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有多少光澤菜館

福州有多少光澤菜館

發布時間: 2023-01-13 19:18:31

Ⅰ 福州有什麼好吃的

福州吃飯地點集錦

特色小吃類

最好吃的魚丸在塔巷
魚丸好吃的應該在茶亭街和交通路的交叉口那裡!!
最好吃的魚丸是我家門前的古街的貴魚丸(linda)
東泰路上有一家專賣連江魚丸的店,味道不錯!
最好吃的魚丸在西門那個路口西北角的一家,它的餡很好吃,皮也不算差.

最好吃的元宵在橫街,橫街就在台江文化宮斜對面,怡豐布行對面...

依土撈化和同利肉燕,美食街上都有

長樂北路 岳峰村裡面有一家小店(在小學對面)的扁肉是最好吃的扁肉

最好吃的蔥肉餅也在橫街,橫街就在台江文化宮斜對面,怡豐布行對面...
最好吃的蔥肉餅在8中旁邊,往台江方向繼續走3分鍾.快到工人文化宮的對面街
想吃蔥肉餅,在利嘉城和天豐電子誠之間的小弄子里!你過去就能聞到香味了!!
蝦干餅在利嘉城去舊電子城的小巷子里
津泰路路口對面的鍋邊糊和蝦酥也棒極了
最好吃的蝦干餅在北大路十字路口旁......

最好吃的煎包在楊橋路與通湖路交界口上!
最好吃的燒賣小籠包在津泰路肯德基對面叫李卿包點店

鼓東路「五月香棕子店」很不錯

主食類(面、飯等)

省府路上的過橋米線很不錯,西洪路老福州也行
東百往西100米,楊橋路上新開的FACE2FACE面館,味道好極了!!!
FACE2FACE面館的面還不如到冠一!
粉干還是台江麥當勞後面的那家好
台江吉祥山阿胖拌粉干最好吃,福州最有名的老小吃店

粥:道山路上竹園

最好吃的餃子在鼓東路的天天過年餃子館
最好吃的餃子在華屏路6號204室

最好的荷葉飯是一個小巷子里的(津泰路麥當勞對面夜市穿過之後路口對面的---聽起來很復雜么?)的黃記

最好吃的牛雜在達道路亞細亞對面!
牛滑也是交通路有家叫「輝輝」的店做的不錯!
最好吃的牛排是在亞細亞對面的武仔牛肉店
最好的中餐牛排在廣達路,高橋路口斜對面,六建牛排館

新星牛排館是福州最早的牛排館。「新貴族音樂餐吧」是它的分店,那裡的環境要好得多
省府路那家染房的牛排很好

(地方風味菜)

最好的荔枝肉在黃巷和南街交界!

去康山中學那條路上一家目魚罐等小吃太棒了,福州最有名的老小吃店

水煮活魚滿街都是,最好吃的算是「菜根香」(六一路邦輝桑拿對面)的,連湯都能喝(不是紅油湯)
最好吃的水煮活魚在渡雞口的老重慶.....

鹵田螺!!!溫泉派出所旁邊,因還沒來得及問,具體位置不詳,但朋友吃過後一直稱好。

「菜根香」去過幾次,毛氏紅燒肉味道不錯
吃毛氏紅燒肉,去湖東路的毛家飯庄好了,人家才是正宗的

龍騰那邊的北京飯庄的北京烤鴨很好吃啊

最好吃且干凈的沙縣小吃在屏西新村裡的沙縣小吃城

四川譚魚頭火鍋,6月18號開業,在沖浪遊泳池附近,味道不錯,環境也很不錯

溫泉路溫泉澡堂對面有家 百味飯店 閩清山味菜做得很好

川菜:瑞閩對面東泰路上第二家。

湘菜:福三中對面
吃湘菜東方紅最好吃了!叫上我,統統打8折 (深呼吸)

湯、甜食等

要喝最好的珍珠奶茶,就去楊橋路「樂客茶坊」

最好吃的煲湯是廣州食府的

最好吃的花生湯在台江麥當労対面的小巷裡.那裡的芋泥也不錯

最好的咖啡在星巴客(哦?福州沒有?)

大世界的冰橄欖很有特色

津泰路鼓樓公安分局旁的破店,那兒的蹄膀香啊~~~~~~`````
還有:
■蔥肉餅:
橫街,橫街就在台江文化宮斜對面,怡豐布行對面...
8中旁邊,往台江方向繼續走3分鍾.快到工人文化宮的對面街
利嘉城和天豐電子城之間的小弄子里

■蝦干餅/鍋邊糊/蝦酥:
蝦干餅在利嘉城去舊電子城的小巷子里
津泰路路口對面的鍋邊糊和蝦酥也棒極了
蝦干餅在北大路十字路口旁......
五一中路大利嘉電子城往南公園的巷子上建歐光餅------香----好吃

來個理論的!
福州向來被譽為「有福之州」,「口福」便是這福中之福了。福州人好吃,不僅僅是本地的閩菜,來自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各地的名菜名點在福州都能找到一席之地;能吃,城內山水相宜,上至山珍下至海鮮,都為吃提供了豐富而獨特的原材料;會吃,這從聞名全國的閩菜中可窺一斑,在悠久的歷史中形成了具有南國風味的傳統技藝,而且還在不斷地推陳出新。

位列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的閩菜正是出產於福建省,而在作為省會的福州市更是諸多閩菜的集散地。閩菜素以選料精細,操作嚴謹,色調鮮艷而著稱,烹調上擅長炒、熘、爆、燉、蒸、煨。菜餚則偏重於甜、淡、酸,蝦油更是福州的特色調味品,由於味重且腥,外地人多半都無法適應。閩菜館的「大手筆」不少,大多集中於市區內最繁華的東街口和八一七路上,其中赫赫有名的便是位於福州東街口的聚春園萊館,執掌閩菜尤為特色,享有盛名至今百年之久,而且它還是聞名中外的閩菜「佛跳牆」的發源地,這品鈷名菜初名為「福壽全」,由聚春園的開山祖師鄭春發經幾十年的官廚生涯研究而成,典故多,原料更是多得不得了,擱在一個紹興酒壇里,上下分層,主次分置還頗有講究,最底下的是粘汁,以紹酒雞湯為主,然後逐層向上是雞鴨羊肘豬肚,魚翅火腿干貝鮑魚,這第三層還得用凈紗布包在一起,以上是花冬茹冬筍白蘿卜球,最上一層是刺參、蹄筋、魚唇、爾後用荷葉覆住壇口,扣上一隻碗,放在炭火上燜,火候未到就不能開壇,講究得很呢!菜餚上席時撲鼻芬香,大為宴客所贊賞。後因福州名儒會飲品嘗此菜曾賦詩其中有「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這道菜就因此更名為「佛跳牆」。至今還是福州人大宴賓朋時的「壓軸戲」。吃正宗「佛跳牆」自是非聚春園莫屬,而要品嘗正宗且全面的閩菜還是去地處八一七路上的美食園和安泰樓,在那兒,各式各樣的地地道道閩菜應有盡有,比如尤值一嘗的荔枝肉,精肉要切成花才似荔枝,還要加些紅粬粉來潤色,蔥、蒜、糖、醋、醬、芝麻油、濕澱粉更是一個都不能少,炒出來才能形似荔枝,質地脆嫩,酸中帶甜。還有醉排骨、梅開二度、芙蓉響螺片、八寶蟲尋飯等,都是閩菜家族裡的佼佼者。

閩菜內外兼修、大小皆宜,既有上得廳堂,入得檯面的名菜,也有琳琅滿目的小吃名點,老字型大小的便是同利肉燕、沙縣扁肉、永和魚丸、依土撈化、阿煥鴨面、龍嶺五炒粉、唯我鼎邊、三成炳稃油、肉夾餅、辣菜餅、苔菜餅。它們各具特色,肉燕與魚丸的製作工藝尤為獨特,前者的皮與餡都是豬肉做的,同一塊豬肉經過打制的成了皮,發過酵的成了餡,便是神奇的「肉包肉」;後者雖稱魚丸,可是食者是根本看不見魚的樣子的,魚肉早被研磨成薄而有彈性的殼了,個中的餡卻是普通的肉。這些原本分散於城區各處的老字型大小如今都在台江區的美食街落了戶,遊客們只需走一條美食街便可以嘗遍福州小吃,價廉物美也能大快朵頤。

無論您來自全國的哪一個地方,在福州,您都可以嘗到地地道道的家鄉菜。福州的四川人比較多,川菜火鍋館也多,大多集中在井大路上,比較著名是重慶火鍋城、老唐姐火鍋城、蜀香園、麻辣燙川菜館,雖說四川的辣味是大多數食慣了甜味的閩人受不了的,可是人們仍然對半辣半淡的「鴛鴦鍋」樂此不疲,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呼朋引伴地出去嗟一頓是年輕人們的一大樂事。一鍋美味「濃淡適度,辣咸相宜,快慢有節」,大菜之間,隔以小菜,疏密有度,繁簡相宜——這便是福州人眼裡的川菜之美了。其次就要說到粵菜了,首推津泰路上的粵式明記茶餐廳,晶瑩剔透的叉燒肉,嬌艷欲滴的玫瑰燒雞,外焦內嫩的明爐燒鵝,就連白花花的大米飯,配上各式燒烤鹵味,幾根青菜,五顏六色看著就已是種享受,再澆上各式調味汁——叉燒汁、蜜汁、薑汁、鹵汁,真真饞壞了福州人。再有就是江浙菜,在湖東路上有一家「江南小菜」堪為表率,東坡肉、醉雞、西施舌,清而不淡、甜而不膩,與相鄰的福建相比,自有另一種風味。還有江西老表們的「大魚頭」、省府路上的支雲南「過橋米線」等等,都是難得的美味。

上面說的都是南方菜,北方菜在福州也是俯首皆是。其中首推東北菜,它們大多都集中於溫泉支路,我家餃子館、東北餃子館,整個兒一個餃子趕集,除了家常的筍肉餃、豬肉白菜餃、還有牛肉餃、羊肉餃、茴香餃、素餃、魚餃、三鮮餃、鮮蝦餃,餡是五花八門的,而皮也是極考究的,絕不同於那些用機器壓出的一排一個樣的模子,全是用手工和面擀皮,然後擱上餡,包得漂漂亮亮的,完成得好壞與否全憑一雙巧手,每一道工序都做得仔仔細細,餃皮軟硬適中,不粘不滑,薄卻不漏,有筋道、有韌性、呈半透明狀。除了餃子,東北的各種菜在這條街上也是應有盡有,哈爾濱飯庄就以經營各種麵食為主,燴面、手擀麵、刀削麵還有許多叫不上名的面,看看就足以目瞪口呆,吃起來更是住不了口了。而清真名小吃在這兒也能找得著,「好口福」以皮薄如紙,餡嫩含湯,調料香濃的灌湯包而著名,它的外衣是用精白麵粉而制,而肉餡是由精選的秦川黃牛肉製成,那最特別的肉汁則是牛骨髓熬出的原湯原汁,再加上小籠強火的「冶煉」,這才是這「清真第一籠」的灌湯包。南街上福州城內唯一的一家清真寺前也開了一家穆斯林飯庄,蘭州拉麵是這兒的招牌菜,有清真師傅親自在門前手工做拉麵,讓榕城人不但開了口福,也飽了眼福。位於銅盤路上的蒙古人食府,也迎合了福州人好稀奇的特點,烤羊腿、烤羊背、烤羊排、烤全羊、手抓羊肉,素以精細聞名的福州人也「膘悍」了一回。

福州地處沿海,海外貿易相當發達,海外遊客也很多,所以西餐就成為這個城市美食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最為地道的要數交通路上的澳伊斯,女老闆是華裔澳洲人,餐館里進出的也都是福州各個高校的外籍教師,偶爾也有本地人去那兒嘗嘗鮮,極重細節的澳洲菜樸素得叫人驚訝。不多的幾件稱手的刀叉,簡簡單單地擱在面前,安安靜靜地,沒有一絲一毫的張揚。細細咀嚼中,彷彿又回到十七世紀,上流社會的貴族們就是這樣優雅地吃著晚餐,伴著鐳絲花邊的袖口,考究的領結,極紳士的燕尾服,無一不在述說那個久遠年代獨有的雅緻。象這樣極盡風雅的西餐館在福州並不太多,更多的是牛排館,比較讓人稱道的是南街上的新星牛排館,牛排口味地道、量足,是上了年紀的人通常想「嘗個牛排味」的好去處。而慶城路上的「無國籍」以及在五一廣場和溫泉路上均有分店的「石山水」,是年輕人們喜歡的去處,環境典雅別致、琴聲餘音繞梁、燭光搖曳生姿,品嘗各式牛排和美酒,是何等的愜意。談西餐就不能不說說咖啡,有情調的咖啡館是榕城的一大風景線,公認最為地道的就是真鍋咖啡館、埃菲爾咖啡館和哥尼咖啡館,無論牙買加極品藍山咖啡或是燒炭咖啡,無一不讓人領略到經過法式咖啡文化浸潤的新概念。坐在沿街的大玻璃幕牆後,看衣香鬢影,暗香浮動,耳畔是細細的音符在低低地絮語,這,便是咖啡的味道了。

日本料理是福州洋文化的另一個重頭戲,來自一衣帶水的鄰邦的友人為我們帶來了他們的美食,比如位於華林路上的千葉日本料理頗具代表性,用料妗貴,精雕細琢,配上精緻器皿,從來都是日本料理最與眾不同的地方。日本人嗜魚,而日本料理以魚作材料的菜式中,刺身和壽司又是極品。那兒出品的刺身做工細巧,把玩不已,放入口中,一陣涼意直達胸腹,輕輕一咬,鮮嫩的肉汁順喉而下,舒暢無比。輪到壽司上場了,同樣用上等海魚作材料,配上略帶粘性的日本珍珠米,與刺身是完全不同的口味,它既有刺身的鮮嫩,也有米飯的溫和,把所有的食慾都刺激出來了,讓你欲罷不能。此外,還有一些並不太引人注目的日式烤鰻站、壽司站,同樣深得年輕人的歡心,花點小錢怡情,還能品嘗一點日本的味道,何樂不為呢?

福州就是這樣一個城市,天南海北,兼容並蓄,國門內外的美味佳餚在此都可窺一斑。

Ⅱ 福州有哪些特色的餐廳

★私房菜 食鼎記私房菜 芒果滑蛋/石鍋牛肉/八寶魚頭鍋好吃,一桶天下一般一般,不如津泰路破店的蹄膀好吃。菜的味道確實不錯,做的很巧味道也好,就是很擠,大廳太吵了些,經常還要排隊,郁悶。推薦:石鍋牛肉、一桶天下、芒果滑蛋、八寶魚頭鍋、泰式黃金蟹、紙鍋豆腐、蜜汁心太軟等。 地址:通湖路172號青鳥世紀2層 電話:87660377 隨園會所 環境很有特色,古香古色,菜做得也不錯,值得一試。 地址:長樂北路岳峰橫路18號(萬佳馨園) 電話:87331177 明清園 福州最早的私房菜館,菜的口味比較清淡,純正的閩菜風格。洋房裡隨處可見的古式傢具,包括餐桌椅門臉都是可以出賣的,來用餐的客人只要看上其中任何一樣傢具都可以買下。 地址:西二環華僑新村45號樓 電話:83758444 網一品世家私房菜 裝修精良,環境佳!但菜品卻較為一般,食材也沒什麼特色,價格偏貴(但想想裝潢的成本……),服務倒是蠻周到的,餐後還可以免費桑拿!PS:鹵面倒是可以試試,味道還不錯! 地址:溫泉支路60號 電話:87616133 87606222 別有天吳家私房菜 別有天的氛圍很有文化氣息,除了飲茶,還可以嘗嘗她家的茶點,推薦蘿卜酥餅,現做現吃,特別香,端上來燙手的很。私房菜做得也蠻精緻的,推薦富貴魚鑲面、東坡肉、苔條黃魚、茶香鳳翅、冬筍北菇、清蒸桂花魚,當然價格也不斐,適合商務洽談。 地址:五四路210號國際大廈3樓 電話:87812494 ★農家菜 原三味飯庄 招牌菜是土雞土鴨(據說是北峰上的),不過量較少,菜偏貴。 地址:金泉路(聚福徠隔旁) 永泰山裡味 農家菜,山裡野味,特色推薦:野豬肉、青梅汁、永泰雞腳凍、苦菜、煙熏兔肉等 地址:鼓樓區尚賓路4號(鼓東路和尚賓路的交界處) 電話:87620127 農家草堂 經營蛇餐、中餐、大排擋,營業時間早上十點至凌晨。上次過去吃了一條5斤重的大黑蛇,一斤80元,一條400元,一個大砂鍋,裡面還有大概半隻土雞,其他小碟和配菜都是贈送的。 地址:總院邊上的後縣路一直往上走(老年公寓旁) 電話:87210998 農夫餐廳 說環境好,其實就是個土店,但是在鼓山之顛,超然於都市之上;說口味好,其實就是家庭土菜,但有生長於海拔兩千米的青菜蘿卜甜地瓜及溪魚。夏日的傍晚,涼風習習,呼吸著充滿山野芳香的空氣,喝著山泉水自然冰鎮出來的啤酒,吃吃土菜,真是人生一大爽事!推薦:鼓山蘿卜、青菜、地瓜、溪魚、草根燉鴨、山泉自然冰鎮啤酒。 地址:鼓嶺頂上 -------------------------------------------蒲仙菜-------------------------------------------- 興化府 菜的味道還可以,不過品種太少,高峰期又擠,吃一次還覺得不錯,第二次就沒有什麼可點的了,推薦鹵面、白切羊肉、套腸、土筍凍、蒲仙燜豆腐。 地址:興化府井大店(井大路中段);興化府津泰店(津泰路98號二樓,鼓樓區政府旁邊) 電話:興化府井大店(87600517);興化府津泰店(28021717,28021718) 零五酒肆 主營莆仙菜、亦有閩川菜餚,有幾樣蒲田菜做得不錯,價格也蠻實惠。推薦:白切羊肉、蒲仙燜豆腐、仙游套腸、鹵面、麥螺等。 地址:五一北路97號(五一路和津泰路交界的路口東側) 電話:87674268 宜水居 這家最值得推薦之處在於就餐環境,在福州可是說一流的。館子臨江而築,夜晚只見江對岸的點點燈光和金山大橋上的路燈,映著江水,不覺為之一振,再看館子內的陳設,多為名家的字畫,根雕,舊式傢具等,還有許多大魚缸,養著金魚或睡蓮,在臨江的一排石廊上排著各式各樣的石磨,大概是主人的收藏。菜氏主要做的是莆仙菜、河鮮,味道還行,價格偏高。 地址:福州南江濱公園內 電話:83852222,83766668 ----------------------------------------------閩東風味------------------------------ 福安小富春 福安菜的特點喜歡放姜,招牌菜有姜絲炒牛肉、煎豆腐、黃燜小黃魚等,環境一般,大眾消費,上菜蠻快的。 地址:溫泉路,平潭青青海鮮斜對面 ----------------------------------------閩北口味----------------------------------- 鄉村人家 環境不錯,簡朴又有特色,很多擺設都是竹子的,菜的均價在20元左右,份量比較少,但味道還是不錯的。 地址:黎明街文化用品批發市場G區2樓(黎明電腦城,二樓) 電話:83756697、83756379 武夷農家 做的是邵武菜,多以辛辣為主,特色菜有粉蒸肉、燒庄牛肉等,環境一般,家常菜館嘛。 地址:六一北路武警一支隊對面(金雞山公園正門) 電話:87576096 ---------------------------------------------------其他地區------------------------------ 一味領先龍蝦館 據說這家的小龍蝦都是從南京運過來的,比福州本地的要大上很多,做得很入味。麻辣小龍蝦(小份)38元20隻,辣得好過癮,還有十三香毛蟹(小份)48元9隻,微辣,很香。愛吃小龍蝦值得一去! 地址:塔頭路3號(海聯中心隔壁) 電話:87312199 依立紫砂美食坊 環境挺典雅的,店裡出售砂鍋,兼營美食(因此特色菜當然是煲仔啦),上次去點了個四杯雞,但是,鍋很大雞很少,少到我都覺得面子上掛不住;牛腩蘿卜倒是有個小半鍋,但是,除了表面上幾塊肉外墊底的全是蘿卜;涼瓜田雞煲很好,瓜綠綠的,田雞嫩嫩的,很好吃;煲仔大腸也不錯!總的說來,這家店口味還不錯,就是菜式太少,人少了吃吃還可以,人多了就沒菜點了。 地址:五一北路178號(先施百貨後面) 電話:83377110 煲煲仔 人很多很擠,去遲了沒有位子,環境還好,喜歡竹子環繞的包廂。菜份量小但價格蠻便宜的,煲湯是該店的特色,推薦鐵板豆腐、三杯肥腸。前些日子在古田支路永盛大廈又開了一家它的私房菜,環境不錯,比其他店多了不少粵菜,推薦籠仔荷香豆豉排骨、紙鍋木瓜煮魚肚。 地址:煲煲仔菜館中山店(中山路商業廳內);煲煲仔菜館長安店(營跡路長安都斜對面);豐洲店(岳峰鎮豐洲園7號樓);煲煲仔菜館古田支路店(古田支路18號永盛大廈1樓) 電話:煲煲仔菜館中山店(28089397);煲煲仔菜館長安店(87853597);煲煲仔菜館豐洲店(87143927);煲煲仔菜館古田支路店(83374297) 三千滋味館 「食客三千盈門,門迎三千食客」是這家店門口的對聯,細品之下,發覺此店和煲煲仔從環境到菜式上都很相似,雖然也有一些特色菜點,但終究萬變不離其宗。好在路偏店小,並不如煲煲仔般擁擠不堪,沒有急待等位的食客擁堵在身邊,和朋友可以靜下心來閑坐聊天倒也自在。 地址:湖前路小區16幢1號(省射擊館對面) 電話:8773955 佤家山寨 裝修很有特色,做的是貴州菜,以佤家為主(幾乎都是辣的),價位適中,特色菜推薦山寨魚頭王、山寨串燒蝦、五味鴨、紅燒肉、酸辣土豆絲等。 地址:福飛路米羅街 百味飯庄閩清館 正宗閩清菜,其實福州八縣地區菜做得最好當數閩清。菜很可口,原料很多來自閩清山區,如果你對環境不是太挑剔的話,吃家常菜,這家是不錯的選擇。 地址:五四路230號(近省人民銀行) 電話:87811868 87811966 永安人家 永安地屬閩中,它的特色菜多以「山珍」為主,特色菜推薦老鴨筍煲、紅菇淮山羹、牛奶根燉土雞、河鯰魚,特色主食有煎米凍、芋包、果條,個人最中意的當屬果條。 地址:前嶼東路盛天現代城南對面(招賢路方向),公交:807、40、36、815、7、949、957路至鼓山鎮下車再往招賢路走100米 電話:88983670 老百姓土菜館 以安徽菜為主,店面不大,但是生意卻很好,較出名的菜有麻小、京醬肉絲等。京醬肉絲的皮是切得很薄的豆腐皮,真是好吃,被我帶去的朋友都對這道菜贊不絕口呢! 地址:福大北門附近,祭酒嶺的西洪路上 電話:83723370 友家雞湯 菜的口味感覺還不錯,雞湯確實美味,不過分量偏少,推薦辣子雞,價格要比同類餐館高些。還有一個不足之處是青菜做的很糟糕,賣相不是一般的差。 地址:六一北路292號(近溫泉支路) 電話:87665111 德亨鱸魚飯店 環境一般,閩南特色,招牌菜有鱸魚、菜脯土雞鍋、漳州小吃、五香卷、鹵面、糯米灌腸等,適合朋友小聚,品嘗特色風味。 地址:福飛路米羅時代店面北側二樓 省體工隊正對面 電話:87765286 忠能鐵板燒 口味不錯,味道比較重。他家很多菜喜用奶油等一般餐館少用的配料,有種特別的味道,菜的分量比較少,有點小貴,不過生意還是很好,用餐環境一般。 地址:溫泉公園西大門旁 電話:13950304262 香噴噴西京風味樓 算是老字型大小了,生意很好,經常去都沒有位子,魚香肉絲印象很深,做的很棒,但必須跟高中生、初中生搶位子,真有點郁悶。高峰期很擠,上菜速度也比較慢。 地址:麥園路17號 電話:83478619 83478617

Ⅲ 福州有哪些好吃的地方

地方風味菜

■閩菜:
東街口黃巷的鄧記 荔枝肉、醉排骨和松子魚
八一服務社酒樓的荔枝肉
朱紫坊裡面破店的福州家常菜
福新路和信家對面新天都的福州菜
古田路市場後面水部的破店
溫泉路上的天外天
灣邊的河鮮
茶會吃仙的海鮮(往裡走的那家總店)
溫泉支路的青青閩清菜館
溫泉路溫泉澡堂對面有家 百味飯店 閩清山味菜做得很好
康山中學那條路上一家目魚罐等小吃太棒了,福州最有名的老小吃店
沙縣小吃在屏西新村裡的沙縣小吃城
溫泉路福安富春小吃的當地小吃

■川菜——水煮活魚:
菜根香(六一路邦輝桑拿對面)的,連湯都能喝(不是紅油湯)
菜香根旁邊的川國演義,那裡的酸菜魚,豆花魚都很好吃的。一種雞湯,是鍋仔那種,很好吃,還有他的南瓜餅,好吃。我覺得比菜香根的魚好吃。

渡雞口的老重慶.....
慶城寺與井大路交界口的鄉之味牛排火鍋城10元一斤
井大路唐姐火鍋城總店(鰱魚頭是買一送一哦)
井大路好口福的水煮活魚
南門(古田路36號,省電廣對面)金麒麟飯館8元一斤
北大路的東平園川菜火鍋,13元/斤;
東泰路的曉薇川菜館,10元/斤;
湖東路的聚友川菜,15元/斤;
茶匯小區廈航對面的劉二川菜館,11元/斤
東泰路的重慶名小吃
東泰路的香香川菜館」(靠津泰路的那家),放很多芝麻,香
井大路「好口福」的水煮活魚才是最好吃的

■其它川菜:
長樂北路的巴國布衣才是正宗的川菜
井大路鄭記重慶豆花魚庄的干沾牛肉
東泰路上的重慶名小吃的肥腸魚」
西洪路川川麻辣燙
東方紅旁的曾師傅川菜館(味美價廉)
瑞閩對面東泰路上第二家。
四川譚魚頭火鍋,在沖浪遊泳池附近,味道不錯,環境也很不錯

湘菜:
福三中對面
屏東中學旁邊的東方紅
湖東路的毛家飯庄,吃毛氏紅燒肉最正宗
湖東路省圖附近的瀟湘館
在總院和二環路交叉路口有家軍民,好象是做湘菜的,裡面的牛肉煲不錯,煲里的粉絲
更是好味

■上海菜:
五一先施後面的黃淮人家的上海菜
力寶天馬大廈後面的君子蘭的上海菜
好香角的上海菜
福新路金光大道

■東北菜:
鼓東路紅燈籠東北菜
仙塔街食通天隔壁的東北餃子館里的醬骨架
溫泉路和六一路交叉口上有一家「東北根據地」口味不錯

■其它:
井大路的西北風味
井大路廣東食街的廣東菜吃不膩
楊橋路空軍招待所旁的西北風味
東街北京飯庄的北京烤鴨
溫泉支路的唐人記
二中對面的知者來各種肚煲
東泰路重慶小吃店的冰粉
馬尾君竹路往公安局方向的路口(青州村村口附近)有家狗肉店的黑狗肉
井大路的香辣蟹
牡丹大酒樓的羊腿
元洪美食城江西瓦罐湯分店
鼓東路牛太郎(比對面的北國之味好)
省圖旁邊的越南菜
倉山麥頂小學對面的香噴噴
體育中心阿里郎的韓國菜
溫泉大飯店對面華福賓館的譚家魚頭
井大路湖東路口的大魚頭:江西菜
協和醫院對面的避風塘的廣東、上海菜
別有天茶藝居的滬菜,貴了點,但確實好
銅盤路蒙古人烤肉店
華林路紅房子啤酒鴨
華林路紅房子旁的天然居目魚筒骨鍋
鹵田螺,溫泉派出所旁邊
817北路8中附近的阿龍豬血化,一碗豬血,大腸泡粉干
元帥廟林記家常菜的肘子肉很不錯
自助餐,會展中心的金源國際大酒店,三文魚任你吃,雞翅比肯德基還好吃
省政府對面千紙鶴里的招牌菜紅燒三文魚頭值得一嘗
外貿中心酒店的扒房夠品味
屏東小河邊的食為天的麻辣泥鰍也非常值得一試
屏東小河邊逍遙飯庄的辣椒炒八爪魚、著名的雜燴湯(看似普通實則內含玄機:有南北干貨、時鮮菜蔬、閩江河鮮、北峰野味等等近30種
體育中心南側的杭州菜館的爆鱔片、蒓菜湯都是全市唯一的
閩清菜館,在邦輝南邊(十字路口),叫百味館。每天清晨運來的田園菜哦!
五一廣場石山水邊上的「紐約街肥牛火鍋城」,環境好,而且味道鮮美又有特色
五四北路靠八方大廈(立交橋下附近)有一家西安小菜館,裡面的特色小吃還不錯
魚丸:
塔巷有兩家都很出名的店
茶亭街和交通路的交叉口處
閩都古街的貴魚丸
東泰路上一家專賣連江魚丸的店
西門路口西北角的一家,餡很好吃,皮也不算差.

■元宵:
在橫街,橫街在台江文化宮斜對面,怡豐布行對面
交通路口茶亭街上的元宵店

■臭豆腐:
元洪美食城現炸的
體育中心邊上有家杭州菜館叫(滋味館)那裡的臭豆腐很好吃

■蔥肉餅:
橫街,橫街就在台江文化宮斜對面,怡豐布行對面...
8中旁邊,往台江方向繼續走3分鍾.快到工人文化宮的對面街
利嘉城和天豐電子城之間的小弄子里

■蝦干餅/鍋邊糊/蝦酥:
蝦干餅在利嘉城去舊電子城的小巷子里
津泰路路口對面的鍋邊糊和蝦酥也棒極了
蝦干餅在北大路十字路口旁......
五一中路大利嘉電子城往南公園的巷子上建歐光餅------香----好吃

■煎包/燒賣小籠包:
在楊橋路與通湖路交界口上的煎包
燒賣小籠包在津泰路肯德基對面叫李卿包點店
鼓東路離鼓屏路40米處牛雜店剛煎出來的生煎包子很好,可以評得上級
■其它:
鼓東路五月香棕子店很不錯

主食類(面、飯等)

■面/米線/粉干:
東百往西100米,楊橋路上新開的face2face面館
冠一面館
牛肉拉麵在楊橋路空軍招待所大門邊的正宗清真館!甭提有多好吃
省府路上的過橋米線很不錯,西洪路老福州也行
粉干還是台江麥當勞後面的那家好
台江吉祥山阿胖拌粉干,福州最有名的老小吃店
聽說在台江公安局對面拌粉干不錯,南方燈飾那
八中後門的鮮壹味,吃鮮撈的,味道好速度快,老闆娘明顯對男客人比較熱情客氣
樹兜省人民人民保險公司旁邊小巷裡面的西京面館地道的西北麵食
東泰路上一家重慶米線店裡的冰粉味道也好極了
南門福州飯店對面,朴坊旁邊有家專門是福州小吃,拌粉乾等等,位置很偏僻,但生意很好。
■粥:
道山路上竹園

■餃子:
鼓東路的天天過年餃子館
梅峰賓館旁的餃子觀
三角井的天津百餃園
東湖賓館旁的東北餃子

■飯:
最好的荷葉飯是一個小巷子里的黃記
(津泰路麥當勞對面夜市穿過之後路口對面的)

■中式 牛雜/牛滑/牛排:
牛雜在達道路亞細亞對面
牛滑有家叫輝輝的店做的(已從交通路搬至五里亭)
亞細亞對面的武仔牛肉店的牛排
廣達路,高橋路口斜對面,六建牛排館
鼓東路上有家牛雜不錯,鼓東路與鼓屏路交界大概40米
依強牛滑店的牛滑
■西式牛排:
新星牛排館是福州最早的牛排館/新貴族音樂餐吧是它的分店,環境要好得多
省府路那家染房的牛排很好
綠怡牛排館
北部灣牛排館
井大路慶城路交叉口「香舍」個性餐廳的氣氛不錯
白馬路的三杯咖啡(原別有天茶藝居)

湯、甜食、咖啡等

花生湯在台江麥當労対面的小巷裡,那裡的芋泥也不錯
大世界的冰橄欖很有特色
鮮奶蛋糕是茶亭公園對面的紅葉蛋糕
津泰路上的品糖軒
湖東公正酒家下的超亞蛋糕
公正酒家的隔壁有家叫超亞乳酪蛋糕店,那裡的做的蛋糕點心都很好吃的
大洋香榭的麵包很不錯
五四路的真鍋咖啡是最專業的(世界連鎖)

有一家也很好吃,店名叫"旺達小吃",就在六一路拐溫泉路的那個路口,裡面的菜做得挺好吃的.

Ⅳ 福州有什麼店環境又好吃飯又香

地方風味菜

■閩菜:
東街口黃巷的鄧記 荔枝肉、醉排骨和松子魚
八一服務社酒樓的荔枝肉
朱紫坊裡面破店的福州家常菜
福新路和信家對面新天都的福州菜
古田路市場後面水部的破店
溫泉路上的天外天
灣邊的河鮮
茶會吃仙的海鮮(往裡走的那家總店)
溫泉支路的青青閩清菜館
溫泉路溫泉澡堂對面有家 百味飯店 閩清山味菜做得很好
康山中學那條路上一家目魚罐等小吃太棒了,福州最有名的老小吃店
沙縣小吃在屏西新村裡的沙縣小吃城
溫泉路福安富春小吃的當地小吃

■川菜——水煮活魚:
菜根香(六一路邦輝桑拿對面)的,連湯都能喝(不是紅油湯)
菜香根旁邊的川國演義,那裡的酸菜魚,豆花魚都很好吃的。一種雞湯,是鍋仔那種,很好吃,還有他的南瓜餅,好吃。我覺得比菜香根的魚好吃。

渡雞口的老重慶.....
慶城寺與井大路交界口的鄉之味牛排火鍋城10元一斤
井大路唐姐火鍋城總店(鰱魚頭是買一送一哦)
井大路好口福的水煮活魚
南門(古田路36號,省電廣對面)金麒麟飯館8元一斤
北大路的東平園川菜火鍋,13元/斤;
東泰路的曉薇川菜館,10元/斤;
湖東路的聚友川菜,15元/斤;
茶匯小區廈航對面的劉二川菜館,11元/斤
東泰路的重慶名小吃
東泰路的香香川菜館」(靠津泰路的那家),放很多芝麻,香
井大路「好口福」的水煮活魚才是最好吃的

■其它川菜:
長樂北路的巴國布衣才是正宗的川菜
井大路鄭記重慶豆花魚庄的干沾牛肉
東泰路上的重慶名小吃的肥腸魚」
西洪路川川麻辣燙
東方紅旁的曾師傅川菜館(味美價廉)
瑞閩對面東泰路上第二家。
四川譚魚頭火鍋,在沖浪遊泳池附近,味道不錯,環境也很不錯

湘菜:
福三中對面
屏東中學旁邊的東方紅
湖東路的毛家飯庄,吃毛氏紅燒肉最正宗
湖東路省圖附近的瀟湘館
在總院和二環路交叉路口有家軍民,好象是做湘菜的,裡面的牛肉煲不錯,煲里的粉絲
更是好味

■上海菜:
五一先施後面的黃淮人家的上海菜
力寶天馬大廈後面的君子蘭的上海菜
好香角的上海菜
福新路金光大道

■東北菜:
鼓東路紅燈籠東北菜
仙塔街食通天隔壁的東北餃子館里的醬骨架
溫泉路和六一路交叉口上有一家「東北根據地」口味不錯

■其它:
井大路的西北風味
井大路廣東食街的廣東菜吃不膩
楊橋路空軍招待所旁的西北風味
東街北京飯庄的北京烤鴨
溫泉支路的唐人記
二中對面的知者來各種肚煲
東泰路重慶小吃店的冰粉
馬尾君竹路往公安局方向的路口(青州村村口附近)有家狗肉店的黑狗肉
井大路的香辣蟹
牡丹大酒樓的羊腿
元洪美食城江西瓦罐湯分店
鼓東路牛太郎(比對面的北國之味好)
省圖旁邊的越南菜
倉山麥頂小學對面的香噴噴
體育中心阿里郎的韓國菜
溫泉大飯店對面華福賓館的譚家魚頭
井大路湖東路口的大魚頭:江西菜
協和醫院對面的避風塘的廣東、上海菜
別有天茶藝居的滬菜,貴了點,但確實好
銅盤路蒙古人烤肉店
華林路紅房子啤酒鴨
華林路紅房子旁的天然居目魚筒骨鍋
鹵田螺,溫泉派出所旁邊
817北路8中附近的阿龍豬血化,一碗豬血,大腸泡粉干
元帥廟林記家常菜的肘子肉很不錯
自助餐,會展中心的金源國際大酒店,三文魚任你吃,雞翅比肯德基還好吃
省政府對面千紙鶴里的招牌菜紅燒三文魚頭值得一嘗
外貿中心酒店的扒房夠品味
屏東小河邊的食為天的麻辣泥鰍也非常值得一試
屏東小河邊逍遙飯庄的辣椒炒八爪魚、著名的雜燴湯(看似普通實則內含玄機:有南北干貨、時鮮菜蔬、閩江河鮮、北峰野味等等近30種
體育中心南側的杭州菜館的爆鱔片、蒓菜湯都是全市唯一的
閩清菜館,在邦輝南邊(十字路口),叫百味館。每天清晨運來的田園菜哦!
五一廣場石山水邊上的「紐約街肥牛火鍋城」,環境好,而且味道鮮美又有特色
五四北路靠八方大廈(立交橋下附近)有一家西安小菜館,裡面的特色小吃還不錯
魚丸:
塔巷有兩家都很出名的店
茶亭街和交通路的交叉口處
閩都古街的貴魚丸
東泰路上一家專賣連江魚丸的店
西門路口西北角的一家,餡很好吃,皮也不算差.

■元宵:
在橫街,橫街在台江文化宮斜對面,怡豐布行對面
交通路口茶亭街上的元宵店

■臭豆腐:
元洪美食城現炸的
體育中心邊上有家杭州菜館叫(滋味館)那裡的臭豆腐很好吃

■蔥肉餅:
橫街,橫街就在台江文化宮斜對面,怡豐布行對面...
8中旁邊,往台江方向繼續走3分鍾.快到工人文化宮的對面街
利嘉城和天豐電子城之間的小弄子里

■蝦干餅/鍋邊糊/蝦酥:
蝦干餅在利嘉城去舊電子城的小巷子里
津泰路路口對面的鍋邊糊和蝦酥也棒極了
蝦干餅在北大路十字路口旁......
五一中路大利嘉電子城往南公園的巷子上建歐光餅------香----好吃

■煎包/燒賣小籠包:
在楊橋路與通湖路交界口上的煎包
燒賣小籠包在津泰路肯德基對面叫李卿包點店
鼓東路離鼓屏路40米處牛雜店剛煎出來的生煎包子很好,可以評得上級
■其它:
鼓東路五月香棕子店很不錯

主食類(面、飯等)

■面/米線/粉干:
東百往西100米,楊橋路上新開的face2face面館
冠一面館
牛肉拉麵在楊橋路空軍招待所大門邊的正宗清真館!甭提有多好吃
省府路上的過橋米線很不錯,西洪路老福州也行
粉干還是台江麥當勞後面的那家好
台江吉祥山阿胖拌粉干,福州最有名的老小吃店
聽說在台江公安局對面拌粉干不錯,南方燈飾那
八中後門的鮮壹味,吃鮮撈的,味道好速度快,老闆娘明顯對男客人比較熱情客氣
樹兜省人民人民保險公司旁邊小巷裡面的西京面館地道的西北麵食
東泰路上一家重慶米線店裡的冰粉味道也好極了
南門福州飯店對面,朴坊旁邊有家專門是福州小吃,拌粉乾等等,位置很偏僻,但生意很好。
■粥:
道山路上竹園

■餃子:
鼓東路的天天過年餃子館
梅峰賓館旁的餃子觀
三角井的天津百餃園
東湖賓館旁的東北餃子

■飯:
最好的荷葉飯是一個小巷子里的黃記
(津泰路麥當勞對面夜市穿過之後路口對面的)

■中式 牛雜/牛滑/牛排:
牛雜在達道路亞細亞對面
牛滑有家叫輝輝的店做的(已從交通路搬至五里亭)
亞細亞對面的武仔牛肉店的牛排
廣達路,高橋路口斜對面,六建牛排館
鼓東路上有家牛雜不錯,鼓東路與鼓屏路交界大概40米
依強牛滑店的牛滑
■西式牛排:
新星牛排館是福州最早的牛排館/新貴族音樂餐吧是它的分店,環境要好得多
省府路那家染房的牛排很好
綠怡牛排館
北部灣牛排館
井大路慶城路交叉口「香舍」個性餐廳的氣氛不錯
白馬路的三杯咖啡(原別有天茶藝居)

湯、甜食、咖啡等

花生湯在台江麥當労対面的小巷裡,那裡的芋泥也不錯
大世界的冰橄欖很有特色
鮮奶蛋糕是茶亭公園對面的紅葉蛋糕
津泰路上的品糖軒
湖東公正酒家下的超亞蛋糕
公正酒家的隔壁有家叫超亞乳酪蛋糕店,那裡的做的蛋糕點心都很好吃的
大洋香榭的麵包很不錯
五四路的真鍋咖啡是最專業的(世界連鎖)

有一家也很好吃,店名叫"旺達小吃",就在六一路拐溫泉路的那個路口,裡面的菜做得挺好吃的.

我店名,地址,還有類型都說的,支持我的答案吧

1、東泰路香香川菜館的桑拿田雞,螞蟻上樹不錯,尤其螞蟻上樹印象特別深刻
2、晉安河邊的實達溫泉公寓門口的天山雪,大盤雞不錯
3、鼓東路上的苗家酸湯魚火鍋,那個魚很怪,怎麼煮都很嫩,湯味道也特別,一段時間不去就有點想去。就是偏貴了一點
4、京門大酒樓的醉雞,用一個小酒壇子封著,味道很醇,也很新鮮
5、東方樓旁一小路,去煤炭醫院的,路口第一家湘菜館「桃苑湘菜館」,酸菜魚,芝麻牛肉
6、在金雞山公園入口有一家武夷農家的邵武菜挺正宗

這個是吃遍福州美食網www.78fz.com

Ⅳ 福州的土特產有哪些

福州土特產
1、福桔
福桔是福州市市果,年產量近10萬噸,約佔全市水果產量的-半。 福桔上市期在農歷春節前後,由於色澤艷紅、果美汁甜,又與「福、吉」諧音,備受群眾喜愛。福桔產地多分布閩江下游兩岸。深秋初冬時節,閩江兩岸層層綠樹,枝頭綴滿紅果,色彩斑斕絢麗,人們譽之為「閩江枯子紅」。
由於盛產桔子,福州古時常制桔燈,寓以吉利、高升之意。桔燈的製法是,在大顆福桔近蒂處平切,取出瓣肉,留下桔殼,用紅絲線穿過桔殼堤掛,再用小鋼絲紮成燭托放人燈中,插上小蠟燭,點燃後即成新穎別致、小巧玲瓏的桔燈。古人有不少詠桔燈詩,如「阿儂巧制赤球輕,到眼圓光分外明。記得看燈時節近,紅絲高揭照人行。」著名女作家冰心曾作-篇散文《小桔燈》,寄託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2、福清光餅
據福州府志記載: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民族英雄戚繼光率軍入閩追殲倭寇,不想連日陰雨,軍中不能舉灶,戚繼光便命烤制一種最簡單的小餅,用麻繩串起掛在將士身上充當干糧,大大方便了作戰殲敵。後來,這小餅流入民間,不但普遍食用,而且還成為祭祀神靈祖先必備的供品。後人感念戚公,便把這種小餅叫作「光餅」。
在福州,人們通常把餅面沒有芝麻的叫「光餅」,有芝麻的叫「福清餅」。但在距福州60公里的福清市,人們則把餅面有芝麻的叫「光餅」。要論「津津有味」,比較起來,還是福清人做的光餅略勝一籌。福州人做光餅,從前一向用木炭烘爐,現在為圖省事,多半改用電烘箱烤了。而福清人做光餅,至今還保留著自己的一套,不但新鮮,而且有趣,誇張點說,簡直可稱之為融音樂與舞蹈為一體的勞動藝術。
福州市區賣光餅的小店,都是門市和作坊混在一起。福清的光餅卻是由作坊做好分發給小販去賣。所以,在福清,沿街到處都可見賣光餅的小攤。那小攤上的光餅堆如小山,倒成了福清的街頭一景。從前,光餅都是百姓吃用,登不得大雅之堂。可能是風水輪流轉吧,如今福州的大酒樓、大酒店,也把光餅切個蛤口,夾上糟肉、粉蒸肉、雪裡紅、苔菜,澆點醋蒜汁,當作酒席上的一道特色點心待

3、脫胎漆器
福州三寶之一,質地輕巧堅牢,造型古樸大方,裝飾豐富多彩,產品有磨漆畫、屏風、花瓶、茶具、煙具、文具等。自1898年以來多次獲巴拿馬、芝加哥、巴黎等國際博覽會上獲金獎。
福州漆器始於南宋。據傳清乾隆年間,漆匠沈紹安在一座寺廟里發現大門的匾額雖然木頭已經朽爛,但是漆灰夏布裱褙的底胚卻完好無損。細心的沈紹安從中得到啟發,回家後不斷琢磨試驗,繼承發揚了傳統漆藝,創造出了最早的脫胎漆器。沈紹安因此成為福州脫胎漆器的鼻祖。
福州脫胎漆器是具有獨特民族風格和濃郁地方特色的藝術珍品,與北京的景泰藍、江西的景德鎮瓷器並稱為中國傳統工藝的"三寶",享譽國內外。在歷史上,它曾被收藏為宮廷珍品,新中國成立後又被列為珍貴的國家禮品贈送外賓,受到國內外人士的青睞,產品不僅暢銷國內各省市,而且遠銷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世界各方人士曾用"珍貴的黑寶石"、"東方難得的珍品"、"髹飾之光"、"人間國寶"等詞句來形容福州脫胎漆器的精美。
福州脫胎漆器是繼承我國古代優秀漆文化發展起來的。它品類之多在全國漆器行業首屈一指,大的如陳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漆畫大屏風、彩繪大花瓶、脫胎仿古銅大獅等,小的如煙具、茶具、餐碗、盤、碟、罐等,共有18類1200多個花色品種;它質地堅固輕巧、造型別致,裝飾技法豐富多樣,色彩明麗和諧,可謂集眾美於一體,具有非凡的藝術魅力。郭沫若生前曾作詩備加贊譽,稱贊福州脫胎漆器是"天下諒無雙,人間疑獨絕"。

4、福州角梳
在福州的手工藝品中,如今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依然保持平民本色」的惟有角梳了。走進尋常一家工藝品店,大都有角梳賣,價格也不貴,20元上下,讓福州百姓的日常生活又多了一種享受。人們說,用角梳梳頭,可以去垢而不沾,解癢而不痛,溫潤而不掛發,還有加速頭皮血液循環,能增強免疫力,清炎涼血,鎮痛止癢,防止靜電,不脫發,祛屑護發,舒筋活血,安神健腦,促進頭發生長等獨特的保健作用。
福州角梳的選料和製作工藝更是十分講究,選料只選質地堅實、不易彎裂、不傷皮膚的「南 牛」(南方水牛、黃牛)和 「北羊」(新疆、內蒙古綿羊)的角,選蹄也只選取生性水牛蹄,經過鋸、開、劈、鑿、流、打坯、等工序製成初坯,再經過改、辦、復、剔、磨、梳等工序制出梳子,這還不算完,還要按照梳勢在角梳上印字,描上人物、山水等,貼上金銀箔方為成品。
1976年在福州新店出土的南宋貴族王升墓中,發現牛角制的黑色半圓形角梳六個,可見福州角梳至少有七百多年的歷史了。19世紀30年代,福州的角梳業進入鼎盛時期,大小店號達一百五十家,鄒振記角梳庄的「飛鷹牌」、「 李厚記角梳庄」的「航海牌」 ,「潤光厚角梳庄」的「童牛牌」角梳最負盛名。1933年,在美國芝加哥百年進步博覽會上,「童牛牌」角梳與脫胎漆器、紙傘同獲金獎,被並稱為「福州三寶」。

5、福州紙傘
南方多雨,傘因此成了福州人居家必備的工具之一。福州有一俗話叫「包袱傘」,意指福州 人出門的包袱中必有傘,可見傘與福州人生活的關切程度。福州的紙傘業繁盛於清代,到了清末民初,全城紙傘店最多時達三百餘家,其中以位於中亭街的「楊常利」傘店最為著名,楊常利的 傘既能遮擋炎炎烈日而不發泡、不爆裂,還能抵擋傾盆大雨沖淋而不脫骨、不漏水,甚至傘面繪制的圖案色澤也不會變。
福州紙傘品種繁多,主要有花傘、明油傘、絲棉紙傘、藍綠硼傘、雙層花傘、絹印采畫花和絹印套色童傘等。和其它工藝品一樣,即便是小小一把紙傘,製作的工藝也是絲毫馬虎不得的。傘骨必須是閩北5年以上的青山老竹,韌性大,彈力強,經過特殊處理,能防霉、防爛、防蛀。傘面用的是本省特有的精製棉紙,拉力強,刷上純潔無污的柿油,再刷上粘性大的桐油,繪上花鳥、人物、山水等圖案,俗稱「花傘」。一把傘必須經80多道工序才算完成。不論日曬、雨淋、風吹,都不破裂、不褪色、不變形,還可防雷電。福州的傳統制傘,分為相互獨立的制傘骨、制傘、傘頭、傘柄、繪花五大部分,能完成其中之一便可稱為「全藝」,可見技術專業到何種程度。福州紙傘業中制傘骨質量最好的當數「後洲幫」,制傘柄最有名的則是洋中亭王依犬家;傘畫藝人以程家寶、林永欽、劉夢秋最著名。
如今,福州紙傘由於工藝復雜已悄悄離開繁忙現實的都市生活,但它卻作為一種精美的工藝品仍深受人們喜愛而被欣賞和收藏。

6、線面
線面,福州特產,以精麵粉為原料,輔以精鹽、茹粉、食油等手工拉制晾乾後而成。福州線面主要有兩大品種:一種稱為特線面,面條稍租 , 直徑在0.7毫米以內;一種稱為「面尾」,面條較細,直徑在0.6毫米以內。
因福州民間傳說線面是九天玄女指點創制的,所以福州的線面工人拜九天玄女為「制面始祖」,家裡供奉九天玄女神像。
線面的煮食方便簡單,將線面投入沸水鍋中,待線面上浮後撈起,盛放在碗內,即倒入燉好的羊肉或雞肉、上排等高湯,芬香味美。福州風俗,過生日時要吃線面煮成的壽面,一般用雞湯,再加上兩個鴨蛋,稱為「太平面」,象徵平安長壽;外出遠行或迎送賓客,也要吃上一碗太平面,希望一路順風和居家平安。

7、福州橄欖
橄欖是-種味道特別的水果,初吃時只覺得又苦又澀,而回味後卻覺得清香、甘甜。橄欖別稱為「青果」。這是因為-般水果初生時是青色的,熟時變了顏色;而橄欖從生到熟。始終保持青翠的顏色。 橄欖又稱為「忠果」、「諫果」,這是因它先苦後甜的特別韻味有同於古代忠臣苦諫的性格而稱名的。橄欖還被稱為「福果」。這是海外華僑起名的,既說明了福州歷史上橄欖產量多,也表達了僑胞對鄉土(福州)的眷戀之情。 「桃三李四橄欖七」,橄欖需栽培7年才掛果,成熟期一般在每年10月左右。新橄欖樹開始結果很少,每棵僅生產幾公斤,25年後才顯著增加,多者可達500多公斤。每結-次果,次年-般要減產,休息期一至兩年。故橄欖產量有大小年之分。
福州橄欖品種很多,主要有檀香、惠圓、長營、羊矢等10餘種。其中檀香橄欖碰牙即碎,清香四溢,食用最佳,適合鮮運外銷;惠圓橄欖義名豬母欖、果大肉厚,適合加工成較高級的蜜餞系列產品;長營、羊矢橄欖產量多,可加工成五香橄欖、咸橄欖等產品。近年來福州的飯店酒樓中,把生橄欖捶扁,用紅糟腌後上桌,風味獨特,很受歡迎。福州橄欖產地主要分布在閩江下游兩岸,以閩候、閩清兩縣的產量最多。

8、平潭貝雕
平潭貝雕是具有獨特藝術的工藝品。利用各種貝殼的原物、原色、原紋,用拼貼、坯模、鑲嵌等方法加工而成。產品有人物、動物、山水及盆、盤、具、瓶等200多個品種,供室內陳設用。在日本展出時深受當地人士歡迎。

9、福州茉莉花茶
福州是茉莉花茶的發源地,已有近千年歷史。茉莉花是佛教四大聖花之一,秦漢時隨佛教傳入東南佛國福州,福州逐漸成為茉莉之都。由於宋代香療的普及,中醫對茶及茉莉花的保健作用充分認識,福州茉莉花茶在此環境下產生,宋朝許多史料都記載了福州茉莉花茶採摘、製作、品賞的過程。清咸豐年間,福州茉莉花茶作為皇家貢茶,開始進行大規模商品性生產。在《中國名茶志》里,福州茉莉花茶是茉莉花茶類唯一的中國歷史名茶。新中國成立至今,福州茉莉花茶一直是國家的外事禮茶,改革開放前,中國出口的茉莉花茶均為福州出產。冰心曾寫:「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利用茶的國家,是茶的故鄉。我的故鄉福建既是茶鄉,又是茉莉花茶的故鄉。解放前,四川、湖北、廣東、台灣雖也產茉莉花茶,但它們的品種、窨制技術都是從福建傳去的。

10、壽山石雕
壽山石雕產於福建福州。福州壽山石質地奇異,學名「葉臘石」,因產於福州北郊的壽山而得名。壽山石品種繁多,或以產地取名,或以坑洞命名,或以色相命名,約百餘種。以產地分有田坑、水坑、山坑三大類。其中以田坑石最佳。田坑石,簡稱「田石」,零散埋藏在壽山周圍約數里長的溪流兩旁砂層中。質極溫嫩,肌內隱隱可見蘿卜細紋,色澤外濃而向內漸淡,外表常裹黃或黑色石皮。按顏色又分為田黃、田白、田紅、田黑四種。田黃石略呈透明,具有蘿卜一樣的紋條帶,呈桔黃、熟栗黃、枇杷黃或金黃色。是壽山石中罕見之珍品。其顆粒和塊度不大,歷史上最大的一塊重4、3公斤。田黃石具備石之六德:細、潔、潤、膩、溫、凝,故有「石帝」之稱。曾有人建議把壽山田黃石作為「國石」。壽山石中還有水坑石和山坑石。水坑石多呈晶瑩透明狀,富有光澤,其中「坑頭石」、「凍油石」、「水晶凍」、「魚腦凍」、「黃凍」等品種,質地優良,開采不易,亦甚名貴。山坑石中名目很多,有80多種。壽山石雕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共分圓雕、浮雕、鏤雕、薄意、印鈕五大類,品種千餘種。其中有人物、動物、花果、山水、花卉等供人們陳設的欣賞品,也有文具、煙具、花瓶、印章等實用品。

11、鼎日有油酥肉鬆
產於福建福州。相傳,清咸豐年間,有個名叫林鼎鼎的人在福州一個地方官吏家當廚師。他手藝高超,能作多種美味菜餚,深得主人器重。一次主人因受風寒,食而無味,日見消瘦。林氏苦苦尋思,取來一塊腿精肉,放在鍋內不停地翻炒,不時加入冰糖、料酒、鹽、蝦仁等佐料。炒著翻著,忽聞一股焦味,原來湯汁已被燒干。林氏以為這下可糟了。誰知一嘗,味道卻鮮得出奇。他當即送給主人品嘗,主人連聲贊道:「好吃,好吃!」太太,小姐見之大喜,也想吃,問林:「明日可有肉鬆?」林鼎鼎笑道:「有我林鼎鼎在,日日有!」自此以後,他潛心琢磨配製肉鬆的方法,終於在咸豐六 年創製成香醇色艷、味鮮帶甜的棕色肉鬆。地方官將林氏製作的肉鬆進貢清文宗皇帝,贈送給京中官員。宮中貴妃食後問:「還有肉鬆嗎?」內侍答:「有林鼎鼎在,日日有!」一時間,「鼎日有」廣為流傳,許多官使紛至沓來品味。林鼎鼎見此情景,乾脆辭去廚師之職,開設作坊,專營肉鬆。 取何店名?林氏想:「鼎日有」名聲在外,何不就掛此招牌!後來,林鼎鼎創制的肉鬆秘方日臻完善,為區別於江蘇的太倉肉鬆,便稱之為「鼎日福建肉鬆」,生意興隆。鼎日有油酥肉鬆呈深紅色,顆粒大小均勻,質酥軟,入口溶化,含蛋白質高,含脂肪低。

12、磨漆畫
磨漆畫是以漆作顏料,運用漆器的工藝技法,經逐層描繪和研磨而製作出來的畫。磨漆畫在借鑒傳統漆器技法的基礎上,溶入現代繪畫藝術手法,將「畫」和「磨」有機地結合起來,使製作出來的畫具有色調明朗、深沉,立體感強,表面平滑光亮等特點。其製作方法是:先以生漆和瓦灰按脫胎工藝技法在木板上上漆打底、磨製光滑,然後用調配好的色漆在底板上層層描繪出各種紋樣。利用上漆的厚薄不勻,使畫面產生富於變化的明暗調子,從而具有立體感。在作畫過程中,為了更好地表現物體,還可以根據畫面內容的需要,採用寶石、螺鋼、蛋殼、金、銀、錫等材料進行鑲嵌,使畫面層次更加豐富。最後,經打磨並罩上透明漆,用細瓦灰與生油推光。正因為"磨"體現了天晨漆畫的獨特工藝,故稱為「磨漆畫」。磨漆畫的創作題材有人物、走獸、山水、花鳥、魚蟲以及仿古圖案等。由於畫面多用黑漆磨光,所以表面呈現出寶石般的烏亮光澤,古樸渾厚,富麗堂皇,給人一種特殊的美感。 福州磨漆畫的製作形式有掛框、掛聯、屏風、套盤等室內裝飾工藝品,還有適合於廳堂館所懸掛和陳列的大型壁畫和小型屏風等,具有質地堅固而久、耐耐熱、揩試方便、歷久常新等特點。

13、福州軟木畫
福州三寶之一,以栓樹皮為材料,快刀作畫,雕鏤粘結成亭台樓閣、樹木花草、小橋流水、迴廊曲徑以及人物鳥獸等掛屏、屏風、大小擺件。
福州軟木畫問世於本世紀初,發源於福州東郊西園村。相傳在辛亥革命後的1913年,有人從德國 帶回一幀類似「木畫」的作品。當地民間雕刻藝人陳春潤、吳啟棋、鄭立溪等深受啟發,遂在福建工 藝傳習所工讀時,用從西班牙、葡萄牙及阿拉伯進口的栓皮櫟樹的木栓層作主要原料,把這種質地輕松、富有彈性且紋理細潤的軟木切削成薄片,運用我國各種傳統雕刻技法,以刀代筆,用手工加以精雕巧鏤,製成紋理纖細的復雜畫面,並利用畫框內有限的空間,使景物的形象立體化,安排上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各種亭台樓閣等。
軟木畫色調古雅純朴,形象逼真,畫面猶如宋人筆意,意境深邃,遠奧高古,清奇可愛,具有「叢山數百里,盡在一框中」的藝術效果。
軟木畫品種繁多,有雄偉壯觀的屏風、掛屏、大擺件、小擺件以及與實用結合的產品、旅遊紀念品等,達二三百種規格,四五百個花色品種,作品行銷全國各地及歐美、日本、東南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14、馬藺草編
馬藺草編,福州市著名特產,由形狀呈三角、細長而柔軟的馬藺草編織而成。品種有床席、沙發席、草帽、手提包、遮陽笠等,具有細致、光潔、堅韌耐用、散熱性強等特點。
近數十年來,福州馬藺草編織品,已多次參加了福建省及全國工藝展覽,並被用來裝飾北京人民大會堂的台灣廳。
15、福州漆筷
福州漆筷:福州漆筷廠生產,系以上等毛竹或優質楠木、櫸木製坯,以國內特產的生漆打底、附面,並採用福州脫胎漆器製作技藝製成。本品早在清代末年即由福州台江六柱橋一帶私人作坊生產。
16、福州佛跳牆
「佛跳牆」是一種高檔次的菜式。原名"福壽全",是福州名菜館聚春園於清代同治年間首創。主要由鮑魚、海參、魚翅、魚肚、魚唇、蹄筋、火腿、瑤柱、冬菇等28種原料配製而成,加上紹興酒等,貯入酒壇中,拌泥密封,以文火煨制10多小時而成。味美至極,芳香四溢,是秋冬兩季的佳餚。難怪清時一秀才吟詩贊道:"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佛跳牆"一名由此而來。17、永泰芙蓉李干
永泰芙蓉李干,永泰特產,福建名產之一,選擇成熟的芙蓉李鮮果,採用傳統工藝精工製作而成。福建福安市是芙蓉李之鄉,芙蓉李面積、產量居全國之冠,栽培已有千年歷史。芙蓉李是李果的一種,還有胭脂李、柰李等。李干、蜜餞加工銷售已成為永泰農業產業化的「重中之重」。
芙蓉李,果皮淡綠色,果肉深紅,甜酸適口,品質上乘;平均單果重50克,7月間成熟,可鮮食,也可加工成各種蜜餞。永泰芙蓉李干,色澤豐潤,味甜鮮美。
18、福州魚面
魚肉製作,耐煮,鮮 ,味美,福州特產。產自寶島台灣只有一水之隔的福州黃岐島。
福州魚面,是用純魚肉打制而成的魚肉面條。
材料:鮮鰻魚,太白粉
製作:先是刮取黃魚、鰻魚等色白質細的魚肉。然後剔刺去皮,稍蘸番薯粉(太白粉)或散粉用棒敲打成薄片,接著烤熟後或切成菱形、方片,或切成掛面、細絲面等形式,曬干收存,用時入湯煮。
特色:松軟香脆,則柔滑如面,味鮮爽口。烹食魚面一般多以上湯再配以適當的調味料。泡熟之時 , 熱氣騰騰 , 鮮香撲鼻 , 食之爽滑無比 , 鮮味無窮 ,令人百食不厭 , 實屬上乘佳品。
19、福州閩清糟菜
名揚海內外的閩清糟菜,酸甜可口,味道鮮美,清香撲鼻,開胃開脾。它特別適合作為早餐佐菜,同時它還是燉排骨、肉骨湯、魚湯的上等佐料,尤其是用糟菜燒煮的上排湯,味道更是鮮美。糟菜還是閩清特產三寶之一。
閩清糟菜來歷,閩清六都附近白岩山,山高林密,溝深洞多,三五十里方圓古木參天,蔭翳蔽日,野獸多,猴子也多。莊稼菜園常受糟蹋,人畜不得安寧。農家為防獸驅獸,人人都會打獵捕獸,自製扒撥箭、絆獸索、張貓機等誘捕野獸。一天,有個農民在菜園中安張貓機,本來想逮野貓山兔,誰想把猴子套上了。猴子吱吱亂叫,當農民趕到時猴子已掙脫逃跑。猴子見人趕來,便起報復心。當天晚上招來群猴,把這菜園的蘿卜、芥菜拔個精光。一時吃不完,就放在懸崖頂上晾曬,曬干後,用帶咸酸味的樹汁和泥搓軟,腌藏在砍斷的毛竹里,表面用黃泥封緊,亂草遮密。不久,毛竹里的腌菜被人家發現了,人們嘗到別有風味的「酸甜菜」,贊不絕口。這事傳開了,大家深受啟發,加工出更香甜可口的腌菜:將鮮嫩芥菜曬干,用酒糟和食鹽抹菜搓軟裝入瓮中擠壓緊密,再用黃土密封瓮口,再將瓮翻倒扣蓋在草木灰上,半年後取出,就是芳香撲鼻、膾炙人口的腌菜了。因主要用紅糟腌,故俗稱「糟菜」。
20、福州肉燕
福州肉燕燕皮是用精選豬後腿瘦肉,剔去肉筋和骨膜,切成細條,用木棰搗成肉泥,徐徐加入用細孔絹篩篩過的薯粉和適量清水,反復攪拌,不斷壓勻,初成硬坯,然後放在條板上,軋輾成薄片。敷上一薄層薯粉,折疊起來,略干為鮮燕皮。繼續晾乾為干燕皮,一般包裝久貯一年不壞。包餡前,用刀切燕皮成約二寸左右方片,待用。餡選瘦豬肉和蝦米、荸薺、紫菜等共剁成醬,後加少許醬油、蔥白調味,取燕皮方片包成小扁,表如石榴狀,蒸熟即成肉燕。
福州人常將「扁肉燕」與去殼鴨蛋相配作菜餚,因福州話「蛋」叫「卵」,「鴨卵」音諧「壓亂」,取「壓」了「亂」就會平安之意,故稱「太平燕」,「燕」與「宴」同音,又稱「太平宴」。
「太平燕」是福州婚聚喜慶宴席上的一道「大菜」,上席時鳴放鞭炮,客人要待新郎新娘或長輩即席致謝後,方可食用。扁肉燕深受台灣同胞和海外福州僑胞喜愛,到福州來,必帶燕皮回去饋贈親友。
21、福州芋泥
芋泥是閩菜中的傳統甜食之一,其中又尤以福鼎的八寶芋泥最為地道。它的盛名與其選材密切相關。福鼎八寶芋泥選材自福鼎土特產——省名牌農產品福鼎芋。福鼎芋以其個大、質松、味香而聞名,是製作八寶芋泥之上品。
此菜細膩軟潤,香甜可口,看似冷盤實卻燙嘴,別具風味,吉辰喜慶,筵席上多有此菜。它的出名有一段趣聞。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9年)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廣州禁煙,英美等國領事為了奚落中國官員,特備了西餐冷盤,企圖讓林則徐吃冰淇淋時出醜。事後,林則徐設了豐盛筵席「回敬」。幾道冷盤之後,端上了一盤顏色暗灰而發亮,深褐又光滑,不冒熱氣,猶如冷盤的東西。一位外國領事舀了一勺往嘴裡送,燙得兩眼發直,其他客人都驚呆了。這時林則徐才漫不經心地介紹說,這是中國福建的名菜叫芋泥。
製作此菜,先將福鼎芋去皮,洗凈後切塊,上籠屜蒸1個小時左右,取出,用刀板壓成泥,注意此時要揀去粗筋。再將芋泥裝碗,加上白糖、熟豬油,用清水攪拌均勻,抹平後上籠屜用旺火蒸1個小時,取出。依據各人的口味,還可適當在芋泥中包些豆沙餡,風味更佳。上盤後,在芋泥上撒些肉果、棗泥、桂花、花生仁、桂圓、蜜棗、青紅絲等八樣配料,五顏六色,美觀醒目。八寶芋泥由此而得名。當地福鼎芋質地優良,資源豐富,民間普遍人家都能自己動手製作這一甜食。
22、永泰茶油
茶油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純天然高級木本食用植物油,是茶樹上"油茶果"提取而成,油茶果從開花、授粉到果子成熟需整整一年,歷經秋、冬、春、夏、秋五季之雨露,山茶花開於秋季,果實成熟於次年花開時節,採摘時分山茶花已是盛開怒放,花果並存,同株共茂,乃自然界一大奇觀,堪稱人間奇果。油茶樹對生長環境有特殊要求,生長在連綿疊嶂的群山之中,飽含天地靈氣,是純天然有機綠色食品。茶油降脂降壓、消炎抗菌、抗癌抗病毒、增強人體免疫、預防中風。 茶油烹調餚饌,日用皆宜,蒸熟食之,澤發生光,諸油惟此最為輕清,故諸病不忌。茶油味甚美。茶油能抗紫外線,防止曬斑及減少皺紋,對消除黃褐斑、曬斑很有效果。茶油性味甘,涼,功效潤胃通腸,退濕熱,養顏生發,促進傷口癒合。
23、魚丸
福州著名的風味小吃。一般用鰻魚、馬鮫等魚肉搗成泥糊狀,調拌優質薯粉為皮,用精肉、蝦仁等作餡,捏成丸子。煮熟後泡以美味高湯,加上蔥花,浮於湯面,稱「七星魚丸」。它具有色澤潔白、質有彈性、肉餡香松、口味清爽等特點,素負盛名。據說這七星魚丸是海上漁婦所創,被一出洋經商的商人學到手,返回福州後如法炮製,開了家「七星小食店」,獨家經營「魚丸湯」。後有一位進京赴考的舉人進店就餐,食魚丸後嘖嘖稱奇,口佔一詩曰:「點點星斗布夜空,玉露甘香遊客迷;南疆雖有千秋飲,難得七星沁詩脾。」店主將詩裱於店堂上,從此食客盈門,生意日隆。「七星魚丸」因此詩而得名。如今福州街巷到處都有魚丸攤店。郊縣的長樂、福清等地也有食魚丸之俗。除店賣外,還有走街串巷肩挑叫賣者,他們以調羹敲打小碗招徠顧客。做為地方風味特產,外地人到榕也多以品嘗魚丸為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