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祖克曼什麼時候回廣州
擴展閱讀
杭州仁和鎮人口有多少 2025-05-17 11:40:51
天津電表怎麼換 2025-05-17 11:37:45

祖克曼什麼時候回廣州

發布時間: 2022-06-19 10:26:59

A. 著名鋼琴家有那些

1、李雲迪

2000年,18歲的李雲迪獲得第14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冠軍 。2001年,李雲迪首次登上央視春晚舞台;同年,他與德國DG唱片公司簽約,並發行首張古典音樂專輯《肖邦精選》。2003年,李雲迪發行專輯《李斯特鋼琴精選集》,該專輯獲得德國經典回聲大獎和《紐約時報》年度唱片獎。

2007年,李雲迪發行專輯《樂動柏林》。2010年,李雲迪獲得波蘭政府頒發的「榮耀藝術」文化勛章和「肖邦護照」。

2、王羽佳

1999年,作為中加「晨間音樂橋」文化交流項目的交換生前往加拿大卡爾加里蒙特皇家音樂學院學習鋼琴。2005年,與祖克曼指揮的渥太華國家藝術中心樂團合作演奏了貝多芬的《第四鋼琴協奏曲》。

2006年獲得「吉爾莫青年藝術家獎」;2008年畢業於柯蒂斯音樂學院;2009年1月,與德國DG唱片公司簽下專屬藝人合約。2013年,作為指揮大師夏爾·迪圖瓦和英國皇家愛樂的嘉賓來杭巡演。2014年3月4日晚,在倫敦交響樂團2014廣州音樂會上,合奏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

3、吳純

師從武漢音樂學院原鋼琴系主任陳婉教授。8歲獲得全武漢市鋼琴第一名,10歲獲得湖北省藝術人才比賽第一名。13歲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武漢愛樂音樂學校,並與97年代表湖北省參加香港舉辦的全國鋼琴比賽。

目前中國唯一獲得國際三博士學位的青年鋼琴演奏家。被歐洲媒體譽為「閃耀在歐洲的中國鋼琴之星」吳純。


4、郎朗

2001年,在人民大會堂進行100周年百年慶典巡演。2002年,獲得伯恩斯坦藝術成就大獎。2003年,推出個人鋼琴演奏專輯《柴可夫斯基/門德爾松協奏曲名錄》。2005年,在白宮舉行個人專場獨奏會 。

2006年,推出個人鋼琴演奏專輯《黃河之子》。2008年,獲得美國錄音師協會頒發的「藝術榮譽獎」。2010年,獲得國際門德爾松大獎,成為首位獲得該獎項的中國人 。

5、孔祥東

當今國際樂壇最優秀、最活躍的中國鋼琴家。已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觀眾親身感受過他那激情洋溢的演奏,被西方媒體盛贊為「一個世紀只能出一到兩個,真正能激動人心的天才鋼琴家」和「一代天之驕子」。

B. 小提琴家

世界十大小提琴家

在音樂的發展中,小提琴藝術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涌現出不計其數的小提琴作曲家、演奏家和教育家。不同的小提琴藝術網路以及各種教學體系,使小提琴藝術百花爭妍,並成為音樂王國中的佼佼者。進入20世紀以來,小提琴藝術更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尤以小提琴演奏家引人注意,因此要選定10位小提琴家實為一件難事,好在表演藝術的演與聽,本來就見仁見智。筆者在此介紹的當代世界十大小提琴家,其筆序是以出生年月為依據。

1、弗里茨·克萊斯勒

(Fritc Kreisler,1875—1962)

弗里茨·克萊斯勒是20世紀初葉最有影響的小提琴家。他生於維也納的一個醫生家庭,父親是一個音樂迷,這對克萊斯勒產生重要影響。7歲時克萊斯進入維也納音樂學院,10歲畢業後又入巴黎音樂學院從師於法比小提琴學派的著名教授馬薩爾,當他以畢業比賽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時,年僅12歲。因此,克萊斯勒的演奏兼有維也納人的溫暖人情味和法蘭西式的貴族風度,這使得他的演奏風格新穎而獨特,同時代的小提琴家幾乎都受到過他的影響,如海菲茲、埃奈斯庫、蒂博、大衛·奧伊斯特拉赫等等。克萊斯勒的演奏最重要的標志性風格,是對顫指(揉弦)的運用,他賦予顫指技巧以戲劇性的風格,無論是悠揚的歌唱性旋律還是快速音型的技術性段落,在此,顫指都已成為最有力的表情手段和增添色彩的手法,而這一點,正是他的前人們所十分謹慎從事的事情。

2、喬治·埃奈斯庫

(Georges Enescu,1881—1955)

喬治·埃奈斯庫是一位通才式的羅馬尼亞小提琴家。他生於摩爾多瓦地區維爾納弗縣的利文鎮。作為作曲家,其代表作管弦樂《羅馬尼亞狂想曲》奠定了他作為羅馬尼亞民族樂派代表人物的地位。對於他的鋼琴演奏,連著名鋼琴家阿圖爾·魯賓什坦都這樣說:「他是一位就連我也要感到眼紅的非常了不起的鋼琴家。」而作為指揮家,他在世界各地受到了完全的尊重。埃奈斯庫小提琴演奏的最重要特徵在於,他將法比小提琴學派的演奏手法於他在童年時代就很喜愛的羅紀尼亞民間音樂中的吉普賽音樂(拉烏塔里,Laoutari)的表演傳統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十分獨特的演奏風格。由於他的包括作曲在內的多方面的音樂才能,使他的演奏給人們的印象不只是在拉琴,同時也是在即興創作,他的每一次演奏都是新鮮的,都像是演奏新作。埃奈斯庫在小提琴演奏的運弓方面有他獨到之處,他喜愛弓幅寬闊的連音奏法,這使他的演奏充滿了激情和旺盛的生命力。

3、亞沙·海菲茲

(Jascha Heifetz,1901—1987)

亞沙·海菲茲是當今世界小提琴家中最有影響的人物。他生於立陶宛的維爾紐斯,3歲便開始學習小提琴,父親是他的啟蒙老師,6歲舉行了第一場音樂會,而後,他進入彼得堡音樂學院,師從大名鼎鼎的俄羅斯小提琴學派的奠基者奧波爾德·奧厄教授。畢業後,海菲茲即前往柏林、斯堪的那維亞演出,1917年夏,他及全家來到美國加利福尼亞,並在紐約的卡內基音樂廳首次登台,演奏帕格尼尼的《第24首隨想曲》等,這場演出獲得巨大成功,尤其是他對左手高難度技巧的把握,右手運弓的穩健和嫻熟,令所有在場的觀眾,其中大部分是演奏家們的折服。1925年海菲茲入美國籍。海菲茲十分注意小提琴基本功的訓練,尤其對音階的練習,主張音階練習要佔整個練琴時間的一半以上。其演奏風格體現了他魔鬼般的技術和火一般的熱情的個性,現代化的古典主義風格是他所遵循的,他的演奏像「美聲」歌唱,每一個滑音都經過精雕細琢,而每一次運弓又都體現著音樂性,他的這種音樂性與技術性的完美結合,使他成為當今最具影響力的小提琴家,並影響了其後的很多小提琴家。

4、大衛·奧伊斯特拉赫

(David Oistrach,1908—1974)

大衛·奧伊斯特拉赫是俄羅斯小提琴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生於烏克蘭的敖德薩,5歲時開始隨敖德薩音樂學院教授、著名蘇聯小提琴教育家斯托利亞斯基學習小提琴,12歲首次公開演出,16歲舉行第一次獨奏音樂會。三十年代,他獲得了多個比賽的獎項:1935年第二屆全蘇音樂演奏家比賽第一名,1935年維尼亞夫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第二名,1937年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小提琴比賽第一名。這些成績使他獲得了世界性的聲譽,尤其比利時的那次比賽,在7個一等獎中,蘇聯人獲得了6個,由此奠定了俄羅斯小提琴學派在世界的地位。奧伊斯特拉赫的演奏富於抒情的詩意,藝術上曾受到克萊斯勒的強烈影響,但是他並沒有完全照搬,克萊斯勒的具有唯美傾向的發音手法,在奧伊斯特拉赫那裡變成了表現內心情感的手段。他的顫指有時採用藝術化的延遲瞬間開始,造成聲音的久遠延綿。

大衛·奧伊斯特拉赫曾於1957年來我國訪問演出。

5、耶胡迪·梅紐因

(Yehudi Menuhin,1916—2001)

耶胡迪·梅紐因是一位與海菲茲旗鼓相當的猶太裔小提琴家。他生於美國的紐約,兒童時便顯露出良好的樂感,5歲開始學習小提琴,7歲便在他的老師路易·帕辛格指揮的舊金山交響樂隊協奏下演出了拉羅的《西班牙交響曲》。1926年他及全家前往歐洲,並在巴黎與埃奈斯庫有了歷史性的會見,遂成為埃奈斯庫的學生。1927年,11歲的梅紐因第一次登上卡內基音樂廳舞台,在紐約交響樂團協奏下,演奏了貝多芬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1931年他又在巴黎音樂學院的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梅紐因早期在柏林的演奏曾得到愛因斯坦的關注和贊賞,他在世界各地舉行的音樂會上,演奏了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作品,使他聞名於世界。梅紐因在演奏時,握弓時肘的位置明顯比手高,這種高手肘「從肩部」就開始的各部分都參與的運弓方式,能使換弓時聲音保持不斷,聲音飽滿而結實,並能在弓根以非常弱的力度,用全部或四分之三的弓毛使人幾乎覺察不到的換弓,這種方法與他的前輩奧厄提倡的應當保持在能使肘與手形成一條直線的位置的方法顯然不同。梅紐因的雙手比起正常的標准略為短些,這影響到他右手的運尤其弓子運到弓尖時,但他恰當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的演奏親切而誠摯,清醒而脫俗,出色的手指技巧和雄渾美妙的音色風格,是他的個性特徵所在。

梅紐因自1979年以來曾多次來我國訪問演出。

6、艾薩克·斯特恩

(Lssac Stern,1920——— )

艾薩克·斯特恩是一位俄國猶太血統的美國小提琴家。他生於烏克蘭敖德薩西北350公里的小城克里門內茲,當他出生僅10個月時,全家移居美國舊金山。斯特恩4歲隨母親學習鋼琴,8歲從波拉克學習小提琴,11歲首次公演,12歲轉到舊金山交響樂團首席布林德門下學習,14歲時,師徒公開演奏了巴赫的雙小提琴協奏曲。1943年,斯特恩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舉行了一場極為成功的獨奏音樂會,由此成為世界級的小提琴家。斯特恩的演奏細膩中見出宏大,追求精確完美,力度多變,音色溫馨的品性。作為音樂家,斯特恩在室內樂方面的造詣也引起了世人的矚目,他與鋼琴家伊托明、大提琴家羅斯演奏的三重奏,是室內音樂的經典。

斯特恩自1979年以來曾多次來我國訪問演出。

7、列奧尼德·柯崗

(Leonid Kogan,1924—1982)

列奧尼德·柯崗是繼大衛·奧伊斯特拉赫之後最重要的蘇聯小提琴家。他生於烏克蘭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6歲開始在當地音樂學校學習小提琴,10歲考取了莫斯科音樂學院特殊兒童班,隨俄羅斯小提琴學派奠基人之一A·揚波爾斯基教授學琴。1940年他16歲時,便在莫斯科交響樂隊的協奏下,演出了勃拉姆斯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1947年,柯崗獲第一屆世界民主青年聯歡節小提琴比賽一等獎,1951年在布魯塞爾獲伊麗莎白國際小提琴比賽第一名和金質獎章,由此引起世人矚目。柯崗作為俄羅斯小提琴學派的重要代表,其藝術個性卻與大衛·奧伊斯特拉赫完全不同,他特別擅長演奏戲劇性的音樂,動作潑辣明快,感情悲壯激昂,音樂對比鮮明,氣勢剛強雄勁,這些獨特的個性,被人成為「柯崗式」的手法,與海菲茲的演奏有些相似。在柯崗的演奏生涯中,分為二個階段,第一階段以演奏炫技性的樂曲為主,第二階段在前階段的基礎上,重點移到涉獵廣泛的小提琴曲目方面,因此柯崗不僅有輝煌的技術,更有廣泛的曲日積累。

8、薩爾瓦托雷·阿卡爾多

(Salvatore Accardo,1941———)

薩爾瓦托雷·阿卡爾多是一位全能的義大利小提琴家。他生於義大利的都靈,3歲開始學習小提琴,13歲在那不勒斯舉行了首次職業演出。1955年在韋爾切利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獎,1956年在日內瓦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第一名,兩年後的1958年,又在熱那亞的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義大利廣播之春獎和小提琴比賽第一名,從此擠身世界優秀小提琴家行列。或許是義大利人的緣故,阿卡爾多對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作品情有獨鍾,他是第一個全部錄制帕格尼尼所有六部小提琴協奏曲的小提琴家,同時還錄制過帕格尼尼全部24首隨想曲,他演奏的帕格尼尼的作品是用心歌唱,而不是炫耀技巧。同時,他對其它作曲家的小提琴作品也有著深刻的理解,並全方位的演奏和錄音。阿卡爾多的演奏注意追求非常歌唱性的聲音,他認為小提琴本身就是一個歌唱性的樂器,因此首先要歌唱,然後才是技巧,因此在他的演奏中,哪怕是平淡無奇的樂句也會有著最美妙的表達。

阿卡爾多曾於1996年來我國訪問演出。

9、伊扎克·帕爾曼

(Itzhak Perlman,1945——— )

伊扎克·帕爾曼是當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小提琴家。他生於以色列的特拉維夫,5歲開始學琴,1958年13歲的帕爾曼被選到美國電視台演出,隨後即移居美國。由於帕爾曼在4歲時患小兒麻痹症,成為終身殘疾,因而無法站立演奏,但他卻以超常的毅力,克服困難,最終成為世界級小提琴大師。帕爾曼移居美國不久,就受到著名小提琴家斯特恩的賞識,獲得「以美基金會」獎學金,進入美國著名的朱麗亞音樂學院,師從伊凡·加拉米安和多羅西·狄雷教授學琴。1964年,帕爾曼在美國列文垂特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一等獎,被人稱作「小提琴王子」。帕爾曼演奏的最大特點,是把浪漫主義的熱情、灑脫和古典主義的和諧、均衡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他能駕馭各種音樂風格的作品,並圖圖用不同的音樂來表達不同的音樂內容。帕爾曼有一雙令人羨慕的大手,但手指卻十分伶俐,他的運弓飽滿且極富傾訴力,他十分注意聲音的歌唱性,其松馳的演奏,帶給人們的是情感的波動,人們從他的演奏中感受到了力和美。帕爾曼擅長演奏帕格尼尼、維尼亞夫斯基、巴赫等人的作品,盡管他那爐火純青的演奏技巧,面對那些炫技性的段落完全駕輕就熟,但他對樂曲十分邏輯地音樂處理,和對音樂的深刻理解才是他演奏成功的基石。

帕爾曼2002年8月將到我國訪問演出,先在廣州,而後去北京、上海。

10、平夏斯·祖克曼

(Pinchas Zukerman,1948——— )

平夏斯·祖克曼是當代世界十大小提琴家中最年輕的一位。他生於以色列的特拉維夫,從小隨父親學習音樂,8歲時進入特拉維夫音樂學院。1962年,14歲的祖克曼來到美國,進入朱麗亞音樂學院隨加拉米安教授學習。1967年,在第25屆列文垂特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一等獎,由此奠定了他世界小提琴家的地位,並開始了他作為職業小提琴家的生涯。祖克曼到目前為止已錄制發行了90多張專輯,全部為世界知名的小提琴和中提琴曲目,還獲得了21項格萊美獎提名,其中兩次獲獎。祖克曼的演奏有很好的控制力和分寸感,既不誇張賣弄,也不過分熱情,他在小提琴高音弦上的演奏極富穿透力,而在低音弦上的演奏則充滿了甜美和盪氣回腸。他還有一個十分獨特的演奏個性,即在演奏中常常強調突如其來的重音。這些使祖克曼的演奏別具一格,十分醒目。

祖克曼曾於1997年來我國訪問演出。

http://tieba..com/f?kz=446347112 這里還有很多~

C. 當代世界十大小提琴家是

1、弗里茨·克萊斯勒(Fritz Krdisler)

2、亞莎·海菲茲(Jascha Heifetz)

3、內森·米爾斯坦(Nathan Milstein)

4、大衛·費奧多洛維奇·奧依斯特拉赫(David Feodorovich Oistrakh)

5、耶胡迪·梅紐因(Yehudi Menuhin)

6、亨里克·謝林(Henryk Szeryng)

7、艾薩克·斯特恩(Isaac Stern)

8、列奧尼德·科岡(Leonid Kogan)

9、薩爾瓦多里·阿卡爾多(Salvatore Accardo)

10、伊扎克·帕爾曼(Itzak Perlman)

(3)祖克曼什麼時候回廣州擴展閱讀:

弗里茨·克萊斯勒是20世紀初葉最有影響的小提琴家。他生於維也納的一個醫生家庭,父親是一個音樂迷,這對克萊斯勒產生重要影響。7歲時克萊斯進入維也納音樂學院,10歲畢業後又入巴黎音樂學院從師於法比小提琴學派的著名教授馬薩爾,當他以畢業比賽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時,年僅12歲。

因此,克萊斯勒的演奏兼有維也納人的溫暖人情味和法蘭西式的貴族風度,這使得他的演奏風格新穎而獨特,同時代的小提琴家幾乎都受到過他的影響,如海菲茲、埃奈斯庫、蒂博、大衛·奧伊斯特拉赫等等。

克萊斯勒的演奏最重要的標志性風格,是對顫指(揉弦)的運用,他賦予顫指技巧以戲劇性的風格,無論是悠揚的歌唱性旋律還是快速音型的技術性段落,在此,顫指都已成為最有力的表情手段和增添色彩的手法,而這一點,正是他的前人們所十分謹慎從事的事情。

D. 謝楠檔案

小提琴家,出生於音樂家庭。四歲開始學習小提琴,後從師於廣州交響樂團朱雄震先生、中央音樂學院黃曉之教授和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教授。

童年時代。謝搞就顯示出非凡的音樂才華。九歲登演奏《門德爾松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獲得廣東青少年音樂大賽第二名,並參加羊城音樂花會的專場演出。十四歲即在大京國際青少年小提琴比賽中一舉奪魁,倍受專注。十六歲在維尼耶夫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再次獲獎,並同時獲得該界唯一的「維尼亞夫斯基作品最佳演賽獎」。維尼亞夫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評委會主席布熱祖斯基在評語中寫道「富於激情的精彩演奏……令人回味天窮」。著名英國小提琴家馬斯特斯稱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天才」。

歷年來,由於她成績出色,多次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的表彰及嘉獎。近幾年有幸受到著名小提琴大師斯特恩、阿卡多、祖克曼的親自指導,並受到大師的高度贊揚。1999年謝楠成功地錄制了被偉大的小提琴大師海菲茨譽為小提琴聖經的《克萊采爾42首隨想練習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錄制全套作品的小提琴家。

謝楠作為一名優秀的演奏家,曾出訪英國、波蘭、朝鮮、台灣、香港、澳門等地。活躍在各地的音樂舞台上,並成功地舉辦了個人獨奏音樂會。她還應邀在北京國際音樂節、澳門藝術節中擔任小提琴獨奏,並經常與國外眾多交響樂團合作演出,並擔任獨奏。如:中國交響樂團、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中國廣播交響樂團、中國青年交響樂團、廣州交響樂團、北京交響樂團、台灣省立交響樂團、澳門室內樂團、漢城室內樂團等,所到之久處好評如潮、反響熱烈。

她的演奏技巧嫻熟華麗。熱情奔放;音色圓潤甜美,音樂細膩感人。她的精彩表演被譽為「激情的冷靜,理智的火花」。

E. 著名的小提琴家有哪些

1、弗里茨·克萊斯勒

(Fritc Kreisler,1875—1962)

弗里茨·克萊斯勒是20世紀初葉最有影響的小提琴家。他生於維也納的一個醫生家庭,父親是一個音樂迷,這對克萊斯勒產生重要影響。7歲時克萊斯進入維也納音樂學院,10歲畢業後又入巴黎音樂學院從師於法比小提琴學派的著名教授馬薩爾,當他以畢業比賽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時,年僅12歲。因此,克萊斯勒的演奏兼有維也納人的溫暖人情味和法蘭西式的貴族風度,這使得他的演奏風格新穎而獨特,同時代的小提琴家幾乎都受到過他的影響,如海菲茲、埃奈斯庫、蒂博、大衛·奧伊斯特拉赫等等。克萊斯勒的演奏最重要的標志性風格,是對顫指(揉弦)的運用,他賦予顫指技巧以戲劇性的風格,無論是悠揚的歌唱性旋律還是快速音型的技術性段落,在此,顫指都已成為最有力的表情手段和增添色彩的手法,而這一點,正是他的前人們所十分謹慎從事的事情。

2、喬治·埃奈斯庫

(Georges Enescu,1881—1955)

喬治·埃奈斯庫是一位通才式的羅馬尼亞小提琴家。他生於摩爾多瓦地區維爾納弗縣的利文鎮。作為作曲家,其代表作管弦樂《羅馬尼亞狂想曲》奠定了他作為羅馬尼亞民族樂派代表人物的地位。對於他的鋼琴演奏,連著名鋼琴家阿圖爾·魯賓什坦都這樣說:「他是一位就連我也要感到眼紅的非常了不起的鋼琴家。」而作為指揮家,他在世界各地受到了完全的尊重。埃奈斯庫小提琴演奏的最重要特徵在於,他將法比小提琴學派的演奏手法於他在童年時代就很喜愛的羅紀尼亞民間音樂中的吉普賽音樂(拉烏塔里,Laoutari)的表演傳統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十分獨特的演奏風格。由於他的包括作曲在內的多方面的音樂才能,使他的演奏給人們的印象不只是在拉琴,同時也是在即興創作,他的每一次演奏都是新鮮的,都像是演奏新作。埃奈斯庫在小提琴演奏的運弓方面有他獨到之處,他喜愛弓幅寬闊的連音奏法,這使他的演奏充滿了激情和旺盛的生命力。

3、亞沙·海菲茲

(Jascha Heifetz,1901—1987)

亞沙·海菲茲是當今世界小提琴家中最有影響的人物。他生於立陶宛的維爾紐斯,3歲便開始學習小提琴,父親是他的啟蒙老師,6歲舉行了第一場音樂會,而後,他進入彼得堡音樂學院,師從大名鼎鼎的俄羅斯小提琴學派的奠基者奧波爾德·奧厄教授。畢業後,海菲茲即前往柏林、斯堪的那維亞演出,1917年夏,他及全家來到美國加利福尼亞,並在紐約的卡內基音樂廳首次登台,演奏帕格尼尼的《第24首隨想曲》等,這場演出獲得巨大成功,尤其是他對左手高難度技巧的把握,右手運弓的穩健和嫻熟,令所有在場的觀眾,其中大部分是演奏家們的折服。1925年海菲茲入美國籍。海菲茲十分注意小提琴基本功的訓練,尤其對音階的練習,主張音階練習要佔整個練琴時間的一半以上。其演奏風格體現了他魔鬼般的技術和火一般的熱情的個性,現代化的古典主義風格是他所遵循的,他的演奏像「美聲」歌唱,每一個滑音都經過精雕細琢,而每一次運弓又都體現著音樂性,他的這種音樂性與技術性的完美結合,使他成為當今最具影響力的小提琴家,並影響了其後的很多小提琴家。

4、大衛·奧伊斯特拉赫

(David Oistrach,1908—1974)

大衛·奧伊斯特拉赫是俄羅斯小提琴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生於烏克蘭的敖德薩,5歲時開始隨敖德薩音樂學院教授、著名蘇聯小提琴教育家斯托利亞斯基學習小提琴,12歲首次公開演出,16歲舉行第一次獨奏音樂會。三十年代,他獲得了多個比賽的獎項:1935年第二屆全蘇音樂演奏家比賽第一名,1935年維尼亞夫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第二名,1937年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小提琴比賽第一名。這些成績使他獲得了世界性的聲譽,尤其比利時的那次比賽,在7個一等獎中,蘇聯人獲得了6個,由此奠定了俄羅斯小提琴學派在世界的地位。奧伊斯特拉赫的演奏富於抒情的詩意,藝術上曾受到克萊斯勒的強烈影響,但是他並沒有完全照搬,克萊斯勒的具有唯美傾向的發音手法,在奧伊斯特拉赫那裡變成了表現內心情感的手段。他的顫指有時採用藝術化的延遲瞬間開始,造成聲音的久遠延綿。

大衛·奧伊斯特拉赫曾於1957年來我國訪問演出。

5、耶胡迪·梅紐因

(Yehudi Menuhin,1916—2001)

耶胡迪·梅紐因是一位與海菲茲旗鼓相當的猶太裔小提琴家。他生於美國的紐約,兒童時便顯露出良好的樂感,5歲開始學習小提琴,7歲便在他的老師路易·帕辛格指揮的舊金山交響樂隊協奏下演出了拉羅的《西班牙交響曲》。1926年他及全家前往歐洲,並在巴黎與埃奈斯庫有了歷史性的會見,遂成為埃奈斯庫的學生。1927年,11歲的梅紐因第一次登上卡內基音樂廳舞台,在紐約交響樂團協奏下,演奏了貝多芬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1931年他又在巴黎音樂學院的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梅紐因早期在柏林的演奏曾得到愛因斯坦的關注和贊賞,他在世界各地舉行的音樂會上,演奏了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作品,使他聞名於世界。梅紐因在演奏時,握弓時肘的位置明顯比手高,這種高手肘「從肩部」就開始的各部分都參與的運弓方式,能使換弓時聲音保持不斷,聲音飽滿而結實,並能在弓根以非常弱的力度,用全部或四分之三的弓毛使人幾乎覺察不到的換弓,這種方法與他的前輩奧厄提倡的應當保持在能使肘與手形成一條直線的位置的方法顯然不同。梅紐因的雙手比起正常的標准略為短些,這影響到他右手的運尤其弓子運到弓尖時,但他恰當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的演奏親切而誠摯,清醒而脫俗,出色的手指技巧和雄渾美妙的音色風格,是他的個性特徵所在。

梅紐因自1979年以來曾多次來我國訪問演出。

6、艾薩克·斯特恩

(Lssac Stern,1920———)

艾薩克·斯特恩是一位俄國猶太血統的美國小提琴家。他生於烏克蘭敖德薩西北350公里的小城克里門內茲,當他出生僅10個月時,全家移居美國舊金山。斯特恩4歲隨母親學習鋼琴,8歲從波拉克學習小提琴,11歲首次公演,12歲轉到舊金山交響樂團首席布林德門下學習,14歲時,師徒公開演奏了巴赫的雙小提琴協奏曲。1943年,斯特恩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舉行了一場極為成功的獨奏音樂會,由此成為世界級的小提琴家。斯特恩的演奏細膩中見出宏大,追求精確完美,力度多變,音色溫馨的品性。作為音樂家,斯特恩在室內樂方面的造詣也引起了世人的矚目,他與鋼琴家伊托明、大提琴家羅斯演奏的三重奏,是室內音樂的經典。

斯特恩自1979年以來曾多次來我國訪問演出。

7、列奧尼德·柯崗

(Leonid Kogan,1924—1982)

列奧尼德·柯崗是繼大衛·奧伊斯特拉赫之後最重要的蘇聯小提琴家。他生於烏克蘭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6歲開始在當地音樂學校學習小提琴,10歲考取了莫斯科音樂學院特殊兒童班,隨俄羅斯小提琴學派奠基人之一A·揚波爾斯基教授學琴。1940年他16歲時,便在莫斯科交響樂隊的協奏下,演出了勃拉姆斯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1947年,柯崗獲第一屆世界民主青年聯歡節小提琴比賽一等獎,1951年在布魯塞爾獲伊麗莎白國際小提琴比賽第一名和金質獎章,由此引起世人矚目。柯崗作為俄羅斯小提琴學派的重要代表,其藝術個性卻與大衛·奧伊斯特拉赫完全不同,他特別擅長演奏戲劇性的音樂,動作潑辣明快,感情悲壯激昂,音樂對比鮮明,氣勢剛強雄勁,這些獨特的個性,被人成為「柯崗式」的手法,與海菲茲的演奏有些相似。在柯崗的演奏生涯中,分為二個階段,第一階段以演奏炫技性的樂曲為主,第二階段在前階段的基礎上,重點移到涉獵廣泛的小提琴曲目方面,因此柯崗不僅有輝煌的技術,更有廣泛的曲日積累。

8、薩爾瓦托雷·阿卡爾多

(Salvatore Accardo,1941———)

薩爾瓦托雷·阿卡爾多是一位全能的義大利小提琴家。他生於義大利的都靈,3歲開始學習小提琴,13歲在那不勒斯舉行了首次職業演出。1955年在韋爾切利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獎,1956年在日內瓦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第一名,兩年後的1958年,又在熱那亞的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義大利廣播之春獎和小提琴比賽第一名,從此擠身世界優秀小提琴家行列。或許是義大利人的緣故,阿卡爾多對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作品情有獨鍾,他是第一個全部錄制帕格尼尼所有六部小提琴協奏曲的小提琴家,同時還錄制過帕格尼尼全部24首隨想曲,他演奏的帕格尼尼的作品是用心歌唱,而不是炫耀技巧。同時,他對其它作曲家的小提琴作品也有著深刻的理解,並全方位的演奏和錄音。阿卡爾多的演奏注意追求非常歌唱性的聲音,他認為小提琴本身就是一個歌唱性的樂器,因此首先要歌唱,然後才是技巧,因此在他的演奏中,哪怕是平淡無奇的樂句也會有著最美妙的表達。

阿卡爾多曾於1996年來我國訪問演出。

9、伊扎克·帕爾曼

(Itzhak Perlman,1945———)

伊扎克·帕爾曼是當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小提琴家。他生於以色列的特拉維夫,5歲開始學琴,1958年13歲的帕爾曼被選到美國電視台演出,隨後即移居美國。由於帕爾曼在4歲時患小兒麻痹症,成為終身殘疾,因而無法站立演奏,但他卻以超常的毅力,克服困難,最終成為世界級小提琴大師。帕爾曼移居美國不久,就受到著名小提琴家斯特恩的賞識,獲得「以美基金會」獎學金,進入美國著名的朱麗亞音樂學院,師從伊凡·加拉米安和多羅西·狄雷教授學琴。1964年,帕爾曼在美國列文垂特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一等獎,被人稱作「小提琴王子」。帕爾曼演奏的最大特點,是把浪漫主義的熱情、灑脫和古典主義的和諧、均衡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他能駕馭各種音樂風格的作品,並圖圖用不同的音樂來表達不同的音樂內容。帕爾曼有一雙令人羨慕的大手,但手指卻十分伶俐,他的運弓飽滿且極富傾訴力,他十分注意聲音的歌唱性,其松馳的演奏,帶給人們的是情感的波動,人們從他的演奏中感受到了力和美。帕爾曼擅長演奏帕格尼尼、維尼亞夫斯基、巴赫等人的作品,盡管他那爐火純青的演奏技巧,面對那些炫技性的段落完全駕輕就熟,但他對樂曲十分邏輯地音樂處理,和對音樂的深刻理解才是他演奏成功的基石。

帕爾曼2002年8月將到我國訪問演出,先在廣州,而後去北京、上海。

10、平夏斯·祖克曼

(Pinchas Zukerman,1948———)

平夏斯·祖克曼是當代世界十大小提琴家中最年輕的一位。他生於以色列的特拉維夫,從小隨父親學習音樂,8歲時進入特拉維夫音樂學院。1962年,14歲的祖克曼來到美國,進入朱麗亞音樂學院隨加拉米安教授學習。1967年,在第25屆列文垂特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一等獎,由此奠定了他世界小提琴家的地位,並開始了他作為職業小提琴家的生涯。祖克曼到目前為止已錄制發行了90多張專輯,全部為世界知名的小提琴和中提琴曲目,還獲得了21項格萊美獎提名,其中兩次獲獎。祖克曼的演奏有很好的控制力和分寸感,既不誇張賣弄,也不過分熱情,他在小提琴高音弦上的演奏極富穿透力,而在低音弦上的演奏則充滿了甜美和盪氣回腸。他還有一個十分獨特的演奏個性,即在演奏中常常強調突如其來的重音。這些使祖克曼的演奏別具一格,十分醒目。

F. 夏洛的網全文,現成的

章節名:第一章1 早飯前
第一章1 早飯前

「爸爸拿著那把斧子上哪兒去?」擺桌子吃早飯的時候,弗恩問她媽媽。

「上豬圈去,」阿拉布爾太太回答說,「昨天夜裡下小豬了。」

「我不明白,他干嗎要拿著把斧子去,」只有八歲的弗恩又說。

「這個嘛,」她媽媽說,「有一隻小豬是落腳豬。它太小太弱,不會有出息。因此你爸爸拿定主意不要它。」

「不要它?」弗恩一聲尖叫,「你是說要殺掉它?只為了它比別的豬小?」

阿拉布爾太太在桌子上放下奶油缸。「別嚷嚷,弗恩!」她說,「你爸爸是對的。那小豬反正活不了。」

弗恩推開擋道的一把椅子,跑出去了。青草濕濕的,泥土一股春天氣息。等到追上爸爸,弗恩的帆布鞋都濕了。

「請不要殺它!」她眼淚汪汪地說,「這不公平。」

阿拉布爾先生停下了腳步。

「弗恩,」他溫和地說,「你得學會控制自己。」

「控制自己?」弗恩叫道,「這是生死攸關的事,你還說什麼控制自己。」淚珠滾滾流下她的臉蛋,她一把抓住斧子,打算把它從爸爸手裡搶下來。

「弗恩,」 阿拉布爾先生說,「養小豬的事我比你懂。落腳豬麻煩大著呢。現在讓開吧!」

「可是這不公平,」弗恩叫道,「小豬生下來小,它自己也沒辦法,對不對?要是我生下來的時候很小很小,你也把我給殺了嗎?」

阿拉布爾先生微笑了。「當然不會,」他說著,疼愛地低頭看著女兒,「不過這是兩碼事。女孩小是一回事,落腳豬小又是一回事。」

「我看不出有什麼兩樣,」弗恩回答說,仍舊抓住斧頭不放,「我聽到過那麼多不公平的事,這件事是最最不公平的。」

阿拉布爾先生臉上掠過一種古怪的表情。他覺得自己也要哭出來了。

「好吧好吧,」他說,「你先回去,我回家的時候把這落腳豬帶回來,讓你用奶瓶喂它奶,像喂小寶寶似的。這下子你就會看到,對付一隻小豬有多麼麻煩了。」

半小時後,阿拉布爾先生回家來了,胳肢窩里真夾著一個紙箱。這時候弗恩正在樓上換她的帆布鞋。廚房的桌子上,早飯已經擺好,房間里透著咖啡、熏肉、濕灰泥的氣味,還有從爐子里飄出來的柴火煙味。

「把它放到她的椅子上去,」 阿拉布爾太太說。阿拉布爾先生就把紙箱放在弗恩的位子上,然後他走到水池旁邊洗了手,用滾筒架上的擦手毛巾擦乾。

弗恩慢慢地一步一步下樓。她的眼睛哭紅了。當她走近她那把椅子的時候,那紙箱搖搖晃晃地,裡面發出抓扒的聲音。弗恩看著她爸爸。接著她掀起紙箱蓋。從裡面抬頭看著她的,正是剛生下來的那隻小豬。是只小白豬。晨光透過它的耳朵,把它們映成了粉紅色。

「它是你的了,」 阿拉布爾先生說,「你讓它免於一死。願老天爺原諒我做了這傻事。」

弗恩盯著小豬看,眼睛怎麼也離不開它。「噢,」她很輕很輕地說,「噢,瞧它,它棒極了。」

她小心地蓋上紙箱。她先親親爸爸,再親親媽媽。然後她又打開箱蓋,把小豬抱出來,貼在臉蛋上。這時候她哥哥艾弗里走進房間。艾弗里十歲。他全副武裝——一隻手握住一支氣槍,一隻手握住一把木頭短刀。

「那是什麼玩意兒?」他問道,「弗恩得到什麼了?」

「她來了位吃早飯的客人,」 阿拉布爾太太說,「你去洗手洗臉吧,艾弗里!」

「讓我看看它,」艾弗里放下槍說,「這么可憐的小東西也能叫做豬?它真是豬呱呱叫的樣板——還沒有一隻白老鼠大。」

「快去洗洗,來吃早飯,艾弗里!」他媽媽說,「還有半個鍾頭校車就到。」

「我也可以有隻豬嗎,爸爸?」艾弗里問道。

「不,我只把豬送給早起的人,」 阿拉布爾先生說,「弗恩天一亮就起來打抱不平,要掃盡天下不平事。結果呢,她現在得到了一隻小豬。沒錯,它是很小,只有一丁點大,不過到底還是豬。這正好證明,早起的人會有什麼好處。好了,我們吃早飯吧!」

可寶貝小豬不先喝上牛奶,弗恩是吃不下去的。阿拉布爾太太找來一個嬰兒奶瓶和一個橡皮奶嘴。她把熱牛奶灌進奶瓶,套上奶嘴,遞給弗恩說:「給它吃它的早飯吧!」

緊接著,弗恩坐在廚房角落的地板上,把她的小寶寶放在膝間,叫小豬吸奶瓶。小豬雖然小,胃口卻很好,很快就學會了。

校車在大路上按喇叭了。

「快跑!」 阿拉布爾太太抱起弗恩懷里的小豬,在她手裡塞了個炸面圈,吩咐說。艾弗里抓起他的槍,又拿了一個炸面圈。

兩個孩子奔到外面大路上,上了車。弗恩不理車上的同學。她只是坐在那裡看著車窗外,一個勁兒地想,這是一個多麼快樂的世界啊,她一個人擁有一隻小豬,又是多麼福氣啊。等校車來到學校時,弗恩已經給她的寶貝豬取好了名字,一個她想得出來的最漂亮的名字。

「它的名字叫威爾伯,」她悄悄地對自己說了一聲。

她正在想著她的小豬,這時老師問到:「弗恩,賓夕法尼亞州的首府是哪裡?」

「威爾伯①,」弗恩像做夢似地說。同學們格格笑起來。弗恩臉都紅了。

章節名: 第一章2 小豬威爾伯
第一章2 小豬威爾伯

弗恩愛威爾伯勝過一切。她愛撫摩它,喂它,把它放在床上。每天早晨一起來,她就去熱牛奶,給它圍上圍涎,拿著奶瓶喂它。每天下午,校車在家門口一停下來,她馬上跳下車,登登登跑到廚房,又給它弄牛奶。吃晚飯的時候再喂一次,睡覺前又喂一次。弗恩上學的時候,就由阿拉布爾太太每天中午喂它。威爾伯愛喝牛奶,再沒有什麼比弗恩喂它熱牛奶更讓它開心的了。它抬起頭來,用深情的眼睛看著她。

在威爾伯生下來的頭幾天里,它給安置在廚房爐子旁邊的箱子里。後來阿拉布爾太太說話了,它就給搬到板棚里,換了一個大一點的箱子。長到兩個禮拜時,它又給轉移到戶外。這是蘋果開花的時節,天氣越來越暖和。阿拉布爾先生在一棵蘋果樹下圈了一小塊地給威爾伯做豬欄,為它備了一個大木箱,裡面堆滿麥草,木箱開了一個門,這樣它就能隨意進進出出了。

「夜裡它不會冷嗎?」弗恩問道。

「不會,」她爸爸說,「你看著吧,看它會怎麼辦?」

弗恩拿來一瓶牛奶,在蘋果樹下的豬欄里坐下來。威爾伯跑到她面前,她端著奶瓶讓它吸。喝完最後一滴牛奶,它呼嚕呼嚕著,瞌睡蒙朧地走進木箱。弗恩低下頭朝門里看。威爾伯正用它的鼻子拱麥草。轉眼間,它就在麥草里拱出了一條地道。它鑽進地道,完全被麥草蓋住,不見了。弗恩看得入了神。知道她這小寶寶蓋上麥草睡覺不會冷,她放心了。

每天早晨吃過早飯,威爾伯就和弗恩一起走到大路上,陪她等校車。她朝它揮手告別,它就站在那裡一直等到校車拐彎看不見為止。弗恩在學校的時候,威爾伯給關在它的小豬欄里。她下午一回家,就把它放出來,它跟著她到處溜達。她進屋它也進屋。要是她上樓,威爾伯就等在樓梯腳邊,直到她再下樓來。碰到她用玩具嬰兒車推她的洋娃娃去散步,威爾伯會在後面跟著。有時候威爾伯走累了,弗恩乾脆把它抱起來,放到嬰兒車上,躺在洋娃娃的身邊。威爾伯最喜歡這樣。要是太累了,它會閉上眼睛,在洋娃娃的毯子底下睡覺。它閉上眼睛時的樣子真好看,因為它的眼睫毛很長很長。洋娃娃也會閉上眼睛,這時弗恩就把車子推得很慢很輕,以免吵醒她的兩個小寶寶。

一個暖和的下午,弗恩和艾弗里穿上泳衣到下面的小河去游泳。威爾伯緊跟著下了水。它覺得水很涼——涼得它受不了。因此,當兩個朋友游泳、玩耍、用水你潑我我潑你時,威爾伯就待在河邊的爛泥里自得其樂,爛泥暖和,濕嗒嗒的,黏黏糊糊,舒服極了。

天天這樣,白天快快活活,夜裡安安靜靜。

威爾伯是農民說的那種春豬,意思不過是指它出生在春天。它長到五個禮拜大的時候,阿拉布爾先生說它已經夠大,可以賣掉了。弗恩聽了忍不住大哭起來,可她爸爸對這件事鐵了心。威爾伯胃口大了,除了喝牛奶還開始吃剩菜。阿拉布爾先生不願意再養它。威爾伯的十個兄弟姐妹都已經賣了。

「它得走,弗恩,」他說,「把豬寶寶養大的樂趣你已經享受過了,如今威爾伯不再是豬寶寶,它得賣出去了。」

「給朱克曼家打個電話吧,」 阿拉布爾太太勸弗恩說,「你的霍默舅舅有時候會弄只豬養養。要是威爾伯賣到他家裡去,你只要高興就可以常常走大路去看它。」

「我該問他要多少錢呢?」弗恩問道。

「這個嘛,」她爸爸說,「它是只落腳豬。你對你霍默舅舅說,你有隻小豬要賣,只賣六塊錢,看看他怎麼說。」

這事兒很快就辦妥了。弗恩打電話給她的伊迪絲舅媽,伊迪絲舅媽去叫霍默舅舅,霍默舅舅從谷倉回來接弗恩的電話。他聽說只要六塊錢,便說這豬他買下了。第二天,威爾伯就從它蘋果樹下的家裡給搬到朱克曼家谷倉底的肥料堆里。

章節名: 第一章3 逃走
第一章3 逃走

谷倉很大。它很舊了。裡面有乾草的氣味,有肥料的氣味。裡面有幹活累了的馬的汗味,有吃苦耐勞的母牛的極好聞的氣息。谷倉讓人聞上去感到天下太平,什麼壞事都不會再發生。它充滿了穀物、馬具套、車軸油、橡膠靴和新繩索的氣味。如果貓叼著給它的魚頭來這兒享受,谷倉里還留有魚腥氣。不過最強烈的是乾草氣味,因為在樓頂上面的閣樓里一直堆著乾草。總是有乾草給扔下來喂牛、喂馬、餵羊。

冬天谷倉很暖和,牲口大部分時間在室內;夏天所有的大門敞開透風,它又很涼爽。谷倉裡面有馬欄,有牛欄,谷倉底下有羊圈,有威爾伯待的豬圈。谷倉里有凡是谷倉都有的各種東西:梯子、磨子、叉子、扳手、鐮刀、割草機、雪鏟、斧頭柄、牛奶桶、水桶、空麻袋、生銹的老鼠夾。它是燕子喜歡築巢的那種谷倉。它是孩子里喜歡在裡面玩耍的那種谷倉。這谷倉連同裡面所有的東西,都是弗恩的舅舅霍默·朱克曼先生的。

威爾伯的新家在谷倉底層,就在牛欄下面。朱克曼先生知道,肥料堆是養小豬的好地方。豬需要溫暖,向陽的谷倉底下又溫暖又舒適。

弗恩幾乎天天來看威爾伯。她找來一個丟棄不用的擠奶凳,放在羊圈裡挨著威爾伯的豬圈。漫長的下午,她靜靜地坐在那裡,想著心事,聽著、看著威爾伯。那些羊很快就跟她熟了,信任她。和羊待在一起的那些鵝也一樣。所有的牲口都信任她,她是那麼安靜友好。朱克曼先生不讓她把威爾伯帶到外面去,也不讓她進豬圈。不過他對弗恩說,只要她高興,她可以坐在凳子上看威爾伯。只要能和小豬待在一起她就夠高興了。只要知道弗恩就坐在它的豬圈外面,威爾伯也就快活了。只是它一點樂趣也沒有——不能散步,不能坐嬰兒車,不能游泳。

六月里,威爾伯已經快兩個月大了。一天下午,它走到谷倉外的小院子里。這時候天天來看它的弗恩還沒到。威爾伯站在陽光里,感到寂寞無聊。

「在這里什麼事也不能做,」它想。它慢慢地走到它的食槽邊,用鼻子聞聞,看有沒有中午時吃漏的東西。它找到一小塊土豆皮,把它吃了。它覺得背癢,於是靠著圍欄,在欄板上磨蹭它的背。磨蹭夠了,它又回到屋裡,爬到肥料堆上,坐下來。它不想睡,不想刨地,它站厭了,也躺厭了。「我還沒活到兩個月,可已經活膩了,」它說。它又走到外面的院子里。

「來到外面,」它說,「除了進去再沒有地方可去。回到裡面,除了出去也再沒有地方可去。」

「你這話就錯了,我的朋友,我的朋友,我的朋友,」一個聲音說。

威爾伯朝欄板外面望去,看到一隻母鵝站在那裡。

「你用不著待在那臟兮兮臟兮兮臟兮兮的豬欄里,」那母鵝說,「有一塊欄板鬆了。頂頂它,頂頂——頂頂——頂頂它,照我說的做,出來吧!」

「什麼?」威爾伯說,「請你說得慢些!」

「我豁出去——豁出去——豁出去再說一遍,」那母鵝說,「我勸你出來。外面棒極了。」

「你剛才說有一塊板鬆了嗎?」

「我說了,我說了,我說了。」那鵝說。

威爾伯走到欄板旁邊,看到母鵝說得沒錯——是有一塊木板鬆了。它低下頭,閉上眼睛去頂。木板給頂開了。轉眼工夫,它已經鑽出了圍欄,站在豬欄外面高高的草叢里。那隻母鵝咯咯地笑起來。

「自由自在的感覺怎麼樣?」它問道。

「我喜歡,」威爾伯說,「我是說,我想我喜歡。」真的,到了圍欄外面,沒有東西把它和浩大的世界隔開,它覺得怪怪的,十分特別。

「依你看,我最好上哪兒去呢?」

「你愛上哪兒就上哪兒,」母鵝說,「穿過果園,拱草皮!穿過花園,拱出蘿卜!拱出所有的東西!吃草!找玉米!找燕麥!到處跑!蹦蹦跳跳!穿過果園,到林子里去游盪!你年紀小,會覺得世界真奇妙。」

「我看得出它的奇妙,」威爾伯回答說。它蹦起來,跳得半天高,打了個轉,跑了幾步,停下來朝四周看,聞聞下午的各種氣味,然後動身穿過果園。它在一棵蘋果樹的樹陰下停住,開始用有力的鼻子拱地,又拱又掘。它覺得非常快活。還沒有人看到它時,它已經拱了一大片地。是朱克曼太太第一個看到它。她從廚房窗子里看到了它,馬上大聲喊起來。

「霍——默!」她叫道,「小豬出去了!勒維!小豬出去了!霍默!勒維!小豬出去了。它在那棵蘋果樹底下。」

「現在麻煩開始了,」威爾伯想,「現在我闖禍了。」

那隻母鵝聽到了喧鬧聲,也嚷嚷起來。「跑——跑——跑,跑下山,到林子——林子——林子里去!」它對威爾伯大叫,「到了林子里,他們永遠——永遠——永遠捉不到你。」

那隻小獵狗聽到了喧鬧聲,從谷倉里奔出來參加追捕。朱克曼先生聽到了叫聲,從他正在修理工具的機器棚出來。僱工勒維聽到了叫聲,從他正在拔野草的蘆筍地跑來。大家朝威爾伯追去,威爾伯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林子看來離得很遠,再說它也從未進過林子,說不準是不是喜歡它。

「繞到它後面,勒維,」朱克曼先生說,「把它朝谷擦功能趕!悠著點——別推它拖它!我去拿一桶泔腳來。」

威爾伯逃走的消息,很快在那群牲口當中傳開了。不論什麼時候,只要有牲口逃出來朱克曼的農場,其他牲口就都大感興趣。那隻母鵝對靠近它的那頭牛大叫,說威爾伯已經自由了,很快所有的牛都知道了。接下來有一頭牛告訴一隻羊,很快所有的羊也都知道了。小羊羔又從它們的媽媽那裡知道。谷倉馬欄里的馬聽到母鵝嚷嚷大叫時豎起了耳朵,也馬上知道出了什麼事。「威爾伯走掉了 。」它們說。所有的牲口全都動來動去,抬起它們的頭,很高興知道它們的一個朋友自由了,不再被關起來,或者被捆得緊緊的。

威爾伯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也不知道該朝哪裡跑。看著個個都像在追它。「如果這就是所謂的自由,」它心裡說,「我想,我情願被關在自己的豬欄里。」

那條小獵狗從一邊悄悄地靠近威爾伯。僱工勒維從另一邊悄悄地靠近威爾伯。朱克曼太太站在那裡做好准備,萬一威爾伯朝花園跑就攔住它。朱克曼先生提著一桶東西朝威爾伯走過來。「太可怕了,」威爾伯心裡說,「弗恩為什麼還不來啊?」它開始哭了。

那隻母鵝充當指揮,開始發號施令。

「不要光站在那裡,威爾伯!躲開啊,躲開啊,躲開啊!」那鵝叫著,「繞開,向我這邊跑來,溜進溜出,溜進溜出,溜進溜出!向林子跑!轉過身跑!」

那條小獵狗朝威爾伯的後腿撲上去,威爾伯一跳,跑掉了。勒維伸手來抓。朱克曼太太對勒維尖叫。那隻母鵝為威爾伯當啦啦隊助威。威爾伯在勒維的兩腿間溜了過去。勒維沒抓到威爾伯,反而抓住了那條小獵狗。「做得好,做得好,做得好!」母鵝歡呼,「再來一次,再來一次,再來一次!」

「朝山下跑!」那些牛勸威爾伯。

「朝我這邊跑!」公鵝大叫。

「朝山上跑!」那些羊嚷嚷。

「轉過身跑!」母鵝嘎嘎喊。

「跳,跳!」那隻公雞叫道。

「小心勒維!」 那些牛喊道。

「小心朱克曼!」公鵝喊道。

「提防那狗!」那些羊嚷。

「聽我說,聽我說,聽我說!」母鵝尖叫。

你叫我嚷,可憐的威爾伯被這種喧鬧聲弄得昏頭昏腦,嚇壞了。它不願意成為這場大亂的中心人物。它很想聽從它那些朋友給它發出的指示,可它不能同時上山又下山,它不能在蹦蹦跳跳時又轉來轉去,它哭得簡直看不清正在它眼前發生的事。再說威爾伯只是一隻小乳豬——實際上跟個嬰兒差不多。它只巴望弗恩在這里,把它抱在懷里安慰它。當它抬頭看到朱克曼先生站在離它很近的地方,拿著一桶熱的泔腳,它覺得放了心。它抬起鼻子聞。氣味真香——熱牛奶、土豆皮、麥麩、凱洛牌爆米花,還有朱克曼家早飯吃剩的膨鬆餅。

「來吧,小豬!」朱克曼先生拍著桶子說,「小豬,來吧!」

威爾伯朝桶子上前一步。

「不不不!」母鵝說,「這是桶子老把戲了。威爾伯。別上當,別上當,別上當!他在引你回到牢籠——牢籠——牢籠里去。他在引誘你的肚子。」

威爾伯不管。食物的氣味太吊人胃口了。它朝桶子又走了一步。

「小豬,小豬!」朱克曼先生好聲好氣地說,開始慢慢地朝谷倉院子走,一副毫無惡意的樣子朝四下里看,好象根本不知道後面跟著一隻小白豬。

「你要後悔——後悔——後悔的。」母鵝叫道。

威爾伯不管。它繼續朝那桶泔腳走去。

「你會失去你的自由,」母鵝嘎嘎叫,「一小時的自由抵得上一桶泔腳。」

威爾伯不管。

等朱克曼先生來到豬欄那裡,他爬過圍欄,把泔腳倒進食槽。接著他拉掉圍欄上那塊鬆了的木板,露出一個大洞讓威爾伯鑽進去。

「再想想,再想想,再想想!」母鵝叫道。

威爾伯不聽它的。它邁步穿過圍欄,走進它的豬欄。它走到食槽旁邊,喝了半天泔腳,貪饞地吸牛奶嚼膨鬆餅。重新回到家真好。

趁威爾伯在大吃大喝,勒維拿來槌子和釘子,把木板重新釘好。接著他和朱克曼先生用根棍子撓威爾伯的背。

「這只小豬真不賴。」勒維說。

「沒錯,它會長成頭好豬。」朱克曼先生說。

威爾伯聽到了這兩句誇它的話。它感覺到了肚子里的熱牛奶。它感覺到棍子舒服地在撓它癢癢的背。它感覺到安寧、快樂和睡意。這真是一個累人的下午。才不過四點鍾左右,可威爾伯已經要睡了。

「我獨自一個去闖世界實在還太小。」它躺下來時在心裡這樣說。

章節名: 第一章4 孤獨
第一章4 孤獨

第二天下雨,天色陰沉沉的。雨水落在谷倉屋頂上,不停地從屋檐上滴落下來;雨水落到谷倉院子,彎彎曲曲地一道一道流進長著薊草和藜草的小路;雨水噼噼啪啪地打在朱克曼太太的廚房窗上,咕咚咕咚地湧出水管;雨水落在正在草地上吃草的羊背上。羊在雨中站累了,就沿著小路慢慢地走回羊圈。

雨水打亂了威爾伯的計劃。威爾伯原打算今天出去,在它那豬欄里挖個新洞。它還有別的計劃。它今天的打算是這樣的:

六點半吃早飯。脫脂牛奶、麵包皮、麥麩、炸面圈碎塊、上面滴著槭糖漿的麥餅、土豆皮、吃剩的葡萄乾蛋奶布丁、脆麥片條屑屑。

這頓早飯預計七點吃完。

從七點到八點,威爾伯打算跟坦普爾頓聊聊天。坦普爾頓是住在食槽底下的那隻老鼠。跟坦普爾頓聊天算不得世界上最有趣的事,不過聊勝於無。

從八點到九點,威爾伯打算在外面太陽底下打個盹。

從九點到十一點,它打算挖個洞,或者挖條溝,這樣做也許能找到點埋在土裡的好東西吃。

從十一點到十二點,它打算一動不動地站著看木板上的蒼蠅,看紅花草叢的蜜蜂,看天上的燕子。

十二點吃中飯。麥麩、熱水、蘋果皮、肉汁、胡蘿卜皮、肉屑、不新鮮的玉米片粥、乾酪包裝紙。中飯吃完大約一點。

從一點到兩點,威爾伯打算睡覺。

從兩點到三點,它打算抵著欄板撓身上的癢癢。

從三點到四點,它打算站著一動不動,想想活著是什麼滋味,同時等弗恩來。

四點鍾,晚飯大概送賴了。脫脂牛奶、干飼料、勒維飯盒裡吃剩下的三明治、洋李皮、這樣一點那樣一點、煎土豆、幾滴果醬、又是這樣一點那樣一點、一塊烤蘋果、一點水果蛋糕。

威爾伯想著這些計劃,想著想著睡著了。它六點醒來,看到在下雨,它簡直受不了。

「我什麼事情都美美地計劃好了,偏偏下雨。」它說。

它在屋裡掃興地站了好一會兒。接著它走到門口,望出去。雨點打在它臉上。它的豬欄又冷又濕嗒嗒。它的食槽裡面積了一英寸的水。坦普爾頓連個影子也見不著。

「你在外面嗎,坦普爾頓?」威爾伯叫道。沒有回答。威爾伯一下子感到孤獨了,一個朋友也沒有。

「天天一個樣,」它抱怨說,「我太小,在谷倉這兒我沒有真正的朋友,雨要下一整個上午一整個下午,天氣這么壞,弗恩不會來了。噢,天啊!」威爾伯又哭了,兩天當中這是第二回了。

六點半,威爾伯聽到桶子砰砰響。勒維正站在外面頂著雨攪拌它的早飯。

「來吧,小豬!」勒維叫它。

威爾伯一動不動。勒維倒下泔腳,刮干凈桶子,走了。他注意到這小豬有點不對頭。

威爾伯不要食物,它要愛。它要一個朋友——一個肯和它一起玩的朋友。它對靜靜地坐在羊欄角落的母鵝講話。

「你肯過來和我一起玩嗎?」它問道。

「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母鵝說,「我在孵——孵——孵我的蛋。一共八個蛋。我得讓它們熱乎乎——熱乎乎——熱乎乎的。我得蹲在這里不動,我是個負責任——負責任——負責任的鵝媽媽。有蛋要孵我連玩也不玩。我在等著小鵝出世。」

「當然,我不會以為你在等著啄木鳥出世。」威爾伯挖苦說。

威爾伯接下來試試看問一隻小羊羔。

「你能跟我玩嗎?」它問道。

「當然不能,」那小羊羔說,「第一,我沒法到你的圈裡去,我還沒大到能跳過圍欄。第二,我對豬沒興趣。對我來說,豬的價值比零還要少。」

「比零還要少,你這話是什麼意思?」威爾伯應道,「我不認為有什麼東西會比零還要少。零就是零,什麼也沒有,這已經到了極限,少到了極限,怎麼能有東西比零還要少呢?如果有什麼東西比零還要少,那麼這零就不能是零,一定要有些東西——哪怕只是一丁點東西。如果零就是零,那就沒有什麼東西比它還要少。」

「噢,別說了!」小羊羔說,「你自個兒去玩吧!反正我不跟豬玩。」

威爾伯很難過,只好躺下來,聽雨聲。很快它看到那隻老鼠從一塊斜板上爬下來,它把它當樓梯了。

「你肯跟我一起玩嗎?坦普爾頓?」威爾伯問它。

「玩?」坦普爾頓捻捻它的小鬍子,「玩?我簡直不知道玩這個字是什麼意思。」

「玩嘛,」威爾伯說,「它的意思是游戲、耍、又跑又跳、取樂兒。」

「只要能避免,這種事我從來不幹,」老鼠尖刻地回答說,「我情願把時間花在吃啊,啃啊,窺探啊,躲藏啊這些上頭。我是個大食鬼而不是個尋歡作樂的。這會兒我正要上你的食槽去吃你的早飯,既然你自己不想吃。」坦普爾頓這老鼠說著偷偷地順著牆爬,鑽進它在門和豬欄的食槽之間挖的地道。坦普爾頓是只詭計多端的機靈老鼠,它辦法多多。這條地道就是它的技巧和狡猾的一個例子,讓它不用上地面就能從谷倉到達它在食槽底下的藏身處。它的地道和通路遍布朱克曼先生的整個農場,能夠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而不被人看見。白天它通常睡覺,天黑了才外出活動。

威爾伯看著它鑽進地道不見了,轉眼就見它的尖鼻子從木槽底下伸出來。坦普爾頓小心翼翼地爬過食槽的邊進了食槽。在這可怕的下雨天,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早飯被別人吃掉,這簡直叫威爾伯無法容忍。就算它知道,瓢潑大雨中,坦普爾頓在那兒渾身都濕透了,但也不能讓它心裡好過些。沒有朋友,情緒低落,餓著肚子 ,它不由得撲倒在肥料上抽抽搭搭哭起來。

那天下午後半晌,勒維去對朱克曼先生說:「我覺得你那隻小豬有點不對頭。吃的東西它連碰也不碰。」

「給它兩匙羹硫和一點蜂蜜吧。」朱克曼先生說。

當勒維抓住威爾伯,把葯硬灌進它的喉嚨時,威爾伯簡直不能相信他們會對它這樣干。這真正是它一生中最糟糕的一天。這種可怕的孤獨,它真不知道是不是還能再忍耐下去。

黑暗籠罩了一切。很快就只有影子和羊嚼草的聲音了,偶爾還有頭頂上牛鏈子的格格聲。因此,當黑暗中傳來一個威爾伯從沒聽到過的細小聲音時,它有多麼吃驚,你們也就可想而知了。這聲音聽上去很細,可是很好聽。「你要一個朋友嗎,威爾伯?」那聲音說,「我可以走你的朋友。我觀察你一整天了,我喜歡你。」

「可我看不見你,」威爾伯跳起來說,「你在哪裡?你是誰?」

「我就在上面這兒,」那聲音說,「睡覺吧。明天早晨你就看見我了。」

G. 當代中國的著名的鋼琴家有哪些

1、孔祥東

當今國際樂壇最優秀、最活躍的中國鋼琴家。已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觀眾親身感受過他那激情洋溢的演奏,被西方媒體盛贊為「一個世紀只能出一到兩個,真正能激動人心的天才鋼琴家」和「一代天之驕子」。

2、郎朗

郎朗是來自中國的鋼琴家,同時他的名字早已是全球文化藝術界的最傑出代表。郎朗5歲便在在沈陽舉行個人獨奏音樂會,9歲以第一名成績考進中央音樂學院附小,

13歲在北京音樂廳演奏肖邦24首練習曲並在同年獲得柴可夫斯基青少年音樂家鋼琴比賽金牌,14歲以第一名成績被美國著名的柯蒂斯音樂學院錄取,15歲被全世界最大的IMG經濟公司簽約,成為最年輕的簽約職業鋼琴家。

3、李雲迪

2000年,18歲的李雲迪將空缺了15年的肖邦國際鋼琴比賽金獎納入囊中,轟動世界樂壇。他是首位登上美國財經權威報章《華爾街日報》及有日本「時代雜志」之稱的《AERA》封面故事的中國鋼琴家;

他是首位被杜莎夫人蠟像館挑選為名人蠟像的中國鋼琴家;他是首位與世界最大的古典音樂公司DG唱片公司簽約的中國鋼琴家;他是首位與柏林愛樂樂團發行現場錄音的中國鋼琴家,更是首位獲得波蘭「榮耀藝術」文化勛章的中國人,第一本肖邦護照的持有者。

4、吳純

中國唯一獲得國際三博士學位的青年鋼琴演奏家。被歐洲媒體譽為「閃耀在歐洲的中國鋼琴之星」。吳純,出生於武漢。4歲半開始學習鋼琴,8歲獲得全武漢市鋼琴第一名,10歲獲得湖北省藝術人才比賽第一名。

13歲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武漢愛樂音樂學校,並與97年代表湖北省參加香港舉辦的全國鋼琴比賽。 98年年底,收到卡琳娜波波娃教授的邀請,前往烏克蘭國立敖德薩音樂研究所深造。在留學期間獲得16項國際大獎。

5、王羽佳

世界青年鋼琴演奏家,國際鋼琴演奏者。1993年起,學習鋼琴;1999年,作為中加「晨間音樂橋」文化交流項目的交換生前往加拿大卡爾加里蒙特皇家音樂學院學習鋼琴。

2005年,與祖克曼指揮的渥太華國家藝術中心樂團合作演奏了貝多芬的《第四鋼琴協奏曲》。2006年獲得「吉爾莫青年藝術家獎」;2008年畢業於柯蒂斯音樂學院;2009年1月,與德國DG唱片公司簽下專屬藝人合約。

6、孫穎迪

上海音樂學院鋼琴系的碩士研究生,因為在第七屆李斯特國際鋼琴比賽中奪得桂冠而一舉成名。2005年孫穎迪在荷蘭烏特勒支舉行的國際最重要的鋼琴比賽之一——第七屆弗朗茲,李斯特國際鋼琴比賽中力挫群雄,摘得第一名桂冠,成為第一位染指此項大獎的華人鋼琴家。

他年紀輕輕便獲得了中國國內多個獎項,包括第二屆全國「金鍾獎」鋼琴比賽、影響深遠的「寶鋼教育基金獎」、由上海文藝人材基金理事會頒發的「上海市優秀文藝人才特等獎」等一系列獎項。,專業方面得到吳純 博士認可的學生就可以拿到這些學校的邀請函。

H. 請概括一下《夏洛的網》的主要內容

生下時又小又弱的一頭小豬,因為先天不足即將被阿拉貝爾「消滅」,他的女兒芬卻認為這不公平,並試圖說服她爸爸,最終以「如果我生下來時也很瘦小,你就會殺死我嗎」打動了阿拉貝爾先生。從此這頭小豬由芬護養,芬給他起名叫威伯。等威伯五個星期大的時候,他被以六美元的價格賣給了芬的舅舅祖克曼。威伯居住在祖克曼家的谷倉下面,雖然他有一次也曾試圖逃跑,但最終還是回到了他的小窩里。大部分時間,威伯與母牛、馬、綿羊、鵝和一隻名叫坦普爾曼的老鼠過著一種平和而安詳的生活。芬幾乎每天都來看望他,他十分快樂。不過,威伯還是在六月的一天感到了極端的孤獨和無助,但是沒有誰願意和他交朋友。就在這時,夏洛出現了。夏洛是一隻蜘蛛。她在暗夜裡對著威伯說:「我願意做你的朋友」。然而不久即傳來威伯將在聖誕節被殺掉的消息,他號啕大哭,他不想死,他想「呼吸甜美的空氣,躺在美麗的太陽底下」。他的新朋友夏洛承諾她將會制定計劃來拯救他。於是從七月中旬開始,在剩下來的夏天的時光里,夏洛在織網捕蟲的同時,還先後在網上織出了「好豬」(Somepig)和「很棒」(Terrific)兩個詞,這種奇異的現象被人們看成是一種神秘的暗示,祖克曼也認為:威伯是一隻不同尋常(出類拔粹)的豬。在接下來九月十六日舉行的農業展覽會上,威伯獲得了特別大獎,他成了一頭真正有名的豬,重要的是:他因此逃離了死亡的命運。因為威伯的哀求,夏洛也拖著沉重的身體陪他來到了展覽會,為他織出了「兼恭」(Humble)這個詞,並產出一個有514個卵的卵囊。之後,夏洛衰竭而死。威伯帶著那個卵囊回到他們的故鄉,第二年春天,514個小蜘蛛破囊而出,乘風而去,但仍有三隻留下來,一代一代地承傳著夏洛與威伯之間的偉大友誼。
簡短、樸素而偉大。它講述的是友誼的故事,事關冷漠與關愛,死亡與拯救,付出與索取。夏洛以她的網,見證了一種動人心魄的情懷,為我們織出了一個完美的世界。懷特曾經對他的讀者說:這個故事當然不是真的,「他們是想像出來的故事——但是真的生活也不過是生活的一種罷了——想像里的生活也算一種生活。」這話說出了我們心中的一種痛;而我們之所以會被這個故事感動得一塌糊塗,也是因為它觸及了這種痛——它終究只能是我們「想像」中的一種生活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