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為什麼叫左海
擴展閱讀
廈門bat在哪裡看 2025-05-24 22:13:49
廈門廣優支付怎麼樣 2025-05-24 22:12:58
深圳樓市如何擴容 2025-05-24 22:08:43

福州為什麼叫左海

發布時間: 2022-04-20 20:26:27

① 福州歷史上都有哪些別稱

寶塔錨地

選自《日本相冊》

拍攝時間:20世紀30-40年代

拍攝地點:馬尾

福州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越王勾踐後裔無諸(受封為閩越王)在此築城建都,稱為「冶城」。唐開元十三年(725年)因「州北有福山」,始稱「福州」。歷代以來它有十三個別稱:分別是閩中、晉安、鳳城、三山、長樂、榕城、福安、閩海、閩州、泉州、左海、閩都等。

萬壽橋

拍攝者:島崎役治等(日)

拍攝時間:20世紀20-30年代

拍攝地點:福州

1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分全國為三十六個郡。七年後又增設四個郡,其中福建叫閩中,治所在福州,所以古人廣義上稱福建為閩中,而狹義上則稱福州為閩中。唐朝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杜苟鶴(846-904年)池州石埭人(今安徽太平),他旅居福州時留有一首描寫福州秋天的詩,題目就叫《閩中秋思》:「雨勻紫菊叢叢色,風弄紅蕉葉葉聲;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圖畫不堪行。」說明當時福州稱閩中,2秋色如畫,但一千多年前交通不便,故詩的最後稱不堪行。

2

晉安

魏晉南北朝時,晉人紛紛避戰亂從中原入閩,始稱八姓人閩,不少望族定居於福州今東門晉安河兩岸,故此時福州別稱晉安。

飛虹橋

選自《日本相冊》

拍攝時間:20世紀30-40年代

拍攝地點:西湖

3

鳳城

晉代地理學家郭璞為福州勘察新城,並作《遷城記》,文中對福州的地形作了這樣的描述:「其城形狀,如鸞如鳳,氣勢盤肇,遇兵不亂,遇荒不掠,逢災不染,其甲子滿。」其言下之意,把福州比作「鳳城」,而鳳鳥則是吉祥之象徵,因此說福州是個福祥之城,如今福州還有許多帶「鳳」的地名:如西門的鳳凰池,工業路一帶的大鳳山、小鳳山,東街有鳳凰坊,東門有鳳邱山,宋代朱熹在福州書院有鳳邱鶴林,清代三牧坊有鳳地書院等。如今在閩江二橋南端橋南環島還聳立著一座「三鳳齊鳴」的仿古銅色雕塑,象徵福州的南大門。

4

三山

唐末五代,福州城范圍進一步擴大,把屏山、烏山、於山圈人城內,故此後福州便有「三山」之別稱。如今海外福州籍華僑聚集地行會組織仍稱「三山會館」。

鼓山名勝

拍攝者:島崎役治等(日)

拍攝時間:20世紀20年代

拍攝地點:鼓山

5

長樂

公元933年,開閩始祖王審知死後,他的兒子王延鈞在福州稱帝,國號「閩」,改福州為「長樂」,所以這一歷史時期的「長樂」不是指今天的長樂市,而是指福州。

6

榕城

宋代治平年間,福州太守張伯玉發動居民編戶植榕,於是綠蔭滿城,暑不張蓋。從此福州開始有「榕城」的別稱。

7

福安

南宋末年,元兵揮戈南下,民族英雄文天祥護送益王趙?g入閩,在福州建立臨時國都,將福州改為「福安」。

古城區

拍攝者:島崎役治等(日)

拍攝時間:20世紀20-30年代

拍攝地點:於山

8

天興府

明代末年,即弘光元年(645年),明朝國都南京被清兵攻陷,明太祖朱元潭九世孫朱聿鍵從杭州入閩,在福州稱帝,改年號為「隆武」,稱福建為「福京」,福州為「天興府」。

9

左海

清代福州又有「左海」之別稱,因為我國古代地名以東西方位而定,以東為「左」,以西為「右」,福州位於東海之濱,故稱「左海」。清末福州城曾聳立有一座石牌坊,上書「左海流芳」四個大字,以示福州人才輩出。林則徐紀念館的大門左邊上書「左海偉人」,原北京市委書記處書記、《人民日報》社長鄧拓是福州人,他常用「左海」筆名發表文章。

湧泉寺

拍攝者:島崎役治等(日)

拍攝時間:20世紀20年代

拍攝地點:鼓山

10

泉州

唐代初年福州曾叫過「泉州」,但時間很短。

11

閩州

唐大業二年(公元606年)改泉州為「閩州」,把泉州這個名稱移給了現在閩南的泉州,直到唐代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才改閩州為福州。

鶴齡英華書院

拍攝者:西德尼戴維甘博(美)

拍攝時間:1918年

拍攝地點:福州

12

閩海

辛亥革命後,廢除舊府建置,改福州為「閩海道」,於是出現了閩海之別稱,它包括福州話流行的長樂、福清、閩清、永泰、連江、古田、屏南、羅源、閩侯、平潭等十個縣市,故在海外有「閩海十邑」之稱。

13

閩都

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末五代時期,王審知隨兄王潮從王緒起兵南下入閩,於公元893年攻下福州城,後於梁太祖三年(909年)受封為閩王,建立閩國。因首都定於福州,從此福州便有「閩都」之稱。

商業街

拍攝者:西德尼戴維甘博(美)

拍攝時間:1918年

拍攝地點:福州

② 福州的別稱是什麼

福州別名:榕城、三山、東越、左海、冶城
福州,別稱榕城,簡稱「榕」,隸屬於福建省,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及沿海地區,是福建省省會,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福州建城於公元前202年,歷史上曾長期作為福建的政治中心。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都市、東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福州地貌屬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嶺所環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間。

③ 福州的西湖公園就是左海公園嗎

不是,這是兩個公園,不過兩個公園緊挨著。
歷史上,西湖是城西的沼澤地,現在叫做濕地。
歷史上的西湖非常浩淼,比今天的西湖大好幾倍,遠到湖前以前都是西湖的組成部分。
但是隨著人口的增殖,明清以後西湖大為縮小,大部分被填湖造田。
到了解放後,又把剩下的西湖又填了很多,我記得當時是種橘子。
文革後,把解放後填的挖起來,恢復為西湖公園。

到了20多年前還是30年前,差不多這個時間段,政府又組織把西湖公園北面的毗鄰的稻田和魚塘全部挖深,做成一個公園,這個公園取名叫左海公園。
所以兩個公園雖然背靠背,連成一片,卻的確是兩個公園。
當然,左海公園的地盤,在歷史上,也屬於唐宋時期西湖的一部分

④ 左海公園名字的由來和歷史

1990年由洪山鎮農民集資4000多萬元興建,至於其命名左海公園,與左海湖有關。總體設計以「五洲風光」為主題。北大門設在銅盤路。內辟廣場,正中有象徵世界五大洲的雕塑。另有體現日本庭院建築特點的日本園等。左海公園位於福州市鼓樓區西北側,是福州市區面積最大的公園。東與西湖公園相鄰,有道路連通,西依二環路,北臨銅盤路,南靠象山,設有南大門、西大門和北大門。全園面積35.47公頃,其中水面18.14公頃。

⑤ 福州的別稱是什麼

福州,別稱榕城,簡稱「榕」,隸屬於福建省,是福建省省會,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等稱號。

⑥ 為什麼福州叫榕城啊

治平二年(1065年),福州太守張伯玉在福州遍植榕樹,「榕城」之名由此而來。

宋代是福州歷史上的黃金時代,人口、經濟、文化都達到一個高峰。開寶七年(974年)和熙寧二年(1069年),刺史錢昱和程師孟先後擴建城池。慶歷四年(1044年)蔡襄任福州知州期間大興水利。治平二年(1065年),福州太守張伯玉在福州遍植榕樹,「榕城」之名由此而來。

(6)福州為什麼叫左海擴展閱讀:

市樹——榕樹

福州植榕,古已成風。北宋時期,太守張伯玉倡導「編戶植榕」,「滿城綠蔭,暑不張蓋」,使福州有了「榕城」的美稱。榕樹四季常青、枝榮葉茂、雄偉挺拔、生機盎然,象徵福州城市精神風貌。

福州城區有古榕樹近千株,其中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內的一株千年古榕被譽為福州第一大榕,相傳是北宋冶平年間三位武官在此練武時植下的,樹高20米,樹冠地面投影面積達1330多平方米。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決定命名榕樹為市樹。

⑦ 地名「福州」一詞是有著什麼樣的「由來」及其「歷史淵源」

福州歷史悠久,建城已有2200多年,「福州」一詞是由唐代開元年間始用,並延用至今。
戰國秦漢時期,福州閩族先民與越王勾踐後裔融合形成閩越族地方政權。漢武帝平定閩越,遷民於江淮之間後,福州這一繁榮的地方王國曾一度凋零衰落。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在福州地區建「冶城」,這是福州建城的開始。之後,福州相繼有晉安郡、閩州、豐州、泉州、建州等各種名稱。
唐開元十三年(725年),因州城西北有福山,遂改名為"福州",並升為都督府,府治設在州城內(今鼓屏路),福州之名始用至今。
另外,福州還有「榕城」「左海」「三山」的雅稱。
福州城內外鬱郁榕蔭,名樹古木良多。早在唐代即有榕城之稱,宋代太守張伯玉編戶植榕,"綠蔭滿城,暑不張蓋"。因此被稱為「榕城」。
福州東瀕大海,古人以東為左,故也被稱為"左海"。宋代以後,蔡襄、程師孟、曾鞏、趙汝愚、梁克家、辛棄疾等諸多名人相繼主政福州,勵精圖治,促進經濟文化發展,福州遂享有「海濱鄒魯」的美譽。
福州城內於山、烏山、屏山三山鼎立,白塔、烏塔兩塔對峙,閩江橫貫城區,構成"三山兩塔一條江"的獨特城市格局,因此,被稱為"三山"。

⑧ 福建省福州市簡稱是什麼

中文名稱: 福州
外文名稱: Fuzhou,Foochow
別名: 榕城,三山,東越,左海,合沙
行政區類別: 省會
所屬地區: 福建省
政府駐地: 鼓樓區烏山路
電話區號: 0591
郵政區碼: 350000

⑨ 福州被稱為榕城的原因是什麼

因為以前北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張伯玉移知福州。福州地處南方,入夏酷熱,中暑生病的人很多。他到任後,經過調查,下令編戶植榕,及至熙寧以後,福州綠陰滿城,暑不張蓋。從此福州便有了「榕城」的美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