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這么多城市. 去哪所城市發展比較好.
國社科院財貿經濟研究所經濟學博士、著名城市競爭力研究專家倪鵬飛最近在廣泛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撰寫了「城市的人才競爭力比較」論文。本報特選發其中部分內容,供讀者參考。
———編者
城市人力資源的數量、流動、質量、適應性及其培養,構成了人才競爭力的主要內容。而創業者數量和適合地方發展的教育體系是從人才方面影響城市發展與競爭力的關鍵。大量的案例說明人才競爭力對城市發展和競爭力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計量和比較中國城市人才競爭力需要相應的指標體系。根據人才競爭力的定義及其對城市綜合競爭力的作用,我們設計城市人才競爭力的指標體系,它包括幾個方面:人力資本數量、人力資本質量、人力需求能力、人力資源的增長、人力資源適宜度、人力資本潛力。
本文根據城市綜合競爭力現狀,選擇綜合競爭力靠前的47個城市,就它們人才競爭力現狀、優勢和問題進行分析、比較。
上海人才競爭力居全國第二位,表明上海在人才的質量、數量和潛力方面都比較好,上海吸引人才的政策優惠靈活,熟練工人和高級人才獲得相對容易,但高級人才薪酬偏低。
深圳人才競爭力排在第三位。人力資源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和基本成本最高,人力資源質量較好,教育程度高。
北京聚集了全國最多、最優秀的人才精英和科研機構,人才競爭力居全國第一。北京在人才的質量、數量和潛力方面表現都比較好。但是北京在實施吸引人才的優惠靈活政策方面,在降低生活成本、改善人才待遇方面可作更多努力。
廣州是優秀人才最嚮往創業的城市之一。人才的質量高、數量多。廣州吸引人才的政策優惠靈活,但在建立現代城市教育體系,培育人才潛力方面需要努力。
東莞人才競爭力處於中等水平,但東莞市已經逐步在中小學校普及信息技術和英語教育,建立了適合地方發展的教育體系,IT人力資源數量大。
蘇州人才競爭力一般。人才的數量、素質、發展潛力還有待提高,人力資源教育方面應加強投入。但蘇州有相當多的經營人才,上海來的技術人才貢獻給蘇州。因此,實際人才競爭力比統計顯示的要好。
天津人才競爭力高。勞動力的數量一般,但人力資源質量和配置不錯,人才培養和教育表現稍差。天津在實施吸引人才的政策方面,改善人才待遇方面需要努力。
寧波是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沿海城市,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和居民人均年收入比較高,城市綜合競爭力在全國名列第10位,在浙江省以微弱優勢超過了杭州,顯示了其強勁的綜合實力。
杭州人力資源競爭力強,位於第四。一般勞動力數量及增長速度不具有優勢,但科技人員占從業人員數比例很高,勞動力平均科技文化水平較高,教育體系發達,教育現代化水平高。表明人才的整體素質較高、提升潛力大。同時杭州也採取多項優惠政策和靈活措施吸引人才。
南京人才競爭力非常強,南京在人力資源方面佔有很強的優勢。科技人員占從業人員數比例高,勞動力平均科技文化水平較高,教育現代化水平高。人才的數量、質量和提高的潛力都比較好,同時南京也採取多項優惠政策和靈活措施吸引人才。但其就業和再就業的壓力大。
無錫人才競爭力不具優勢。一般勞動者數量較少、增長速度較慢,中、高等教育事業薄弱。勞動力質量相對較高,聚集了一批優秀企業家和經營管理人才,而教育投入也相對較多。
武漢的人力資源競爭力很強,在全國位於第10.城市人口和從業人員數量較多,而且人力資源素質高,各類專業技術人才供給豐富,高等教育發達。
青島的人力資源競爭力較強,勞動力素質相對較高,尤其是聚集了一批著名的企業家,這些企業家成為青島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推動力量。不過青島高科技人才比較缺乏,高等教育學校數量偏低,發展也不均衡,制約了高層次人才的培養。
濟南人才競爭力較強。勞動力數量質量處於中游水平,濟南教育體系發達,人力資源教育指數較好,人才競爭潛力較大。
溫州人才競爭力較弱,人力資源的數量、質量和受教育程度都表現較差。但溫州擁有大量的海外僑胞和遍布全國各地的商人,構成溫州獨特的人力資源優勢。
重慶的人力資源競爭力很強,主要表現在城市總人口和從業人員的數量上,一般專業技術人員獲得也比較容易,但是人力資源消費不足,平均教育程度低。
廈門人才競爭力不具優勢,尤其一般勞動力和高級人才數量居全國後列。但其勞動力平均科技文化水平較高,教育現代化水平高,表明廈門人才的整體素質較高、提升潛力大。
中山人力資源競爭力一般,人力資源質量較好,但勞動力數量有限,教育體系不夠發達,發展潛力小。
大連有比較先進的教育體系,人才的整體素質較高,且具有一定的提升潛力。但在勞動力數量上不具優勢。
成都人才競爭力較強,成都是西南地區人才薈萃之地,勞動力不僅數量較大,而且科研人員比例也較高,人才整體素質較高,成都的教育也比較發達。
紹興在人力資源競爭力較靠後,雖然基本教育發達,但是本地人力資源素質很差,高層次專業人才缺乏,人力資源數量不多,需要改善人才政策,增大人才需求。
惠州的人力資源競爭力很低,排在第41位。人力資源質量水平相當低,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和專業人員比例很小,創業人員缺乏,而且人力資源受教育情況不理想的影響,不利於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
佛山的人力資源競爭力在47個城市中位於第23位。優勢體現在大量的製造業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資源需求,發達的經濟也保證了城市就業率和人才的獲得。但是在人力資源教育方面比較落後,需要注意在引進外來人才的同時,加強本地化和高級人才的培養。
珠海人才競爭力表現很差,城市人口和從業人員數量及增長較低。珠海教育落後,科技人才不足。人口文化素質不太高,近期內提升潛力不大。同時珠海要採取優惠政策和靈活措施吸引人才。
台州的人才競爭力很弱,排在第42位。人力資源數量不少,但是質量非常差,配置指數也很低,熟練工人和高級人才缺乏,人力資源的教育情況很差,處於所有47個大中城市的末尾。
泉州的人力資源競爭力很差,位居47個城市中的第40位。人力資源數量、質量指數都較低,人力資源的教育程度偏低,高層次的人才缺乏,但熟練的工人獲得性較好。
福州人才競爭力較強,福州人力資源的數量和整體素質較好,教育發達,人力資源提升的潛力較大。同時福州具有一大批熱心家鄉發展的在外閩籍同胞的優勢。
常州人力資源方面具有一定的競爭力,教育體系較為發達,尤其是職業教育體系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勞動力素質較高,為製造業的發展提供了訓練有素的技術工人。但高級人才較為缺乏,對人才的吸引力不夠,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
長春人才競爭力一般,勞動力數量不佔優勢,但質量較高。人力資源配置指數較高,高級人才獲得便利性很高。
長沙的人才競爭力居於中等略偏上水平,城市人力資源配置、質量和教育指數較高,但在人力資源數量和人力需求方面表現較差,說明城市規模偏小,沒有形成人才需求和供給的規模化。
石家莊人力資源競爭力較強,表現在城市就業人口及增長率較高,從業人員質量尚可,但不容易獲得高級人才,人力資源需求有待擴大。
哈爾濱人才和科技競爭力比較強,科研人員比例、科研院所數量較高,人力資源質量指數、科技創新能力指數表現都比較好。但人力資源需求指數較低,人均消費需求、人力資源基本成本低,在改善人才待遇、吸引人才就業方面需要的高。
南通人才競爭力一般,勞動力數量較多,勞動力質量處於中游水平。人力資源配置指數不高,高級人才和熟練技術工人缺乏。教育體系較為發達,尤其是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擁有一定優勢,人才競爭力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西安的人力資源競爭力較強,城市就業人口數量和增長率不高,但質量較好,各類專業人才薈萃,高等教育發達,但人力資源需求不旺,低素質人口數目也較多。
煙台人力資源不具競爭力,勞動力數量眾多,但質量和教育體系均處於一般水平。資本競爭力需要大幅度提高,尤其是資本質量和資本的可獲得性方面,應當培育有效的投融資體系,吸引境內外資本流入。
舟山的人力資源競爭力排在所有城市之末,城內人口和從業人員少,教育情況相對落後,熟練工人和高級技術人才獲得性差,人力資源需求不旺盛。
徐州人力資源數量較為充足,但人力資源質量、人力資源配置指數等指標不高,人才競爭力表現一般。
嘉興的人力資源競爭力比較弱,其中人力資源教育指數很低,中等以上學校和成人教育不發達,人力資源數量不少,熟練工人和技術人才獲得性比較好。
湖州的人力資源競爭力很差,位於第46位。除了人力資源數量比較多外,其他幾項指標都比較落後,人力資源素質和受教育程度都很低,配置指數不高,高級人才和熟練工人獲得性差。
威海人才競爭力不高,人力資源數量和質量不具有優勢,在人力資源教育體系建設上也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
鄭州的人力資源競爭力比較強,位於第11位。作為人口第一大省的省會,人力資源豐富,人才獲得性比較便利,受教育程度和人力資源質量均較好。
合肥的人力資源競爭力處於中等水平,人力資源質量較好,受教育情況良好,專業人員和勞動力充足,但是創業人員不足,人力資源需求指數很低,處於42位。
昆明的人力資源競爭力中等靠後,城市人力資源數量不多,需求也不旺盛,人力資源質量和受教育指數一般。
海口人才競爭力不高,人力資源數量和質量不具優勢,人力資源需求指數較高,人才待遇較高;教育體系不夠發達。
Ⅱ 如何評價福州這個城市
評價一個地方怎麼說呢?你喜歡的話你就會覺得他非常的好,你不喜歡的話,他也就萬般的不堪了。
發展:
其實我覺得福州這個城市還是發展得相當的迅速的。每個人對福州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其實在這個到大不小的城市之中,評價起來也是不容易的,因為它與大城市比,肯定是小的,發展都不完善的,但是它在小城市中發展得又是比較好的,還是能引起福州本地人的自信的。也是福州人的驕傲。
總結:這始終是一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命題,但是就我而言,我覺得他是好的吧。
Ⅲ 福建各市最新排名出爐:福州第二,泉州領先龍岩,寧德進步較大,你怎麼看
福建是一座後半期發展趨勢比較強悍的城市,因為先天性所在位置繁雜、工業等基本不一樣的原因,福建初期在沿海地區的發展趨勢並不出色,可是在2010年以後國內經濟發展就逐漸慢慢輝煌,福建的發展趨勢早已處在全國各地前端,2020年的GDP增長速度3.3%。
真真正正追溯出來,福建的發展趨勢與本地的優秀人才、診療、文化教育、資產、工業生產等資源都離不了關聯。終究,自打東北三省的衰落,許多工業都把目光放到了沿海地區,因此 如今的工業生產流行的好多個領頭城市基本上全是南方地區佔多數,而這也與本地的一般部門預算收益有關系。
此外,大家還可以發覺寧德發展較大 !盡管,寧德的整體實力僅坐落於福建第8。2010年一般費用預算收益才40億人民幣,十分的少。可寧德2020年一般費用預算收益做到了137億人民幣,增速速率卻比泉州、福州市、南公平城市要高許多,做到了240%。
最終,大家覺得寧德、龍岩在福建省是具有發展潛力的地市,您是怎樣看待的呢?
Ⅳ 福州和泉州,從城市規劃的角度而言,你覺得哪個更容易成為大城市
福州。
一座城市的經濟發展速度與城市規劃以及城市位置有關,省會城市會獲得有利於經濟發展的逗埋和各項方液磨針和政策。除此之外,部分城市的山地面積較大,很難建造大規模的住宅樓和商業區。城市規劃部門會進行有效的規劃,從而減少山地面積過大對城市發展造成的影響。部分城市平原面積較大,城市規劃進行的順風順水,極有可能建設大量的住宅樓和商業區,吸引眾多資本商,為居民就業和城市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以現有的情況來看,福州和泉州都是經濟發展速度特別快的兩座城市。福州作為省會城市,獲得了天時地利人和,且平原面積較大,有利於城市建設。泉州經濟發展分散,卻依舊展現出城市發展的潛力和動力。
總的來說,我國多個省份制定了各大城市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省會城市會得到更好的發展機會。此外,部分城市會根據文化遺產位置和旅遊景點位置進行合理城市規劃,既可以增加當地居民發展旅遊業的熱情,又可以增加城市收入。
Ⅳ 除廈門福州泉州外,福建這三座城市未來潛力大,你更看好誰
說到福建, 旅遊 城市是廈門,GDP老大是泉州,省會城市福州也還不錯。
這三個地方,是福建最讓大家所熟知的城市了,畢竟就發展來說,它們是最好,最快的。
但其實福建還有很多城市也是發展的還可以的,就算是目前不夠出色,也無法掩蓋它們表現出來的巨大前景。
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福建最有發展前景的三座城市。
第一個:莆田。要說莆田的發展,應該是這幾年才慢慢有了突破,並有了比較大的名氣。
莆田地處福建省的中部位置,雖然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並沒有很高,但是發展的趨勢一直向好。
大家或許不知道,在莆田,人均收入可是很高的,當地人的生活水平更是不低,這樣的城市,說它沒錢,都沒人信。
莆田的製造業,在福建省還是比較有名的,上個世紀年代甚至比省會福州還牛。
那個年代這也一定程度上給當地人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只有企業發展好了,就業問題就解決了。未來,莆田的發展情景是不可估量的。
第二個:寧德。對於寧德,很多人可能停留在小漁村的印象當中,畢竟地處閩東地帶,相比閩南的沿海城市來說,還是比較偏僻的。
但是這里的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的發展態勢迅猛,近年來一直在增長,數據是不會騙人的,增長就意味著經濟的發展。因此來說這里的發展前景也是非常優越的。
不過對於寧德來說,當前最重要的是刷新大家對它的認識,加強城市化建設,把這里建設得更加現代化一些,不然大家永遠覺得這里依舊是十幾年前的那個小漁村而已。
第三個:漳州。漳州和廈門、泉州同屬閩南沿海城市。
只不過很可惜,這里的發展節奏並沒有跟上他們的速度,但是,它其實發展的也不差。
最明顯的表現就是這些年來,漳州GDP的增長幅度,一直處於全省最大的水平,這也就說明了這座城市一直在快速發展。
而且漳州是福建省著名的花都,每年都會舉辦盛大的花卉博覽會,吸引大批遊客前來, 旅遊 資源也是相當豐富,許多 歷史 文化古跡讓這座城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旅遊 業的發展,使得漳州整個城市的發展朝著更加宜居的方向在不斷發展,特別是在廈門高房價的形勢之下,許多的人選擇逃離廈門,來到里廈門最近的漳州謀求發展。
不管是否可以發展的很出色,至少在這里很多人是可以買得起房子的。
相信隨著這個現象的不斷發酵,漳州會有更多的優秀企業以及人才流入,畢竟將來更快速地發展。所以說,福建最有發展前景的城市,漳州必須算是其中之一了。
最有發展前景的城市,首先得是在不斷發展著的,而且保有比較快速、較大幅度的增長才行。以上三座城市,就是不斷在自身擅長的領域快速發展。相信不久的將來,它們的發展將亮瞎我們的眼。
Ⅵ 福州和泉州,從城市規劃的角度而言,哪個更容易成為大城市
我是一個出生於泉州,學習工作於福州的人,泉州是第一故鄉,福州是第二故鄉,所以我可以比較不偏頗地發表意見。
先來說說泉州。泉州的經濟重心比較分散,南有南安晉江石獅,北有惠安及新興的台商區泉州新區。泉州市區的經濟其實蠻弱的,不像福州的鼓樓晉安,雖在中心而絲毫不遜色。
鯉城區算是廢了,古城不能開發,景點大都是免費的,豐澤還行,洛江區還在開發,泉港依託石化產業,貢獻也還行。所以說泉州市區不行。
安溪和永春發展相對差一些。泉州的每個縣市都有很強的特色,有利有弊,弊在於難以形成統一規劃。
再來說說福州。福州在近五年的發展可以說是飛速,畢竟作為省會城市,關乎省的面子,所以有很多政策傾斜。整個城市,從基建、交通、民生都規劃得很不錯。
從中心向四周擴散,應該是城市發展規劃的正確思路。福州就是沿著這條思路走的,倉山、閩侯、馬尾、長樂,不斷地外拓。中心強,才能夠統領周邊,才能夠輻射出去。
綜上,從城市規劃的角度,我覺得福州的潛力更大。不過泉州還是可以秉持特色民營發展,也是能闖出一條大路來。
國家要多給泉州一些政策支持。
詞條菌。
感謝信任並邀請我來回答,我將以個人見解來深度解答問題。首先來了解一下福州和泉州,前者是福建省會、後者是全省第一經濟強市。也許很多人不解,這是怎麼回事!讀過 歷史 的人都知道,泉州在元朝時就已經發展成世界沿海地帶第一大城市,時至今日仍延續這個輝煌,但是其格局由世界首位「降級」為福建省第一位。
在中國省會和主要城市標注圖上可以看到福建省上榜的兩座城市,分別是福州和廈門
。為何沒有泉州呢,只因廈門是計劃單列市兼福建省唯一一個特區。
那麼問題的答案基本浮出水面,所謂的省會和主要城市裡沒有泉州,從理論上來說這是不科學的。
因此可以看出一個問題,那就是省會不管發展的多麼緩慢,它仍將是國家戰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環,這與它的身份相匹配。
也是地位的象徵,從城市規劃而言,福州領先於泉州。這是最基本邏輯,就是福建省中樞暨資源調配權和統籌權的綜合體現。
然而關於更容易發展成大城市這個問題,我想澄清一下,兩者已經大城市了,下一步目標則是創建特大城市甚至超大城市!
福州和泉州各有各的優勢,在首先分析這兩座城市的時候,先了解下福建文化,福建人鄉情很重並且是中國少有的海洋文明省份,無論閩南還是閩東北,實際上更喜歡出去闖,在外打拚後回自己老家蓋豪華房子。這其實造就了目前福建的城市格局,沒有中心大城市但是相對各個城市發展均衡差距不大。這也是福建雖然沒有中心大城市但是人均各項指標在全國都名列前茅的原因。
福建城市的情況可以拿廣東類比,福州可以對應廣州,泉州可以對應東莞佛山,廈門可以對應深圳。其實這樣對比下,未來誰更有機會成為大城市也會有個初步的預測了吧。福州和泉州完全是兩個發展模式,泉州產業主要集中在製造業,福州目前大力在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力。但是福建和廣東畢竟還是有區別,福建文化導致,這兩座城市實際上都普遍沒有凝聚力,福州這邊的長樂福清泉州那邊的晉江石獅讓這些地方撤市改區估計沒多少人願意。如果結合福建文化更進一步判斷未來。福建未來很可能長時間這兩座城市還是齊頭並進的情況,實在難出現一個類似上海一樣的大城市。泉州放大了看,閩南人口地形相對占優,廈漳泉一體化,會形成一個相對發達的經濟區。但福州,比泉州更有希望發展成大城市。
文化相同的情況,對周邊人才的吸引力就是很大的一個考慮,福州對寧德,南平,莆田,三明的吸引力比泉州對三明龍岩廈門漳州要高。除了製造業人才更傾向泉州外,其他地方人才都更願意來福州。現在地形已經不是制約發展的重要因素,況且如果把長樂福清連江閩侯考慮進來,福州實際上地形並不差。而且福建省經歷了前幾十年閩南經濟金三角的失敗,目前重心已經放到省會建設,前幾十年閩東北經濟落後閩南除了人口和地形因素制約,其實還有政策制約,閩南要做一個發達經濟的樣板給對岸看,而閩東北自然是為另外一手做准備。現在隨著大陸崛起以及對對岸壓倒性優勢,實際上已經不需要過多考慮這方面的因素。福州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房價,房價嚴重影響省外人才的流入甚至也影響省內人才流入,要解決好高房價問題,福州未來可期。個人未來更傾向福州發展成閩東北中心大城市,泉州會像東莞那樣,以發達的製造業融入閩南經濟圈中的一個重要城市。
福州是福建省省會城市,擁有福建省最大的政治資源、教育資源,其中大學更有福州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等優質學校做為人才儲備支撐,可以為福州的發展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每個大城市都有痛點,首先福州的房價現在已經高達2-3萬每平方,這樣一來很多人才想要紮根福州會有一定的影響,導致學子外流現象最近也是很普遍;其次福州在整體城市規劃算是還可以,但是主城區市政道路建設真的很受吐槽,只要在福州呆過的人都清楚。
而泉州目前是福建省第一大經濟體,是由民營經濟支撐起來的GPD,整體城市規劃政治支持遠不如福州,如泉州申報2次地鐵被擦掉,最後改成城市輕軌,可見一斑。泉州在撇開政治因素外,還有一個就是政府前期在教育環節投入遠不如福州,華僑大學是泉州標志性大學,可誰知道其分校卻在廈門呢?沒有高級人才的自我輸出,光有引進人才的激勵政策是非常乏力的,泉州民營企業大都是輕工業,恆安、安踏等企業轉型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泉州目前的一個項目環灣建設是可期的,但是也期待國家的大力扶持下這個曾經的世界第一大港,東亞文化之都吧!
06年到泉州上大學,工作!一直到14年離開!泉州地區明營經濟確實發達!但是,泉州一直在走下坡路!如今的大泉州,早已沒有當初的風光和風采!泉州真正鼎盛時期,應該是在04到10年,品牌多,工廠工人也多,產值也高,當時的晉江和石獅,可以占據中國運動的大部分和男裝的半壁江山!!如今,泉州的大品牌倒閉一大批,卻沒有新生出一大批!依託淘寶發展起來了一些本來應該被淘汰的小廠,而那些有較強加工能力,設備先進做工質量優良的大廠,基本倒閉或沒多少工人!連石獅最大的企業富貴鳥,都難逃破產的命運!如今的晉江石獅,有一半以上的廠房空置!!泉州產業鏈豐富,有服裝,鞋子,食品,石材,石雕,衛浴,瓷磚,茶葉,陶瓷等,但這些產業都很容易被其他地方替代!從長遠的角度分析,泉州沒有新興起一些高 科技 或互聯網產業,發展動力不足!感覺泉州如果沒有新的大動作,不僅會被福州超越,甚至會沒落!!!
晉江石獅南安惠安,幾個縣市的城區顯然已經和泉州中心市區連片了,現在就差行政上的改名而已。所以泉州是有特大城市之實無特大城市之名而已。(包括GDP,且泉州是藏富於民,因為主要是經濟來源於民營經濟,民間是真富而絕非僅是數字好看)
一個城市的發展不是盲目地擴大市區就能成為第一強市的,要看該地區有什麼產業鏈,我比較看好泉州,畢竟泉州的製造業基礎太好了,轉型還有引入新產業鏈都能實現再次騰飛,泉州目前可以說是同等量級GDP城市中最具有潛力和特色的城市
很明顯是福州,一個普通地級市以後怎麼可能爭得過一個省會?即使現在泉州的GDP略微領先於福州,2020年能不能保住第一的位置還難說。
福州和泉州是福建省GDP排名前二的兩個城市,泉州目前暫居第一,福州暫居第二。題主問的是福州和泉州哪個城市更容易發展成為大城市,我認為肯定是福州。泉州主要有三個方面比不過福州。
福州是一座人文氣息濃厚、 歷史 悠久的城市,不僅是國家 歷史 文化名城還是中國優秀 旅遊 城市。未來的福州將打造成對台往來綜合樞紐、國家級自主創新示範區、東南沿海先進製造業重要基地、現代金融中心、文化創意之都、海峽會展之都、總部經濟高地、海洋經濟強市及全國重要 旅遊 目的地。 總之,把海峽西岸的城市群中的城市全部拉在一個群里,福州就是「群主」。
泉州是福建省GDP最高的城市,也是海峽西岸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同時還是我國重要的現代化工業貿易港口城市。除此之外,泉州也是國家 歷史 文化名城,也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先行區和起點。 但是,如果把海峽西岸城市群比作一個群,泉州只能是一個「群成員」或者「管理員」 ,這就是泉州在政治地位上比福州略低一籌的原因。
隨著我國經濟各方面的發展,全國各省份強省會和強首府已經是大勢所趨,未來的省會城市作用會越來越突出,致力於成為一個省份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作為福建省的省會,福州的戰略定位也越來越明顯。
在福建省內,除了廈門之外,福州的地位和綜合實力已經算是最強的了,甚至在很多方面廈門是不如福州的。泉州雖然是省域副中心城市,但是在綜合實力上面還是低於福州和廈門。在強省會的戰略下,未來福州的實力只會強於泉州和廈門。
很多人只看一個城市的GDP的總量,卻忽略了GDP在一個區域內的分布情況。在2020年福建省各市主城區的GDP分布上,廈門排名第一,福州排名第二,可以看到,二者的主城區經濟實力相差不大。
我們也可以看到,雖然泉州的GDP排名福建省第一名,但是主城區卻落後於漳州和莆田。因此泉州最大的缺點就是和蘇州一樣,主城區不強,縣域經濟卻強的離譜。所以,對於未來的發展來看各城市肯定是要把重心放在主城區上,因此泉州的潛力也因此略輸福州一籌。
以上就是我的個人觀點,你怎麼認為呢?
泉州比福州差多了。教育、文化、醫療各方面福州都遙遙領先。泉州整個城市的檔次比福州差很多。泉州的產業基本上是低端產業,很容易被替代,近況也不好。
搞笑 ,省會不是應該去跟省會比嗎?政策,福利,教育,醫療,哪個不是以省會為中心?把這些政策給泉州試試?福州帶動了誰的經濟?整個福建不管哪個市得個大病所有人都要往福州跑,重視一下別的城市吧
Ⅶ 福州和廈門,你覺得哪個城市發展潛力比較大
個人認為廈門發展潛力比較大,就按現在來講,雖然廈門經濟總量並不如福州,而且福州還是福建省的省會,但是要知道福州的面積比廈門要大多了,包括人口也是,所以說廈門可以說是小而精的代表,福州雖然是省會,但是行政級別並不如廈門,廈門也是副省級和計劃單列市,如果以後政策重視了,隨時都可以超過福州。
哪怕是中山路步行街也是非常熱鬧的,以及鼓浪嶼每年都吸引著很多人前來旅遊,所以說廈門未來的經濟潛力還是很大的,廈門也是重要的港口城市,這一點福州又比不上了,福州雖然是省會,但是在行政級別還要真未必比得過廈門,因為福州只是普通的省會,還沒有副省級這個頭銜,但是廈門不一樣,廈門不僅僅是經濟特區,還是計劃單列市,所以說廈門政策方面就有著一定的照顧,未來發展不可小視。
Ⅷ 福州買房哪裡潛力最大
福州買房以下地區潛力最大:
一、鼓樓
鼓樓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各項生活配套都已趨近完善,再加上三坊七巷、烏山風景區、西湖公園等景觀資源的加持,居住氛圍相當優越,自然是諸多改善型群體的選擇之一。
二、東二環
除了早已發展成熟的市中心區域,近幾年迅速發展崛起的晉安區東二環板塊,也是一舉打響了名號,成為不少改善群體關注的焦點。
據了解,該板塊盡管教育資源尚有不足,但是有泰禾廣場、省兒童醫院、晉安湖CBD、地鐵4號線等諸多重磅配套的加持,區位優勢相當突出,改善盤因此也是層出不窮。
三、金山
此外,值得一提的還有倉山區的金山板塊,作為福州早期西進發展的新區,也是除市中心以外最早發展成型的居住板塊,擁有倉山萬達廣場、地鐵2號線、省立醫院南院、金山公園等區域配套,再加上教育水平也在日益提升,因而同樣受到改善群體的關注。
四、三江口板塊
三江口板塊位於福州倉山區東南端,閩江、馬江、烏龍江三江交匯於前。被政府重點打造成為美麗福州的示範區、美好生活的樣板區。這一區域重點發展文化與生態產業,引進了眾多高端商貿、文化創意、濱水游樂等項目。
五、快安板塊
快安板塊占據了閩江稀缺的江景資源,對於打造宜居生活圈十分有競爭力。快安板塊的另一個優勢是與主城的距離優勢,板塊距離東江濱生活圈、金融街CBD、東二環、三江口CBD等基本在10公里以內。
Ⅸ 你覺得哪個二線城市發展的最快為什麼
如 果以10年為一個期限,那麼到去年為止,國內二線城市中發展得最快的依次為 貴陽、合肥 和 重慶 。貴陽在過去的10年間,GDP總量相比增長了將近3倍,年平均增速更是上到13.6%;其次為合肥,相比10年前經濟總量增長了2.7倍,年平均增速為12.3%;重慶則增長了2倍,平均增速為12.2%。總體來看同比增長得快的城市多數都體量較小,在前10中,僅有重慶和長沙兩個萬億級城市入圍。
貴陽 貴陽發展得快,部分原因在於基數較小,實際經濟質量並不算高。一個不足500萬人,坐擁全省最好資源、產業的省會城市,人均GDP不足8萬元,實難講發展得有多好。雖然早就規劃了幾大千億集產業群: 電子信息 、 汽車 產業集群、鋁及鋁加工產業、醫葯食品產業、磷煤化工產業 ,時至今日規模仍然偏小。在去年的重點行業增加值比重中:僅磷煤、鋁加工、特色食品和煙草等傳統產配州業就佔了57%(385個億),可見傳統產業仍然發揮主導作用。
另外貴陽的短板也不少,除了毫無區位優勢外,另外在科教文衛、交通樞紐上都處於劣勢。北邊又被300公里開外的重慶虹吸。在這種面臨不少發展難點的情形下,得益於佔比將近6成的商業和服務業,用10年時間將GDP做大3倍,還是能夠稱得上發展得最快的。
合肥如果以10年為一個期限來看待國內城市發展的話,個人認為發展得最好且快的還是合肥和重慶。 特別是合肥,經濟質量極高,吸引能力極強。在過去的10年間,常住人口由510萬增長到如今的809萬,增加將近300萬人口,僅次於深圳、廣州和成都。而當年465萬人的南昌如今仍然只有556萬。從發展速度來看,以800多萬人的基數還能將人均GDP做到10萬元,總量更是增長了2.7倍。在經濟結構中,工業和商業佔比合適,46.2:50.3,說明工業和服務業齊頭並進,可持續發展能力強。
最後來看,國內經濟經過多年的高速增長,現已日趨放緩,地區之間的差異也在逐步減小,但同時城市間面臨的競爭在加劇。下個10年在整體經濟放緩的情形下,各城市將更難輕易打破目前襲賣吵的這種國內城市間的位次和格局。
強者恆強。
如果以第一 財經 發布的商業魅力排行榜為依據的話,我國二線城市有以下30個,這30個二線城市當中,過去10年發展最快的城市是貴陽。貴陽是貴州省會,這些年來貴陽經濟發展迅速,其2009年GDP只有972億元,而到了2018年已經達到3799億元,年均增長13.6%。
除了貴陽,安徽省會合肥經濟發展也非常快,在安徽推行的「強省會」戰略下,合肥經濟強勢崛起,2009年合肥GDP只有2102億元,到了2018年已經達到7823億元,年均增長12.3%,並不遜色於貴陽。貴陽經濟規模較小,更容易實現經濟高速增長。
其實「新一線城市」這個概念只是近年來才提出來的,在此拍侍之前,全國公認的一線城市只有北上廣深,像重慶、天津、武漢、成都、杭州、南京等新一線城市,在過去也算是二線城市。如今在這15個新一線城市當中,過去十年發展最快的是重慶,其2009年GDP只有6530億元,到了2018年已經達到20352億元,年均增長12.2%,雖然不及貴陽、合肥發展快,但鑒於重慶經濟體量遠大於合肥、貴陽,因此GDP差距是越來越大的。但重慶近年來經濟發展放緩,經濟增速目前保持在6% 7%之間,已經很難再像過去十年發展那麼快了。
天時,國家開始實施中部崛起和長江經濟帶戰略,兩大利好政策疊加,實在是百年難遇的發展良機。武漢是國務院批準的超大城市,國家中心城市,與上海重慶一樣是長江經濟帶的三大戰略支點,更關鍵的是,中部崛起戰略開始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標志著東部開放,西部開發之後,中部地區改革開放正式拉開帷幕,武漢厚積薄發,後發先至,從此將一飛沖天。
地利,武漢處於京津-廣深,滬寧杭-蓉渝 兩大戰略通道的交叉點,四小時經濟圈覆蓋全國90%的人口和經濟區,南北兩大交通線聯絡全國所有的前十大城市,可謂天元區位。
政通,武漢2017年和18年分別招商引資超過25000億和18000億,2018年新開工的百億級項目達24個,涵蓋晶元,光電子信息,航空航天,大數據,生物醫療,新能源等六大戰略新興產業,開通地鐵里程超過300公里,快速路里程全國第二,建成區面積全國第五,150米以上高樓世界第五。
人和,在武漢的院士長江學者等六類高端人才數量全國第四,新增的院士千人學者四青人才數量全國第三,每年武漢留下大學畢業生一二十萬人,武漢高等學歷人口數量達到約三百萬人,每四個人里就有一個大學生。每年賣房超過二十萬套,新房銷量連續八年全國前三,連續四年全國第一。每年說武漢留不住人才?腦子有包!
占盡天時地利,兼有政通人和,武漢終將厚積薄發一飛沖天
目前就拿第一 財經 的那個排名來說,中國位於二線的城市足足有30多個!下面我們來看看那個二線城市發展最好,有望晉升新一線!
二線城市二線城市,多為省會城市,副省級城市和東部地區經濟比較發達的區域中心城市!二線城市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的,商業活躍度較強,對大公司、大品牌和優秀人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也是國家發展的中堅力量!
目前二線城市較強的有,寧波、昆明、福州、無錫等這些城市不是經濟強市,就是經濟實力快要突破萬億的城市!
二線城市未來發展排名從這些二線城市中,小白菜第一比較看好福州、南通這兩座城市今年必定GDP會突破萬億,成為萬億俱樂部成員!
第二認為蘇南三傑的無錫和常州,無錫和常州本來就是經濟強市,加上人均GDP在全國也能排進前20。而無錫前幾年一直都是新一線城市呢!
第三看好寧波和徐州,寧波不必多說。做為副省級城市,發展潛力巨大。若不是老大杭州名氣太大壓著寧波一頭,不然寧波的發展只會更快!徐州淮海經濟中心城市,戰略要地!徐州目前缺的就是國家政策,若國家加大對徐州的政治地位!徐州經濟必然會飛速發展!
二線城市發展最快的是佛山和泉州。
這兩個城市在十年前還都是三線城市,如今都成為了萬億級的大都市。無論收入水平還是民富程度都堪稱飛速。
雖然從增速來說,貴陽和昆明才是最快的。但這兩個城市的GDP基數小、國企多,而且占據省會優勢,即便如此在經濟領域的實際發展水平也沒能跑贏佛山和泉州。那麼從實際情況來看,這兩個准萬億級的普通地級市的表現才更加出彩,而且都是依託民營經濟發展起來的。
原因其實也簡單,福建和廣東是近代史上生意做得最好商幫,而且普遍都是白手起家。泉州復刻了溫州模式,以作坊化、小廠化、低端化為路線走起了服飾和小商品為主線,這很吻合新世紀初的民眾消費點;佛山則是由當初的村鎮創業模式擴張為城市化行業,佛山早期立足於商場的主流產品是燈具,而且隨著時代發展而擴展到整個嫁妝領域。從早期的草根創業模式,一路披荊斬棘形成如今的產業鏈集群。走出了比當年東莞更具規模化的市場。
最近幾年,二線城市中發展較為迅猛的江蘇徐州應當最為突出。
很多人了解徐州,是從徐州的 歷史 以及交通地位開始,的確,這是徐州最拿得出手的名片了,但是近幾年的徐州已經脫胎換骨,發展成績特別搶眼,主要歸結於以下幾方面原因:
1、交通。
徐州是中國第二大鐵路樞紐,京滬鐵路、隴海鐵路兩大幹線在此交匯。被稱為「中國鐵路之咽喉」,徐州可以通達181個城市,位列中國第四。天然地理位置優勢是徐州持續前進發展的基本保障,徐州本身常住人口880.2萬人,龐大的人流也為徐州帶來了無盡的發展紅利。 截止2021年7月1日,徐州已開通3條地鐵線,成為江蘇省第5個開通地鐵的城市 ,未來徐州地鐵線網規劃11條線路,總規模323.1千米,177座車站,未來的交通優勢將持續鞏固。
2、產業轉型。
2020年,徐州實現GDP7319.77億元,增長3.4%,江蘇省內排名第7。以往許多人對徐州的經濟印象還是煤礦、落後重工業等,但是近幾年在徐州市府的領導下開始經濟轉型,在第一產業,徐州是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大力推廣發展具有特色的農副產品(銀杏、牛蒡、藍莓等)。 目前徐州擁有兩大國家級開發區:徐州高新區、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不斷招商引資、吸引高質量人才。同時創建了徐州綜合保稅區、徐州淮海國際港務區、中國(徐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徐州市大學生創業園等一大批先進發展園區,源源不斷的先進製造業不斷在徐州紮根落地,為徐州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3、城市規劃
近期,徐州市政府發布了《徐州「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 建設「2+6」現代化城市核心區 ,打造服務經濟核心區,總部經濟集聚區,真正意義上的 淮海中心城市 呼籲而出。
淮海國際博覽中心, 整體建設規模67.41萬 ,規劃為全國第四、江蘇第一的大型會展中心,建成後將會成為淮海經濟區最大的展示中心。
隨著徐州城市地位的不斷提升,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徐州房價持續火熱,增幅多次領跑全固。要在徐州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億元,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1萬元 ; 2035年地區生產總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25年基礎上實現十年翻番。
未來的徐州,必將是淮海地區一顆閃耀的確超級大城市,不可估量!
二線城市發展最快是貴陽市,從城建來看,中國最高的雙子塔居然在貴陽,亞洲最大的建成樓盤(花果園樓盤,方圓十平方公里)在貴陽,貴陽的高樓指數在全國排在前十一位,而且處於上升通道,進前八沒問題,貴陽市的綠化建設在全國處於前八位,有環城森林帶(全國唯一),一千個公園,基礎設施日趨完善。貴陽的發展潛力巨大,高鐵已成米字型,貴陽的水質、氣候、 旅遊 業都是支撐持續強勁發展的動力!
原來屬於二線城市中的合肥,東莞,佛山今年最新的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排名中已經晉級新一線城市了,因此這三個原來屬於二線城市陣營的城市是最近幾年進步最快,發展最快的三個城市吧。
當然發展速度快,未來潛力大,上升空間大的二線城市還有不少。簡單分析幾座未來上升空間比較大的二線城市。
1、徐州,黃淮海地區絕對的中心城市,徐州的區域中心位置優勢明顯,在附近的臨沂,宿遷,棗庄,濟寧,連雲港,淮安,亳州等等都難以與其競爭。徐州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行政分割,資源難以向徐州聚集,徐州地理位置是黃淮海地區的中心可以輻射周邊江蘇山東,安徽北部和河南東部很多城市,不過徐州只要擁有強大的教育資源集群,產業集群,成為黃淮海區域交通中心商貿和科創中心,附近城市的人口將被大量吸引過來,徐州2019年常住人口882.56萬,人口聚集能力比很多二線城市都要強大,在人口爭奪戰中徐州藉助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勝過很多二線城市,因此徐州在眾多二線城市中我特別看好它的發展。
2、福州,福州很低調,在福建省知名度關注度最高的城市是廈門,但廈門面積過小,人口也沒有更多的增長空間,泉州經濟規模雖然是福建第一,但福州這幾年不聲不響經濟已經有了長足發展,2019年福州的GDP總量達到9392.3億,離萬億GDP城市俱樂部只有一步之遙。福州有一大群活力十足,發展潛力大,成長速度快的優秀企業和品牌。比如福耀玻璃,永輝超市,華萊士快餐連鎖等。這些企業都擁有很強的競爭實力,而且福州新成長起來的創新企業要多於泉州和廈門。因此福州在海峽西岸經濟帶將超越廈門和泉州,成為區域龍頭城市。
3、貴陽,貴陽前些年藉助大數據產業打造國際大數據之城賺足了眼球,曝光度和關注度都很高,貴陽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迅速提升。最近兩年貴陽市意識到大數據一項產業也難以支撐起整座城市的發展,因此把新能源 汽車 等能夠形成產業聚集效應,帶動一整個龐大產業鏈發展,帶動充分就業的高端製造業作為整個城市產業發展的重點培育領域。這個思路轉變無疑是正確的,因為大數據產業建造了很多資料庫,但能夠解決的就業十分有限。沒有製造業帶來的大量就業機會,就很難吸引聚集更多的城市人口。沒有足夠多的城市人口,第三產業很難蓬勃發展。貴陽市發展的最大瓶頸還是城市人口規模過小,不到五百萬,在省會城市人口規模算很小的一個,只比西寧,銀川,烏魯木齊,海口,拉薩這些省會城市多一點。與周邊長沙,重慶,成都,昆明,南寧幾個省會城市比,貴陽人口是最少的一個。因此千方百計增加貴陽城市人口才是貴陽發展的重中之重。
徐州和福州常住人口規模都在800萬左右,稍加努力,即可以成為千萬人口大城市。而貴陽要成為千萬人口大城市難度是比較大的。因此貴陽面臨的挑戰遠比徐州和福州大很多。
在一線城市中,是新一線,其實說實話就是二線城市。無論從各個行業來看,都是如此,尤其是高 科技 行業。也是這樣的。鄭州的發展速度還是不錯的,目前應超過1萬億了。2019年,經濟發展會就加速。
根據國民經略出的數據,2009年到2019年,鄭州市的GDP在主要城市裡面,增速最快,達到了251%。
鄭州的發展,真的是趕上了好的時機。
一方面,米字型高鐵的地理位置,奠定了商業飛速發展的基礎。舉個例子,我們之前公司的辦公室在東站商務區,你會發現,去各大城市出差的速度提升很多,這種地理位置會極大的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鄭州三產佔比近年來持續增長。
另外,被准許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以及最近中央的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規劃,都把鄭州推到了最好的發展機遇之中。全國第一個空港貨運中心,中歐班列的開通,龍湖副CBD金融島的建設,以及最近阿里,華為,海康威視等投資項目,這些成果在未來幾年會更加閃耀。
說真的,剛畢業的時候對鄭州的理解,那就是「屌絲之城」。鄭州人很會自嘲,也說明真的很有自知之明。但是變化真的是潛移默化,不知什麼時候開始,鄭州已經脫離了之前的那種狀態,地鐵幾年之內必成網,城市效率改善,高架橋數量,立交橋數量非常多,之前那種堵車的狀態,現在已經很少見了。從西四環上隴海高架到東四環,不堵車的情況下,20分鍾就到。
另外綠化公園等工程,去年今年已經布局了很多項目,不遠的未來,鄭州綠城的稱號會再次回歸。
本人已經定居在這里,希望未來幾年,在新領導的帶領下,鄭州會更加美好,更上一層樓。
Ⅹ 佛山、濟南和福州這三座城市中,你覺得哪一個發展潛力較大
眾所周知,我國在前一陣公布了2019年各等級城市排名。其中,十五座新一線城市當中,僅有一座二線城市成功逆襲,取代了無錫的位置。成為了新一線城市。它就是來自雲南省的省會昆明市。除此之外,我國還有很多同樣極具實力的二線城市,在未來的2020年當中,都極有可能沖擊新一線城市。其中,呼聲最高的三座城市為佛山、濟南與福州。在這三座城市當中,你覺得誰的經濟發展更好呢?誰是最有可能成功逆襲的那座城市呢?
福州,最後就是來自福建省的省會福州。說起福州市,大家對其經濟發展其實還是比較陌生的。但早在2013年,福州可是我國十五座新一線城市之一。可見,福州市的底蘊還是極為深厚的。對於福州這座城市,你覺得它的未來發展潛力會是什麼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