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廣州雲溪生態公園門票是多少啊
不用門票。
雲溪生態公園簡介:
在廣州白雲山西側,於2001年9月建成開放,是白雲山風景區的旅遊景點之一,也是第九屆全國運動會體育場的配套項目,位於白雲大道廣州體育館的正對面,總面積約30公頃,公園內綠樹蒼翠,亞熱帶植物花卉艷麗;主要景點有觀荷園、疊水園及果香園三個園,是旅遊休閑的好去處。雲溪生態公園目前是廣州市最大的免費開放公園。
雲溪生態公園依白雲山而建。走進雲溪,樹木蔥郁、雀唱蟬鳴、潺潺溪流。園內沿山起伏開辟了一條通往白雲山摩星嶺的摩雲路,把觀荷園、疊水園和果香園三個園區串連起來,風格各異的亭、廊、池、台如珍珠般鑲嵌在山間路邊。據測,沿路森林空氣中的負離子含量高達6500個/立方厘米,是名副其實的生態公園。
觀荷園內的荷塘里,種植了20多個稀有品種的各色荷花及睡蓮。由觀荷園進入依山澗而建的疊水園,一塊塊突兀的山石或把水分成層次、或在草地上獨成景觀,一叢叢蕉樹、竹子、野花在山澗旁組成自然美景。
游過雲溪,還可以登上園外的廣州第一條綠色人行天橋,到馬路對面的新體育館參觀,感受廣州自然與現代融合的氣質。
地址:廣州市白雲大道南1028號白雲山雲溪生態公園(廣州新體育館對面)。
交通:乘坐36、66、76、223、265、529、805、864、891可達(廣州新體育館站下車)。
門票:免費。
㈡ 請問廣州海珠區曉港公園有什麼可以玩的
園內有古跡小港橋,取諧音而名。總面積16.7萬平方米,是廣州種植觀賞竹最多的公園。橫貫河南而連接珠江前後航道的海珠涌將這座公園切分為南北兩個部分。位於前進路南段。原為河涌、沼澤和小丘。因園內有古跡小港橋。水域4.73萬平方米。園內竹堤縱橫,竹品種多達120餘種。河涌穿園而過,有人工湖和優美雅緻的亭、台、廊、榭。另外,還保存有400多年歷史的古橋和海蝕岩遺址。為華南地區之最,故又有「竹子公園」之稱。坐落在園內的雲桂橋,是明代清官何維柏於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所建,是廣州現存最古老的石橋之一。雲桂橋橫跨海珠涌,用青色花崗岩石砌成,全長32.2米、寬3.38米,橋墩和橋面兩邊的石欄石柱造型簡練、古樸典雅。現列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園內南面有紅岩山,西南面有石馬崗。馬涌河流經公園,把公園分為南北兩部分,距今400多年的雲桂橋,將其連結起來。石馬崗相傳為南漢宮女習武之地,山腳石山是古海遺石。曉港公園的造園藝術採用中國傳統山水園林布局手法,巧妙地把遊憩觀賞設施與詩情畫意景觀融為一體。高坡疊山,低台挖池,使山得水而活,水伴山而媚,相映成趣。園內設花卉館、亭、水榭、花架、橋、景石等景點。遍植竹子、榕樹、木棉、紫薇、紫荊、夾竹桃、杜鵑、桂花等上百種喬灌木,其中以竹子種植最多,有黃金間碧玉竹、觀音竹、龜甲竹、湘妃竹等100多個品種,為華南地區之最。輕風過處,龍嶺鳳舞,形成碧玉搖空、竹徑蕭蕭的園景特色,給人以清幽淡雅的享受。公園中部為島景區,由堤岸曲線自然分成4個水域,每個水域分別築有水榭亭台,形成了「葵韻流波」、「層台影綠」、「回欄漫玉」、 「椰風掛影」四大景點。在公園的東南面,有一紅岩石崗,石崗浪跡斑駁,是滄海變桑田的例證,紅岩石崗以西是一片山坡竹林,相傳是南漢宮女練騎射箭的遺址,稱走馬崗。旁邊是「海珠少年林」,種有木棉、木麻黃、南洋杉等花木。公園東北部是青少年活動區,設有碰碰車、空中單車、滑車、賽車、森林狩獵等20多種游樂項目。特別是森林狩獵,將各種激光感應的飛禽走獸模型安放在人造森林之中,營造了妙趣橫生、驚險刺激的環境。
㈢ 廣州竹子
廣州曉港公園是廣州市內竹子品種最多的地方,可能有您所需要的香竹。
肇慶廣寧號稱「竹海」,應該有商機。
㈣ 曉港公園的景觀
曉港公園以竹林為主的專業性公園。位於海珠區前進路西南端,公園初名「竹子公園」,1958 年籌建,1960年改為現名。1972年後陸續修建了雙亭、四方亭等亭台樓閣橋榭以及湖堤,進行綠化造景。1975年2月11日正式開放。曉港公園以安靜休息為主。布局特點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水體湖岸,按「亭台到處皆臨水」的意景巧綴建築物和綠化。年均進園人數約47萬人次。
因園內有古跡雲桂橋,取諧音而名。總面積16.7萬平方米,其中湖面積為4.73萬平方米,其中水面積3.77公頃,是廣州種植觀賞竹最多的公園。園內有人工湖和優美雅緻的亭、台、廊、榭等,是一個休閑的好去處。因園內遍植形態各異的翠竹,故曉港公園又有「竹子公園」之稱。
坐落在園內的雲桂橋,是明代清官何維柏於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所建,是廣州現存最古老的石橋之一。雲桂橋橫跨海珠涌,用青色花崗岩石砌成,全長32.2米、寬3.38米,橋墩和橋面兩邊的石欄石柱造型簡練、古樸典雅。現列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園內南面有紅岩山,西南面有石馬崗。馬涌河流經公園,把公園分為南北兩部分,距今400多年的雲桂橋,將其連結起來。石馬崗相傳為南漢宮女習武之地,山腳石山是古海遺石。
㈤ 廣州水博園有什麼植物
是問廣州水博苑有什麼植物嗎?植物有很多:廣玉蘭,雪松,竹子,紅楓樹等等。
廣州水博苑座落在海珠區琶洲公園內,明清時,琶洲是著名的海港,是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遺址。
琶洲塔公園位於琶洲島,面積約15.3萬平方米,靠近珠江,毗鄰琶洲會展。
琶洲塔有「琶洲砥柱」的美譽是清代羊城八景之一。
㈥ 廣州有哪些公園
廣州是一個非常發達的城市。這個城市裡面公園也非常的多。我知道的就有越秀公園、流花湖公園、文化公園、黃花崗公園、烈士陵園、珠江公園、雕塑公園、麓湖聚芳園、麓湖星海園、海洋公園、鱷魚公園、森林公園、大夫山森林公園、荔灣湖公園、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風景秀麗的推薦大夫山、荔灣湖公園、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等。
㈦ 廣州曉港公園的介紹
曉港公園以竹林為主的專業性公園。位於廣州市海珠區前進路西南端,1958年籌建,1975年建成開放。因園內有古跡小港橋,取諧音而名。總面積16.7萬平方米,其中湖面積為4.73萬平方米,其中水面積3.77公頃,是廣州種植觀賞竹最多的公園。園內有人工湖和優美雅緻的亭、台、廊、榭等,是一個休閑的好去處。因園內遍植形態各異的翠竹,故曉港公園又有「竹子公園」之稱。
㈧ 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好玩嗎
園內設有山莊豪華別墅、中西式高中檔客房、湖景餐廳、大小會議室、歌舞廳、商場和山泉泳池等配套設施。有水上游樂、與猴同樂、彩彈野戰、民族風情園、孔雀園、觀鹿園等10個游樂項目,建立流溪香雪、流溪彩虹、珍稀植物園等12個人文景觀,開辟三椏塘幽谷、小灕江、翡翠群島等13處自然景觀。出產流溪茶、話梅、冬蜜等多種土特產品。
三椏塘幽谷
三椏塘幽谷位於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南面的五指山景區,屬亞熱帶山地雨林,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空氣清新。幽谷里森林覆蓋率達98%,年平均氣溫19.1°C。谷中景觀有幽谷翠竹、亞熱帶山地雨林、千年古藤、飛流仙橋、通天岩洞、碧水潭、幽谷灘等30多處自然景觀和古炭窯、三椏塘大壩等5個人文景觀。在幽谷山上,配建了石屋客房、餐廳等服務設施。[3]
水上游樂
流溪湖又名流溪河水庫,是流溪河源頭
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自然風景(18張)
,位於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中部。水庫於1958年建成,面積2萬多畝,庫容量3.5億立方米,起著蓄水發電、供應廣州市60%市民飲用水、農田灌溉、滋養林木的作用。旅遊開發利用後,流溪河水庫被稱作「流溪湖」。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現有大、中、小遊船、快艇等10多艘,開發的水上游樂項目主要有:遊船賞流溪湖、飛艇賞流溪湖、與猴同樂(乘船上猴島)、參加孔雀園(乘船上孔雀島)、游流溪河大壩、游小灕江等。[1]
流溪香雪
流溪香雪是廣州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的季節性景點,有著東南亞地區最大的梅林。冬季梅花開放時,白色的梅花像漫山的大雪,故得「流溪香雪」之稱
孔雀島
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的孔雀園,坐落於流溪湖中的島嶼上,島上面積寬闊,林木、竹子和花鳥眾多,又建有歐洲內陸式的原始建築、房舍、亭閣、小路,成為園內的一個旅遊景點。島上建立的孔雀園,放養著大小300多隻孔雀,有藍、綠、白等幾種,其中綠孔雀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園內以藍孔雀居多,它原產於印度,又名「印度孔雀」。[1]
猴島
猴島於1995年5月對外開放,約有二百隻猴子。是由仲凱農學院和世界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獼猴種群)共同興建的。其中的猴子是經過培訓的第二代、第三代,雖說是放養,卻已被馴化。它們會跑到碼頭去迎人。遊客可以去猴島餵食、拍照,觀看猴子的相關表演。[1]
其他景點
公園內其他景點還有:流溪湖、觀鹿園、小灕江、翡翠群島、夕照黃牛、抗日烈士紀念碑、人面怪石、流溪河大壩等。
㈨ 天河公園有什麼好玩的
天河公園 門 票:3元
天河公園位於黃埔大道北側,面積75公頃,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天河公園最初為廣州政府林場(又名石牌林場),天河公園始建於1928年,1933年為紀念孫中山易名為中山公園。廣州解放後,從1950年8月至1953年底,政府對公園進行了大面積綠化造林,並將公園劃分為中山林場和中山果園場,1957年改名為森林公園,1960年易名為東郊公園。民族英雄鄧世昌墓就在園中。
天河公園內有喬木、灌木、花草、棕櫚、竹子等100餘種植物,並有20多株百年以上老樹和園內特有的萬余平方米的水中森林,給公園增添了一種神奇的色彩。
游泳:20元/位
攀岩
碰碰車
反斗城
公園冰雕
㈩ 急求關於雲溪生態公園的介紹!!!!
位於白雲山西側,於2001年9月建成開放,是第九屆全國運動會體育場的配套項目,正對著九運會的會場,總面積約30公頃,分為觀荷園、疊水園及果香園三個園。雲溪生態公園目前是廣州市最大的免費開放公園。
摘 要:雲溪生態公園位於廣州白雲山風景名勝區西側山麓,佔地面積175 600 m2,整個布局分為疊水園區、觀荷園區和果香園區三部分。公園遵循生態原則,因地制宜地建設成為一個適宜人運動、休閑的 「綠色、生態、環保」為主題的生態公園。雲溪生態公園是廣州白雲山風景名勝區實施「山上多景,山下多園」發展戰略的一次嘗試,也是廣州市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質量和建設城市休閑帶的一次探索性實踐。
關 鍵 詞:廣州白雲山風景名勝區;生態公園; 休閑帶;規劃設計
1概 述
為了進一步改變和優化白雲山周邊的生態環境,廣州白雲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根據廣州市委市政府「把廣州建成一個『山水城市』,把白雲山建成『山上多景,山下多園』的風景區」的戰略指導思想,在白雲山的西側開辟了一塊以綠地生態為主體的綠化休閑帶。這個休閑帶北起白雲山西門,南至下塘西路,東至廣源東路雲台花園,全長8.5 km,總面積93.6萬m2,主要由嶺南荔枝園、松林石景園、觀荷園、疊水園和果香園5個園景組成。其中的觀荷園、疊水園和果香園構成的「雲溪生態公園」,佔地面積175 600 m2。雲溪生態公園始建於1999年,2001年10月建成並正式對外開放,是目前廣州市最大的免費公園,也是廣州市城市建設「三年一中變」中城市休閑帶建設的重點項目。
2規劃原則
根據公園所處的地理位置、環境特點,充分利用當地的有利條件,遵循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發展規律、積極響應廣州市總體發展規劃提出的「公園建設要注意體現羊城文化古城及『山、城、田、海』渾然一體的山水園林城市特點」,公園建設要遵循「物種多樣性」,「節約能源」、「可再生利用」等生態原則,用生態質量和景觀質量雙重標准,因地制宜地進行規劃,貫徹生態化發展的建設方針,努力建設一個以植物造景為主,人與自然親密接觸,和諧共處,體現雲溪的「山水意趣」的「綠色、生態、環保」為主題的公園。
3規劃理念
3.1規劃落實了廣州市總體規劃和白雲山風景名勝區規劃的要求,起點高、意念新。
白雲山西側與舊廣州白雲機場遙遙相望,匯集了廣州新體育館、東方樂園等文化娛樂場所以及隆康花園、逸景居、金蘭花園、東方明珠花園等高檔別墅公寓區,配合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已成為廣州市有名的集運動、娛樂、休閑、旅遊於一體的功能區。雲溪生態公園作為其中新建的配套休閑旅遊區,規劃上因地制宜地求新、求變,體現白雲山西側鮮明的現化特色及文明風貌。
3.2綠地與配套設施有機結合,保證了公園的綠化面積,使其擁有連貫的綠化生態環境,同時配套設置了必要的輔助設施滿足市民和遊客休閑活動的需要。
3.3通過造型新穎優美的人行天橋,使之與廣州新體育館環境交相輝映,構成和諧的整體。同時也考慮在白雲山上俯視公園全景的景觀效果。
4總體規劃
運用現代環境規劃理念,創造出一個現代免費生態公園。公園的整個布局分為疊水園區、觀荷園區和果香園區三部分。
疊水園區位於公園的中心地段,是公園的主要景區。疊水園區有正門廣場(圖1)、疊水園、中心草坪和紫緣軒等景點。這些景點交相呼應、連成一片。正門面向廣州新體育館,並在正門內外各設置一個小型廣場,一方面避開廣從公路高架橋的負面影響,形成一個緩沖地帶。另一方面,為遊客提供休憩場所。疊水園是在三個原有水塘的基礎上依山谷地勢和自然水體建成的跌落式水溪,上游流水潺潺,中游魚翔水底,下游蛙跳鳥鳴,一個具有典型個性化的濕地生態系統。疊水園中部構建了一座三拱橋(圖2),將公園內主幹道南北聯系起來。中心草坪是疊水園南部的一片平整草地,栽種古榕樹和大王椰子數株,體現出嶺南園林風情。紫緣軒是利用原有房屋改造而成的休閑茶座,四周有高大的古樹環抱,花木四季飄香,使得整個紫緣軒景點古樸而富有韻味(圖3)。
果香園區是在原市果樹科學研究所的基礎上調整補種發展而來的,通過調整補種各種嶺南結果樹種,形成一個觀賞和品嘗相結合的特色果園(圖4)。在果香園旁邊的小山上,採用自由式的造園手法,將山頂改造成為園形靜心台。身居鬧市之中的人們站在靜心台上,遠眺舊白雲機場,能使人調節情緒,靜心養性。果香園內的荔枝小築(圖5),綠樹青磚紅瓦,在果香園區中起一個畫龍點睛的作用。
觀荷園區則以荷花池為主,還包括映日廊、大紅花園和四方亭等景點,另外旁邊還設有生態停車場等設施。荷花池內種植荷花、睡蓮等多種水生花卉,當初夏到來之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盛夏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微風過處,陣陣輕香撲鼻而來,「岸邊楊柳輕拂,池中荷花含羞」,一幅詩情畫意的景象躍然眼前(圖6)。大紅花園內配置了30多個品種的大紅花,是目前廣州地區品種比較齊全的錦葵科專題園。四方亭坐落在原有次生林中,周圍植被生長茂盛、曲徑通幽(圖7),置身四方亭處能使人最大限度地體會到白雲山的「山幽、林綠、氣清、景美」。
5園 路
公園地處白雲山風景區山麓,地形變化較大。為使其形成各具特色的園林空間,園路建設充分利用原有地形,依山就勢,在滿足園路坡度要求的前提下,地形地貌的塑造以不破壞原有山體和土方就地平衡為原則順山勢而建。規劃園路共分三級:一級主幹道路寬4 m,聯系各個景區(圖8),二級園路為次幹道,路寬 2.5 m,連接各個景點,三級園路為小步道和登山小徑,路寬為1.2-1.5 m(圖9)。園路之間適當設置了平台和坐凳,以方便遊客休息。公園路網規劃還按照無障礙設計的要求,增設配套的輪椅通道等無障礙設施,充分體現對殘疾人士的關懷,方便殘疾人游覽。
6綠化配置
公園的綠化設計強調以自然為特色,以南方樹種為主要植物品種,喬、灌、草合理配置,以疏密變換、高低搭配有致的方式組合成特色各異的植物景群落(圖10)。通過植物的不同搭配組合,使得景觀效果有較好的季相色彩變化(圖11),整個公園四季景色常新,山花爛漫,旖旎多彩(圖12)。其中喬木品種主要有芒果、木棉、美麗異木棉、橡膠榕、高山榕、細葉榕、紅花紫荊、黃槐、假檳榔南洋杉和尖葉杜英等,灌木主要有大紅花、尖葉木樨欖、短穗魚尾葵、紅絨球、杜鵑、黃蟬、桂花、鴨腳木等,地被主要有美人蕉、長春花、蚌花、蜘蛛蘭、大葉紅草、銀邊草等。
7後 記
雲溪生態公園遵循「自然」和「生態」原則,以植物造景為主,努力做到喬、灌、草、地被植物合理配置,盡量增加綠地面積,形成具有一定程度生物多樣性的植物群落,建立功能配套完善、結構合理、人工與自然和諧的生態系統,發揮出綠地生態功能的最大效益。經過幾年的建設,公園現已四季鮮花不斷,樹木鬱郁蔥蔥,其「清新的空氣、清爽舒適的休閑游覽環境」受到廣大市民和遊客的喜愛,獲得了社會各方的好評,2004年獲廣州市「文明公園」稱號。但在建設和管理過程中,由於種種原因,目前還存在不盡人意的一些問題:(1)公園的文化內涵不深,與白雲山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積淀不相稱,有待於進一步發展和完善;(2)公園的生態環境初步形成,但公園的「雲溪」主題不夠突出。目前公園由於建設資金的不足,部分景點未能依規劃及時開發建設,如在疊水園東側部分的建設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上游的濕地系統建設上步伐緩慢,同時,整個濕地系統的背景林植被結構單一、色彩簡單、季相也不夠分明、影響了整個濕地的景觀效果。
曾有不少廣州人初次經過白雲山西側的綠化休閑帶時,都不禁會問:「哪來一個這么漂亮的公園?」這就是廣州「三年一中變」中,白雲山由南至北全長8.5公里的西側綠化休閑帶的首期工程———雲溪生態公園,面積30公頃,規模接近3個雲台花園。
雲溪生態公園依白雲山而建。走進雲溪,樹木蔥郁、雀唱蟬鳴、潺潺溪流。園內沿山起伏開辟了一條通往白雲山摩星嶺的摩雲路,把觀荷園、疊水園和果香園三個園區串連起來,風格各異的亭、廊、池、台如珍珠般鑲嵌在山間路邊。據測,沿路森林空氣中的負離子含量高達6500個/立方厘米,是名副其實的生態公園。
觀荷園內的荷塘里,種植了20多個稀有品種的各色荷花及睡蓮。由觀荷園進入依山澗而建的疊水園,一塊塊突兀的山石或把水分成層次、或在草地上獨成景觀,一叢叢蕉樹、竹子、野花在山澗旁組成自然美景。
游過雲溪,還可以登上園外的廣州第一條綠色人行天橋,到馬路對面的新體育館參觀,感受廣州自然與現代融合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