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汽車內飾翻新大概需要花多少錢
汽車內飾翻新多少錢會根據選擇項目的不同價格也會有所不同,價格在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
1、儀表盤翻新
儀表盤翻新除非十分陳舊,一般人不會選擇儀表盤翻新,而儀表盤的翻新也很簡單,車主都會先噴底漆,以便增強附著力。如果車主提前做了皮紋處理的話,表面直接噴就可以了。然後車主再噴上錶板蠟就可以了,有殘缺的地方車主可以用膩子修補一下,掉漆的地方也可以用專門的漆補上,這個價格一般在幾百元不等。
2、汽車頂棚翻新
汽車頂棚因其特殊的位置,長期被風吹拂,因此經常會有小灰塵落在上面,這樣頂棚看上去就灰濛蒙的,所以車主在內飾翻新的時候回選擇將汽車頂棚進行清潔,可以使用工具將汽車頂棚大面積清洗干凈,這個不需要更換東西,價格也比較便宜。
不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由於車頂棚內填充物是隔熱吸音的材質,吸收水分的能力強,清潔時抹布一定要干一些,否則不易干,給車主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3、真皮製作
座椅套是最容易陳舊的,所以很多車主會選擇將座椅套進行更換,而座椅套價格很車主選擇材質不同價格也會有所不同,不少車主認為真皮製作會比較高檔,因此會選用真皮製作的座套、方向盤套等,價格就會比布藝高上不少。
皮質的翻新保養就要用專門的皮革護理噴劑進行清洗。專業維修人員建議每個月用專業皮革柔軟清洗劑擦拭一次,這樣可以做到保養和去污,而真皮沙發套的價格在1000元左右。
汽車內飾涵蓋的范圍
汽車內飾系統是汽車車身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內飾系統的設計工作量佔到車造型設計工作量的60%以上,遠超過汽車外形,是車身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汽車內飾主要包括以下子系統:儀錶板系統、副儀錶板系統、門內護板系統、頂棚系統、座椅系統、立柱護板系統、其餘駕駛室內裝件系統、駕駛室空氣循環系統、行李箱內裝件系統、發動機艙內裝件系統、地毯、安全帶、安全氣囊、方向盤,以及車內照明、車內聲學系統等等。
『貳』 花費24萬 福州車友的奧迪A7改裝之路總結
大家好,我是來自福州的A7車友,很高興能在此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改裝之旅。相信很多車友和我一樣,在提車的時候原本只想改一下某一樣小東西,結果改著改著就像吸毒一樣,踏上了這條不歸路。
我的第一輛車是15款大眾cc,那時候也是第一次接觸改裝,走了很多彎路。原先僅僅只是想改一個鍍鉻後視鏡,但改完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就像 小姐姐們買衣服一樣,買完總覺得要搭個包包或者褲子,哈哈哈。然後就改了輪轂,避震,排氣,剎車等等....。
而這輛奧迪A7,俗話說百改降為先,正好當時有活動,提車三百公里就開始折騰了。
改完避震後,換了輪轂輪胎,定製鍛造20寸輪轂,前後255/35/20輪胎。
排氣上車啦,剛裝完的一陣子覺得好聽,用一段時間後感覺好炸,還是低沉點的舒服。
改避震和沒改避震的高度差,右邊那輛就是原車版本。
這是第一次改色,電光灰,特別有戰斗感的顏色,感覺沒有車牌更好看,哈哈哈。
碳纖維進氣上車,做工還是不錯的。
第二套排氣,不想再炸了,選了個特別低沉的,高轉速時聲浪還是不會破掉。
原廠21色氛圍燈上車,地照燈是某寶上買的。
原車座椅,留個紀念,要全部拆了,換全黑內飾。
改完效果,施工中的圖片就不發了,內飾全部拆光了,看了會心疼。改了碳纖維內飾,中控烤漆面板三件套,rs7儀表盤,R8方向盤,加大撥片,RS換擋球頭,B&O升降高音喇叭上車,外觀給別人看的,內飾才是自己天天都要摸的,原車桃木件太商務了,這樣改完感覺更適合年輕人。
保留原車通風加熱等所有座椅功能,黑色內飾配上紅色安全帶感覺更運動。
R8方向盤,手感比原車好非常多,訂車的時候訂的方向盤,結果車還沒到國內,方向盤就已經提前到了,按鍵看起來很多,但還好不會復雜,常用的就幾個。裝上才開幾百公里,一次在路口的時候有電動車闖紅燈,緊急剎車和按喇叭,結果不小心劃傷方向盤。
B&O高音喇叭,年底打算升級全車B&O音響。
升級全車碳纖維內飾,這個碳纖維紋路有兩種,一種是豎紋,一種是斜紋,建議大家買斜紋的,豎紋效果不佳。
原先布頂改成了翻毛皮加星空頂。
深度精洗,淺水泥灰上車,為了更好的效果,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個人觀點:膜貼的好不好不是看總體,而是看細節。
完工啦,後標是程序標,一介程序上車,458P,實測4.5秒。
最新上車刀鋒輪轂,這已經是我的第二套刀鋒了。
還有幾項沒完成,再改完這些,預算又不夠了,只能一步一步來了。
因為之前CC走了很多的彎路,所以改A7時我看了很多車友的改裝案例,然後列了一個改裝清單,根據清單進行改裝,期間換了兩次膜,第一次是電光灰,質感很好,但刮完一次之後再去調貨,結果一直找不到同一批次的,導致車上色差嚴重,之後就撕掉換成了隱形車衣,用了半年,最終選定淺水泥灰。改裝清單一共花費24w,到現在本人還是比較滿意的(車友不喜勿噴哈,感謝!)。
本期奧迪A7改裝案例鳴謝車主:阿斌斌斌斌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叄』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致命卻易被忽視的安全隱患
我認為日常生活中最少有4個錯誤的育兒觀念,嚴重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一、讓孩子盡可能多吃飯
有些老人的觀念里覺得不能讓孩子挨餓,生怕把他們餓瘦,所以就會加大喂飯的頻率,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不可否認,讓孩子吃飽飯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會因為缺乏科學依據而「翻車」。有些寶寶的年紀小,消化系統尚未健全,所以不能吃太多,不然就會對腸胃造成巨大的危害,影響抵抗力,後果十分嚴重,所以盡可能多喂的觀點應該抵制。喂寶寶吃飯的時候,一定要堅持「適度原則」,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量適中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二、盡可能多穿衣服
現在正是數九寒冬的天氣,氣溫很低,並且很不穩定,所以老人就會給孩子盡可能多地穿衣服,把他們裹得厚厚的,像個球一樣圓滾滾。幫媽承認,寒冷天氣給孩子穿厚點這一觀念的合理性,但是也有片面性。給孩子穿太厚,極易引起捂熱綜合症,進而破壞他們的抵抗力,得不償失。冬季是要注意保暖,但不用給孩子穿得里三層外三層,太多衣服會影響活動,不利於散熱,影響血液循環。
三、用過熱的水給孩子洗臉
部分老人覺得熱水洗臉有很多好處,不容易讓寶寶生病,所以在給孩子洗臉的過程中,就會使用過熱的水,但是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因為寶寶的皮膚很嫩,長期這樣做就會對皮膚造成傷害,破壞角質層,導致出現一系列的皮膚問題。即便是冬季,給寶寶洗臉也無需用很熱的水,溫度適中即可。
四、不讓孩子出門
秋冬是流感多發季節,很多老人帶孩子的過程中,選擇讓孩子在家裡呆著能不出門就不出門,雖然這個觀念的初衷是好的,怕孩子著涼感冒,但是「一刀切」就不對了。其實,讓孩子出門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鮮空氣,適當運動,可以有效增強抵抗能力,對身心有很大的好處。
老一輩這些帶娃容易犯的錯誤,希望中招的老人可以盡快認清,避免再次「入坑」。平時多向專業人士學習育兒經驗,才能在帶娃的路上不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