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大學獲得多少項自然基金

福州大學獲得多少項自然基金

發布時間: 2022-12-24 02:36:32

❶ 福州大學2022國家自然基金截止時間

暫無具體截止時間
12月28日下午,福州大學202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動員會在大學科技園陽光樓一樓報告廳舉行。王心晨副校長出席會議。科技處負責同志、各學院分管院長和擬申報202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科研人員共170餘人參會。服務。王心晨副校長做申報動員講話。他要求各學院要高度重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工作,進一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全面落實各項工作任務,同時也要多關注除了面上、青年以外的基金項目類型,上下齊心、穩扎穩打,共同做好202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工作,為學校新一輪「雙一流」大學建設貢獻力量。
科技處有關負責同志介紹了我校202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工作的總體情況,並向與會人員通報了202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的最新變化和具體要求。化學學院王緒緒教授從申請人的角度出發,向與會人員分享了自己多年來撰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書的心得體會。
近年來,我校高度重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申報工作,從源頭入手,深入挖掘內部潛力,及早動員、精心組織,不斷提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的數量和質量。

❷ 福州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的系所簡介

人文社會科學系是人文社科學院中歷史最為悠久的一個系,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58年福州大學建校時的馬列部,在職能上主要承擔福州大學本科及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任務。人文社會科學系現有3個碩士點;分設「原理」、「概論」、「基礎」與「綱要」4個課程組,3個研究所,1個教育廳教師培訓和研修基地。
人文社會科學系擁有一支師資力量較為雄厚,積極進取、蓬勃向上的教師隊伍。全系共有教師4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人,高級職稱佔36%;博士4人、在讀博士2人,碩士19人;全國高校百名「兩課」優秀教師、省教學名師1人。近年來,該系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取得豐碩成果,共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教育部基金各1項、省社科基金10項,廳局級項目30多項,出版學術著作8部、主參編教材11部、發表論文近300篇。獲得省級以上優秀項目成果近10項。
教學方面,我系擁有1 門省級精品課程、1門校級精品課程,以及1支校級教學團隊及「金色陽光「教學網站。近年來共獲得省教改優秀成果獎2項,校教改優秀成果獎3項;校各類教學優秀獎勵17人次;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會獲獎論文10篇。
人文社會科學系今後一個階段的發展定位是:加強教學團隊建設,以福州大學本科生、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多層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教學與建設為基礎,以發展研究生教育為重點,加大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和二級學科學位點的建設力度,形成教學和科研相互協調、互為支撐的發展模式。 社會學系創辦於1998年,為福建省最早的社會學專業之一,師資力量雄厚,在12名專任教師中,教授與副教授5名,有博士學位6名。本系擁有社會學專業本科學士與研究生碩士學位授予權,以及社會調查師與社會工作師培訓頒證權,學生在學期間可得到系統的社會調查研究及社會工作與組織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與培訓,畢業後可從事政府、企業及社會組織管理、社會工作以及新聞傳播等職業。本專業的主幹課程有:社會學概論、社會調查與研究方法、西方社會學史、經濟社會學、城市社會學等。
社會學專業應用面廣,就業形勢良好,我系歷屆本科生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都保持在90%以上。社會學專業本科生已有250多畢業生,主要分布在企業、政府部門、新聞媒體等單位。社會學專業自建系之日逐漸建立起了完善的本科生、研究生的科學教學體系。課程內容既包含著基礎的社會學理論和研究方法,也有密切聯系中國社會發展現實問題的社會學前沿問題研究與社會工作應用等技術性課程。在課程設置上,要圍繞社會需要,讓學生學有所用,使學生能真正學到一門應用性強的社會學專業知識與技能。因此,在2004年我們對社會學培養方案作了較大的改革,與2003年比較,我們減少公共基礎課與畢業環節課時數,對專業課的學分也作調整,將節余出來學分增加到應用性較強的課程上,以突出與強調社會學的應用性。在2005的教學培養計劃中,我們更加突出了「社會調查師」與「社會工作師」的目標培養,加強了社會學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增強了學生就業競爭力。
改革與調整後的社會學培養計劃主要圍繞著一項基本能力、三項應用技能與兩項職業資格師培訓進行課程調整和設置。一項基本能力是社會調查與研究能力,三個應用技能是社會工作、組織管理與新聞傳播能力,兩項職業資格師培訓是社會調查師與社會工作師。
社會學碩士點目前已經培養了6屆畢業生,碩士畢業生有100多人,主要分布在國家機關、高校和研究機構等單位,就業率為100%。我院准備在整合多方資源的基礎上,擬於近年申報博士學位授予點。 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文應用型人才,具有較高的文學修養,較強的文字與語言表達、教學組織和初步科研的能力,能在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中外企事業單位、學校從事寫作、編輯、傳媒、文秘、公關、策劃、教學等文化、宣傳、教育工作的高級文員、教師等相關專門人才。知識結構為語言、文學和中文信息處理、秘書實務,要求學生系統地掌握漢語言文學知識和應用技能;能閱讀一般古典文獻;能熟練操作現代化辦公設備。主幹課程有:語言學概論、漢語修辭學概論、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基礎寫作、文獻學基礎、文學概論、美學概論、中國文化概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
該院中文專業從2003年創辦起,就將目標確定為培養能在行政機關、社會團體、中外企事業單位從事寫作、編輯、傳媒、文秘、公關、策劃工作的復合型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2004年在專業課程和選修課程上做了一些調整,主要考慮到學生的就業面和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如,選修課組充分考慮到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問題;導讀課的設立考慮到讓學生盡快進入專業角色;二年級、三年級都安排學年論文,讓學生有較多實際訓練機會。另外,為了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從第2學期起安排了6次學科實踐,每個學期1次;二、三年級的第2學期還分別安排了學年論文實踐;第8學期全部安排為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的實踐。同時,在充分總結以往教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2005級培養計劃做了較大的調整、充實,並增設了廣播電視編導的方向。2005級培養方案更加強調與實際接軌,學以致用,讓學生有更多的實踐機會;課程安排充分考慮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對文化教育的要求,注重閩台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實際需要和持續發展的可能,如專業選修課中設置了閩南語研究、福州方言研究、當代閩台文學研究、閩台文化概論、閩台民俗研究等富有閩台地域特色的課程。 福州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應用心理學系始建於2004年,該專業是在1989年成立的福州大學心理咨詢中心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我們以培養和造就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系統掌握心理學專業的基本理論與方法,能勝任心理學教學與科研、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心理咨詢與心理健康教育等相關工作的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如今已經有四屆本科學生238名以及雙學位、主輔修學生100餘名;同時,應用心理學系利用專業平台開展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咨詢工作,為我校培養高創造力、高適應性的高素質人才服務。
應用心理學系以培養學生扎實的理論功底和實踐技能、體現心理學交叉學科的特點和優勢、突出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為辦學宗旨,圍繞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心理咨詢與心理健康教育、應用社會心理學三大方向開設課程。
應用心理學系擁有一支充滿活力且具有較強教學、科研能力的梯隊形的師資隊伍;現有校級精品課程1門,校院共建核心課程2門;獲得省級、校級教學成果獎4項,福州大學教學優秀獎15人次,福州大學青年教師「最佳一節課」獎3人次。科研方面,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發展,共承擔國家、省級、校級科研項目40餘項,撰寫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80餘篇,編著系列專著和教材10餘部,為心理系的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
在未來5年裡,應用心理學系將建設一支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強的師資隊伍,建立和完善一個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符合心理科學發展趨勢的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實現應用研究與基礎研究並重、學術探索與社會服務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人文學院音樂學系專業旨在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養和系統的專業基礎知識,具備較強的音樂實踐技能,能在學校、社會文藝團體、藝術研究單位和文化機關、出版及廣播、影視部門從事研究、編輯、評論、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音樂專門人才。充分結合並利用福州大學計算機、心理學等專業的特殊優勢為學生提供計算機音樂和音樂心理層面的知識,並要求學生能在實際的運用中予以融會貫通,從而加強了音樂與其他學科間的交融互滲。
音樂學系現已招收05、06、07級三屆本科生,其中在校一年級學生20人,二、三年級學生各30人。
音樂系現有從事音樂教學工作的專職教師15人,其中副教授2人,講師6人,助教7人,並有3人為在讀博士生。另外聘多位優秀音樂教師。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團結上進、富有朝氣、刻苦鑽研業務,具有責任心和極具潛力的教師隊伍。我系教師在圓滿完成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參加教育部、文化部及省級科研項目並參加全國、省級等各種專業比賽。
音樂學系的主幹課程有:基本樂理、和聲、復調、配器、歌曲作法、曲式與作品分析、視唱練耳、聲樂、鋼琴及其他樂器演奏、合唱訓練及指揮、室內樂、民族民間音樂、中西音樂史、中外舞蹈史、音樂社會學、音樂心理療法等。並開設有任意選修課,包括形體訓練、中外舞蹈史、聲樂(主修)、鋼琴(主修)、民樂、管弦樂、通俗歌曲演唱法、歌唱教學法、鋼琴藝術史、配器、MIDI音樂製作、流行音樂概述、音樂社會學音樂市場營銷、音樂心理療法、電視音樂編導、播音與主持、影視藝術名作鑒賞、中外美術名作鑒賞、動漫藝術等課程,課程設置和課程結構文理滲透,以培養復合型人才。公共基礎課包括有《大學英語》、《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等必修課程,使本專業學生的知識、研究方法和思維結構都可得到完善的發展。
音樂學系注重開放辦學,積極為學生搭建藝術實踐平台。如以福建省合唱協會直屬合唱團為實踐基地,每周安排老師與同學參加福建省合唱協會室內合唱團的合唱排練,每年參加若干次各種級別的合唱比賽、演出。以和聲鋼琴公司為樂器製作學習與觀摩的基地。學習鋼琴調律、維修,保養、製作等方面的知識,豐富他們的知識,同時通過技術學習培養他們的意志品格和操作能力,完善他們的知識體系。
音樂學系2007年搬至旗山校區,辦學設施不斷完善,現已建有學生琴房,教師琴房,舞蹈排練廳,藝術實踐基地,電腦MIDI製作室等硬體設施。
福州大學人文學院音樂學系正全面提升辦學水平和效益,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為主體,培養適應區域與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級專門人才,為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發揮更大的支持作用。 人文社科學院現有6個研究所,分別為: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STS)、青少年與婦女研究所、新經濟與知識產權研究所、中國文化研究所、閩台文獻研究所、中國傳統藝術研究所。
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STS)簡介:
福州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STS)成立於2001年11月,是隸屬於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的一個研究機構,現有專職研究人員14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6名,講師2名,助教4名;博士4名,碩士9名。近年來已經承擔省部級各類科研課題20多項,科研經費30多萬元;先後在《哲學研究》、《哲學動態》、《自然辯證法研究》、《自然辯證法通訊》、《馬克思主義與現實》等權威刊物及核心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專著近百篇(本),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致力於將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相結合,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力圖以科學技術發展的新近研究成果來促進現代中國的社會發展;力圖以科學技術的視角來探討現代生態文明的建設與發展;力圖以哲學的思維特性來批判與思考現代科學技術在社會中所扮演的社會角色;力圖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待社會給予科學技術發展所起到的影響作用。
主要研究方向:(1)科技價值論;(2)生態文明與科技發展;(3)海峽兩岸科技與社會發展;(4)科技管理;
擁有一個碩士點:科學技術哲學碩士點;
現任所長:許鬥鬥教授(博士)
主要成員:庄 穆(教授)、陳寶國(教授、博士)、何郁冰(博士)、陶火生(博士)、周志娟(碩士)等。

❸ 福建師范大學和福州大學的差別有多大

福建師范大學和福州大學的差別不是很大,兩所學校都是211工程院校,只是師資力量和專業學科不同,下面是兩所學校的對比介紹:

一、師資力量:

1、福建師范大學:學校有1800多名專任教師,擁有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1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1人,雙聘院士3人,國家萬人計劃入選者9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4人、青年學者3人。

2、福州大學:學校共有教職工3161人,專任教師2050人。共有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330人次,院士13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8人。

二、教學建設:

1、福建師范大學:特色專業建設點10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8個,國家級精品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精品視頻公開課、雙語教學示範課程28門次。

2、福州大學:擁有2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7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6個校企合作的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示範基地、1個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院,1個國家教學團隊。

(3)福州大學獲得多少項自然基金擴展閱讀:

福州大學自建校以來,各類科技項目3959項,科研經費超過14.8億元,其中,對外簽訂技術合同1480項,橫向合作經費實際到校7.16億元。

學校共獲省部級以上獎項102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1項。獲國家專利授權2088件,科技論文被三大檢索收錄5006篇。學校是福建省唯一一個擁有「國家大學科技園」和「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的高校。

❹ 福州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

學校隸屬關系:福建省教育廳電話:0591-7893069 7893070 7893065

學校所在地:福建省福州市工業路523號網址:http://www.fzu.e.cn

郵政編碼:350002

福州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是在不斷地改革創新而發展起來的。追溯其發展歷程,經歷了礦冶系(福州大學1958年創辦時僅有的五個系之一)、地質采礦工程系(1981年)、資源工程系(1993年);隨著社會改革的不斷深化和我國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1994年我們創建了環境工程專業,1995年正式招生,當年系名更改為環境與資源工程系。從此,環境與資源工程系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經過近8年的建設和發展,環境與資源工程系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人們面前。現有4個本科專業:環境工程、安全工程、勘察技術與工程、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4個碩士點: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岩土工程、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3個研究所: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岩土工程與工程地質研究所、地球信息技術研究所;3個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安全科學與工程系、資源與城鄉建設系;一個系中心實驗室。在校本科生550多人,研究生80人。教學人員中,絕大部分是近幾年來從國外或國內重點大學引進的碩、博士。這批年富力強、熟悉專業的碩、博士人員的加盟,使環境與資源學院處在非常好的發展時期。環境與資源學院目前承擔著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重點項目和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在環保、岩土工程、安全工程事業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專業設置

1.地礦學科本科專業設置

環境與資源學院現設有勘察技術與工程(原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專業、岩土工程專業)、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本科專業。

2.地學類相關學科本科專業設置

環境與資源學院設有環境工程、安全工程本科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設有無機非金屬材料學科;土木建築學院設有土木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建築本科專業。

3.地學類研究生學科及專業設置

環境與資源學院岩土工程專業

本學院岩土工程碩士點以岩土的利用、改造與整治問題為研究內容,以解決工程建設中出現的所有與岩體和土體有關的工程技術問題為目的,為各類土木工程地基基礎的設計和施工提供基本理論和技術,為減輕岩土災害提供技術支撐,為岩土環境可持續利用與發展提供科學保障。

1)其主要研究方向有:①岩土體穩定性評價與治理;②岩土動力學及其工程應用;③岩土工程數值方法;④地基與基礎工程;⑤環境岩土工程;⑥軟粘土力學及地基處理;⑦岩土工程災害與環境損傷防治;⑧岩土工程信息系統。岩土體穩定性評價與治理方向主要研究內容有:深路塹高邊坡穩定性評價與工程治理、GIS支持下的岩土邊坡穩定性評價與治理信息系統。岩土動力學及其工程應用方向主要致力於在各種動荷載作用下的岩土動力特性、岩土與結構動力相互作用、基礎振動與岩土構築物抗震等內容的研究。岩土工程數值方法方向主要進行岩土工程中的數值分析技術及其相關的計算機軟體開發與研究。地基與基礎工程方向主要研究深基礎、樁基礎、深基坑的開挖與支護技術、岩土體滲流理論及工程應用。

環境岩土工程研究方向的主要內容有:①岩土工程活動引起的環境工程問題,包括岩土工程引起的周圍建築物變形、振動,岩土介質的化學污染,地下工程開挖支護中的環境負效應等;②岩土工程負效應的有效調控、制約技術研究,包括減少地震災害損失的岩土協調技術,擋土結構和深基坑開挖控制技術,廢物處置的環境岩土工程技術,城市建設與場地適宜性評價。軟粘土力學及地基處理方向主要致力於軟粘土的本構理論、軟粘土的工程力學性質,軟粘土的加固處理技術等方面的研究。

2)師資結構:本專業包括一個岩土工程與工程地質研究所,2個教研室,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6人,講師10人。

3)主要開設課程:彈塑性力學、高等土力學、岩土測試技術、環境岩土工程學、地基處理新技術、深基礎工程、岩土工程波動勘測新技術、岩土工程數值計算、高等岩石力學、土動力學、岩土工程信息系統、土體非線性有限元分析。

4)畢業生適應工作:可在城鄉建設、道路、交通、水利、國防等各級建築設計研究院、基礎工程公司、岩土工程公司、監理工程公司、勘察設計院、高等學校有關專業等部門從事相關的技術開發、研究以及教學工作。

4.地學類相關學科研究生學科、專業設置

環境與資源學院:環境工程、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

土木建築學院:橋梁與隧道工程專業。

二、地質類教師隊伍現狀及隊伍建設

目前,環境與資源學院有教職工47人,其中專任教師27名,實驗人員7名,政工及行政人員13人。專任教師中有正教授3名、副教授12名;具有博士學位的8名,碩士9名。45歲以下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60%。

目前有博士生導師3人,即橋梁與隧道工程博士點,簡文彬、沈斐敏;信息工程博士點,徐涵秋。有碩士生導師14人,即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碩士點,徐涵秋;岩土工程碩士點,簡文彬、黃真萍、焦述強、熊傳祥、戴自航;環境工程碩士點、環境科學碩士點,伊武軍、李玉林、林香民、沈斐敏、焦述強、潘文彬、劉明華、苑寶玲、那瓊。

三、人才培養

1.地質類本科專業年招生情況及畢業生流向

福州大學勘察技術與工程專業(含應用地球物理、勘察工程、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創辦於1986年,是福建省培養本專業高級技術人才的惟一一個專業點。辦學17年來,共培養了本專業畢業生520人。畢業生主要分布在我省的城建、交通、水利、電力、冶金、資源等相關部門,從事相關工程技術或管理工作。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已成為所在單位的業務骨乾和中堅力量。有關用人單位對本專業畢業生的評價是:政治思想好,敬業愛崗,肯吃苦,好鑽研,學習勤奮、認真,工作踏實肯干,基礎理論扎實,業務素質好,適應環境能力強。近年來,本專業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均位居全校前列,畢業生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歡迎。

2.地質類研究生年招生情況及畢業生流向

福州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岩土工程碩士點每年招生15~20人,畢業生主要在高等學校、建築設計院、岩土工程研究院、基礎工程公司等教學、科研、生產單位從事相關工作。

四、「九五」以來科學研究簡況

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國家科技部重點項目1項、教育部骨幹教師資助計劃項目2項、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16項、企業委託項目40項,總經費達850萬元。

(撰稿:簡文彬)

❺ 福州大學的科學研究

2011年至2015年9月底,學校獲各類科技項目4563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42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43項,科研資助經費12餘億元;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項115項,其中國家科技三大獎2項;國家專利授權總量1166件;4151篇科技論文被三大檢索收錄;對外簽訂技術合同1315項,實際到校經費近3.2億元。
學校是福建省第一個獲批科技部「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的高校,多次獲得「全國技術市場金橋獎」、「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獎」及「項目成果轉化優秀獎」 。 館藏資源 截至2015年9月底,福州大學圖書館館藏紙質中外文圖書310萬冊,中外文紙質期刊2216種,期刊合訂本283860冊。電子圖書212萬冊,中外文資料庫53種,自建特色資料庫5個。館內大型檢索工具收集比較齊全,其中《化學文摘》、《工程索引》等收集齊全,成為福建省工程技術科學文獻中心。
2007年 3月13日,福州大學圖書館獲得教育部授權,成為具有部級查新資質的查新機構,即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L22) 。 學術刊物 《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以下簡稱學報)是由福州大學主管、主辦,《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編輯部編輯、出版的自然科學類綜合性學術期刊。學報現為雙月刊(雙月28日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
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年度研究報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被北京大學圖書館收錄到《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還被《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全文收錄並上網。學報不僅被國內眾多文摘類期刊收錄轉載,還被國外《化學文摘》(美國)、《數學評論》(美國)、《劍橋科學文摘:材料信息》(美國)、《文摘雜志》(俄羅斯)、《數學文摘》(德國)所收錄轉載。
學報在歷次福建省高校學報評比中都獲得一等獎。在全國高校自然科學學報的歷次評比中,獲獎等級逐次提高,分別獲得三等獎、二等獎、一等獎。2006、2008、2010、2012年,連續四次榮獲「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 。 校徽 校徽中「福」字吉慶祥和,學位帽為高等教育之象徵,二者結合構思巧妙。以「福」字為主體的校標圖案突破傳統篆字設計模式,陰陽和諧,疏密得宜,端莊典雅,醒目大方,宛如一位溫文爾雅的飽學之士。校徽採用單色 —— 紅色,吉祥、熱情、醒目。 校訓 明德: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
至誠: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下之化育;可以贊天下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下之化育。(《中庸》)
博學遠(篤)志: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論語》) 任職時間姓名任職時間姓名任職時間姓名1958年—1978年 賈久民1978年—1983年皇甫琳1981年—2001年盧嘉錫(名譽校長)1983年—1992年黃金陵1992年—1999年錢匡武1999年—2002年魏可鎂2002年—2010年吳敏生2010年05月至今付賢智--------------------------

❻ 福州大學計算機有什麼優勢就業情況為什麼不好(答案滿意加分)

嗯 福大的計算機在全國范圍內都是很有名的 比廈大強多了
至於說就業率差應該不是很可能
除非是和中科大和浙大或者清華比 不然的話應該算很好的
至於好嘛 看看下面就清楚了
其中計算機應用技術學科還是福州大學「211工程」二期建設國家級重點學科的重點方向之一,該學科經過長期的積累,已經形成了多個有特色、有優勢的學術研究方向,在工程應用和應用基礎的研究上都取得了較突出的成果。
學院成立以來,已承擔國家973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家級重大項目14項,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和福建省科技重點項目20餘項;2005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單獨完成);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11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出版學術著作和全國統編教材12部;獲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3項,其中2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21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47篇;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202人,其中教授33人,副教授56人,師資力量雄厚。梯隊結構合理。學院現任黨總支書記陳立德,院長王曉東教授。(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福建省計算機學會理事長)。
對了要說明下........福大的計算機沒有 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
或許這就是那些人說就業不好的原因吧
但我覺得還是很厲害的 就這個系

❼ 福州大學至誠學院是幾本

二本。
福州大學至誠學院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楊橋西路50號,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於2003年7月由福州大學為主體舉辦,並按新機制、新模式運作,實施全日制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
學科專業覆蓋福建省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已發展成為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經、管、文、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應用型綜合性大學;貫徹落實福建省鼓勵增設工學專業的精神,截至2021年學院工科專業人數比例為全省獨立學院之首。

❽ 福州大學銅盤校區

福州大學銅盤校區位於福州市銅盤路軟體大道89號,為福州大學軟體學院所在地。
福州大學軟體學院成立於2004年,學院成立之初是作為福建省示範性軟體人才培養基地,是為了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滿足我國高等教育結構性轉型需要和社會經濟發展要求,充分發揮福州大學的教學資源、師資力量優勢和福建省軟體行業的技術、市場優勢,培養面向it行業的高級應用型、復合型人才而成立的一個學院。軟體學院的建立,是福州大學推進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一項有意義的舉措,與福建省經濟發展和軟體產業發展對高技術人才的迫切要求相適應。目前,軟體學院已發展成為以本科教育為主的福州大學一級學院。
福州大學軟體學院以福州大學教學研究型的總體發展方向為主導,以本科教育為基礎,不斷提高辦學質量;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努力在軟體基礎理論研究方面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若干軟體技術應用方向有特色,成為一個在培養模式、學科方向有鮮明特色的軟體學院。
學院現有1個應用數學博士點,數學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建院以來,已為國家輸送本科(專升本)畢業生130人,專科生畢業生1344人。目前,全院在校本科生623名,博、碩士研究生30名,高校在職教師碩士生11名。
2004年以來,學院教師承擔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重點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項,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項。3年來,我院教師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福建省科技二等獎1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
60多篇,其中被sci收錄27篇,ei收錄8篇,istp收錄2篇。
學院現有教職員工33人,其中專任教師19人(包括研究員1人,教授5人,副教授3人),教師隊伍中具有博士學位的9人,碩士學位的10人,博、碩學位的教師佔全院教師總人數的100%。師資力量穩步發展,梯隊結構日趨合理。學院現任黨總支書記許亞明研究員,院長常安教授。

❾ 福州大學是雙一流嗎

福州大學是雙一流高校。首批雙一流大學建設名單共計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由於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石油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是兩地單獨辦學,也有雙一流大學建設名單是140所之說。

學校現有教職工3209人,其中專任教師2102人。共有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372人次(264人),其中國家級人才98人次(62人)、省級人才274人次(202人)。在高層次人才(團隊)中,擁有院士17人(含16名特聘講席教授),「長江學者」8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8名,國家「萬人計劃」入選者9名,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2名,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0名,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及重點領域創新團隊負責人5名,教育部創新團隊負責人3名。

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2名;1支團隊入選「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1支團隊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支團隊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2支團隊入選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個學院入選國家「高校國際化示範學院推進計劃」,2個學院入選國家「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11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