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再沸器多少錢

福州再沸器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2-12-24 03:44:53

❶ 應用化學開題報告

應用化學開題報告

論文題目:苯-氯苯分離過程連續精餾塔的工藝設計

一 文獻綜述與調研報告 :(闡述課題研究的現狀及發展趨勢,本課題研究的意義和價值、參考文獻)

1. 課題的背景

設計是工程建設的靈魂,對工程建設起著主導和決定性的作用,決定著工業現代化的水平。工程設計是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橋梁和紐帶,工業科研成果只有通過設計,才能轉化為現實的工業化生產力。化工設計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它涉及政治、經濟、技術、環保、法規等諸多方面,而且還會涉及多專業及多學科的交叉、綜合和相互協調,是集體性的勞動。先進的設計思想、科學的設計方法和優秀的設計作品是工程設計人員應堅持的設計方向和追求的目標。在化工設計中,化工單元設備的設計是整個化工過程和裝置設計的核心和基礎,並貫穿於設計過程的始終,因此作為化工類的本科生,熟練掌握化工單元設備的設計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精餾是分離液體混合物(含可液化的氣體混合物)最常用的一種單元操作,在化工、煉油、石油化工等工業中得到廣泛應用。精餾過程在能量劑的驅動下(有時加質量劑),使氣、液兩相多次直接接觸和分離,利用液相混合物中各組分揮發度的不同,使易揮發組分由液相向氣相轉移,難揮發組分由氣相向液相轉移,實現原料混合液中各組分的分離。該過程是同時進行傳質、傳熱的過程。

本次設計任務為設計一定處理量的精餾塔,實現苯-氯苯的分離。鑒於設計任務的處理量不大,苯-氯苯體系比較易於分離,待處理料液清潔的特點,設計決定選用篩板塔。本課程設計的主要內容是過程的物料衡算、熱量衡算,工藝計算,結構設計和校核。限於作者的水平,設計中難免有不足和謬誤之處,懇請老師和讀者批評指正。

篩板塔是生產中最常用的板式塔之一。板式塔具有結構簡單,製造和維修方便,生產能力大,塔板壓降小,板效率較高等優點。其早在1832年問世,長期以來,一直被誤以為操作范圍狹窄,篩孔容易堵塞而收到冷遇。但是篩孔板結構結構簡單,造價低廉,在經濟上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許多研究者對篩孔板塔重新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造成篩板塔操作范圍狹窄的原因是設計不良(主要是設計點偏低、容易漏液),而設計良好的篩板塔是具有足夠寬的操作范圍的。至於篩孔容易堵塞的問題,可採用大孔徑篩板一得到圓滿的解決。

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精餾研究公司(FRI)又以工業的規模,使用不同物系,在不同操作壓強下,廣泛地改變了篩孔直徑、開孔率、堰高等結構參數,對篩板塔進行了系統研究。這些研究成果,使篩板塔的設計更加完美善,其中關於大孔徑篩板的設計方法屬於專利。國內對大孔徑篩板也做過某些研究。

FRI研究工作表明,設計良好的篩板是一種效率高、生產能力大的塔板,對篩板的推廣應用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目前,篩板已發展成為應用最廣的通用塔板。在我國,篩板的應用也日益普通。

可以說,篩板精餾塔是一種傳統的精餾塔。早期由於設計方面的原因,曾一度被工業生產所忽視。但由於計算技術的發展,設計水平的提高,篩板塔越來越受到廠家的關注和使用,其優點是設備簡單,操作簡便,維修方便,製造成本低。

2. 課題研究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氣-液傳質設備主要分為板式塔和填料塔兩大類。精餾操作既可採用板式塔,也可採用填料塔,板式塔為逐級接觸型氣-液傳質設備,其種類繁多,根據塔板上氣-液接觸元件的不同,可分為泡罩塔、浮閥塔、篩板塔、穿流多孔板塔、舌形塔、浮動舌形塔和浮動噴射塔等多種。板式塔在工業上最早使用的是泡罩塔(1813年)、篩板塔(1832年),其後,特別是在本世紀五十年代以後,隨著石油、化學工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相繼出現了大批新型塔板,如S型板、浮閥塔板、多降液管篩板、舌形塔板、穿流式波紋塔板、浮動噴射塔板及角鋼塔板等。目前從國內外實際使用情況看,主要的塔板類型為篩板塔、浮閥塔及泡罩塔,而前者使用尤為廣泛。

篩板塔是板式塔的一種,其設計意圖是一方面使汽液兩相在塔板上充分接觸,以減小傳質阻力,另一方面是在總體上使兩相保持逆流流動,而在塔板上使兩相呈均勻的錯流接觸,以獲得更大的傳質推動力。其內裝若干層水平塔板,板上有許多小孔,形狀如篩;並裝有溢流管或沒有溢流管。操作時,液體由塔頂進入,經溢流管(一部分經篩孔)逐板下降,並在板上積存液層。氣體(或蒸氣)由塔底進入,經篩孔上升穿過液層,鼓泡而出,因而兩相可以充分接觸,並相互作用。泡沫式接觸氣液傳質過程的一種形式,性能優於泡罩塔。為克服篩板安裝水平要求過高的困難,發展了環流篩板;克服篩板在低負荷下出現漏液現象,設計了板下帶盤的篩板;減輕篩板上霧沫夾帶縮短板間距,製造出板上帶擋的的篩板和突孔式篩板和用斜的增泡台代替進口堰,塔板上開設氣體導向縫的林德篩板。篩板塔普遍用作H2S-H2O雙溫交換過程的冷、熱塔,應用於蒸餾、吸收和除塵等。

篩板塔是傳質過程常用的塔設備,它的主要優點有:

(1) 結構比浮閥塔更簡單,易於加工,造價約為泡罩塔的60%,為浮閥塔的80%左右。

(2)處理能力大,比同塔徑的泡罩塔可增加10~15%。

(3)塔板效率高,比泡罩塔高15%左右。

(4) 壓降較低,每板壓力比泡罩塔約低30%左右。

篩板塔的缺點是:

(1)塔板安裝的水平度要求較高,否則氣液接觸不勻。

(2) 操作彈性較小(約2~3)。

(3)小孔篩板容易堵塞。

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是林德篩板,它由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的林德子公司開發 ,最早應用於要求低壓降的空分裝置的精餾塔 ,1963 年後開始應用於乙苯-苯乙烯等精餾裝置中。20 世紀70 年代有多家公司的120餘台減壓蒸餾塔採用了林德篩板,其中超過5.0 m 塔徑的就有45 台,最大的塔徑為11.5 m。林德篩板在普通篩板上有2 點重要改進:一是在降液管液體出口處將塔板向上凸起,二是在塔板上增設了百葉窗導向孔(國內稱之為導向篩板)。這種改進增大了有效鼓泡麵積,使塔板操作由鼓泡型變為噴射型,在降低液面梯度的同時使氣體分布均勻,從而使干板壓降減小、霧沫夾帶減少、傳質效率提高。目前,國內已有10餘套裝置使用了中運行林德篩板。

精餾是應用最廣的傳質分離操作,其廣泛應用促使其技術已相當成熟,但是技術的成熟並不意味著今後不再需要發展而停滯不前。成熟技術的發展往往要花費更大的精力,但由於其應用的廣泛,每一個進步,哪怕是微小的,也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正因為如此,蒸餾的研究仍受到廣泛的重視,不斷取得進展。

提高精餾過程的熱力學效率、節省能耗是一貫受到重視的研究領域,分離序列的合成,在用熱集成概念和夾點分析方法開發節能的分離過程和優化換熱網路,在具體分離過程中合理地應用熱泵、多效精餾、中間再沸器和中間冷凝器等實現節能,一直是得到廣泛重視的活躍的研究領域。

對於普通精餾難以(或不能)分離的物料,開發萃取精餾和恆沸精餾的分離工藝,將精餾與反應結合開發反應精餾也是個值得重視的研究領域,這對於拓寬精餾的應用范圍,提高經濟效益有較大意義。

隨著精細化工的發展,間歇精餾應用也更加廣泛,其研究也得到了應有的重視。開發各種新的操作模式,對於節省能耗和縮短操作時間有明顯的效果。塔中持液量的間歇精餾膜模擬計算研究有一定進展,對於設計和指導操作有較大意義。

為開發更可靠的效率和壓降等的模型,當前應強調實測數據,尤其是工業規模的測試數據,這是建立和驗證模型的基礎。六七十年代,美國精餾研究公司等進行了一系列工業規模試驗,取得了十分有價值的實測數據,為各種模型的建立和現象認識的深化奠定了重要基礎。

精餾的研究工作一直十分活躍,而且不斷取得成果。在各種新分離方法得到不斷開發和取得工業應用之際,在石油、天然氣、石油化工、醫葯和農產品化學等工業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不會改變,作為主要分離方法的地位不會動搖。正如費爾在1987年國際精餾會議上指出的:「如果混合物可以應用精餾分離,那麼經濟上可能有吸引力的方法是精餾。」隨著科學技術和工業生產水平的提高,精餾的應用天地十分廣闊,重要的通過不斷努力,使其技術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使其日趨完善。

3 課題研究的意義和價值

本設計採用連續精餾分離苯-氯苯二元混合物的方法。連續精餾塔在常壓下操作,被分離的苯-氯苯二元混合物由連續精餾塔中部進入塔內,以一定得迴流比由連續精餾塔的塔頂采出含量合格的苯,由塔底采出氯苯,其中氯苯純度不低於99.5%。

高徑比很大的設備稱為塔器。塔設備是化工、煉油生產中最重要的設備之一。它可使氣(或汽)液或液液兩相之間進行緊密接觸,達到相際傳質及傳熱的目的。常見的可在塔設備中完成的單元操作有:精餾、吸收、解吸和萃取等。此外,工業氣體的冷卻與回收,氣體的濕法凈制和乾燥,以及兼有氣液兩相傳質和傳熱的增濕、減濕等。

在化工或煉油廠中,塔設備的性能對於整個裝置的產品產量、質量、生產能力和消耗定額,以及三廢處理和環境保護等各個方面都有重大的影響。據有關資料報道,塔設備的投資費用占整個工藝設備投資費用的較大比例。因此,塔設備的設計和研究,受到化工煉油等行業的`極大重視。

作為主要用於傳質過程的塔設備,首先必須使氣(汽)液兩相充分接觸,以獲得較高的傳質效率。此外,為了滿足工業生產的需要,塔設備還得考慮下列各項傳質效率。此外,為了滿足工業生產的需要,塔設備還得考慮下列各項要求:

(1)生產能力大。在較大的氣(汽)液流速下,仍不致發生大量的霧沫夾帶、攔液或液泛等破壞正常操作的現象。

(2)操作穩定、彈性大。當塔設備的氣(汽)液負荷量有較大的波動時,仍能在較高的傳質效率下進行穩定的操作。並且塔設備應保證能長期連續操作。

(3)流體流動的阻力小。即流體通過塔設備的壓力降小。這將大大節省生產中的動力消耗,以及降低經常操作費用。對於減壓蒸餾操作,較大的壓力降還使系統無法維持必要的真空度。

(4)結構簡單、材料耗用量小、製造和安裝容易。這可以減少基建過程中的投資費用。

(5)耐腐蝕和不易堵塞,方便操作、調節和檢修。

事實上,對於現有的任何一種塔型,都不可能完全滿足上述所有要求,僅是在某些方面具有獨到之處。

根據設計任務書,此設計的塔型為篩板塔。篩板塔是很早出現的一種板式塔。五十年代起對篩板塔進行了大量工業規模的研究,逐步掌握了篩板塔的性能,並形成了較完善的設計方法。與泡罩塔相比,篩板塔具有下列優點:生產能力大20-40%,塔板效率高10-15%,壓力降低30-50%,而且結構簡單,塔盤造價減少40%左右,安裝、維修都較容易。從而一反長期的冷落狀況,獲得了廣泛應用。近年來對篩板塔盤的研究還在發展,出現了大孔徑篩板(孔徑可達20-25mm),導向篩板等多種形式。

篩板塔盤上分為篩孔區、無孔區、溢流堰及降液管等幾部分。工業塔常用的篩孔孔徑為3-8mm,按正三角形排列,空間距與孔徑的比為2.5-5。近年來有大孔徑(10-25mm)篩板的,它具有製造容易,不易堵塞等優點,只是漏夜點低,操作彈性小。

該課題使理論教學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有助於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對該課題的研究,可以加深對精餾過程基本原理的理解,熟練篩板精餾塔的工藝設計方法,培養設計能力。

該過程構造簡單,造價低廉,具有足夠操作彈性,且具有較強的工程使用價值。該過程的推廣和普及,將加速我國工業生產過程節能技術的進步,帶動一大批的相關技術和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蔣維鈞,雷良恆,劉茂林.化工原理(下冊) [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3,264-340

[2] 陳敏恆,從德滋,方圖南,齊鳴齋.化工原理(下冊)[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49-104

[3] 柴誠敬等。化工原理課程設計[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75-109

[4] 吳俊生,邵惠鶴.精餾設計、操作和控制[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1997,3-4

[5] 史賢林,田恆水,張平.化工原理實驗[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121-122

[6] 劉興高.精餾過程的建模、優化與控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1-2

[7] 林愛嬌,王良恩,邱挺,黃詩煌,李南芳,鄧友娥. 甲醛吸收塔填料層高度的計算[M]. 福州: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年2月,第24卷第1期

[8]董誼仁,張劍慈.填料塔液體再分布器的設計[M].化工生產與技術,1998年第3期

[9] 張前程, 簡麗.填料吸收塔中適宜液氣比的確定[M]. 內蒙古工業大學學報,第20卷,第1期

[10] 李忠玉,徐松. 吸收塔填料層高度的解析計算[M].化工設計,1998 年第 5 期

[11] 董誼仁,侯章德.現代填料塔技術(三)填料塔氣體再分布器和其他塔內件[M].化工生產與技術,1996年第四期

[12] Torbjgrn Pettersen,http://www.51lunwen.com/benkekaiti/ Andrew Argo,Richard D. Noble, Carl A. Koval,Design of combined membrane and distillation processes[M]. Separations Technology 6 (1996) 175-187

;

❷ 茶具都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種類 用途等等很多

材料分類

瓷器茶具

瓷器茶具的品種很多,其中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具。這些茶具在中國茶文化發展史上,都曾有過輝煌的一頁。

⑴青瓷茶具

青瓷茶具以浙江生產的質量最好。早在東漢年間,已開始生產色澤純正、透明發光的青瓷。晉代浙江的越窯、婺窯、甌窯已具相當規模。宋代,作為當時五大名窯之一的浙江龍泉哥窯生產的青瓷茶具,已達到鼎盛時期,遠銷各地。明代,青瓷茶具更以其質地細膩,造型端莊,釉色青瑩,紋樣雅麗而蜚聲中外。16世紀末,龍泉青瓷出口法國,轟動整個法蘭西,人們用當時風靡歐洲的名劇《牧羊女》中的女主角雪拉同的美麗青袍與之相比,稱龍泉青瓷為「雪拉同」,視為稀世珍品。當代,浙江龍泉青瓷茶具又有新的發展,不斷有新產品問世。這種茶具除具有瓷器茶具的眾多優點外,因色澤青翠,用來沖泡綠茶,更有益湯色之美。不過,用它來沖泡紅茶、白茶、黃茶、黑茶,則易使茶湯失去本來面目,似有不足之處。

⑵ 白瓷茶具

白瓷茶具有坯質緻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無吸水性,音清而韻長等特點。因色澤潔白,能反映出茶湯色澤,傳熱、保溫性能適中,加之色彩繽紛,造型各異,堪稱飲茶器皿中之珍品。早在唐時,河北邢窯生產的白瓷器具已「天下無貴賤通用之。」唐朝白居易還作詩盛贊四川大邑生產的白瓷茶碗。元代,江西景德鎮白瓷茶具已遠銷國外。如今,白瓷茶具更是面目一新。這種白釉茶具,適合沖泡各類茶葉。加之白瓷茶具造型精巧,裝飾典雅,其外壁多繪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飛禽走獸,人物故事,或綴以名人書法,又頗具藝術欣賞價值,所以,使用最為普遍。

⑶黑瓷茶具

黑瓷茶具,始於晚唐,鼎盛於宋,延續於元,衰微於明、清,這是因為自宋代開始,飲茶方法已由唐時煎茶法逐漸改變為點茶法,而宋代流行的鬥茶,又為黑瓷茶具的崛起創造了條件。

宋人衡量鬥茶的效果,一看茶麵湯花色澤和均勻度,以「鮮白」為先;二看湯花與茶盞相接處水痕的有無和出現的遲早,以「盞無水痕」為上。時任三司使給事中的蔡襄,在他的《茶錄》中就說得很明白:

「視其面色鮮白,著盞無水痕為絕佳;建安斗試,以水痕先者為負,耐久者為勝。」 而黑瓷茶具,

正如宋代祝穆在《方輿勝覽》中說的「茶色白,入黑盞,其痕易驗」。所以,宋代的黑瓷茶盞,成了瓷器茶具中的最大品種。福建建窯、江西吉州窯、山西榆次窯等,都大量生產黑瓷茶具,成為黑瓷茶具的主要產地。黑瓷茶具的窯場中,建窯生產的「建盞」最為人稱道。蔡襄《茶錄》中這樣說:

「建安所造者……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建盞配方獨特,在燒制過程中使釉面呈現兔毫條紋、鷓鴣斑點、日曜斑點,一旦茶湯入盞,

能放射出五彩紛呈的點點光輝,增加了鬥茶的情趣。明代開始,由於「烹點」之法與宋代不同,黑瓷建盞「似不宜用」,僅作為「以備一種」而已。

⑷ 彩瓷茶具

彩色茶具的品種花色很多,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青花瓷茶具,其實是指以氧化鈷為呈色劑,在瓷胎上直接描繪圖案紋飾,再塗上一層透明釉,爾後在窯內經1300℃左右高溫還原燒制而成的器具。

然而, 對「青花」色澤中「青」的理解,古今亦有所不同。古人將黑、藍、青、綠等諸色統稱為「青」,故「青花」的含義比今人要廣。它的特點是:

花紋藍白相映成趣,有賞心悅目之感;色彩淡雅幽菁可人,有華而不

艷之力。加之彩料之上塗釉,顯得滋潤明亮,更平添了青花茶具的魅力。

直到元代中後期,青花瓷茶具才開始成批生產,特別是景德鎮,成了中國青花瓷茶具的主要生產地。由於青花瓷茶具繪畫工藝水平高,特別是將中國傳統繪畫技法運用在瓷器上,因此這也可以說是元代繪畫的一大成就。元代以後除景德鎮生產青花茶具外,雲南的玉溪、建水,浙江的江山等地也有少量青花瓷茶具生產,但無論是釉色、胎質,還是紋飾、畫技,都不能與同時期景德鎮生產的青花瓷茶具相比。明代,景德鎮生產的青花瓷茶具,諸如茶壺、茶盅、茶盞,花色品種越來越多,質量愈來愈精,無論是器形、造型、紋飾等都冠絕全國,成為其它生產青花茶具窯場模仿的對象,清代,特別是康熙、雍正、乾隆時期,青花瓷茶具在古陶瓷發展史上,又進入了一個歷史高峰,它超越前朝,影響後代。康熙年間燒制的青花瓷器具,更是史稱「清代之最」。

[5]紅瓷茶具

明代永宣年間出現的祭紅。嬌而不艷,紅中透紫,色澤深沉而安定。古代皇室用這種紅釉瓷做祭器,因而得名祭紅。因燒制難度極大,成品率很低,所以身價特高。古人在製作祭紅瓷時,真可謂不惜工本,用料如珊瑚、瑪瑙、寒水石、珠子、燒料直至黃金,可是燒成率仍然很低,原來"祭紅"的燒成仍是一門"火的藝術",也就是說即使有了好的配方如果燒成條件不行,也常有滿窯器皆成廢品之例,故有「千窯難得一寶,十窯九不成」的說法。

紅瓷歷來就是古代皇室和國內外收藏家求的珍品,千百年來歷朝創燒的紅釉瓷器中,惟獨沒有象徵吉祥喜慶最為中國人喜愛的在大紅色瓷。而今借鑒國歷代紅釉瓷燒制經驗,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配方創新,使用比黃金還貴重的稀有金屬「鉭",歷經數年終於在高溫下能批量燒制出與國徽、國旗一致的,極為純正的正紅高溫紅釉瓷。從而結束了中國瓷器無純正大紅色的歷史。從此,昔日只有皇室專享的彰顯富貴尊崇的紅釉珍品,如今成為走出國門的國瓷珍品,國賓禮品,政務禮品,也成為日常和活中的商務禮品,節慶禮品,收藏品等。從而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社會活動,美化了現代生活,開創了中國勱世陶瓷新篇章,寓示著中國紅瓷,繁榮富強。

紫砂茶具

【信息來源:紫砂印象】紫砂茶具,由陶器發展而成,是一種新質陶器。它始於宋代,盛於明清,流傳至今。北宋梅堯的《依韻和杜相公謝蔡君謨寄茶》中說道:「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說的是紫砂茶具在北宋剛開始興起的情景。至於紫砂茶具由何人所創,已無從考證。但從確切有文字記載而言,紫砂茶具則創造於明代正德年間。

今天紫砂茶具是用江蘇宜興南部及其毗鄰的浙江長興北部埋藏的一種特殊陶土,即紫金泥燒制而成的。這種陶土,含鐵量大,有良好的可塑性,燒制溫度以攝氏1150度左右為宜。紫砂茶具的色澤,可利用紫泥澤和質地的差別,經過「澄」、「洗」,使之出現不同的色彩,如可使天青泥呈暗肝色,蜜泥呈淡赭石色,石黃泥呈硃砂色,梨皮泥呈凍梨色等;另外,還可通過不同質地紫泥的調配,使之呈現古銅、淡墨等色。優質的原料,然的色澤,為燒制優良紫砂茶具奠定了物質基礎。

宜興紫砂茶具之所以受到茶人的鍾情,除了這種茶具風格多樣,造型多變,富含文化品位,以致在古代茶具世界中別具一格外,還與這種茶具的質地適合泡茶有關。後人稱紫砂茶具有三大特點,就是「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盛暑不易餿。」

紫砂茶具屬陶器茶具的一種。它坯質緻密堅硬,取天然泥色,大多為紫砂,亦有紅砂、白砂。成陶火度在1100—1200攝氏度,無吸水性,音粗韻長。它耐寒耐熱,泡茶無熟湯味,能保真香,且傳熱緩慢,不易燙手,用它燉茶,也不會爆裂。因此,歷史上曾有「一壺重不數兩,價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與黃金爭價」之說。但美中不足的是受色澤限制,用它較難欣賞到茶葉的美姿和湯色。

木魚石茶具

木魚石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空心的石頭,又叫「太一餘糧」、「禹余糧」、「石中黃子」,俗稱「還魂石」、「鳳凰蛋

《本草綱目》記載,木魚石系珍稀中葯材,其性甘平無毒,有定六腑、鎮五臟之功效,久服有強力、耐寒、耐暑、不飢、輕身、延年不老之神奇療效。

木魚石茶具是指用整塊木魚石作出來的茶具,主要包括茶壺、酒壺、竹節杯、套筒杯、冷水杯、茶葉筒等。將水放在木魚石器具中浸泡兩小時,水中溶解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的含量即能達到國家礦泉水限量指標。因木魚石中鈾及稀土元素含量適中,故此茶具的防腐和通透性好,用其泡茶即便是在酷暑季節,五天內茶水仍可飲用不會變質。木魚石對酒有奇效,經山東省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表明,用木魚石器具盛酒(指白酒)24小時,甲醇含量可降50%、雜醇油含量可降65%以上,酒精含量不變。任何白酒只要在木魚石酒具中放置20分鍾,即可變得綿軟甘甜可口,辣味苦味明顯減輕,與盛入其他酒具中的酒形成明顯的差別。

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始於清代,主要產於福建福州一帶。福州生產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有「寶砂閃光」、「金絲 瑪瑙」、『釉變金絲」、「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 白銀」等品種,特別是創造了紅如寶石的「赤金砂」和 「暗花」等新工藝以後,更加鮮麗奪目,逗人喜愛。

竹木茶具

隋唐以前,中國飲茶雖漸次推廣開來,但屬粗放飲茶。當時的飲茶器具,除陶瓷器外,民間多用竹木製作而成。陸羽在《茶經·四之器》中開列的28種茶具,多數是用竹木製作的。這種茶具,來源廣,製作方便,對茶無污染,對人體又無害,因此,自古至今,一直受到茶人的歡迎。但缺點是不能長時間使用,無法長久保存,失卻文物價值。只是到了清代,在四川出現了一種竹編茶具,它既是一種工藝品,又富有實用價值,主要品種有茶杯、茶盅、茶托、茶壺、茶盤等,多為成套製作。

竹編茶具由內胎和外套組成,內胎多為陶瓷類飲茶器具,外套用精選慈竹,經劈、啟、揉、勻等多道工序,製成粗細如發的柔軟竹絲,經烤色、染色,再按茶具內胎形狀、大小編織嵌合,使之成為整體如一的茶具。這種茶具,不但色調和諧,美觀大方,而且能保護內胎,減少損壞;同時,泡茶後不易燙手,並富含藝術欣賞價值。因此,多數人購置竹編茶具,不在其用,而重在擺設和收藏。

玻璃茶具

在現代,玻璃器皿有較大的發展。玻璃質地透明,光澤奪目。外形可塑性大,形態各異,用途廣泛,玻璃杯泡茶,茶湯的鮮艷色澤,茶葉的細嫩柔軟,茶葉在整個沖泡過程中的上下穿動,葉片的逐漸舒展 等,可以一覽無余,可說是一種動態的藝術欣賞。特 別是沖泡各類名茶,茶具晶瑩剔透。杯中輕霧縹緲,澄清碧綠,芽葉朵朵,亭亭玉立,觀之賞心悅目,別有風趣。而且玻璃杯價廉物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

玻璃器具的缺點是容易破碎,比陶瓷燙手。

搪瓷茶具

搪瓷茶具以堅固耐用,圖案清新,輕便耐腐蝕而著稱。它起源於古代埃及,以後傳入歐洲。我們使用的鑄鐵搪瓷始於19世紀初的德國與奧地利。搪瓷工藝傳入中國,大約是在元代。

明代景泰年間(公元1450-1456年), 中國創制了琺琅鑲嵌工藝品景泰藍茶具,清代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5年) 景泰藍從宮廷流向民間,這可以說是中國搪瓷工業的肇始。

中國真正開始生產搪瓷茶具,是本世紀初的事,至今已有70多年的歷史。在眾多的搪瓷茶具中,潔白、細膩、光亮,可與瓷器媲美的仿瓷茶杯;飾有網眼或彩色加網眼,且層次清晰,有較強藝術感的網眼花茶杯;式樣輕巧,造型獨特的鼓形茶杯和蝶形茶杯;能起保溫作用,且攜帶方便的保溫茶杯,以及可作放置茶壺、茶杯用的加彩搪瓷茶盤,受到不少茶人的歡迎。但搪瓷茶具傳熱快,易燙手,放在茶幾上,會燙壞桌面,加之「身價」較低,所以,使用時受到一定限制,一般不作居家待客之用。

冰裂茶具

冰裂茶具因茶杯杯身有似冰裂的痕跡,因此而得名。都選用天然的陶瓷泥料,運用獨特的加工技術精製而成,具有外形光亮細膩美觀,杯壁厚,不燙手,散熱快等特點。

顏色特點: 冰裂茶具因燒制時的各因素不同,例如:不同地區不同配置的瓷土、 七彩冰裂使用的釉水、燒制的溫度,會產生不一樣的顏色。其他因素一致,因不同批次的燒制,顏色會有細微的差異,這也就是沒有完全一樣的兩件陶瓷品的原因。

主要的七種顏色是:赤、橙、黃、綠、青、蘭、紫。

什麼是冰裂釉: 冰裂釉是指在多層次的立體結構裂紋,造成猶如花瓣般的層面。杯壁厚實,口緣寬敞,釉層薄、質細,釉面上有不規則的細碎層層疊疊,好似豎冰乍裂,立體感很強,極富藝術魅力。

冰裂茶具在市場上的熱銷程序不亞於汝窯茶具,

---------滿意採納奧----

❸ 怎樣挑選一套茶具

挑選一套茶具要具體分為茶盤、泡茶用具、茶杯以及其他附件的挑選。

1、茶盤的挑選

茶盤的選擇涉及到空間大小、預算多少、環境如何等等諸多問題,作為茶席中的重要元素之一,真的是有太多的取捨空間了。一般來說,茶盤以材質來區分,大致有下面三種:

a、竹木茶盤:北方天氣乾燥,如果久置不用,竹木茶盤容易開裂。因此,假如喝茶不是很勤的北方人,慎選竹木茶盤。

b、硯石茶盤:目前硯石市場比較亂,魚龍混雜,所以在購買時慎重選擇。不過,假如看到自己對眼的硯石茶盤,且價格也可以接受的話,買也無妨,只是別總想著升值就好了。不過這個東西的問題在於太硬,如果不小心的話,容易把上面的茶杯茶壺什麼的磕壞,使用中需要注意。

c、電木茶盤:電木茶盤現在的使用比較多;它是一種酚醛塑料。購買之前,可以用熱水澆在上面後聞聞,如果有刺激性味道,就別買了。

2、泡茶用具的挑選

一般來說,泡茶基本上就是用三種東西,紫砂壺、蓋碗、玻璃杯。

a、紫砂壺:它的特點在於使用方便,但是最好專壺專用,一壺只泡一種茶。

b、蓋碗:蓋碗的適用范圍比較廣,適用於任何茶,不用擔心串味問題,但使用起來有一定技巧(因為用不好容易燙手)。如果想找個性價比好的,那必須要推薦福建德化瓷的蓋碗,德化的白瓷,是白的透亮。如果要在淘寶找德化瓷的物件,只要篩選下福建泉州地區的就可以了,多數是德化瓷。

c、玻璃杯:基本上是用來泡綠茶或者其他比較嫩的茶葉使用。

綜上,可以根據自己的泡茶能力和茶葉種類選擇適合的器具。

3、茶杯

杯子重點在於大小合適,薄厚合適,輕重合適。

選用白瓷質地茶杯,可便於觀湯色,而且看著素雅也舒心。

如果不在意湯色,喜歡古樸的茶杯,那選擇就多了,青瓷、哥窯、粗陶、仿汝窯,紫砂等等。

選擇茶杯的外形時,杯子外形會有很多種,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去選。而內環口杯會比較燙嘴。

4、其他附件的挑選

其他的配件,像茶寵,茶洗,杯架,杯墊,茶則,茶荷這些,可以根據個人愛好添加。


(3)福州再沸器多少錢擴展閱讀

茶具的歷史

陸羽在《茶經》中記載了多件茶器,包括許多煮茶用具,其中就有風爐。風爐用銅或鐵鑄成,像鼎的樣子。在古代,有腳的器皿稱為鼎,風爐的樣子就與鼎相似。風爐壁厚三分,爐口上的邊緣九分,爐多出的六分向內,其下虛空,抹以泥土。

《茶經》關於煮茶用具的記載,說明了早在唐代,人們對茶器已有講究。上世紀80年代,在陝西法門寺地宮出土過一套精美的鎏金銀茶具,是我國目前所知時間最早、組合最完整、等級最高的成套茶具。

這組包括了從茶葉的貯存、烘烤、研磨、羅篩、烹煮到飲用過程所用器具,有茶籠、茶碾、茶羅子、茶爐、茶匙、茶盆、茶碗、茶托、調料盛器等,與我們現在看到的茶具已非常接近了。

到了宋代,人們對茶具的講究,依據品茶需要,進入了一個高峰。宋代以前,最好的瓷器產自邢台,宋以後,浙江紹興一帶的瓷器超越了邢台瓷器。

宋代鬥茶興盛,最流行的茶具是建盞。鬥茶時,講究品鑒茶色,即茶與茶湯融合形成的茶沫顏色,因匹配黑色的建盞最為相宜,是故,盛極一時。出現了因窯變天目、鷓鴣等至今為人們所喜愛的兔毫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