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支援莆田的意義是什麼
擴展閱讀
北京清零還要多久放開 2025-05-25 14:17:54
上海濃香型糧食酒多少錢 2025-05-25 14:15:15

福州支援莆田的意義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4-19 22:34:10

㈠ 為什麼莆田役情外省的沒有支援

摘要 您好[微笑],

㈡ 莆商的莆商精神

莆田,獨操鄉音於一方,莆田話屬福建方言莆田話片區,在千百年的歷史長河中不僅未被福州話閩南話融化,反而在人多地少、資源相對貧脊的狹小地域創造了獨具特色的莆仙文化、莆仙文明、發祥了「媽祖文化」。莆田人民憑借自己勤勞智慧和特別能吃苦的品格,形成了兩個遐邇聞名的群體,一個是「家貧子讀書」的莆仕群體,另一個就是「無興不成鎮」的莆商群體。若以一個地級市論,莆商歷史之長(1200多年),隊伍之大,實力之強,名聲之響,在全國范圍可與相匹者為數不多。目前遍布全球的九十多萬莆田籍華僑華人中,主要成份是華商。莆田籍港澳同胞基本上都是商人。而在全國范圍從事商業活動的,則多達八十多萬人,其中舉家經商的不下十萬戶。凡有人的地方,就有莆商的足跡,許多外地人正是從接觸莆商開始認識莆田人,進而得出結論:莆田人是中國的猶太人。莆商能以精明著稱於世,蘊藏其中的莆商精神是個關鍵因素。 「勇闖天下」曾經作為莆田六種精神之一載入莆田市第三屆人大決議之中,所以論及莆商精神,敢字當居其首。
敢於走出去。就是敢於破除封閉保守落後觀念,邁開雙腳跳進商海。人窮找活路是本能,但在「士農工商」的傳統觀念中,商人處於沒有地位的末流社會,許多人再苦也不屑為商賈。過去北方人遇到天災人禍時「闖關東」、「走西口」,主要是給人打短工扛長活,混口飯為生。莆田人就不同,日子過不下去就「下南洋」,從拉黃包車、理發、擦皮鞋、修自行車開始,從事原始商業服務業,邊安身邊立業,積累資本,進而開店辦廠興業,經營汽車房地產,不僅站穩腳根,而且成就事業,引領一方經濟。
敢於爭高下。就是敢於面對風險,在競爭中佔領市場。改革開放初期,莆田人外出經商,主要是肩挑手提走街串巷叫賣式經營,以及修蒸籠等作坊式手工業,掙的是苦力錢。隨著市場經濟大潮的掀起,滿身泥土味的莆田人不甘心小打小鬧,從瞄準竹木機械加工和長途運輸等大的流通環節,直至向熱得發燙的建築建材業進軍,向實力雄厚的國有企業叫板,向北京上海等現代化大都市挑戰,在建材等領域迅速形成行業擴張和壟斷。
敢為天下先。就是敢於涉足鄉下農民不敢望其項背的知識密集型領域,走出一條泥腿子管理使用高科技人員的路子。二十多年前,社會上傳言莆田有幾萬農民在全國行醫看病,對此各種調侃議論和質疑不脛而走。而在二十多年後的今天,莆田人在全國各地包括大都市裡聘著名專家購先進設備辦現代化醫院已是盡人皆知的奇跡。此外,莆商進入電子、機械、化工、通訊器材、制葯、生物等高科技行業的人數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科技含量越來越高。 誠為商本,歷史上商人之所以沒有地位,許多人輕商、怕商、厭商甚至恨商,除了封建觀念作祟外,「無商不奸」的負面影響是個重要原因。朴實的莆田人,最看重最講究的正是誠信二字,樹立良好的莆商形象。
以誠感人。就是誠心誠意對待客戶用戶,以真誠的服務換取信任,憑良好的信用度獲取效益。改革開放伊始,許多家無溫飽的莆田人,只帶著路費和背包闖天下,睡車站啃餅干,根本談不上什麼資本和實力。但他們憑著憨厚老實的面孔、熱情周到的服務、熟練精湛的技術和合理低廉的收費,做到童叟無欺,送貨上門,隨叫隨到,有求必應,讓城裡人和上層人享受到比生硬冷漠的國營企業好得多的服務,從而討得用戶歡心,到處留下「莆田人聰明可靠」的好印象。、
以誠服人。就是在商場競爭中,莆商不僅以實力、品牌、價格等商業因素爭奪有利地位,更以誠摯、誠懇、誠信讓人心服口服而贏得市場。我國由計劃經濟轉到市場經濟,一下子由賣方市場轉到買方市場,當時國有企業處境困難,民營企業尚在襁褓之中,大多數莆商沒有足夠資本,他們就「借雞生蛋」,做起為國有企業推銷代銷壓庫商品的無本生意,從中賺取差價或手續費。這種方式,對國有企業是有風險的,一旦貨物出去,資金回收不了,就雞飛蛋打,本利全無。在這方面,莆商信守合同,幫廠家推介產品,及時結算回籠資金,為廠家獻計獻策,使廠家認定與莆田人來往放心可靠,進而由推銷代銷而專賣專銷,又進一步走向合股合營合作,實現互利雙贏。
以誠求人。就是在經營中遇到資金、運輸、倉儲、債務等方面困難時,莆田人都有一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耐性和韌勁,多方溝通,反復協商,有時為了蓋一個章或等一句答復,三番五次上門,甚至幾天守候等待,最終使人理解和感動,樂於幫助解決問題。 商場如戰場,商機藏殺機。一個成功的商人,必然是一個成熟的謀略家。莆田人闖商海,善於因勢利導,以變制變,不計一時之利,不逞一時之勇,深謀遠慮,胸有成竹。
謀先機。就是察人之未察,算人之未算。八十年代大興安嶺一場特大火災,造成森林毀滅性損失。災後有關部門測算,從清理火場運出燒壞木頭,到更新林木,需要好多年時間。莆田人卻從中看到商機,經營木材的莆商象打遼沈戰役一樣,千軍萬馬齊集大興安嶺,不到三年,把全部木頭運出來,自己賺了大錢,還幫了國家大忙。
謀全局。就是審時度勢,從戰略上預測市場。莆田人經商,眼睛不光盯住手裡的經營業務,而且時刻關注國家的大政方針。在東部開放時期大顯身手,涌現了許多百萬千萬富翁,中央提出西部開發、東北改造、中部崛起的戰略格局後,又紛紛揮師西進北上,加入老少邊的建設行列,成為一支重要力量。北京申奧成功,莆商歡呼雀躍,大做奧運文章,每年從奧運項目中獲得可觀效益。經商和干別的一樣,謀大局就有大手筆,也必然有大回報,現在,莆商中不但億萬富翁隨處可見,不少人還成了本行業的龍頭老大。
謀進退。就是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莆田人總能及時調整布局,不斷整合資源,或發揮優勢,就地坐大,稱雄一方;或揚長避短,兵分幾路,爭占市場;或易幟換馬,重新包裝,改道轉行。莆田八十年代傳為佳話的「一雙鞋、一條鰻、一朵菇、一隻表」,以及引為自豪的「忠門人一把彎刀走天下」、「新度人一筐雞苗賣全國」、「北高人打金」、「東庄人賣葯」、「華亭人做餅」,現在已經今非昔比,在當初被看作「土老冒」的莆田人中,出現了一大批「木材大王」、「陶瓷大王」、「鋼鐵大王」,在金銀珠寶、運輸、工藝、物流、果品、食品、鞋帽服裝等領域頗具實力的也為數不少,許多人幾年下來,名片換了一張又一張,成為多行業經營的佼佼者。 樹立社會主義義利觀是新時期從商的首要之道,莆田是歷史悠久的文獻名邦,莆商多儒商,他們信守「有道得財」、「不義之財取之不得」、「買賣不成情義在」等古訓,以義為核心的商德觀念相當濃厚。
取義修德。就是樹立良好的商業道德和行業道德。莆田人外出經商,行前家裡人都會交代:「學做生意先要學做人,不要賺虧心錢。」因此,莆商隊伍注意立德修身,文明經商,不暗室欺心。許多莆田產品質量上乘、市場聲譽良好,如莆田烤鰻產量佔全國一半以上,多年來暢銷國內外,深受歡迎。近年各種媒體頻頻曝光的產品質量問題,極少牽涉到莆商。
守義求利。莆田人奉行「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經商中奉公守法,不違法發橫財,多年來沿海猖撅不止的走私販毒、偷私度等嚴重危害社會的案件,幾乎沒有莆商涉嫌作案。
舉義行善。就是越來越多的莆商在事業成功之後,不忘回報社會,回報家鄉,紛紛加入扶弱幫困濟貧助學救災等社會慈善事業中去。不論在家或外出的莆商,這方面生動的例子不勝枚舉。在突發非典期間,京津滬穗各地莆商慷慨解囊,帶頭捐款捐醫捐葯,今年福建山區發生水災,旅港莆商立即發動捐款一百多萬。家鄉的每座學校、每條路,都凝聚著莆商的心血。 莆商不管人多人少,走到哪裡,都能克服語言、氣候、飲食習慣等諸多方面的障礙,既鮮明地保留了莆田人的個性,又能高度融入當地社會,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很好的親和力。
和氣生財。就是秉承「和為貴」宗旨,求財先交友,處處與人為善,對客戶用戶禮貌有加。許多莆商在業務往來中,做到微利讓利不爭利,營銷產品允許挑貨換貨退貨,使人感到莆田人舉止可信可親,可以合作共事,所以回頭客多,拓展市場快。一些莆商經常被拖欠貨款,有的幾十萬或上百萬元一欠幾年,但仍然堅持友好協商或依法討還,遇到確實還不起的,即使注銷債務,也不撕破臉皮斷渠道傷感情,從而贏得莆田人開明高明的贊譽。
和衷共濟。就是在市場競爭中,既看到互相爭奪的一面,又看到互相依存的一面,既敢於在競爭中擠占市場,又善於在競爭中共占市場,還樂於在競爭中出讓市場。不少莆商體會到,市場無情人有情,有時候憑實力擠走了別人擴大了市場,有時候憑實力救活了別人同樣可以換來更大的市場。
和諧效應。就是以和氣、和善、和睦、和合構築的和諧環境,為莆商的經營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莆商所到之處,不論是北京上海繁華的大都市,還是新疆西藏邊境地區的窮鄉僻壤,不論人多人少,都有一個安全安定的人居環境,與當地政府、部門、商家和群眾友好相處。他們與銀行、稅務、工商、機場、車站、賓館、酒家等來往,一個電話就可以解決問題。許多莆商舉家外遷,就地讀書,自己外出跑業務,家小留守過生活,各方面都很放心。那些遠離祖國闖盪世界的莆商,更是與僑居國人民結下深情厚誼,充當中外和平友好的使者。
莆仙特定地域經濟文化的產物,區域的貧困和資源匱乏造就了他們。這就是「莆商」,吃苦耐勞,勇闖商海,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創造出世人矚目的財富。

㈢ 莆田是什麼意思

莆田是一個地方名,它是福建地級市,古稱「興化」,又稱「莆陽」、「莆仙」,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美譽,是福建省歷史文化名城。

莆田市地處福建沿海中部,東面台灣海峽與台灣隔海相望,北依福州,南接泉州,並且它是著名的僑鄉,截至2012年,莆田市共有海外僑胞150萬人,分布在84個國家和地區。

莆田市下轄4個市轄區(城廂區、涵江區、荔城區、秀嶼區)、1個縣(仙游縣)。下設8個街道、39個鎮、7個鄉,共54個鄉級政區。設有9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882個村民委員會共973個。

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宣稱由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代管的烏丘鄉(原屬福建 莆田縣)為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湄洲鎮烏丘村所轄,然無實際控制。

莆田市屬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21℃,年均日照時數1995.9小時,無霜期300-350天,年降雨量1000-1800毫米。

日照時間從山區至沿海逐步增多。氣溫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山區逐漸降低。各地年平均氣溫在16℃至21℃之間。無霜期年平均達316天至350天之間。全市絕大部分土地,適宜農業生產上的一年三熟製作物栽培。

季風明顯,濱海風大也是莆田氣候的一個特徵。主要的方向有東北風和西南風;冬、夏季風方向隨季節交替而轉換明顯,冬季多為偏北風。

參考資料:網路-莆田

㈣ 莆田靠關系,泉州看經濟,漳州看天氣……誰能幫我完善這句話

一句話概括福建九地市:福州靠賣地,莆田靠光毅(關系),泉州靠經濟,廈門靠特區,漳州靠種地,龍岩根據地,三明靠掃地,南平不爭氣,寧德靠救濟。
廈門:廈門靠特區,廈門是我國最早的五個經濟特區之一,之前情況和深圳差不多,都是以漁業為主,但作為經濟特區後,享有許多普通城市享受不到的特殊權利,經濟增長迅速,城市建設優美,可以與青島、大連相媲美,是宜居城市;
福州:福州作為省會城市,行政區域面積大,福州擁有八個縣級市,五個區,但經濟仍差於泉州,城市建設輸廈門,其在全國的曝光率也不及廈門,有點像山東的濟南曝光率不及青島一樣,所以說福州的經濟靠賣地,也就是行政面積大,經濟總量才多;
莆田:福建省內都說陳光毅(莆田人,曾任福建省委書記)給莆田帶來的很多好處,但客觀上說,我一點都沒感覺到,莆田沒有什麼大的工業項目,當初苦苦相爭的福建煉油最終還是去了泉州,莆田有很多莆籍政要和兩院院士,而且擁有「中國少有,世界不多」的湄洲灣,應該說優勢十分明顯,但莆田卻發展不起來,就是官僚主義盛行,辦事都要找關系,不過現在逐漸變好了,最近幾年經濟發展迅猛,經濟增長率居福建前矛;
三明:三明靠掃地,是說三明是全國衛生城市,大街干凈整潔,以衛生而聞名全國,當然三明也擁有全國知名的「三鋼」;
泉州:泉州靠經濟,近些年泉州gdp的迅速增長,擁有眾多的名牌產品,擁有晉江、石獅等經濟強縣。但同時也滋長了泉州無知的心,個人一直覺得泉州和溫州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省內的第三號城市,都有著很明顯的暴發戶痕跡,都在實現從原始積累躍升上一個層次,都在創造諸多名牌,坦白說,泉州人象現在這般自信仍有夜郎自大之嫌。但可以肯定的是泉州的經濟實力是福建最強的;
漳州:漳州靠種地,漳州擁有全國聞名的水仙花,氣候溫和,適宜發展農業,漳州擁有一個國家級台灣農民創業園,不過漳州現在也大力發展工業,融入大廈門,畢竟位於沿海地區,發展工業還是最有優勢的;
寧德:寧德靠救濟,寧德和莆田的區位優勢可以說是差不多的,都位於沿海地區,都擁有良好的港口條件,寧德的三都澳港口條件資源十分好,但寧德多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落後,沒有大項目支撐,經濟在福建省是倒一。
南平:南平不爭氣,南平擁有世界雙遺的武夷山,位於福建內陸地區,經濟發展一直平平,沒什麼突出,競爭力不行,有點不上不下的感覺。
龍岩:龍岩是革命老區,以「古田會議」而聞名,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革命領袖曾在這里工作過,古田會議在我軍我黨具有里程碑意義!所以說龍岩根據地。

㈤ 莆田是在福州市裡嗎.

莆田不是在福州市裡!


莆田距離福州很遠! 見圖

㈥ 為什麼福建人都說「好男不娶福州女,好女不嫁莆田男」

這句話來自於一首詩,來源於下面這首詩,重點是說福州女和莆田男的優秀,只是在民間流傳著,就成了這樣:

好男不娶福州女,縱得功名也枉然。好女不嫁莆田男,縱然富貴也枉然。

這來源於一個小故事:宋朝時期,莆田有一個傳奇式的人物,人稱「老五」,他是個才高八斗,學識淵博的大才子,而且她還有很大的背景,他的舅舅是國舅爺,伯父是宰相。對於這樣的人來說,前途可謂是非常的好,但他不熱衷於公民利祿,整天到處游盪,為人出頭,名望很高,有一天,他做著打油詩,逛到了湄洲灣附近的小村莊。同他一起來到這里的還有個省長大人物。

自此之後,不管是嫁給了莆田男的人,還是娶了福州女的人,都只說前半句,僅半句自然後造成大家的誤會,這就導致了這一說法的產生。

㈦ 你如何看待莆田學院醫學生連夜支援仙游這件事

我認為從這件事情當中就可以體現出來我們國家的普通老百姓團結的能力以及決心,在仙游出現了疫情之後,莆田學院的醫學生能夠立刻前往支援。

相信很多人都已經關注到了莆田所發生的疫情,這一次的疫情牽動了整個社會的心,而且獲得了很多媒體的關注。這座城市所擁有的資源其實並不是太多,再出現了疫情之後得到了其他地方資源的支持。

在國慶之前是可以被控制住的。

在疫情發生之後,相關的專家也對這一次所發生的疫情進行了點評,而且很多專家認為在國慶之前就可以被控制住的,國慶的出遊是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的。雖然這一次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但是對於普通老百姓的國慶節也會有一些影響的,在旅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護自己。

在這兩年左右的時間之內,其實我們可以發現國內的疫情並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的。我們國家所發生的一家基本上都屬於局部疫情,是不太可能會出現大規模的發展。

㈧ 莆田歷史事件(有關委寇)

明嘉靖年間,日本海匪18次侵擾興化地區,莆田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到極其慘重的損失,百姓被殺三萬多人。倭寇所到之處,燒殺搶掠,蹂躪婦女,無惡不作,血債累累,給莆田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災難。在倭賊魔爪的狂舞下,興化大地凄慘萬狀,觸目驚心。處在水深火熱中的莆田人民,紛紛組織起來,奮起抗倭斗爭,英勇保衛家鄉,痛擊來犯之敵。公元1555年12月,倭寇進攻興化府城。守軍在嚴寒、大雨中戰斗,艱苦非常;群眾送米、送飯,送酒、送衫,慰勞守城官兵,鼓舞斗爭士氣,終於擊退倭賊的進攻,守住了城池,保護了全城百姓。

1558年4月,荔城軍民團結一致,齊心協力,頑強戰斗,英勇殺敵,粉碎了倭寇的又一次進犯;海盜賊心不死,又派了一千多名匪兵,入侵江口、涵江、洋尾等地,把這些鄉鎮焚掠一空。1561年,倭賊分兵幾路,三次侵犯莆田。許多村莊被「屠戮殆盡」;城郊的荔浦民眾、南郊船民和華亭的獵戶人等,為捍衛家園、痛殲賊寇,出生入死,前仆後繼,作出了重大的犧牲,譜寫了一曲又一曲悲壯激越的抗倭戰歌。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倭寇大舉進犯沿海各地,福建形勢危急。戚繼光在浙江殲滅海賊之後,率領六千健壯兵勇,奉調入閩抗擊盜匪。軍兵所向披靡,連戰皆捷,在寧德殲敵二千七百多名,在福清殲敵一千多名,大滅了賊寇的威風。福清民眾大力支援戚家軍,家家戶戶日夜趕制干糧、烘烤圓餅,並用絲線穿成一串一串的,以戚繼光的名字型大小名,尊稱其為「光餅」,饋贈給英雄官兵,讓他們佩掛身上,在路上做點心食用。這就是流行至今的脆香可口的「福清咸光餅」。

9月12日清早,戚家軍離開福清,乘勝前進,日夜兼程,入莆抗倭。在峰頭、江口兩個戰役,又殲滅了一千六百餘名賊寇;而後分兵兩路,直搗黃石林墩倭賊巢穴。一路軍兵駐在橋兜寧海橋,以便從東北面進攻林墩;戚繼光親率主力部隊,於13日清晨經囊山進入興化府城,當晚以舉行宴會迷惑敵人,在三更半夜暗暗取道洋埕、青浦、西洪,天亮時趕到林墩,同橋兜駐軍兩面夾攻,包圍了賊巢。倭賊驚慌失措,負隅頑抗。戚家軍奮勇沖鋒,殺聲震天。血戰中賊寇鬼哭狼嚎,抱頭鼠竄。這就是著名的「林墩大捷」,一共殲敵二千餘名,救出被擄民眾二千一百多人。當戚繼光率領軍隊凱旋進城時,百姓扶老攜幼,夾道熱烈歡迎。十月初,戚家軍班師回浙江,興化人民依依不捨;含淚挽留,場面十分動人。

萬惡的倭賊得知戚家軍已經撤離,不久又卷土重來襲擊莆田。十一月廿九日,賊寇糾集六千多人,強攻硬打,侵佔了興化府城。陷落敵手的荔城內外,慘遭倭禍六十多天。海匪如狼似虎,屠戮搶劫成性,殺人放火,姦淫擄掠,無惡不作。百姓被殺無數,民居被焚殆盡,財物被劫一空,到處屍橫遍野,滿城血流成河,慘象不堪入目。

倭寇在莆田狂暴肆虐、殘酷殺掠的滔天罪行,震動了福建,震驚了全國。戚繼光奉命領兵一萬多人,第二次援閩驅寇,部隊抵達福州的消息被倭賊獲悉後,占據荔城的賊兵嚇得心驚膽戰,喪魂落魄,倉忙棄城而逃。這時已是1563年農歷正月底了。流離失所、避難在外達兩個月的莆田人,滿懷悲憤地陸續返回家園,但見家破人亡、十室九空,遍地死屍、滿目凄涼,頓時痛心疾首,哭聲震天!全城沉浸在悲傷、哀切的氣氛之中。「三教先生」林龍江,發動倖存的難民,收屍掩埋,料理後事,並約定二月初二為「探亡日」,親朋戚友互相探望,表示慰問,寄託哀思;初四補行過年,重新「圍爐」會餐。第二年即1564年春節前後,民間相約;以除夕為小年夜(俗稱「三十暝暄」),各家各戶貼上白額紅紙門聯,以示紀念死難同胞;當晚圍爐歡慶團圓。正月初一早,男女老幼皆吃線面,恭祝新歲,人人登門互相拜年,共祝新春吉祥如意。初二定為「探亡」忌日,任何人都互不串門,即使是至親也不相往來,以示永遠不忘倭寇的侵略暴行,表達對蒙難親友的衷心哀悼和深切懷念之情。初四日為大年夜,俗稱「做大歲」,場面比「小年夜」更加熱鬧。初五同初一早一樣,人人吃線面,祈望新年平安,長命百歲。這個習俗一直沿襲到現在,成為莆田人過春節的獨特風尚。

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4月18日,戚繼光到達黃石,第二天就親往北高東亭偵察敵情。20日,福建巡撫譚綸在東嶠渚林召開會議,布置戰斗任務,決定以戚繼光部隊為中哨主力,俞大猷、劉顯所部為左右哨,配合作戰,次日向倭寇發起正面攻擊。三路軍兵趁夜急行軍,天亮時逼近敵巢。倭寇發覺時已措手不及,驚慌萬狀,一仗被殲二千餘名。戚家軍窮追猛打,又消滅倭賊騎兵一百多人;接著,迅速包圍了許厝賊巢。戚繼光親臨指揮,火攻賊寇。但見火趁風勢,風仗火威,直撲倭寇巢穴,只燒得賊兵呼天搶地,一片大亂;賊巢頓時化為灰燼,倭寇死傷二千五百多人。第二天,戚繼光揮師乘勝追擊,直奔平海衛,一舉殲敵三百餘名,收復了平海,救出被捕百姓三千多人,大獲全勝,凱旋而歸。

當戚繼光班師回到莆田縣城時,荔城群眾夾道歡呼,載歌載舞,迎接英雄官兵入城。

再說倭寇賊心不死,又於同年十一月間,糾集賊眾一萬五千多人,在靈川東沙登陸,取道楓亭,進犯仙游,一路上燒殺搶掠,慘絕人寰。倭賊仗著人多勢眾,驅兵直逼仙游,在東、南、西三面建立據點,把縣城重重包圍,氣勢洶洶地用竹牌、木梯、呂公車輪番攻戰。鯉城軍民奮勇抗擊賊寇,決心與縣城共存亡。知縣陳大有,臨危不懼,一面派人向福州求援,一面率兵堅守城池。軍民同仇敵愾,並肩戰斗,刀槍並舉,箭如雨下,直殺得倭賊喪魂落魄,鬼哭狼嚎。在虎嘯潭、十八戰、九戰尾等地,英雄的抗倭「敢死隊」與賊寇展開了殊死搏鬥,殺得敵兵屍橫遍野,抱頭鼠竄;魏升將軍奮勇追擊,在磨頭附近同倭賊激戰,肉搏中不幸壯烈犧牲,頭顱被砍掉了,但還是騎在馬上向前奔跑,直追到磨頭街才落下馬來,頑強不屈,氣壯山河。後代人把這條街叫做「無頭街」;又由於「無頭」與「磨頭」方言音相近,為贊頌魏升大無畏的英雄氣慨,永遠紀念他的抗倭業跡,就把這條街尊稱為「磨頭街」。

且說戚繼光為了援救仙游縣城,於12月25日分兵五路,直奔仙游。軍隊趕到城外時,遇上漫天大霧;倭寇正在用八輛「呂公車」准備攻城。戚繼光靈機一動,設下疑兵之計,在霧中放炮、吶喊,聲東擊西,迷惑敵人;又用板條釘成許多燈架,每架安裝十盞紅燈,夜裡讓士兵每人各舉一架,列隊行進,從東南兩路殺向縣城。那圍攻城池的賊寇,得知戚家軍來了,嚇得個個心驚膽戰;黑暗中望見四處燈火閃爍,又以為是千軍萬馬殺上陣來,哪裡還敢繼續攻城?於是人人手忙腳亂,狼狽逃竄,慌里慌張地朝著西北方向轉移。戚繼光早已派兵攔截,堵絕了賊寇的退路。倭賊進退不得,困獸猶斗,垂死掙扎,瘋狂反撲。雙方打得十分激烈。城內的軍民見賊兵陣腳大亂,更加奮勇殺敵,同戚家軍里應外合,痛殲倭寇,擒斬了南巢之賊一千多人,又接著向東、西二處巢穴敵寇發起猛烈攻擊,殺得倭賊拋屍滿地,余敵四散逃跑,竄往惠安、晉江一帶而去。慘遭倭寇擄掠、蹂躪的男女群眾三千多人全部救出,被困五十多天的仙游縣城終於解圍了,百姓歡天喜地,感謝恩人戚家軍。

戚繼光義無反顧、衛國保民,所向無敵,二度援救興化百姓,殲滅海寇,平息倭患,智勇雙全,所向無敵,建立了蓋世之功。莆、仙人民感激萬分,紛紛立祠紀念,世代感恩戴德。

在莆田縣黃石水南龍塘(今澄瀛村塔山)建立的「戚公祠」里,供奉抗倭民族英雄戚繼光的塑像,廊前石柱上有一副贊頌戚繼光抗倭業跡的楹聯,上聯是「元戎兩度掃妖氛,不惜發膚殊死戰」,下聯為:「父老千秋嚴伏臘,猶思離亂得生還」。戚公祠的旁邊有一口水井,據說是戚繼光為了解決軍兵飲水問題,而特地挖掘的,後世人稱之為「戚公井」,石蓋井面有三口井眼,水質清洌,微含甜味,民間一直飲用至今。

黃石林墩村,位於木蘭溪下游南岸、寧海橋附近。當年戚繼光領兵抗倭,一舉殲滅倭寇三千多人,取得了「林墩大捷」,威懾敵膽。在戚家軍痛殲倭賊的古戰場上,後代人建立了一座「戚繼光紀念館」,陳列著戚家軍抗擊倭寇的英雄業跡,戚繼光的英名永載在木蘭溪的史冊上。

戚繼光揮師南下援救莆田城時,曾駐扎在囊山腳下的江口,籌劃、部署林墩戰役,為國為民立下了殊勛。江口民眾為了紀念戚繼光,建立了「惠德祠」,又在「東岳觀」公園里,豎起了戚繼光的石雕戎裝巨像,頂天立地,威嚴佇立,讓莆田人民世世代代瞻仰、朝拜。

涵江百姓緬懷戚繼光的恩德,建立了「功德祠」,讓子孫萬代記取歷史教訓,改革弊端,懲治腐敗,振興中華,富國強兵,抵禦外來侵略,保衛人民江山。

在戚繼光抗倭來過的北高,他的部將孔兆熙身先士卒,奮勇沖殺,追擊倭賊,以身殉國。北高人念念不忘,立祠奉祀,至今香火不絕,表達了百姓對戚家軍敬仰和崇拜的深厚感情。

荔城的東岩山頂,在三教祖祠左側,興建了戚繼光紀念館。一祠一館並立,既紀念林龍江拯救蒙難百姓的豐功偉績,也表達了莆田人民對民族英雄戚繼光無限感恩和衷心愛戴之情。

㈨ 福建疫情已波及66人,這次疫情的源頭是哪裡

福建仙游疫情初判為德爾塔毒,林某傑是在哪裡感染的呢?因為林某傑是從新加坡而來,人們自然會想到他是在新加坡被感染的。這一判斷似乎很有道理,但是,科學是嚴謹的,不能以判斷為事實。林某傑被感染存在著其他的渠道,例如,在回國的飛機上有感染源,或者是在莆田賓館隔離時被感染的,這些都不能排除,有待調查和確定。

專家判斷福建這次疫情的源頭林某傑可能是在隔離點感染,傳染鏈開始的時間可以推到8月26日,也就是說疫情已經傳播有半個月了才被發現;廈門疫情之所以發展這么快,也是因為現在檢測之後被發現了,實際上也潛在傳播有了一段時間。

㈩ 為什麼泉州人總和莆田對著干

我們說韓國搶中國,都是有證據的。
而且韓國的說法可以說都是「自欺欺人」, 不是有目的的情況下誰理他們吶。
「在莆田人眼裡泉州就像是韓國人對待中國人一樣,搶文化,搶歷史,搶正宗。」你這句話很沒道理誒。
你們的媽祖也是聞名天下啊。
泉州搶莆田什麼了?
閩南,泉廈漳
閩北,南平
閩東,福州寧德
閩中,莆田,方言中又有閩東又有閩南的,一點自己的特色都沒有。
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台灣多數泉州移民,泉州古城宗教聖地,在政府扶持廈門的情況下泉州都能成為品牌城市,
泉州也是福建人口最多的,將近你們的3倍,還不包括在外華人。
有這些就夠了,哪還要和你們搶?

同樣性質的問題,為什麼在這段問答中,就比你這看著講理?
http://..com/question/370407702.html?oldq=1
我話可能有點重,樓主別生氣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