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福州的風俗
福州風俗主要為節俗、婚俗、食俗、傳統技藝,具體如下:
1、節俗
游神、迎神是福州鄉村正月里舉行的一種習俗活動。農歷的正月初三至十五,便是游神的時間。以村為單位,有時數村聯合,用敞篷大轎抬著當地供奉的神祗塑像,在鑼鼓和鞭炮聲中結隊巡遊村境,百姓夾道觀看、迎接,場面熱烈。
福州傳統有個「拗九節」,已出嫁的女兒都要在正月廿九煮「拗九粥」,趁早送回娘家孝敬父母。迄今福州郊縣仍保持此俗,但城區的「拗九節」卻漸漸被「母親節」所代替,一到這個節,花店生意就格外的好。在酒樓里也可以看到為父母親而設的宴席。
2、食俗
福州菜是閩菜的代表,閩菜有「福州菜香飄四海,食文化千古流傳」之稱。選料精緻,刀工嚴密謹慎;講究火候,注重調湯;喜用佐料,口味多變。著名湯品如歷史悠久的佛跳牆,有「壇起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的美譽。
福州五大代表菜是佛跳牆、雞湯氽海蚌、淡糟香螺片、荔枝肉、醉糟雞。五碗代表是太極芋泥、鍋邊糊、肉丸、魚丸、肉燕。福州的素菜也很有名,以麵筋、豆腐皮、豆腐筋、香菇、木耳等植物食物為原料。名素菜有「南海金蓮」、「半月沉江」、「石鼓三鮮」、「湧泉三絲」等30多種。
3、婚俗
福州結婚習俗分為訂婚儀式、男方下聘禮、女方回禮、女方置辦嫁妝、接親、吃太平面、鋪床、見長輩、酒店設酒宴、回門。「過禮」之後,男女雙方即可商定日期,到當地政府辦理結婚證,正式確定婚姻關系。
4、傳統技藝
閩劇,又稱「福州戲」。明代,崑山腔、弋陽腔等傳入福州,福州方言戲曲逐漸興起。清光緒初到辛亥革命前後,稱「閩班」。民國十三年(1924年),鄭振鐸出版傳統劇目《紫玉釵》等,正式以「閩劇」取代了「閩班」的稱號。
評話是福州地區主要曲藝品種,講究唱、說、做、表,有「人文活化石」之美譽。
十番原名「協歡」,意為聲協和而成歡,是福州主要地方樂曲之一,由民間龍燈舞演變發展而來,曲調悠揚動聽。
(1)福州怎麼接親擴展閱讀:
福州城市標志
1、市標——三山一水
福州城內於山、烏山、屏山「三山」鼎峙,閩江宛如綠帶穿城而過。史載,五代梁開平二年閩王王審知擴建城池,將風景秀麗的於山、烏山、屏山圈入城內,形成了福州「山在城中、城在山內」的獨特風貌。「三山一水」成為榕城主要標志,故福州亦稱「三山」。
2、市樹——榕樹
福州植榕,古已成風。榕樹四季常青、枝榮葉茂、雄偉挺拔、生機盎然,象徵著福州城市精神風貌。福州城區有古榕樹近千株,其中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內的一株千年古榕被譽為福州第一大榕,相傳是北宋冶平年間三位武官在此練武時植下的,樹高20米,樹冠地面投影面積達1330多平方米。
3、市花——茉莉花
福州特產,產量和質量都居中國之首。宋時福州已普遍栽培茉莉。福州城郊有許多成片栽培的茉莉園。它象徵福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芬香四播。以茉莉花薰制的福建茉莉花茶亦久負盛名,遠銷海內外。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決定命名茉莉花為市花。
Ⅱ 福州訂婚習俗結婚習俗
1、雙方父母出席酒宴協商雙方訂婚事宜,主要是訂下黃歷和男方的聘禮多少。禮金多少視雙方家庭條件為准,如果雙方都是普通家庭 (這里的普通家庭指雙方家庭年收入都在10萬RMB左右)目前標準是88888—108000左右浮動。
2、到訂婚日之前肯定還有大把的時間的,在這段時間里就是要添置兩人訂婚所需要的東西,我們以男方給女方的東西開始,金飾一套包括耳環,手鐲,腳鏈,項鏈,對戒一對,鑽戒一枚。
3、訂婚日:福州人現在訂婚酒席分兩種。
一種是中午女方家擺設酒席宴請男方的父母以及伴郎出席,晚上則由男方回請女方。
另一種就是雙方父母加上至親好友一起於某酒店設宴訂婚。一般現在市區選擇後者的比較多。
下午男方驅車盛裝至女方家中迎接女方及其父母,並給女方弟弟或者妹妹皮箱錢。
到酒店後給雙方父母敬茶,向親朋好友敬酒以見證你們的愛情。一言以蔽之,訂婚需要雙方結合的意願、訂金和時間。
Ⅲ 福州結婚習俗的接親
結婚第一天,男方家要准備兩輛以上裝飾好的婚車來女方家接新娘與嫁妝,也叫接親。當新郎的婚車到女方家時,女方家要放鞭炮,放完後新郎方可進入女方家。新郎還要帶上新娘手捧花與上等香煙來新娘家。見到新娘時,把手捧花給新娘拿著。同時,把香煙大方地分給女方家人抽。新人在女方家裡,拜見完祖先後,要吃太平面(注意:太平面的湯料必須是雞。而且新娘要吃得慢點,最好不要比新郎吃得快)。新人吃完太平面後,帶上嫁妝准備出嫁。在新人出門前,新娘家還要放鞭炮,放完後新人才可出新娘家門。新娘邁出女方家後,千萬不可回頭,要高高興興地往前走,即使是忘帶了東西,也不能回頭,要叫別人去拿。新人從邁出家門一直到上車前,新娘接出門的時候伴娘要為新娘打傘,車門則有伴娘負責開。當婚車啟動准備開走時,女方家人還要再放一次鞭炮。福州女兒出嫁,一定要在上午12點到男方家,一般新郎上午8到9點前就出發接親了。
到男方家。隨後拜堂,先拜天地祖先,再拜公婆,後夫妻交拜。拜畢,由「福壽雙全」的一對夫婦持鳳燭引新郎新娘進入洞房。入洞房後,新郎新娘並坐床沿,名為「坐床」;飲「合歡酒」,名為「合巹」;由一父母雙全、兄弟眾多的男孩在馬桶小便稱「開桶」,取早生男孩之意。
Ⅳ 求福州婚俗,越詳細越好,謝謝!
舊俗男女婚姻多由父母作主,媒人從中說合而定。媒人持女方庚帖交給男家,男家經過算命人「合婚」以經過「相親」後,便可議定。但現在是自由婚姻,可刪去這個步驟。
議定後,男方擇日請媒人把禮品和聘金陪送至女家,即為定親。男方要帶著2隻公雞、10斤線面、10斤豬肉、10斤糖、3條香煙、蠟燭、鞭炮、花、禮金、金器到女方家提親,然後男方要帶回去的東西包括一隻母雞,拿來的那兩只公雞中的一隻、拿來的線面和豬肉各拿一點,一條給新郎的新褲子和一雙新襪子。福州的禮金反正是要帶三的,越多越好,13333、33333、63333……
隨後新人們就准備結婚的物品,主要是新娘的陪嫁。新娘要准備床上用品、帶蓋的紅桶一個(裡面放著花生、紅棗、蓮子、穀物等)、娃娃一對、紅臉盆一對、BB洗澡盆一個(也是紅色的)、門上和窗戶上的喜字、紅布(包桶用的)、禮炮、洗發水2瓶、沐浴露1瓶、痱子粉1罐、牙刷2把、毛巾2條、牙膏1支、睡衣1件、拖鞋兩雙(男、女各一雙)等。這些都是結婚當天要帶到男方家的,當然崇尚一切從簡的新娘可以斟情安排。
結婚之日上午,男方迎娶,隨之以親戚朋友組成的「行郎」到女方搬取嫁妝。女方由事先把嫁妝集中於堂前,貼上「百年好合」等吉慶字,插上柏枝。古代用花轎,現在當然用小車啦。花轎到女方,新娘整妝上轎,在正午12點之前到達男方家,男方大放爆竹迎接。
下午是拜堂時間,為婚娶中的一個高潮。新郎新娘先拜天地,次拜祖先,再相向交拜, 飲合巹酒,俗謂交杯酒。再由司儀對親戚長輩唱見拜,新郎新娘跪拜,長輩受禮後賜見南鈿(即禮金)。
晚上為正宴,司儀主持婚宴儀式。席間,新人們要向賓客敬酒,有些賓客還會額外給新人席上費用,如果是錢就是100元左右,或者就是戒指。宴畢是鬧洞房時間。賓客們要想出各種辦法為難新人。
婚後第二天是回門的日子,娘家要派小舅子去接新娘,新郎要給小舅如果子錢。然後新郎備禮品,和新娘一起往岳家拜見,當日返回。
男方聘禮:按老人家說法,男方下聘的時候要備齊10 樣東西,意味著「十全十美」女方手到聘禮後,除了聘金,其餘的要歸還一半給男方。聘金:3萬3或1萬3(儀定的聘金尾數必為「3」字,福州方言「三」與「生」諧音,象徵婚後都生兒女)聘禮:公雞,母雞各一隻(女方退還母雞)豬腿一條(女方退豬蹄) 羊腿一條(女方退羊蹄) 紅鰱魚2頭 目魚干一包 蟶干2包
女方嫁妝:皮箱(個數一般2個,取好事成雙之意)皮箱里裝些常用衣物及女方父母辦給女兒的嫁妝物), 娃娃,一男一女娃娃一對,討吉利的說法,多子多福之意。辦些新家需要的電器(根據個人情況,按需辦理),塑料桶,塑料花和花瓶(布置新房用):塑料花要用白色和紅色2種顏色,代表男性和女性,出門前新娘手上要拿一束鮮花。(奇怪的是,我常看到很多嫁妝里都有痰盂,不知道拿來做什麼的);紅傘:接親時,伴娘為新娘撐紅傘出門,上車,下車。這把傘要嶄新的而且沒有商標,顏色紅色和粉紅均可,這也是舊時套吉利的說法,比如擋災,辟邪等
接親:如果女方家在福州或有自己的宿舍,就在家裡接走。如果新娘住新郎家,結婚哪天要避一下,或到酒店租房,從酒店接走,或者就直接到化妝店接親。要是男方的長輩沒意見,那就連「見長」的程序都省了,直接下午接到酒店迎賓(我覺得「見長」這個環節是不可以少的,因為那是結婚最有意思的環節)福州女兒出嫁,一定要在上午12點到男方家,一般新娘上午9到10點前就出發接親了,新娘接出門的時候伴娘要為新娘打傘,車門則有伴娘負責開。吃太平面,新郎到新娘家時,新人一定要吃碗太平面,新娘接到男方家後同樣還是要吃一碗太平面,意為保平安(太平面里還有兩個太平蛋,通常要吃一顆留一顆,意思為大家一起平安)
鋪床:福州人要男方家的長輩鋪新房的床,長輩要選父母,兒女齊全的,表示新人可以像長輩一樣幸福(我老爸就為一對新人鋪床過~哈哈)然後找1到2個乖巧,聰明,漂亮的小男孩到新床上打幾個滾,意思為將來會生漂亮男寶寶,如果喜歡生女寶寶,就找一男一女,或直接找女生來打滾,還要記得給小孩子包紅包。見長輩(這可是結婚最有意思的時刻了):下午3到4點,新人就要開始拜見過事的長輩,老人和親戚,討紅包。福州人叫「見廳」到了晚上,新人的親戚朋友就聚在一起喝喜酒,吃喜宴。有時候還要在酒桌上見過與自己同輩的親戚,那時候也還是可以拿紅包的。
Ⅳ 福州結婚習俗與伴娘注意事項
福州結婚習俗如下:
" c3 Z. W' |' c# {- P! l' _1 N( p(1)首先,男方要去女方家提親,男方要給女方父親禮金33000,還要給女方母親3000或者3000以上不等的肚子疼的錢,原因是女方母親生出女方來不容易;5 j5 q% l3 E8 S+ }( U, Z/ O
(2)其次,是男方買給女方買結婚的衣服里外各三套,(包括內衣、內褲、秋衣、秋褲以及外面的套裝),皮箱、皮包等,因為女方母親生了女方長那麼大了,也要給點費用給女方父母吧;9 u* P2 R9 Q8 h3 c' n. r
(3)第三,就是如果男方是福州人的話,去接新娘至新郎家還要給所有男方家的親戚,行跪拜大禮;
' |; K- o( K6 w* A' A' P(4)第四:男方去女方接親時,需要用紅傘來遮擋陽光,不能讓太陽照到女方臉上;
$ i' @ M) M$ D; n( M(5)第五,男方必須與女方商量後定好酒店,當天結婚時必須在酒店門口迎接賓客; i1 _: O+ v$ G! _. L; q
(6)第六,男方還要買洋娃娃、紅桶、紅臉盆等一些家庭用具;% H* @4 X0 m. N D; k. x
. K" ]$ Q, P' S3 j新娘入門之後,有個「下灶前」風俗。新娘到廚房,扎掛圍裙,先燒柴火,後煮雞蛋,伴房媽口唱:新人下灶前,家產層層「咸」(高)……這是一種示範性的儀式,新娘僅僅做個動作。
# [! t5 b* s3 |5 }' k B
# e8 z! }( Z5 U: C到了第二日,也有在三五日後,新娘要下廚房做飯做菜,叫「試鼎」。所謂「試鼎」,就是對新娘的煮飯、炒菜、煎湯、燉魚……烹調技藝來個「考試」。這時,母婆、嬸婆、姑婆等親戚長輩都來圍觀,可以提議這道菜怎麼煮、怎麼燜、怎麼炊等;可以從持刀切菜,剖魚削肉,到油鹽糟醬等使用,進行考察和出題做菜。一般都含有輔導性,以期煮得好,炒得香。如果有一兩位親戚長輩故意出題,新娘就應有自己主見,不能聽憑隨便說的,免出差錯。但作為新娘不便應嘴,採取「說的歸說的」,而試廚技藝要有自己的本色。要是人家查問,便說「先試試口味,下次再按你的吩咐辦」,或平和謙虛地應聲「先吃吃看,以後再依你說的做菜」,避免「頂牛」,節外生枝。 試鼎一般要試煮豆腐,佐以牡蠣、蒜。豆腐湯煮沸後,要調入稀淡的番薯粉,這一步非常關鍵。入粉太多,會把豆腐湯凝成塊狀的;入粉太少,豆腐湯不能形成羹狀。新娘應沉著試鼎,免得慌張,造成咸酸苦辣甜五味失調。農家重視豆腐,這諧音「務」(有),好兆頭;牡蠣,俗稱「蠣仔」,諧音「弟仔」(小孩子);蒜,俗稱「蒜仔」,諧音「孫仔」(孫子)等,這是喜家所欲的追求和期望。. E" D# c4 n8 e `
* x* R e0 K/ x# Z
請回門和「撮食」1 K& d# A$ l2 d0 v' v- `9 a
女子出嫁之後,有的翌日,有的第三天,女家派出新娘的弟侄一輩的人,到男家「請回門」。這時,新娘新郎便在晚輩代表引路下,偕行「回門」。如果雙方家庭相隔較遠,就要坐轎、扛兜、騎車、坐船。現在交通方便,選坐汽車。 / F# n. N! D5 K" _1 N/ H( V0 p4 x
! P% h( Y$ ^* ^3 m6 ^; F# `
請回門,古稱歸寧。只來一天,當晚便回男家的,叫「請趕燭」,定在燭明夜黑時分返回夫家;要是路遠,或女家場面熱鬧,可逗留三五天,既可會見女家的親戚朋友,又可在熱鬧場面,人們對新郎(俗稱姑爺、姐夫)進行有趣的樂和滑稽的調笑。作為新女婿定要禮貌待人,舉止文明,婉轉答對,避免被圈入合謀計算的「圈套」,弄得既要受罰,又要被人取笑。如端茶盈杯,就要平穩舉喝,不滴不漏。又如食太平面,怎麼用筷夾「太平」(鴨蛋),怎麼挑夾線面等動作都要講究,有的以象牙筷子或銀箸供新女婿使用,必須開動腦筋,沉著應對。再如酒席間怎麼酌酒、怎麼夾食、怎麼對話等都要留心,稍有差錯,都要被「處罰(罰錢)。從單項罰錢,買了禮餅等分給在場親戚朋友,叫做小」撮食「;到幾項罰錢集中起來,辦起酒宴請在場親戚朋友,叫做大」撮食「。新女婿被「撮食」,留下「傻女婿」笑柄,久久作了「話頭」。一般岳父母出面干預過重的「撮食」,只要不屬於新女婿本身智力低下或洋相百出的。
4 Y: z' a; D! D0 m1 j$ Z7 T
1 n2 g4 k1 U j; _% X5 b2 k媒人婆和伴房媽
2 @4 A0 B- b q& C- v8 x/ ?: X
) }! @8 O( j2 t" J$ D! F# K" s) Q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怎麼婚嫁呢?除了雙方父母認識,互相友好,結成姻親,或男女自幼相識,長大成親外,一般都要通過媒人撮合。充當媒人的,多是老年的婦女,人們以「媒人婆」稱呼,以示敬重。
) N/ K; X7 T' X3 j
) d6 M) Q V* w& _1 u7 W婚姻大事,依靠媒人通過定禮,有雙媒和單媒的區別。所謂雙媒,指男家信賴的男媒和女家信任的女媒協作撮合,較能順利謀成。單媒,指男家咐托到女家說親的,或女家咐托到男家說親的。媒人,也稱「介紹人」。舊時媒人作為一種社會職業,多是知識淺陋、文化不高的婦女,以說媒謀生,往往不負責任,七講八騙,單純撮成,撈取一筆「媒人錢」(今稱介紹費),以致「亂點鴛鴦譜」,受人鄙笑,因此』「媒人婆」一詞也含些貶意,與民諺「媒人嘴,犬放屁」、「媒人要吃十八頓」等等相應。當然,現今「媒人婆」在一些偏僻地區仍有,而城鄉多是親戚朋友受託充當「介紹人」,起牽線聯系和傳話作用,這種並非職業的媒人,頗受男女雙方的歡迎。因為,男女自由戀愛的,不必依賴「媒人婆」從中了解和說合。不過,許多婚姻介紹所和徵婚啟事的中介,也是替代「媒人婆」的舉措。好多互不相識,到戀愛結婚的過程,男女雙方互相了解,互相愛慕,最終還要通過中介式的介紹人傳話和撮成。伴房媽,俗稱「伴娘」,指女子出嫁,家長要找個陪伴新娘的人。因為新娘初進夫家,人地生疏,多不方便,所以女家要請人隨伴。伴房媽多選婦女,以容貌端正,口齒伶俐,熟悉禮規,和氣風趣為佳。舊時,伴房媽有單伴和雙伴兩種,時間上有長伴和短伴區別。短伴幾天,長伴逾月。
# Y m: R$ l/ N9 _( \ z# ^4 k
. `7 r6 k' s, A8 a) \伴房媽,也是一種社會職業,福州原多由水上人家的婦女承辦。從女子婚期前天請來相伴,准備「出門」,教以禮規,到娶親禮成,陪伴拜見公婆及親戚人等,常代新娘尊稱和致意,言行干凈利落,大大方方。尤其鬧房時,伴房媽要起臨事應變和巧言解圍的作用,多方力保新娘不受奚落或嘲弄。每當鬧房的親友戲弄起鬨,或發生個別親友無所不為時,伴房媽就要善於從中排解,好言相勸,盡力維護,即要鼓勵新娘隨和一些,答應若干文娛性的動作表演;又要排解個別親友發怒於人,避免「惡作劇」,也不使其「掏礱臂」(指賀新婚鬧房而笑謔不遂)。伴娘充當這一特殊環境的協調角色,定要擅長隨機答對,別出心裁。因為伴娘年歲稍大,而鬧房親友多是後生的,便呼之為「伴房媽」。
0 F, s J, M. f: L3 {. Y) f1 t4 T- T. b. Y$ t
伴房媽還負有照顧新娘熟悉環境和人事的使命,同時也要照顧新娘的生活。洞房之夜,還要指點新娘和新郎喝合歡酒,指導有關新婚的起居飲食的規俗禮例。往往合歡酒後,伴房媽要向新郎要紅包。新郎付給一份之後,還要求添包,「添」含添丁發甲的意思,新郎要滿足這一「添」的要求。至此,伴房媽工作結束,當夜或翌晨便可離開。
9 u0 V. F8 @+ |8 ]3 y/ d6 k# k0 W2 K* ~. L" W) |8 x
如果女家有請「回門」,即新娘新郎一齊到女家,就要伴房媽陪同走去。侍到禮成,伴房媽的差事已畢,也就離去了。這時間就稍多一些,富豪人家可聘逾月。
( t" r! M! A% l* W
" N; I" n# u! x, g Z/ d伴房媽往往有代代相承的「出口成章」,隨著新娘進入男家之後,每個場合都有唱誦傳統的歌謠。如《新娘入門歌》:新娘進門,福壽雙全,花開四季,孩兒坐盆……《新郎揭蓋歌》:揭蓋揭得起,傢伙(家財)烘烘起;揭蓋揭得高,起厝買田抱細哥;揭蓋揭正中,四代兩公孫……《拍房門歌》:一拍房門一聲請,檐前喜鵲報佳音,鴻雁雙飛長恩愛,鴛鴦成對永相親……《合歡酒歌》:新娘食雞頭,家產做上樓;新娘食雞[骨交],越做越起家;新娘食雞翼,做事有意值(好兆);新娘食雞底,明年做娘奶……每當伴房媽唱歌時,唱了一句,眾人要喝彩應和:「好呀!」「是啊!」這樣互相唱和,氣氛熱烈,儀式隆重,顯示喜慶的祥瑞和歡樂。
Ⅵ 福建的結婚風俗是什麼樣的
【婚禮紀】搜羅了一堆資料,福建的結婚風俗包括以下這些:
訂婚儀式:
「過禮」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認為是對兒女的婚事負責,往往在接到紅帖之後要請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雙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慮。好在現代人多半不相信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換紅帖,往往也只不過是一種形式而已,有的甚至連換帖的形式都免了。「換帖」、「合八字」之後,媒人要選個好日子,帶男方去「過禮」訂婚。「過禮」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動者(無論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筆重禮,一般都在事先由媒人同雙方分別協商好,不能由男方(或女方)給多少算多少。當然,男方或女方父母也應該盡量替對方著想,力求節儉一些,少收聘禮。「過禮」之後,男女雙方即可商定日期,到當地政府辦理結婚證,正式確定婚姻關系。
男方下聘禮:
男方父母、媒人帶著新郎去女方家訂婚。(現可約在酒店內訂婚,後大家吃頓便飯)
男方要送:聘金:3萬3,5萬3或10萬3(議定的聘金尾數必為三字。福州方言三與生諧音,象徵婚後多生兒女)。喜慶十色(喜糖5斤2包、2個大豬腿、2隻大魚、2頭目魚干、線面5斤2包(線面要用大紅紙包好)、紅蛋若干、蘋果或桔子若干、紅酒2瓶、10隻腳腳健全的煮熟後變紅的2隻大螃蠏{意為十全十美}、一對活雞{要用三尺三的紅繩將兩只雞的腳綁在一起的,得打活結哦。男方回去的時候要把母雞帶回去,這時候母雞的兩只腳用那根紅繩綁好。)黃金若干(注意:不一定要訂婚時送,黃金何時送雙方可以協商)
以上這些東西都要用紅紙外包裝,或者在送的東西上放上四方的小紅紙。
女方回禮:
可備一隻母雞,以便與男方訂婚送來的母雞交換下,讓男方帶回一對雞(包括對方原來送來的那隻公雞也返還)回去。有的女方家裡不事先備母雞,只是把男方送來的母雞留下,讓男方只帶回公雞去。須回送:新郎內衣一套、新郎西裝一套、新郎襯衫一件。新郎男襪一雙(不能是白色的襪子)、金戒指一個。其中的「襪金褲」,寓意新郎以後發展為:「活金庫」。至於女方要回送多少禮金給男方,可以在訂婚儀式時當場返送,也可以在結婚時,當嫁妝給新娘。
(備註:上方所說,訂婚時男方所送「喜慶十色」,女方可將十色中所有的一半返給男方帶回。不過,這「喜慶十色」,也是可以商量的,現在許多人都沒有送十色,只是隨便意思地送點。)
女方置辦嫁妝:
一、辦些新家需要的電器:根據各人情況,按需辦理。如女方有條件,現流行置辦「轎車一部」。 二、紅皮箱:(個數一般2個,取好事成雙之意). 皮箱里裝些常用衣物及女方父母辦給女兒嫁妝物。
三、紅傘:接親時,伴娘為新娘撐紅傘出門,上車,下車,露天。這把傘要求要嶄新的而且沒有商標, 顏色紅色和粉紅均可。這也是舊時討吉利的說法,比如擋災,辟邪。
四、紅塑料桶1個:需用3尺3的紅布(男方提供)包裹. (意為新娘馬桶,桶內要放上紅棗、花生、蓮子、桂圓、瓜子,寓意早生貴子)。
五、喜娃:一男一女娃娃一對,討吉利的說法,多子多福之意。(最好是女方朋友送的,千萬不可是新娘本人去買的)。
六、兒童澡盆1個,紅色化妝箱1個,鏡子一面,紅毛巾2條,紅牙杯一對,牙刷2把,2把角梳,紅臉盆2個。
七、塑料花和花瓶(男方提供);塑料花白色百合花和紅色玫瑰花2種顏色各九朵,代表男生和女生,也寓意百年好合和富貴榮華。
新房布置:
門框兩邊貼對聯一副,加橫批(橫批一般寫「鸞鳳和鳴」四字); 門上貼大紅雙喜字;
新房正中懸彩燈;
窗戶上貼剪紙的大紅雙喜字,四角貼剪紙的蝴蝶圖案; 窗戶兩邊貼對聯;
牆壁四周掛字畫;
廚房:正門對聯一副,加橫批,門上貼紅「喜」字; 其他:所有房間門上均貼「喜」字一個。
接親:
結婚第一天,男方家要准備兩輛以上裝飾好的婚車來女方家接新娘與嫁妝,也叫接親。當新郎的婚車到女方家時,女方家要放鞭炮,放完後新郎方可進入女方家。新郎 還要帶上新娘手捧花與上等香煙來新娘家。見到新娘時,把手捧花給新娘拿著。同時,把香煙大方地分給女方家人抽。新人在女方家裡,拜見完祖先後,要吃太平面(注意:太平面的湯料必須是雞。而且新娘要吃得慢點,最好不要比新郎吃得快)。 新人吃完太平面後,帶上嫁妝准備出嫁。在新人出門前,新娘家還要放鞭炮,放完後新人才可出新娘家門。新娘邁出女方家後,千萬不可回頭,要高高興興地往前 走,即使是忘帶了東西,也不能回頭,要叫別人去拿。新人從邁出家門一直到上車前,新娘接出門的時候伴娘要為新娘打傘,車門則有伴娘負責開。當婚車啟動准備 開走時,女方家人還要再放一次鞭炮。福州女兒出嫁,一定要在上午12點到男方家,一般新娘上午9到10點前就出發接親了。
吃太平面:
新郎到女方家時,新人一定要吃一碗太平面,新娘接到男方家裡後,同樣還要再吃一碗太平面。意為保平安。按福州傳統,新人在見家人之前,要吃太平雞面,新郎吃 雞頭,預示著一家之主,新娘子吃雞翅膀,雞腳,這個要用福州話來講,大意就是持家有方,多子多福。太平面里還有兩個太平蛋,通常要吃一顆留一顆,意思為大 家一起平安。
鋪床:
福州人要男方家的長輩鋪新房的床,長輩要選父母,兒女齊全的表示新人可以象這位長輩那樣幸福。然後找1至2個乖巧,聰明,漂亮的小男孩到新床上打幾個滾,意將來會生漂亮的男寶寶。如果喜歡生女寶寶,就找一男一女,或者直接女生來打滾好了。還得記得給每個小孩包紅包。
見長輩:
下午3到4點,新人就要開始拜見祖宗,及長輩,老人和親戚,討紅包。福州人叫「見廳」。
酒店設酒宴:
差不多5點新人們就要到酒店迎賓客了,最後就是酒店常見的禮儀了。新人的親戚朋友就聚在一起喝喜酒,吃喜宴。結婚時在酒店裡的儀式可請婚慶公司進行安排。在酒桌上見過與自己同輩的親戚,那時候也還是可以拿紅包的。
回門:
按福州婚俗「請回門」,通常只來一天,當晚便回男方家的,叫「請趕燭」,要在燭明夜黑前返回夫家。結婚時,第一天是男方家辦酒。第二天,女方家辦酒,也叫辦回門酒。婚後第二天是回門的日子,「請回門」時,娘家要派小舅子去接新娘,新郎要給小舅子錢,同時要對新郎進行有趣的逗樂和滑稽的調笑,作為新女婿定要以禮待人,婉轉答對,避免落入的「圈套」,弄得既要受罰,又要被人取笑。然後新郎備禮品,和新娘一起往岳父母家拜見,當日需返回。至此,整個結婚儀式算是結束了。
結婚禁忌:
( 一 ) 忌於鬼月完婚. 即農歷七月。
( 二 ) 忌於農歷六月完婚, 有半月妻的意思。
( 三 ) 安床時, 要把床置放正位, 忌與桌子衣櫥或任何對象的尖角相對。
( 四 ) 床位安好後至新婚夜前夕, 準新郎忌一個人獨睡新床, 可找一位大生肖及未成年的男童陪睡, 如肖龍者。 ( 五 ) 訂婚當天, 不管天氣有多熱, 所有參加訂婚的人, 都不可以煽扇子, 不然會有拆散的意思。
( 六 ) 訂婚之文定喜宴完畢後, 雙方都不可以說再見, 不然會有再婚的意思。
( 七 ) 新娘子結婚當天所穿的衣服禮服忌有袋口, 以免帶走娘家財運。
( 八 ) 新娘子離開娘家時, 哭得越厲害越好. 越哭越發, 不哭不發的意思。
( 九 ) 結婚當天, 新娘出門時, 姑嫂均要迴避, 不能相送. 因為"姑"跟"孤"同音, 而"嫂"跟"掃"同音, 都不吉利。 ( 十 ) 在迎娶途中, 如遇到另一隊迎娶車隊, 叫"喜沖喜", 會抵消彼此的福份, 所以必需互放鞭炮, 或由雙方媒人交換花朵, 以化解之.
( 十一 ) 結婚當天, 任何人都不可以接觸到新床, 直到晚上就寢. 新娘當天更不可碰到床邊。
( 十二 ) 結婚當天, 新娘子不可躺下, 不然會有一年到晚都病倒床上的意思。
( 十三 ) 因小孩容易哭, 所以小孩應禁入結婚禮堂, 因為在禮堂哭會不吉利。
( 十四 ) 新娘進男家門時, 忌腳踏門檻, 應要跨過去。 ( 十五 ) 凡是生肖屬"虎"的人或寡婦, 不可觀禮及進新房。 ( 十六 )新娘子小心, 不要踏到新郎鞋, 會有羞夫之意。 ( 十七 ) 歸寧當天, 新婚夫婦必須於日落前離開娘家回家, 絕對不可留在娘家過夜. 萬一有特殊原因不能回家, 夫妻二人要分開睡, 以免沖撞娘家令娘家倒霉。
( 十八 ) 新婚四個月內, 忌參加任何的婚喪喜慶。 ( 十九 ) 新婚四個月內, 忌在外過夜。
Ⅶ 福州風俗接親女方姑姑能去男方家嗎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27
Ⅷ 婚禮習俗!(福州地區的)
漢族--婚俗
過去漢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辦,大都是父母從小就給訂了婚,有的還指腹為婚,即孩子還未出生,雙方父母就為他們確立婚姻關系。
同姓不婚: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始於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實行族外婚時遺留下的規定。春秋時,人們同姓婚會造成後代畸型及不育已有進一步認識,但同姓婚配仍在貴族中時有發生。戰國後,以氏為姓,漢代以後,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至唐代,對同姓婚又循古制,予以禁止。宋、元一宗唐律,同姓為婚乾杖而離之。明、清時地域更大,人口眾多,早成為以地域為基礎的社會,取代了原先以血緣為基礎的氏族。故《明律例》與《清律例》均分同姓、同宗為二,中表面規定兩者皆禁止通婚,實際同姓而不同宗也可以結婚。清末冊律,將同姓不婚與親屬不婚合並,只禁止同宗結婚。
訂婚前要請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訂婚時,由男方給女方一些財物作「訂禮」,結婚時女方也要帶給男家很多財物,叫「陪嫁」。
舉行婚禮那天,新郎要坐上禮車或花轎,到女家去"迎親",禮車或花轎前邊有樂隊。新娘被迎進男家後,要參拜天地和父母。禮畢,新婚夫妻入洞房。這時男家設宴款待前來賀喜的親朋。有的地方還有鬧洞房、聽壁腳的習慣。
查日子:漢族婚姻風俗。又稱報日子。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農村議婚訂婚的一個步驟。男女青年相識了解後,稟告父母,托媒溝通,男方給女方送彩禮,然後定婚期。
舊時多先請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進行。有些地方雙方家長相會為子女訂婚。如全州縣一帶,雙方意見一致後,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給女方,約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長和舅舅到男家相會,男方設宴款待。小夥子執壺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後敬自家舅舅,然後先客後主依序敬酒。雙方商定婚期,訂婚告成。爾後男女送女方重禮、聘金,女方准備嫁妝,男方准備傢具,依期舉行婚禮。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對糯米粑(俗稱「團圓粑」)送到男家,男方心領神會,盛情款待並請左鄰右舍陪客。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議將婚期提前。
賀郎歌: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興安縣一帶。拜堂、晚宴後,親友簇擁新郎於正廳,唱賀郎歌。即興現編賀詞,也有戲謔、詼諧之詞。親友唱一首,新郎飲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女歌手閉門以待,男女對唱《開門歌》,盡興方開門。進門後唱歌鬧房,由「恭賀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飲到10杯(酒力不勝者可由男歌手代飲)。然後唱《交歡酒》,新人雙雙同飲一杯。最後歌手扣門唱《扣門歌》以結束婚禮。
坐紅堂: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全州縣一帶,男女青年結婚前夕分別在自家祭祖並接受尊長訓誡。新娘穿紅掛飾,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細聲委婉唱《哭嫁歌》,念父母恩,敘姐妹情。姐妹們叮囑新娘過門後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贊新郎俊秀勤勞。當新娘訴說不如意的心事時,姐妹們多方勸慰。唱到深夜衣依依告別並贈禮品。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廳,接受長輩勤儉理家,為人處世之教。教導結束老人退堂,小夥子們說笑打諢追新郎,歡樂深夜方散。
討鑰匙: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全州縣一帶。新娘之嫁鑰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親郎」掌管。拜堂前,新郎向送親郎送封包討鑰匙,以便拜堂後打開箱子,展示其中穀米錢物,象徵婚後五穀豐登、家庭富裕。送親郎嫌少不接,新郎多次添加。送親郎收下封包,新郎討得鑰匙後,歡歡喜喜與新娘拜堂。
看屋:漢族婚俗之一,農村議婚中的一個重要程序。又名看家門、查家。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屆時女方和兩位稱為「陪姑」的姑娘在10多位親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查訪家況(也有女方本人不去的)。男方設宴款待。媒人介紹議婚雙方相識。女方親友代提財禮要求,男方當時通常一概應承,並贈諸賓客「行腳錢」。次日,雙方通過媒人細議。有些地方還允許進入議婚男子內室翻箱倒櫃察真情實況,之後再通過媒人議婚。
黑房搶親: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賀縣一帶。在下程山區,新娘哭嫁兩天兩夜後,過門之日清早與女伴們同藏黑房。男女迎親隊伍到達後,新娘的兄長(或堂兄表哥)和親威中的男青年破門而入。女伴擲沙子揮竹枝抵抗。搶者力圖將女伴們拖出門外以排除干擾。如兩個搶者敗陣,則增到4人乃至10多人,直到把新娘強背出門。再由男方迎親隊中的兩個(或4個)女子輪流背新娘到郎家。搶親角逐中,男給女抹鍋煙墨,女撕男衣衫,使古搶婚遺風演變為男女青年的打鬧嬉戲。
拜堂彩語: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婚禮中的一個重要程序。常由新郎的舅舅點燃供桌上的一對喜燭,並說彩話賀喜祈福。如桂東賀縣一帶常用彩語:「龍獨光光,高照華堂,夫妻並壽,福祿成雙」、「手拿花紅丈二長,恭喜外甥娶新娘,鸞鳳和鳴添福壽,夫妻和睦百年長。」祝詞說完後,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並對拜成親。
回門:舊時漢族婚姻風俗。即成婚後三、六、七、九、十日或滿月,女婿攜禮品,隨新娘返回娘家,拜蠍妻子子的父母及親屬。自親迎始的成婿之禮,至此完成。此俗起於上古,泛稱「歸寧」,為婚後回家探視父母之意。後世各地名稱不一,宋代稱「拜門」,清代北方稱「雙回門」南方稱「會親」,河北某些地區稱「喚姑爺」,杭州稱「回郎」。近代通鮑在婚後第三天,又稱「三朝回門」。此為婚事的最後一項儀式,有女兒不忘父母養育之恩賜,女婿感謝岳父母及新婚夫婦恩愛和美等意義,一般,女家皆設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長陪飲。新婚夫婦或當日返回,或留住數日,若留住時,則不同宿一室。
Ⅸ 福州結婚准備什麼
男方下聘禮:男方父母、媒人帶著新郎去女方家訂婚。(現可約在酒店內訂婚,後大家吃頓便飯。)
男方要送:聘金:3萬3,5萬3或10萬3(議定的聘金尾數必為三字。福州方言三與生諧音,象徵婚後多生兒女)。喜慶十色(喜糖5斤2包、2個大豬腿、2隻大魚、2頭目魚干、線面5斤2包(線面要用大紅紙包好)、紅蛋若干、蘋果或桔子若干、紅酒2瓶、10隻腳腳健全的煮熟後變紅的2隻大螃蠏{意為十全十美}、一對活雞{要用三尺三的紅繩將兩只雞的腳綁在一起的,得打活結哦。男方回去的時候要把母雞帶回去,這時候母雞的兩只腳用那根紅繩綁好。)黃金若干(注意:不一定要訂婚時送,黃金何時送雙方可以協商)
以上這些東西都要用紅紙外包裝,或者在送的東西上放上四方的小紅紙。
女方回禮:可備一隻母雞,以便與男方訂婚送來的母雞交換下,讓男方帶回一對雞(包括對方原來送來的那隻公雞也返還)回去。有的女方家裡不事先備母雞,只是把男方送來的母雞留下,讓男方只帶回公雞去。須回送:新郎內衣一套、新郎西裝一套、新郎襯衫一件。新郎男襪一雙(不能是白色的襪子)、金戒指一個。其中的「襪金褲」,寓意新郎以後發展為:「活金庫」。
至於女方要回送多少禮金給男方,可以在訂婚儀式時當場返送,也可以在結婚時,當嫁妝給新娘。
(備註:上方所說,訂婚時男方所送「喜慶十色」,女方可將十色中所有的一半返給男方帶回。不過,這「喜慶十色」,也是可以商量的,現在許多人都沒有送十色,只是隨便意思地送點。)
女方置辦嫁妝:
一、辦些新家需要的電器:根據各人情況,按需辦理。如女方有條件,現流行置辦「轎車一部」。 二、紅皮箱:(個數一般2個,取好事成雙之意). 皮箱里裝些常用衣物及女方父母辦給女兒嫁妝物。
三、紅傘:接親時,伴娘為新娘撐紅傘出門,上車,下車,露天。這把傘要求要嶄新的而且沒有商標, 顏色紅色和粉紅均可。這也是舊時討吉利的說法,比如擋災,辟邪。 四、紅塑料桶1個:需用3尺3的紅布(男方提供)包裹. (意為新娘馬桶,桶內要放上紅棗、花生、蓮子、桂圓、瓜子,寓意早生貴子)。
五、喜娃:一男一女娃娃一對,討吉利的說法,多子多福之意。(最好是女方朋友送的,千萬不可是新娘本人去買的)。 六、兒童澡盆1個,紅色化妝箱1個,鏡子一面,紅毛巾2條,紅牙杯一對,牙刷2把,2把角梳,紅臉盆2個。
七、塑料花和花瓶(男方提供);塑料花白色百合花和紅色玫瑰花2種顏色各九朵,代表男生和女生,也寓意百年好合和富貴榮華。
接親:
結婚第一天,男方家要准備兩輛以上裝飾好的婚車來女方家接新娘與嫁妝,也叫接親。當新郎的婚車到女方家時,女方家要放鞭炮,放完後新郎方可進入女方家。新郎 還要帶上新娘手捧花與上等香煙來新娘家。見到新娘時,把手捧花給新娘拿著。同時,把香煙大方地分給女方家人抽。新人在女方家裡,拜見完祖先後,要吃太平面(注意:太平面的湯料必須是雞。而且新娘要吃得慢點,最好不要比新郎吃得快)。 新人吃完太平面後,帶上嫁妝准備出嫁。在新人出門前,新娘家還要放鞭炮,放完後新人才可出新娘家門。新娘邁出女方家後,千萬不可回頭,要高高興興地往前 走,即使是忘帶了東西,也不能回頭,要叫別人去拿。新人從邁出家門一直到上車前,新娘接出門的時候伴娘要為新娘打傘,車門則有伴娘負責開。當婚車啟動准備 開走時,女方家人還要再放一次鞭炮。福州女兒出嫁,一定要在上午12點到男方家,一般新娘上午9到10點前就出發接親了。
吃太平面: 新郎到女方家時,新人一定要吃一碗太平面,新娘接到男方家裡後,同樣還要再吃一碗太平面。意為保平安。按福州傳統,新人在見家人之前,要吃太平雞面,新郎吃 雞頭,預示著一家之主,新娘子吃雞翅膀,雞腳,這個要用福州話來講,大意就是持家有方,多子多福。太平面里還有兩個太平蛋,通常要吃一顆留一顆,意思為大 家一起平安。
鋪床: 福州人要男方家的長輩鋪新房的床,長輩要選父母,兒女齊全的表示新人可以象這位長輩那樣幸福。然後找1至2個乖巧,聰明,漂亮的小男孩到新床上打幾個滾,意將來會生漂亮的男寶寶。如果喜歡生女寶寶,就找一男一女,或者直接女生來打滾好了。還得記得給每個小孩包紅包。
Ⅹ 福州結婚辦婚禮, 訂婚是什麼樣的流程,儀式是怎麼樣的
【百惠網專家堂】,生活服務專家平台,為你提供全方位的生活解決方案,結婚慶典,化妝造型,跟攝跟妝師等等,化妝師——邱艷,與你分享:
1.男方下聘禮:
按老人家的說法,男方下聘時備齊10樣東西,意味著十全十美.女方收到聘禮後,除了聘金,其餘的聘禮要歸還一半給男方.大致羅列如下:
聘金:3萬3或者1萬3(議定的聘金尾數必為三字.福州方言三與生諧音,象徵婚後多生兒女)
公雞,母雞各一隻(女方退還母雞給男方)
豬腿一條:即豬的1/4(女方退還豬蹄)
羊腿一條: 即羊的1/4(女方退還羊蹄)
紅鰱魚2頭
目魚干2大包
蟶干2包
2.女方辦嫁妝:
皮箱:(個數一般2個,取好事成雙之意). 皮箱里裝些常用衣物及女方父母辦給女兒嫁妝物.
娃娃:一男一女娃娃一對,討吉利的說法,多子多福之意
辦些新家需要的電器:根據各人情況,按需辦理.
塑料桶:塑料花和花瓶(布置新房用); 塑料花白色和紅色2種顏色,代表男生和女生;出門時,新娘手上要拿一束鮮花
紅傘:接親時,伴娘為新娘撐紅傘出門,上車,下車.這把傘要求要嶄新的而且沒有商標, 顏色紅色和粉紅均可.這也是舊時討吉利的說法,比如擋災,辟邪.
3.接親
如果女方家在福州或有自己的宿舍,就從家裡接走。如新娘住新郎家裡,結婚那天,要避一下,或者到酒店接走。或者就直接到化妝店(影樓)接親。要是男方的長輩沒有意見,那就連見長的程序都省了,直接下午接到酒店迎賓。
4. 吃太平面:
新郎到女方家時,新人一定要吃一碗太平面,新娘接到男方家裡後,同樣還要再吃一碗太平面。意為保平安。
5.鋪床:
福州人要男方家的長輩鋪新房的床,長輩要選父母,兒女齊全的表示新人可以象這位長輩那樣幸福。然後找1至2個乖巧,聰明,漂亮的小男孩到新床上打幾個滾,意將來會生漂亮的男寶寶。如果喜歡生女寶寶,就找一男一女,或者直接女生來打滾好了。還得記得給每個小孩包紅包。
6.去酒店:
差不多5點新人們就要到酒店迎賓客了,最後就是酒店常見的禮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