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廣州的區有哪些
解放初期,廣州市劃分為28個區,其中城區20個(逢源、黃沙、西禪、長壽、沙面、陳塘、太平、惠福、靖海、小北、德宣、西山、東堤、漢民、前鑒、大東、東山、洪德、蒙聖、海幢)、水上區1個(珠江區)、郊區7個(南岸、沙河、芳村、石牌、新洲、瀝_、三元里)。1950年調整行政區劃設置,把28個區合並為16個區,其中城區8個(長壽、河南、惠福、永漢、太平、越秀、大東、荔灣)、水上區1個(珠江區)、郊區7個(南岸、沙河、芳村、石牌、新洲、瀝_、三元里)。.1951年10月,把郊區7個調整為4個(白雲、芳村、西村、新_)。1952年9月,把原來8個城區合並為5個(東區、中區、西區、北區、河南區),仍保留珠江區。1953年5月,西村區撤銷並入白雲區
2. 廣州行政區劃分
廣東省行政區劃分
廣州市 轄8區代管4個縣級市,市府駐越秀區。 東山區 荔灣區 越秀區 海珠區 天河區 白雲區 黃埔區 芳村區 番禺市 花都市 增城市 從化市
深圳市 轄5區。市府駐深南中路。 寶安區 龍崗區 福田區 羅湖區 南山區
珠海市 香洲區 斗門 橫琴 淇澳 萬山 白蕉 白藤湖 蓮溪 前山 乾務 上橫 灣仔 三灶鎮
汕頭市 轄5區1縣代管2個縣級市,市府駐市區外馬路110號。 達濠區 龍湖區 金園區 昇平區 河浦區 澄海市 潮陽市 南澳縣
韶關市 轄3區6縣,代管2個縣級市,市府駐北江區。 北江區 武江區 湞江區 樂昌市 南雄市 曲江縣 仁化縣 始興縣 翁源縣 新豐縣 乳源瑤族自治縣
河源市 轄1區5縣,市府駐源城區東埔鎮。 源城區 紫金縣 連平縣 龍川縣 和平縣 東源縣
梅州市 轄1區6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府駐梅江區。 梅江區 興寧市 梅縣 蕉嶺縣 大埔縣 豐順縣 五華縣 平遠縣
惠州市 惠城區 大亞灣 惠陽市 惠東縣 博羅縣 龍門縣
汕尾市 轄陸豐市、海豐縣、陸河縣、市城區、紅海灣經濟開發試驗區、華僑管理區等一市二縣三區
東莞市 轄29鎮4街道,市府駐城內區。 石排鎮 東坑鎮 茶山鎮 企石鎮 橋頭鎮 橫瀝鎮 常平鎮 鳳崗鎮 謝崗鎮 樟木頭鎮 塘廈鎮 清溪鎮 黃江鎮 大朗鎮 大嶺山鎮 寮步鎮 洪梅鎮 厚街鎮 沙田鎮 長安鎮 新灣鎮 道滘鎮 高埗鎮 石碣鎮 望牛墩鎮 麻涌鎮 中堂鎮 虎門鎮 石龍鎮 附城區街道 城內區街道 篁村區街道 萬江區街道
中山市 橫欄鎮 橫門鎮 翠亨村鎮 港口鎮 黃圃鎮 神灣鎮 浪網鎮 南朗鎮 南頭鎮 阜沙鎮 板芙鎮 坦背鎮 坦洲鎮 沙溪鎮 沙朗鎮 民眾鎮 東升鎮 東鳳鎮 古鎮鎮 五桂山鎮 小欖鎮 大涌鎮 三角鎮 三鄉鎮 石岐區 石岐東區 石岐南區
江門市 轄2區代管5個縣級市,市府駐蓬江區。鶴山市 新會市 開平市 恩平市 台山市
佛山市 轄佛山城區、石灣區、南海市、順德市、三水市、高明市。
陽江市 轄1區2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府駐江城區。 江城區 陽春市 陽東縣 陽西縣
湛江市 轄4區2縣代管3個縣級市。市府駐赤坎區。 赤坎區 霞山區 坡頭區 麻章區 雷州市 吳川市 廉江市 徐聞縣 遂溪縣
茂名市 轄1區1縣代管3個縣級市,市府駐茂南區。 茂南區 高州市 化州市 信宜市 電白縣
肇慶市 轄2區4縣代管2個縣級市。市府駐端州區。 端州區 鼎湖區 高要市 四會市 廣寧縣 懷集縣 封開縣 德慶縣
雲浮市 轄雲浮區、城東區、新興縣、鬱南縣、雲安縣、代管羅定市
清遠市 轄1區3縣2個自治縣代管2個縣級市,市府駐清城區。 清城區 英德市 連州市 佛岡縣 陽山縣 清新縣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連南瑤族自治縣
潮州市 轄1區2縣,市府駐湘橋區。 湘橋區 潮安縣 饒平縣
揭陽市 轄1區3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府駐榕城區。 榕城區 普寧市 揭東縣 揭西縣 惠來縣
雲浮市 全市有74個鎮(街道)
3. 廣州特色簡介
一、小吃:1、廣州拉腸粉 2、干蒸燒賣仔 3、傳統沙河粉4、泮塘馬蹄糕 5、荔灣艇仔粥6、蚝皇叉燒包 7、荷香糯米雞8、酥皮雞蛋撻9、鮮蝦雲吞面 10、薄皮鮮蝦餃
二、建築風景:有許多名勝古跡如南越王墓、光孝寺、鎮海樓、六榕寺、南海神廟、五仙觀、懷聖寺、陳家祠、聖心堂、三元宮等,都是廣州歷史文化名城的見證。 廣州,融匯中外文化之精華,形成了獨特的嶺南文化。嶺南畫派、嶺南建築、嶺南園林、嶺南盆景、廣東音樂、粵劇、粵菜、粵語以及城市景觀、生活習俗等,都體現了嶺南文化的風格。
三、人文特色:「飲茶粵海未能忘。」廣州人喜愛飲茶,尤其愛飲早茶。早上見面,其他地方的問候語大多是「吃了嗎」,廣州人則往往是「飲咗茶未」(喝茶了嗎)。
四、名人事跡:
1、潘達微(廣州天河棠東村人。1895年追隨孫中山革命。1905年創辦中國第一份面向下層平民的報紙《時事畫報》。1911年他和夫人陳偉庄一道,親自參與廣州庚戌新軍起義和黃花崗起義的准備工作;黃花崗起義失敗後冒險埋葬七十二烈士,將「紅花崗」易名為「黃花崗」,使之成為自由的永恆祭台。1929年8月27日病逝於香港。)
2、鄧世昌(清末海軍將領,民族英雄,廣州番禺(今海珠區)人。1894年9月17日中日黃海大戰時,任「致遠」艦管帶。在艦傷彈盡危急時刻仍指揮若定,命艦沖向日艦「吉野」號,決心與敵同歸於盡。不幸途中遇日本魚雷,與全艦憲兵一同犧牲。謚「壯節」,追賜太子保銜。
(3)西禪屬於廣州哪個區擴展閱讀
廣州(廣東省省會)
廣州,簡稱穗,別稱羊城、花城,是廣東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國際商貿中心、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綜合性門戶城市,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是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廣州地處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緣,瀕臨南海,鄰近香港、澳門,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是粵港澳大灣區、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核心城市以及一帶一路的樞紐城市。
廣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從秦朝開始,廣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一直是華南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是嶺南文化的發源地和興盛地。廣州從東漢時期起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唐宋時期成為中國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東方港市;明清時期是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大港,是世界上唯一2000多年長盛不衰的大港。
廣州市總面積7434平方公里,轄11個市轄區,人口達到2015萬,是華南地區最大的城市 。廣州被全球權威機構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 。每年在廣州舉辦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吸引了大量客商以及大量外資企業、世界500強企業的投資[9]。廣州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8700多家,總量居全國前三。廣州集結了全省80%的高校、70%的科技人員,在校大學生總量居全國第一。
4. 廣州有哪幾個區縣
廣州沒有縣,有11個區,分別是越秀區,荔灣區,海珠區,天河區,白雲區,黃埔區,番禺區,花都區,南沙區,增城區,從化區。下面具體介紹其中5個區:
越秀區,廣州市市轄區,位於廣東省中部,東起廣州大道,與天河區接壤;南臨珠江,與海珠區隔江相望;西至人民路,與荔灣區毗鄰。越秀區下轄18個街道,總戶籍人口115.84萬(六普),2005年越秀區成為廣州市區域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中心城區。
荔灣區,廣州市市轄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西部,東與越秀區相連,北部、西北部與白雲區水陸相通,西部與佛山市南海區接壤。明朝時,這里已是中國對外通商與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清朝時曾有一百多年是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窗口,著名的外貿商埠十三行所在地。
海珠區位於廣州市中部,北部與荔灣區、越秀區、天河區隔珠江相鄰,東部、西部、南部分別與黃埔區、荔灣區(含芳村)、番禺區相望,全區總面積90.40平方公里。區域的主體為海珠島、河南島,此外還有官洲島和丫髻沙島。
天河區,隸屬於廣東省廣州市,位於廣州市東部,1985年由廣州郊區分出組建,東與黃埔區相連,南與海珠區隔珠江相望,西到廣州大道與越秀區相接,北與白雲區相鄰,行政區域總面積約137.38平方公里,下轄21個街道。截至2017年末,天河區戶籍人口90.28萬人,常住人口169.79萬人。
白雲區,隸屬於廣東省廣州市,位於廣州市城區北部,東鄰增城區,西界佛山市南海區,南連荔灣區、越秀區、天河區、黃埔區4城區,北接花都區和從化區。總面積795.79平方千米。白雲區名稱來源於境內的白雲山。
(4)西禪屬於廣州哪個區擴展閱讀:
廣州旅遊景點介紹:
1、廣州市長隆旅遊度假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漢溪大道東與長隆地鐵大道交匯處,創立於1989年。擁有長隆歡樂世界、長隆國際大馬戲、長隆野生動物世界、長隆水上樂園、廣州鱷魚公園、長隆酒店、香江酒店、長隆高爾夫練習中心和香江酒家等設施。
2、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位於廣州市中山七路。陳氏書院是廣東規模最大、裝飾華麗、保存完好的傳統嶺南祠堂式建築,被譽為「嶺南建築藝術明珠」,集中了廣東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巧妙運用木雕、磚雕、石雕、灰塑、陶塑、銅鐵鑄藝術,是一座民間裝飾藝術的璀璨殿堂。
3、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是1983年發現的南越國第二代國王趙眜之墓,是嶺南地區所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唯一漢代彩繪石室墓。墓中出土文物一萬余件,其中「文帝行璽」金印、玉角杯、錯 金銘文虎節、印花銅板模、平板玻璃銅牌飾等文物具有重大歷史、科學、藝術價值。
4、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中山二路92號,佔地18萬平方米,是解放後為紀念1927年12月1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州起義犧牲的烈士於1954年修建的紀念性公園。
5、百萬葵園是中國首個將向日葵作為觀賞性植物並設計成超大型主題園林的公園。百萬葵園於2002年4月建成及對外開放,位於廣州市南沙區新墾鎮,佔地面積26萬平方米,種植一百萬株向日葵,成為全國第一家全部採用進口種子(以日本為主)的觀賞性向日葵樂園。
5. 廣州有幾個區
廣州管轄的城市總面積7434.4平方公里,市本級統籌區即越秀、海珠、荔灣、天河、白雲、黃埔、南沙,簡稱「老七區」。新四區為番禺區、花都區、從化區、增城區。
目前廣州一共有11個區,分別為:
越秀區
荔灣區
海珠區
天河區
白雲區
黃埔區
南沙區
番禺區
花都區
增城區
從化區
(5)西禪屬於廣州哪個區擴展閱讀:
廣州,簡稱穗,別稱羊城、花城,是廣東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國際商貿中心、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綜合性門戶城市,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是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廣州地處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緣,瀕臨南海,鄰近香港、澳門,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是粵港澳大灣區、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核心城市以及一帶一路的樞紐城市。
廣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從秦朝開始,廣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一直是華南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是嶺南文化的發源地和興盛地。廣州從東漢時期起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唐宋時期成為中國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東方港市;明清時期是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大港,是世界上唯一2000多年長盛不衰的大港。
參考資料:網路-廣州
6. 廣州市有多少個區
11個,截至2020年,廣州市有11個區。廣州管轄的城市總面積7434.4平方千米,市本級統籌區即越秀、海珠、荔灣、天河、白雲、黃埔、南沙、番禺區、花都區、從化區、增城區,共11個區。
廣州是廣東省省會、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是國務院定位的國際大都市、國際商貿中心、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綜合性門戶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從秦朝開始,廣州一直是華南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廣州從3世紀30年代起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唐宋時期成為中國第一大港,明清兩代成為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大港。
折疊區劃沿革
1949年,廣州市劃分為28個區,其中城區20個(逢源、黃沙、西禪、長壽、沙面、陳塘、太平、惠福、靖海、小北、德宣、西山、東堤、漢民、前鑒、大東、東山、洪德、蒙聖、海幢)、水上區1個(珠江區)、郊區7個(南岸、沙河、芳村、石牌、新洲、瀝滘、三元里)。
1950年,28個區合並為16個區,其中城區8個(長壽、河南、惠福、永漢、太平、越秀、大東、荔灣)、水上區1個(珠江區)、郊區7個(南岸、沙河、芳村、石牌、新洲、瀝滘、三元里)。
1951年10月,郊區7個調整為4個(白雲、芳村、西村、新滘)。
1952年9月,8個城區合並為5個(東區、中區、西區、北區、河南區)。
1953年5月,西村區並入白雲區。同年6月,黃埔區成立。
1956年6月,黃埔、白雲、新滘3個區合並為郊區。
1958年12月,撤銷珠江區,同年撤銷郊區;原郊區的4個公社與花縣合並設立廣北縣,劃歸廣州市;原郊區的8個公社設立近郊區。
1959年3月,撤銷廣北縣,把花縣劃回佛山專區;撤銷近郊區恢復郊區,原從郊區劃出的4個公社劃回郊區。
1960年4月,從佛山專區劃出花縣、從化縣歸屬廣州市。同年8月,撤銷中區、郊區,設立越秀區、東山區、海珠區、荔灣區4個城區和黃埔區、芳村區、江村區3個郊區。
1961年,韶關專區的佛岡縣劃歸廣州市。
1962年5月,3個郊區合並為1個郊區。
1963年,佛岡縣劃歸韶關專區管轄。
1973年,郊區部分再分設黃埔區。
1975年,佛山地區的番禺縣、惠陽地區的增城縣和龍門縣、韶關地區的新豐縣劃歸廣州市。
1983年,韶關地區的清遠縣、佛岡縣劃歸廣州市。
1985年1月,郊區部分分設天河區、芳村區。
1987年1月,郊區改稱為白雲區。1988年1月7日,龍門縣劃歸惠州市,新豐縣劃歸韶關市,清遠縣和佛岡縣劃歸清遠市。
1992年5月,撤銷番禺縣,設立番禺市(縣級),由廣州市代管。
1993年6月,撤銷花縣,設立花都市(縣級),由廣州市代管。同年12月,撤銷增城縣,設立增城市(縣級),由廣州市代管。
1994年3月,撤銷從化縣,設立從化市(縣級),由廣州市代管。
2000年5月,撤銷番禺市和花都市(縣級),設立番禺區和花都區。
2005年4月,撤銷東山區並入越秀區;撤銷芳村區並入荔灣區;設立南沙區和蘿崗區。廣州市轄10個區和代管2個縣級市。[8]
2014年2月,撤銷黃埔區、蘿崗區,設立新的廣州市黃埔區;撤銷從化市、增城市,設立從化區、增城區。廣州市下轄11個市轄區。
7. 廣東省地名
唐朝,廣東屬嶺南道
宋以舊廣州轄地置廣南東路
簡稱廣東路,為廣東得名的開始
元設海北廣東道,明置廣東省
後改廣東布政使司,清改廣東省
省名至今未變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而除了省名
廣東21個地市的名字也「大有文章」
有四州(廣州、潮州、惠州、梅州)
兩江(湛江、陽江)、一海(珠海)
兩山(佛山、中山)、一條河(河源)
一頭(汕頭)一尾(汕尾)
一門(江門)一關(韶關)等
今天給大家
科普廣東21市名稱的由來
同時,欣賞一下各城市的夜景!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惠州
五代南漢乾亨元年,為禎州治所
宋真宗天禧4年(1020年)
為避太子趙禎諱,改「禎」為「惠」
惠州之名遂沿用至今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每當夕陽西下
一片星光泛起
是一個個夢與理想點亮了惠州!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廣州
公元226年,東吳孫權
將交州分出南海、蒼梧等4郡
新設置廣州,因州治
原在廣信(今梧州、封開一帶)
廣州之名取自廣信的「廣」字,舊稱「南武」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在廣州城市的中軸線上
天體、花城廣場、雙子塔、小蠻腰盡收眼底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深圳
「深圳」地名始見史籍
於1410年(明永樂八年)
客家方言俗稱田野間水溝為「圳」
因其水澤密布,村邊有一條深水溝而得名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深圳高樓密布
盡顯國家一線城市的風范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東莞
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
東莞立縣,初名寶安
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更名為東莞
因境內盛產莞草(製作草席的材料)而得名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夜深的東莞
褪去白天的喧囂與繁華
讓人終於可以細細端詳
這座城市無與倫比的美麗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珠海
珠海唐家與伶仃洋之間的海域
在明永樂年間被稱為「唐珠海」
珠海地名啟用於
1953年珠海建縣之時
因位於珠江注入南海之處而得名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從高空俯瞰珠海
你能將整個城市
最美的海洋與天空盡收眼底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佛山
古稱「季華鄉」
唐貞觀二年(628年)
鄉人在塔坡崗上掘地得三尊銅佛
就將崗上將倒塌的寺廟進行重建
供奉三尊銅佛,該地改名為佛山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作為武術之鄉的佛山
想不到夜色下竟然是這么柔美~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中山
中山古稱「香山」
據唐朝《太平寰宇志》記載
其境內的五桂山多產奇異花卉
香溢數十里,故名「香山」
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將孫中山的故鄉
香山縣易名為中山縣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中山的岐江河畔
在兩岸燈光的相互呼應下
這里更像一個王國和城堡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肇慶
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
該地由端州升格改名為興慶府
因與西夏國王城同名
後廣東轉運使燕瑛提議改名肇慶
寓意「開始帶來吉慶」
這一建議得到宋徽宗的認同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嫵媚的肇慶夜景
點點柔光,繁華而親切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江門
因地處西江與其支流蓬江的匯合處
江南的煙墩山和江北的蓬萊山
對峙如門,故名「江門」
又稱「四邑」「五邑」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有橋亦然臨於江門河上
東華大橋靜看著城市的喧嘩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湛江
1945年,中國收回廣州灣
因歷史上這里設置過「椹川市」
受唐人謝混詩句「人有水木湛清華」啟發
改「椹」為「湛」,釋「川」為「江」
使市名更有瀕臨海濱之意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溫柔的霞光覆蓋天空
湛江整個城市被燈火和月色點綴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茂名
西晉末永嘉年間
潘茂名在當地煉丹升仙
為紀念潘茂名為民滅病除害
和用石船救水災居民的功績
後人把煉丹所在地稱作茂名
隋朝開皇18年(598年)始設茂名縣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每到夜晚,茂名夜景迷人
在天空中俯瞰整個城市
頓時覺得自己是何等渺小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陽江
隋煬帝大業二年(606年)
安寧縣、高涼縣分出部分地方
合成一個新縣陽江縣
地名源於當地一條江叫漠陽江
陽江從此得名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五顏六色,奼紫嫣紅的陽江
有一種被簇擁的感覺
似夢似幻,如入仙境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韶關
隋開皇九年(589年)
此地改設為「韶州」
取州北韶石山之「韶」字為州名
因明清多次在此地設稅關
韶關之名即由此而來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每當夜幕降臨,韶關市區燈火通明
三江六岸在燈光的映襯下分外妖嬈
岸邊各色燈光照耀韶城,更顯熱鬧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河源
因地處東江上游
為河之源頭,故名河源
因市區看起來像浮在水上的木筏
又名「槎城」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東江河畔有一個城市,名叫河源!
這里少了些大城市的繁華和喧囂
多了些生活的情趣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梅州
據《粵東名賢志》記載
因漢初梅絹跟隨漢高祖劉邦破秦有功
封於該地,故改名為梅州
這是梅州地名首次出現,又稱「敬州」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夜幕下的梅州
零星點點的萬家燈火照亮整座小城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清遠
南朝梁天監年間(502-519年)置清遠郡
清遠之名由此而始
該地古時為少數民族聚居區
取此名即「清明廣遠」之意
表示在此治理要政治清明,眼光長遠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清遠夜晚的江心島
換上絢麗的夜裝跟大家見面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雲浮
「雲浮」作為地名最早見於唐朝
《新唐書·地理志》載
唐武德四年(621年)設勤州
天寶元年(742年),勤州改稱為雲浮郡
這是「雲浮」地名的由來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燈光璀璨,青山綠水下的雲浮
更給人帶來一種寧靜之感和別樣之美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汕尾
汕尾原名「汕美」
以美麗濱海風光著稱,故名「汕美」
因廣東省舊時曾俗稱「尾省」
「尾」與「美」諧音
人們便逐漸把「汕美」稱為「汕尾」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汕尾,別稱紅城
美麗的海濱城市
與香港一水之隔
俯視大圓盤,車水馬龍間
承載幾許繁華?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汕頭
明嘉靖九年(1530年)
該地形成沙脊,稱作「沙汕」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
在該地區建炮台、煙墩,稱作「沙汕頭」
清政府在這里設站收取鹽稅,簡稱為「汕頭」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作為粵東的著名城市
汕頭的美 讓人不容忽視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潮州
隋文帝開皇十年(590年)
全國撤郡設州
第二年義安郡改名潮州
因該州南部瀕臨大海
潮水在此漲落往復,故以此命名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現代化的潮州
依然保持著各種古色古色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揭陽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
始建揭陽縣,屬南海郡
以秦戌五嶺之一的揭陽嶺而得名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揭陽音樂噴泉是目前中國
國內最高、最長的江上音樂噴泉
廣東各城市名字來源,你知道你的城市因何得名......
8. 廣州市有哪些縣
截至2019年,廣州市下轄沒有縣,只有11個區,區下轄為鎮和街道辦事處。
廣州市轄越秀、海珠、荔灣、天河、白雲、黃埔、花都、番禺、南沙、從化、增城共11個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廣州市的行政隸屬關系和行政區劃設置,有過幾次較大的變動和調整。
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廣州市為中央直轄市。1950年改為中南軍政委員會領導。1954年劃歸廣東省領導,為省轄市。
解放初期,廣州市劃分為28個區,其中城區20個(逢源、黃沙、西禪、長壽、沙面、陳塘、太平、惠福、靖海、小北、德宣、西山、東堤、漢民、前鑒、大東、東山、洪德、蒙聖、海幢)、水上區1個(珠江區)、郊區7個(南岸、沙河、芳村、石牌、新洲、瀝滘、三元里)。
1950年調整行政區劃設置,把28個區合並為16個區,其中城區8個(長壽、河南、惠福、永漢、太平、越秀、大東、荔灣)、水上區1個(珠江區)、郊區7個(南岸、沙河、芳村、石牌、新洲、瀝滘、三元里)。
1951年10月,把郊區7個調整為4個(白雲、芳村、西村、新滘)。
1952年9月,把原來8個城區合並為5個(東區、中區、西區、北區、河南區),仍保留珠江區。
1953年5月,西村區撤銷並入白雲區。同年6月,黃埔區成立。
1956年6月,黃埔、白雲、新滘3個區合並為廣州市郊區。1958年12月,撤銷珠江區,同年撤銷廣州市郊區;原屬郊區的人和、太和、竹料、鍾落潭4個公社與花縣合並設立廣北縣,劃歸廣州市;
原廣州市郊區的三元里、鶴洞、江村、石井、沙河、新滘、黃埔、蘿崗8個公社設立廣州市近郊區。
1959年3月,撤銷廣北縣,把花縣劃回佛山地區;恢復廣州市郊區,原從廣州市郊區劃出的4個公社劃回廣州市郊區;撤銷廣州市近郊區。
1960年4月,從佛山地區劃出花縣、從化縣歸屬廣州市。同年8月,撤銷中區、郊區,設立越秀區、東山區、海珠區、荔灣區4個城區和黃埔區、芳村區、江村區3個郊區。
1961年,原屬韶關地區的佛岡縣劃歸廣州市(1963年又劃歸韶關地區管轄)。
1962年5月,將黃埔區、芳村區、江村區3個郊區合並為1個郊區。
1973年,重新從郊區劃出部分區域再設黃埔區。
1975年,把原屬佛山地區的番禺縣、惠陽地區的增城縣和龍門縣、韶關地區的新豐縣劃歸廣州市。
1983年,把韶關地區的清遠縣、佛岡縣劃歸廣州市。
1985年1月,從廣州市郊區劃出部分區域,設置天河區、芳村區。
1987年1月,把廣州市郊區改稱為白雲區。
1988年,廣州市行政區劃作出較大調整,1月7日,把龍門縣劃歸惠州市管轄,新豐縣劃歸韶關市管轄,清遠縣和佛岡縣劃歸清遠市管轄。
1992年5月,撤銷番禺縣,設立番禺市(縣級),隸屬廣東省人民政府,由廣州市代管。
1993年6月,撤銷花縣,設立花都市(縣級),隸屬廣東省人民政府,由廣州市代管。同年12月,撤銷增城縣,設立增城市(縣級),隸屬廣東省人民政府,由廣州市代管。
1994年3月,撤銷從化縣,設立從化市(縣級),隸屬廣東省人民政府,由廣州市代管。
2000年5月,分別撤銷番禺市和花都市(縣級),設立番禺區和花都區。
2005年4月,撤銷東山區、芳村區,設立廣州市南沙區、蘿崗區。
2012年9月,番禺區的東涌鎮、大崗鎮、欖核鎮劃歸廣州市南沙區管轄。
2014年1月,撤銷黃埔區、蘿崗區,設立新的黃埔區;撤銷縣級從化市,設立廣州市從化區;撤銷縣級增城市,設立廣州市增城區。
行政區劃調整後,廣州市轄越秀、海珠、荔灣、天河、白雲、黃埔、花都、番禺、南沙、從化、增城共11個區。
(8)西禪屬於廣州哪個區擴展閱讀:
廣州地處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緣,瀕臨南海,鄰近香港、澳門,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是粵港澳大灣區、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帶一路」的樞紐城市。
廣州的歷史沿革
傳說廣州最早的地名為「楚庭」(或「楚亭」)。越秀山上的中山紀念碑下,尚有清人所建一座石牌坊,上面刻著「古之楚亭」四字。不少史籍將「楚庭」視為廣州的雛型,是廣州最早的稱謂,距今已有2847年。
傳說有五位仙人,身穿五綵衣,騎著五色羊,拿著一莖六穗的優良稻穀種子,降臨「楚庭」,將稻穗贈給當地人民,並祝福這里永無飢荒。說完後,五位仙人便騰空而去,五隻羊則變成了石頭。
當地人民為紀念五位仙人,修建了一座五仙觀,傳說五仙觀即為「楚庭」所在。由此,廣州又有「羊城」、「穗城」的別名。
秦朝,廣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在秦末漢初與唐末,廣州曾經兩次出現過割據的小國,秦末期為南越國,趙佗(秦的南海尉)自立為南越王,廣州成為南越王都城(公元前206年至111年)。
唐代末期劉岩(又名劉龔)據廣州稱帝, 國號南漢(公元917年至971年)以廣州作都城(當時稱興王府)。廣州地區自秦代(公元前214年)定為南海郡開始,歷代以來它的行政管轄地區,最小的范圍也據有現廣東省的中部與北部,最大的范圍包括現廣東、廣西的大部地區。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後,在廣州地區設南海郡。 當時南海郡尉任囂在現中山四路舊倉巷附近修建城廓,稱為「任囂城」,廣州為郡治所在地。
秦漢時南海郡行政管轄范圍北至觀坪石,東至福建的漳浦附近,西至湛江,面積約14萬平方公里,後趙佗續任南海郡尉。
秦朝為了鞏固在嶺南的統治,從中原遷居五十萬居民到嶺南,其後經過兩晉、兩宋、明末三次中原移民高潮,逐漸形成了廣府、客家與福佬民系三大民系,並形成獨特的嶺南文化 。秦末漢初時,趙佗自立為南越武帝,並把管轄范圍擴展到雷洲半島與廣西、桂林地區,以及越南北部。
漢武帝於公元前111年平定了南越國後,把原趙佗割據地區劃分為九郡(後縮為七郡),廣州仍稱南海郡,歸屬交趾部後稱交州, 南海郡行政范圍縮小。
交州治所在地曾移至廣西梧州,廣州城曾一度較前衰落。東漢末年,廣州屬於吳國,公元216年吳國交州刺史步騭把交州治從梧州遷回廣州,公元226年並將交州改為廣州,廣州之名由此開始。漢代廣州地區行政范圍面積約10.5萬平方公里。
晉代,廣州仍稱南海郡,為州治所在。但南海郡行政管轄范圍比漢代有所縮小, 已將東部梅縣、潮汕、惠陽等地區分出;晉代南海郡面積約4.6萬平方公里,南、北朝與隋代,廣州仍為州治,郡治所在,州郡范圍略有變化。
唐代,廣州稱為廣州都督府,是嶺南道的道治與都督府治所在地;廣州都督府行政界線南至寶安、中山,北至清遠, 西至四會;懷集,面積約4.2萬平方公里。唐末期劉岩在廣州稱帝, 號稱南漢國,廣州為興王府,並在廣州地區設置咸寧、常康二縣, 以模仿帝都長安。
公元970年,宋平南漢後,廢興王府仍稱為廣州(以後一直沿用廣州名稱),廣州為廣南東路路治地(簡稱廣東。廣東省之稱自此開始)。廣州行政區域范圍面積約4.3萬平方公里。
元、明、清各朝代,廣州先後稱廣州路(元代),廣州府(明、清時),均為省治地(元代廣東省稱廣東道, 明代稱廣東布政司,清稱廣東省)。行政區域范圍雖有變化,但不大,直到清代廣州府行政區域面積約3.1萬平方公里。
解放前, 國民黨統治時,廣州定為市,仍為省會所在地。廣州市行政區域范圍較前各歷史時期大為縮少。 南至河南全島與芳村,東至車陂,北至白灰場,面積為248平方公里。
解放後,廣州曾一度劃為直轄市,1954年全國行政區域調整時改為省轄市。 由於生產與城市發展,廣州行政區域經過多次擴展,現廣州市轄區面積達7434.4平方公里。
9. 北山美地屬於什麼社區
北山美地屬於西禪社區。因為西禪社區的管轄范圍是通海路以西,西郊路以東,政府大街以北,新區大街以南區域。而北山美地在政府大街以北,因此北山美地屬於西禪社區。
10. 廣州市行政區劃
廣州市共有越秀、海珠、荔灣、天河、白雲、黃埔、花都、番禺、南沙、從化、增城11個市轄區。
1、越秀區
廣州市市轄區,位於廣東省中部,東起廣州大道,與天河區接壤;南臨珠江,與海珠區隔江相望;西至人民路,與荔灣區毗鄰;北面到白雲山山腳,與白雲區相鄰。越秀區下轄18個街道,總戶籍人口115.84萬(六普),人口密度為34735人/平方公里。2005年越秀區成為廣州市區域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中心城區。
2、荔灣區
廣州市市轄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西部,東與越秀區相連,北部、西北部與白雲區水陸相通,西部與佛山市南海區接壤。荔灣,俗稱「西關」,因區內有「一灣青水綠,兩岸荔枝紅」美譽的「荔枝灣」而得名。
素以「西關」、「荔枝灣」和「水秀花香」著稱,有著「體味嶺南文化到廣州,不到荔灣就不算到過廣州」的美譽,是廣州老三區之一。明朝時,這里已是中國對外通商與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清朝時曾有一百多年是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窗口,著名的外貿商埠——十三行所在地。
3、海珠區
位於廣州市中部,北部與荔灣區、越秀區、天河區隔珠江相鄰,東部、西部、南部分別與黃埔區、荔灣區(含芳村)、番禺區相望,全區總面積90.40平方公里。區域的主體為海珠島、河南島,此外還有官洲島和丫髻沙島。
4、天河區
廣州市市轄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市區(老城區)東部,東到玉樹尖峰嶺,吉山獅山,前進深涌一帶,與黃埔區相連;南到珠江,與海珠區隔江相望;西從廣州大道、楊箕、先烈東路、永福路、沿廣深鐵路方向達登峰,與越秀區相接;北到筲箕窩,與白雲區和黃埔區相接,行政區域總面積約137.38平方公里。
5、白雲區
隸屬於廣東省廣州市,位於廣州市城區北部,東鄰增城區,西界佛山市南海區,南連荔灣區、越秀區、天河區、黃埔區4城區,北接花都區和從化區。總面積795.79平方千米。
6、黃埔區
隸屬於廣東省廣州市,位於廣州市東部,東至東江與東莞市麻涌鎮相望;東北部與增城區新塘鎮接壤,南部臨珠江與番禺區相鄰;西部與天河區、白雲區相連,北部與從化區毗鄰。介於東經113°27′39″—113°27′51″,北緯23°2′25″—23°9′55″之間,總面積面積484.17平方千米。
7、番禺區
地處廣東省中南部,位於穗港澳的地理中心位置,北與廣州市海珠區相接,東臨獅子洋,與東莞市相望,西與佛山市南海區和順德區、中山市相鄰,南濱珠江口,與南沙區接壤,地理位置優越。
全區總面積529.94平方公里,轄6個鎮、10個街道,有177個行政村、84個社區居委會,全區戶籍人口80.6萬人,登記在冊外來人口113萬人。
8、花都區
1960年4月劃為廣東省廣州市下轄縣。全區總面積970.04平方千米,地處東經112°57′07″~113°28′10′,北緯23°14′57″~23°37′18″,東接從化區,西連佛山市三水區、南海區,南與白雲區接壤,北鄰清遠市清城區。
9、南沙區
位於廣州市最南端、珠江虎門水道西岸,是西江、北江、東江三江匯集之處,地處珠江出海口和大珠江三角洲地理幾何中心,是珠江流域通向海洋的通道,連接珠江口岸城市群的樞紐,廣州市唯一的出海通道,距香港38海里、澳門41海里。
10、增城區
是廣州市市轄區,位於廣東省中東部、廣州市東部,南與東莞隔江相望,東臨惠州,北界從化,截至2017年底面積1616.4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1萬,擁有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中國第五個國家級僑商產業聚集區「僑夢苑」。
11、從化區
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東北面,東與龍門縣、增城區接壤,南跟白雲區毗鄰,西和清遠市、花都區交界,北面同佛岡、新豐縣相連。北回歸線橫跨境內南端的太平鎮,氣候溫和,雨量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