將拼色布與主布拼好再與底布合並

平車、鎖邊機

車直

要求根據所裁形狀平滑車縫。如波浪簾頭,寬度一定要准確。平過簾頭,不可以少於成品尺寸,可以寬,但不可以窄

簾身

打褶款

無紡布要被包緊,線路要車直,打褶的空位與褶位需一樣寬度

平車、挑邊機、鎖邊機、縮壓腳、定規

打圈款

無紡布要被包緊,線路要車直

整燙

燙出直線

根據所量成品高度燙出一條直線

蒸汽燙斗,如有條件可作燙床

燙平

燙平布身,無皺褶。燙簾頭需根據不同形狀,直的就要燙直,弧的要燙圓滑。不可以燙縮水

燙邊

將挑邊、拉邊燙直

車位

車無紡布與簾身

打褶車8公分無紡布

平車、鎖邊機

打圈車12公分無紡布

有假簾頭的無論8公分或12公分,先把假簾頭與簾身並好,再車無紡布

成品一定要統一高度,如有條形花紋,一定要沿住花紋車直魔術貼

打褶,褶位與空位保證一樣寬,打圈線路一定要直,包無紡布一定要包緊

配件製作

根據不同款式加上相應配件

平縫車、吊牌槍、熱溶膠槍、安裝錘

檢驗

架起簾身,檢驗成品高度與質量問題,如有問題,需找出對應問題返工

升降架



下一篇:窗簾製作折邊如何做的?上一篇:窗簾的褶子怎麼打?

此文關鍵字:窗簾加工設備,窗簾自動化打褶設備,卷簾裁切機,超聲波分條機,窗簾設備

推薦產品

7. 市面上窗簾的褶皺是機器還是手工縫制為主大批量生產規格都是一樣的嗎

兩種生產方式都有,主要是看生產規模的大小。

如果要保證每個褶皺的尺寸都很一致和精準,還是得依靠機器生產,既快速又可以保證品質

窗簾褶皺縫製成型

全部都是生產過程實拍哦~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8. 做窗簾用什麼縫紉機好

電動縫紉機

縫紉機是用一根或多根縫紉線,在縫料上形成一種或多種線跡,使一層或多層縫料交織或縫合起來的機器。縫紉機能縫制棉、麻、絲、毛、人造纖維等織物和皮革、塑料、紙張等製品,縫出的線跡整齊美觀、平整牢固,縫紉速度快、使用簡便。要是想選購到比較好的縫紉機的話可是要選好些的品牌哦,像飛躍縫紉機,兄弟Brother,勝家SINGER,蝴蝶-上工,標准牌,中捷ZOJE這些的10大品牌門戶網站買購上面知名品牌的縫紉機在質量及服務方面都是比較好的哦,你可以放心選購的哦,或者你也可以看看其他幾個10大品牌的哦,多對比對比下也好。

9. 利華打褶機教程

摘要 窗簾的打褶綁帶如何製作,這邊給大家找了資料,可以一起來學習下!

10. 家鄉的風俗習慣

我國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

發表日期:2005年12月3日 出處:網路 已經有4482位讀者讀過此文

阿昌族
阿昌族份蘇阿昌族男子穿藍、白色或黑色對襟上衣,下穿黑色褲子,也有穿左大襟上衣的。婦女服飾因地而稍有不同,每逢節日盛會都喜歡佩戴各種銀飾。已婚婦女一般穿裙子,上穿窄長袖對襟衣,用青布包頭;未婚婦女穿長褲,上身為淺色對襟衣、盤辮。食物以大米為主,還有薯類、蔬菜、肉類等,嗜酸性食品。過去青年男女有嚼檳榔的習慣,牙齒往往被染成黑色。住房多為磚瓦、木石結構的四合院建築,正屋住人,兩邊廂房樓上堆糧食等生活資料,樓下是豬圈、牛欄。村寨內房屋較整齊。寨間交通要道一般都是石板或碎石路,往來方便。男子出門隨身攜帶褙袋和長刀。男女都習慣肩挑貨物,長途運輸多用騾馬。阿昌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婚前戀愛自由,盛行「串姑娘」,但婚姻締結由父母包辦。過去一般是同姓不婚,但長期以來與漢、傣等族通婚的卻較普遍。盛行夫兄弟婚的轉房制度。寡婦可以改嫁,但不能帶走夫家財產,其子女亦歸夫家扶養。人死後一般行土葬,非正常死亡的必須火葬。
阿昌族人民性格開朗,又十分講禮好客。他們待客禮儀中盛行使用茶壇,這是一種煮茶的土陶用具。到阿昌族家中去做客,主人會先拿出酒壺倒上一小盅酒為來客洗塵,隨後又拿出茶壇,放上茶葉,倒上開水,放到炭火上煮一會,煮好之後倒進茶杯里,主客一道喝茶交談。

白 族
白族基本上實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兒子成婚後即行分居,父母一般從幼子居住。在地主階級中,有少數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同宗同姓不通婚,但例行姑舅表婚。婚姻一般由父母包辦,要門當戶對。有女無兒的可以招贅,無兒無女的也可以抱養同族弟兄的子女(過繼)或養子。贅婿和養子要改名換姓,才能取得財產繼承權。
白族在元代以前盛行火葬。元代以後,因受漢族的影響而改為土葬。喪葬儀式一般比較隆重。
平壩地區白族人民主食稻米、小麥,山區的則以玉米、養子為主。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善於腌制火腿、弓魚、油雞棕、豬肝酢等菜餚,又喜吃一種別具風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將豬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絲,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白族人民還喜喝烤茶。
白族服飾,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區男子頭纏白色或藍色的包頭,身著白色對襟衣和黑領褂,下穿白色長褲,肩掛綉著美麗圖案的掛包。大理一帶婦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絲絨領褂,下著藍色寬褲,腰系綴有綉花飄帶的短圍腰,足穿綉花的「百節鞋」,臂環扭絲銀鐲,指帶琺琅銀戒指,耳墜銀飾上衣右衽佩著銀質的「三須」、「五須」;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辮於後或盤辮於頭,都纏以綉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頭。
白族住屋形式,壩區多為「長三間」,襯以廚房、畜廄和有場院的茅草房,或「一正兩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廚房、畜廄俱各分開。山區多為上樓下廄的草房、「閃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覺的地方常連在一起。

保安族
保安族人民的風俗習慣明顯地受到伊斯蘭教教規的約束。同時,由於歷史上與鄰近民族長期雜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外族文化,特別是回、漢民族的影響。
保安族的家庭,過去多為為家長制的大家庭。現在,已完全被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所取代。家庭中父母為絕對權威,對子女婚姻實行父母包辦。解放前,保安族不與非伊斯蘭民族通婚,而且不同教派之間通婚情況也罕見。習慣早婚。還要取得教主的許可。不過,這種情況現在已有所改變。男方從說婚到結婚,至少要送兩次彩禮,禮金很重。第一次說親時,稱「定茶」;第二次在舉行婚禮前,稱為「干禮」。結婚選在「主麻日」。新娘過門後,三天不吃夫家飯菜,而是由娘家送來。
保安族的的飲食多以小麥、青稞和玉米為主,一般做成饅頭、面條、油香、饊子等;肉食只吃羊、牛肉,忌食血和豬、馬、驢等非反芻動物的肉和血以及凶禽猛獸。
保安族服飾有特殊的地方。男子喜戴號帽(白布圓小帽),穿白衫,套青布坎肩。在節日時戴小禮帽,穿翻領大襟藏式長袍,束腰帶,系腰刀,足登長筒馬靴。婦女多喜穿紫紅、綠色等色彩鮮艷的燈芯絨衣褲。現在,也有許多婦女仿效漢族婦女,頭上系各色紗巾。
保安族人民以村落聚居,住房多為土木結構的低矮平房,房院相互連結,坐落有序,頗具特色。

布朗族
布朗族的服飾,各地大同小異。男子穿對襟無領短衣和黑色寬大長褲,用黑布或白布包頭。婦女的服飾與傣族相似,上著緊身無領短衣,下穿紅、綠紋或黑色筒裙,頭挽發髻並纏大包頭。景東布朗族婦女的著裝已與當地漢族基本相同。過去布朗族男子有紋身的習俗,四肢、胸、腹皆刺染各種花紋。布朗族人民主食大米,輔以玉米和豆類。飲食喜酸辣,並嗜好煙酒。婦女有嚼檳榔的習慣,並以牙齒被染成黑色為美。布朗族的住房建築為干欄式竹樓,分上下兩層,樓下關牲畜,樓上住人。
布朗族的婚姻實行氏族外婚和一夫一妻制,純情的少男少女戀愛和婚姻都比較自由,但也有受到父母干涉的現象。布朗族的喪葬習俗各地基本相同。人死後,請佛爺或巫師念經驅鬼,三日內出殯。一般村寨都有公共墓地,並以家族或姓氏劃分開來。通行土葬,但凶死者,有的地方行火葬。

布依族
布依族的服飾特色是潔凈淡雅和莊重大方。男子穿對襟短衣或長衫,包藍色或白底藍方格頭巾。婦女大多穿右大襟上衣和長褲,或套鑲花邊短褂,或系花圍腰,也有著大襟大領短襖,並配蠟染百褶長裙的。節日里還佩戴各種銀質首飾。布依族村寨多依山傍水或建於河谷平壩上。富有地區特點的「干欄」樓房,上層住人,下層圈牲畜和存放柴草。
布依族的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制,近親不婚,但流行「姑舅表婚」。建國前,布依族地區還盛行「趕表」習俗。未婚男女可以利用節日、趕場或外出勞動的機會,聚集在一起對歌,女的看中男的 就把自己事先精心綉好的綉球,拋給對方,如男的同意,即相約到會場不遠的地方,對唱山歌,傾吐愛情。但在封建制度下,情人們很難結成終身伴侶,建國前締結婚姻須門當戶對,重彩禮。父母包辦的早婚稱「背帶親」。布依族有些地區還盛行「轉房」的婚姻制度。流行「不落夫家」。或稱「座家」的習俗。布依族的葬禮在近代實行棺葬,須請巫師開路,有砍牛辦齋超度死者的,謂之「打嘎」。

朝鮮族
朝鮮族的婚姻為一夫一妻制。按照傳統習慣,近親、同宗、同姓不婚。「男主外,女主內」是一種普遍習俗。父子關系是一切人倫關系的基礎。講求父慈子孝,長子贍養父母。社會上老人受到尊重,人們非常鄙棄不孝不敬的人和行為。多數地區居民實行土葬,散居在城鎮的則實行火葬。
朝鮮族比較喜愛素白服裝。婦女服裝為短衣長裙,叫「則高利」和「契瑪」。男子服裝為短上衣,外加坎肩,褲腿寬大。外出時多穿斜襟以布帶打結的長袍,現在改穿制服或西服。
朝鮮族的主要食糧一般是大米、小米,京漬(即辣泡菜)是不可缺少的菜。喜愛吃打糕、冷麵、大醬湯、辣椒和狗肉。現在不少人學習漢族烹飪技術。
朝鮮族的村落,多位於山坡下的平地上。村內房屋的建築面向東南、南和西南。有瓦房與草房,房牆外多刷白色。房內一般分寢室、客室、廚房和倉庫等。室內有平炕,進屋脫鞋,席炕而坐。近年來家庭中的陳設日漸講究。朝鮮族人民非常講究禮節,注重衛生,尤忌隨地吐痰。房子、餐具、衣被等都很整潔。

達斡爾族
達斡爾族實行一夫一妻婚制,恪守氏族外婚制原則。結婚分訂婚、送彩禮、迎親等步驟。死者土葬於氏族或家族墓地,長者葬禮隆重,族眾和娘親參加弔唁和祭奠。
達斡爾族的村莊具有獨特風格,多依山傍水,院落整齊。高大的「介」字形草房都朝南。內壁和天棚多有裝飾,房外圍著用紅柳條編織的各種花樣的籬笆。
達斡爾族主食為加牛奶的稷子米飯和蕎麥面、餅等,肉食的製作以曬肉f和煮烤肉為主。男子夏穿布衣,外加長袍,用白布包頭,戴草帽,足踏「奇卡米」(皮靴);婦女穿長袍,以藍色為主,夏日喜穿白襪、花鞋。他們最大的節日是春節,節日里都著盛裝,逐戶拜年,婦女們互贈禮物。

傣族
傣族的家庭和婚姻過去帶有明顯的封建色彩,其特點是等級內婚。土司之間實行嚴格的等級內婚,盛行一夫多妻。廣大農民實行父權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員為父母與未婚子女。青年男女婚前社交活動相當自由,可以自由戀愛。未婚青年在節日里或盛會場合「串布少」(找未婚女子談情說愛)很盛行。流行召贅上門的習俗。通行土葬,貴族與貧民的葬地是嚴格分開的。和尚、佛爺死後,先行火葬,再用瓦罐盛骨灰埋於寺後。
傣族服裝,男子著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冷天披毛氈,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紋身的習俗很普遍,男孩到十一、二歲時,即請人在胸、背、腹、腰及四肢刺卜各種動物、花卉、幾何紋圖案或傣文等花紋以為裝飾。婦女傳統著窄袖短衣和筒裙。西雙版納傣族婦女,著白色或緋色內衣,腰身細小,下擺寬,下著各色筒裙。芒市等地婦女,婚前著淺色大襟短衫,長褲,束小圍腰,婚後改著對襟短衫,黑色筒裙。內地傣族婦女服裝與邊疆大體相同,但有地區性特點,往往因此被其他民族呼為「花腰傣」、「大袖傣」等。
傣族的飲食以大米為主,德宏地區的吃粳米,西雙版納等地的愛吃糯米。喜飲酒和食酸辣,好吃魚蝦等水產。普遍有嚼檳榔的習慣。村寨大多建於平壩近水的地方,翠竹掩映,溪流環繞。干欄式建築是傣族住房的特點,分上下兩層。德宏多數地區傣族住平房,土牆茅頂,呈四合院。

德昂族
德昂族的服飾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表明了本民族特有的審美觀及其對美的追求。德昂族婦女服飾的別致在於以「藤篾纏腰」為飾。傳說古時候德昂女子是滿天飛的,男子為了將女子拴住,便用藤篾做圈,套在女子腰上,久之而成俗。德昂族婦女成年後,在裙子的腰部佩戴上五六圈或十餘圈,甚至二三十圈藤篾制的「腰箍」。腰箍寬窄粗細不一,多漆成紅、黑、黃、綠等色,有的上邊還雕刻著花紋圖案,有的還包上銀或鋁皮。德昂族婦女的裙子多為彩色橫紋長裙,上可遮胸,下及踝骨,並織有鮮艷的彩色橫線線條,不同支系在色彩、條紋上有顯著的區別。德昂族婦女的頭飾很特殊,婦女不留頭發,剃光頭,繞包頭,包頭兩端如發辮垂在背後。有的德昂婦女婚後留發,戴黑布包頭。德昂族的裝飾品中尤為引人注目的是五色絨球。在縫制衣服時,要在下半部用紅、黃、綠等色水絨球鑲上一周長方形的空格,中間再綉上花。男女包頭巾兩端也都釘上一些絨球,耳墜、掛包皆以絨球裝飾。更為獨特的是青年小夥子在胸前掛一串五色絨球,姑娘則在衣領之外裝飾絨球。男子頭裹黑布或白布包頭,帶大耳墜,銀項圈,多穿藍黑色大襟上衣,褲短而寬大。現在青年發式與漢族相同,已不戴沉重的首飾。男子有紋身的習俗,一般在腳部、臂部或胸部,刺以虎、鹿、鳥、花草等動植物圖案,作為裝飾。德昂族大部分地區以大米為主食,輔以玉米、養子、豆類。個別地區以玉米、養子為主食。普遍喜歡飲濃茶,茶是待客必不可少的佳品。德昂族有嗜好草煙和嚼檳榔的習慣。竹樓是各地德昂族共同的住宅形式。在德宏等地是一家一院,主房樓上住人、煮食、貯藏糧食等,樓下關牲口,附房用作堆放柴草和安裝舂米用的腳碓。鎮康地區若干小家庭同住一幢房子,房內中間有寬敞的走道,兩旁為各小家庭住宅,間壁而居,各有火塘,所以竹樓較大,有的佔地近四百平方米。現在部分德昂族的住宅與附近漢族的平房一樣,多家同住的大竹樓也已為各家各戶的小竹樓所代替。 德昂族實行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很少與外族聯姻。男女婚前享有戀愛自由,姑娘選擇對象有一定自主權,但最後要徵得父母同意。結婚時,男家要給女方一定聘禮。若夫妻不睦,男方提出離婚,只要出幾斤米、幾元錢,請村寨頭人祭神權後,即可通知女方回娘家。女方提出離婚,要賠償男方聘禮。新中國成立後,這種情況已發生變化。德昂族行土葬,村寨有公共墓地。但久病或孕婦難產而死的則用火葬。

東鄉族
東鄉族在傳統婚姻關繫上,還保留尊從「阿哈交」觀念的婚俗,所謂「阿哈交」,是一種宗族或家族的殘余形式。一個「阿哈交」包括有血緣關系的上百戶不等,輩份最高的年長者,稱為「當家」。同屬於一個「阿哈交」的男女不能婚配,違者將受到譴責。寡婦再嫁,同輩親屬有優先權。包辦婚姻為主。男女十六七歲就可舉行婚禮,但現在按我國《婚姻法》法定年齡結婚的男女越來越多。婚禮儀式帶有宗教氣氛。
在服飾方面,最近幾十年來,變化較大,並開始與漢族和回族的服飾相近,其特點主要表現在頭飾上。男子一般戴白色或黑色的無檐小帽,稱「號帽」;婦女一般戴絲、綢製成的蓋頭」,少女及新婚少婦戴綠色的,中年婦女戴青色的,年老婦女戴白色的。蓋頭一般要長到腰際,頭發全部被蓋住。現在一些參加工作的年輕婦女,為了勞動和工作方便已不再戴蓋頭,而喜戴一頂白色小帽。東鄉族男子不喜留長發,但習慣留胡須,這與回、保安和撤拉等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不一樣。據說,穆斯林男子,到適當年齡留有胡須,同教者見到都要以禮相待。
東鄉人的基本飲食,以小麥、青稞、玉米和豆類、洋芋(馬鈴薯)為主食。通常人們的麵食種類有:「饅頭、面條、油香等。最負盛名的「拉拾哈」(「拉麵」或「刀削麵」)、炸油香、「尕雞娃」和手抓羊肉等飲食為招待客人的重要食品。其中吃「尕雞娃」很有講究,把整雞各部位分為13個等級,「雞尾」最珍貴,一般給席上的長者或尊貴客人吃。
東鄉族人民也很講禮節,熱情好客,尊老愛幼,講究衛生。老人居上方。在就餐中,老不食,晚輩不得動手。除老年婦女外,婦女一般不與男子同桌吃飯。客人上炕需脫鞋,女客可不脫。東鄉人待客一般不與客人一道同餐,只站在炕沿招待,以示對客的敬重。男賓由男主人招待,女客由女主人招待。
東鄉人因為宗教關系,保持著良好的沐浴習慣。有「大凈」和「小凈」之分。「小凈」每天洗,保持手、腳、口腔、面部、鼻孔的干凈。「大凈」,一周一次,保持全身潔凈。每逢節日前,人們普遍要沐浴。在禁忌方面,東鄉人因宗教原因,禁食豬、狗、馬、騾、驢肉,忌說豬;不食動物的血;禁帶污濁之物進入墓地和清真寺;忌用食物開玩笑;忌在人面前坦胸露背;禁忌遞煙敬酒。
人死後,一般行土葬,提倡速葬,少放。

侗族
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紡、自織、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藍色。男子裝束,近城鎮者與漢族無異,唯邊遠山區略有差別,穿右衽無領短衣,著管褲,圍大頭帕。有的頭留頂發。婦女裝束各地互有差別,有著管褲、衣鑲托肩、釘銀珠大扣、結辮盤頭者;有衣長齊膝、襟邊袖口褲腳有滾邊或花邊、挽盤發者;有著大襟衣、大褲管、柬腰帶、包頭帕、挽頭髻者;有著對襟衣、襯胸布、圍褶裙、系圍腰、著腳套或裹綁腿、髻插銀椎者;有寬袖大襟、衣滾綉有龍鳳花卉、長裙過膝,梳盤發者;也有著漢裝者。一般都喜歡戴銀飾。
侗族人民的飲食以大米為主要食物,平壩地區以粳米為主,山區則多食糯米。普遍喜食辣椒和酸味。自行加工的「醅魚」、「醅肉」,貯藏十數年不壞。用油茶待客,是侗族人民的一種好客習慣。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以南部地區最富有特色。村頭寨尾多蓄有古樹,溪流上橫跨「風雨橋」,寨中魚塘四布。按族姓聚居,鼓樓聳立其間。住「干欄」房,樓上住人,樓下關養牲畜和堆置雜物。
「月也」,是這一村群眾到另一村作客,並以吹蘆笙或唱歌、唱戲為樂的社交活動。農閑鬥牛,是集體娛樂之一。屆時老少咸集,人山人海,歡聲四起,鑼鼓喧天,鐵炮震動山谷。有外寨客人途經本寨,則阻之於寨邊,以歌對答,謂之「塞寨門」。「行歌坐月」又稱「行歌坐夜」,是青年男女進行社交和談情說愛的通稱。北部侗族地區稱為「玩山」,青年男女在勞動之餘,三五成群,相約在山坡上對唱情歌。南部侗族地區稱「走寨」,或稱「走姑娘」,晚上姑娘們結伴在屋裡作針線活,客寨男青年攜帶樂器前來伴奏對唱,互相傾訴愛情,深情時男女互相「換記」(送禮物)定情,約為夫妻。三江縣富祿等地侗族群眾常於夏歷3月3日或2月2日匯集於廣坪上,用一特製火包沖一鐵環騰空而起,降落時,讓大家搶奪,獲得者受重獎,叫做「搶花炮」。
侗族婚姻為一夫一妻制。姑舅表婚較為流行,姨表兄妹和輩分不同的不能通婚。女子婚後有「坐家」(即「不落夫家」)的習俗。解放前,侗族的社會基本單位是封建家長制的父系小家庭。婦女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地位低於男子,婦女禁觸銅鼓;男人或長輩在樓下,不準上樓。侗族姑娘在婚後才能享受父母和自己積累的「私房」以及分得少量的「姑娘田」、「姑娘地」。男子繼承家業,無繼承人的可招贅養子。
喪葬一般同漢族,行土葬。個別地區還有停葬習俗,人死入殯後將棺材停放在郊外,等本族與死者同年同輩的都死亡以後,才一同擇日安葬

--------------------------------------------------------------------------------

列印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