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城門有什麼
擴展閱讀
天津代駕價格如何計算 2025-08-15 12:17:31
福州哪裡鋼琴最好 2025-08-15 12:07:57
北京該去哪裡找男朋友 2025-08-15 11:52:59

福州城門有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4-28 03:10:30

㈠ 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有些什麼快遞

可以跟你說什麼都有,申通,圓通,天天,EMS,全部都有,因為城門算福州的市區

㈡ 福州城門附近有什麼水世界玩

就在黃山就有很大的鯨奇水世界,很好玩不過人很多。

㈢ 福州城門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福州市城鄉規劃局網站發布了,包括倉山林浦、螺洲在內的五個福州歷史文化保護區詳細規劃,加上此前就已經發布過保護規劃的煙台山歷史風貌區,福州目前共有六個歷史文化保護區制定了詳細控規!

林浦

打造南宋遺風濱水景區

從福州市區白湖亭乘57路公交車到終點站,是倉山區城門鎮林浦古村,就是陳丞相祠所在地。

林浦古村自五代開始,林姓聚族而居,日趨興盛,故稱之為「林浦」。濂江書院是福州唯一保存下來的宋代朱熹講學的古書院。這里的人家歷來注重教育,代代人才輩出。林浦古村及周邊,還保留著唐宋以來大量的文物。

規劃定位

打造以南宋遺風和尚書文化為特色,居住、文化、商業、旅遊、休閑等多元功能復合,富有生機與活力的千年歷史文化名村,融入周邊區域的傳統與現代有機融合、相得益彰的重要人文節點。

規劃范圍

林浦歷史文化名村范圍以濂江、獅山、福濂、紹岐4個行政村為基準,結合規劃道路、山水自然邊界劃定,面積290.42公頃。

核心保護范圍:北至浦下河南岸、紹岐老街沿線,東至紹岐泰山宮、黃氏宗祠、御道碑、更樓、後街林宅、太保亭一線,南至林橋頭,西至林浦溪東岸,面積約20.72公頃。

將打造成為南宋遺風和尚書文化特色鮮明的,居住、文化、商業、旅遊、休閑等多元功能復合的,富有生機與活力的千年歷史文化名村,融入周邊區域的傳統與現代有機融合、相得益彰的重要人文節點。

▲林浦村泰山宮節點效果圖。

規劃打造「一帶兩軸一環、一心四組團」的空間結構:

「一帶」:浦下河濱水風情帶;

「兩軸」:林浦古街傳統商業軸、規劃主路特色商業軸;

「一環」:林浦河及其濱水綠帶、三環輔路防護綠帶構成的綠環;

「一心」:依託泰山宮、濂江書院、南宋文化展示館及遊客服務中心的主入口綜合中心;

「四組團」:三個以居住功能為主導的組團、一個以商業等旅遊服務配套功能為主導的組團。

螺洲

南片區文化旅遊集散地

螺洲鎮位於福州市倉山區南台島東南端,南臨烏龍江,北、西分別與城門鎮、蓋山鎮相連,古稱「百花仙洲」。 洲內水網密布,古代出境皆需舟船。因其形如青螺,又有東晉時洲人謝端遇田螺仙女並結為夫婦的美麗傳說,故名螺洲。

螺洲鎮緊靠福廈公路,距福州機場僅3公里,鎮內基礎設施齊全,村村通機動車及程式控制電話,建有自來水廠一座,可供全鎮居民飲用。

這里是「帝師」陳寶琛的故鄉,文物眾多,有建於南宋末年的孔廟,建於梁大同年間的靈山寺,有清代陳寶琛所建五樓,清朝末年狀元王仁堪的狀元府,還有天後宮、螺女廟及螺仙勝跡、曲水觀瀾等碑刻。

規劃定位

福州南片區的文化旅遊集散地,集活態居住、遺存展示、文化體驗、休閑旅遊為一體的古鎮街區。

規劃范圍

整個螺洲鎮域,總面積4.94平方公里。重點規劃區域為規劃劃定的歷史鎮區范圍,規劃面積66.09公頃。

㈣ 福州城門中學是不是很差呀

福州城門中學不差,很優秀。

學校依山而建,樓俊樹美,古樹參天,池美魚樂,錯落有致。春來鳥語花香,夏日荷花爭艷,秋至天高氣爽,冬季蒼翠滿園。學校教學設備先進,設施完善。

配有圖書館、閱覽室、理化生實驗室、多媒體教室、計算機專用教室、多媒體報告廳、語音室、音樂室、美術室、教師電子備課室、校園廣播系統,擁有1776m2的文體活動中心和400m標准跑道的田徑場,班班通實現全覆蓋,教育手段基本實現了現代化。

教學理念:

教學上大力推行"先學後講課課練"課堂教學模式,即教師先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和要求,給學生一定時間,指導學生自學教材,後讓學生做老師經過精選的練習題;然後再引導學生研討解決暴露出的問題,老師只作評定、補充、更正;最後當堂布置作業,當堂練習。堅持科研興校、科研促教,不斷轉變教育教學理念。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福州城門中學

㈤ 福州倉山區城門有沒有什麼地方好玩又沒什麼人地方,適合情侶

往東邊,花海公園。
掃一個摩拜單車,沿著江濱騎行,看看花海,還有下小沙灘。

㈥ 福州台江區城門有那些廠

是倉山城門吧?
那裡很多很多廠啊 你坐車到白湖亭 一路走過去就可以看到了 具體的要自己去看看吧

㈦ 福州十大好玩的地方

摘要 1、三坊七巷景區

㈧ 福州城門有什麼村

下洋村

㈨ 福州市區有哪些人文古跡啊

最大的鐵佛
福建省最大的一尊鐵佛,在福州開元寺鐵佛殿。鐵佛名為「阿彌陀佛」,迭掌盤坐在蓮花座上,帶座高五點三米。據《榕城紀聞》記載出土物證明,鐵佛當鑄於宋朝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之前。鐵佛頭部系實心,身軀為空心,據估計其重量當在十萬斤左右,是中國東南各省最大的一尊鐵佛。
地址:福州市鼓樓區鼓東路
交通:817路、729路、19路、19支路,鼓東路站
最早的浮雕佛像
福建最早的浮雕佛像,刻在福州烏石山東南側的石壁上。這一尊佛像高約二米,頭梳螺髻,身披梵衣,袒胸露臂,法相豐滿,庄嚴肅穆,佛像的背面刻著光芒四射的輪光。雕刻技法朴實古雅,而具有中國藝術特點。
據考古工作者鑒定,這尊佛是唐代時期的作品。日前在福建各地還沒有發現比它更早的浮雕石像。
最大的鍋
福建現存最大的一口鍋。 在福州鼓山湧泉寺香積廚內。香積廚在大雄寶殿右側,是寺僧的齋堂。香積廚中有洗碗、洗菜用的石池、石槽,是宋朝天聖年間製造的。做飯用的四口大鐵鍋,也是該寺的「三鐵」之一。其中最大的一口鍋,口徑達1.75米,深0.80米,煮一次飯需放5包大米、1噸水,可供千人食用,是世上罕見的「大鍋飯」。飯熟後,鍋底沉結一層鍋巴,酥香可口,算是湧泉寺的特產之一。大鍋旁邊還有三口小鍋,每鍋可供二百人。
地址:福州市鼓山下院
交通:29路、36路、7路、808路、812路、815路、937路、949路、957路、960路,下院站
最早的玻璃碗
福建最早的玻璃碗,發現在五代後唐閩王王審知墓中。王審知墓在福州北郊,明朝官德四年(公元1429年)墓被在該地屯墾的士兵盜掘,發現此碗。它是許多珍費的殉葬品之一。
最古老的池
福州劍池,又名「歐冶池」,是福建最古的一口名池。這口池,在今鼓屏路省財政局、省銀行院子里。福州最早稱「冶城」,這跟春秋時期著名的冶鑄寶劍能手歐冶子有關。《吳越春秋》一書說:「趙王允常聘請歐冶子作名劍五枚,允常傳數世至無韁,因滅於楚,乃徙於閩。」由於相傳歐冶子在此鑄劍淬火,故名「歐冶池」。
地址:福州市鼓屏路省財政廳院內
最早的地方誌
福建最早的一部地方誌,是唐朝大中年間(公元847一859年)林謂舊的《閩中記》。這部書曾經過宋朝慶歷(公元1041一I048年)年間林世璧重修,可是到現在己經失傳很久了。清初陳鳴鶴曾在長樂一農民家中得到林謂的《閩中記》,並據此撰寫了《閩中考》一卷。經過考證,他對閩中地名有很多新的見解。可惜末得原本翻印出來。
最古老的木構建築物
最古老的木構建築物
福建保存至今最古老的木構建築物,是福州市屏山麓的華林寺大殿。 這座殿建於北宋干德三年(公元963年),距今已有一千零三十年了。華華林寺大殿,是中國重要的文物。國家文物局已撥款重修。
最早的戰艦製造場
福建最早的戰艦製造場是在長樂縣。據《八閩通志》說:吳工夫差在這里造艦。吳王夫差是春秋戰國時代人,距今已有二千多年。長樂縣別名「吳航」,一說是三國孫吳在此造艦而得名。
最早的佛寺
最早的佛寺
福建最早的一個佛寺,名叫「紹因寺」,建於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它比後梁開平二年王審知所建的鼓山沔泉寺,要早六百二十六年。寺內有琴石、金雞井、飲馬池等古跡,都是漢閩越王時遺跡。現在福州市北大路「半野軒」,就是過去的部分寺址。
最古老的木碑
福建最古的木碑——樹腹碑,在閩侯縣雪峰寺枯木庵。樹腹碑是刻在一棵外圍還在而內心己朽的枯樹腹中,後世人稱為「樹腹碑」,是中國獨一無二的樹碑。這株非梗非楠的枯木,早在唐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就已經枯萎了。
公元905年王審知據閩時間才建庵保護,又在庵前鑿一口蓄水池,俗稱「萬工池」。碑文就是當時所刻的。枯木自初生到現在約有二千歲,碑文也已經有一千零七十三年的歷史,是揚名國內外的重要文物。
最早的磚城
福建最早的一座磚城,當推福州的「羅城」。它是唐天復元年(公元90)年)王審知創建的。城磚上印有金餞紋飾。羅城方圓四十里,高二十尺,厚十七尺,城上架有廊屋二千五百零五間,敵樓一百數十多間,還有高達三層的角樓和七十所更鋪,共設八個城門,九便門,三水門。
這八城門,南名「利涉門」,在現在的安泰橋北;東南名「通津門」,在現在的津門路;東名「海晏門」,在現在的激橋西;東北名「延遠門」,在現在的貢院前(中山路;北名「永字門」,在現在的錢塘巷;西北名「安善門」,在現在的西湖旁;西南名「清遠門」,在現在的澳門路;西名「善化門」,在現在的西門善化坊。八門均已圯廢。
最早的公園
福建最早的公園,是宋代福州的州園,因在州衙之西,名叫「州西園」,專供官員士紳游覽。園內有一口能通潮汐的大池。有春台館、春風亭、戲台、酒亭、鞦韆架等。 這個園每年二月間開鎖一次,讓市民宴樂一個月。開放時間,城外的農民也可以進城游覽。州西園早廢,地點在今新民路。
最早的金文
福建鑄在金屬上的文字,根據記載最早的是福州定光塔(白塔)上鼎識語,計三十八字,末後一句是「梁天監四年書」 。定光塔建自唐天佑元年(公元904年),這鼎識是南朝梁天監四年(公元505年)鑄的,它比起光塔要早三百九十九年,這個南梁古塔遺物,被後人利用在定光塔上,留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