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建福州林森在哪裡
擴展閱讀
深圳公明到麻涌怎麼坐車 2025-10-05 09:11:14
杭州牙齒烤瓷多少錢 2025-10-05 09:08:28

福建福州林森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5-10-04 10:25:19

1. 林森的人物生平

林森為福建閩侯縣尚干鎮人。林森幼居福州,1877年入學讀書。1881年進鶴嶺英華書院。1883年考入台灣中西學堂電科。
1884年在台北電信局工作。
1891年與鄰村鄭氏女結婚。
1893年鄭氏病故,誓不再娶(無子嗣)。
1895年台灣被割讓日本,參加抗日軍,失敗後回閩侯入母校英華書院任教。
1898年再度赴台灣,加入興中會。考取台南地區法院嘉義支部通譯,聯絡島上愛國志士,進行反清抗日活動。
1899年因日本偵捕返回閩侯。
1902年考入上海海關任職,組織旅滬福建學生會。
1905年創辦福州閱報社。
1909年由上海調往江西省九江海關工作,設立當陽書報社宣傳革命。創辦商團,舉辦軍事訓練班,聯絡新軍,為武裝反清作準備。
1911年10 月武昌起義後,23日九江響應起義,任九江軍政府民政長。 1912年1月任南京國民臨時政府參議院議長。
1913年4月出席北京第一屆國會,被選為參議院議長。二次革命爆發,國民黨議員離京南下。二次革命失敗後於12月赴日本。
1914年離日本赴美洲,開展籌餉和黨務活動,在此期間策劃謀殺民國三大名記者之一的黃遠生(後證明是誤殺)。
1916年6月袁世凱死,7月離美回國,8月任廣州孫中山大元帥府外交部部長。
1918年10月被選舉為參議院院長兼憲法會議議長。
1921年1月任非常國會議長。1922年出任福建省省長。
1923年2月被召回任大本營建設部部長兼治河督辦。10月在廣州召開中國國民黨改組會議,負責國民黨改組事宜。 1924 年1月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任命為國民黨海外部部長。
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後,為西山會議派領袖之一。7月廣州國民政府成立,被選為常委,多次被選為西山會議派中央常委兼海外部部長。
1926年元旦國民黨「二中」全會召開,通過《彈劾西山會議決議案》,受警告處分,會後不久赴南京主持中山陵建設。 1927年9月寧、漢、滬三方合流,被推為南京國民政府常務委員。1928年9月任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委員,10月任國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長。
1929年1月任國民政府任務委員會委員長,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
1931年1月21日任國民政府主席,2月赴菲、澳、美、英、德、法諸國慰問僑胞並視察黨務。3月還在國外,國民黨中央常委會選其為立法院院長。4月國民黨中央4名監委通電彈劾蔣介石,時雖在國外,也列名其中。6月蔣介石復任國民政府主席, 12月蔣介石下野,被推為國民政府代理主席,並確定主席為國家元首,不負實際政治責任。
1932年元旦就職。此後國民政府雖多次改組,都一直擔任國民政府主席。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後,主持召開國難會議,強烈抗議日本承認「偽滿洲國」。
1935年11月召開的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推選為常務監察委員。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時,代理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主席,明確表示 「討伐令不可下」,力主和平解決,認為「張學良部隊是愛國的」,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1937年1月4日、2月18日以主席名義連下赦免令、復權令,但蔣介石拒不執行,反而長期幽禁張學良。 1937年日本侵略者製造「七·七」 盧溝橋事變,全面發動侵華戰爭。遂號召「全民奮起,全力抵抗」。10月國民政府西遷重慶,隨隻身入蜀。不久北平、南京相繼成立偽政權,便發表嚴正聲明,並發布明令通緝漢奸頭目。
1938年3月赴武漢主持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通過《抗戰救國綱領》。7月召開國民參政會致詞,手書「抗戰必勝」來激勵全國軍民。12月汪精衛叛逃投敵,以國民黨中央監察常委身份力主開除汪精衛黨籍,並明令通緝。
1941年12月9日以國家元首名義,向德、意、日三國宣戰。此後致力於廢除美、英等不平等條約。
1943年1月中美、中、英新約簽署,不勝欣喜,特邀宋慶齡、於右任等國民黨元老合影。
1943年8月1日因車禍在重慶逝世,終年75歲。國民政府為他舉行隆重國葬。葬於重慶市歌樂山南麓「林園」內。同年8月15日下午2時,延安各界數千人在邊區大禮堂舉行了隆重的公祭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大會。到會的有,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第三屆國民參政員林伯渠、吳玉章、高崗、晉西北行署主任續范亭、國民政府軍事會員聯絡參謀徐佛觀、郭仲容,以及邊區各機關、學校、部隊、團體的代表。9月7日上午,公祭林森的典禮分別在重慶的山洞雙河橋、市內的新運服務所以及夫子池忠義堂舉行。典禮開始後,每隔30秒,即鳴放禮炮一發,直至101響。官方及民間人士絡繹不絕地前往弔唁。同時,在重慶以及全國各地都設置靈堂進行了弔唁活動。
林森臨終之時,囑咐蔣介石等人:務必要光復台灣!
中共中央致唁電說:「林公領導抗戰,功在國家,慈聞溘世,痛悼同深。」《新華日報》發表社論《為元首逝世致哀》,內容為"這是抗戰中全國人民最哀痛的事情,是國父逝世以後我國最大的損失……(他)繼承國父的遺志,畢生盡瘁於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不僅全國敬仰,友邦亦莫不欽佩。林主席逝世,這是抗戰中全國人民最哀痛的事情,是國父逝世後我國最大的損失。林主席承繼國父的遺志,畢生盡瘁於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12年來,更親自領導了抗戰建國的偉大而艱苦的事業,不僅全國敬仰,友邦也莫不欽佩。"
1979年,中共中央認為林森「是著名的老一輩民主革命家」。

2. 林森個人簡介

林森,1868年1月18日出生於福建閩侯縣尚干鎮,是中國國民黨右派(西山會議派)的成員。他曾在國民政府擔任主席、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代理主席、國民政府臨時參議院院長、南京臨時政府參議院議長等職。


原名林天波,字長仁,號子超,自號青芝老人,別署百洞山人、虎洞老樵、嘯余廬主人。1877年入學讀書,1881年進入鶴嶺英華書院,1883年考入台灣中西學堂電科。1902年去上海海關工作。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07年先後進入美國密歇根大學、耶魯大學文科研究院學習。1914年在東京加入中華革命黨。


林森幼居福州,入英華學堂,因反清被開除,後來參加反割讓台灣斗爭,並加入興中會;中國同盟會成立時率會加盟。辛亥革命中,他領導九江起義,並促成海軍反正,派遣軍隊支援湖北、安徽,穩定革命大局,被推舉為民國開國參議院議長。參與二次革命,加入中華革命黨,受孫中山委託主持美洲黨務;又創辦飛行學校,被孫中山譽為"領袖支部"。


1916年回國繼續主持參議院,隨後率眾南下護法,在南方軍政府擔任外交部長,努力維護孫中山的領袖地位。1922年底任福建省長,三個月後返回廣東,擔任建設部長等職,後來當選為國民黨一大中央執行委員。1925年7月國民政府成立,他擔任常務委員、海外部部長,因參與"西山會議"受到警告處分,接著主持中山陵的建設。


1927年起,他擔任特別委員會委員、國民政府常委、立法院副院長等職。1931年,他改任立法院長、代理國府主席。次年元旦,出任國民政府主席兼主中央監察委員會,主張團結抗日。1943年5月接見外國使節時發生車禍,中風不治,同年8月1日去世於重慶。


(2)福建福州林森在哪裡擴展閱讀

林森(1868年-1943年8月1日),字子超,號長仁。福建林森縣(閩侯縣)人。1914年在東京加入中華革命黨。林森幼居福州,入英華學堂,因反清被開除,後參加反割讓台灣斗爭,並加入興中會;中國同盟會成立時率會加盟。辛亥革命中,領導九江起義,並促海軍反正,派兵援鄂、皖,穩定革命大局,被舉為民國開國參議院議長。1932年起接替蔣中正擔任國民政府主席一職。1943年8月1日因車禍在重慶逝世,葬於重慶歌樂山林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