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福州市居住區植物配置淺析
1、前言
1.1研究背景
福州市地處戴雲山脈的東翼,倚山面海,閩江橫貫其中,下游為福州盆地,盆地內部是沖積海積平原,城區處在盆心,北部和東部為山地和丘陵,南部是平原。福州地處中低緯度,又瀕太平洋,屬於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常青,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9.6℃,年平均降水量1342.5毫米,全年無霜期326天,年平均日照數為1700-1980小時,年平均雨日130-170日,年相對濕度77%。
1.2研究現狀
植物配置是綠化的主題,是園林規劃和景觀設計的主旋律。中國古代園林的植物配置中國古代園林植物配置的記載﹐最早見於宋代的有關花譜﹑藝花一類書籍﹐明代的《群芳譜》﹑《園冶》﹑《長物志》中均已論及﹐清代的《廣群芳譜》﹑《花鏡》中有較詳細的說明。從這些文字記述和保留至今的園林﹑古樹名木來看,中國古代園林植物配置有如下特點:園林中著重欣賞植物的個體美,以孤植方式多,且極少修剪;師法自然,模擬大自然植物景觀入園;喜好集中種植某一種具有特色,或為群眾所喜愛的植物,成為專類花園。在漫長的園林建設史中,形成了中國園林植物配置的程序﹐如栽梅繞屋﹑堤彎宜柳﹑槐蔭當庭﹑移竹當窗﹑懸葛垂蘿等﹐都反映出中國園林植物配置的特有風格。
現代植物配置有了新的發展,郝育庭在《居住區綠化設計六大硬傷》是提到:「植物的種植和藝術配置要依據植物的特性和特殊的生態環境來進行。居住區植物配置應注重喬、灌、草復層結構植物群落的建成,限度提高單位面積的綠量,發揮生態效益和功能,增加生態作用。」雪痕在《園林植物的配置》中提到園林設計「沒有量就沒有美」,植物的美有時需要通過群體來體現。
目前福州市單位、小區、庭院綠化遍地開花。加大居住區、單位綠化建設和園林式創建工作。居住區、單位建設要嚴格按照新區綠地率30%以上、舊城25%以上的規定[1]留足綠化用地,並加強配套綠化建設和管理,實行跟蹤反饋制度。植物配置根據「適地適樹、因地制宜」的原則進行植物配置,形成各具特色的綠化景觀,使古樹名木保護做到「樹體、生境、景觀保護」三同步。
據介紹,今後,福州城市居住區植物配置將適當提高喬木的比例,做到適地適樹,以地域性、鄉土樹種及本土樹種為主,同時合理引進優化的外來樹種,豐富、優化園林綠化樹種的構成;合理確定常綠樹、落葉樹,喬木、灌木,速生樹、中生樹、慢長樹的比例。目前,已確定樟樹、天竺桂、榕樹、大葉榕、芒果、荔枝、龍眼、刺桐、木棉、羊蹄甲、假檳榔、蒲葵這12種樹種為福州城市綠化基調樹種;榕樹、水杉等29種樹種為骨幹樹種。
1.3研究意義
植物是四大造園要素之一,英國造園家B.Clauston提出:「園林設計歸根結底是植物材料的設計,其目的就是改善人類的生態環境,其它內容只能在一個有事物的環境中發揮作用。」植物配置就是利用植物材料結合園林中的其他素材,按照園林植物的生長規律和立地條件,採用不同的構圖形式、組成不同的園林空間,創造各式園林景觀以滿足人們觀賞遊憩的需要。在園林設計中,植物配置佔有重要的地位,是園林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植物是園林的主體,植物配置是園林設計、景觀營建的主旋律。不同居住區在植物配置上體現獨特的風格,體現自然界植物物種的多樣性,樹種力求豐富,又不要雜亂無章,好的種植設計可以成為居住區的明顯地物標。
因此對福州市居住區植物配置分析,對於城市居住區的規劃和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大多數城市所缺少的,所以具有研究的意義。
2、福州市居住區植物配置的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
通住區植過對安淡小區、牡丹香園、香謝麗居、金霞小區、新琴亭小區(詳見附錄1)等五個居住區的實地調查,查閱文獻的基礎上,得出目前福州市居住區物配置具有以下特色並列舉了福州市居住區現採用的植物配置方案,通過對比研究找出其共性和發展趨勢
2.1福州市五個居住區植物配置優缺點
2.1.1安淡小區
優點:(1)大量採用福州鄉土樹種,如榕樹、白玉蘭、樟樹、木棉等
(2)利用顏色豐富可修剪的綠籬植物,如用金葉女貞、紫葉小檗、小葉黃楊等修剪成各種幾何圖案
不足:(1)植物配置所用植物種類單一
(2)忽略「以人為本」,如用綠地做隔離帶,忽視了人們生活的方便,兩分鍾的路程可能得走上十幾分鍾。
2.1.2牡丹香園
優點:(1)整個植物栽植有有重點、有特色,在統一中有變化,在豐富中有統一
(2)整體布局較為良好
(3)人工植物群落配置十分科學,體現出了園林的文化特色和地方風韻
不足:(1)養護工作做得不夠好
(2)整個植物景觀有褪色的跡象
2.1.3香謝麗居
優點:(1)從上向下進行懸垂式綠化,從下向上攀援式綠化
(2)不同花期的草本與木本花卉相結合,使綠地一年四季都能呈現出良好的景觀效果。
不足:(1)植物配置平面化植物景觀在立面上動態透視效果不佳
(2)植物栽植過於雜亂
2.1.4金霞小區
優點:(1)市花市樹的應用
(2)植物配置要層次分明、注重色塊形成以喬木為主,喬灌藤、花草相結合的復層混交綠化模式。
不足:(1)在景觀的文化功能上考慮不夠(2)整個小區的綠化覆蓋率不是很高。
2.1.5新琴亭小區
優點:(1)植物配置有四季的季相變化,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規律同步。
(2)以植物的生態習性為配置基礎
不足:(1)鋪裝材料過於昂貴,鋪裝時沒有考慮到綠色植物生態效應的發揮
(2)草坪面積較大,草地與喬灌木比例不協調
(3)即時效應與長遠效益不協調
(4)多年生花卉和水生植物應用較少。
2.2福州市居住區植物配置的共性
(1)突出表現季相
福州市以四季常青、四時開花和南亞熱帶的椰林風光為主。在居住區內春有玉蘭、碧桃、榆葉梅、連翹、迎春、丁香類、綉線菊類;夏有荷花、合歡、欒樹、美國凌霄、紫薇、木槿;秋有糯米條、月季、黃櫨、五角楓、茶條槭、黃連木、瑞木、紫葉李、紫葉小檗、地錦等;冬季松柏常青,榕樹虯勁。
(2)植物配置在選擇樹種上根據當地環境氣候和城市歷史文化。
居住區行道樹,數量前十位是小葉榕、芒果、羊蹄甲、蒲葵、大葉榕、高山榕、天竺桂、樟樹、黃花槐、皇後葵,其中小葉榕和芒果總數是所有行道樹總和的50.73%。這兩種植物決定了福州居住區道路綠化的主要基調。
(3)根據「適地適樹、因地制宜」的原則進行植物配置,形成各具特色的綠化景觀,使古樹名木保護做到「樹體、生境、景觀保護」三同步。
2.3福州市居住區植物配置部分方案
2.3.1植物配置各層常見樹種
(1)上層常用樹種:郁香、榕屬、桉屬、台灣相思、紅花羊蹄甲、洋紫荊、鳳凰木、黃槿、木麻黃、懸鈴木、銀樺、馬尾松、大王椰子、椰子、蒲葵、木菠蘿、扁桃、蘭花楹、南洋楹、幌羅傘、大花紫薇、荔枝、盆架子、白千層、芒果、人面子、蝴蝶果、石栗、白蘭、桃花心木、木棉、蒲桃、荷樹、秋楓等。
(2)中層常用樹種:竹柏、長葉竹柏、香榧、三尖杉、粗榧、羅漢松、紅茴香、米蘭、九里香、紅背桂、鷹瓜花、山茶、油茶、大葉茶、桂花、含笑、海桐、南天竹、桅子、水桅子、八角金盤、冬紅、陰綉球、小檗屬、十大功勞屬、毛茉莉、虎刺、雲南黃馨、桃葉珊瑚、構骨、紫珠、馬銀花、紫金牛、木蘭、劍葉鐵、軟枝刺葵、燕尾棕,散尾葵、棕竹、金栗蘭、朱蕉、六月雪、羅傘樹、金栗蘭、三葯檳榔等。
(3)下層植被:仙茅、大葉仙茅、一葉蘭、水鬼蕉、虎尾蘭、中華常春藤、洋常春藤、長柄合果芋、絡石、南五味子、海芋、水塔花、紫背竹芋、吉祥草、石菖蒲、廣東萬年青、垂盆草、紅花酢漿草、地毯草、翠雲草、黃堇、紫堇、艷山姜、花葉良姜、秋海棠類、鴨趾草、水塔花、紅背桂、蜘蛛蘭、鵝掌柴、蚌蘭等。
2.3.2適合應用的植物群落模式
(1)紅花羊蹄甲——山茶——海芋+艷山姜——兩耳草
(2)白蘭——油茶+大頭菜——虎尾蘭
(3)白千層—九里香——沿階草
(4)蒲葵——南天竹+海桐——大葉仙柔+紅花酢漿草,
(5)南洋楹——鷹爪花+含笑+山茶——地毯草
(6)大葉桉——長葉竹柏——棕竹——地毯草
(7)白蘭——大葉米蘭——珠蘭
(8)白蘭+黃蘭+木蓮+廣玉蘭+花木荷+銀木荷——夜合+木蘭——垂盆草+石菖蒲
(9)粉單竹——黑桫欏——地毯草
(10)半楓荷——冬紅+毛茉莉——地毯草
(11)粉單竹——黑桫欏+刺桫欏——地毯草
(12)盆架子——紅背桂——地毯草
(13)白蘭+木棉+大花紫薇——柚子——紅雞蛋花+夾竹桃——扶桑+五彩變葉木+鷹爪+英丹——白子蓮+紫背萬年青+斑葉鴨趾草+金邊千歲蘭+姜花+朱頂紅
2.3.3福州市居住區特色的植物配置
(1)大王椰子—國王椰子—蒲葵,這是在99昆明世博會上獲得展出獎的粵暉園中的一景充分體現福州南亞熱帶椰林風光
(2)黃榕—金絲榕—琴葉榕—花葉榕等並配以修剪成各種形狀的榕樹造型,展示福州"榕城"的特色。
2.4福州市居住區植物配置發展趨勢
2.4.1「以人為本」的思想為導向
居住區的設計片面強調構圖,鋪裝、植物模紋、建築小品等等,在構圖上窮極變化,在視覺上確實很美觀、很壯觀、很氣派,但對於園林植物的多層次、生態化配置卻考慮很不夠。
福州市居住區植物配置特色營造中,不僅要考慮到美的要素,更要充分考慮居住區里的主體——人的需要,要「以人為本」的思想作思想基礎,以人立足點,從人的方位去綜合考慮,在此同時,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的發展是城市發展到現在的一種趨勢,就現在及未來很長時間都有其正確性。
2.4.2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園林發展方向
居住區植物配置特色營造時要求以生態學理論為指導,以再現自然,改善和維持小區生態平衡為宗旨,以園林綠化的系統性、生物發展的多樣性、植物造景為主題的可持續性為使命,達到平面上的系統性、空間上的層次性、時間上的相關性。
2.4……3營造有益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群落
充分考慮居民享用綠地的需求,建設人工生態植物群落。有益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群落,如松柏林、銀杏林、香樟林、批把林、柑橘林、榆樹林;有益消除疲勞的香花植物群落,如梔子花叢、月季灌叢、丁香樹叢、銀杏———桂花叢林等以及有益招引鳥類的植物群落,如海棠林、火棘林、松柏林等,可選擇在小區邊緣整塊綠地上安排或與居住區中心綠地融合設計。利用植物群落生態系統的循環和再生功能,維護小區生態平衡。
3、福州市居住區植物配置的原則
3.1堅持以植樹為主,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喬、灌、花、草、藤結合,注重植物種類的多樣性,提高居住區綠化的生態含量。
在進行植物配置時,首先應滿足植物的生態要求,使植物生長正常,通常的做法是選用「鄉土樹種」;其次應合理配置,在平面上要有合理的種植密度,在豎向設計上也要考慮植物的生物學特性,注意喜光與耐蔭,速生與慢生,深根性與淺根性等不同類型的植物的合理搭配。
3.1.1植物種類豐富(詳見附錄2)
本文認為居住區植物種數達到某一標準是保證植物景觀豐富性的基礎。下面比較一下幾個不同居住區的木本植物種數。
(1)綠地面積在3000平方米以下的,不低於20種;
(2)綠地面積在3000——10000平方米的,不低於30種;
(3)綠地面積在10000——20000平方米的,不低於40種;
(4)綠地面積在20000平方米以上的,不低於50種。
3.1.2合理配置喬木、灌木及藤本植物、地被植物、竹類、水生植物(詳見附錄3)、色葉植物、花灌木、芳香植物以及多年生(宿根)花卉(詳見附錄4)
喬木、灌木與藤蔓植物結合,常綠植物和落葉植物,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相結合,適當地配植和點綴時令開花花卉草坪。在樹種的搭配上,既要滿足生物學特性,又要考慮綠化景觀效果,要綠化與美化相結合,樹立植物造景的觀念,創造出安靜和優美的人居環境。
3.1.3適當配置鳥嗜植物和蜜源植物,吸引鳥類和昆蟲,創造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居住環境(詳見附錄5)
居住區的植物配置必須科學、合理,尊重自然,同時為居民茶餘飯後散步休閑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自身能融於其中的小環境,為居民的休閑活動創造有利的條件。
現今福州市規劃中優先推廣的部分鳥嗜植物主要有:樟樹、木棉、側柏、菩提榕;引誘的鳥類有白頭翁、赤腹鶇、斑點鶇、綠銹眼、紅嘴黑鵯、白頭翁、黃眉、麻雀、畫眉、斑鳩等;優先推廣的部分蜜源植物有龍眼、荔枝、枇杷、棕櫚、梅花等,都是為了更好的營造居住區的休閑活動功能。
3.2植物配置應考慮居住區綠地的功能
居住區綠化分幾種類型:綠籬設置、宅旁綠化、隔離綠化、架空空間綠化、平台綠化、屋頂綠化、停車場綠化、道路景觀綠化。
(1)綠籬以行列式密植植物為主,分為整形綠籬和自然綠籬。整形綠籬常用生長緩慢、分枝點低、枝葉結構緊密的低矮類灌喬木,適合人工修剪整形。自然綠籬選用植物體量要求相對較高大。
(2)宅旁綠地貼近居民,特別具有通達性和實用觀賞性。宅旁綠地的種植應考慮建築物的朝向。在近窗不宜種高大灌木,以免影響採光;而在建築物的西面,需要種高大闊葉喬木,對夏季降溫有明顯的效果,在冬季則可以享受溫暖的陽光。宅旁綠地也應設計方便居民行走及滯留的適量硬質鋪地,並配植耐踐踏的草坪,而且在蔭影區宜種植耐蔭植物。
(3)居住區道路兩側應栽種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以減少交通造成的塵土、噪音及有害氣體,有利於沿街住宅室內保持安靜和衛生。行道樹應盡量選擇枝冠水平伸展的喬木,起到遮陽降溫作用。公共建築與住宅之間應設置隔離綠地,多用喬木和灌木構成濃密的綠色屏障,以保持居住區的安靜,居住區內的垃圾站、鍋爐房、變電站、變電箱等欠美觀地區可用灌木或喬木加以隱蔽。
(4)住宅底層架空廣泛適用於南方亞熱帶氣候區的住宅,利於居住院落的通風和小氣候的調節,方便居住者遮陽避雨,並起到綠化景觀的相互滲透作用。架空層內宜種植耐蔭性的花草灌木,局部不通風的地段可布置山水景觀。架空層作為居住者在戶外活動的半公共空間,可配置適量的活動和休閑設施。
(5)平台綠化一般要結合地形特點及使用要求設計,平台下部分空間可作為停車庫,輔助設備用房、商場或活動健身場地等;平台上部空間作為安全美觀的行人活動場所。要把握「人流居中、綠地靠窗」的原則,即將人流限制在平台中部,以防止對平台首層居民的干擾;綠地靠窗設置,並種植一定數量的灌木和喬木,減少戶外人員對室內居民的視線干擾。
(6)屋頂綠地分為坡屋面綠化和平屋面綠化兩種,應根據上述生態條件種植耐旱、耐移栽、生命力強、抗風力強、外形較低矮的植物。坡屋面多選擇貼伏狀藤木或攀緣植物。平屋頂以種植觀賞性較強的花木為主,並適當配置水池、花架等小品,形成周邊式和庭園式綠化。
總的來說,居住區美化選用樹木花草的品種,宜求精而忌繁雜。在樹種的配植上,應根據栽培的目的和生長習性,盡量做到喬、灌、地被相結合,要突出「草鋪底、喬遮蔭、花藤灌木巧點綴」的公園式綠化特點。如需夏日遮蔭的,宜選擇樹干高大、樹冠擴展、葉形美麗、花艷清香的樹種,如梧桐、泡桐、國槐、欒樹、楸樹,並配植花灌木紫荊、丁香、紫薇、木槿,使高低層次分明,形成綠蔭花香的屏障。
3.3景觀需求
園林綠地不僅有實用功能,而且能形成不同的景觀,給人以視覺、聽覺、嗅覺上的美感。
福州市居住區選用花灌木注意自然樹形及開花季節,如西府海棠,莖干直立,樹形細瘦,早春滿樹粉花,如少女亭亭玉立;垂絲海棠樹形如傘,春花時,一簇紅花花絲下垂,脈脈含情。夏花樹種如紫薇、木槿、珍珠梅等,花期較長,尤其是紫薇,花期可長達100天。錦帶花的花期正值春花凋零、夏花不多之際,可以適當點綴,使居住區中繁花似錦。
美化居住區還應注意選用攀援植物,如爬山虎、凌霄、常春藤、野薔薇等可附牆而上;紫藤、葡萄、金銀花、獼猴桃可作觀賞棚架,架下可休息乘涼。許多草本爬蔓植物如蔦蘿、牽牛、香豌豆、小葫蘆等攀上竹籬或花牆,為居住區美化增添幾多自然情趣,符合以人為本的思想。
4、福州市居住區植物配置手法
4.1運用植物本身風格
(1)生態習性
植物既有喬木、灌木、草本、藤本等大類的形態特徵,更有耐水濕與耐乾旱、喜陰喜陽、耐鹼與怕鹼,以及其他抗性(如抗風、抗有害氣體……)和酸鹼度的差異等生態特性[14].如果不符合植物的這些生態特性,就不能生長或生長不好,也就更談不到什麼風格了。如垂柳好水濕,適應性強,有下垂而柔軟的枝條、嫩綠的葉色、修長的葉形,栽植於水邊,就可形成「楊柳依依,柔條拂水,弄綠槎黃,小鳥依人」般的風韻。
(2)植物本身姿態
各種植物姿態不同,有的比較規整,如石楠、臭椿;有的有一種動勢,如松樹、榆樹、合歡。配置時,要講求植物相互之間或植物與環境中其他要素之間的和諧協調;同時還要考慮植物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和季節的變化,不要因此產生不平衡的狀況。
如油松為常綠大喬木,樹皮黑褐色,鱗片剝落,斑然入畫,葉呈針狀,深綠色;生於平原者,修直挺立;生於高山者,虯曲多姿。孤立的油松則更見分枝成層,樹冠平展,形成一種氣勢磅礴、不畏風寒、古拙而堅挺的風格。如果再加「擬人化」,將松、竹、梅稱為「歲寒三友」,體現其不畏風寒、高超、堅挺的風格;或者以「蘭令人幽、菊令人野、蓮令人淡、牡丹令人艷、竹令人雅、桐令人清……」來體現不同植物的形態與生態特徵,就能產生「擬人化」的植物配置景觀風格,從而也能獲得具有民族精華的園林植物景觀的藝術效果。
4.2根據配置手法的不同
4.2.1在植物品種的選擇上體現城市的文化特徵
1.市花市樹的應用
它們本身所具有的象徵意義也上升為該地區文明的標志和城市文化的象徵。如上海市的市花是白玉蘭,象徵著一種開路先鋒、奮發向上的精神[17];廣州的木棉,素有英雄樹之美名,象徵蓬勃向上的事業和生機;還有杭州的桂花,揚州的瓊花,昆明的山茶,泉州的刺桐都是具有悠久栽培歷史、深刻文化內涵的植物。
因此,福州市利用市花市樹的象徵意義與其他植物或小品、構築物相得益彰地配置,可以賦予濃郁的文化氣息,不僅對少年兒童起到積極的教育作用,而且也滿足了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2.鄉土植物的應用
鄉土植物是最能適應當地自然生長條件的,不僅能達到適地適樹的要求,而且還代表了一定的植被文化和地域風情。如椰子樹就是典型南國風光的代表,而在北方城市白楊樹則永遠默默地代言它的無畏精神。在廣州、珠海、深圳、惠州、福州等南方城市,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給予了城市頗具特色的植物景觀,如各類大花喬木、棕櫚科植物、彩葉植物、攀援植物、宿根花卉地被等,這些生長良好、品種豐富的植物為城市多樣化的植物配置提供了有利條件。我們從一個城市的植物景觀上,不僅能看出一個地方性格和身份,同樣能看出一個地方時代文化的特徵,或地域文化特色。城市文化的特徵之一是地域性,而鄉土植物就是能夠反映本地地域特徵的文化要素之一。
3.古樹名木的保護
因為古樹是歷史的見證,活的文物;名木是珍貴的資源,它們都是具有很高文化價值的歷史遺產,能夠為城市的文化增添厚重的一筆財富。
另外,具有明顯科技價值、科普意義的植物在城市中的應用,能夠體現一個城市的大眾科技水平和文明修養,間接地體現了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榕樹的獨木成林、豬籠草的食蟲原因及捕蟲機制、薜荔與榕小蜂的共生關系、銀杏的白果不是果實等,表達了一種自然現象,這些植物為科學知識的普及提供了生動的認知對象,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功能。
4.2.2通過各種手法營造特色居住區
居住區綠化時植物配置還應該以生態園林的理論為依據,模擬自然生態環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態指標及園林美學原理,進行植物配置,創造復層結構,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間、時間上的穩定與持久。
(1)樹種的搭配方式
喬木、灌木與藤蔓植物結合,常綠植物和落葉植物,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相結合,適當地配植和點綴時令開花花卉草坪。在樹種的搭配上,既要滿足生物學特性,又要考慮綠化景觀效果,要綠化與美化相結合,樹立植物造景的觀念,創造出安靜和優美的人居環境。
(2)統一基調上樹種力求變化
創造出優美的林冠線,打破建築群體的單調和呆板感。注重選用不同樹形的植物如塔形、柱形、球形、垂枝形等,如雪松、水杉、龍柏、香樟、廣玉蘭、銀杏、龍爪槐、垂枝碧桃等,構成變化強烈的林冠線;不同高度的植物,構成變化適中的林冠線;利用地形高差變化,布置不同的植物,獲得相應的林冠線變化。通過花灌木近邊緣栽植,利用矮小、茂密的貼梗海棠、海桐、杜鵑、金絲桃等密植,使之形成自然變化的曲線。
(3)植物配置要層次分明、背景突出、注重色塊和季相變化
在居住小區中進行植物配置時,也應該注重其層次的搭配和背景。宜以喬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進行多層次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間分層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觀豐富多彩。背景樹一般宜高於前景樹,栽植密度宜大,形成綠色屏障,色調宜深,或與前景有較大的色調和色度上的差異,以加強襯托效果。這樣再進行空間的分割及聯系,通過各個層次,使空間更具自然的節奏。雪痕在《園林植物的配置》中提到園林設計「沒有量就沒有美」,植物的美有時需要通過群體來體現。
色塊設計的手法是通過利用大量的植物種植在一起,體現出一種群體的美,使之成為視線的焦點。合理地運用色塊,可以程度地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也是現代人們比較容易接受的一種表現形式。
居住區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環境,植物配置應該有四季的季相變化,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規律同步。如由迎春花、桃花、丁香等組成的春季景觀;由紫薇、合歡、花石榴等組成的夏季景觀;由桂花、紅楓、銀杏等組成的秋季景觀;由臘梅、忍冬、南天竹等組成的冬季景觀。
(5)配置方式
在配置上可採取規則式與自然式相結合的植物配置手法。植物配置方式有孤植、對植、列植、叢植和群植等幾種。其中孤植主要展示樹木的個體美,常作為園林空間的主景;對植是對稱地種植大致相等數量的樹木,多應用於園門,建築物入口,廣場或橋頭的兩旁;列植是成行成帶栽植樹木,多應用於街道、公路的兩旁,或規則式廣場的周圍;叢植是三株以上不同樹種的組合,是園林中普遍應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也可用作背景或隔離措施;群植是相同樹種的群體組合,樹木的數量較多,以表現群體美為主,具有「成林」之趣。
一般區內道路兩側各植1至2行行道樹,同時可規則式地配置一些耐陰花灌木,*露地面用草坪或地被植物覆蓋。其他綠地可採取自然式的植物配置手法,組合成錯落有致,四季不同的植物景觀。
5、結語
優美的園林綠化環境已成為住宅小區最基本的要素,並且直接關繫到小區的整體水平及質量,不同小區在植物配置上體現獨特的風格,體現自然界植物物種的多樣性,樹種力求豐富,又不要雜亂無章,好的種植設計可以成為小區的明顯地物標。隨著建設生態住宅、綠色住宅呼聲的日益高漲,許多房地產開發商開始在住宅小區建設的同時進行園林綠化、試圖為住戶營造優美的居住環境。住宅小區的園林植物配置應突出地方特色、具有鮮明的個性,從而發揮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㈡ 鳳凰山農趣谷好玩嗎,福州鄉村旅遊景區推薦理由
鳳凰山農趣谷好玩嗎?
好玩的,鳳凰山農趣谷是一個集休閑、娛樂、觀光、採摘、農業科普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農業旅遊景區,位於湖南省長沙市瀏陽市鳳凰山腳下,是一個非常適合家庭、朋友、情侶等人群前往遊玩的地方。
在鳳凰山農趣谷,你可以體驗到農家生活的樂趣,採摘新鮮的水果蔬菜,品嘗當地的美食,還可以參加各種有趣的農業體驗活動,比如製作豆腐、烤紅薯、捏陶藝等等。此外,景區內還有各種娛樂設施,比如滑草、攀岩、蹦床、射箭等等,讓你可以盡情釋放自己的熱情和活力。
總的來說,鳳凰山農趣谷是一個非常適合親子、家庭、情侶等人群前往遊玩的地方,可以讓你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農家生活的樂趣。
鳳凰山農趣谷很好玩。
鳳凰山農趣谷,位於福州大道,西鄉與福永交界處,緊靠鳳凰山景區,佔地總面積400多畝;是以精緻農業與觀光農業旅遊相結合的生態農業旅遊綜合體,是深圳最大的生態農業示範園,著重宣揚中華傳統農耕文化,集自然、健康、環保,趣味、文化、富有內涵的休閑農業產業園。
包含自然景觀50多處,游樂項目十多處,多種農耕體驗項目,園區內有體驗式野炊、梯田式花海、草莓園、葡萄園、火龍果園、桑果園、蘭花基地、活體有機蔬菜種植基地、釣魚場,釣蝦燒烤場,還有夜晚的浪漫燈光。
福州北峰九峰村景區介紹?
福州市九峰村景區內有多個著名景點,下面是其中幾個比較知名的景點介紹:
1、三疊泉:三疊泉位於九峰山腰,是一處集瀑布、溪流、池塘等自然景觀為一體的風景區。泉水源頭聚集在「三濤潭」中,從山上奔騰而下形成了壯麗的瀑布群。
2、龍床仙蹤:龍床仙蹤是九峰村景區最著名的景點之一,是一個神話故事的起源地。相傳,唐朝明皇帝曾在此留宿,夢見龍在其中游弋,於是將其命名為「龍床仙蹤」。
3、九仙戲岩:九仙戲岩是一處被譽為「福州市西部第一奇峰」的山峰,高約1500米,頂部如平台般開闊。岩峰巍峨,峭壁陡立,標志性的「九仙頭」完美演繹了「九姑娘捧心」神話故事。
4、九峰雲海:九峰雲海是九峰村景區典型的山水景觀,當濃霧覆蓋山頂時,雲霧繚繞、群峰奇崢,形成了一幅絕美畫卷。
5、梅林古村:梅林古村位於九峰村北部山腹位置,是一處保存完好的閩南古村落。古村中還保存著一些傳統的建築和文化遺產,遊客們可以在這里領略到淳樸的農村生活和當地的歷史文化。
6、觀音寺:觀音寺始建於唐朝,是一座建築規模宏大的古老寺廟,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寺廟內有許多古老的佛像、壁畫等文化遺產,是學習和欣賞佛教藝術的好去處。
以上就是福州市九峰村景區的部分著名景點介紹,每個景點都有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文化價值,遊客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時間選擇適合自己的行程。
?
?
?
長樂旅遊景點排名前十名?
1、長樂九龍山生態旅遊景區 AAA
九龍山生態旅遊景區,山清水秀,群山環抱,景區宜人,為國家級AAA級旅遊景區,並榮獲福建省鄉村旅遊四星經營單位、福建省休閑農業示範點、福建省水鄉漁村稱號。景區位於長樂市江田鎮,距離福州市區僅50多分鍾車程,交通便捷。景區靠山面海,背倚南陽省委舊址紅色旅遊景區,面朝下沙海濱度假村,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生態旅遊區佔地約2000畝,分為山下、山上兩個區域。山下九龍山莊,現有現有住宿、農家樂、土特產專賣部,游泳、盪舟、垂釣、燒烤、騎馬射箭、漂流、登山及30畝觀賞魚養殖基地等項目,是集旅遊、休閑度假的好地方。這里的農家宴和當地的海鮮也堪稱一絕。山上九龍溪漂流區離九龍山莊約2公里,九龍溪穿流景區全程終年流水不斷。
2、猴嶼洞天岩 AAA
猴嶼洞天岩猴嶼洞天岩,即長樂市著名僑鄉猴嶼的屏山洞天岩,俗稱猴嶼岩,位於閩江口南岸最北端,距市區15公里。猴嶼岩石奇岩怪,肖形狀物,千姿百態。已發現的有:野豬、松鼠、河豚、海豹、玉兔、烏龜、壁虎、蜥蜴、鯉魚、螃蟹、-、老蛇、母雞、鸚鵡、蒼鷹、頹鷲、老虎、羔羊、白馬、黃牛、鱷魚、犀牛、虎爪、象耳、仙桃、西瓜、玉鼓、金鍾、硯盆、筆架、書包、簽筒、濟公帽、金剛靴、狀元帽、天仙履、老君卧榻、仙姑玉枕、孔明搖扇、織女拋梭、八戒仰眠、沙僧坐禪、三藏佛冠、佛祖袈裟……猴嶼岩綠蔭如蓋,松、竹、榕、樟、蘭、菊、紫薇、杜鵑、糃子、鐵樹、桂花、馬英丹、美人蕉、黃心榕、白玉蘭……層層疊疊,團團簇簇,外頭天氣再熱,日火再大也失去威力。大雄寶殿前有一株光緒年間種下的百年茶花,是屏山寺的鎮寺之寶。茶花樹桿粗如大腿、彎曲如弓,高丈余,樹冠罩在屏石之上,每年春天,盛開上千朵奼紫嫣紅的花朵,遠處望去,以為一片紅雲飄動在殿前。
㈢ 福州十大特產(福州市特產有哪些)
福州特產有哪些最出名?福州地處東南沿海,依山傍海,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擁有豐富的地方特產,小編為你整理了福州十大特產,有壽山石雕、福州軟木畫、脫胎漆器等福州著名的工藝品特產,有福州橄欖、福桔、永泰芙蓉李等福州著名的特產水果,還有漳港海蚌、連江鮑魚等福州特產海鮮,以及農產品特產羅源秀珍菇、特產名茶福州茉莉花茶、福州名酒青紅酒等,其中,壽山石雕、軟木畫、脫胎漆器、茉莉花茶、青紅酒等都是福州有名的特產伴手禮,是福州值得帶走的送親朋好友佳品,一起來看看吧。
1、壽山石
壽山石雕是福州著名的傳統雕刻藝術品,是一種採用中華瑰寶的壽山石為原料,融合了中國畫和各種民間工藝的雕刻技藝與藝術精華的工藝品,是福州著名的特產工藝品。壽山石是福州特有的名貴石材,其石質晶瑩、脂潤、色彩斑斕,深受國內外人士的喜愛,並於2003年被確定為「國石」候選石,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壽山石雕與軟木畫、脫胎漆器並譽為福州工藝美術之「榕城三絕」,作品題材廣泛,有人物、動物、山水、花鳥等品類,2006年壽山石雕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脫胎漆器
脫胎漆器是福州具有獨特民族風格和濃郁地方特色的中國傳統藝術珍品,與北京景泰藍、江西景德鎮瓷器並稱為中國傳統工藝的「三寶」,與壽山石雕、軟木畫並稱為「榕城三絕」,又與福州油紙傘、福州角梳並稱為「福州三寶」,享譽國內外。脫胎漆器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是福州著名的特產工藝品之一,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其質地堅固輕巧,造型典雅別致,色澤瑰麗鮮艷,裝飾精細,結實耐用,產品品種有瓶、盤、具、盒、屏風、掛聯、透花鏡屏、雕漆傢具以及人物、動物等,更是多次榮獲特等金牌獎、頭等金牌獎和最優獎等多種榮譽,曾被譽為「珍貴黑寶石」和「東方珍品」,脫胎漆器髹飾技藝更是於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連江鮑魚
連江鮑魚是福州連江縣地方特產,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是福州著名的海鮮特產。連江海域的水質、水流等這獨特的地理環境條件,為連江鮑魚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連江鮑魚體肥殼艷、鮑肉細嫩、味道鮮美獨特、營養豐富。干制鮑魚形態完整,外觀呈不透明狀麥芽糖色,肉質肥厚且有韌性,外表稍有白霜,有碳烤的清香。美食小編推薦福州其他著名特產海鮮:定海灣丁香魚、嘉儒蛤、福州鰻鱺等。
4、福州橄欖
福州橄欖是福州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為福州名果之一,是福州著名的特產水果。福州橄欖產地主要分布在閩江下游兩岸,以閩侯、閩清的產量最多,福州橄欖酥脆可口,初吃時微澀,細嚼後生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肉質鮮嫩、鬆脆,回甘明顯、持久,風味濃。據小編了解,福州橄欖品種很多,主要有檀香、惠圓、長營、羊矢等10餘種,中檀香橄欖碰牙即碎,清香四溢,食用最佳。惠圓橄欖大肉厚,適合加工成較高級的蜜餞系列產品。長營、羊矢橄欖產量多,可加工成五香橄欖、咸橄欖等產品,深受歡迎。
5、福桔
福桔是福州市市果,福州盆地盛產柑桔,尤以桔子為最佳,且皮薄、色紅、汁多、味甜,風味獨特,稱為「福桔」,被評為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為福州有名的特產水果。福桔產地多分布閩江下游兩岸,深秋初冬時節,閩江兩岸層層綠樹,枝頭綴滿紅果,色彩斑斕絢麗,人們譽之為「閩江桔子紅」。福桔成熟期恰在歲末,由於色澤艷紅、果美汁甜,福州風俗以「紅」見好,且「桔」與「吉」音似,所以成為民間吉祥物和賀年贈品,是福州新春佳節家家陳列、饋贈親友的佳品,馳名國內外,深受海外華人、華僑的喜愛。
6、軟木畫
軟木畫是福州的傳統工藝品,是福州「榕城三絕」之一,被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有著「東方藝術珍品第一奇畫」的美譽,發明於20世紀二十年代,軟木畫以進口栓樹皮為材料,由雕刻藝人以刀代筆,在進口軟木上雕刻亭台樓閣、樹木花草、小橋流水、迴廊曲徑以及人物鳥獸等各種題材,經手工精雕巧鏤,製成山水、園林、花鳥等圓雕、透雕式的圖景。軟木畫及其製作工藝於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福州著名的特產工藝品之一。小編推薦福州其他著名的工藝品特產:福州三寶之一的福州油紙傘與福州角梳,還有平潭貝雕、磨漆畫、馬藺草編、福州綢花、福州漆筷、福州花燈、福州根雕、象園木雕等。
7、福州茉莉花茶
福州茉莉花茶是福州特色名茶,屬於花茶類,為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福州本地盛產茉莉花茶,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是用經加工乾燥的茶葉,與含苞待放的茉莉鮮花混合窨制而成的再加工茶,通常以綠茶為茶坯,少數也有紅茶和烏龍茶。其香氣鮮靈持久,滋味醇厚鮮爽,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勻柔軟。其茶香與茉莉花香交互融合,有「窨得茉莉無上味,列作人間第一香」的美譽,在清朝時被列為貢品,福州茉莉花茶傳統窨制工藝作為福州茉莉花茶文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被福州旅遊局評為「福州十大伴手禮」之一。網編推薦福州其他名茶:永泰綠茶、七境茶、半岩茶等。
8、羅源秀珍菇
羅源秀珍菇為福州市羅源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是福州著名的農產品特產之一。羅源縣食用菌生產歷史悠久,秀珍菇菌蓋淺灰色或灰黑色,扇形,菌褶延長,菇柄偏生或側生,白色,實心,菇柄不粘連。秀珍菇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味道鮮美,蛋白質含量比雙孢蘑菇、香菇、草菇更高,質地細嫩,纖維含量少,更為可貴的是,它含有人體自身不能製造,而食物中通常又缺乏的蘇氨基酸、賴氨酸、亮氨酸等,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食品,它鮮美可口,具有獨特的風味,美其名曰味精菇。
9、永泰芙蓉李
永泰芙蓉李又名夫人李、浦李、永泰李,是永泰最為出名的特色水果,實艷麗,甜酸適口,品質上乘,是福州著名的特產水果之一。芙蓉李在福建閩東、閩北等地都有種植,以福建福安市、永泰縣梧桐鎮的最為出名,永泰所產出的芙蓉李果肉深紅色,質脆,酸甜適度,既可鮮食也可加工成李干,李干有生津止渴、益胃、醒酒及提神的功效,而且儲存時間比較久,李子還是多種蜜餞的原料。永泰芙蓉李被評為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而以永泰芙蓉李製作而成的「永泰芙蓉李干」,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利用優質芙蓉李加工的蜜餞系列產品,口味獨特、具有原果鮮味,是非常受歡迎的都市消閑食品,也是福州著名的特產零食,深受海內外顧客青睞。
10、漳港海蚌
漳港海蚌是福州市長樂區特產,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是福州有名的特產海鮮。漳港海蚌多產於閩江口以南至文武砂以北之海域內,其中以漳港產者尤佳,與義大利海蚌齊名,馳譽中外,其特點是個體大、腹足飽滿、肉質脆嫩、味極甘美,早在明朝時期,漳港海蚌就已成為宮廷貢品,現為人民大會堂國宴膳品。海蚌,歷來為席上珍品,肉白,帶微黃色,味清脆無比,烹飪而就的,備受贊賞,其中,閩菜五大代表菜之一的「雞湯氽海蚌」,就是選用漳港海蚌製作而成,是福州地區傳統宴席上必備的一道湯菜。
11、茶口粉干
福州粉干是福州一款非常有名的特色美食,福州人愛吃粉干有目共睹,而福州粉干中尤以茶口粉干最為出名,茶口粉干為福州閩清特產,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是福州著名的特產農產品。茶口粉干迄今已有800多年歷史,茶口粉干製作選料精、做工細,其加工流程講究,工藝獨特,傳統手工粉干外觀潔白勻長、內質細潤柔韌,且久煮不糊不斷條、翻炒不粘不碎,食之爽口,隔餐不餿等。茶口牌粉干被評為「福州市著名商標」、及「福建省名牌農產品」,被列入《中國食品大全》。美食小編推薦福州另一著名的粉干:桐口米粉干,福州其他農產品特產還有長樂灰鵝、長樂番薯、永泰山茶油等。
12、青山龍眼
青山龍眼是福州長樂區特產,為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是福州著名的特色水果之一。長樂栽培龍眼歷史悠久,青山龍眼自宋代起為「貢品」,宋光宗皇帝曾賜匾青山龍眼為「黃龍」,具有晚熟、核小、肉厚、質脆、味香的特性,果實飽滿、扁圓形、果皮黃褐色、果大核小。青山龍眼品質好,營養價值高,肉厚質脆、味甜、不流汁、易離核。小編推薦福州其他特產水果:太城枇杷、福州荔枝、鹽水梅、連江東湖水蜜桃、閩清檀香橄欖、平潭蘆洋臍橙、福清一都枇杷、福建百香果等。
13、福建青紅酒
福建青紅酒是福建省福州地區特色傳統黃酒品種,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是福州名酒之一。青紅酒以福建獨有的古田紅曲做為糖化發酵劑,選用上好的糯米,配以秘制葯白曲,按照傳統工藝結合現代生物技術精釀而成,色呈琥珀,口感柔順綿長。青紅酒,被譽為閩派黃酒的正宗,主要是因為其釀造工藝的復雜和酒品濃郁醇香兼而營養豐富。青紅酒含有豐富的葡萄糖、糊精、氨基酸、維生素和多種酯類物組成,是一種老少皆宜的飲用酒,非常適合作為伴手禮送親朋好友。旅遊小編推薦福州其他伴手禮:茉莉花茶、魚丸、肉燕、百餅園禮餅、角梳、橄欖、壽山石、永泰芙蓉李干、福州油紙傘等。
㈣ 福州有哪些特產
福州有哪些特產
一般而言,特產是指來源於特定區域、品質優異的農林產品或加工產品,特產可以是直接採收的原料,也可以經特殊工藝加工的製品。下面是我整理的福州有哪些特產相關內容。
福州有哪些特產1
福州特產有橄欖、福桔、龍眼、荔枝、芙蓉李、茉莉花茶、脫胎漆器、木畫、木雕、紙傘、貝雕、瓷器等 福州的特產:橄欖(大世界)、肉燕絲等橄欖 又稱福果、青果。
早在三國時期《南州異物志》有載,種植歷史悠久。主要產地在閩侯、閩清、永泰等。有檀香、丁香、惠圓、自來圓、長營等名種。
1橄欖呈紡錘形,綠色,成熟後呈淡黃色。果形秀美,色澤鮮潤,肉厚核小。吃起來始澀後甜,越嚼越香,回味無窮,有消食清肺利喉的功效。除生吃外,橄欖還可以用鹽腌成咸橄欖,用糖、蜂蜜、五香等佐料加工成甜爽可口的五香橄欖、檀香橄欖、丁香橄欖、拷扁橄欖、甘草橄欖、蜜餞橄欖、咸果等,遠銷海內外。
2 福橘 郊區、閩清為主要產地。明代就很有名氣,當時稱朱橘,果實扁圓形,每個約重100克,色澤鮮紅,皮薄肉多,味甜微酸,光滑耐貯。除艷麗怡人、甘美爽口外,還含有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含量更多,是病弱者良好的輔助食品。其皮、核、絡都為中葯,具有葯效。製成橘餅有化痰鎮咳、溫胃健脾的效用。因為它以福字命名,橘又與吉同音,故備受青睞。舊時福州風俗,大年初一,家家開門都在門外放幾個福橘,任小孩揀去,象徵開門大吉。
3 龍眼 又稱桂圓,與荔枝、枇杷、福桔、香蕉、橄欖並稱福建六大名果。福州地區種植龍眼已有千年歷史。樹常綠,樹冠高大。鮮龍眼「圓若驪珠,赤若金丸,肉似玻璃,核如黑漆」,果肉鮮嫩,果汁甜美,營養豐富。郊區的「紅核仔」、長樂的「扁匣榛」等為名種。福清、閩侯、郊區等地盛產。用鮮龍眼製成的桂圓肉是名貴補品,有開胃健脾、補虛益智的功效,可治療病後虛弱、貧血萎黃、神經衰弱、產後血虧等症。
4 荔枝 別名丹荔,為福建六大名果之一。樹齡長,產量高,綠葉華蓋,樹冠優美,果實皮薄、核小、肉厚、汁多,清甜爽口。自唐以後歷代列為貢品。宋蔡襄《荔枝譜》述:「福州最多,而興化軍(今莆田市)最為奇特,泉漳時亦知名。」福州荔枝種植最多,有亮功紅、紅綠、陳紫等數十名種。大暑節氣上市最旺。
福州有哪些特產2
「永泰柿餅」是永泰縣傳統農產品,系採用當地特產珠柿製作而成,所產的柿餅品質優異,深受市場歡迎。
永泰柿餅是福建省名特優農產品,系採用當地特產珠柿製作而成,所產的柿餅品質優異,且有清熱潤肺,生津止渴,健脾化痰的功效,這種綠色、保健食品也逾來逾受到市民的青睞和接受。永泰柿餅甜而不膩。是饋贈親朋好友的必備美食之一。也是永泰具有地域性的美食!
永泰柿餅榮獲國家地理標志商標保護
「永泰柿餅」是永泰縣傳統農產品,系採用當地特產珠柿製作而成,所產的柿餅品質優異,深受市場歡迎。
使用「永泰柿餅」商標產品的柿子製品生產地域范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永泰縣行政區內(東經118°23′至119°12′,北緯25°28′至26°05′之間)大樟溪沿岸的10個鄉鎮,即赤錫鄉(含富泉鄉部分村)、梧桐鎮、嵩口鎮(含蓋洋鄉、伏口鄉、長慶鎮部分村)、葛嶺鎮、城峰鎮(含清涼鎮部分村)、嶺路鄉、白雲鄉、紅星鄉、同安鎮(含大洋鎮、盤谷鄉部分村)、霞拔鄉(含東洋鄉部分村),海拔在50米~600米之間,坡度在25度以下的丘陵、平地、沙洲地,為永泰柿餅的生產地域。
福州有哪些特產3
漁溪鎮不僅有「魚米之鄉」之稱,更有「龍眼之鄉」美譽。相傳,在清光緒十年至二十年之間(1884——1894年),漁溪人將興化一帶的良種與本地品種進行嫁接,遂繁衍出一代傳一代的絕佳果實。當下正是龍眼的收獲季節,漁溪鎮漫山遍野、溪頭圳邊、房前屋後盡是龍眼,著實惹人喜愛。
漁溪龍眼以其皮薄、核小、肉脆、口感好而負有盛名,數百年來為玉融百姓津津樂道。經省農科院測定,漁溪龍眼的含糖量達20-21%,其中大鼻龍含糖量竟達23%,高出省內各地及廣東龍眼的七個百分點。因而,漁溪龍眼幾乎讓所有品嘗過的人念念不忘。
在漁溪鎮,栽種龍眼樹成活率高、結果快、產量高,長果期可達百年以上,因此成為農民的首選果樹品種。據介紹,當地栽一棵龍眼樹,3年後即可產果,第4年產10斤,第6年產30斤,第7年產80斤,第8年後穩產150—200斤,此後產量逐年增加。在雙墩村壟底有棵老樹單產1355斤的一級龍眼,堪稱名副其實的「龍眼王」。而像這樣的老樹在漁溪鎮還有許多。
漁溪的龍眼樹為何能長出如此與眾不同風味的果實呢?據了解,這要歸功於當地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優勢。漁溪鎮地下水位高、沙壤土,山地多是粗骨性紅壤,保證了植物通風透氣性和水分的充足供給,因而非常適宜龍眼果樹的生長。同時,漁溪地處南亞熱帶和北亞熱帶的交叉地帶,空氣中有效積溫高,使得龍眼果的含糖量勝出一籌。
由於農業科技的進步和發展,漁溪龍眼的收獲期已由以往的一個月延長至兩個月。為了錯開銷售高峰,讓更多的民眾在傳統的非龍眼時令,甚至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品嘗到龍眼,漁溪鎮果農對龍眼樹進行了品種改良,把過去傳統的一季掛果,改造為早、中、晚三個季節。
現在,市面上見到的漁溪龍眼主要有「大鼻龍」、友誼「106」、「九月烏」、「順豐本」、「東寶」、「紅核」、「立冬本」等優良品種。按其品種生長特性,漁溪龍眼的上市時間大致順序為:「大鼻龍」系早熟的品種,上市時間8月底——9月中旬,「白露」後一周結束;之後「順豐本」、「東寶」、「 紅核」等接棒上市,形成第二次浪潮;第三次浪潮於10月初產生,友誼「106」(成熟期為10月6日),爾後是「九月烏」等品種接踵而至,上市時間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晚熟的品種為「立冬本」,顧名思義,成熟期為11月初的「立冬」季節前後,上市時間11月下旬至冬至。
漁溪龍眼上市,前後持續兩個半月之久,其生長期之長,是許多非長年生長果類所望塵莫及的。縱觀漁溪龍眼,肉脆、味甜、汁多、甜而不膩、口感好是其最誘人的共性,此外不同品種還有各自的優點。
據當地果農介紹,「大鼻龍」特點是口感好、產量高,適應大眾口味。其果肉呈淡白色,透明如凝脂,厚而嫩脆,甘甜清香。「大鼻龍·」是漁溪龍眼的主流及支柱品種,約占漁溪地區龍眼總量的一半。
「九月烏」具有適應性廣,豐產性好的特點。其果實大,扁圓形,黃褐色,大小均勻,單果重14—16.5克,最大19克以上,果肉厚而質脆,汁多,味甜,鮮食或制干均佳。
「紅核龍眼」,該品種樹高大。花穗大,果穗大,但掛果率低,遇雨水極易破裂,其果肉乳白色,半透明,肉質嫩脆汁多,味蜜甜,風味濃,種子大而扁呈紅色(故名紅核)。
「立冬本」品種特點是耐寒,掛果率高,肉厚甜度高,果實大,其果肉晶瑩剔透,厚而嫩脆,口感極佳。
在龍眼果豐收季節,整個漁溪鎮為之沸騰。如果你來到漁溪,走進農家小院、果園底下,你就會切身感受到豐收的喜悅。每天凌晨,當大地尚沉浸在黎明前的黑暗時,龍眼的交易市場早已人聲鼎沸、車水馬龍。果農們摘下尚帶著露珠的新鮮龍眼,肩挑車載,一擔擔、一車車趕往早市,熱鬧極了!
福州有哪些特產4
1、福州橄欖
橄欖是-種味道特別的'水果,初吃時只覺得又苦又澀,而回味後卻覺得清香、甘甜。 橄欖別稱為「青果」。這是因為-般水果初生時是青色的,熟時變了顏色;而橄欖從生到熟。始終保持青翠的顏色。 橄欖又稱為「忠果」、「諫果」,這是因它先苦後甜的特別韻味有同於古代忠臣苦諫的性格而稱名的。 橄欖還被稱為「福果」。這是海外華僑起名的,既說明了福州歷史上橄欖產量多,也表達了僑胞對鄉土(福州)的眷戀之情。 「桃三李四橄欖七」,橄欖需栽培7年才掛果,成熟期一般在每年10月左右。新橄欖樹開始結果很少,每棵僅生產幾公斤,25年後才顯著增加,多者可達500多公斤。每結-次果,次年-般要減產,休息期一至兩年。故橄欖產量有大小年之分。 福州橄欖品種很多,主要有檀香、惠圓、長營、羊矢等10餘種。
2、福州福桔
福桔是福州市市果,年產量近10萬噸,約佔全市水果產量的-半。福桔上市期在農歷春節前後,由於色澤艷紅、果美汁甜,又與「福、吉」諧音,備受群眾喜愛。福桔產地多分布閩江下游兩岸。深秋初冬時節,閩江兩岸層層綠樹,枝頭綴滿紅果,色彩斑斕絢麗,人們譽之為「閩江枯子紅」。福桔大部分銷往東北、華北一帶。通過保鮮,上市期可達半年。由於盛產桔子,福州古時常制桔燈,寓以吉利、高升之意。桔燈的製法是,在大顆福桔近蒂處平切,取出瓣肉,留下桔殼,用紅絲線穿過桔殼堤掛,再用小鋼絲紮成燭托放人燈中,插上小蠟燭,點燃後即成新穎別致、小巧玲瓏的桔燈。古人有不少詠桔燈詩,如「阿儂巧制赤球輕,到眼圓光分外明。記得看燈時節近,紅絲高揭照人行。」著名女作家冰心曾作-篇散文《小桔燈》,寄託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3、福州魚丸
福州著名的風味小吃。一般用鰻魚、馬鮫等魚肉搗成泥糊狀,調拌優質薯粉為皮,用精肉、蝦仁等作餡,捏成丸子。煮熟後泡以美味高湯,加上蔥花,浮於湯面,稱「七星魚丸」。它具有色澤潔白、質有彈性、肉餡香松、口味清爽等特點,素負盛名。據說這七星魚丸是海上漁婦所創,被一出洋經商的商人學到手,返回福州後如法炮製,開了家「七星小食店」,獨家經營「魚丸湯」。後有一位進京赴考的舉人進店就餐,食魚丸後嘖嘖稱奇,口佔一詩曰:「點點星斗布夜空,玉露甘香遊客迷;南疆雖有千秋飲,難得七星沁詩脾。」店主將詩裱於店堂上,從此食客盈門,生意日隆。「七星魚丸」因此詩而得名。如今福州街巷到處都有魚丸攤店。郊縣的長樂、福清等地也有食魚丸之俗。除店賣外,還有走街串巷肩挑叫賣者,他們以調羹敲打小碗招徠顧客。做為地方風味特產,外地人到榕也多以品嘗魚丸為樂。
4、福州芋泥
芋泥是閩菜中的傳統甜食之一,其中又尤以福鼎的八寶芋泥最為地道。它的盛名與其選材密切相關。福鼎八寶芋泥選材自福鼎土特產——省名牌農產品福鼎芋。福鼎芋以其個大、質松、味香而聞名,是製作八寶芋泥之上品。 此菜細膩軟潤,香甜可口,看似冷盤實卻燙嘴,別具風味,吉辰喜慶,筵席上多有此菜。它的出名有一段趣聞。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9年)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廣州禁煙,英美等國領事為了奚落中國官員,特備了西餐冷盤,企圖讓林則徐吃冰淇淋時出醜。事後,林則徐設了豐盛筵席「回敬」。幾道冷盤之後,端上了一盤顏色暗灰而發亮,深褐又光滑,不冒熱氣,猶如冷盤的東西。一位外國領事舀了一勺往嘴裡送,燙得兩眼發直,其他客人都驚呆了。這時林則徐才漫不經心地介紹說,這是中國福建的名菜叫芋泥。
福州有哪些特產5
1、福州茉莉花茶
福州是茉莉花茶的發源地,已有近千年歷史。茉莉花是佛教四大聖花之一,秦漢時隨佛教傳入東南佛國福州,福州逐漸成為茉莉之都。由於宋代香療的普及,中醫對茶及茉莉花的保健作用充分認識,福州茉莉花茶在此環境下產生,宋朝許多史料都記載了福州茉莉花茶採摘、製作、品賞的過程。清咸豐年間,福州茉莉花茶作為皇家貢茶,開始進行大規模商品性生產。在《中國名茶志》里,福州茉莉花茶是茉莉花茶類唯一的中國歷史名茶。
2、福州連江鮑魚
連江鮑魚 連江縣地處福建東部沿海,屬中亞熱帶氣候,氣候溫和。全縣海岸線長238公里,海域面積為3112平方公里,海岸線曲折,港灣和島嶼眾多,近海地形平坦開闊,潮流通暢,為連江漁業生產尤其是鮑魚養殖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是我國在同一海區養殖來自不同地理帶和不同國家鮑種的最適宜地區。
3、平潭水仙花
平潭水仙花,指產於福建省平潭縣的水仙花品種。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由於適宜的氣候條件,特別是海島特徵,造就了特殊的株型和濃郁的香味,享有「水仙花王」美譽,成為中國國家大型慶典活動、 領導人接見外賓的迎春花、迎賓花。
4、永泰芙蓉李干
永泰芙蓉李干,永泰特產,福建名產之一,選擇成熟的芙蓉李鮮果,採用傳統工藝精工製作而成。福建福安市是芙蓉李之鄉,芙蓉李面積、產量居全國之冠,栽培已有千年歷史。芙蓉李是李果的一種,還有胭脂李、柰李等。李干、蜜餞加工銷售已成為永泰農業產業化的「重中之重」。
5、永泰芙蓉李
福州以永泰縣最為出名,甜酸適口,品質上乘,可鮮食,也可加工成化核加應子、李片、李咸、李餅等,為縣外貿傳統出口商品。永泰芙蓉李又名夫人李、浦李、永泰李,系福建省名牌農產品,屬薔薇科、李屬。芙蓉李又名中國李,是福建省特產,有700年的栽培歷史。
6、長樂漳港海蚌
長樂漳港海蚌是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市漳港的特產。海蚌是我國海產品中珍品,肉質脆嫩,色白透明,蚌殼略呈三角形,殼很薄,僅在淡鹹水交匯處的海水細沙中生長,以長樂漳港所產的質量最佳。與義大利之蚌齊名,馳譽中外。
7、福州福桔
福桔是福州市市果,年產近10萬噸,佔全市水果產量的一半。福桔上市期在農歷春節前後,由於色澤艷紅、果美汁甜,又與「福、吉」諧音,備受群眾喜愛。福桔產地多分布閩江下游兩岸。深秋初冬時節,閩江兩岸層層綠樹,枝頭綴滿紅果,色彩斑斕絢麗,人們譽之為「閩江枯子紅」。
8、福州脫胎漆器
福州三寶之一,質地輕巧堅牢,造型古樸大方,裝飾豐富多彩,產品有磨漆畫、屏風、花瓶、茶具、煙具、文具等。自1898年以來多次獲巴拿馬、芝加哥、巴黎等國際博覽會上獲金獎。福州漆器始於南宋。
9、福州茶口粉干
茶口為梅溪源頭的一個村落。因村之井水清香可口,象溶進了香茶,故得名「茶口」。茶口村生產粉干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因水質好、做工細、選料精良,採用自然風乾等辦法,所產粉干潔白勻長、細潤柔韌,且久煮不爛、翻炒不粘不碎,日久天長而聞名遐邇,被列入《中國食品大全》。隨著製作工藝和製作規程的改進,茶口粉乾的品質、口感日益完美。
10、福州七境茶
「七境」位於羅源縣西部山區西蘭鄉,平均氣溫18度,常年雨量充沛,霧氣繚繞。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優勢,產出了茶中極品「七境堂」,史稱「羅源尖子」,又名「元明綠」,簡稱「七境茶」。最早七境茶見於唐朝陸羽《茶經》一書,明清時代列為宮廷貢品,頗具盛名。近年來西蘭鄉通過引種黃旦、台茶12號等優良品種,改造茶園160畝,並被省農業廳列為無公害栽培生產示範基地,生產系列產品有七境炒綠、龍井、扁針、烏龍茶等。由於採制精細、工藝考究、毫香突出,具有「香高、口爽、色翠、耐泡」四絕特色。「
;㈤ 龍山村位於哪裡
龍山村位於連江縣東岱鎮南側約1.5公里,雲居山風景區東面山下,全村整個面積約3平方公里,農田耕地面積860畝,2010年底公安統計人口3035人,847戶,18個村民小組。設立黨總支,分四個支部,黨員共98人,村民代表52人。
一、抓集體經濟建設
1.龍山村始終把發展經濟作為第一要務來抓,把發展生產、壯大集體經濟、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立足實際謀發展。以龍山村村辦集體企業「福建省連江縣龍山花崗石製品廠」為龍頭,完善各項規章制度,重視產品質量,銷售渠道。產品銷售全國各地,得到廣大用戶信譽,幾年來連續被福建省、福州市評為「守合同、重信用」單位,產值不斷提高,為村集體增加經濟效益,為國家.地方多創稅,為村民就業致富拓寬門路。
2.為了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作物經濟效益。在龍山村2000年進行土地流轉,發展了巨峰葡萄400多畝,台灣火龍果200多畝,山上龍眼、枇杷等果樹500多畝。
二、為村民辦實事方面
1.龍山村帶頭發動企業家、經濟能人,捐資近100萬元籌辦成立了「連江縣東岱鎮龍山幫扶協會」,加強了家鄉幫扶宣傳,增強社會愛心,向各界能人籌集幫扶資金。在本村范圍內進行自救互助。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為所在地的特困戶、受災戶、計生困難戶等弱勢群眾提供幫助。
2.村組織發動村經濟能人捐資150多萬元建設修建龍山村自來水過濾池、清水池,更換全村飲水管道等飲水工程,改善了全村村民飲水問題。
3.村發動企業家為家鄉捐資500多萬元,修建了2條通村水泥路及路燈.綠化設施,2個進村門亭。
4.村集體投資近200萬元建設公益性骨灰樓一座(臨近竣工)。
三、抓好上級黨委部署的任務及健全規范各項規章制度
1.龍山村各項工作按照鎮黨委、政府年初簽訂目標責任狀努力完成,對新時期下達的各項任務力爭能做到圓滿完成。
2.健全規范各項規章制度,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本領,創造良好寬松的環境,為建設海峽西岸新興港口城市做出更大貢獻。
龍山村附近有連江雲居山、連江普光塔、貴安歡樂世界、貴安新天地休閑旅遊度假區、連江溪山休閑旅遊度假村等旅遊景點,有連江鮑魚、百勝縊蟶、定海灣丁香魚、馬祖米醋、龍沙時制等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