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哪裡有出租圓桌
擴展閱讀
天津膀胱癌手術後怎麼辦 2024-10-16 06:59:51
廈門哪裡可以買匹克 2024-10-16 06:43:41

福州哪裡有出租圓桌

發布時間: 2024-09-15 03:25:43

1. 福州的習俗有那些

祭灶王

祭灶
小年這天,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後,便輪到祭拜祖宗。
掃塵土
過了二十三,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准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要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塵,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戶都要認真徹底地進行清掃,做到窗明幾凈。粉刷牆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貼年畫等等。
剪窗花

窗花
所有準備工作中,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 ,獅子滾綉球 ,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
貼春聯
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神靈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見的有天地神聯:「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聯:「土中生白玉,地內出黃金」;財神聯:「天上財源主,人間福祿神」;井神聯:「井能通四海,家可達三江」。面糧倉、畜圈等處的春聯,則都是表示熱烈的慶賀與希望。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米面如山厚,油鹽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 、馬如北海龍」、「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還有一些單聯,如每個室內都貼「抬頭見喜」,門子對面貼「出門見喜」,旺火上貼「旺氣沖天」,院內貼「滿院生金」,樹上貼「根深葉茂」,石磨上貼「白虎大吉」等等。大門上的對聯,是一家的門面,特別重視,或抒情,或寫景,內容豐富,妙語聯珠。
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發。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呂梁地區講究臘月二十七日洗腳。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開水洗腳。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們也要幫她把腳擦洗干凈,不留一點污穢。民間傳有「臘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腳。一個不洗腳,流膿害水七個月」的俗語。
婚嫁
過了二十三,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直至年底,舉行結婚典禮的特別多。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
時間差別
清朝的皇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為了節省開支,皇帝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以後王族、貝勒隨之效仿,於臘月二十三祭灶,自此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別。
在中國民間,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因此小年多為臘月二十三;相反,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小年便為臘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則保留了船家的傳統,小年定在臘月二十五。
而南京地區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地區,這是因為在明代朱棣篡奪皇位後,實行了暴政。當時的百姓在永樂元年正月十五舉行燈會,心裡紛紛懷念朱允炆時代的寬政,場面賽過過年。因此在南京地區,元宵成了小年。西南雲貴川地區和部分北方回民地區把正月初一作為大年夜,除夕就成了小年夜。

2. 福州紅白喜事的宴會禮俗

你要問那種的 紅白喜事下面的也全,如果缺的話在問我

福州傳統宴會的禮俗和禁忌
福州傳統宴會中的許多禮俗和禁忌,因都有一定意義,且並不繁雜,稍加講究就能做到,現時進行了許多革新,這些禮俗和禁忌仍能保留下來。

語言上的客套:設宴請客,客人來了,主人多說「勞駕,勞駕」,客人遇壽慶抱拳說「拜壽」,時髦的說「健康長壽」;其他的喜慶均統說「恭喜」,唯喪宴,客人以肅然不語表示哀痛為佳,低頭緊握主人的手,至多說一聲「保重」,千言都在一言中,甚至「無聲勝有聲」。在宴會上,主人勸酒說「請重酌」,「沒好菜,給儂騙啦」(因為收人家紅包,只好謙說「騙」了);客人說「吃好了」,不說「吃完了」(不吉利)或「吃飽了」(粗魯)。

宴中的待吃和不吃:福州的壽宴和其他喜宴必有一碗太平燕。太平燕謂大菜,出大菜要放鞭炮,放過源散鞭炮還要等待主人敬酒,在這之前是不能動筷的。有小孩不懂規矩的,大人就會制止,這是待吃。不吃是最後一道「全頭魚」。全頭魚「有頭有尾」且象徵有餘,豈能吃掉?不吃,最後由主人收起,作喜慶後期的「飯配」(下飯菜)或送鄰里親友共享。

盤碗碟的重與不重:婚喪兩種宴席,吃完一道菜,盤碗碟皆不能重迭,工作人員來收時也不能重,這是怕觸「重喪」和「重婚」的彩頭。除此以外,其他的大多可以重。

菜餚中宜與不宜:婚宴和添丁「彌月」宴等不能上鯧魚,不論桔汁鯧、燉鯧都與「娼」諧音,故不宜,喪宴必須有一碗羊肉,俗稱「羊肉袋」,因羊懂哺乳之恩,有跪著哺乳的舉動,所以食羊肉表孝心。

「依奶」(母親)不能「做八十」:福州有一句罵人的話叫「依奶做八十」,所以為母親做生日不是79歲就是81歲;即使每年都做的,八十歲這一年也不做。因為福州話中八十與「拔直」(死亡)諧音,做了八十便意味著「拔直」。

拗九節與二月二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拗九節」又稱「後九節」、「孝九節」和「送窮節」。這天清早,家家戶戶都用糯米、紅糖,再加上花生、紅棗、荸薺、芝麻、桂圓等原料,煮成甜粥,稱為「拗九粥」,用來祭祖或饋贈親友。已出嫁的女兒,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還要加上太平面、蛋、豬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此外,凡是人的歲數逢九,如九歲、二十九……(稱「明九」),或是九的倍數,如十八歲、二七歲、三十六歲……(稱「暗九」),也要像過生日一樣,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在福州人的傳統觀念中,「九」是不好過的,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認為「九」是厄難的歲月,所以,凡逢「九」歲數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兒,也要給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拗九節」過後三天,便是農歷二月初二,這一天也是福州特有的傳說節日,簡稱「二月二」。二月二這天,福州人不吃糖粥,改吃鹹粥。鹹粥是以糯米、芹菜、蔥、蒜、蝦米、海蠣、肉絲等為原料,煮成的鹹味稀飯。二月二之後,又開始了平常百姓粗茶淡飯的日子。由於二月二源於清理、烹調正月富餘下來的食物,所以,有的人家有富餘食物的就煮,沒有富餘食物的就不煮。二月二弘揚了福州人不鋪張浪費、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

除夕「避債戲」
福州民間劇團過去有一個傳統的班規習俗,即每年從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開始按例要「封箱」(即用紅紙條將戲箱封住),表示戲班人員放假回家過年,要到來年正月初一才正式開堂演出。

福州台江塢尾古建築萬壽尚書廟里的戲台每年除夕之夜鑼鼓喧天,熱鬧異常。在古代,台江商貿發達,貧富不均。有錢人家除夕之夜燈紅酒綠,滿桌佳餚。而貧苦人家最怕年關到來,債主臨門逼債。有些慈善家出於同情,便募捐籌款,以高酬金聘請閩劇班社,特定在除夕之夜破例到萬壽尚書廟里演戲,並規定要通宵達旦,好讓窮苦雹氏氏的負債者聚集到廟中看戲。當晚如有債主進廟逼債,核空一來人群擁擠難以找到人,二來會遭到窮人們群起而轟之。所以萬壽尚書廟除夕演戲免費專供窮人看,被俗稱為「避債戲」。到了第二天天亮已是正月初一,便算是過年了,債主又不便開口向窮人討錢,否則自己也會感到不吉利。

福州民間喪葬習俗
福州早年民間對於喪葬有一套不成文的規例,一直延續下來,到現在有許多已經逐漸革新簡化,但還有殘留痕跡。

辦喪事,人死了要「做七」,每七天叫一七,七七四十九天,每一七都要請道士做道場,或是請和尚尼姑念經,要設靈前桌,每日早晚要唱湯、唱飯、點塔香。

其次,男子在父母亡過之後,就要服喪。古時謂父死曰孤子,母死曰哀子,父母俱死曰孤哀子。在服喪中是十分狼狽的,所以福州有句諷人其貌不揚的話叫「真像孤哀子」,就是這個意思。

上壽的人死亡,有發素帖(即訃告)及企「屏風」的規矩,在素帖及屏風上自稱為「不孝男」,戴孝一般都是首七開始,這日叫做「上孝」。在上孝之前,男人要去理發,刮鬍須,否則要等到七七四十九日終七時才能理發,孝男穿麻衣帶麻帽穿草鞋,腰扎草繩,麻帽上掛兩個棉球。出葬時孝男要手執「孝兒杖」,杖長三尺,糊以白紙絮。孝兒杖,父死用木杠,母死用竹竿。這就是所謂「柴娘罷(父親)、竹娘奶(母親)」。

「做半段」
福州郊縣的鄉村早已有約定俗成的村慶活動——做半段。這村慶日多在每年夏收夏種或秋收秋種之後的農閑時間里,且皆定在農歷七月以後。村慶日恰在農歷年過了一半以後,這一年的時間已過「半個階段」了,所以村慶活動就被稱為「做半段」。所有相鄰鄉村的做半段日子都錯開來,每村一年一次,為的是各村可以互相邀請,村慶活動不停,節慶氣氛熱鬧,歷久不歇。

村民十分重視做半段,為了使村慶辦得隆重而體面,他們早在上半年做好宴請的物資籌備工作,養肥了雞鴨豬等禽畜、釀好了米酒;路上相遇,也總在相互提醒或轉告,村裡的孩子們更是巴望著做半段。

屆時,全村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氣氛中,劃拳喝酒聲此落彼起。親戚朋友聚在一塊,暢敘親情友誼。宴席上,或商談買賣生意,或話桑麻,慶祝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的好年景,籌劃明春農事,期盼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酒過數巡,皓月當空,客人酒足菜飽盡了興要告辭了,遠道的客人則留宿。

請回門和「撮食」
女子出嫁之後,有的翌日,有的第三天,女家派出新娘的弟侄一輩的人,到男家「請回門」。這時,新娘新郎便在晚輩代表引路下,偕行「回門」。如果雙方家庭相隔較遠,就要坐轎、扛兜、騎車、坐船。現在交通方便,選坐汽車。

請回門古稱歸寧。只來一天,當晚便回男家的,叫「請趕燭」,定在燭明夜黑時分返回夫家;要是路遠,或女家場面熱鬧,可逗留三五天,既可會見女家的親戚朋友,又可在熱鬧場面,人們對新郎(俗稱姑爺、姐夫)進行有趣的樂和滑稽的調笑。作為新女婿定要禮貌待人,舉止文明,婉轉答對,避免被圈入合謀計算的「圈套」,弄得既要受罰,又要被人取笑。稍有差錯,都要被「處罰(罰錢)。從單項罰錢,買了禮餅等分給在場親戚朋友,叫做小「撮食」;到幾項罰錢集中起來,辦起酒宴請在場親戚朋友,叫做大「撮食」。一般岳父母出面干預過重的「撮食」,只要不屬於新女婿本身智力低下或洋相百出的。

清明節與「菠菠粿」
福州每年清明節前後,家家戶戶都要去郊外踏青,為祖先掃墓、壓紙。掃墓主要為祖先的墳地鋤草、培土,有的人還會在墳邊種一棵長青松柏或其它樹木。掃墓最後一道程序是壓紙,就是在墓頭上壓一些冥錢紙,表示此墓已由後人祭掃過,或向路人表示:在此安息的前輩後繼有人。

掃墓畢,必須折松枝帶回,插在家門口,向人們說明本戶已履行了為祖宗祭墓的責任。掃墓的供品並不復雜,只有光餅、豆腐和面點等,但有一主味是絕對少不了的,即福州特製的「菠菠粿」,也叫「清明粿」。清明節前後,福州家家戶戶都要做菠菠粿,如今,街上「米時」粿店也大量出售菠菠粿。

菠菠粿是用菠菠菜(生長於南方的一種野菜,可食,味甘,性涼,搗爛壓成汁成青綠色)壓榨成汁,滲入米漿內揉成粿皮,以棗泥、豆沙、蘿卜絲等為餡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較簡單,菠菠菜的青綠色賦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綠意。掃墓後回家的路上,菠菠粿就是很好的點心。

正月鄉村的迎神活動
游神、迎神是福州鄉村正月里舉行的一種習俗活動,具有道教色彩。農歷的正月初三至十五,便是游神的時間,成為鄉村「做年」(春節)的重要活動之一。游神常以村為單位,有時數村聯合,用敞篷大轎抬著當地供奉的神祗塑像,分別由人頂著,在鑼鼓和鞭炮聲中結隊巡遊村境,百姓夾道觀看、迎接,場面熱烈。

十五元宵夜,游神迎神活動達到高潮。主神已安坐神位,幾尊示進廟的小神分別由男青年抱著,從數里外的田頭地邊爭著往廟里跑,最先到者會得到人們最多的祝福。等到所有的神祗都入廟安坐後,廟前焰火四起,鑼鼓震耳,直到深夜。

早年,福州還有許多迎神活動,如迎吳顏爺、迎泰山、迎城隍、迎尚書等。因此種活動封建迷信色彩濃厚,遂逐漸地淡化,唯春節期間被稱為「迎年」的游神還能看到。

送三旦和滿月酒
生男生女,外公外婆家都要「送三旦」。「送三旦」是指分娩三天,定為「三朝洗兒」日,作為娘家人,就要為產婦送來了雞、面、蛋、油糯米、紅糖等禮品,以供哺乳育兒期間的食用。有的娘家殷實,還送來桂圓、羊、鴨以及幼兒的衣服、兜衣、小棉被、毯等,甚至金銀飾品、賀禮。娘家的親戚也有「贈安」的禮品,一般為雞面或太平面,寬綽的還贈送高檔東西。這些都集中娘家,分娩後第三天,挑擔或駕車送來。「送三旦」,多是產婦的弟侄輩挑來,也有地方是外婆領擔送來。福州民間十分重視分娩後的調養,要吃若干只雞,三餐食線面或糯米飯,忌吃海鮮之類東西,保元養身,以期餵乳不乏。到了嬰兒滿一個月,喜家要請喝「滿月酒」。大家合飲一堂,酒畢,來賓都分別看看嬰兒,贈送「彌月之慶」紅包。這是禮尚往來的,收了人家的,到了人家添嬰,也要還應人家。

現在,分娩多住醫院婦產科調理,「送三旦」例俗也不大流行,多改為「送滿月」。所有親戚「贈安」的,也在這時,送來的,聚集一堂飲滿月酒,合第慶喜。這樣,已把繁瑣的事,集中一天辦了。

冬至與搓「米時」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但福州俗定這一天為冬節。舊時,人們在此節日前夕,合家聚在一起,在祖先牌位前搓「米時」。「米時」是大米和糯米按一定比例混合,磨成漿,壓成半干後搓成的圓形丸子,煮熟,外粘豆粉、糖即可食用。福州人搓「米時」時,桌上置竹籮,籮中放紅桔數粒、紅筷一雙、紙花一對等。搓「米時」也稱「搓圓」,寓意團圓;「米時」則象徵「時來運轉」。搓「米時」由全家人圍坐在圓桌周圍,邊搓「米時」,邊唱歌,許多歌詞都寓有和睦、添丁、增壽的含義。

3. 在福州有什麼地方好玩的

南江賓,北江濱……風景好。或者西湖也是一個類型的。

還有博物院。呵呵,個人覺得裡面很不錯。但是就不知道你喜歡不喜歡了。

寶龍城市廣場也不錯,底下一層有游樂場就是和以前先施的歡樂天地差不多,玩的項目挺多的。裡面還有很多店鋪,女生不是喜歡逛街么?裡面什麼都有,你可以買點小飾品送人家。逛完可以在裡面吃飯。飯吃完可以去五樓的金逸電影院看電影。那個電影院環境非常非常好!!!女生絕對喜歡。我和我同學去了幾次,都感覺非常好。

步行街一帶小店小吃也很多,但是個人感覺檔次不高,也不是很衛生。

補充一下,寶龍里無論吃的還是買的選擇面都很廣。裡面餐廳環境都不錯,而且一般還是可以消費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