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珠三角是指哪裡
珠三角指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等九個城市。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中南部,明清時期稱為廣州府,是廣府文化的核心地帶和興盛之地。珠江三角洲是廣東省平原面積最大的地區。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主體區域,全國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基地,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輻射帶動華南、華中和西南發展的龍頭,是中國人口集聚最多、創新能力最強、綜合實力最強的三大城市群之一。
珠江三角洲歷史
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的珠江下游,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海陸交通便利,被稱為中國的南大門。
珠江三角洲地區已經成為世界知名的加工製造和出口基地,是世界產業轉移的首選地區之一,初步形成了以電子信息、家電等為主的企業群和產業群。
珠江三角洲聚集了廣東省重要科技資源,是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的主要研發基地,是中國規模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帶,是國內乃至國際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生產基地。
珠三角經濟區信息化綜合指數67.6%,高出全省3.3個百分點。珠江三角洲地區和深圳市被確定為首批國家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全國第一個linux公共技術支持服務中心建成投入使用。
大珠三角指原珠三角9個城市,加上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三地構成的區域是全省交通運輸最繁忙、最發達的地區,初步形成了以廣州為中心,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多種運輸方式相配合,銜接港澳、溝通全省和全國的較為發達的綜合交通網路。
❷ 以上海為代表的長三角,與廣州為代表的珠三角,誰發展好一點
就目前來說,長三角的經濟實力是強於珠三角的。一個是因為長三角經濟腹地更大,浙江、江西、安徽乃至更遠湖南、湖北都是長三角的經濟腹地。另外一個長三角核心區域面積比珠三角更大。長三角核心地帶包括上海、蘇南、浙北,這里的基礎設施、產業基礎和珠三角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長三角地區擁有中國百強縣和百強區的數量也要遠遠多於珠三角地區。因此目前來說,整個長三角的實力是強於珠三角的。
長三角的經濟結構都顯得更加傳統,化工、能源、鋼鐵,等傳統重工業在當地還是佔了比較大的比重。這些產業,一是需要消耗巨大的資源,二是附加值並不算高。從產業的「性價比」來說,不如更加現代金融和科技產業。
❸ 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及地位
珠江三角洲地區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珠海、江門、肇慶、惠州共9個城市 。「 大珠三角」指原珠三角9個城市,加上深汕特別合作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三地構成的區域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區,是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區域之一,在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帶動作用和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 。
珠江三角洲地區已經成為世界知名的加工製造和出口基地,是世界產業轉移的首選地區之一,初步形成了以電子信息、家電等為主的企業群和產業群。
珠江三角洲聚集了廣東省重要科技資源,是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的主要研發基地,是中國規模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帶,是國內乃至國際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生產基地。
珠三角經濟區信息化綜合指數67.6%,高出全省3.3個百分點。珠江三角洲地區和深圳市被確定為首批國家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全國第一個linux公共技術支持服務中心建成投入使用。
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珠海、江門、肇慶、惠州共9個城市 。「大珠三角」指原珠三角9個城市,加上深汕特別合作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三地構成的區域是全省交通運輸最繁忙、最發達的地區,初步形成了以廣州為中心,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多種運輸方式相配合,銜接港澳、溝通全省和全國的較為發達的綜合交通網路。
2008年底,國務院下發《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珠海、江門、肇慶、惠州,共9個城市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圍繞著基礎設施、產業布局、城鄉規劃、公共服務、環境保護一體化,珠三角的經濟地理結構正在發生重大變化。軌道、綠道「雙道」建設,為珠三角區域一體化提速提供了基礎性條件。15個城市(含2縣)大經濟圈悄然形成,珠三角內部城市走向有機融合。
因其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珠江下游,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海陸交通便利,被稱為中國的「南大門」。
舊稱粵江平原。簡稱珠三角,是西江、北江共同沖積成的大三角洲與東江沖積成的小三角洲的總稱,是放射形汊道的三角洲復合體。呈倒置三角形,底邊是西起三水市、廣州市東到石龍為止的一線,頂點在崖門灣。面積約1.1萬平 方千米。沖積層薄,一般20~30米。地面起伏較大,四周是丘陵、山地和島嶼,占面積 30%。中部是平原,分布在廣州市以南、中山市以北、江門以東、虎門以西。珠江水系年均輸沙量達8000多萬噸,河口附近三角洲仍在向南海延伸。在河口區平均每年可伸展 10~120 米,成為中國重點圍墾區之一。三角洲屬於亞熱帶氣候,終年溫暖濕潤。年均溫21~23℃,最冷的1月均溫13~15℃,最熱的7月均溫28℃以上。6~10月,常有台風影響,降雨集中 ,天氣最熱。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多雨季節與高溫季節同步,土壤肥沃,河道縱橫,對農業有利。水稻單位面積產量在中國名列前茅。熱帶、亞熱帶水果有荔枝、柑橘、香蕉、菠蘿、龍眼、楊桃、芒果、柚子、檸檬等 50 多種。發展了桑基魚塘、果基魚塘、蔗基魚塘等立體農業結構形式,成為中國生態農業的典範。有製糖、絲織、食品、造紙、機械、化工、建築材料、造船等工業,有南海明珠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