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福建省哪個城市的人口最多
1、如圖所示,截止到2018年12月,福建省泉州市的人口最多,擁有8128530人,占福建省人口比重的22.03%,人口密度佔到全省的720(人/平方公里)。
2、福建省三明市的人口最少,擁有2559545人,占福建省人口比重的6.78%,人口密度佔到全省的109(人/平方公里)。
(1)福安在福州哪個位置人最多擴展閱讀:
民族組成:
福建是少數民族散雜居地區,全省56個民族成份齊全。少數民族人口79.69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2.16%。其中:畲族人口36.55萬人,占福建省少數民族人口的45.87%。
佔全國畲族人口的51.58%,是全國畲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回族人口11.6萬人,占福建省少數民族人口的14.56%。
高山族人口423人,約為大陸高山族人口10.55%,是祖國大陸高山族人口較多的省份。
福建省少數民族人口萬人以上的縣(市、區)19個,千人以上的鄉(鎮、街道)150個。
有19個民族鄉(其中:畲族鄉18個,回族鄉1個)和一個省級民族經濟開發區(福安畲族經濟開發區),567個少數民族村。
㈡ 福安市屬於哪個省
福建省
福安,本為幸福安康的意思,另有城市福安,是福建省寧德市轄市,是海西東北翼的交通樞紐和閩浙贛內陸的重要疏港通道,環三都澳區域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是全國及福建省畲族人口最多的縣份。
【地理環境】
福安廣場全景
福安,位於福建省東北部、台灣海峽西岸,地理坐標為北緯26°41′—27°24′,東經119°23′—119°51′,轄區東西相距37千米,南北相距80千米。東鄰柘榮縣、霞浦縣,西連周寧縣,北毗壽寧縣、浙江省泰順縣,南接寧德市、三沙灣。福安地處閩東地理中心,閩東山地北部,鷲峰山脈東南坡,太姥山脈西南部、洞宮山脈東南延伸部分。地勢從東、西兩側向交溪谷地傾斜。交溪、穆陽溪縱貫中部,向東南注入三都澳。海岸線長100千米,有島嶼13個。瀋海高速公路、104國道縱貫市境,小浦公路橫穿中部。賽岐港為閩東主要港口。年均氣溫13.6℃~19.8℃,年降雨量1350~2050毫米,無霜期平均為287天。[2][3]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福安設有2個省級開發區,下轄18個鄉鎮3個街道:閩東賽岐經濟開發區、福安畲族經濟開發區、城南街道、城北街道、陽頭街道、城陽鄉、坂中畲族鄉、賽岐鎮、穆陽鎮、穆雲畲族鄉、康厝畲族鄉、溪潭鎮、甘棠鎮、下白石鎮、灣塢鄉、溪尾鎮、松羅鄉、溪柄鎮、潭頭鎮、上白石鎮、范坑鄉、社口鎮、曉陽鎮。[4]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福安城市一角秦屬閩中郡,漢初隸屬閩越國,公元前85年(漢始元二年)屬冶縣,東漢為會稽南郡地,三國屬吳國建安郡東安縣地,晉、南朝屬溫麻縣。公元589年(隋開皇九年)屬原豐縣,公元607年(隋大業三年)屬閩縣,公元623年(唐武德六年)起屬長溪縣。[10]
公元1245年(南宋淳佑五年)析長溪縣西北二鄉、九里建福安縣,直隸福建路福州。公元1286年(元至元二十三年),福安縣改屬福建行中書省福州路福寧州。公元1369年(明洪武二年),福安縣隸屬福州府。公元1455年(景泰六年),劃出平溪里的十一至十四都歸新置壽寧縣。公元1473年(成化九年),福安縣屬福寧州。公元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福寧州升為福寧府,福安縣隸屬福寧府。
公元1913年(民國2年),福安縣隸屬東路道(道治在今閩侯,民國3年改稱閩海道)。公元1925年(民國14年),福安縣直屬福建省。公元1934年(民國23年)7月,屬第二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福安縣)。公元1935年(民國24年)10月,屬第一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長樂縣,公元1938年即民國27年移駐閩侯)。公元1942年(民國31年)5月,屬第一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福安縣,次年9月移駐閩侯)。公元1943年(民國32年)9月,屬第八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福安縣)。公元1947年(民國36年)4月,隸屬第一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福安縣)。
公元1949年(民國38年)7月19日,福安縣解放。9月30日,福安縣隸屬第三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福安縣,1950年3月改為福安專區)。1970年2月,福安專區革命委員會機關遷駐寧德,1971年6月,福安專區改稱寧德地區,福安縣屬寧德地區。1989年11月13日,國務院批准福安撤縣建市,仍屬寧德地區。現由寧德市代管。
1958年9月,全縣設15個公社、445個生產大隊。1984年廢棄「政社合一」制度,全縣設5個鎮、10個鄉、3個畲族鄉。
1990年,福安市轄有8個鎮、8個鄉、3個畲族鄉,20個居委會、449個村委會,230個居民小組、2140個村民小組。全市總人口5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4.9萬人,漢族人口佔88.73%,畲族人口5.8萬人,為全國畲族人口最多的縣(市)。市人民政府駐城區中興路26號。
1997年,福安市面積1880平方千米,人口56.7萬,畲族占總人口的11.5%。轄3街道11鎮4鄉3民族鄉:陽頭街道、城北街道、城南街道、賽岐鎮、穆陽鎮、甘棠鎮、下白石鎮、溪柄鎮、上白石鎮、社口鎮、潭頭鎮、曉陽鎮、溪尾鎮、溪潭鎮、城陽鄉、范坑鄉、灣塢鄉、松羅鄉、坂中畲族鄉、穆雲畲族鄉、康厝畲族鄉。市政府駐韓陽。
2003年,福安市轄3個街道、11個鎮、4個鄉、3個民族鄉:陽頭街道、城北街道、城南街道、賽岐鎮、穆陽鎮、甘棠鎮、下白石鎮、溪柄鎮、上白石鎮、社口鎮、潭頭鎮、曉陽鎮、溪尾鎮、溪潭鎮、城陽鄉、范坑鄉、灣塢鄉、松羅鄉、坂中畲族鄉、穆雲畲族鄉、康厝畲族鄉。[5]
[編輯本段]【經濟建設】
經濟概況
2008年,福安完成生產總值109.47億元,增長21.5%;財政總收入7.66億元,增長47.1%,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3.92億元,增長39.1%,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達6.8%,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縣域經濟綜合考評居寧德市第一。
農業經濟
2008年,福安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9.87億元,增長4.9%。糧食總產10.30萬噸;茶葉、葡萄、水產、畜牧四大產業產值17.83億元;成功舉辦「坦洋工夫」杯首屆海峽茶藝小姐電視公開賽、第二屆南國葡萄文化節;完成茶樹品種調整400公頃;推廣葡萄設施栽培40公頃;新增造林1600公頃。新增省級和寧德市級農業龍頭企業7家,擁有省級農業品牌5個,成立各類經濟合作組織或協會50多家。30個新農村試點示範村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完成村級供水工程56處、海堤除險加固2.8千米、「年萬里」農村路網工程187千米。
工業經濟
2008年,福安工業總產值175.6億元,增長30.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46.38億元,增長40.8%。電機電器、船舶修造和食品加工三大主導產業完成產值151.65億元,其中電機電器業產值突破百億大關,增長27.5%;船舶修造業產值40.15億元,增長60.6%;食品工業產值9.5億元,增長26.7%。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家、億元企業7家,白馬、泰格、安波3家企業產值突破5億元。「泰格」榮獲「中國馳名商標」,實現寧德市工業企業國家級品牌零的突破;新增省級著名商標4個、省級名牌產品10個。六大工業集中區建設全面推進;成立了寧德職業技術學院船舶分院、船舶交易管理中心、全國首家農業擔保機構——福建恆泰擔保有限公司等產業配套組織。
第三產業
2008年,福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69億元,增長17.1%。「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改造農家店160多家,海峽大茶都一期初步建成,簽約入駐茶商170多家。實施房地產開發項目20個,完成投資7.76億元,增長74.3%;銷售面積28.1萬平方米,增長112.6%。完成白雲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編制,第四紀古冰川遺跡——冰臼群自然景觀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申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自然遺產預備名錄工作全面啟動;溪塔葡萄溝獲得國家AA級旅遊景區稱號並正式對外營業,全市旅遊接待量達10多萬人次。
外經外貿
2008年,福安出口總值3.54億美元,增長44.6%。電機電器出口突破3億美元,年自營出口總值超過800萬美元企業達12家,新增自營進出口權企業29家,安波公司榮獲全國首家電機出口免驗資格,凱捷利集團獲得產品免檢資格。招商引資取得成效,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795萬美元,增長63.5%。「6·16」寧德投洽會、「9·8」中國投洽會、香港投洽會共簽約項目17項,總投資42.38億元,已動工或投產11項。「6·18」福建項目成果交易會對接項目55項,總投資4.4億元。晉京舉辦特色農產品展示推介和山海經貿對接活動,簽約項目6項,總投資2億元。世界超強電機企業——台灣東元集團電機工業園項目成功簽約。[6]
[編輯本段]【社會事業】
項目建設
2008年,福安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4億元,增長35.3%。8個省、寧德市重點項目、19個考核類重點項目分別完成投資3.2億元和3.77億元。50萬噸冷軋硅鋼一期、潭頭水電站、變電所建設、灣塢環島路一期等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銀嘉電機、立松鑄造、甘下線奎聚段改線、寧德職業技術學院擴建等項目進展順利;西部通道一期、火車站站前廣場通站道路、污水處理廠及管網工程等項目動工建設,輸變電線路征地工作基本完成;寧武高速福安段、白馬港鐵路支線、大唐火電廠二期等項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百日會戰投入經費1700多萬元,實施一批市政基礎設施工程。
民生保障
2008年,福安實施省級重點科技項目16項、寧德市級科技項目3項,專利授權142件,新增省級高新技術企業4家。教育對縣督導達到寧德市二類優秀標准,高考專科以上上線率70.2%,二中、三中晉級為二級達標,六中、八中通過三級達標驗收;實施中小學危改、布局調整項目14個,改造農村薄弱初中和寄宿制完小校20所。完成松羅、灣塢等衛生院改造,落實衛生院在崗人員工資及項目補助735萬元。陽頭察陽黃氏宗祠、曉陽太後宮廳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坦洋、樓下村成為第三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建設村級廣播室106個,完成20戶以上自然村「村村通」120個、「模改數」272個村。獲得寧德市第八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團體第一名,福安籍運動員林忠仔兩次獲得國際性射擊比賽冠軍。計生工作實現三類先進市目標,人口自然增長率7.32‰。
人民生活
福安別墅新區2008年,福安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82元,增長20.3%。農民人均純收入4966元,增長13.9%。全市新增就業6000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096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1萬人。失業、醫療、養老、工傷、生育等保險覆蓋人數13.7萬人次,發放農村低保2.9萬人2136萬元、城市低保5196人390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農民11.7萬戶41.2萬人,參合率81.2%,直接受益農民8314人次,補償醫療費1051萬元;2375名醫改前破產關閉的國有和城鎮集體企業退休職工納入醫療保險。實行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租賃補貼,經濟適用住房一期建設正式啟動。發放庫區移民後期扶持直補資金和限額項目資金91.6萬元,爭取庫區設施改造資金270萬元。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受益學生3.1萬人,城區中小學校接納進城農民工子女入學4400人。[11][6]
[編輯本段]【名勝古跡】
風景名勝:福安十景(坦洋醉茶、白馬飛虹、富春攬翠、柏柱尋蹤、古塔凌霄、瓜溪疊瀑、獅峰聽禪、廉水清風、白雲佛光、蟾溪問石);[7]白雲山、葡萄溝、綠竹長廊、福安獅峰寺、福安冰臼;[8]
文化遺跡:古廊橋、奎光閣、凌霄塔、廉村古道、廉村古宅、廉村古屏風、理學名宗、東宮侍讀;[9]
[編輯本段]【名優特產】
坦洋工夫紅茶:源於福安境內白雲山麓的坦洋村,被中華名人協會指定為中華名人特供茶。[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