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市記協在哪裡
擴展閱讀
廈門專業培訓魔方哪裡有 2025-10-06 22:21:55
福州網紅古村在哪裡 2025-10-06 22:09:59

福州市記協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5-10-06 19:48:39

⑴ 福州白馬河景色介紹,不是簡介

西關水閘內河游第一景

白馬河內河游一期(即國慶將通航的線路),是從西關水閘碼頭到烏山路碼頭,全長1.45公里。與遊人見面的第一個景點就是西關水閘。有資料稱,西關水閘建於元代,《榕城考古略》記載:「西水關引洪塘江潮,從西禪浦三十六曲而入城,過太平橋與南潮合」,匯合於觀音橋。西水關所引進城的閩江水,水量極大,成為古代福州城區四大水系之一。

西關水閘現在只剩下幾個橋墩,工人們正將其改造成人行平板橋。

「芍園一號」文化創意園

西關水閘旁邊就是「芍園一號」文化創意園,佔地約20畝,建築面積約14000平方米,主要利用福州第一傢具廠原有廠房進行改造修繕。「芍園一號」文化創意園是集創新、時尚、前衛於一體的創意家聚集地和各種藝術品、創意品的匯聚地。

芳華越劇團-桂芳橋

芳華越劇團曾慰問前線三軍

順水而下,就是芳華劇院。福建省芳華越劇團,原為上海市芳華越劇團,由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尹桂芳於1946年在上海創建。劇團成立後,上演了《沙漠王子》等數十個劇目,逐漸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尹派」藝術。

1959年1月,芳華越劇團支援到福建,改名為福州市越劇團。該團曾參加福州市文藝界前線慰問團,跑遍了前沿島嶼,對英勇的福建前線三軍進行長達半年的慰問演出。

後來,芳華越劇團改名為福建省芳華越劇團,先後排演了許多現代戲及古代劇,如《爭兒記》《楊立貝》《南方怒火》《搶傘》《碧水贊》《金山戰鼓》《江姐》《武則天》等。

福州日報社大樓
福州晚報質檢全國第一

過了芳華劇院,抬頭就可看見著名的烏山風景區。在烏山的正對面就是福州日報社大樓。福州日報社旗下的《福州晚報》創刊於1982年元旦,是福州創刊最早、歷史最悠久、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綜合性都市生活報。明年元旦,是晚報30歲生日。

創刊至今,《福州晚報》先後有幾百件作品獲獎,並被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經濟新聞工作委員會推薦為中國強勢媒體。1998年被中國晚報協會評為「中國晚報三十佳」第十名。2006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報刊司和中國記協國內部,通報了2005年全國晚報(部分)質量檢查結果,《福州晚報》總分名列第一。

白馬橋
白馬橋昔日木材貯運場

再往下,經過烏山立交橋順水而就可看到白馬橋。清朝同治年間,福州木幫商會集資建築了白馬橋。橋全長71米、寬3.1米,東西引橋各長12米。橋面較平整,可以騎車通過。

白馬橋在古時是交通要道,曾是歷史上有名的三大木材集散地之一。有史料記載:「清朝年間,閩江流域各縣的木材,都是通過閩江水運,用木排漂流到福州集中,再販賣到全國各地。白馬橋下就是當時全國著名的木材貯運場。」

曾經的白馬河擁有開闊的水面,雲集了很多運輸木材的木排。古時,白馬河畔的商業氣氛就很濃厚,「沿河的一排木頭房子滿是米店、肉鋪、菜攤、醬園、餅店、酒館……」這使得白馬橋兩岸熱鬧非凡。

彬德橋 歷經3次修建

位於福州三保地段白馬河出口處的彬德橋,完全用石頭修建,有一個橋墩兩個孔。一個孔是橢圓形的,較高,可以通行船隻;另一個孔是方形,稍矮,主要作用是泄洪。

彬德橋橋面由大石板鋪成。石板面又被劃成小格子,看上去很美。橋上有石階,主要靠步行通過。

彬德橋自明代修建以來,已歷經3次修建,橋石柱上有明確記載。1992年11月,該橋被相關部門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洪武亭 舊時接官亭

白馬河閩江入口處至福州西湖這段河道,沿線還有龍潭、陳靖姑廟、閩清會館、洪武亭等古跡。據清乾隆間的《竹葉亭雜記》記載,河邊的洪武道,據傳是朱元璋手下 湯和將軍帶兵打敗元軍,攻取福州時的登岸處。又由於許多文武官員在此入城上任,故在洪武道畔建一接官亭,後改名「洪武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