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舊中國的各個租界和租借地分別是什麼時候收回的
舊中國的各個租界和租借地分別是什麼時候收回的?
至清代末年,散布在沿海、沿江16個商埠的租界,共43處,分屬於英、美、法、日、德、意、沙俄、比利時和奧匈等國。其中5處為公共租界,38處為專管租界,以英租界為最多,計11處。在一個商埠里尚有設立數處租界的。如天津的八國租界、漢口的五國租界等。帝國主義國家的投資,除路礦和政治借款外,工廠、商行、銀行、船塢、碼頭以及市政水電工程,大都集中在租界區域內。同時在租界里也集聚了新生的無產階級,為即將來臨的革命准備力量。
中國自1919年陸續收回各國租界。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中國人民首先於1919年收回天津德、奧租界和漢口德租界。1924年收回蘇聯政府放棄的一切前俄租界。1927年收回漢口和九江的英租界。1929年收回天津的比租界和鎮江的英租界。1930年收回廈門的英租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3年廢除天津和廣州的英租界及英、美、比3國在上海及廈門公共租界的權利。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廢除了中國各地的日租界。1946年收回上海、天津、漢口和廣州的法租界及法國在上海和廈門公共租界的權利。1947年收回天津意租界和意在上海及廈門公共租界的權利。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租界至此全部收回。
租界一覽:
上海 英租界:1845 年 11 月 29日,英國駐上海領事巴富爾( G.Balfour)與蘇松太道員宮慕久劃定洋涇浜以北、李家場以南、黃浦江以西地段為英租界,佔地830畝。1848年11月27日, 英國駐滬領事阿禮國(R.Alcock)與上海道(蘇松太道此時自松江移駐上海, 一般人稱之為上海道)道員麟桂商定,擴展地區西北至蘇州河,西至洋涇浜,佔地2820畝。美租界:1847年,美國代理領事文惠廉(W.J.Boone )向上海道員要求劃虹口一帶為美租界。1863年6月25日, 美國駐滬領事熙華德(G.F.Seward)與上海道員黃芳議定,自濠溝起,沿蘇州至黃浦江,過楊樹浦地段,劃為美租界,佔地7865畝。公共租界:1863年9月20日,英租界與美租界合並為公共租界,佔地10685畝。1870年起, 公共租界越界築路,經1898年以後的屢次擴展,1899年擴展至泥城橋、跑馬場以西地帶;至1930年,共擴展佔地15893畝。法租界:1849年4月6日, 法國駐上海領事敏體尼(de M ontigny )與上海道員麟桂劃定上海縣城北門外地帶為法租界,佔地500畝;1861與1899年屢次擴展,至1914年,共擴展佔地15150畝。
廣州 英租界:1861年9月,英國領事羅伯遜(D.B.Robertson)與兩廣總督勞崇光議定,劃沙面島西部為英租界,佔地264畝。 法租界:在劃定英租界同時, 清政府允許法國在沙面島東部建立法租界, 佔地66畝。
廈門 英租界:1852年,英國駐廈門領事金執爾(W.R.Gingell )與泉州府知府來錫藩商租烏空圖頭巾礁地段,1861 年劃定地界, 佔地76畝。1899 年, 美國在廈門劃定租界, 旋歸並於英租界。 日租界:1900年1月25日, 清政府與日本簽訂《廈門日本專管租界續約章程十二款》,劃定廈門虎頭山下臨海灘地約40000坪(每坪合中國營造尺5.8尺)為日租界。
天津 英租界:1860年10月,英國公使卜魯斯(F.W.A.Bruce )照會直隸總督恆福與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將天津迤南紫竹林至上下園地方劃為英租界,佔地429畝。美國在英租界南劃定美租界,佔地 131 畝。1897年3月,英租界擴展為1800畝。1902年10月,美租界並入英租界,成為英國租界的「南擴界」。同時,英租界又再加擴展,佔地4000畝。為天津第一大租界。法租界:1861年6月,法國公使布爾布隆( A. de Bourboulon)與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簽訂《天津紫竹林法國租地條款》,在英租界北劃定法租界,佔地439畝;1900年12月,擴展為1380畝。 德租界:1895年10月,天津津海關監督盛宣懷和天津道員李岷琛,與德國駐津領事司艮德(E.v on Seckendorff)簽訂《天津條約港租界協定》,劃定瀕臨海河地段為德租界,佔地1034畝;1905年6月,擴展至3200 畝。日租界:1898年8月, 日本駐天津領事鄭永昌與津海關監督李岷琛簽訂《天津日本租界條款十四款》;同年11月4日, 又簽訂《天津日本租界續立條款十三款》, 劃定海光寺地帶為日本租界,佔地1667畝(303530坪)。俄租界:1900年12月,俄國公使格爾思(M.H.ГИPC)與清政府簽訂《天津租界條款》;1901年 5月,天津俄租界正式劃定,共佔地5474畝,為天津第二大租界。比租界:1902年2月, 天津道員張蓮芬與比利時駐天津領事嘎德斯(W. Henri Ketels )簽訂《天津比國租界合同》(即《天津永代租地協定》),在海河東岸劃定比租界,佔地740.5畝。意租界:1902年6月,義大利公使嘎喱納(G.Gallina )與津海關監督唐紹儀簽訂《天津義國租界章程合同》,在海河北岸劃定意租界,佔地771畝。奧地利租界:1902年6月,奧地利駐天津副領事貝瑙爾(K.Bernauer)與津海關監督唐紹儀簽訂《天津奧國租界章程合同》,劃海河東岸臨近意租界地帶為奧租界,佔地1030畝。
鎮江 英租界:1861年1月23 日, 英國公使館參贊巴夏禮(H. S.Parkes)與常鎮通海道員江清驥訂立租地批約, 劃定鎮江西城外雲台山地帶為英租界,佔地142畝。
九江 英租界:1861年3月25日, 英國公使館參贊巴夏禮與江西省藩司張集馨議定,劃九江城西門外龍開河以東地帶為英租界,佔地 150畝。
漢口 英租界:1861年3月21日, 湖廣總督官文委派漢陽府知府劉齊衡與英國公使館參贊巴夏禮議定,劃夏口鎮(即漢口鎮)下街尾楊林口上下地區為英租界,佔地458畝;1898年又擴展337畝;1901年再事擴展;共佔地 1069畝。法租界:1896年6月,法國在漢口租界條款議定,劃江邊至火車站地帶為法租界,佔地187畝;1902年又加擴展; 共佔地492畝。德租界:1895年10月,清政府與德國簽訂《德國漢口租地條款》,劃通濟門外沿江官地至李家墩地帶為德租界,佔地600畝;1898 年又加擴展。俄租界:1896年5月, 清政府與俄國在漢口簽訂《俄國漢口租界條款》,劃定自英租界北界起,沿江岸至通濟門止之地段為俄租界,佔地414.65畝。日租界:1897年7月16日, 湖北按察使黃德道與日本駐滬總領事小田切萬壽之助簽訂《漢口日本專管租界條款十二款》,勘定南界緊靠德租界,東起江口,西至鐵道地界為止之地段為日租界,最初佔地50000 坪;1907年9月2日,又經擴展,日租界總面積達124162坪,約相當600餘畝。
重慶 日租界:1901年9月24日, 川東道員兼重慶關監督寶芬與日本駐重慶領事山崎桂簽訂《重慶日本商民專界約書二十二條》,劃定重慶長江南岸王家沱地段為日本租界,佔地143089坪,合701畝。
沙市 日租界:1898年8月18日, 湖北荊宜施道員俞鍾穎與日本駐沙市領事永隴簽訂《沙市日本租界章程十七條》,劃定自洋碼頭荊州官地起,至東南臨江地段為日租界,佔地108857坪。
杭州 日租界:1896年9月27日, 浙江按察使兼杭州洋務總局督辦聶緝規與日本駐杭州領事小田切萬壽之助簽訂《杭州日本租界原議章程十四條》,劃杭州武林門外拱宸橋北,運河東岸一帶地段為日租界,佔地718畝。
蘇州 日租界:1897年3月5日,清政府與日本簽訂《蘇州日租界章程十四條》,劃蘇州盤門外相王廟對岸青地地段為日租界,佔地為100000坪;另說為778畝。
福州 日租界:1899年4月28日, 日本駐福州領事與福建寧福道員簽訂《福州日本租界條款十二款》,劃福州口岸天主堂碼頭東界起,沿閩江地帶170000坪,另新洲約400000坪,為日租界。
廈門廳鼓浪嶼 公共租界:1901年12月,英、美、德、法、日、西班牙、荷蘭、瑞典、挪威、丹麥等國領事與福建興泉永道員簽訂《廈門鼓浪嶼公地章程》,1902年1月, 續簽《廈門鼓浪嶼續訂公地章程》及《廈門鼓浪嶼租界中田地章程》,劃定鼓浪嶼全島約4.5平方華里為公共租界。
以上在上海、廣州、廈門、天津、鎮江、九江、漢口、重慶、杭州、蘇州、福州、沙市、廈門鼓浪嶼等13個城市,共劃有租界27處。在劃有租界的城市中,以天津的租界為最多,共有八國租界;以上海的租界對我國各方面的影響為最大。
『貳』 廣州法租界的介紹
廣州法租界,為近代中國4個在華法租界之一(另外3個是上海法租界、天津法租界和漢口法租界)。同時也是廣州的2個租界之一,與廣州英租界同在沙面島上。今位置為廣州市荔灣區沙面街道。1861年開辟。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英法兩國佔領廣州,選定了鄰近傳統的外貿區廣州十三行(當時已被燒毀)西南面,珠江白鵝潭邊上的小沙洲作為租借地,人工填築成沙面島,其中法租界佔有東部的1/4,面積66畝,地租每年每畝1500錢,指定專人轉交給中國政府。東部有一橋與華界相通。
『叄』 廣州英租界的介紹
廣州英租界,是近代中國7個英國租界之一(另外6個是上海英租界(不久並入上海公共租界)、漢口英租界、鎮江英租界、九江英租界、天津英租界和廈門英租界)。同時也是廣州的兩個租界之一(另一個是廣州法租界,同在沙面島上,今為廣州市荔灣區沙面街道)。
『肆』 1898到1978年中國有多少租界
上海:4處租界
英租界:1845年11月29日劃定,佔地2820畝。1863年9月20日,與上海美租界合並為上海公共租界。
美租界:1847年劃定,佔地7865畝。1863年9月20日,與上海英租界合並為上海公共租界。
公共租界:1863年9月20日劃定,由美、英兩國租界合並而成,佔地10685畝。1943年1月,英、美兩國政府與重慶國民政府改訂條約,放棄一切在華租界,上海公共租界從此壽終正寢。
法租界:1849年4月6日劃定,佔地500畝。1943年7月,汪偽政府接管上海法租界,二戰後正式收回。
廣州:2處租界
英租界:1859年7月12日劃定,佔地211畝。1942年,汪偽政府接管廣州英租界,二戰後正式收回。
法租界:1859年7月12日劃定,佔地53畝。1943年,汪偽政府接管廣州法租界,二戰後正式收回。
天津:9處租界
英租界:1860年12月17日劃定,佔地460畝.。1942年,汪偽政府接管天津英租界,二戰後正式收回。
美租界:1860年劃定,佔地131畝。1902年10月,與天津英租界合並。
法租界:1861年6月2日劃定,佔地439畝。1943年6月5日,汪偽政權接管天津法租界,二戰後正式收回。
德租界:1895年10月30日劃定,佔地1034畝。1917年8月14日,中國政府宣布接管天津德租界,後根據《凡爾賽和約》正式收回。
日租界:1898年8月29日劃定,佔地1667畝。1943年3月30日,日本政府將天津日租界交由汪偽政府管理,二戰後正式收回。
俄租界:1900年11月9日劃定,佔地5474畝。1924年8月6日,蘇聯政府將天津俄租界交還中國政府。
比租界:1902年2月6日劃定,佔地740畝。1931年3月,中國政府正式收回天津比租界。
奧租界:1902年12月27日劃定,佔地1030畝。1917年8月14日,中國政府宣布接管天津奧租界,後根據巴黎和會決議正式收回。
意租界:1902年6月7日劃定,佔地771畝。1946年,中國政府正式收回天津意租界。
漢口:5處租界
法租界:1896年劃定,佔地187畝。1943年6月5日,汪偽政府宣布接管漢口法租界,二戰後正式收回。
德租界:1895年10月3日劃定,佔地600畝。1917年3月15日,中國政府宣布接管漢口德租界,後根據《凡爾賽和約》正式收回。
俄租界:1896年5月劃定,佔地414畝。1924年,蘇聯政府將漢口俄租界交還中國政府。
日租界:1898年7月劃定,佔地200畝。1943年3月30日,汪偽政府宣布接管漢口日租界,二戰後正式收回。
廈門:2處租界
英租界:1852年劃定,佔地76畝。1930年,中國政府正式收回廈門英租界。
日租界:1900年劃定,佔地40000坪,最終未能成形。
鎮江:1處租界
英租界:1861年1月劃定,佔地142畝。1929年11月15日,中國政府正式收回鎮江英租界。
九江:1處租界
英租界:1861年3月25日劃定,佔地150畝。1927年3月15日,中國政府正式收回九江英租界。
重慶:1處租界
杭州:1處租界
日租界:1896年9月27日劃定,佔地778畝。1943年3月30日,汪偽政權宣布接管杭州日租界,二戰後正式收回。
蘇州:1處租界
日租界:1897年3月5日劃定,佔地500畝。1943年3月30日,汪偽政權宣布接管蘇州日租界,二戰後正式收回。
沙市:1處租界
日租界:1898年8月18日劃定,佔地180875坪。1943年3月30日,汪偽政權宣布接管沙市日租界,二戰後正式收回。
福州:1處租界
日租界:1899年4月28日劃定。1943年3月30日,汪偽政權宣布接管福州日租界,二戰後正式收回。
鼓浪嶼:1處租界
北京:使館界
但大部分租界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都已經收回,只有香港和澳門分別於1997年和1999年收回
『伍』 廣州英租界的歷史
1856年以前,廣州傳統的外貿區位於十三行。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被中國群眾燒毀。英、法兩國佔領廣州後,選擇十三行附近的珠江中的小沙洲,人工填築成沙面島,並且按照出資比例,將其西部4/5劃為廣州英租界,面積約264畝。1861年,中英簽訂租約。其東部毗鄰面積較小的廣州法租界;北部為沙基涌,與華界分隔,其上設有一橋與華界相通。
在之後的大半個世紀里,英法兩國取得了在沙面島上的許多特權,政府相關機構與企業大量移入,主要的領事館和政治、金融組織都建立在此,並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給予附近的中國人不公平的待遇,沙面島因此成為後來中國乃至附近國家民族解放運動人士抗議與攻擊的目標。如發生在1920年代的廣州市民多次反殖民,以及越南革命者范鴻泰(Pham Hong Thai)對沙面法國領事館的炸彈襲擊等等。 1942年,日本將對英國宣戰後佔領的沙面英租界交給親日的汪精衛政權。1943年,法國維希政權退出法租界,交給汪精衛政權。同年,堅持抗日的重慶國民政府另行與英國訂約收回英租界。二戰結束後,新成立的法國戴高樂政府正式宣布將沙面法租界交還中華民國。
『陸』 曾經的廣州租界,如今成為著名網紅景點,還被譽為歐洲建築博物館
廣州作為中國的四大超級都市之一,既有繁華的商貿中心,也有頗具人文 歷史 的小巷街區。但在廣州的眾多 旅遊 景點中,最具 歷史 意義的可能還是位於西南部的小島-由珠江水沖積形成的沙面島。
歷史 上,沙面島並不是一個小島,而是珠江水奔流向海時沖積形成的和陸地仍有連接的荒涼沙洲,取名為拾翠洲。
拾翠洲不大,面積僅為0.3平方公里,但這里自古以來就是廣州重要的商貿中心。宋元明清時期起,拾翠洲就和附近的「上下九」一起組成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貨物交易中心,無數的貨物在這里實現兌換和轉運,承擔起廣州的貿易重擔。明朝還在這里設立了華節亭,專門管理外商貨物的進出。由此可見,當時的拾翠洲有多繁華。
但鴉片戰爭打響後,一切都發生了改變。1859年,英法兩國盯上了這片進可攻退可守白鵝潭的風水寶地,他們派出英國官方代表「伯克」,出面跟清朝政府交涉,強迫清政府在拾翠洲北面開挖了一條寬40米,長1200多米的小涌(沙基涌),使其成為一個小島,叫做沙面島。隨後又強迫清政府簽訂《沙面租界條約》,強勢掠奪沙面島的使用權,迫使沙面島就成了租界。
隨後,他們開始在上面修建了大量的西式建築,包括教堂、學校、郵局、醫院、俱樂部等供島內的人員使用。在簽訂租借條約後幾十年內,沙面島上的公共設施逐漸完善,還吸引了大量的洋行進駐,包括太古洋行、三菱洋行、匯豐銀行、渣打銀行等。
由於那時候除了英法兩國外,還有荷蘭領事館、蘇聯領事館、美國領事館等,所以島上的建築千奇百怪,各式各樣涵蓋了歐洲各國的風格。既有新巴洛克式的新潮建築,也有仿哥特式的古典建築,還有入鄉隨俗的券廊式建築等等,不過,總體來說裡面的建築基本以英式和法式建築為主,屬於典型的西方古典建築群。
特色如此鮮明和集中的西式建築群,在 歷史 上的30多個租界區中絕無僅有。就連天津的義大利風情街、上海的外灘、青島的八大關建築風格都沒沙面的建築典型。因此,沙面也被譽為露天的歐洲博物館。建議喜歡歐式建築的小夥伴們一定要來看看,這里樣式繁多的歐式建築一定能大飽眼福。
後來,經歷了歲月變遷後,沙面島上的歐式建築也呈現出一副老態。辯駁的牆壁,脫落的牆體,還有瘋長的老樹都在無聲的訴說著這被人遺忘的 歷史 。曾經,沙面島作為英法租界,確實是見證了清朝時期的衰敗史,但是如今已經成為國家重點 歷史 文物保護區。這些見證了 歷史 的風格各異的歐式建築,又以新的方式煥發了活力,成為了一處著名的 旅遊 目的地。
去年,廣州斥資3.5億,歷時4個月,重新修繕改造了這座小島上的建築。新修的路面增寬了不少,還填上了綠植,重新修繕了牆體,以及一些建築的內部。還在路邊新增不少公共設施,方便遊客休息,有著數百年 歷史 的沙面島煥然一新,變得更美了。
沙面島共有150餘座不同風格的歐洲建築,每座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特色,最適合閑逛打卡。這片風情異域的片區也是婚紗照出片率最高的場所,一到周末或者節假日,拍照打卡的遊客熙熙攘攘,給沙面注入了一股新鮮的活力,成為廣州市的網紅景點。
古老的歐式建築,爬滿青苔的老樹在來往的人流中重新煥發新生,但來到這里後,你依然能從這些斑駁的陽光中找到寧靜,彷彿穿越時空,回到了昔日的舊時光。
沙面島雖然不像其它景區一樣,有大量的商店可以逛,但在外圍也增加了不少網紅店。例如,被誇作廣州的最美星巴克,外表刷上了一層亮眼的Tiffany綠,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前來打卡拍照。來這里點上一杯咖啡,選個靠窗的位置發發呆,實在是安逸的很。
就連向來熱鬧的麥當勞在進駐沙面後,也一改往日的風格,變身歐式復古風。巨大的黃色logo嵌在純白色的外牆上,低調中帶點活潑,妥妥的ins風,絕對是出大片的寶藏小店。
沙面島曾經是鴉片戰爭屈辱的見證者,歷經了百年的外租,但在新中國強大之後,又搖身變成我們回望 歷史 的證物,時刻鞭笞著我們往前走。而如今,見證了150多年 歷史 變遷的沙面,已經成為一處妥妥的拍照聖地,成為一處休閑放鬆的好去處。
下一個150年的巨變,沙面依然會見證,只不過是以另外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