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烏塔又叫什麼名字
擴展閱讀
廈門平潭地理怎麼樣 2025-09-16 19:42:30
福州哪裡有賣蝦片 2025-09-16 19:22:21

福州烏塔又叫什麼名字

發布時間: 2022-03-31 02:52:50

福州哪個景點,因帝王被殺而建七層,如今已是標志性建築

福州又一景點走紅, 因帝王被殺而建七層,如今已是標志性建築

義大利比薩斜塔它的名氣可以說是全國文明,甚至有被寫入歷史課本,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中國也有一座斜塔,如果論這個誕生歷史,中國的這座斜塔,甚至比前者要早近100年,今天要講得就是地處於福州的烏塔。

因為塔身太高了,所欲就採取了當時堆山建塔這樣傳統古老的方法。就是人工在塔基旁堆放大量的泥土、以及砂石從而形成一個獨有的斜坡。然後將大石塊放到當時特製的滑道上,是由圓木筒鋪成的,眾人合力將材料推運上去,等待石塔建造完成之後,再將土斜坡給全部拆掉。

史料記載,在烏塔剛剛建造的時候,有人就發現出現了輕微的傾斜,當時的匠人也曾經懷疑,一度撐不了多久,就會損壞的。讓人驚訝的是,沒想到居然一直撐到了現在。清朝時期,烏塔在刮風或者是遇見惡劣的天氣,就會出現掉石塊這類現象,塔身從而進一步向東面出現傾斜,不過讓人驚訝的是,它卻一直還沒有倒,在1950年該塔曾經進行過加固修復,這樣看起來才會沒那麼危險了,如果你有機會來福州,一定要看看這座頗為有名氣的斜塔,你會來嗎?

中國版的斜塔:比比薩斜塔還早了100多年,就在福建福州

Ⅱ 烏塔作者是誰

《烏塔》作者是王曉潔。

汪曉潔是一位作家,1925年4月26日出生於浙江省。她的作品《烏塔》 ,被選入了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本里。

《烏塔》全文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講在羅馬一個旅館里我意外碰見了一個德國姑娘烏塔,並與她熟悉。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講回旅館之後,「我」與烏塔交談許多的事,也講了烏塔的旅遊經歷。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講第二天,烏塔同我告別的時候並告訴我要她要努力掙錢去中國旅遊。

(2)福州烏塔又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原文:

那天,我在羅馬下了車,冒著暑氣趕到青年旅館,找到自己的房間,推門一看,吃了一驚:正對門的地上放了一張席夢思床,上面躺著一個金發小姑娘,睡得正香。

我已經筋疲力盡了,於是匆匆洗漱完畢,也躺下了。

不知過了多久,「丁零丁零」的鬧鍾聲驚醒了我,睡眼蒙矓地看看錶,下午兩點半了。小姑娘已經起身,正在收拾東西,准備外出。她走了不久,我也出去了。

晚上八點多,我疲倦地回到旅館。這時,小姑娘正愜意地趴在床墊上,一邊吃糖,一邊看一本厚厚的書。

她一見我,立即坐起來打招呼,問我玩得怎樣,又問我從哪裡來。我說是中國人,現旅居德國。她一聽,高興得大叫:「我是德國人,住在漢堡。」

她還告訴我她叫烏塔,已經14歲了。這次趁暑假游歷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義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最後還要去希臘。我有點驚訝:「你一個人嗎?」「當然。」她很自然地答道。

一個14歲的孩子,獨自一人游歐洲,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決不相信。我問烏塔:「你一個人不怕危險嗎?你爸爸媽媽不擔心你嗎?」

烏塔說,她在家裡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再給家裡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她還說,自己用了三年的時間准備這次旅行,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

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兒童玩。然後,她問我,中國的孩子們是不是也這樣旅遊。

我一時語塞,想了一會兒才說:「在中國,像你這樣年紀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很愛他們,會帶他們一起出去玩,但一般不放心讓他們一個人出遠門。」

烏塔對我這番解釋很不滿意,馬上反駁說:「我也是家裡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很愛我。不過我們興趣不同,所以我們有時候一起出去玩,有時候單獨出去玩。愛孩子,為什麼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我不明白,你的話不合邏輯。」

我只好笑著承認自己的理由不太充足。烏塔說:「中國的孩子缺少很多樂趣吧?」我說:「中國有電視,有兒童圖書,有游樂園,孩子們很快樂。」但她還是堅持:「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從電視上經常看見義大利,但只有親自來到這里,它的美麗才深深感動了我。」

第二天早晨,烏塔向我道別,說晚上要坐火車去波恩。她還認真地告訴我要繼續掙錢,以後去中國旅遊。



Ⅲ 福州西禪寺公眾微信 大殿門外,兩旁的銅神童各叫什麼名字,那個是男、女

福州市是福建省會。「因州北有福山」,故名。又因九百多年前就遍植榕樹, 「綠蔭滿城,暑不張蓋」,故又有「榕城」的美稱。福州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市總面積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總面積1043 平方公里,總人口480多萬,其中城區人口116萬。現轄鼓樓、台江、倉山、晉安、馬尾五個區和福清、閩侯、羅源、連江、長樂、平潭、閩清、永泰等二市六縣。居民以漢族為主,還有畲、滿、苗、回等二十多個少數民族。福州依山傍海、氣候宜人,綠樹長青,屬暖濕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9.6℃,最冷一月平均氣 溫為10.5℃,最熱七月平均氣溫28.6℃年均降水量1342.5毫米。最佳旅遊季節為每年4-11月。市區內有聞名全國的溫泉。
福州是一座擁有2200多年歷史的名城。唐開元十三年設福州都督府始稱福州。五代梁開平二年閩王王審知擴建城池,將風景秀麗的烏山、於山、屏山圈入城內,從此福州成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獨特城市。「三山」成了福州的別名。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張伯玉,親自在衙門前種植榕樹2棵,並號召百姓普遍種植後滿城 綠蔭蔽日,暑不張蓋,故又有榕城之美稱。宋末北方動亂,端宗皇帝在福州即位,改名福安府,明末唐王朱聿鍵,也在福州登基,改名天興府,又稱福京,使福州先後兩度成為臨時京都。明清兩代福建省為福州府府治。從民國年間至中華人民共和 國成立之後,福州均為福建省省會,其中1933年,福建事變時期,曾一度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革命政府的「國都」。

福州風光秀麗、名勝眾多,早在1600 多年前,西晉尚書郎郭璞在《遷城記》 中就有「左旗右鼓,全國二絕」記載,名勝古跡星羅棋布,名山有鼓山、旗山、青芝山、石竹山、白岩山、方廣岩、雪峰山、瑞岩山、五虎山、碧岩、姬岩、蓮花山 等。名寺有湧泉寺、西禪寺、林陽寺、崇福寺、地藏寺、法海寺、萬福寺、雲居寺 等。名墓有王審知墓、李綱墓、林則徐墓、嚴復墓、陳寶琛墓等。名園有西湖、南公園、煙台山等。名塔有白塔、烏塔、羅星塔、瑞雲塔、三峰塔、金山塔、千佛陶塔等。名橋有萬壽橋、回龍橋、龍江橋。名居有林翰尚書故居、鄭振鐸故居、陳紹 寬故居、林覺民故居等。目前,福州市文物古跡屬國家文物保護單位的有林則徐墓、華林寺大殿等2處。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鼓山摩崖石刻,瑞岩彌勒造像、林則 徐祠堂、枯木庵樹腹碑、三峰寺塔、龍江橋等45處,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39處。

Ⅳ 烏塔的作者介紹

《烏塔》的作者是汪曉潔,汪曉潔是一位作家,1925年4月26日出生於浙江省。她的作品《烏塔》 ,被選入了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本里。

《烏塔》原文:

那天,我在羅馬下了車,冒著暑氣趕到青年旅館,找到自己的房間,推門一看,吃了一驚:正對門的地上放了一張席夢思床,上面躺著一個金發小姑娘,睡得正香。

我已經筋疲力盡了,於是匆匆洗漱完畢,也躺下了。

不知過了多久,「丁零丁零」的鬧鍾聲驚醒了我,睡眼蒙矓地看看錶,下午兩點半了。小姑娘已經起身,正在收拾東西,准備外出。她走了不久,我也出去了。

晚上八點多,我疲倦地回到旅館。這時,小姑娘正愜意地趴在床墊上,一邊吃糖,一邊看一本厚厚的書。

她一見我,立即坐起來打招呼,問我玩得怎樣,又問我從哪裡來。我說是中國人,現旅居德國。她一聽,高興得大叫:「我是德國人,住在漢堡。」她還告訴我她叫烏塔,已經14歲了。

這次趁暑假游歷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義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最後還要去希臘。我有點驚訝:「你一個人嗎?」「當然。」她很自然地答道。

一個14歲的孩子,獨自一人游歐洲,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決不相信。我問烏塔:「你一個人不怕危險嗎?你爸爸媽媽不擔心你嗎?」

烏塔說,她在家裡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再給家裡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她還說,自己用了三年的時間准備這次旅行,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兒童玩。

然後,她問我,中國的孩子們是不是也這樣旅遊。我一時語塞,想了一會兒才說:「在中國,像你這樣年紀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很愛他們,會帶他們一起出去玩,但一般不放心讓他們一個人出遠門。」

烏塔對我這番解釋很不滿意,馬上反駁說:「我也是家裡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很愛我。不過我們興趣不同,所以我們有時候一起出去玩,有時候單獨出去玩。愛孩子,為什麼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我不明白,你的話不合邏輯。」

我只好笑著承認自己的理由不太充足。烏塔說:「中國的孩子缺少很多樂趣吧?」我說:「中國有電視,有兒童圖書,有游樂園,孩子們很快樂。」但她還是堅持:「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從電視上經常看見義大利,但只有親自來到這里,它的美麗才深深感動了我。」

第二天早晨,烏塔向我道別,說晚上要坐火車去波恩。她還認真地告訴我要繼續掙錢,以後去中國旅遊。

(4)福州烏塔又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閱讀提示:

作者汪曉潔,本文講述了一位14歲德國小姑娘獨自一人游歐洲的事,與中國的同齡人相比,他們的父母一般不放心讓他們一個人出遠門,從而說出了中外教育的不同:中國的孩子從小依賴性強,是家裡的寶貝,一般由爸爸媽媽帶他們一起玩。而德國的孩子從小獨立生活能力很強,見多識廣,知識豐富。

中心思想:

課文通過寫「我」認識了德國小姑娘烏塔,知道烏塔獨自一個人游歐洲的故事,表現了這個少年的自主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對生活的熱愛。

寫作特點:

1、抓住人物的特點,突出描寫。

2、個性化的語言,蘊含深刻的哲理。

結構分析:

全文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講「我」在羅馬一個旅館里結識了德國小姑娘烏塔。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講回旅館後「我」與烏塔交談。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講第二天,烏塔同我告別並告訴我要掙錢去中國旅遊。

課文主要通過以下幾種寫作方法來突出烏塔鮮明的性格特點:

(1)在描寫中展現性格特點.語言描寫集中在第8、9自然段里,這些語言表現了烏塔對事物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體現了她在思想上的獨立.文中的一些細節描寫也很有特點。

這個14歲的女孩雖然獨自在異國他鄉,但是能在旅館里「睡得正香」,她能自己安排一天的活動,自己收拾東西,按時外出遊覽,從這些描寫中可以看出烏塔做事很有經驗、從容不迫。

(2)在對比中突出人物性格特點.一是和作者對比.作者寫了自己在青年旅館里「筋疲力盡」「匆匆洗漱」「疲倦地回到旅館」,而烏塔卻可以在旅館里「愜意地趴在床墊上,一邊吃糖,一邊看一本厚厚的書」.二是和中國孩子對比。

文中寫了中國孩子的生活,有電視,有兒童圖書,有游樂園,但父母一般不放心讓他們一個人出遠門;而烏塔卻在14歲的年齡獨自一人游歐洲.在這樣的對比中突出了烏塔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烏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汪曉潔

Ⅳ 福州烏塔的來歷

烏塔
影如文筆依南澗,勢作香台叢道山。
這是清楊慶琛寫的凈光塔詩對。

凈光塔,就是烏塔,聳立在福州市區烏山東麓,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與東面於山的"白塔"構成福州著名的"三山兩塔"中的"兩塔",是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標志性建築。烏塔所在的烏山也是福州著名的風景區,有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石塔會館、慈善堂、鄧拓故居、林枝春故居等。

五代時,王審知父子修復和創建了閩都七塔:烏塔、白塔、定慧塔、報恩塔、崇慶塔、開元塔、阿盲王塔。宋景德元年(1004年)福州知州謝泌詩曰:"城裡三山千簇寺,夜間七塔萬枝燈"。 閩都七塔現僅存烏塔與白塔。

烏塔是唐貞元十五年(799年),福建觀察使柳冕為祝賀德宗李適壽誕祈福,用石頭壘建的"貞元無垢凈光塔"。塔身用青色花崗石砌造,外表略帶烏黑,故名"烏塔"。現在烏山附近還保存著福州市至今最古的碑刻,碑的上頭左右刻著六(蟲離),碑額題篆:"貞元無垢凈光塔銘",記述當年柳冕建凈光塔的情況。

清李家瑞《登無垢凈光塔》詩說:"石塔撐空立,登臨至上層。眼窮千里遠,夢想十年曾。" 楊慶琛《凈光塔》詩句有:"影如文筆依南澗,勢作香台聳道山。插漢鳥窺天咫尺,旋空人與石回環。"

唐乾符六年(879年),烏塔毀於黃巢入閩戰亂之際。五代後晉天福六年(941年),閩王王審知第七子王延曦為自身及眷屬、臣下祈福,在唐代凈光塔遺址上興建寶塔,叫"崇妙保聖堅牢塔"。原計劃造九層,但才建到七層時,王延曦就被部下殺,還差兩個月就完工的烏塔,就不再蓋下去了。所以現存烏塔為八角七層,塔高35米。每層塔壁上設佛龕,嵌有浮雕佛像,共有四十六尊。這些花崗石浮雕佛像是五代時期福建雕塑藝術的代表作。四層、五層、七層,嵌有塔名碑、建塔塔記和祈福題名碑等。據傳,清道光年間塔身傾斜,20世紀50年代重修加固,可以登臨。90年代又經修繕。塔身的牆。轉角設倚柱,每層疊澀出檐。第一層開一門,其餘各層開兩門,不設門的地方都設佛龕。塔身底部浮雕龍鳳紋。塔心有曲尺形通道供登攀。塔造型雄偉端莊、古樸渾厚,為福建省最古石塔之一。

烏塔附近有寺,稱凈光寺或石塔寺。《閩都記》記載:"國朝永樂、宣德、景秦、成化間屢修茸。嘉靖間,寺地為居民侵沒,一塔僅存。會城龍角,頹廢非宜。"

明林恕《登石塔》詩:"晴霄高聳簽鋒銛,海月江煙掛碧檐。地控諸天連北極,窗虛八面敝雲簾。瑤池日照金運凈,碣石春搖竹筍尖。欲借烏山磨作硯,興來書破采雲縑。"

烏塔附近有"西丹井",相傳過去福州出現過瘟役,死了不少人,有位道士為救百姓,放草葯於井水中,給眾人治病,後立石碑"西丹井"作為紀念。現在烏塔旁邊的石塔會館內,有一口古井。不知是不是過去的西丹井。古井井蓋呈圓形,由兩塊一邊被鑿成半圓形的石塊拼在一起,與地面平。井壁呈圓形,用青磚砌成,井口地面處用4個大條石砌成個"井"字形。地下部分直徑2米左右,從水底到井蓋有5米多。從水面到井蓋有2.6米。這樣大的水井在福州比較罕見。據說其年代早於建於清代的石塔會館。

Ⅵ 福州地名的來歷是什麼

福州歷史悠久,建城已有2200多年,「福州」一詞是由唐代開元年間始用,並延用至今。 戰國秦漢時期,福州閩族先民與越王勾踐後裔融合形成閩越族地方政權。漢武帝平定閩越,遷民於江淮之間後,福州這一繁榮的地方王國曾一度凋零衰落。

福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最早在秦漢時期名為「冶」,而後因為境內一座福山而更名「福州」。建城於公元前202年,歷史上曾長期作為福建的政治中心。

福州馬尾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中國船政文化的發祥地;曾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濱江濱海生態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稱號。

Ⅶ 「烏塔」的原文是什麼

那天,我在羅馬下了車,冒著暑氣趕到青年旅館,找到自己的房間,推門一看,吃了一驚:正對門的地上放了一床席夢思床,上面躺著一個金發小姑娘,睡得正香。

我已經筋疲力盡了,於是匆匆洗漱完畢,也躺下了。

不知過了多久,「丁零丁零」的鬧鍾聲驚醒了我,睡眼蒙矓地看看錶,下午兩點半了。小姑娘已經起身,正在收拾東西,准備外出。她走了不久,我也出去了。

晚上八點多,我疲倦地回到旅館。這時,小姑娘正愜意地趴在床墊上,一邊吃糖,一邊看一本厚厚的書。

她一見我,立即坐起來打招呼,問我玩得怎樣,又問我從哪裡來。我說是中國人,現旅居德國。她一聽,高興得大叫:「我是德國人,住在漢堡。」她告訴我她叫烏塔,已經14歲了。

這次趁暑假游歷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義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最後還要去希臘。我有點驚訝:「你一個人嗎?」「當然。」她很自然地答道。

一個14歲的孩子,獨自一人游歐洲,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決不會相信。我問烏塔:「你一個人不怕危險嗎?你爸爸媽媽不擔心嗎?」

烏塔說,她在家裡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再給家裡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她還說,自己用了三年的時間准備這次旅行,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籍;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

然後,她問我,中國的孩子是不是也這樣旅遊。我一時語塞,想了一會兒才說:「在中國,像你這樣年紀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很愛他們,會帶他們一起出去玩,但一般不放心讓他們一個人出遠門。」

烏塔對我這番解釋很不滿意,馬上反駁說:「我也是家裡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很愛我。不過我們興趣不同,所以我們有時候一起出去玩,有時候單獨出去玩。愛孩子,為什麼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我不明白,你的話不合邏輯。」

我只好笑著承認自己的理由不太充足。烏塔說:「中國的孩子缺少很多樂趣吧?」我說:「中國有電視,有兒童圖書,有游樂園,孩子們很快樂。」但她還是堅持:「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從電視上經常看見義大利,但只有親自來到這里,它的美麗才深深感動了我。」

第二天早晨,烏塔向我道別,說晚上坐火車去波恩。她還認真地告訴我要繼續掙錢,以後去中國旅遊。

(7)福州烏塔又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一、《烏塔》的重點、難點:

年僅14歲的烏塔為什麼能獨自一人游歐洲,你對此事有何看法和見解?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所在。

二、《烏塔》的疑點:

1、14歲的烏塔為什麼要獨自一人游歐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險嗎?遇到困難時,她會怎樣解決?

2、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她的爸爸媽媽會不會擔心她?她的父母對此事會怎樣想?

三、《烏塔》的能力訓練點:

1、訓練學生在閱讀課文時要認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見解。

2、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烏塔》的德育滲透點:

使學生從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這件事中受到啟示:我們中國孩子也應該學會自立。

Ⅷ 福州市有什麼名勝古跡

1、永泰青雲山風景名勝

永泰青雲山風景名勝區是集峽谷、森林、瀑布、古火山口、高山牧場和鳥類自然保護區為一體的生態旅遊區,主要旅遊景點有九天瀑布、青龍瀑布、雲天石廊、桫欏神谷景區及單獨管理的天池草甸景區(中國雲頂)。2003年7月31日,永泰青雲山風景名勝區獲得4A級風景名勝區榮譽。

2、福州華林寺

福州華林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福州鼓樓區北隅、屏山南麓,福建省人民政府東側。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吳越國王錢氏割據時,福州郡守為祈求國境安寧而建,初名「越山吉祥禪院」。

宋高宗趙構賜御書「越名「越山吉祥禪院」。宋高宗趙構賜御書「越山、環峰」,明正統九年(1444年)賜額「華林寺」。名臣李綱、張浚等均曾寓游於此。

3、林則徐墓

林則徐墓在福州市省軍區內,交馬鞍村金獅山麓,坐北向南偏東南,面對五鳳山。平面呈如意形,其墓為三合土夯築,五層墓埕,面寬14.6米,縱深37米。

封土隆起,形如覆釜。封土後護坡正中飾一圓形的「壽」字,直徑0.82米。封土前豎立一塊高1.08米、寬2.55米、厚0.16為的墓碑,一是御賜祭文,一是御賜碑文。

4、曇石山文化遺址

曇石山文化遺址位於福建省閩侯縣甘蔗鎮曇石村,發現於1954年1月,先後進行8次發掘,發掘面積達2000平方米,共發現墓葬89座、陶窯9座、壕溝2條,出土大批陶器、石器、骨器和玉器。

以曇石山遺址命名的曇石山文化,分布於閩江下游,直達沿海地區,具有鮮明的海洋文化特色,是先秦時期閩台兩岸海洋文化的源頭。

5、烏塔

塔位於福州市內烏石山東麓,與於山白塔遙遙相對,原名 「崇妙保聖堅牢塔」。因塔身為花崗岩青石所砌呈烏黑色,故稱烏塔。它的前身系唐貞元十五年(799年)所建「凈光塔」。

唐乾符六年(879年)被毀。閩永隆三年(公元941年),閩王王審知第七子王延曦准備在舊址上重建九層寶塔,方到七層,王延曦被臣屬所殺,工程遂告結束。

Ⅸ 福州這個名稱的來歷

我們都會在悠悠的歲月中,福州曾有多種名稱、別稱。
自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建冶城始,福州地區相繼有晉安郡、閩州、豐州、泉州、建州等各種名稱。唐開元十三年(725年),因州城西北有福山,遂改名為"福州"。民間俗語:"福州、福州,有福之州"。
福州稱"左海" 福州東瀕大海,古人以東為左,故稱"左海"。
福州稱"榕城" 城內外鬱郁榕蔭,名樹古木良多。早在唐代即有榕城之稱,宋代太守張伯玉倡植榕樹以後,"綠蔭滿城,暑不張蓋"。柑桔、荔枝、龍眼、橄欖、桂、樟、玉蘭、茉莉等名果、名木、名花飲譽華夏。
福州稱"三山" 城內於山、烏山、屏山三山鼎立,白塔、烏塔兩塔對峙,閩江橫貫城區,構成"三山兩塔一條江"的獨特城市格局。

Ⅹ 烏塔的來歷

烏塔是唐貞元十五年(799年),福建觀察使柳冕為祝賀德宗李適壽誕祈福,用石頭壘建的「貞元無垢凈光塔」。塔身用青色花崗石砌造,外表略帶烏黑,故名「烏塔」。現在烏山附近還保存著福州市至今最古的碑刻,碑的上頭左右刻著六(蟲離),碑額題篆:「貞元無垢凈光塔銘」,記述當年柳冕建凈光塔的情況。
五代時,王審知父子修復和創建了閩都七塔:烏塔、白塔、定慧塔、報恩塔、崇慶塔、開元塔、阿盲王塔。宋景德元年(1004年)福州知州謝泌詩曰:「城裡三山千簇寺,夜間七塔萬枝燈」。 閩都七塔現僅存烏塔與白塔。
清李家瑞《登無垢凈光塔》詩說:「石塔撐空立,登臨至上層。眼窮千里遠,夢想十年曾。」 楊慶琛《凈光塔》詩句有:「影如文筆依南澗,勢作香台聳道山。插漢鳥窺天咫尺,旋空人與石回環。」
唐乾符六年(879年),烏塔毀於黃巢入閩戰亂之際。五代後晉天福六年(941年),閩王王審知第七子王延曦為自身及眷屬、臣下祈福,在唐代凈光塔遺址上興建寶塔,叫道:「崇妙保聖堅牢塔」。原計劃造九層,但才建到七層時,王延曦就被部下所殺,還差兩個月就完工的烏塔,就不再蓋下去了。所以現存烏塔為八角七層,塔高35米。每層塔壁上設佛龕,嵌有浮雕佛像,共有四十六尊。這些花崗石浮雕佛像是五代時期福建雕塑藝術的代表作。四層、五層、七層,嵌有塔名碑、建塔塔記和祈福題名碑等。
該塔在鼓樓區烏石山東麓下殿里。前身為「無垢凈光塔」,唐貞元十五年(799年)觀察使柳冕建、庾承宣撰塔銘勒碑以志。乾符六年(879年)塔毀於兵,碑存。五代後晉天福六年(941年),王延曦在凈光塔遺址,用花崗石重建,名「崇妙保聖堅牢塔」。
明嘉靖年間,塔旁寺產因遭兵燹,久為民居,塔僅存。洪士英的《登塔寺》雲:「寺廢塔猶存,經年不啟門。鄰梯間借上,石磴始能捫。雞犬煙中市,桑麻雨外村。殘碑雖剝蝕,彷彿是貞元。」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大風,塔身稍有傾斜。
民國時期,無人管理,曾因石欄板倒塌,死傷十餘人。1957年政府撥款重修,採用混凝土灌漿,鋼筋緊箍加固,在塔頂安裝避雷器。「文化大革命」期間,塔上精美浮雕佛像被破壞。1978年重修,在塔周圍設護圍石欄桿,重建塔碑亭。亭內《敕貞元無垢凈光塔銘》碑,是全國現存最早碑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