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龍瑞寺是福州哪裡

龍瑞寺是福州哪裡

發布時間: 2025-08-27 19:37:45

① 福州最好玩的地方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華林寺大殿、林則徐墓
省級風景區:鼓山、青芝山、青雲山、十八重溪
其他風景區:平潭島、於山、烏山、石竹山、西禪寺、方廣岩、雪峰山、西

公園、福州孔廟、林則徐紀念館、中法馬江海戰紀念館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森林公園中國九大森林公園之一。原名福州樹木園,是集科研與游覽的綜合

公園。位於福州北郊新店鎮赤橋村。1960年2月建,面積859.33公頃。三面環山,

一面臨水,東以福飛路為界,西至湖頂與葉洋村接壤,南至八一水庫北岸堤壩,

至嶺頭鄉與筆架山毗鄰。呈長方形,最高處的筆架山海拔643米。以搜集、展覽福

建樹種為主,引進南方的木棉樹,北方的鑽天楊,熱帶的南洋杉,亞熱帶的樟樹

溫帶的油松和被稱為活化石的銀杏、水杉等2500多種國內外珍貴樹種。分森林區

苗圃、溫室、專類園、休息區等5個部分。休息區內有1株胸圍8米多、覆蓋面積

1330多平方米的古榕樹,相傳是北宋治平年間福州太守張伯玉編戶植榕時種下的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華林寺大殿在福州市北部屏山(又名越山、越王山)南麓,今福建省人民政

院外。北宋乾德二年,吳越國王錢氏占據福州,其臣下鮑修讓為郡守,選此地建

,初名「越山吉祥禪院」。明正統九年(1441),賜額改稱華林寺。寺內原有御

刻石、大雄寶殿、環峰亭、絕學寮、勝會亭等,現只存一座大殿。我國長江以南

雨潮濕,古代木構建築很難保留下來,華林寺大殿是江南現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

一。1982年,評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殿高15.5米,面積574平方米。為單檐歇山頂木構建築,技術精湛,造型構

件精美,團窠雕飾繁多,地方氣息濃郁,有以下幾個突出特點:一是大殿為八架

屋,斗拱和梁架交融在一起,柱子以上幾乎全由斗拱支撐整個屋頂,梁的作用反

比斗拱小;二是大殿用材為一等材。宋《營造法式》規定,九間或十一間大殿方

用一等材,華林寺大殿僅面闊三間,進深四間,卻用一等材,是古建築中的特例

三是大殿中的十八根木柱皆為梭柱,檐柱比例肥短,柱高尚不足柱徑的八倍,而

沿用更古老建築中的柱式,中徑大,底徑和上徑小的兩頭卷殺的做法。此種形式

在南北朝盛行,隋唐之後在國內極為少見;四是殿內的平梁、四櫞等主要梁狀構

的斷面呈圓形或月梁形,頂面隆起,形成巨大的雲形駝峰。其建造手法在中國唐

木構建築中獨具一格,對日本鐮倉時期(十二世紀末)的「大佛樣」、「天竺樣

建築有很大影響。內設福州市古建築博物館。

8路、20路公共汽車經過華林寺。

林則徐墓在福州市郊馬鞍村金獅山麓,面對五鳳山,是林則徐於道光六年(

1826年)為父母營造的,後來他夫婦和他弟弟夫婦也附葬於此,共計六壙。全國

點文物保護單位。
林則徐(1785--1850年),字少穆,又字元撫,侯官縣(今福州市)人,以

禁鴉片、堅決抵抗英軍侵略聞名於世。其墓為三合土結構,縱深24.8米,寬13.2

,有雙重屏牆,四層墓埕。墓前有三合土獅子一對,橫屏上書「五鳳來朝」,左

為兩座青石碑,一是御賜祭文,一是御賜碑文。正中的供案桌上立長方形石碑牌

上鐫楷書56字,寫法屬傳統形式,讀時先中行,繼右行,隨之左行,再回讀右而

左,余此類推。碑牌上所列官銜都是林則徐的,按當時「父以子貴」的規例,做

親的死後也可以享用。

196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重修,1981年又擴展墓園,前砌護坡,後植松竹。

有公路經過。

省級風景區:
鼓山位於福州市東郊8公里處。北接鼓嶺,南臨閩江,西連福州平原,東界大

磨溪。南北長6公里,東西長4公里,面積約24平方公里。因山巔巨石形如鼓,風

沖擊,聲似鼓鳴,故名。一般高度海拔700-800米,最高大頂峰海拔919.1米。在

大頂峰西南側海拔450米左右的山間盆地中,保存有1000多年歷史的湧泉寺。該寺

建築規模宏偉,布局精巧,蒼松翠柏掩映,層巒疊障環抱,有「進山不見寺,入

不見山」之妙,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之精華。鼓山風景區以湧泉寺為中心,分東
西
南北四路,東有回龍閣、靈源洞等25景;西有洞壑數十景,其中以十八景尤著;

有羅漢台、香爐峰等52景;北有大頂峰、白雲洞等45景。這些景點主要由花崗岩

長期剝蝕、風化、崩塌、堆積而成,千姿百態,構成蟠桃林、劉海釣蟾、玉筍峰

八仙岩和喝水岩等自然景觀。此外,還有歷代摩崖石刻多處。

青芝山自然風景區。位於連江縣管頭鎮西側,又名百洞山,相傳因過去山上

產青色靈芝,又因山勢奇偉,岩洞眾多而得名。海拔150米。由青芝、閩海觀日、

青峰、龜山4個景區組成的青芝百洞山風景區,總面積11.37平方公里。山上岩秀

奇,樹深林幽,有一湖、二室、二台、四泉、五峰、十洞、三十九石、四十四岩

108個景點。
明萬曆四十年(1612)工部左侍郎董應舉在山中建青芝寺,1931年毀於火災

1934年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重建。青芝山是歷代名人墨客聚會之所,至今還保存明

以來摩崖石刻72處,還有林森公館「嘯余廬」和他的藏骨塔。

青雲山位於永泰縣嶺路鄉境內,面積47平方公里。由火山岩地貌形成的火山

、深峽谷、溪流、瀑布、奇峰、怪石、岩洞等景觀組成,尤以古人山口最為典型

主要景點有青龍瀑布、雲大石廊、玉女岩、紅軍洞。雲山天池等。景區內地帶性

綠闊葉林植被茂密,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已列入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16種,

物7種;雲山天池(古火山口)周圍的高山草甸、田園風光富有野趣,具有相當的

觀賞價值和科學考察價值。

十八重溪在距福州約20公里的閩侯縣南通鄉境內,發源於縣南古崖山尾東麓

為大樟溪下游南岸支流。流域面積約62平方公里,其間水平長度500米以上的溪流

有24條,取名「十八」,形容其多。&127;第三批省級風景名勝區。
景區內水系發達,幹流長約10.8公里,河寬5至40米,水深&127;0.5至3米。溪

兩岸生長著茂密的常綠闊葉林、次生灌木林,有娃娃魚、桫欏樹等國家一類保護

植物,林中常有彌猴成群出沒。全區散布著由火山岩構成的峰、岩、崖、谷、洞

石,山水交融,天然渾朴,有西溪瀑布、烏龍戲珠、大帽山、文筆峰、寶塔峰、

仙洞等景點&127;100多處。遊客一般從三、四重溪開始游覽。

四重溪又稱風光岩,附近的皇冠峰肅穆挺拔,峰下有一高8米的獨峰斜立,

探身招呼客人的侍者,人稱「侍者峰」。

五重溪又稱黃坑口,主要景點有石人、石馬、石風帆等。石風帆是在幹流河

中殘留的一塊巨石,高出水面5.2米。

六重溪、七重溪有鴛鴦洞、流紋岩、三層岩等景點。

八重溪的龍潭、知音瀑布等都很出名。龍潭水面約100&127;平方米,水深10

米,潭中山峰倒影,風景秀美。知音瀑布是當地大小12個瀑布的代表,瀑高40多

,寬10多米,豐水時甚為壯觀。

八重溪與九重溪間為寬40米的溪流所隔,有竹筏過渡。十三重溪以下人跡罕



景區東北部的大帽山,又名古靈山,海拔786.3米。&127;晴日登頂,可一覽

八重溪山水秀色。此外,寶塔峰俊秀凌空,玉女石、猴洞、傾缸瀑布、天柱瀑布

也各有特色。

作為福州盆地內獨特的季節河,十八重溪的許多地方春夏流水潺潺,是理想

垂釣游泳場所;秋冬時則水落石出,成為遊人來往的寬敞通道。

奇特的火山岩地貌、典型的季節河、成群的野生彌猴為該景區的三大特色。

公路可達第五重溪,景區內建有石風帆山莊、知音山莊、多友山城等賓館別



其他:
平潭島為我國第五大島,福建第一大島,島上時常「東來嵐氣彌漫」,別稱

東嵐」。1992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旅遊經濟開發區和省級風景名勝區。距福州

128公里。全島海岸蜿蜒曲折,岸線長達408公里,其中100多公里為優質海沙灘。

平潭北、東、南面的長江澳、海壇灣、壇南灣三大海濱沙灘,沙質細白,海水清

湛藍,符合海濱旅遊沙灘的規定要求,而且面積大,相互連接,背後有蔥郁的防

林帶,海上有島嶼岩礁,組合條件好,灣向性好。壇南灣和海壇灣沙灘長度約有

40公里,以每個遊客平均擁有3平方米海濱沙灘計算,可容納遊客120萬人以上,

目前國內發現的最大的海濱浴場之一。平潭的海蝕地貌甲天下。島上海蝕崖、海

洞、海蝕穴、海蝕平台、海蝕階地等星羅棋布,形態各異,或如雙龍抱珠」海豚

水,跳躍騰空;或如利鱷刺天,銳不可擋;或如海龜登陸,搖曳徐行…形神兼備

栩栩如生,令遊客嘆為觀止。如:「半洋石帆」已認定是「天下奇觀」、唯我獨

;譽稱「東海仙境」的海蝕造型系列,包括仙人井、仙人峰、仙人台、仙人洞以

金光燦爛、神奇莫測的「金觀音」,雄奇壯麗,神秘誘人;高出海面15米為八閩

一大天然淡水湖——三十六腳湖,風光旖旎,百態千姿;體積超過樂山佛四倍的

型石人——海壇天神,造型奇特,形象逼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崗岩球狀風

造型;素有「石獸世界」之稱的南寨石林群,巨岩交錯,千姿百態,奇洞錯列,

境迭出。

西湖公園,福州歷史最悠久的公園。位於城區西北側。晉太康三年(282)郡

嚴高開鑿西湖,唐末被辟為游覽區。五代時,閩王王審知修築羅城及南北夾城,

湖旁取土,使西湖湖面擴展至20公頃,五代後梁開平三年(909),其子王延鈞稱

帝,在湖濱築水晶宮,建亭台樓榭,成為御 花園。1914年辟為公園,陸地面積3
.
62公頃。歷代多有疏浚,1952年後曾幾經修建,1985年福州市人民政府發動全市

民參加疏浚西湖的勞動,經全面整治後,西湖公園陸 地面積14.14公頃,水面30
.
3公頃。湖中有開化、謝坪、窯角三嶼,以柳堤及玉帶、飛虹、步雲3橋接連。有

化寺、桂齋以及古堞斜陽、湖天競渡、荷亭晚唱等20處景點勝跡。

西禪寺,全國重點寺廟之一,名列福州五大禪寺,位於福州市西郊怡山之麓

始建於唐咸通八年(867年)。盛產荔枝為該寺的特色。

石竹山,位於福清市城西東張水庫之畔。因山石嵯峨,竹松蒼翠而得名。最高

峰海拔534米,景區面積2平方公里,山峰嶙峋、峻峭,奇崖幽洞甚多,有紫磨、

子、象王、狀元、龍女諸峰,鶴影、雙鯉、棋盤、伏虎、羅漢等奇石和紫雲、通

、桃源等岩洞。勝景有一線天、二塔、三岩、四泉、五仙、七峰、十二石之稱。

元峰半山腰的石竹寺,由九仙閣、玉皇殿、伽藍殿、文昌閣、土地廟、觀音堂、

佛宮等組成,建於唐大中元年(874),建築精美。

方廣岩,位於永泰縣葛嶺山腰,離縣城17公里,距福州40共多公里。方

岩被譽為「廣寒洞天」,俗稱「一片瓦」。北宋慶歷年間(1041-1048

始建佛亭,後擴建為寺,至今遊客絡繹不絕。相傳吳承恩曾據此描寫饔渭腔中

花果山、水簾洞、山島等。

龍瑞寺千佛陶塔造於宋元豐五年(1082)。東座名「庄亞劫千佛寶塔」,西

名「賢劫千佛寶塔」。陶質,仿樓閣式,八角、九層,通高 8.3米。 東塔有佛像

1092尊,西塔有佛像1122尊。 每塔須彌座兩層,底 層角柱雕8尊袒胸露臂的托塔

力士,上層束腰飾有獅子、麒麟等動物浮雕,整座塔身施釉,呈棕褐色。每層八

,每面均雕有佛像,塔檐上雕瓦當、 滴水。每翹角下掛一個鈴鐸,上塑一尊鎮塔

武士或僧人。

於山、烏山、雪峰山、福州孔廟、林則徐紀念館、中法馬江海戰紀念館

龍瑞寺千佛陶塔造於宋元豐五年(1082)。東座名「庄亞劫千佛寶塔」,西

名「賢劫千佛寶塔」。陶質,仿樓閣式,八角、九層,通高 8.3米。 東塔有佛像

1092尊,西塔有佛像1122尊。 每塔須彌座兩層,底 層角柱雕8尊袒胸露臂的托塔

力士,上層束腰飾有獅子、麒麟等動物浮雕,整座塔身施釉,呈棕褐色。每層八

,每面均雕有佛像,塔檐上雕瓦當、 滴水。每翹角下掛一個鈴鐸,上塑一尊鎮塔

武士或僧人。

② 鼓山風景名勝區的歷史沿革

鼓山風景名勝區歷史悠久,據傳晉郭璞在《遷城記》中就有「右旗左鼓,全閩二絕」的記載。唐建中四年(783年)建有華嚴寺,後廢。五代後梁開平二年(908年),填潭建寺,即今湧泉寺,明代被焚,後重建。清代幾次擴建,整座寺佔地25畝,建築物依山就勢,層層迭進,有「進山不見寺,入寺不見山」之感,為閩剎之冠。現寺門上的匾額「湧泉寺」是康熙皇帝手書。明、清兩代是全國出版佛學著作的主要場所。光緒十二年(1886年)起,一些外國豪富在古嶺(今鼓嶺)營建避暑別墅,迨至解放前夕,山門冷落,景色無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風景名勝資源得到保護、建設。1953年建成廨院至鼓山的公路,長8公里,並在公路兩旁種植大葉桉、相思樹2000多株。1958年建成鼓山至鼓嶺公路。1966年,在回龍閣前辟蘭花圃。70年代成立風景區管理處後,風景名勝資源得到全面保護。1972年新建「石鼓名山」亭,修繕水雲亭,並將原在南台島龍瑞寺的兩座宋制的千佛陶塔移置天王殿前兩側。1974年建成十八景環山石階山道、龍頭泉蓄水池及泵房。1975年建成喝水岩環山石階山道,沿途景點白雲亭、松亭及水庫,十八景沿路駁岸;修繕湧泉寺內旦過堂、齋堂、明月樓、如意樓。1976年,投資80多萬元和3.9萬元,分別建成鋼筋混凝土結構,三層2800平方米的服務樓——松濤樓和雙層90平方米的十八景服務樓;投資2.6萬元重建喝水岩茶室;建成十八景新景點俯州亭、葛仙居及羅漢台休息亭;投資1.8萬元及1市斤黃金,重塑天王殿金剛佛像。1977年續建十八景環山石徑、石磴500多米,貫通岩洞各個景點;建成法華亭,修繕湧泉寺大雄寶殿。1978年建成停車場,修繕「海天砥柱」亭。1979年建成廨院牌坊。80年代共有軍民40多萬人次在鼓山、鼓嶺植樹綠化,造林809公頃,疏林補植733公頃,共植樹34種400多萬株,並在陡坡直播造林10萬多穴40公頃。風景林總面積達3488公頃,改變了林相和景觀。1985年在鼓嶺建成宜夏公園和柳杉王公園,並相繼建成樓房、電視發射台、賓館等,初步形成「避暑山莊」,種樹7.9萬株,鋪草皮、砌花壇,綠地面積達20公頃,建成1600米長迎賓路和停車場等。為了對風景區資源的保護,1987年,福州市政府公布《關於加強鼓山、鼓嶺風景區保護管理的通告》,並把風景區劃為五大片護林防火責任區,配備防火員、防火器材和通訊設備。同年經省政府審定,鼓山風景名勝區列為福建省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
1990年,邀請同濟大學編制總體規劃,性質為:以林山峰石、古剎摩崖、天風海濤、峽谷溪泉為特色的清涼世界,是觀賞、遊憩、野營、度假、避暑為內容的省會近郊風景名勝區。總面積48平方公里,劃分為五大游覽區。鼓山區:面積14平方公里,包括廨院、楚雲、古道十八洞、湧泉寺、宰牛溪等;鼓嶺區:面積14平方公里,包括鼓嶺山莊、大厝狩獵區、嘉湖和柯坪發展用地等;鱔溪區:面積5.5平方公里,包括野營野餐、登山古道、跑馬場、體育活動區和疏林休息區等;鳳池白雲洞區:面積5.5平方公里,包括絕頂峰景區,鳳池白雲洞景區等;磨溪區:面積約9平方公里,溪岸峰崖夾峙,溪谷深遠,沿溪設野營、野餐點。至1990年末,鼓山有5個接待單位,床位500多個,鼓嶺有700多個床位,廨院有100多個床位,服務設施完備。
2001年6月,鼓山摩崖石刻(石窟寺及石刻)被列入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中。
2002年5月,福建省鼓山風景名勝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③ 福州地鐵6號線景點

福州地鐵6號線景點如下:

01、梁厝站

梁厝特色歷史文化街區自古文風鼎盛、名人輩出、歷史悠久。始建於唐末(901年)的千年古剎龍瑞寺佇立於此;宋代理學大儒朱熹還曾在梁厝村講學,並留下墨寶「貽燕堂」,如今已成為梁氏宗祠的堂號。

修復改造後,街區內的古道街巷、伍禪局花田景觀、古建院落,充分還原了耕讀文化歷史原貌,成為福州文化新地標之一。

02、營前站

位於營前街道的長安村不夜城是網紅打卡點,還有孩子們喜歡的長安游樂園。華燈初上,散步於石橋棧道吹吹晚風腔讓,或是三五好友小酌一杯聽首歌謠,都是不錯的選擇。

03、十洋站

漫步奎橋美食街,長樂傳統小吃「齊聚一堂」,冰飯、魚丸及各色海鮮琳琅滿目,前來遛街消費的食客絡繹不絕,正成為長樂最具煙火味的金字招牌。

冰心公園是宣傳和研究冰心的中心,對外文學交流中心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市民遊客可前往園內冰心紀念館,了解冰心的歷史過往,與先輩一同站在歷史的浪尖上回望傳奇的一生。

04、吳航站

長樂和平街歷史文化街區打造的城門雕塑、雨巷、福地廣場等極具特色的景觀,如今已成為遊客休憩娛樂、留影打卡的必經之處。

全新改造後的南山公園新增空中棧道,不僅「出片率」高,還可遠眺俯瞰長樂城區景觀,是眾多市民遊客青睞的休閑之處。

05、鶴上站

顯應宮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宋紹興八年(1138年)。

06、萬壽站

在長樂文武砂海域十七孔圍墾堤壩的東北隅,可見一處黃色礁島傲然獨立,那就是海蝕奇觀——王母礁。礁上有兩塊天然巨石聳立如帆,此外還有媽祖神龕,供奉著一尊裝飾華麗的媽祖金身。在礁島的最高處,佇立著一座高達8米的媽祖石雕巨像。

東湖海洋溫泉度假村集溫泉、水樂園、餐飲、康襲首樂休閑於一體,是福州首家提供四季無限暢玩的溫泉旅遊度假村,其中有全國最大的人工造景潛水池,遊客可以體驗專業、安全的潛水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