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福州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後,會引起購房熱嗎該如何理智看待
「金九銀十」在往年都是房企期盼的時候,一些樓盤去化相當不錯,房企資金回款也很快。但今年福州的「金九銀十」卻相當冷清,其中9月份推出的16個項目,整體去化率僅37%;10月推出的5個項目去化也沒達到50%;11月推出的4個項目,整體去化率也只有37%。
正是由於福州市場上的樓盤成交量慘淡,部分樓盤紛紛打起了價格大戰,6.5折、7.5折、8.2折的樓盤屢見不鮮。
對於想在今年邁入萬億GDP俱樂部的福州來說,樓市也需要貢獻一部分力量,而落戶新政的推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對樓市具有刺激作用。
但是否會引起購房熱,我認為大概率不會出現,因為落戶政策是在2021年開始實施,很多外來人口即使落戶了福州,也不一定會馬上就會購房,有能力購房且有意願落戶福州的人群,應該早就辦理了購房落戶手續。
B. 福州市人口2021總人數是多少
2021年福州市人口總人數是842萬人。
根據2021年人口抽樣調查數據結果顯示,福州市常住人口達到842萬人,比2020年增加10萬人。福州市2021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73%,比2020年提高0.5個百分點,排名僅次於廈門,位居全省第二。
福州市人口現狀
福州漢族人口居多,漢族人口佔全市人口總數的98.69%。全市有43個少數民族,約8.87萬人,佔1.32%,其中畲族人口4.7萬人,約佔少數民族總人口的52.86%。超過千人的少數民族有畲族、回族、滿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9個民族。城區少數民族人口9000多人,主要有畲族、滿族、回族。
C. 福州人口2021總人數是多少
842萬人。2月15日,福州市統計局有關負責人說,2021年人口抽樣調查數據結果顯示,福州市常住人口達到842萬人,比2020年增加10萬人。其中不含平潭的常住人口803萬人。
福州市2021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73%,比2020年提高0.5個百分點。
去年發布的福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在普查標准時點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市常住人口8291268人,十年共增加1175898人。「福州人口總數和過去十年增量均居全省第二位。」市統計局有關負責人說。
人口民族:
根據2021年人口抽樣調查數據結果顯示,福州市常住人口達到842萬人,比2020年增加10萬人。福州市2021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73%,比2020年提高0.5個百分點,排名僅次於廈門,位居全省第二。
福州漢族人口居多,漢族人口佔全市人口總數的98.69%。全市有43個少數民族,約8.87萬人,佔1.32%,其中畲族人口4.7萬人,約佔少數民族總人口的52.86%。
超過千人的少數民族有畲族、回族、滿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9個民族。城區少數民族人口9000多人,主要有畲族、滿族、回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福州
D. 642座城市零門檻落戶 發改委點名支持福州、成都、西安都市圈
「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中國新型城鎮化正在穩步推進。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印發《2021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下稱:《任務》),文件覆蓋了促進農業轉移人口有序有效融入城市、提升城市群和都市圈承載能力等多個方面。
《任務》指出,2021年將有序放開放寬城市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落實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政策,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並支持福州、成都、西安等都市圈編制實施發展規劃。
推進新型城鎮化並非一蹴而就。近年來戶籍改革步伐不斷加快,從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陸續取消落戶限制,到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再到2020年「督促」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最終到2021年政策明確落地。
截至2019年,全國城市數量為672座,其中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城市達到30座。換言之,2021年642座城市將全部實現「零門檻落戶」。
「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楊舸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在逐步放鬆落戶限制的同時,要加快建設補齊公共服務,這也可以有效防止推進過程中城市公共資源出現擠兌。」
可以說,這一份「十四五」開局之年的任務清單,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國新型城鎮化路徑的發展趨勢。除了政策「分步走」,今年的《任務》中也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新提法。
《任務》指出,2021年將有序放開放寬城市落戶限制。-新華社
「零門檻落戶」時代到來
2021年,除超大、特大城市和部分大城市外,其餘城市將全面放開落戶限制。
根據2014年11月國務院發布的《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以城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目前將城市劃分為五類七檔。其中,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大城市(Ⅰ型),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城市建設統計年鑒》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全國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的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共30座。
具體而言,超大城市包括上海、北京、重慶、廣州、深圳、天津6座城市,特大城市包括東莞、武漢、成都、杭州、南京、鄭州、西安、濟南、沈陽、青島10座城市。大城市(Ⅰ型)包括哈爾濱、長春、大連、合肥、昆明、太原、長沙、蘇州、南寧、烏魯木齊、石家莊、廈門、寧波、福州14座城市。
需要指出的是,在戶籍制度改革推進過程中仍面臨著不少挑戰。在楊舸看來,將戶籍作為福利的思想觀念亟待轉變。過往上演的城市「搶人大戰」就反映出部分城市將戶籍作為福利的觀念,只有將戶籍制度與就業等政策脫鉤,剝離各類隱形門檻、前置條件與附加條件,「零門檻落戶」才能真正落地。
與2020年相比,今年的《任務》還尤其強調了租購同權。《任務》指出,城市落戶政策要對租購房者同等對待,允許租房常住人口在公共戶口落戶。
楊舸認為,這一政策與「房住不炒」的關聯頗深。目前,之所以部分地區仍傾向於以住房作為考察標准,其根本原因還在於公共資源過於稀缺。例如《任務》強調,2021年要支持有條件地區將未落戶常住人口納入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范圍,針對的就是相對稀缺的學前教育資源問題。
「其實,租購同權不算新提法,但執行難度實則不小。一方面,租房憑證的規范化有待加強,另一方面在實際情形下,如租客辦理業務需房東配合提交房產證復印件等,房東可能存在不配合的情況。未來,在租購同權的政策執行過程中,許多細則仍有待調整和完善。」楊舸說。
真正意義上的人口「自由流動」意味著,既要尊重外來人口流入,也要尊重外來人口迴流。對此,《任務》對不同層級城市的協調發展均作出安排。根據《任務》,在城市中,要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未落戶常住人口。在縣城裡,要加快補齊縣城公共服務設施、環境基礎設施、市政公用設施、產業配套設施短板弱項。
「願意留在大城市的,支持留下來。願意回小城市發展的,也為他們托底。無論人在哪裡,都可以實現安居樂業。」楊舸說。
今年都市圈新點名成都
都市圈發展仍是今年的重點任務。《任務》提出,支持福州、成都、西安等都市圈編制實施發展規劃。
《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曾提出,支持南京、西安、福州等都市圈編制實施發展規劃。對比來看,今年南京「不見了」,而新點名成都。
目前,南京都市圈規劃工作已取得突破進展。近日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同意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的復函》要求,《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已由江蘇省政府、安徽省政府聯合印發,即將面向社會全文公布。
就成都都市圈而言,去年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的消息將眾多目光聚焦於成渝地區。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丁長發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成都都市圈與成渝雙城經濟圈並不沖突,而是相互配合的關系。例如,從外部看西部仍然由「西三角」重慶、成都、西安共同支撐區域發展。從內部看,仍需要核心城市以都市圈為尺度繼續做大做強。
此次除了成都都市圈新被提名,西安都市圈也連續兩年被點名,也可以看出近年推進西部核心城市都市圈發展的力度。
成都都市圈涉及成都、德陽、眉山、資陽四市,近年四市GDP總和佔四川省近半壁江山。今年3月,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尹宏表示,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的就是成都都市圈建設。2月《成都都市圈規劃協同工作機制》正式出台,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已在路上。
西安都市圈也在穩步推進,此前圍繞西安曾提出「大西安都市圈」「西咸都市圈」等多個概念。當下「培育建設西安都市圈」已寫進陝西「十四五」規劃,並劃定西安都市圈「一核一軸、兩翼三區、多組團」發展格局。據了解,《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已編制完成,正在推進報國家發改委申請批復的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福州都市圈在今年繼續被強調,且放在表述的第一順位。2020年福州首次躋身萬億GDP城市行列,丁長發表示,這表明福州初步具備了發展都市圈的基礎。今年1月,《福州都市圈發展規劃》正式通過福建省委常委會會議審議,劃定了都市圈的具體范圍。
丁長發告訴記者,近兩年對於福州都市圈的大力推動,需要結合粵閩浙沿海城市群理解。在「十四五」規劃中,此前「海峽西岸城市群」的表述不再提及,取而代之的是首次提出的「粵閩浙沿海城市群」,新提法則強調了粵、閩、浙三省之間的合作與協同。
「在長三角和珠三角這兩大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群之間,還缺乏一個強有力的超級城市作為支撐。」丁長發表示,福州都市圈意在不斷提高福州首位度。
此前,福建擁有三座強市,包括省會福州、經濟規模最大的泉州、高新產業發展相對優勢的廈門,共同支撐起福建作為全國GDP第七大省的地位,目前福州都市圈發展率先得到有力支持。
「福建也在全力支持福州申報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這是隨著福州都市圈發展的下一步目標。」丁長發表示,當下福州要在長三角和珠三角之間立穩腳跟,「仍需在科教基礎、營商環境、高新產業發展等方面下功夫、補短板。」
E. 福州市五區人口2021總人數是多少
福州市有六個區,2021年六個區總人口341萬。
2021福州省區總人口是,倉山區一百一十四萬人口,鼓樓區六十六萬人口,晉安區九十八萬人口,台江區四十四萬人口,馬尾區三十萬人口,長樂區七十六萬人口。福州城區共計六個區,總人口是三百四十一萬,在全國屬於人口密度較大的,大型省會城市。
福州的戶別人口與性別構成
1、戶別人口
全市共有家庭戶2817830戶,集體戶246255戶;家庭戶人口7438133人,集體戶人口853135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2.64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92人減少0.28人。
2、性別構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4251512人,佔51.28%;女性人口4039756人,佔48.72%。常住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105.24,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4.16提高1.08。
F. 福州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實現落戶「零門檻」
12月14日,福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降低落戶條件壯大人口規模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為《通知》)。《通知》指出,為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促進人才和勞動力資源有序流入,壯大人口規模,全面福州市落戶條件。
《通知》明確,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實現落戶「零門檻」。不設學歷、年齡、就業創業限制,外省市人員均可申請在福州市落戶,六縣(市)、長樂區人員均可申請在五城區落戶。全面放開近親屬投靠條件,實現投靠「零門檻」。除院校學生集體戶外,凡具有福州市戶籍的人員,其近親屬均可申請投靠落戶。
福州也提供落戶地址多樣化選擇,在六縣(市)、長樂區和倉山區三江口區域租賃私有住房的,允許落戶,但房屋租賃必須經建設(房地產)主管部門登記備案。
《通知》降低了集體戶設立條件。機關、團體、學校、企業、事業單位從業人數滿5人的可申請設立單位集體戶;各人才公寓可申請設立集體戶;商住樓可以樓座為單位申請設立集體戶。
此外,《通知》指出,自本措施頒布之日起,新落戶適齡兒童按照現有招生政策安排入學,如所在縣(市)區學位不足,由本縣(市)區統籌直至全市統籌安排入學。據悉,具體措施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G. 福州是政府網宣布將全面放開落戶限制,放開落戶對會給當地帶來哪些影響
福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降低落戶條件壯大人口規模若干措施》,提出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實現落戶“零門檻”,全面放開近親屬投靠條件,實現投靠“零門檻”,提供落戶地址多樣化選擇,降低集體戶設立條件,新政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筆者認為,這是一個綜合考量了主客觀條件之後,深思熟慮的政策,該政策的出台會給福州市帶來一系列的紅利。
1、吸引優秀的應屆畢業生落戶,在搶人才方面領先一步。
福州市早先就已經出台《關於進一步吸引人才和高校畢業生來榕落戶的五條措施》,放寬高校畢業生落戶年齡限制,簡化高校畢業生及引進人才落戶申請材料,並出台每年安排2000套保障房等措施,積極吸引高校畢業生來榕就業創業的政策。在人才引進方面早早加入了搶人計劃,畢竟有了人才,才有需求,才有一切。
福州市就已加入搶人大戰,出台《關於進一步吸引人才和高校畢業生來榕落戶的五條措施》,放寬高校畢業生落戶年齡限制,簡化高校畢業生及引進人才落戶申請材料。
H. 福建人口2021總人數口是多少
截止到2021年,福建人口3973萬人。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福建省常住人口為36894216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3471483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179381人,增長6.28%,年平均增長率為0.61%。
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97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2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642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6.5%,比上年末提高0.7個百分點。
自然資源
陸地海岸線3752公里、全國第二,可建萬噸級泊位深水自然岸線501公里、全國領先,水產品人均佔有量全國第二,水力資源蘊藏量華東地區首位。
森林覆蓋率66.8%,連續42年居全國第一。「雙世遺」武夷山和世界文化遺產鼓浪嶼、福建土樓景色怡人,三坊七巷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毛茶產量、茶產業全產業鏈產值均居全國第一,大紅袍、鐵觀音、白茶等名揚中外。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福建省、福建省人民政府——自然資源
I. 福州的本地人口有多少福州的外來人口又有多少
福州的本地人口有多少:
2015年11月1日零時,全市常住人口(含平潭綜合實驗區,下同)為749萬人。
我市以去年11月1日零時為標准時點進行了1%人口抽樣調查。這次調查全市最終樣本量為7.8萬人,占總人口的1.1%。
調查結果顯示,平潭綜合實驗區常住人口為43萬人,福州市(不含平潭)常住人口為706萬人,佔全省的18.4%。其中,福清市常住人口最多,有128.5萬人,其次是晉安區84.2萬人,倉山區有80.2萬人,排在第3位。
常住人口超過40萬人的還有鼓樓區(71.9萬人)、長樂市(71.4萬人)、閩侯縣(70.1萬人)、連江縣(58萬人)、台江區47萬人。常住人口最少的是羅源縣,只有20.9萬人。閩清縣(23.7萬人)、馬尾區(25萬人)和永泰縣(25.1萬人)。
從性別構成來看,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378萬人,佔50.5%;女性人口為371萬人,佔49.5%。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04.2下降為101.9,男多女少的格局有所緩解。
15-64歲人口占近8成。從年齡構成來看,全市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118萬人,佔15.8%;15~64歲人口為559萬人,佔74.6%;65歲及以上人口為72萬人,佔9.6%。與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1.3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2.7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上升 1.4個百分點。
少數民族有11萬人。在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738萬人,佔98.5%;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1萬人,佔1.5%。
近7口居住在城鎮。另外,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506萬人,佔67.6%;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34萬人,佔32.4%。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增加65萬人,鄉村人口減少37萬人,城鎮人口比重上升5.6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