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廣州灣什麼時候才建城
擴展閱讀
福州哪裡有購買鞋的 2024-05-20 00:37:03
杭州什麼地方值得去旅遊 2024-05-20 00:06:07

廣州灣什麼時候才建城

發布時間: 2022-09-06 12:54:13

⑴ 湛江為什麼叫廣州灣

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曾講到1899年法國強租廣州灣,把廣東、廣西和雲南變為它的「勢力范圍」。提到廣州灣,人們往往顧名思義以為是廣州市附近的港灣或出海口。其實,廣州市附近的珠江出海口叫珠江口,而廣州灣遠在湛江,兩地雖同在廣東省,東西相去卻有六七百里。當年,廣州灣劃作法國租借地的范圍,在雷州半島東側,包括今日湛江港及其周圍的東海島、硇洲島、南三島和吳川、遂溪兩縣南側臨海的陸地。1945年抗戰勝利,根據《中法交收廣州灣租借地專約》,該地從法國人手中收回,由於擁有深水良港湛江而設立湛江市。所以,廣州灣即今廣東湛江市,與廣州市毫不相干。問題是廣州灣何以冠「廣州」二字呢?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設置南海、桂林、象郡,南海郡治在番禹(即今廣州市)。兩漢時全國分十三州,最南為交州(其名由交趾郡演變而來),相當今廣東廣西大部和越南北部。公元226年,三國東吳平定境內西南方(蒼梧一帶)的反叛,從交州分出一個新的大行政區,叫廣州,轄境相當於今天廣東、廣西大部分地區,這也就是「廣州」得名的開始。雖然,元朝改稱廣州路,明朝稱廣州府,路相似一個省區,府小些,但都是「大行政區劃」。廣州灣在「廣州」這個「大行政區」管轄范圍內,故有此稱。廣州灣名稱在清光緒年間已出現,《廣東輿地全圖》上即稱廣州灣。作為大行政區劃的廣州轄境在歷史演變中逐漸縮小,到民國時期廢府,1925年正式建為廣州市,才出現特指一個城市的廣州。因此說,廣州有兩層涵義:(一)作為一個城市,是現代的;(二)作為一個「大行政區」的概念,則是古代的。廣州灣得名與(一)無涉,與(二)不乏歷史淵源。答案補充 廣州灣這個地名與近代法國人在中國的入侵緊密相連,懂點中國近代史的人大多都知道這個地名,但很少有人知道它到底指的是中國現在的那個地方,此問題近年我問過許多中學生,包括大學歷史系的本科生及研究生,他們大多都望文生義地認為廣州灣指的就是今天的廣州市或廣州市附近的某個地方,包括在大學歷史系從事中國近代史教學的老師也很少有人知道過去的廣州灣的具體位置。就這個問題從我至今所見到的中學、大學歷史教科書來看,都沒有對此進行較為確切的說明,初級中學全國統編《中國歷史》教材及高級中學全國統編《中國近代現代史》教材,只是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法國人「租借廣州灣」,而大學歷史系的答案補充 有關教材中也只是一般文字性的記敘,如最新高等學校文科教材、齊濤主編的《中國通史教程》(近代卷) 是這樣記敘的:「法國作為三國干涉還遼的『功臣』之一,也積極謀求擴大在中國的權益。它於1898 年11 月強迫清政府簽訂《廣州灣租借條約》、強租廣州灣及附近水面,租期99 年。」(山東大學出版社2000 年7 月版、第143 頁) 對文中的廣州灣也沒有做任何解釋與說明。為了弄清有關廣州灣的具體內容,最近我專門去廣東湛江,翻閱了有關的資料,想通過此文對這一問題作一簡單的概述,敬請史學界同志指正。答案補充 一、關於廣州灣地名的由來
近代史上的廣州灣位於廣東西部雷州半島的東北部,即今天的湛江市。其原名應該是廣州灣,也是我國古代就已有的地名,並不是近代法國強行「租借」時創立的地名,也不是人們錯誤地把廣州灣的所在地荒涼的南三島當作繁華的廣州市。最早記載廣州灣這一地名的書籍是明朝鄭若曾的《籌海圖編》,該書卷三廣東省事宜條載:「高州東連肇廣,南憑溟渤,神電所轄一帶海澳,若連頭港、汾州山、兩家難、廣州灣,為本府之南瀚。」《籌海圖編》成書於1535 年,距今天已466 年,當時的廣州灣在行政上屬今吳川縣管轄。此後在許多答案補充 私人著述與官修地方誌中,對廣州灣這個地名也有很多記載,明末清初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卷九八載:「吳川縣廣東(州) 灣在南三都地方。」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一O 四引《海防考》文曰:「(吳川) 縣南四十里有廣州灣, 海寇出沒處也, 向設兵戍守。」此外阮元的《廣東通志》以及《高州通志》《吳川縣志》《雷州府志》《遂溪縣志》均有對廣州灣的記敘,只是把州寫成「洲」,可見它在古代的名稱的確應該寫成廣洲灣,當地居民總是把海島稱洲,這也是一種文化。從古代的行政區域的劃分上,今天的湛江港水域是我國歷史上一條重要的地理界線。為了躲避台風對航海的危害,使船舶有一個避風及停泊、卸運的平靜環境,優良的港口大多在周邊有許多島嶼包圍著,形成一片水域,港江港水域是由麻斜、坡頭、特呈島、南三答案補充 島、硇洲島、東海島包圍著。西部及西北部以陸地做屏障,形成一塊固定的水域,水域的東面在古代屬於高州府吳川縣管轄,水域西面則屬於雷州府遂溪縣管轄,清朝末年,吳川縣境南部有四都(相當於區) ,南一都(今麻斜島) 、南二都(今坡頭) 、南三都(今南三島) 、南四都(今硇洲島) 。這四個都均在今湛江港水域分界線的東部,據《吳川縣志》載廣州灣是南三都(今南三島) 上的18 個坊都之一,又稱廣州灣村坊,相當於今天湛江市郊南三島燈塔鄉,以沙腰村為中心的村落,包括沙腰、沙腰寮仔、沙頭、沙頭寮仔、雷錫、札同等村,陸地面積達20 平方公里。答案補充 二、法國的「廣州灣租借地」
1898 年3 月,法國駐華使節呂班乘西方列強「均勢東方」瓜分中國之機,向清總理衙門遞交照會時,提出四項無理要求,其中一項便是要求「在南省海面設立躉船之所」,此後清政府在法國的壓力下,答應了法國的無理要求,在1898 年4 月10 日的照會中,同意將廣州灣村坊的島嶼作為停船躉煤之地租給法國。但法國的真正目的在於建立一個軍事港口,沒有等到劃定租界的具體界線,4 月22 日便出兵遂溪縣境內,在今港江市霞山區沿海登陸,修築炮台,以擴大其佔領范圍,在戰爭形勢的逼迫下,清政府派廣西提督蘇元春主持劃界,於1899 年11 月16 日正式規定了租界的范圍:廣州灣租界范圍在北緯24 度45 分與21 度17 分、東經107 度55 分答案補充 與108 度16 分之間,跨遂溪、吳川兩縣部分陸地及兩縣之間的海港水域(今湛江港) 。法國人把租界范圍內的陸地、港灣,總稱廣州灣,總面積達518 平方公里,租期為99 年。法國在廣州灣設立總公使署進行管理,其最高行政官員是總公使。租界內最初劃分為二城三區:二城即東營(今麻斜島) 、西營(今湛江市區最大的一個區霞山區) ,三區即赤坎(今湛江市政府、市委所在地赤坎區) 、坡頭(今湛江市坡頭區) 、淡水(今湛江市硇洲島) 。每區設區長一人,由法國人擔任。區下又設鄉,各鄉設公局,公局長則由華人充任。1911 年廢區鄉制,採用代表制,在赤坎、西營兩市區設市長,其餘各鄉由法人派代表治理。1943 年3 月日本出兵廣州灣,廣答案補充 州灣淪入日本人統治之下,並成立了「廣州灣自治區」。1945 年8 月15 日日本投降後,國民政府命令第二方面軍司令長官張發奎派粵桂南區總指揮鄧龍光負責收復廣州灣,並宣布把廣州灣改為湛江市,屬廣東省直轄市,1945 年10 月19日,中法舉行了交接廣州灣租界典禮,廣州灣正式歸還中國。1958 年6 月湛江市人民政府發出通告,把帶有殖民色彩的「東營」改為麻斜「, 西營」改為霞山;從1974 年10 月起出版的中國地圖,也正式把廣州灣海域改名為湛江港。

⑵ 既然廣東已經有一個城市叫廣州灣了,那為什麼1921年廣東省要把省城改名廣州呢這不是容易混淆嗎

你好,確實很容易混淆,那廣東省要把省城改成廣州灣,這是不可能的,名字不能隨便亂改。

⑶ 以前廣州灣的資料

湛江地區舊稱「廣州灣」(Kwangchowan)。此名稱形成於明清時期,有學者考證說是因南三島有「廣州灣」村坊而得名,亦有學者認為是因高雷府屬廣州管轄,地圖上在「廣州」的中部而得名。1897年,法國軍艦白瓦特號(Bayard)為避台風闖入"廣州灣",為這一深水良港而動心,獻書法政府租借"廣州灣",揭開了廣州灣殖民地歷史的序幕。1898年4月,法國侵略者強占海頭汛(今霞山),向內地拓地,遭到本地人民長達1年多的抗擊。1899年11月16日中法簽定《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將租界內地域統稱"廣州灣」租借與法國99年。法國人為紀念Bayard艦把廣州灣的中心城市稱為「白瓦特城」(Fort Bayard)。2001年赤坎南橋某酒吧曾以此為名開業,結果遭到國內輿論譴責,後改之為「紅土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至1943年,廣州灣偏安一偶,獲得短暫繁榮。1943年2月21日,日、法簽訂《共同防禦廣州灣協議》,廣州灣被日本佔領。日本投降後,1945年8月18日,中國國民政府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國幀與法國駐華使館代辦戴立堂代表中法政府在重慶簽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與法國臨時政府交接廣州灣租借地條約》,廣州灣租借地歸還中國。8月22日,廣東省政府奉國民政府令,以廣州灣租借地辟為省轄市,定名「湛江市」。1949年12月19日湛江市解放。

⑷ 都說廣州灣不在廣州,那麼廣州灣究竟在哪裡呢


聞一多曾寫過著名的《七子之歌》組詩,裡面的廣州灣就是湛江的舊稱,據說因為南三島有“廣州灣”村坊而得名,不過湛江人還有另外一個說法。

傳說當年法國人剛到湛江的時候,以為到了廣州,便將落腳地起名為廣州灣,這個說法沒有證據,無非是民間的談資罷了。


二樓有一個小放映廳,通過影像資料介紹廣州灣的歷史。

整座公使署的內部裝飾簡約大方,黑白灰是主要色調。

⑸ 《廣州灣》被割讓時和後來回歸祖國的歷史

1899年廣州灣被侵佔,1945年回歸,佔了46年
廣州灣在清朝時候是被法國侵略。1897年,法國軍艦白瓦特號(Bayard)為避台風闖入"廣州灣",為這一深水良港而動心,獻書法政府租借"廣州灣",揭開了廣州灣殖民地歷史的序幕。1898年4月,法國侵略者強占海頭汛(今霞山),向內地拓地,遭到本地人民長達1年多的抗擊。1899年11月16日中法簽定《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將租界內地域統稱"廣州灣」租借與法國99年。1943年2月21日,日、法簽訂《共同防禦廣州灣協議》,廣州灣被日本佔領,曾建立極為短暫的日偽政權。日本投降後,1945年8月18日,中國國民政府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國幀與法國駐華使館代辦戴立堂代表中法政府在重慶簽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與法國臨時政府交接廣州灣租借地條約》,廣州灣租借地歸還中國。

⑹ 廣州灣在哪裡

當然在廣州了離番禺近的那片洋面形成的海灣。比較小,和渤海灣沒法比。

⑺ 廣州灣的歷史沿革

1898年起今湛江市區范圍(當時分屬高州府吳川縣與雷州府遂溪縣管轄)為法國租借,時名「廣州灣」。湛江市區在形成以前,其范圍分屬遂溪、吳川兩縣。
隋至唐初,今湛江市郊湖光鎮舊縣村曾先後為鐵耙縣、遂溪縣縣治。南宋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元兵南進,南宋王朝君臣從福建沿海岸南逃,宋帝趙罡因驚嚇病亡,趙昺即位於今東海島,硇洲島,升硇洲為翔龍縣;是時,今市區中最古老的城區赤坎也開始逐步形成商埠。明洪武年間至清雍正年間,曾先後在市郊舊縣村和東海島設置堪川巡檢司。
新石器時代中晚期至十九世紀末
今廣東湛江轄地遠在5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約夏、商之間),已有人類居住,秦始皇統一中國時,今湛江轄地歸屬象郡,漢代,設徐聞縣轄整個雷州半島,並為合浦郡治。唐代,「徙閩民於合州」(即雷州半島),南宋未年,元兵南進,閩、潮沿海大批居民從海路南遷,老市區赤坎開始成埠,元以後,沿海制鹽業頗興。明清兩代,手工業有較大發展,尤以葛布著名。
1897年
法國軍艦白瓦特號(Bayard)為避台風闖入廣州灣(清朝廣東高州府吳川縣南三都田頭汛以南的一個村坊及其附近的港汊海面區域)。為這一深水良港而動心,獻書法政府租借廣州灣,揭開了廣州灣殖民地歷史的序幕。
1898年
3月,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瓜分中國的割地狂潮中,法國以「躉煤」為借口,要求清政府允租吳川縣屬的海灣小村坊」廣州灣」(今南三島內)。
4月,法國侵略者強占海頭汛(今霞山區),向內地拓地,遭到本地人民長達1年多的抗擊。
肆意向今湛江港灣的東西兩邊的內地擴張,引起遂溪、吳川愛國官紳和人民群眾的堅決抵抗,這就是有名的廣州灣人民抗法斗爭,是近代史上中國人民反帝愛國斗爭的組成部分。「千家炮火千家血,一寸河山一寸金」。郭沫若的詩句,是這一偉大斗爭概括而形象的反映。
1899年
由於清政府懼外妥協,於清光緒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在法國脅迫下,簽訂了《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將遂溪、吳川兩縣屬部分陸地、島嶼以及兩縣間的麻斜海灣(今湛江港灣)劃為法國租界,統稱「廣州灣」,劃入法屬印度支那聯邦范圍,設廣州灣行政總公使署,受安南總督管轄。
從此,廣州灣成為一個獨立的行政區域。其范圍:南部由原遂溪縣屬的通明港起向北至新圩沿官路為界至志滿,轉向東北至赤坎以北、福建村以南分中為界向東出海面,橫過調順島北邊水面至吳川縣屬的兜離窩登岸,再向東至西炮台河面分中出海,距陸地3海裏海面起,向南沿硇洲島、東海島外海面直至通明港外3海裏海面止;陸地總面積518平方公里。首府初設於麻斜市。
法國人為紀念Bayard艦把廣州灣的中心城市稱為「白瓦特城」(Fort Bayard)。
1911年
廢麻斜市,行政首府遷西營市(今霞山區),並設赤坎市(現赤坎區)。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至1943年,廣州灣偏安一偶,獲得短暫繁榮。
1943年
抗日戰爭爆發後,沿海港口相繼淪陷,作為法國租借地的廣州灣(今湛江市區)偏安一隅,對外貿易和經濟發展繁盛一時。
民國32年(1943年)2月,日本侵略軍佔領廣州灣,曾建立極為短暫的日偽政權。2月21日,日、法簽訂《共同防禦廣州灣協議》,廣州灣被日本佔領。
日軍佔領後廣州灣日漸衰落。
1945年
日本投降後,1945年8月18日,中國國民政府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國幀與法國駐華使館代辦戴立堂代表中法政府在重慶簽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與法國臨時政府交接廣州灣租借地條約》,廣州灣租借地歸還中國。8月22日,廣東省政府奉國民政府令,以廣州灣租借地辟為省轄市,定名「湛江市」。
抗日戰爭勝利後,於民國34年(1945年)9月21日,我國同時從日法手中收回廣州灣,以原范圍劃設市治,定名為「湛江市」。
1946年
1月15日成立湛江市政府,為省行轄市,並隸屬廣東省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市府仍設於西營。
1948年
民國37年(1948年)3月改隸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
民國38年(1949年)5月,改隸第十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公署設於湛江。
12月19日,湛江解放,仍為省轄市;
1952年
11月起,先後歸屬粵西區行政公署湛江專區專員公署、湛江地區行政專員公署,並為南路、高雷、粵西、湛江地區公署所在地。地區行政機關設於赤坎;市行政機關設於霞山,市區大體范圍一直沒大的變化。
1983年
9月湛江地區與湛江市合並為市管縣體制的湛江市,為省直轄市,原湛江市設赤坎、霞山、坡頭4個區。中共湛江市委員會、市人民政府設於赤坎,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協設於霞山。

⑻ 廣州灣的歷史

《七子之歌·廣州灣》:「東海(島)和硇州(島)是我的一雙管鑰,我是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 你為什麼把我借給一個盜賊? 母親呀,你千萬不該拋棄了我!母親,讓我快回到你的膝前來,我要緊緊地擁抱著你的腳踝。母親!我要回來,母親!(聞一多 1925年3月)
1898年,法國軍艦白瓦特號為避台風闖入「廣州灣」,為這一深水良港而動心,獻書法政府租借「廣州灣」,揭開了廣州灣殖民地歷史的序幕。1898年4月,法國侵略者強占海頭汛(今湛江市霞山區)向內地拓地,遭到本地人民長達1年多的抗擊。入侵廣州灣的法國兵。。1899年11月16日,清政府與法國簽定了喪權辱國的《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將租界內地域統稱「廣州灣」租借與法國99年。 1943年2月21日,日、法簽訂《共同防禦廣州灣協議》,廣州灣被日本佔領。日本投降後,1945年8月18日,中法兩國政府代表在重慶簽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與法國臨時政府交接廣州灣租借地條約》,廣州灣租借地歸還中國。1943年8月22日,廣東省政府奉國民政府令,以廣州灣租借地辟為省轄市,定名「湛江市」,1946年湛江市政府成立,駐舊址內。湛江市解放初期,湛江市人民政府亦曾駐此。燈塔位於海島中部馬鞍山上,是法國人於1898年修建的。塔身用玄武岩砌成,呈圓柱式。塔頂航標是水晶三棱凸鏡反射燈,射程26海里,是南海航道上最重要的燈塔,也是世界目前最大的三大燈塔之一。法國廣州灣警察署舊址坐落在霞山區,在廣州灣法國公使署對面。法國軍隊入侵湛江後,為維護其殖民統治,隨即設立警察署,並於1900年動工興建辦公大樓,是湛江法式建築遺跡中最早的建築。廣州灣商會館位於廣東湛江市赤坎區民主路,1922年由赤坎各商號籌款在原平房舊址興建。仿法國鍾樓樣式設計,頂有鍾亭,設置自鳴鍾報時,風格別致。
廣州灣商會,屬下有百貨、船務、圖書紙料、花紗布匹、國葯西葯、京果糧油、土產雜貨等30多個同業公會,會員人數過千,是當時粵西地區最大的商會。主要是保護會員利益、維護商鋪治安、調解商務糾紛、協助商家追討債務、幫助困難商人盤活等。
廣州灣商會館也是民族資產階級愛國主義思想的集中地。如在一九三六年一月,法殖民主義當局對商店開征門牌稅,連圩鎮的小商店也分大中小戶開征,沒有商戶的小販則徵收市場稅,這激起了商人的強烈反。在商會的帶領下,郊區坡頭商會和首先率領商人舉行罷市,南三田頭墟商人起來抗征,隨後抗稅斗爭遍及全市。另外在一九三六年,日寇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前夕,商會發動抵制日貨運動,因此廣州灣商會館的歷史作用是不可磨滅的。

⑼ 廣州灣的名稱由來

「廣州灣」三個字,學者在學術上研究得較為清楚。但對於廣大市民來說還是有不少困惑。就湛江人們所提到「廣州灣」三個字,一般來說有兩種答案。一是認為「廣州灣」是「廣州」;二是認為是法國人租借湛江時所留下的名字。
在研讀有關湛江文史資料時,看到不少的文章是這樣寫的:以前湛江地委一位領導控訴法帝入侵湛江所作的詩:「洲字被刪三點水,港灣被奪不歸還。」 換句話說,人們認為湛江以前稱「廣州灣」,而「廣州灣」是法國製造出來的產物。
其實,早在478年前,「廣州灣」作為地名就出現在我國的古籍上。它屬於「白鴿水寨」的一個分哨所,由電白「神電所」管轄。「廣州灣」地名最早出現於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廣東通志初稿》。明萬曆九年(1581年)《蒼梧總督軍門志》中的「全廣海圖」 第四圖吳川縣南仙門港外為「廣州灣」,這是目前能見到的廣州灣最早出現在地圖上。到了清末時期廣州灣的「州」字,在古籍中同時出現了「州」與「洲」。
那麼,「廣州」又是怎樣來的呢?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並建立政權,設置番禺城。三國時期,吳國的勢力已逐漸擴展到嶺南一帶,公元217年番禺成為交州的治所。公元246年吳國把交州分為「交州」和「廣州」兩部分,合浦以南稱「交州」,合浦以北稱「廣州」。廣州治所在番禺。這是「廣州」得名的開始。
1840年,清政府實行對外通商政策,番禺作為當時中國僅有的對外口岸。那時番禺城尚無「廣州市」的稱謂,僅有當地人常將其稱作「省城」,導致外國人對於廣東的認識也限於番禺城內,故將「省城」直接稱作「Canton」。而「Cantonese」也隨之成為廣府人、廣東人和廣州話的代名詞。直到1921年,廣東的省城「廣州府」正名為「廣州市」,至此「廣州」才成為中國的一個城市地名。 由此「廣州灣」是我國早就有的地名,與廣州無關,更不是法國租借時所留下的。明清時期「廣州灣」指廣東吳川縣南三都上面的一個「坊都-北顏島村」及其附近港汊海面(現湛江市坡頭區南三鎮南三區燈塔鄉所轄村落),范圍相當狹小,面積大約20平方公里。

⑽ 湛江的歷史沿革

據出土文物考證,湛江轄地遠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約4000年前夏、商之間)便有了人煙。 遂溪縣鯉魚墩貝丘遺址是距今7000—8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居住遺址,是雷州半島最早有人類居住的地方。
秦皇統一中國後,湛江轄地歸屬象郡。
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南部徐聞、海康、遂溪三縣屬交趾部徐聞縣;北部吳川、廉江兩縣分屬交趾部高涼縣和合浦縣。 以後,南部三縣先後屬交州、合州、南合州、東合州。
至唐貞觀八年(634年),改東合州為雷州,直至清代,屬雷州府,北部兩縣先後屬廣州、羅州、化州,至明清屬高州府。
清光緒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法國脅迫中國政府簽訂《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將雷州府的遂溪、高州府的吳川兩縣屬部分陸地、島嶼以及兩縣間的麻斜海灣劃為法國租界,統稱「廣州灣」,劃入法屬印度支那聯邦范圍,設廣州灣行政總公使署,受安南總督管轄。法國殖民當局又根據最早進入廣州灣的法軍軍艦「白瓦特」(Bayard,又譯「白雅特」)號,將廣州灣城命名為「白瓦特城」(Fort Bayard)。
民國32年(1943年)2月,復為日本侵略軍佔領,曾建立極為短暫的日偽政權。
1945年8月18日,中法簽訂《交收廣州灣租界地專約》,經歷法國和日本47年管理的廣州灣重新回歸中國。從這一年起,廣州灣正式改名為湛江市 。
1946年2月15日成立湛江市政府,隸屬廣東省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37年(1948年)3月改隸屬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38年(1949年)5月,改隸十四區行政督 察專員署。 1899年,晚清政府與法國簽署《廣州灣租借專條》,廣州灣,被強租法國。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學者聞一多先生寫下了名篇《七子之歌》(澳門、香港、台灣、威海衛、 廣州灣、 九龍、 旅順大連等七處「失地」),其中第五章便是「廣州灣」湛江。
湛江市區歷史上屬遂溪、吳川兩縣。隋至唐初,郊區湖光鎮舊縣村曾先後為鐵耙縣、遂溪縣縣治;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宋帝昺即位於市區硇洲島,升硇洲為翔龍縣;明洪武年間至清雍正年間,曾先後在市郊舊縣村和東海島設置椹川巡檢司。
1899年,法國強租當時名曰「廣州灣」(今湛江市區),對外貿易盛極一時。
1943年,日軍侵略者從法國人手中接管「廣州灣」,到45年日本投降後,民國政府於當年9月21日光復廣州灣,以原范圍劃設市治,因史上曾屬椹川縣,境內東海島曾設椹川巡檢司,古「椹川」亦有稱為「湛川」,故定名「湛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