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廣州龍山有哪些寺廟

廣州龍山有哪些寺廟

發布時間: 2022-06-22 05:55:47

❶ 廣州有哪些寺廟可以去燒香拜佛的

廣州可以去燒香拜佛的寺廟有:光孝寺、海幢寺、大佛寺 、六榕寺和華林寺。

1、光孝寺

廣東著名古建築群之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北端近凈慧路處。

光孝寺建築結構嚴謹,殿宇雄偉壯觀,特別是文物史跡眾多。 如始建於東晉的大雄寶殿,南朝時達摩開鑿的洗缽泉,唐朝的瘞發塔、石經幢,南漢的千佛鐵塔,宋、明時期的六祖殿、卧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訶子樹、菩提樹等,都是珍貴的佛教遺跡遺物。

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3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該寺由宗教部門管理。

    ❷ 了解廣東境內還有哪些知名的佛教寺廟

    神光寺位於廣東省興寧市神光路,舊時稱為南山壽慶寺,建於北宋嘉祐三年(1058年)。寺的創建有這樣的傳說:邑人羅孟郊在北宋天聖八年(1030年)上京城殿試,高中探花,官至諫議大夫、翰林學士。當時恰有一位朝廷大官貶謫潮州,途經興寧縣擁慧亭(即今福興五里亭),遠眺神光山,形如殿旗,與貴人峰相連,嘆曰:此地現已出翰林控花,今後也應人才輩出,如能在南山上建一寺院,則錦上添花矣!於是在他了指點下,當地父老在山腰建一寺廟,命為壽慶寺。明朝成化年間,壽慶寺經過數百年的風雨,已顯破漏。其時陳禮明任興寧縣令,留心文教,培育人才,於成化十五年(1479年)擴建重修壽慶寺,改南山為神光山,改壽慶寺為神光寺。

    神光寺後依山巒,前臨平地,極目遠望,寧江繞城如帶,田舍園林,高低錯落。鄉人為寺門題曰:「神光依古寺,山勢繞齊昌。」寺內楹聯是:「慈雲廣布三千界,甘露低頭咫尺天。」每逢重陽佳節,邑人登高,必到神光寺觀禮酬願。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廣樂提學副使魏校(別號庄渠先生),巡視興寧,把神光寺改為探花院,以供學生讀書.至明嘉靖三十年(1551)邑人王天敘捐資重修神光寺,將探花書院移至墨池側.

    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興寧縣令陳應薦倡導再修神光寺,後為佛殿,前為學士祠,門前有大觀亭和古榕.崇禎初年牧原和尚又重修神光寺。

    1958年,神光寺已完全毀壞,祗剩牆腳,倖存大匾「甘雨救民」和青銅香爐坐腳。

    984年,興寧縣經濟考察團訪問泰國,曼谷北柳龍福寺住持彰慈大師(石善充)等旅泰僑胞,提議將神光山開辟為旅遊區,甚得國內外鄉親的贊許。1985年興寧縣人民政府決定在神光寺山開辟旅遊區,並同意修復神光寺。經過幾年的努力,神光山神光寺又展新姿,成了海內外同胞旅遊和拜佛勝地。

    興寧寺現存建築有大雄寶殿、藏經閣、地藏殿、觀音殿、祖師殿、僧房、海會塔等,其中大雄寶殿為泰國式荷花殿,寺中有碑刻14塊。

    雖然歷盡滄桑,神光寺重要文物和古跡依然歷歷可數:

    千年古榕,生長於祖師殿門坪右邊,直徑2.17米,枝葉茂盛,覆蓋面積達2畝。

    古石刻群,位於祖師殿背山嘴上,在露出土面的30多塊岩石上,有的清晰,有的已模糊不清。

    緬甸漢白玉釋迦牟尼塑像,高1.6米。1993被請到寺院安放。

    泰國1500公斤銅塑釋迦牟尼佛,位於大雄寶殿正中。此外尚有鴛鴦菩提樹,位於寺門坪中央。碑刻,存放於祖師殿二十四周天走廊。明代牌匾,存放於牧原堂。明代古香爐,位於大雄寶殿前。明代萬曆年間仙鶴一對,位於大雄寶殿前。

    興寧寺著名祖師為何南風,著名方丈為達照法師。現任當家明光法師,37歲,廣東興寧人,興寧市政協常務、梅州市佛教協會副會長、興寧市佛教協會副會長

    墨池寺位於廣東省興寧市風景秀麗的神光山南麓貴人峰,寺詢有曾子湖,寺旁有口石泉,泉水自石縫湧出,長流不息,清澈純凈,美味甘醇。據明朝祝枝山編《正德興寧縣志》記載,宋諫議大夫、翰林學士、探花羅孟郊童年在比讀書。常在池邊習書,洗硯池中,其水盡黑。明萬曆辛亥孟夏縣令陳應薦親筆書「墨池」兩字刻石,立於池邊,後人便在此修建一座墨池寺,以供信眾奉香朝拜。寺內有一座房舍,名曰「探花書院」,有對聯曰:「掛榜名山池染黑,墨池書院紫薇香」,成為興寧古八景之一。

    墨池寺從1987年重修開光寺以來,無數海內外香客遊人前來奉香游覽,並踴躍捐資修建,使原來破舊不堪的小寺發展成為建築面積近2000平方米、擁有七個大小殿堂的寺院。大雄寶殿內塑有高8.3米貼金的佛陀、阿難、迦葉像各一尊,1.5米高的羅漢像五百尊,還塑有普陀、九華、五台、峨嵋佛教四大名山及觀音、地藏、文殊、普賢四大菩薩像;下殿有聞名於梅州佛教界的12.85米高的貼金千手千眼觀音菩薩一尊、寺側建有探花亭。

    1980年10月31日,墨池寺被列為興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現存文物古跡有:墨池、墨池碑刻、探花亭、曾子湖、佛舍利等已形成清凈庄嚴、制度健全、管理規范的佛教叢林寺院,在海內外享有一定的聲譽。

    寶林寺位於廣東順德市太平山。俗話說:「未有順德,先有寶林」。據史志記載:順德海濱原有一孤寺,始建於五代之南漢年間(917-971)年,至今千餘年。至明景泰初,遂成地方首剎。明景泰三年順德建縣之後,每遇國家大典或朝廷詔令,則地方官紳父老集合於此寺舉禮。歷代以來,此寺維系了地方人士和海外鄉親的感情,時至今日,星洲美洲之寶林僧徒,經常聞訊祖庭和故鄉的情況。據羅天志《五山志林》所載,肇慶鼎湖慶雲寺開山凄壑禪師剃度於寶林寺,道高德重,故寶林寺在佛教南宗的歷史上也佔有一席之地。近代鐵僧襲常氏行醫濟世,有口皆碑。但至1995年,寶林寺祗余改作他用之大雄寶殿一座。經多方考究,聽取有關人士意見,遂擬易地重建寶林寺,由市有關人士組成籌建委員會募資歷重建。新址選在市南太平山麓,佛殿庄嚴,生活設施齊全。三寶珠佛請自浙江天台山。五百羅漢具有很高藝術性,碑廊等附屬建築增加了文化內容,古樹奇木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新建寶林寺是一座更勝原寺的瑰麗禪林,又是旅遊休憩之所。1995年5月動工,1998年10月竣工。

    龍山國恩寺位於廣東省西部的雲浮市新興縣集成鎮境內。省城至新興一百六十公里,從廣州乘火車可到達新興,有廣州至新興直達豪華大巴只需二小時,更有長途汽車從各處通往新興縣城,再由縣城坐1路公共汽車直達龍山國恩寺,交通十分方便。寺前有省內著名的溫泉度假區。

    國恩寺始建於唐代高宗弘道元年[683年]。它與六祖祝發道場廣州光孝寺,畢生弘法道場曲江曹溪南華寺鼎足而立,並稱六祖三大祖庭。國恩寺既是六祖肉身菩薩的故居,又是六祖弘法、示寂以及輯錄六祖「法寶壇經」的聖地而名揚海內外。

    唐宋時期,國恩寺在佛教界被視為「嶺南第一聖域」,「中國禪文化的發祥地」。香火鼎盛,僧人甚多,來寺朝拜參學者絡繹不絕,寺院殿堂頗具規模,有僧田1800畝。宋紹興年間寺宇重修,明永樂年間再次修葺。爾後,國恩寺漸衰,僧田多被豪強侵佔,寺產被變賣。至使這座被尊為「中國禪宗發源地」的古寺,殿堂失修崩塌,香火式微。明穆宗隆慶元年[1567年],知縣鄧應平發起,官民集資重修寺宇。此後國恩寺不斷擴建。明神宗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名士歐真義建龍粵庵(觀音殿),萬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知縣陶若曾建浴身亭;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新州知縣吳士熙、紳士趙良洗建山門牌坊,並鑿寺前鏡池;萬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本寺方丈白現法師、名士潘文伯等建金剛樓和左右禪房。明思宗崇禎六年(公元1633年)新州名士潘尚茂建經堂;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本縣名人潘稷建珠亭;清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至十二年(公元1655年)再次重修和擴建;舉人麥安創建法堂,新州名士美符重修山門石橋等。至此,國恩寺便形成了較為龐大的建築群,殿堂鱗次櫛比,氣勢巍峨庄嚴,成為廣東省境內屈指可數的大叢林及全國僅存的兩大祖師故居之一。恩寺雖歷經滄桑興廢,至解放前仍保存著唐朝至清代五朝古跡文物。但在文革期間,寺內佛像、法器等文物古跡均受到嚴重破壞,僧眾被遣散。只有鼎光、自覺等幾位法師堅持在寺內生活。他們常與到寺廟搞破壞者講佛法、論道理,使搞破壞者認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從而使整個建築物沒有受到太大破壞,得以保留了部分主要殿堂。改革開放後,一九八三年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修復開放,在方丈鼎光法師的帶領下,加上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和廣大信眾及港、澳同胞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十幾年的修葺,寺貌煥然一新。寺前山門大牌坊、天王殿、大雄寶殿、六祖殿及配殿、方丈室、客堂、禪堂、報恩塔、六祖紀念堂、圓通寶殿等主體建築已經修復和重建。同時還重修了六祖父母墳、浴身池、卓錫泉,理護了六祖親手種植的荔枝樹,新建了以弘揚六祖禪文化為主的龍山碑林等。縱觀國恩寺,寺宇殿堂,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各具特色而渾然一體。


    開放後的國恩寺,在黨和政府的關懷及僧眾的自主管理下,來寺尋根謁祖、觀光旅遊的人與日俱增,國內外的佛教團體;港、澳、台同胞及海外華僑接踵而至,絡繹不絕。每年到寺遊客達數十萬之眾。為了吸引更多的國內外香客、遊人來寺謁祖、觀光。我寺還將籌建藏經樓、鍾鼓樓、經堂、普同塔、焚香亭、僧舍、貴賓樓、重塑佛像金身,還將把現在保存的文物古跡展示出來讓遊人觀賞

    永福寺位於廣東省饒平縣汫洲鎮虎頭山南麓,聞一法師創建於宋朝,與海山隆福寺同一法源,即南華——靈山——隆福——永福一脈相承,故稱「瀛蓬雙福」。歷代興衰無常,「文革」時期作他用。

    改革開放後,現任住持光輝法師多方奔走,募資易地重建。新寺佔地二萬多平方米,前臨大海,背靠鶴峰,將軍東聳,蓮花西拱,風光秀麗。四周是圍牆,沿中軸線依次是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東側是伽藍殿、地藏殿、文殊閣、鍾樓;西面為玄天上帝殿、觀音閣、普賢閣、鼓樓,此外還有香積堂、客堂、倉庫、功德堂、殯儀館、塔院、慈德閣及放生池。塔林三座,東座塔主是美國根造法師舍利塔,內供奉舍利一百多粒。石碑刻有趙朴初、啟功、智誠法師等名家及長老手跡。

    永福寺現任方丈光輝法師,65歲,廣東省饒平縣人,1946年4月出家,師從新曦法師,兼任廣東省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汕頭市、潮陽市、饒平縣佛教協會副會長,饒平縣政協委員,潮陽靈山寺首座兼知客。現任監院如道法師,28歲,廣東省饒平縣人,1987年出家,師從耀文法師,畢業於廣東省韶關南華寺佛學院,兼任饒平縣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永福寺監院兼知客。雷音禪寺位於廣東省饒平縣黃岡鎮棲雲山腰,後面有一碩大天然石壁,宛若一幅浮雕畫屏鑲嵌於半山之間,瑰麗多姿,故又稱雷音禪寺為石壁庵。現為縣佛教協會會址,又是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壁山(又稱棲雲門)風景秀麗,山上有怪岩奇石,嶙峋陡聳,其態萬狀,雷音禪寺點綴其間,如綿上添花。清廉熙翰林、饒平縣令郭於藩作詩贊美道:「遙雷音曲徑通,良朋引我入雲中。天然石壁煙籠黑,日照梵宮火樣紅......」雷音禪寺東行數百步有漱玉泉,泉水自洞內淙淙流出,清純甘冽長年不絕,如卧龍吐水。洞頂為巨石覆蓋,縱橫十餘米,洞底洞壁皆由巨石組成。洞內供奉彌勒佛,半跏趺坐,開口含笑,洞口刻有「跏趺半坐笑何人」之句,深含禪意。石洞上面刻有「漱玉泉」三個大字,署款「明嘉靖三年春石壁餘翁」。洞中有洞,孔道深邃。據寺內觀間洞(原名長神洞)刻石記載,雷音禪寺始建於嘉靖二十八年,後幾度興廢(據清《饒平縣志》記述),至清嘉慶五年(1850年)童真和尚主持該寺,中興雷音,並親題「雷音禪寺」石刻匾額嵌於寺門頂上,至今猶存。乾隆年間宰相漳浦籍人蔡新與童真和尚交情售篤,仰其道風,特書贈一聯:「法席撐持過去未來皆壯色,鉗錘直下銅頭鐵額盡寒心。」
    1923年雷音寺再行重修。1939年住持定梵法師修建觀音閣,十方善信捐款建成。1952年住持純益法師又重修。至「文革」年間荒廢。1980年,定意法師入主該寺。1984年,香港三學寺、圓明講堂定因法師施捐人民幣12萬元,定意法師主其事,先後修建大雄寶殿、廂房、廚房、客堂、僧房及普同塔。1987年,定因法師再次倡議,旅港同胞鄭金松先生、顏巧柔女士、蘇將盛居士等施凈資,興建慈悲亭、觀音亭、飛虹橋,為佛地增輝。1938年,旅港同胞吳序泰先生捐資在山麓建一心亭。1989年,弘澈法師入主該寺,縝密籌劃,並得各方善信鼎力支持,於1991年動工,從該寺向東西兩側擴建兩幢雙層僧舍,辟寺前陡峭山坡築起三層樓閣,第一層為基礎,第二層外面為走廊,內面建寬敞,可容百多善信誦經聽法,第三層建天王大廳,此殿與大雄寶殿遙相對峙。中間為寬廣大院,可容數百人焚香禮佛。站在遠處仰望三層樓高沭I殿,十分雄偉壯觀。此次工程是自雷音禪寺以來一次最大的擴展,耗資一百多萬元,歷時二年竣工。越二年,弘澈法師又將寺後放棄多年的觀音閣舊址擴建為藏經樓。該樓距主殿百米之遙。破土劈石,斬棘披荊,因地造形,分段修築,石級蜿蜓,高低有序,酷似梯田,盡量保持原來的參天巨木及奇形岩石,雜植花卉,自然景色與人造風光相映成極。藏經褸分上下兩層,按庭園宮殿式建造,巍然矗立。兩旁構築僧舍,肅穆靜謐。工程又歷二年,耗資近二百萬元,從原來總面積的600平方米,擴展為現在的3800平方米,增加五倍多,成為初具規模的叢林。雷音禪寺位於閩粵交通要沖,東通漳、廈,西臨汕、深,交通方便,且均屬涉外特區,因此海外信眾來寺禮佛參禪者絡繹不絕。禪寺北倚崇山,古木參天,山明水秀,風景宜人。東有「金龜朝北斗」,西有「龜鱉石」「仙翁床」,大雄寶殿後有一天然石洞,古稱棲雲洞,供奉觀世音菩薩和善財龍女,現稱觀音洞。全寺置身大海群山之間,令人心曠神怡。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為該山題「粵東一壁,靈秀以昭」八個大字,高度概括了此寺的特點,現已立為山門牌坊。騷人墨客來寺者無不忘返潑墨揮亳,至今仍珍存於寺內的,有明桂陽知州余熙聯一對,南明禮部尚書黃錦詩一首,清黃督軍張殿雄詩一首民國監察院長於右任題字、旅港名僧定因法師聯二對,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茗山法師聯二對及藏經樓匾額,現代知名人士戲劇家曹禺、郭啟宏、名畫家山月、書法家廖蘊玉、名作家王蒙等紛紛題辭,琳琅滿目,邑異彩紛呈。雷音禪寺為黃檗宗法系,知名住持為童真和尚、怡經法師、純益法師。現任住持弘澈法師,廣東省揭陽市人,現年61歲,80年代畢業於南京棲霞山佛學院,1997年任潮州開元鎮國禪寺方丈,嶺東佛學院院長。現任監院達照法師,廣東省饒平縣人,修學有索,眾所欽仰。
    東山寺位於廣東省陽江市東獄公園。明朝天啟四年邑人陳恩盛捐田畝修建。康賾二十五年鮑輔仁重建,道光十二年朱延桂再修。1949年後拆平。1996年3月26日興工修建,佔地面積2541平方米,主樓中廳為大雄寶殿,左為觀音殿,右為東獄殿。為古典園林式建築,古樸庄嚴。寺內現有碑刻18塊,珍藏佛經300部。

    東山寺現任住持蓮宗法師,76歲,廣東省陽江市人,1943年出家,師從雪峰法師。兼任陽江市佛教協會會長。本寺管理委員會負責人謝百勝居士,廣東省陽江市,師從蓮宗法師,兼任陽江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石覺寺位於廣東省陽江市區南三里外的漠陽江畔,坐南朝北,佔地面積四千平方米。「石覺禪林」,是陽江八景之一。始建於唐開元年間,原名開元寺,與開元塔舊址相連。歷代五次重修。清順治十一年(1554年),邑人陳千勝、陳奇兄弟捐地拓建觀音閣,掘出一石,上刻「石覺」二字,故改稱「石覺寺」。康熙三年(1664年)增建大佛殿、准提亭。乾隆十三年、嘉慶二十二年兩度重修,增建文昌閣。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又重修,民國五年(1910年)住持性堅法師再次重修。民國十二年(1923年)挖建放生池,民國十六年(1927年)建八角亭小拱橋。1945年雪峰法師(滌塵大師)再度重修,加高正殿,增建客房、禪房。寺門橫額「漠陽福地」,系明朝本邑仙師朱在參所題;兩邊石聯「漠江水洭三摩地;頓缽山呈一指禪」,是清代狀元林召棠所書。八角亭石匾「登彼岸」三字,乃蘇東坡手跡。「文革」中本寺遭受嚴重破壞。宗教政策落實後,經過十多年的修葺,寺貌煥然一新。趙朴初先生題「石覺寺」三字,氣勢雄奇,為寺增輝。千佛塔高聳入雲,登塔遠眺,十里風光,盡收眼底。寺內碑刻15塊,珍藏佛經100部。

    現任方丈蓮宗法師,76歲,原籍廣東省陽江市,1943年出家,師從雪峰法師,兼任廣東省佛教協會常務理事,陽江市佛教協會會長,陽江市人大代表。金台寺位於廣東省珠海市斗門縣黃楊山,瀕臨南海,靠近港澳。黃楊山山勢奇雄,清凈幽雅,身臨其境,如登仙界。「環海鏡面」、「第一石門」、「無底深潭」、「赤腳仙蹤」、「金台瀑布」、「茶田吐翠」、「清泉冽水」和「也字山峰」為黃楊山八景。茶田吐翠還有這樣一段典故:宋末承節郎趙時鏦、翰林學士鄭光薦、大理寺丞龔行卿隱居黃楊山避亂,在其精舍(金台寺前身)左右山坡上開辟九畝茶園,並用附近的清泉泡茶,香醇無比。至今群眾還廣泛種植,名「黃山雲霧茶」。「也字山峰」系黃楊山主峰之一,有「宋太傅樞密副使越國公諱世傑墓」,墓前石柱上有聯道「雲山空望侍郎宅,海水猶朝永福陵。」張世傑率宋兵在南海崖門口與元兵激戰,全軍覆沒,張世傑亦犧牲,屍苜逆流而土至黃楊山下,被村民掩埋在也字山中。

    金台寺始建於宋末元初,相傳當時有高僧行腳至此結茅而居,後經本地皇室後裔趙氏倡議興建道場,取名金台寺。「金台」古為招賢納士之意,以此為名,意為十方聖賢凡愚同來道場,並成佛道,廣度眾生。清乾隆壬辰年間,光鏡法師募資擴修金台寺,「高其垣牆、廣其堂宇」。後經戰亂,寺宇頹廢。1992年弘如法師主持重建金台寺,香港兩位居士捐資落成大雄寶殿。1995年初,建成一幢六百多平方米的綜合用房及大殿,殿前為一千多平方米的花崗岩石板地面。1996年又修建了三面擋土牆,確保了金台寺的安穩,雨季不再流失水土。大殿內佛像也已重塑完成。計劃繼續修建藏經樓、鍾鼓樓、功德堂、客堂、庫房、僧房、天王殿等。

    金台寺著名祖師為光鏡法師。現任方丈弘如法師,33歲,江蘇人,兼任廣東省佛教協會理事,珠海斗門縣政協委員。現任監院界心法師,30歲,安徽人。鼎湖古寺位於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山,棲壑法師始建於明崇禎六年(1633年),初名蓮花庵。崇禎九年(1636年)建成後,改名為「慶雲寺」,現名「鼎湖古寺」。鼎湖古寺歷經興廢,1860年由第四十代住持淡凡法師主持重修,1916年第六十五代住持最堅法師又重修,1987年第八十三代住持洪慈法師再加修整。

    鼎湖古寺依山而建,分為七級,是具有嶺南佛教特色的建築群,現存建築主要有大雄寶殿、韋馱殿、睡佛樓、塔殿、藏經閣、七佛樓、大悲樓、准提閣、鍾樓、鼓樓、禪堂、法堂、宗堂、客堂、開山初代影堂、開山二代影堂、嘉客堂、龍華堂、方丈室、五百羅漢堂、榮睿紀念堂、綜合樓、服務樓、僧人住宿樓等。整體結構嚴謹,氣勢雄偉壯觀。寺中現有第二代住持於崇禎八年(1635年)手植的白茶花樹,相傳又名姻緣樹、菩提樹。鼎湖古寺有塔林280餘座,最古老者為開山祖師樓壑之塔,最重要者為榮睿碑亭。寺中有碑刻26塊,分別為:鼎湖山固、民國放府禁伐樹木碑、清代重修慶雲寺碑、民國初年重修慶雲寺碑、乾隆重修大殿及憩庵碑、僧眾護山碑、袁枚等人詩刻浮圖舍利緣起碑、1987年第三次重修碑記等。寺中珍藏《龍藏》等藏經四部,供有第一代住持樓壑從憨山弟子那裡請得的舍利四粒。

    鼎湖古寺著名祖師為樓壑。現任方丈洪慈法師,62歲,廣東省佛山市人,兼任廣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廣東省肇慶市佛教協會會長,省、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現任監院結真法師,77歲,廣東省肇慶人,兼任鼎湖區政協委員。白雲古寺位於廣東省肇慶市開湖山的西南角,始建於唐朝,為六祖慧能大師的弟子智常法師所建。相傳當時白雲古寺有三十多間招待遊方僧人的寮房,遍布鼎湖山中,規模不小。白雲古寺歷經興廢,宋、元、明都有修葺,明萬曆年間重建,清咸豐和光緒年間又兩次重修。

    白雲古寺中古跡甚多,有千年古桂、古梅。寺外有一涅盤台,刻有相傳為智常手書的「正fa眼藏、涅盤妙心」八個大字。寺院興盛時,寺前空地成為僧徒集會之處,稱為「羅漢市」。白雲古寺附近有羅漢橋、躍龍庵、釣魚台、仙棋石、聖僧橋、石城門等遺跡,有老龍潭、三昧潭、浴佛池、水簾洞天等旅遊勝地。

    白雲古寺所在鼎湖山包括鼎湖、三寶、鳳來、雞籠、青獅、伏虎等十多座山峰。主峰雞籠山海拔約一千米。層巒疊幛,為嶺南四大名山之一。山頂有湖,四時不竭。本名頂湖山,民間傳說黃帝曾鑄鼎於此,因而稱之為鼎湖山。西北坡西溪龍泉坑有水簾洞、鵝潭、葫蘆潭等八處瀑布。飛瀑從30多米高的峽谷傾瀉而下,形似覆蓋絕壁的銀幕,令人嘆為觀止。山間林木蔥蘢茂密,各類植物多達一千七百多種,千姿百態,有蘇鐵、杪羅、鼎湖鉤樟、鼎湖冬青等世界少有的特殊林木,已被聯合國列為國際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17000畝。慈雲寺為鼎湖山的三十六招提之一,始建於明萬曆年間,迄今400餘年,現所見之寺是1997年重建的,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整個建築以嶺南建築特色為主,但又融入了江南的建築風格。 位於風景秀麗的肇慶鼎湖山群峰環抱之中,創建於明末崇禎年間(1633年-1636年),距廣州約100公里。該寺素有「禪、凈、律三宗俱善」之盛名。光緒十九年慈禧太後敕賜該寺「萬壽慶雲寺」匾額及《龍藏經》、《釋迦事跡應化圖》。1923年7月孫中山先生游覽該寺即席揮毫寫下「眾生平等,一切有情」的大字條幅。寺內還藏有舍利子、千人鍋、大銅鍾等一大批文物。

    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漢族地區佛教重點寺院。該寺近期新建了九龍壁、石牌坊、桂花圩、負離子呼吸廣場等景點,並興辦齋菜館、工藝特產供應部、經書流通處,經辦慶雲渡假村、慶雲山莊等旅遊設施為遊人服務。

    ❸ 廣州有哪些寺廟

    1、南海神廟。當您來到廣州東面黃埔的廟頭村時,一座古老而宏偉的廟宇聳立在您的視野中,它就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古代廣州對外海上交通貿易的重要遺址南海神廟。南海神廟是我國古代海神廟中唯一遺存下來的最完整、規模最大建築群。

    (3)廣州龍山有哪些寺廟擴展閱讀:

    光孝寺,廣東著名古建築群之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北端近凈慧路處。據《光孝寺志》記載,初為公元前二世紀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代,吳國虞翻謫居於此,辟為苑囿,世稱虞苑。虞翻死後,家人舍宅作寺。

    寺名曾幾次更改,初名制止寺,東晉隆安五年(401年)稱五園寺,唐代稱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漢時稱乾亨寺,北宋時稱萬壽禪寺,南宋時稱報恩廣孝寺,不久後改廣字為光字,才改名光孝寺。

    光孝寺建築結構嚴謹,殿宇雄偉壯觀,特別是文物史跡眾多。如始建於東晉的大雄寶殿,南朝時達摩開鑿的洗缽泉,唐朝的瘞發塔、石經幢,南漢的千佛鐵塔,宋、明時期的六祖殿、卧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訶子樹、菩提樹等,都是珍貴的佛教遺跡遺物。

    ❹ 廣東有多少寺廟

    廣東省
    靜覺林庵 廣東省湛江市赤坎西路三巷二號 524039 3326124
    騰龍寺 廣東省揭東縣 515557 0663-3211500
    廣安寺 廣東省揭東縣 錫 場鎮東倉村 515500 0663-3485202
    清修寺 廣東省陸豐市清修寺路大屯營區清修洞 516500 8980863
    惠清庵 廣東省潮州市北門街方中巷13號 521021 2251651-2226962
    明鏡寺 廣東省潮州市北美路 521000 0768-2223737
    鳳山寺 廣東省揭東縣新享鎮碩聯村 515500 0663-34310710
    古大 士庵 廣東省潮州市湘橋區義安路府倉內16號 521000 2224423
    南嚴寺 廣東省潮州市西園路 521000 0768-2202013
    紫峰寺 廣東省揭陽市梅雲鎮湯前村 522061 8886066
    崇光嚴 廣東省榕城區黃岐山 8211150
    水月庵 廣東省潮州市楓溪區 521000 6876101
    普光寺 廣東省陸豐市甲子鎮 58 8853784
    西來寺 廣東省東來縣溪西鎮上村 515235 6342844
    回龍寺 廣東省陸豐甲子鎮下街村 58 8857443
    來龍庵 廣東省潮州市湘橋區 521000 2221493
    上林寺 廣東省湛江市 霞山區南山區 524019 2190810
    楞嚴寺 廣東省湛江市湖光區 52400
    花果寺 廣東省揭西縣棉湖庵前街 515483 5257039
    叩齒古寺 廣東省潮州市道後巷叩齒古寺 521000 2221502
    伏波庵 廣東省徐聞縣九頭鋪 524110 4867292
    靈和禪寺 廣東省潮安縣庵埠鎮
    蓮峰古寺 廣東省潮陽市海門蓮峰古寺 51513 0661-6631345
    慈雲庵 廣東省陽江市江城區甜酒巷48號 529500 0662-3223914
    隆福寺 廣東省饒平縣海山鎮石頭村 515724 0768-815
    清峰寺 廣東省陸豐市法西鎮城仔山 516555 8988348
    東山寺 廣東省陽江市東獄公園
    福山寺 廣東省大埔縣五虎 514200 0753-5520985
    天竺庵 廣東省雷州市雷城鎮關部路 52400 0759-8817100
    大鑒禪寺 廣東省韶關市興隆街32號 512000 0751-8882764
    墨池寺 廣東省興寧市神光山
    佛光寺 廣東省梅縣扶大烏倦村 514033 0753-2575781
    白雲古寺 廣東省肇 慶市鼎湖山白雲古寺
    鼎湖古寺 廣東省 肇慶市鼎湖山 526070 0758-2621662
    金台寺 廣東省珠海斗門縣黃楊山 519110 0756-5797083-5797141
    蓮華庵 廣東省雷州市雷城鎮養馬坡 524200 0759-8801009
    蓮花寺 廣東省普寧市蓮花寺 0663-2225413
    雷音禪寺 廣東省饒平縣黃崗鎮棲雲山
    定光禪寺 廣東省陸豐市河西鎮下隴北村
    雙峰寺 廣東省揭陽市榕城鎮東門 522000 8619800
    盤龍閣 廣東省普寧市 2745150-2766151
    西山寺 廣東省中山市石岐縣文路240號 528403 0760-8820369
    大北嚴 廣東省 潮陽市城北路東山北段 515100 0661-8712214
    石覺寺 廣東省陽江市新港路17號 529500 3223846
    玉佛寺 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新太路3號 524038 0759-3360706
    玉台寺 廣東省新會市圭峰山 529100 0750-6183510-6183431
    寶林寺 廣東省順德市太平山寶林寺
    泰佛殿 廣東省潮州市東山路泰佛殿村 521041 0768-2302355
    萬福寺 廣東省梅州市英雅鎮坑尾管理區 514271 0753-5420176
    清涼寺 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南方路27號 524308 0759-3328574
    天寧寺 廣東省雷州市雷城鎮西湖路 524200 0759-8815187
    高山寺 廣東省雷州市雷城鎮北門外 524200 8812634
    元山寺 廣東省陸豐市碣石 鎮玄武山 516545 8862733
    青雲禪寺 廣東省汕頭 市蓮 濠區 515071 0754-7381321
    佛法寺 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 514511
    千佛塔寺 廣東省梅州市東郊鄉 514011 0753-2222362-2211233
    靈光寺 廣東省梅縣雁潭鎮 514059 2825300-2825036
    靈山寺 廣東省潮陽市銅孟村
    開元寺 廣東省潮州市開元路32號 521021 2225571
    國恩寺 廣東新興縣龍山國恩寺
    別傳寺 廣東仁化縣 丹 霞山
    雲門寺 廣東省乳源縣雲門山大覺禪寺 512711 0751-5385577
    南華寺 廣東省韶關市南華寺
    無著庵 廣東省廣州市德政中路麗水坊50號 510110 83806350
    大佛寺 廣東省廣州市惠福東路惠新中街21號 510030 83335678
    華林寺 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下九路 華林寺前31號 510140 81393175-81396228
    海幢寺 廣東省廣州市同福中路337號 510220 84394408-84399172
    六榕寺 廣東省廣州市六榕路87號 510180 83357754
    光孝寺 廣東省廣州市光孝路
    興寧寺 廣東省興寧市神光路 574500 0753-3331260

    ❺ 廣東有哪些寺廟比較出名的寺廟有那些呢

    阿彌陀佛! 廣東六大寺: 神光寺位於廣東省興寧市神光路,舊時稱為南山壽慶寺,建於北宋嘉祐三年(1058年)。寺的創建有這樣的傳說:邑人羅孟郊在北宋天聖八年(1030年)上京城殿試,高中探花,官至諫議大夫、翰林學士。當時恰有一位朝廷大官貶謫潮州,途經興寧縣擁慧亭(即今福興五里亭),遠眺神光山,形如殿旗,與貴人峰相連,嘆曰:此地現已出翰林控花,今後也應人才輩出,如能在南山上建一寺院,則錦上添花矣!於是在他了指點下,當地父老在山腰建一寺廟,命為壽慶寺。明朝成化年間,壽慶寺經過數百年的風雨,已顯破漏。其時陳禮明任興寧縣令,留心文教,培育人才,於成化十五年(1479年)擴建重修壽慶寺,改南山為神光山,改壽慶寺為神光寺。 興寧寺現存建築有大雄寶殿、藏經閣、地藏殿、觀音殿、祖師殿、僧房、海會塔等,其中大雄寶殿為泰國式荷花殿,寺中有碑刻14塊。泰國1500公斤銅塑釋迦牟尼佛,位於大雄寶殿正中。 墨池寺位於廣東省興寧市風景秀麗的神光山南麓貴人峰,寺詢有曾子湖,寺旁有口石泉,泉水自石縫湧出,長流不息,清澈純凈,美味甘醇。據明朝祝枝山編《正德興寧縣志》記載,宋諫議大夫、翰林學士、探花羅孟郊童年在比讀書。常在池邊習書,洗硯池中,其水盡黑。明萬曆辛亥孟夏縣令陳應薦親筆書「墨池」兩字刻石,立於池邊,後人便在此修建一座墨池寺,以供信眾奉香朝拜。寺內有一座房舍,名曰「探花書院」,有對聯曰:「掛榜名山池染黑,墨池書院紫薇香」,成為興寧古八景之一。 寶林寺位於廣東順德市太平山。俗話說:「未有順德,先有寶林」。據史志記載:順德海濱原有一孤寺,始建於五代之南漢年間(917-971)年,至今千餘年。至明景泰初,遂成地方首剎。明景泰三年順德建縣之後,每遇國家大典或朝廷詔令,則地方官紳父老集合於此寺舉禮。歷代以來,此寺維系了地方人士和海外鄉親的感情,時至今日,星洲美洲之寶林僧徒,經常聞訊祖庭和故鄉的情況。據羅天志《五山志林》所載,肇慶鼎湖慶雲寺開山凄壑禪師剃度於寶林寺,道高德重,故寶林寺在佛教南宗的歷史上也佔有一席之地。 龍山國恩寺位於廣東省西部的雲浮市新興縣集成鎮境內。省城至新興一百六十公里,從廣州乘火車可到達新興,有廣州至新興直達豪華大巴只需二小時,更有長途汽車從各處通往新興縣城,再由縣城坐1路公共汽車直達龍山國恩寺,交通十分方便。寺前有省內著名的溫泉度假區。 永福寺位於廣東省饒平縣汫洲鎮虎頭山南麓,聞一法師創建於宋朝,與海山隆福寺同一法源,即南華——靈山——隆福——永福一脈相承,故稱「瀛蓬雙福」。塔林三座,東座塔主是美國根造法師舍利塔,內供奉舍利一百多粒。石碑刻有趙朴初、啟功、智誠法師等名家及長老手跡。

    ❻ 廣州有那些寺廟分別在哪裡

    一、六榕寺

    六榕寺位於廣州市的六榕路,是廣州市一座歷史悠久、海內外聞名的古剎。寺中寶塔巍峨,樹木蔥茂,文物薈萃,歷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跡。

    六榕寺因蘇東坡當年為寺廟題字而得名。它與光孝、華林、海幢寺並稱廣州佛教四大叢林。六榕寺和寺中的花塔一樣,歷來為人們所稱頌,加之歷史地位與光孝寺齊名素有「光孝以樹傳,凈慧(六榕寺的別稱)以塔顯」之稱。

    二、廣州大佛寺

    廣州大佛寺坐落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惠福東路惠新中街21號(在北京路西側、廣州百貨大樓正南方)。廣州大佛寺始建於南漢(公元917-971),名新藏寺,為南漢王劉龑上應天上二十八宿而建。明代擴建為龍藏寺,後改為巡按公署。清順治元年(1649)公署毀於火。

    三、花都華嚴禪寺

    花都華嚴禪寺原名觀音寺,始建於清宣統元年(1908),歷史上信眾群集,香火興盛,近百年來幾經興廢。該寺位於花都區芙蓉大道西側華藏山(又稱仙姬山)。

    在芙蓉度假村路口之處。2001年10月11日,經廣東省廣州市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務局正式發文批准華嚴寺為開放的佛教活動場所。

    四、能仁寺

    能仁寺始建於1824,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山,其創建人是吟堅和尚。自上而下有慈雲殿、甘露泉、大雄寶殿、虎跑泉、六祖殿、玉虹池、石橋、牌坊等建築或古跡。

    廣州著名旅遊勝地白雲山上一景,在玉虹洞,為佛教寺院。於清道光四年(1824)由吟堅和尚始建,當時僅有「茅屋數椽」。

    五、海幢寺

    海幢寺位於海珠區同福中路和南華中路之間的海幢寺,素以環境清幽、園林優美而著名。海幢寺佔地面積1.97萬平方米。

    其原址南漢時稱為「千秋寺」,明末改為寺院,稱作「海幢寺」。清初該寺大規模擴建、遂成為廣州「四大叢林」之冠。1932年辟為河南公園,1933年更名為海幢公園。

    ❼ 我決定出家為僧,在廣東有那些庄嚴的寺院呢出家程序是什麼呀

    佛教信徒若願出家修道,必須經過一定的程序,而且需要一定的條件。通常說來,這個程序是:按照佛教戒律,先找一位比丘(俗稱僧人,又叫和尚),請他做自己的「依止師」;這位比丘向全寺僧侶說明情由,廣泛徵求意見,取得一致同意後,方可收其為弟子,剔除須發,授沙彌戒(共十條),這被稱為「初壇」,是出家的第一步。沙彌戒必須個別人單獨受,不得集體同受。沙彌最小的年齡是7歲。沙彌年滿20歲又能守戒規者,經過僧侶們同意,召集10位大德長老,共同為之授比丘戒或稱具足戒(共250條),只有受了比丘戒才成為真正的比丘,此稱「二壇」。比丘戒最多允許三人同時受戒。受比丘戒滿5年後,方可離開依止師,自己單獨修行。大乘佛教流行之後,修大乘法的比丘根據自願,可從師受菩薩戒(有10重戒48輕戒),此稱為「三壇」菩薩戒,也須單獨受戒。
    女子出家,同樣要先依止一位比丘尼(即尼姑),受沙彌尼戒(共10條);年滿18歲時,受式叉摩那戒(共6條);年滿20歲時,受比丘尼戒(共340條),此人即成為比丘尼。比丘尼可根據自願受菩薩戒。
    在家信仰佛教者為居士。成為居士的程序相對要簡單得多。在家信徒的基本條件是受戒三皈,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即投靠的意思,意味著把自己的身心性命投靠於佛教三寶,依照佛法僧的教導修行。受持三皈的須請一位法師依照《三皈儀軌》為自己說明三皈的意義,自己表示今後終生皈依三寶,這樣即成為優婆塞(男居士)或優婆夷(女居士)。如果進而再從法師受五戒,則成為五戒優婆塞、優婆夷。以後若進一步從法師受菩薩戒,又可成為菩薩戒優婆塞、優婆夷。
    盡管入教的程序比較復雜,但要放棄則很簡單。出家僧人若想還俗、在家居士若想放棄佛教徒的身份,則只需與任何一個人聲明一下,便可以恢復正常人的生活。
    廣東很多寺院可以作皈依,暫介紹如下:

    廣東:光孝寺、六榕寺、南華禪寺、雲門寺、慶雲寺、開元寺、靈山寺。

    靜覺林庵 廣東省湛江市赤坎西路三巷二號 524039 3326124

    騰龍寺 廣東省揭東縣 515557 0663-3211500

    廣安寺 廣東省揭東縣 錫 場鎮東倉村 515500 0663-3485202

    清修寺 廣東省陸豐市清修寺路大屯營區清修洞 516500 8980863

    惠清庵 廣東省潮州市北門街方中巷13號 521021 2251651-2226962

    明鏡寺 廣東省潮州市北美路 521000 0768-2223737

    鳳山寺 廣東省揭東縣新享鎮碩聯村 515500 0663-34310710

    古大 士庵 廣東省潮州市湘橋區義安路府倉內16號 521000 2224423

    南嚴寺 廣東省潮州市西園路 521000 0768-2202013

    紫峰寺 廣東省揭陽市梅雲鎮湯前村 522061 8886066

    崇光嚴 廣東省榕城區黃岐山 8211150

    水月庵 廣東省潮州市楓溪區 521000 6876101

    普光寺 廣東省陸豐市甲子鎮 58 8853784

    西來寺 廣東省東來縣溪西鎮上村 515235 6342844

    回龍寺 廣東省陸豐甲子鎮下街村 58 8857443

    來龍庵 廣東省潮州市湘橋區 521000 2221493

    上林寺 廣東省湛江市 霞山區南山區 524019 2190810

    楞嚴寺 廣東省湛江市湖光區 52400

    花果寺 廣東省揭西縣棉湖庵前街 515483 5257039

    叩齒古寺 廣東省潮州市道後巷叩齒古寺 521000 2221502

    伏波庵 廣東省徐聞縣九頭鋪 524110 4867292

    靈和禪寺 廣東省潮安縣庵埠鎮

    蓮峰古寺 廣東省潮陽市海門蓮峰古寺 51513 0661-6631345

    慈雲庵 廣東省陽江市江城區甜酒巷48號 529500 0662-3223914

    隆福寺 廣東省饒平縣海山鎮石頭村 515724 0768-815

    清峰寺 廣東省陸豐市法西鎮城仔山 516555 8988348

    東山寺 廣東省陽江市東獄公園

    福山寺 廣東省大埔縣五虎 514200 0753-5520985

    天竺庵 廣東省雷州市雷城鎮關部路 52400 0759-8817100

    大鑒禪寺 廣東省韶關市興隆街32號 512000 0751-8882764

    墨池寺 廣東省興寧市神光山

    佛光寺 廣東省梅縣扶大烏倦村 514033 0753-2575781

    白雲古寺 廣東省肇 慶市鼎湖山白雲古寺

    鼎湖古寺 廣東省 肇慶市鼎湖山 526070 0758-2621662

    金台寺 廣東省珠海斗門縣黃楊山 519110 0756-5797083-5797141

    蓮華庵 廣東省雷州市雷城鎮養馬坡 524200 0759-8801009

    蓮花寺 廣東省普寧市蓮花寺 0663-2225413

    雷音禪寺 廣東省饒平縣黃崗鎮棲雲山

    定光禪寺 廣東省陸豐市河西鎮下隴北村

    雙峰寺 廣東省揭陽市榕城鎮東門 522000 8619800

    盤龍 閣 廣東省普寧市 2745150-2766151

    西山寺 廣東省中山市石岐縣文路240號 528403 0760-8820369

    大北嚴 廣東省 潮陽市城北路東山北段 515100 0661-8712214

    石覺寺 廣東省陽江市新港路17號 529500 3223846

    玉佛寺 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新太路3號 524038 0759-3360706

    玉台寺 廣東省新會市圭峰山 529100 0750-6183510-6183431

    寶林寺 廣東省順德市太平山寶林寺

    泰佛殿 廣東省潮州市東山路泰佛殿村 521041 0768-2302355

    萬福寺 廣東省梅州市英雅鎮坑尾管理區 514271 0753-5420176

    清涼寺 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南方路27號 524308 0759-3328574

    天寧寺 廣東省雷州市雷城鎮西湖路 524200 0759-8815187

    高山寺 廣東省雷州市雷城鎮北門外 524200 8812634

    元山寺 廣東省陸豐市碣石 鎮玄武山 516545 8862733

    青雲禪寺 廣東省汕頭 市蓮 濠區 515071 0754-7381321

    千佛塔寺 廣東省梅州市東郊鄉 514011 0753-2222362-2211233

    靈光寺 廣東省梅縣雁潭鎮 514059 2825300-2825036

    靈山寺 廣東省潮陽市銅孟村

    開元寺 廣東省潮州市開元路32號 521021 2225571

    國恩寺 廣東新興縣龍山國恩寺

    別傳寺 廣東仁化縣 丹 霞山

    雲門寺 廣東省乳源縣雲門山大覺禪寺 512711 0751-5385577

    南華寺 廣東省韶關市南華寺

    無著庵 廣東省廣州市德政中路麗水坊50號 510110 83806350

    大佛寺 廣東省廣州市惠福東路惠新中街21號 510030 83335678

    華林寺 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下九路 華林寺前31號 510140 81393175-81396228

    海幢寺 廣東省廣州市同福中路337號 510220 84394408-84399172

    六榕寺 廣東省廣州市六榕路87號 510180 83357754

    光孝寺 廣東省廣州市光孝路

    興寧寺 廣東省興寧市神光路 574500 0753-3331260

    如何皈依佛門?
    http://..com/question/40594393.html

    欲得佛法真實利益,先從皈依三寶學起。
    皈依修學手冊
    http://www.jiqun.com/dispfile.php?id=4889

    隨喜樓主發心學佛,祝願初心不退,南無阿彌陀佛。

    ❽ 廣州寺廟有哪些

    廣州人最熟悉的寺廟是華林寺、光孝寺、六榕寺、三元宮、黃大仙廟、懷聖寺和菠蘿廟(南海神廟)。其中懷聖廟是伊斯蘭教的廟堂。
    其中光孝、六榕、華林、海幢四寺稱為廣州佛教四大叢林。
    1、三元宮
    坐落於應元路越秀山的南麓,是廣州市現存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道教建築。三元宮為東晉南海太守鮑靚創建。初名越崗院,唐稱悟性寺,明代重修時改名為三元宮。
    相傳為東晉南海太守鮑靚(又名玄)為煉丹而建,初名越崗院.鮑靚之女的姑,善長醫葯,與晉代著名醫葯家葛洪結為夫妻,在此居住10年之久,「藉井泉及紅艾為醫方,活人無算」,逝世後人們在此設的姑殿以紀念。越崗院自東晉建後,幾經荒廢,於明萬曆及崇禎時重修,始用三元宮之名(一說清順治年間改建為三元宮)。三元,即道家對天宮、地宮、水宮的總稱,傳能赦罪解厄,帶來福壽.
    2、光孝寺
    光孝寺位於廣州人民公園之北,佔地三萬平方米,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寺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廣州有"未有羊城,先有光孝"一說,此話雖未必正確,但該寺是廣東最古老的建築之一。
    該寺始建於三國,寺名屢變,至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而定今名。唐代儀鳳元年(676)高僧慧能在寺中戒壇前菩提樹下受戒,開闢佛教南宗,被稱為「禪宗六祖」,為該寺增添了不朽的光彩。此後殿宇日多,對中國佛教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3、六榕寺
    六榕寺花塔在朝陽北路,廣州著名的佛教古寺。建於梁大同三年(537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是廣州著名的古跡之一。
    公元537年,南朝梁武帝蕭衍(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信佛君主)的母舅曇裕法師從柬埔寨求得舍利(佛骨)來到廣州。廣州刺史蕭裕為了迎接這一佛教之寶,特地在這里創造「寶庄嚴寺」。北宋端拱二年(989年)重修時,該寺僧人供奉佛教禪宗六祖慧能,以修凈業,遂改名為凈慧寺。宋代文學家、書法家蘇軾於宋元符三年(1100年)路經廣州時到此游覽,看見寺內有古榕樹六棵,便題書「六榕」二字。明代稱六榕寺,並沿襲至今。
    花塔在六榕寺內,原名寶庄嚴寺舍利塔。該塔是與六榕寺同時興建的,但原塔已於公元十世紀時被火焚毀。1931年重修時在內部用鋼筋水泥加固。現塔高57米,八角九級,裡面十七層,沿梯級登至塔頂,可俯瞰全市景色。塔的外形華麗壯觀,檐角都懸掛吊鍾,整個塔好像是花朵疊成的一根花柱,塔頂好似長在最高一朵花上的花蕊心。所以人們一般叫它為「花塔」。
    4、華林寺
    位於廣州西關下九路北側西來正街一帶。隋代以前此地為珠江岸。
    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天全國(即古印度)高僧菩提達摩東渡來到中國傳教。他首先在今西來初地處登岸,並在登陸處建西來庵。後世信徒尊奉達摩為中國佛教禪宗的始祖,因而稱其當年登陸地為西來初地。 
    華林寺是佛教寺院,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隋、唐、宋、元、明諸代,傳燈不絕。
    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首建大雄寶殿,次建樓閣堂龐察室,改西來庵為華林寺,成為廣州佛教四大叢林之一。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該寺住持抵園和尚奉詔始建寬31米、深44米、總面積為1364平方米的五百羅漢堂,除供奉三寶佛外,還陳列著神態各異的泥塑五百羅漢像。另有一尊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的木雕像,該木雕像現存威尼斯科雷爾博物館。羅漢堂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5、海幢寺
    位於廣州市同福中路337號,始建於明末清初,迄今有三百多年歷史,是廣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以寺貌庄嚴、殿宇雄偉、凈域宏敞、佛緣鼎盛而聞名於世,被譽為廣府五大叢林之一。
    該寺相傳南漢時代是「千秋寺」。後年久荒廢,變為居民叢冢。明朝末年,為富紳郭龍岳的圓地。僧人光牟、月池師徒向郭募得此地建佛堂,依佛經海幢比丘潛心修習般若波羅密經成佛之意,取名「海幢寺」。
    海幢寺歷史悠久,林木參天,濃蔭覆地,環境幽雅,景色宜人。「海幢春色」為昔日膾炙人口的羊城八景之一。名勝古跡和珍貴文物有海幢論鷹爪、十六羅漢、四大金剛、三須觀音、猛虎回頭石、海幢宮瓦、澹歸碗、幽冥鍾、星岩石塔等一大批,豐富多彩。加上天然和尚等高僧著述頗豐,又延師授徒以詩學,故詩僧特多,有「天然門下,詩僧六十」之美譽。因此,歷史上海幢寺不僅是弘法修禪的場所,也是名人雅士修身養性的地方。
    6、仁威廟
    坐落於龍津西路廟前街,舊泮塘鄉內。該廟始建於宋皇?v四年(1052年)。自宋以來,歷代鄉民皆"率其私錢"修葺或重建。清乾隆年間重修前只有中路和西序的前三進房舍。後兩進和東序則是乾隆年間增建的。仁威廟是一座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廟。現主體建築略呈梯形,佔地2200平方米,坐北朝南。仁威廟內的木雕十分精緻,頭門均做成木雕的工藝構件,雕刻吉祥紋飾,遍施金彩。而頂部為五山風火山牆。正脊是石灣文如塑造的陶塑人物瓦脊,上有"同治丁卯"字樣。仁威廟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其木雕、石雕、磚雕各具特色,陶塑、灰塑工細勁秀,給人們留下深刻而強烈的印象。
    7、南海神廟
    又稱波羅廟,位於黃埔南崗鎮廟頭村。南海神廟是古代帝皇祭海的場所,創建於隋開皇十四年(公元594年),自隋唐以來,歷代皇帝都派官員到廟中舉行祭典,留下不少珍貴的碑刻,有「南方碑林」之稱。南海神廟又是中國古代海上交通貿易的重要史跡,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廟內現存文物眾多,廣州市古樹名木的第1至第8號均在神廟內 ,如位於廟西的一棵皂莢樹已有390年歷史,其它幾株木棉、海紅豆等樹齡均在200年以上。廟西章丘崗上有「浴日亭」,宋元時羊城八景之一「扶胥浴日」即指此處,亭內立有蘇東坡詩碑。南海神廟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每年農歷二月的「波羅誕」廟會是廣州地區最大的民間廟會之一。 
    8、黃大仙祠
    廣州黃大仙祠始建於清代己亥年(1899),1910年代遭受戰亂破壞,但從遺跡可見,如石刻對聯、浮雕石柱、匾額、門飾、石獅等,裝飾以精緻雕刻。
    1915年主持人梁仁庵道長攜黃大仙的畫像、靈簽和葯簽到香港,於1921年建成香港黃大仙祠,因而深受海內外華人信仰和祀奉。
    廣州黃大仙祠於1997年11月9日由廣州嘉游旅遊景區開發有限公司投資正式動土復建,並於1999年2月6日開放給公眾參觀。至今已接待超過數百萬人次。祠內存有原黃大仙祠珍貴的文物,另設有黃大仙主殿、 觀音殿、呂祖殿、孔聖堂、財神殿、關帝殿、斗姥殿、陳列區、嶺南式園林花圃、億年奇石、素菜館及商場和廣場等設施提供遊客用膳、購物和休憩。
    9、番禺南沙天後宮
    南沙天後宮緊臨珠江出海口伶仃洋,坐落於大角山東南麓,依山傍水,其建築依山勢層疊而上,殿宇輝煌,樓閣雄偉,在天後廣場正中就是石雕天後聖像,是為紀念海上女神林默而建,建築特點是集北京故宮的風格和南京中山陵的氣勢於一體,其規模是現今世界同類建築之最,被譽為「天下天後第一宮」,也是東南亞最大的媽祖廟。天後宮佔地278畝,投資近5000萬元。
    天後聖像高達 14.5 米 ,屹立在佔地 1.5 公頃 的天後宮廣場上。整座天後宮四周綠樹婆娑,殿中香煙裊裊,置身其間令人頓生超凡脫俗的感覺。 
    另外還有北京路的大佛寺,白雲山的能仁寺,惠福西路五仙觀,海珠區五鳳村漱珠崗上的純陽觀,等等。。

    ❾ 廣東「香火最旺」的寺廟有怎樣的文化古韻呢

    如今,隨著旅遊業的不斷發展,很多人喜歡外出遊玩,為了一個好的放鬆,寺廟可能是我國最常見的。無論哪個城市都有寺廟建築,而且很多都特別有名。不過,廣東有這么一座寺廟,特別低調


    這座寺廟一向以低調著稱。如此雄偉的廟宇,鮮有人知,實在可惜。很多人喜歡去熱門景點。來國恩寺,好好體驗一個不一樣的夏天,總比去擁擠的人群要好。生活不會變得更容易,但會變得更強。生活沒有極限,鞭策自己,沒有無法實現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