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一中建校以來出了多少名人
擴展閱讀
福建福州精神醫院在哪裡 2025-07-21 14:41:55
北京找媒體怎麼找 2025-07-21 14:20:40

福州一中建校以來出了多少名人

發布時間: 2022-05-23 21:44:56

㈠ 福州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那我不得不吹福大土木院校友黃其森(因為我也土木的哈哈)

飲水思源,黃其森校友向福大捐贈3億支持母校發展。

黃其森在福州大學建校60周年慶祝大會上說,

「我1980年考入福州大學時,那時候高考錄取率非常低,上大學時我只有15歲,還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少年,可以說是教育改變了我的一生。」

被教育改變了一生動黃其森,在創業取得成就之後,感恩母校的培養,一次性給予福州大學3億元的捐贈。

㈡ 福建的名人介紹卡

林覺民
林覺民,字意洞,號抖飛,又號天外生,漢族,福建閩侯人。少年時,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學說。留學日本期間,加入中國同盟會,從事反清革命活動。1911年春回國,留下情真意切的絕筆《與妻書》,隨黃興、方聲洞等革命黨人參加廣州起義。在進攻總督衙門的戰斗中受傷力盡被俘。在提督衙門受審時宣傳革命道理,從容就義,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與林文、林尹民(三人同年生、同年為創建民國而捐軀)並稱黃花崗「三林」。 中文名 林覺民 別 名 林意洞 出生地 福建閩侯 出生日期1887年 逝世日期 1911年4月
信 仰 三民主義 主要成就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代表作品 《稟父書》、《與妻書》
重要事件 攻打督署,力盡被俘,英勇就義
政 黨 中國同盟會
少有大志
1887年,出生在福州三坊七巷。幼嗣可山先生,性聰慧,幼體弱善病,早喪母,未嘗就外傅。
13歲時參加科舉考試,他無意獲取功名,遂在考卷上題了「少年不望萬戶侯」七個大字,揚長而去。
14歲時,考入全閩大學堂(今福州一中),開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學說。性詼諧,涉口成趣,一座傾倒。
1905年,回鄉與陳意映結婚。1907年,林覺民自費去日本留學,專攻日語。1908年林覺民補為官費生,入慶應大學文科,攻讀哲學,兼習英文、德文。此間積極從事革命活動,並加入同盟會。
少年林覺民覺得教育腐化,力贊鄒容《革命軍》中所提的「革命與教育並行」,與幾個進步同學在福建城北找了房子,自辦私學。[1]
林覺民還在家中辦女學,動員妻子陳意映、堂妹林孟瑜等親友10餘人入學。他親授國文課程,抨擊封建禮教,並介紹歐美先進國家的社會制度和男女平等情況。在他的勸導下,家中一眾女眷紛紛放腳,還有人進入福州女子師范求學,成為該校第一屆畢業生。[1]
接受革命思想
為了激發市民的革命思想,林覺民和同學一起成立讀報所,其中收納了鄒容的《革命軍》、陳天華的《猛回頭》等小冊子,訂了《民報》《蘇報》《浙江潮》和秋瑾的《中國女報》等進步報刊。

㈢ 福州一中校長

福州一中源自清末的「鳳池書院」、「正誼書院」,首任山長為趙在田。後改為「福建高等學堂」時始有「校長」一職,首任校長為王修。此後校名更迭為「福建省立第一中學」、「省立福州中學」、「省立福州高級中學」、「省立福州第一中學」。1951年改名為「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學」,沿用至今,當時校長為顧耐雨。

㈣ 閩清一中歷史上都出國哪些名人

張禮性 62屆高中校友,畢業於廣州暨南大學經濟系,為《福建日報》資深記者、主任編輯。曾在廣東省《汕頭日報》社工作,1975年調《福建日報》社,歷任編輯記者、記者站副站長、副處長、總編室副主任等職務。從事新聞工作三十多年,采編的新聞作品和專刊副刊作品,以題材獨特、個性鮮明、主題深刻而贏得眾多讀者。1984年、1985年參加策劃與采編對企業「」放權和落實企業自主權兩大系列報道,對全省乃至全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兩個系列報道的代表作分別獲得「全國好新聞獎」(後改為「中國新聞獎」)特等獎和一等獎。九十年代主編《福建日報》周末專刊,用心設計和編輯讀者廣泛興趣的版面,如《潮聲》、《藝苑》、《人物春秋》等專刊,采編了許多具有時代精神的新聞稿件。其中《潮聲》版在1992年至1997年間有12篇作品獲得福建省、華東地區和全國性的新聞獎。1997年,策劃報道民族英雄林則徐後裔為慶祝香港回歸而舉行的家祭活動的新聞特寫《國恥今洗雪 喜訊慰忠魂》(本人為第一作者)榮膺優秀新聞作品最高獎——「中國新聞獎」二等獎和「全國省級黨報新聞獎」一等獎、「福建新聞獎」一等獎。張禮性校友熱心參加與新聞工作有關聯的社會活動和公益事業,並擔任福建省歸國華僑聯合會第六屆委員會委員、福建省戲劇家協會理事、福州保護大熊貓協會常務理事。1998年、2002年兩度任由世界福州十邑同鄉總會組織的《冰心文學獎》初審評委會主任委員。2005年1月在新加坡訪問期間,受到納丹總統的親切接見。

余朝琨 63屆高中校友。畢業於北京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先後在江西工業大學、華東地質學院任教。現為閩江學院計算機科學系主任、教授。近年來他先後獲得福州市先進教育工作者、校優秀共產黨員、先進教育工作者、「突出貢獻獎」、「陽光獎教師」「師德之星」等榮譽稱號。2001年9月被選為中共福州市第八屆黨代會代表。參加編著《電工與電子技術教程》、《現代電子電工手冊》等著作,獨立編著71萬字的《IBM——PC機匯編語言程序設計》一書,在CN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0多篇,《自動增益切換電路》獲福建省第四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編寫自編教材5部。余朝琨校友還兼任福建省教育廳高校計算機等級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高校電子技術研究會理事、浙贛閩高校電子技術研究會副理事長、福建省自動化學會理事等職務。

林如求 66屆高中校友,先後畢業於廈門大學歷史專業和福建廣播電視大學中文專業。歷任福建省文聯《故事林》雜志副主編、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秘書長、福建省文學院副秘書長,現任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福建文學》副主編。技術職稱正編審,行政級別副處級。著有《人海趣話錄——精短小說100篇》、微型小說集《和平天使》、散文集《無事齋筆語》、文論集《卷邊瑣語》。其他編著有:《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袖珍小說精品》(選介)、《外國幽默小小說精品》(選評)、《外國哲理小小說精品》(選評)、《香港「迷你小說」精品》(選評)、《台灣掌上小說精品》等8部。曾獲福建省農村文化藝術先進工作者稱號;在藝術學科國家重點研究項目《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福建卷》編纂工作中任副主編,並榮獲文藝集成志書編纂成果一等獎。作品多次獲獎,小說集《和平天使》獲「福建省第15屆優秀文學作品獎」佳作獎,小說《六叔秘事》獲全國首屆微型小說大賽一等獎,小說《錯位》獲《中國作家》雜志社、《人民日報》社文學創作二等獎,論文《福建機智人物故事略談》獲「福建省第三屆民間文學優秀作品獎」二等獎暨「福建省第二次閩文化研究優秀成果獎」。文學作品被選入《世界微型小說經典》《中國新時期微型小說經典》《中國當代微型小說精華》《中國小小說百家精品》《中國當代微型小說排行榜》《中國當代小小說名家名作》《中國小小說百家精品》《中國微型小說新作選》《微型小說欣賞》《華夏散文精選》等數十種選集,並被選入英文版《中國小小說選》等譯介到海外。系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協會會員、中國新故事學會會員、福建省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肖林鋼(英文Leon L.Shaw),1972年9月至1973年1月在我校高中部學習,1980年畢業於福州大學機械工程系,1988年赴美留學,1992年獲美國Florida大學材料和工程科學博士。在Air Force Wright空軍研究所工作2年。現為美國Connecticut大學材料和科學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材料科學工程院院士。在科學領域對儲氫材料、納米材料、復合材料、熱噴塗和無模機械製造的進行研究,在納米材料方面現已有2項科研成果獲美國專利,主持美國國家儲氫材料專項課題研究,擔任美國材料協會加工委員會主席、美國納米材料委員會常務理事。是我國哈爾濱工業大學顧問教授和福州大學客座教授。曾應邀在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上做130多場專題報告,受到國際有關專家肯定的學術論文達160多篇。肖林鋼校友的成就被收錄Marquis《世界名人錄》、《美國名人錄》、《科學工程名人錄》、《財貿經濟名人錄》。

林從華 78屆高中校友,工學博士,現為中共福建工程學院建築與規劃系總支書記。福建工程學院城市與建築研究所所長,福建工程學院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福建省人事廳「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004年7月進入重慶大學建築學博士後科學流動站開展科研工作。福建省城市規劃學會常務理事,福建省城市規劃學會規劃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曾獲得福建省建委直屬機關「優秀黨務工作者」等多項榮譽稱號。有20多篇學術論文在各級刊物上發表。

張更生 81屆高中校友,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現為福建創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該公司為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系統集成二級資質企業。張更生校友任福建省自然科學學會——福建省計算機學會副理事長、福建省軟體行業常務理事兼副會長、福建省《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十五」計劃和2010年規劃》電子信息專項規劃專家組成員。張更生校友1993年研製成功中國第一個信用卡POS授權長期系統,榮獲福建省人民政府頒發的科技進步二等獎。他還主持研製兩項重點國家級火炬項目、三項國家級項目、一項福建省重大科技項目和一項重點科技項目。2004年完成國際借記卡系統,榮獲福建省人民政府頒發的科技進步二等獎。有四篇論文屬國內先進水平。張更生校友榮獲國家科委授予的1988——1993年度「國家火炬計劃先進個人」稱號,榮獲福建省科委授予的1999年度「福建省高新技術暨工業科技工作先進工作者」稱號,榮獲福州市總工會頒發的2000年度福州市五一獎章,2002年榮獲中共福建省委組織部、福建省人事廳、福建省科學技術廳、科學技術協會聯合頒發的福建省第六屆青年科技獎,2004年榮獲福建省人事廳授予的福建省第六批「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三層人選」稱號。

陳梅珠 女,81屆高中校友。1986年畢業於第一軍醫大學。現為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眼科中心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博士。在近20年的醫療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眼科手術嫻熟,特別是顯微手術基礎扎實,工作責任心強,作風嚴謹,醫德醫風正派,從未出現醫療差錯和事故。多次參加「視覺第一,中國行動」,為貧困山區的白內障患者實行復明手術,復明率達100%,受到福建省衛生廳及福建省殘聯的表彰。多次被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先進三八婦女」、「優秀教師」。工作中緊密結合臨床進行科研工作,多項成果獲獎。「t——PA治療眼內積血的實驗及臨床研究」獲全軍科技進步四等獎,「人角膜HLA抗原的分布表達和調控的研究」獲2003年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人類白細胞抗原HLA組織配型應用於高危角膜移植的實驗及臨床研究」獲2004年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以第一作者發表的國家級論文25篇,參加編寫著作2本,論文多次參加國際及國內會議交流。並為來榕的ORBIS飛行眼科醫院的外國專家進行眼科專業的同期翻譯,獲得WHO官員的好評。陳梅珠校友現為南京軍區眼科學會會員、福建省眼科學會委員、福建省及福州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庫成員。

黃愛民 女,81屆高中校友。畢業於福建醫科大學,現任福建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病理學系主任、病理學教授、碩士生導師。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福建醫科大學學科帶頭人、校首批青年骨幹教師。其科研成果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六屆福建省青年科技獎,被評為福建省新長征突擊手,福建省教育工委優秀共產黨員,福州市優秀青年教師,福建醫科大學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曾兩度被評為福建醫科大學優秀教師。其兩篇科研論文分別在日本、美國的國際學術會上被評為優秀論一等獎。參編教材6部,其中三部擔任副主編,已由人民衛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及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出版。主持並參與教育部、省科技廳重點及省教育廳重點等6項科研項目以及5項省級、校級教育教學改等課題的研究。在國內外大學學報級以上的刊物發表論文40餘篇,被SCI收錄3篇。

黃邦欽 81屆高中校友。畢業於廈門大學生物學系,1999年獲博士學位,1999年8月至2000年8月在加拿大聖瑪麗斯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現為廈門大學環境科學研究中心兼環境科學與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中國IGBP委員會GLOBEC-IMBER(海洋生態系統動力學——海洋生物地球化學與生態系統耦合)工作組成員,中國水環境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藻類學會常務理事、海洋與湖沼學會生態學分會理事、南中國海赤潮學會常務理事、福建省生態學會常務理事、廈門市環境科學學會理事、學術刊物《海洋環境科學》編委。主要從事海洋生態學、海洋環境科學、微型生物生態學等領域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已先後主持或為主承擔國家973、863課題,國家、省部級重點項目及國家基金30多項;其中,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為973項目「東黃海生態系統動力學及生物資源持續利用」第六課題的第二負責人。已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70多篇,獲國家海洋創新成果二等獎和教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各一項。已招收培養博士後、博碩士研究生18人。2004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

江明順 82屆高中校友,畢業於北京大學力學系。1994取得博士學位。1994-1996年在北京大學博士後研究。1996-1998年為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1999-2001年在美國緬因大學海洋學院博士後研究。2002年起在美國麻省大學波士頓分校環境地球海洋科學系任研究員,從事海洋數值模擬研究,在生態系統動力學和海洋環境污染、近岸和全球海洋碳循環、海洋環流和中尺度渦動力學等方面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多篇論文在國際刊物上發表。

陳崇成 85屆高中校友,理學博士,福州大學二級責任教授、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現任福建省空間信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數據挖掘與信息共享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福州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地理學會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常務委員、福建省遙感學會常務理事。已在各級專業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五十餘篇,先後參加國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關項目專題研究。曾主持國家和福建省骨幹工程的設計與開發,有三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科學進步二、三等獎。

李津 85屆高中校友,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傳染科、肝病治療中心主治醫師。2004年參加以福州總醫院為主體組建的南京軍區首批赴賴比瑞亞維和醫療分隊。2004年3月16日出征賴比瑞亞後,維和醫療分隊主要擔負駐守在該國與象牙海岸交界處的聯合國維和部隊的醫療衛勤保障任務,並為當地居民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由於工作成績突出,9月14日被聯合國授予和平榮譽勛章。2004年12月底,醫療分隊圓滿完成任務順利返回福州,受到各級黨組織和政府的高度評價。維和醫療分隊因此被評為2004年度感動福建十大人物之一。

劉光 女,85屆高中校友。1989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生物系,1992年獲得廈門大學細胞生物學碩士學位。1998年在美國克萊蒙森大學獲得生物化學博士學位。2001年在美國波士頓塔夫茨大學完成博士後研究,並留校從事科研工作,現為該大學醫學院生理系研究員。劉光校友學習成績十分出色,在廈門大學學習期間,每年都獲得廈門大學優秀獎學金;1993——1998年在美國克萊蒙森大學攻讀博士期間,每年都獲得美國Clemson University的Teaching Assistantship 。劉光校友從事科研工作成果豐碩:在廈大學習期間從事甜菊葉片細胞甜菊葡萄糖苷轉移酶的純化及生物和電鏡細胞化學的定位研究工作,這是當時國內首次對此種酶分子所進行的最廣泛最深入的研究。該科研成果在福建省細胞生物學學會1992年會上發表兩篇論文摘要。1993—1998年在美國克萊蒙森大學博士論文研究工作中,揭示一心臟受體蛋白分子與人的高血壓、心臟病有關,研究其分子結構及其作為研製治療高血壓病葯物的可能性。在美國或國際科學雜志上共發表論文及論文摘要5篇。1998年—2004年在美國波士頓塔夫茨大學神經科學系從事大腦神經細胞如何處理外來信息的研究工作,在美國及國際科學雜志上共發表了8篇論文及論文摘要。2004年劉光獲得美國NIH(相當於中國醫學科學院)授予的「NRSA」(National Researth Senice Awards)獎勵。

劉海銘 88屆高中校友。1993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應用化學系,2001年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化學博士學位,2002年在美國著名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完成博士後研究。現為法國阿科馬化學公司美國科研開發總部科學家,從事核磁共振研究,分析物質成份結構。已在國際一流期刊發表科學論文16篇,並與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合作發表科研專利一項。參加了多次國際性和全美科研會議,在埃克森美孚等跨國公司作過研究報告。其科研成果在石油化工精煉、分子篩催化、納米技術、氣體吸附分離、環保清理等方面有直接工業應用價值,獲得「國家利益豁免」而定居美國。曾獲得優秀博士畢業生獎、西格馬賽傑出科研獎。現為美國化學學會、國際沸石聯合會、西格馬賽研究會等學術社團會員。

羅星光 88屆高中校友。1993年畢業於上海醫科大學醫學系。1995年為復旦大學醫學院(原上海醫科大學)碩博連讀研究生,2000年獲博士學位。這期間發表論文、綜述、社論120餘篇,出版5部著作,包括《袖珍精神、神經系統用葯手冊》、《精神分裂症的防治》、《抑鬱症的防治》、《精神疾病分子遺傳學研究新進展》、《戒毒》等,其中《精神疾病分子遺傳學研究新進展》為國內外同領域第一部專業論著,比英國同行早半年;承擔多項國家級及上海市級科研項目,多次獲上海科學技術進步獎。2000年至2003年在美國耶魯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在國際性刊物上發表論文5篇,獲「國際精神分裂症與抑鬱症研究聯盟(NARSAD)青年研究員獎」(6萬美金),為《耶魯通訊》、NARSAD網站及美國多家媒體報道。2003年起被聘為美國耶魯大學研究科學家、耶魯大學正式教員,專門從事精神疾病分子遺傳學研究與教學。2003年以來新發表國際英文論文5篇。2004年獲美國政府部門認定為「傑出研究人員與教授」,並於2005年獲頒「美國永久居民」證書。

王煥孜 94屆高中校友,1998年東南大學結構工程系本科畢業,2001年東南大學結構工程研究生畢業,2005年5 月獲美國密疏里大學結構工程博士學位,目前在美國矽谷地區一結構設計院任橋梁設計工程師。現年28周歲就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做學術專題報告,多篇學術論文在國際刊物發表。

㈤ 福州一中

有交換生的。去年剛有大概十個人左右人去了德國做交換生。並不是要求年段前幾才能去,可以自己申請,如果有機會的話通過競爭就可以上的了。能呆多久嘛,這個我也不是很清楚,一個月吧。應該都是高一升高二的那段時間吧,比較閑嘛。
(注意!我這周去了解了一下。一中每一年都有交換生的。報名時間大概就是現在這個時候,只有高一可以報名。好像是的。各個國的都有。去年是德國今年是俄國。前提是要有一定的口語能力,學習要好,家裡有一定經濟條件,因為大概要交2萬元。符合條件的可以去報名。後面通過評選啊等等等等就可以了。大概會在寒假或暑假的時候去兩周。後面那個外國學校會回訪就會到你家去住幾天,他來回訪這幾天你要負責帶著他參加學校里的一些活動。)

學校可以住宿可以走讀。住宿的話是六人一間,偶爾如果人沒滿的話五人一間也是有可能的。晚上10點半他就會把電關掉了,雖然我是住宿的,可我覺得住宿有住宿的不方便,因為有時候可能要看一會書是不太方便的。可其實我覺得我現在的住宿生活很好。你可以自己考慮要不要住宿的。晚上7:00到9:30是晚自習,大家都很自覺,不用擔心晚自習會很吵不能學習,而且每天晚上都有老師來,但不會干涉你的事,你可以去問他問題。學校沒有校服,每天就7節課,冬天每天都有冬季長跑。校內活動也很多,會有各種晚會,各種XX團來學校表演,每年還有學校話劇社的年度大劇,經常有外國的學校來一中做訪問。
一中的教學設施很好。幾乎書上有的實驗都可以做。起碼到現在我覺得書上還沒有我沒做過的實驗。實驗樓也很多,跑上跑下的害我經常遲到。宿舍樓離教學樓還是挺遠的,快的話7分鍾才可以到。食堂很大,有三層,到高峰期的時候還是很擠的,但我覺得伙食是很好的,我一點也沒覺得比家裡的差到哪裡去。超市也很近,幾乎日常所需的還有零食都有。操場很大啊,籃球場都是橡膠鋪的,還有很多超大的打燈,晚上天黑的時候也可以打球。我們的足球場和跑道都是標準的哦。圖書館據說是中國十大中學圖書館之一了,會訂外國的一些報紙,藏書也很豐富哦。還有,像樓下說的,一中都是以走廊接走廊的方式,下雨不打傘也可以,但是因為地都是瓷磚鋪的會很滑就是了。反正一中一個字來概括,就是大啊。
不能給你一個准確的分數,因為這個要看試卷的難易程度。但我想質檢排名在前5、6百左右的是可以不交擇校進的。如果你是一些比較好的學校里的,可以看看自己在學校里的排名。像三牧大概100左右,延安60左右,等等。

㈥ 關於福州文博中學,三牧中學,時代中學,勵志中學,黎明中學

福州文博中學(原福建師大文博附中)是福建金帝集團·仁文建設公司於2006年創辦的一所民辦完全中學,至今已有5年的歷史。學校位於福州市鼓樓區梁厝路171號(仁文·大儒世家社區內),以「品學力行」為校訓。
校內有300米環形6道的塑膠田徑場,5個塑膠籃、排球場等體育場地;有男、女生宿舍樓各一棟,配空調、供熱水;食堂餐廳雙層3000
平米;教學區走廊牆上張掛「國學」修身、明理、勸學名句60幅,校園中央有1萬多平米的植物園景觀區,樹木成蔭、環境優美;樹有名人塑像10尊,文化氛圍濃郁、布局自然和諧,是師生學習生活的理想場所。學校名稱:福州文博中學(原福建師大文博附中)

地理位置:福州市鼓樓區洪山鎮梁厝路171號

電話號碼:83738217,83738231

創建時間:2006年 福州三牧中學,現坐落於福州市鼓樓區風景秀麗的五鳳山麓的江厝路,毗鄰福飛南路。是一所由百年名校--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學(以下簡稱福州—中)於1995年(1997年停辦,
2001年復辦至今)獨自創辦的民辦初級中學(社會上人們習慣稱之為福州一中的初中部)。作為實踐福州一中辦學理念的窗口,三牧中學秉承福州一中的優良傳統,以福州一中「植基立本、成德達才」和「勤奮、嚴謹、活躍、競取」作為學校的校訓、校風,並承擔為福州一中高中輸送優質生源的任務 福州時代中學是1994年由福建師大附中創辦的一所民辦學校。位於倉山區程埔路172號新校園內(原福建師大生命科學院校址,與福建師大附中毗鄰。學校辦學規模逐年擴大,從開辦初期的初一兩個班110位學生發展到現在,全校從初一到高三共38個班級(高中12個班,初中26個班),學生2036
人,成為一所普通全日制完全中學。。 福州勵志中學是2003年經福州市教育局批准,由福建省首批示範性高中——福州三中和福州國龍文化傳播有
勵志中學校園(7張)限公司聯合創辦的一所民辦初中學校。學校位於福州市鼓樓區梅峰路6號,環境優美。現有初中部三個年段,十八個教學班。辦學依託福州三中,利用其豐富的教育資源,以「勵志、篤學、力行」為校訓,堅持「以人為本,以誠為先,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辦學理念,通過嚴格規范的管理、嚴謹求精的教風,培育優秀人才,滿足社會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創辦出有時代特性、有創新精神的學校。 福州黎明中學創辦於1993年,現有初、高中30個班。2002年評上福州市民辦學校首批A級校,福州市初中綜合比率達標單位,2003年、2005年連續評上福州市文明學校,2005年又被評為福州市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工作先進學校、福建省民辦教育先進單位、連年評上福州市初中鞏固率、報考率、及格率、全科及格率先進單位。黎明中學創辦以來,教學質量始終名列全市初中校前列。每年為省一類達標重點學校輸送了大量品學兼優的學生,2003年、2004年、2005年連續三年,黎明中學陳雲從、陳龍、莫琳三位同學分別以全市最高分成為當年福州市中考狀元。黎明中學學生每年在各級學科競賽中取得顯著成績,近年來在國際競賽中獲獎7
項、國家級競賽獲獎64項,省級競賽獲獎43項、市級競賽獲獎581項。黎明中學優良的校風、學風、高質量的教學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廣泛贊揚。

㈦ 求福州一三附中的具體資料(最新)

福州一中資料: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學,簡稱「福州第一中學」 或 「福州一中」,是福建省著名高級中學。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學是福建省教育廳唯一直接管理的中學,是原國家教委確認的中國名校。 福州一中校園內的書院遺址福州一中前身,是創辦於(清)嘉慶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的鳳池書院和創辦於(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的正誼書院。這兩所書院是當時福州官辦的四大書院中的兩大書院。兩院的院址均地處古老的東街三牧坊小巷,為當今福州一中校園原址。 現狀福州一中目前有教學任務的兩個校區:位於東街三牧坊的主校區 和 位於閩侯上街的新校區。 自2004年秋季,福州一中新校區開始招生。自2005年秋季,福州一中原三牧坊校區停止招生。 原校區招生僅面向福州市,利用市中考進行挑選。而新校區則面向全省招生,這一點引起了社會人士的關注。 2004年新校區招生採用單獨出卷,而該校區2005年的生源由保送生、福建省內各地中考挑選出的學生組成。實際上,2004年秋季該校在兩處校區都進行招生,引發了學生及家長對兩處校區師資力量的比較和討論。 發展歷史全閩大學堂、福建高等學堂(校)時期:1902.5--1914.12 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時值辛丑簽約,清廷迫於內、外形勢,提倡變法維新。廢除科舉,興學育才,實行教育改革。 1901年9月14日,光緒皇帝 命各省「改書院、設學堂」,推行新學。 1902年4月9日(光緒二十八年壬寅三月辛酉)光緒皇帝諭旨批准設立福建省第一所官立新型學校「全閩大學堂」,堂政直屬總督府管轄。 1902年3月24日舉行開學典禮,5月8日正式上課。 1904年1月學部頒發《學務綱要》規定:「京師設大學堂,各省只設高等學堂,高等學堂作為大學預備科」。全閩大學堂遂改名「福建高等學堂」。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1月,教育部令學堂改稱學校,監督改稱校長,停止正科招生,校名改稱「福建高等學校」。直屬福建省巡按公署管轄,具體由福建省教育廳直接領導。 福建省立第一中學時期:(1915.1—1927) 民國四年間(1915年1月)福建高等學校遵照省令改稱「福建省立第一中學」。預科生轉為中學生,秋季始業,學制四年,開始統用普通話教授。 1922年9月,又根據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改革學制系統,試行中學六年,高、初中分段的「三三」制。 省立第一初級中學、省立福州初級中學 時期:(1927.1—1929.8) 民國十六年(1927年1月,福建省臨時政務委員會,對全省公立中學進行調整,將原本的高中班級並入省立第一高級中學及省立理工中學, 又將停辦的華僑中學、女子師范學校的初中班劃歸於此,學校也自此開始有女學生。校名也改為:「省立第一初級中學」。次年10月,省立第二初級中學並入,設二部。 1929年1月易名「省立福州初級中學」。 省立福州中學時期:(1929.8—1939.8) 1929年8月,復辦高中班,定名「福建省立福州中學」。這時,福州女子初級中學、省立福州高級中學和初級中學相繼並入。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1938年省政府決定將學校內遷沙縣,在沙縣城關文廟辦學,並在洞天岩設分校,作為初中部校舍,逐步 轉入戰時教育體制。 省立福州高級中學時期:(1939.8—1946.1) 1939年8月,奉命分置高中、初中兩校,一為「省立福州高級中學」,校址仍在文廟;一為「省立福州初級中學」,新立校址於沙縣洋溪,兩校各自獨立。 省立福州中學時期:(1946.1—1949.8)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1946年1月學校遷回福州三牧坊原址,增設初中班,復稱「福建省立福州中學」。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學時期:(1949.8—) 1949年8月17日中國共產黨佔領福州。9月中旬中共省級人民政府派軍代表接管學校,執行「維持原校,逐漸改造」方針。學校由省教育 廳直接領導,10月12日舉行正式接管典禮暨開學式。 1951年4月改稱「福建省福州中學」。 1951年8月l日正式定名為「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學」至今。 1952年2月,福建省教育廳委託福州市人民政府領導,直接由福州市文教局管理。 1952年8月建立中共福州一中支部並收歸省教育廳直接管轄。 1969年6月,在文革期間下放福州市宣教組,並由福建省農械廠領導與管理。 1979年3月1日收回福建省教育局管理,恢復校長責任制。 1997年秋季,初中部停止招生。 2000年秋季,初中部取消。 精神傳統校訓 植基立本、成德達材 校風 活躍 競取 嚴謹 勤奮 座右銘 今日我以一中為榮,明日一中以我為榮 校歌 目前的校歌為管雄作詞,饒士斌作曲:閩山蒼翠 水縈回,美哉偉哉 我福中。 正誼鳳池 托跡古,此邦人物 甲南東。 李忠定,俞家軍,緬懷壯烈 挹高風, 雞鳴風雨 同舟切,百千健兒 齊起勤勇 復公忠, 振起中華 民族 萬祀永無窮! 校慶 校慶日定於每年的5月8日,這與前身全閩大學堂的歷史有關。 三牧之星 三牧之星是一項傳統的榮譽,頒發給符合資格的,由老師們選出的初二、初三、高二及高三學生。定於每年最後一天,也就是12月31日進行「三牧之星」的表彰。表彰會同時也是迎新年聯歡會。 社團活動福州一中學生社團活動較為豐富,如三牧文社 一個課外的文學愛好者組織。通常是學期內的每周六上午進行活動。因學生積極性不足,於2002年前後曾陷入危機,後因熱情學生與教師的努力而恢復舊貌。 古典音樂社 一個古典音樂愛好者組織,沒有老師的指導,也沒有固定的成員名單,但是其核心是由愛好古典音樂的學生自發組織的。 原校區的古典音樂社在2005年6月結束。 足球隊 關於足球隊。事實上,在人員全部集中在原校區的時候,在校內踢足球是違反校規的,這是相當尷尬的事情。那時候足球隊為了進行訓練必需去別處找合適的場地。被沒收的足球數以50記。 現在新校區有了足夠大的足球場,情況有所改觀。 機器人工作室 成立於2004年2月,成員約10人,最好成績是在當年的全省機器人比賽的足球對抗中取得銀牌。 紅蜻蜓聊天室 借用學校伺服器資源架設的一個聊天室。後似乎由於管理復雜被關閉。 學生論壇 Image:Fzyz bbs sehuiredian.PNG 2002年的截圖顯示,當時"社會熱點"還存在借用學校伺服器資源組織的一個bbs。原"社會熱點"板塊討論較多政治事件,後在校方干預下該板塊關閉。 論壇完全由學生管理。創始人為cly,至今已有5年以上的歷史,為福建省最大的學生論壇之一。歷任管理員有cly,waterice,殘酷天使,米蘭織夢,獃獃,翼揚,蝕心饕餮,SUSAN等。 論壇歷代名人(以上人員除外)有Hero1911,雷吉,光輝歲月,冰咖啡等等。 等等 更更具體的資料: http://www.fzyz.net/forum/viewthread.php?tid=26678

㈧ 福州一中的同學們吶、進一下。

加油好好努力學習啊

6點:你還在睡覺,但你的機體已經醒來,內分泌功能活躍。如果這時起床,不要匆忙,動作還是舒緩些為好。
8點:心腦血管病易發作時段,練瑜伽功最好推遲到11點前。此時可吃早餐,但不適合順勢療法葯物。
9點:後2個小時期間疼痛和恐怖感最小,是看牙醫的最好時間。
10點:適合參加公務談判,完成各種教學任務和通過考試。
11點:如果極想吃奶油蛋糕,最好在現在而不是午飯後,因為這時,脂肪會轉化為能量,而不是貯存在腹部和大腿。
13點:在辦公室里,工作人員打哈欠:在學校里,孩子們腦子不好使。午休的最佳時間。
14點:身體的靜電荷最小,適宜梳理頭發。
16點:身體需要運動,跑、跳、游泳等。如果不得不坐著工作,也要站起來走一走,做做下蹲,這有利於保持工作精力。
17點:放鬆時間,可以玩玩樂器,這時雙手最靈活。
18點:晚飯的最佳時間,但要適量。這時,多餘的熱量會轉化為脂肪,而不是能量。
19點:護理皮膚,營養面膜會帶來好處。服用葯物吸收也最好。
20點:對美的追求最強烈,內心世界最豐富。看看畫冊,讀讀書,還可以試試新衣服。
21點:體溫下降,新陳代謝減慢,這時不要吃東西。此時,你也會特別難忍孤獨。
22點:你的肝臟不希望你喝酒。酒還影響睡眠,乃至次日的心情。這時候吸煙也最有害健康。
23點:幻想——美好的前景,遠大的理想和嶄新的觀念。通常,這些東西在現實生活中很難通過。
24點:直到早晨——反應慢慢,沒有堅定的目的性。如果還不睡覺,最易感到恐懼和抑鬱。所以,最好睡覺!

1.入睡的最佳時間:晚上22:00-23:00
2.起床的最佳時間:早上5:00-6:00
3.用腦的最佳時間:上午8:00 思維嚴謹周密
10:00精力充沛
下午2:00 反應敏捷
晚上8:00 記憶力最差
4.飲水的最佳時間:早上起床後或每餐前1小時各飲一杯水
5.散步的最佳時間:飯後45分鍾
6.鍛煉身體的最佳時間:上午10:00
下午15:00
7.洗澡的最佳時間:晚上臨睡前一次溫水浴
8.美容的最佳時間:晚上臨睡前用護膚品
9.飲茶的最佳時間:餐後1小時
10.吃水果的最佳時間:飯前1小時

一、考前的生理調整。
按照平時的作息時間作息。若是早晨睡不著,可以早點起床,運動、吃早點。心理學界有一個普遍的共識,就是人一天的最佳記憶時間,為早上5點---7點,晚上7點---9點,充分利用好這兩個時段,解決需要記憶的東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午一定要午睡,午睡以30分鍾為宜,這樣既能使大腦休息,又能很快清醒。午後應以做練習為主,可以集中時間做套題,做題應注意文理結合,難易結合。通過做題可以穩定心態,樹立自信心,經過這樣一段時間的訓練,相信到臨考時就不會有異樣的感覺。
二、考前焦慮、煩躁的情緒調整。
1、 有氧運動。
早晨若睡不著覺,可以起床適當地跳跳繩、散散步、踢踢毽、跑跑步、騎騎車等,無論做什麼運動,都要挺胸抬頭、精神抖擻,顯得非常自信,以次獲得一天的好心情。有氧運動有一個規律,即;運動後每分鍾的心跳次數在120個左右。
2、 洗熱水澡。
有條件的考生每晚睡前最好洗個熱水澡,一則可以消除疲勞,二則人的身體泡在溫熱的水中,是最放鬆的狀態,有一種安全和溫暖的感覺,可以凈化心靈,更有助於睡眠,有利於第二天的學習。
3、 適當的聽音樂。
如果學習感到累、什麼也記不住時,不妨聽聽古典音樂。比如:古琴曲、古箏曲、揚琴曲等,悠揚、舒緩的、空靈的音樂,可以穩定情緒,音樂以聽不懂為好,因為不需要記憶,最好是在休息時間聽。但注意不要一邊學習,一邊聽音樂,尤其是不能聽搖滾和流行歌曲。
4、 找人傾訴、聊天。
要找能理解你的,同時又能給予你指導的樂觀之人(如:同伴、老師、父母等),說出你內心的焦慮與煩躁,合理的宣洩一下自己的不良情緒,給自己的心理來一個清掃。切忌不要壓在心裡得不到宣洩,會直接影響中考成績的。

第一次學習在記憶最強時,即24小時記憶整合時;

第二次溫習是在一星期之後;

第三次溫習是在3個月之後;

第四次溫習是在6個月之後。

第一、要制訂好學習計劃。要正確利用好每天、每時、每刻的學習時間。平時,同學們要養成這樣一種習慣,每天早上起來就對一天的學習作個大致的安排。上學後根據老師的安排再補充、修改並定下來。什麼時候預習,什麼時候復習和做作業,什麼時候閱讀課外書籍等都做到心中有數,並且一件一件按時完成。一般來說,早晨空氣清新,環境安靜,精神飽滿,這時最好朗讀或者背誦課文;上午要集中精力聽好老師講課;下午較為疲勞。應以復習舊課或做些動手的練習為主;晚上外界干擾少,注意力容易集中,這時應抓緊時間做作業或寫作文。這樣堅持下去,同學們就會養成科學利用時間的好習慣。
第二,要安排好自習課時間。自習課如何安排?不少學都是把完成作業作為自習的唯一任務,幾乎把所有的自習時間都用到做作業上了。這樣安排是不妥當的。因為在還沒有真正弄懂所學知識時就急於做作業,這樣不但速度慢,浪費時間,而且容易出差錯。所以,在動手做作業之前,同學們應安排一定時間來復習所學過的知識。俗語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對知識理解透徹了,思路開闊了,作業做起來就會又快又好,此外,做完作業後,還要安排一定時間預習,了解將要學習的新課的內容,明確重點和難點,這樣就能有的放矢地聽好課,提高學習效率。
安排自習課時,還要注意文科、理科的交叉,動口與動手的搭配,而不要一口氣學習同一類的科目或者長時間背書和長時間做練習,這樣容易使人疲勞,會降低時間的利用率。
第三,學會牢牢抓住今天。為了充分地利用時間,同學們還要學會"牢牢抓住今天"這一訣竅。許多同學有愛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去辦的習慣,這是很不好的。須知,要想贏得時間,就必須抓住每一分、每一秒,不讓時間空白度過。明天還沒到來,昨日已過去,只有今天才有主動權。如果放棄了今天,就等於失去了明天,也就會一事無成。因此,希望同學們從今天做起,安排好和珍惜好每分每秒的時光。

對於學習來講,除了要對一年以來高考復習的時間要統籌安排外,合理安排每日時間,最大效率得提高復習效果尤為重要。以下每日學習計劃安排,考生可以參考進行。

早上6點-8點:一日之計在於晨,對一般人來說,疲勞已消除,頭腦最清醒,體力亦充沛,是學習的黃金時段。可安排對功課的全面復習。

早上8點-9點:據試驗結果顯示,此時人的耐力處於最佳狀態,正是接受各種「考驗」的好時間。可安排難度大的攻堅內容。

上午9點-11點:試驗表明這段時間短期記憶效果很好。對「搶記」和馬上要考核的東西進行「突擊」,可事半功倍。

正午13點-14點:飯後人易疲勞,夏季尤其如此。休息調整一下,養精蓄銳,以利再戰。最好休息,也可聽輕音樂。但午休切莫過長。

下午15點-16點:調整後精神又振,試驗表明,此時長期記憶效果非常好。可合理安排那些需「永久記憶」的東西。

傍晚17點-18點:試驗顯示這是完成復雜計算和比較消耗腦力作業的好時間。這段時間適宜做復雜計算和費勁作業。

晚飯後:應根據各人情況妥善安排。可分兩三段來學習,語、數、外等文理科交叉安排;也可作難易交替安排。

以下是一位高考優秀考生的每日作息時間表,可供參考:

每天6:00起床, 6:30-7:30復習英語,7:40-9:40復習數學,9:50-11:50機動安排;中午午休;下午2:00-4:00復習化學,4: 10 -6:10復習物理;晚上2個小時復習語文;其餘時間機動。在每一門課的復習中,不同階段以不同內容為主,多看課本或多做習題,要掌握好。

任何試圖更改生物鍾的行為,都將給身體留下莫名其妙的疾病,20、30年之後再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一、晚上9-11點為免疫系統(淋巴)排毒時間,此段時間應安靜或聽音樂

二、晚間11-凌晨1點,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進行 (所以說,最晚也要在11點睡著了:( )

三、凌晨1-3點,膽的排毒,需在熟睡中進行

四、凌晨3-5點,肺的排毒。咳嗽的人在這段時間咳得最劇烈,因排毒動作已走到肺;不應用止咳葯,以免抑制廢積物的排除,凌晨4點為脊椎造血時段,須熟睡

五、凌晨5-7點,大腸的排毒,應上廁所排便 (看來,從小保持的習慣真的是有益的)

六、凌晨7-9點,小腸大量吸收營養的時段,應吃早餐。療病者最好早吃,在6點半前,養生者在7點半前,不吃早餐者應改變習慣,即使拖到9、10點吃都比

㈨ 請問一下福州一中有什麼優點

福州第一中學是福建省教育廳唯一直管的中學,是原國家教委確認的中國名校,其前身可追溯至清嘉慶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創建的「鳳池」書院和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創建的「正誼」書院,1901年清政府諭旨各省要改書院、設學堂,1902年兩書院合並,更名為「全閩大學堂」,是福建最早的一所公立學校,1951年定為現名,迄今已有186年的歷史,蘊育形成了「植基立本、成德達材」的校訓和「嚴謹、求實、競取、活躍」的校風,長期以來一直是福建省基礎教育的一面旗幟,學校以辦學理念先進、師資力量精良、校風常抓不懈為特色並成為立校之本和強校之路。

早在1938年的全國大學首次統一招生考試中,學校即被列為全國最優的十所中學之一,受當時教育部傳令嘉獎。1940—1944年連續四年全國會考成績合格率高達99%,其中成績優秀、免考保送升學者占畢業生總數36.65%,被各大學公認為全國中學之冠。1957—1959年連續三年獲得全國高考紅旗,使福州一中進入一個輝煌時期。1960年榮獲「全國文教系統先進單位」稱號。1963年被定為福建省首批辦好的十所重點中學之一。1979年以辦學成績優異受國務院「通令嘉獎」。1986年再次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單位」。1993年被確定為全省第一所一級達標中學。

學校名師薈萃,教風以「嚴、實、活」著稱,一批學者型、專家型的教師已經構成師資的核心力量,特級教師25人(含已退休),高級教師已佔教師總數的46%。長期以來,福一中歷任校長都始終堅持著當時最先進的辦學理念,知名的校長中有前清溥儀的帝師陳寶琛,有被聯合國亞太教科文組織列為當代教育家的陳君實。80年代初,學校即以「基礎教育必須展望二十一世紀,教育必須進行全面改革」為指導思想,確立為未來培養創造性的勞動者,培養具有優良素質和健全人格的經濟、政治、科技、文化、軍事精英人才為目標,提出以培養基本行為道德規范,從自然人轉變為社會人,學會關心,學會共存,作為育人之本;在教學方面,則提出變「雙基」為「三基」,增加了「基本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要求。學校嚴格控制學時數,學科嚴格控製作業量,在正常的課業負擔下,使學生能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得到發展。學校歷年高考成績都穩居福建省前茅,向全國重點高校輸送了大批優秀畢業生;學生參加全國各項競賽屢獲佳績,並已奪兩面國際奧賽金牌、入圍INTER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在中學生體育賽事中,已連續多年團體奪冠;學校音樂會向社會公演,受到廣泛贊譽。為此,以 「今日我以一中為榮,明日一中以我為榮」口號激勵自勉的福一中學生不僅以高升學率引人注目,更以基礎知識扎實、知識面廣、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受到了高校的廣泛歡迎,贏得了社會的高度贊譽。

百年薪傳,英才輩出。校友中有12人先後當選兩院院士,他們是:新聞學家、哲學家、作家鄧拓,固體物理學家馮端,天體物理學家陳彪,電化學家田昭武,寄生蟲病學家唐崇惕,中醫心腦血管學家陳可冀,數學家林群,核物理學家王乃彥,攝影測量與遙感專家王任享,數學家劉應明,電子學家李幼平。此外還有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周汝吉。校友中還涌現出很多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傑出人物,如林覺民等等。

近年來,學校十分重視辦學軟、硬條件的不斷改善。為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下,注重並加強教育、教學科研工作,學校專門成立「學術委員會」,下設「教育科學研究室」、「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中心,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目前學校圖書館藏書豐富並全部實現電子化管理。「數字校園」已初具規模,校園網四通八達,擁有500個上網終端的校園網和新建成的「福州一中網站」,不僅可連接到校園內所有教室、實驗室、圖書館、辦公室,而且網路中心裝備有豐富的教學資料庫、電子備課系統、模擬實驗室、數字化圖書等軟體,供廣大師生隨時使用。遍布各學科的多媒體演示教室、多功能電子閱覽廳等硬體也設備齊全。校內6500系列的主交換機和3500普通交換機構成的主控樞紐,可連接到教職工的每家每戶,實現了千兆到樓,百兆到桌面的高速通道,充分發揮了校園網的應有效益。

「創建全國一流、國際知名的示範性高中」 ,成為全省高中課改的實驗基地、基礎教育的科研基地和國際教育合作與交流基地,是福建省政府、省教育廳為新世紀福一中的發展提出的思路,在「保留舊址,適度發展」的基礎上,征地200多畝、投資1.87億元,在烏龍江畔的福州地區大學城建設福州一中第二校區,將於2004年秋季面向全省正式招生。為此,學校正努力與時俱進、跨越巔峰、再鑄輝煌。

㈩ 福州一中高三各科老師哪些是尖子

據悉,晉江僑聲中學近日迎來了一群特殊的教師,他們是福州一中選派而來的7位支教老師。這些支教老師將參與僑聲中學的學科教研、教育教學、課題研究、競賽輔導等,時間為1年。這也是晉江首度採取「請進來」的方法邀名校優秀中學老師前來支教。

此次支教團隊中擔任語文教學任務的,是福州一中語文教研組副組長孟全波。這位儒雅的年輕教師是個作文教學能手,曾獲得福州市優質課大賽一等獎、福建省優質課大賽一等獎、全國第五屆語文教學藝術與觀摩大賽高中組一等獎,在校一直擔當著尖子班的語文課,教學經驗很豐富。來到僑聲中學之後,他將擔任高一年一班和二班的語文老師。
「這次支教對我來說是挑戰也是難得的鍛煉,我相信我會做好這里的工作。」孟全波說,從本周四開始,他將與其他6位支教老師登台開講。
對於支教老師的到來,僑聲中學高三年化學老師施俊芳特別開心,覺得這是向省城優秀老師取經的最好機會。他說:「福州一中老師有許多東西值得學習,比如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將促進我們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這是晉江首次『請進』這么多的優秀老師到農村中學支教!」僑聲中學校長王海墘告訴記者,9月初,他被晉江市委教育工委派往福州一中掛職鍛煉,沒過幾天,他就被眼前所發生的一切震撼了:無論是在教學理念上,還是學校管理文化方面,身為農村中學的僑聲中學與福州一中的差距很大。他尋思:如果能夠把這里的先進文化和管理理念帶回晉江,就可以帶動農村老師的快速成長。王校長後來把這個想法跟福州一中校長李迅一說,沒想到立馬就得到他的響應。於是,福州一中這次便派出7名骨幹教師,涵蓋了語文、數學、物理等7個科目,這些老師無一不是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基本功扎實,教學能力強。
「今後我們將把名師支教常態化,培養一批具有教育智慧的本土教師隊伍,從而把僑聲中學打造成一所名校。」王海墘說,他們此次與福州一中開展「校對校」結對幫扶、對口支教工作,將極大促進老師之間的優勢互補,為提高農村中學師資水平起到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