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廣州市意守堂怎麼樣
擴展閱讀
杭州哪裡有購買天梭表的 2025-07-19 01:41:50
北京10月哪裡好玩 2025-07-19 01:37:33

廣州市意守堂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3-03-18 01:37:27

Ⅰ 意守堂邱醫生真那麼厲害嗎

意守堂邱醫生是很厲害。意守堂中醫診團神凱所秉著以患瞎彎者需求為中心,不斷優化診所服務,有著全套的診所管理系統,提供了線上預約掛號、線上看診/復診、線上轉方、自主快遞等服務,積極完善患者回訪、用葯情況、塌喚復診預約等服務,面對患者問題,主動反饋,及時處理。

Ⅱ 誰會內功教一教唄

一、佛手陰陽
1、身體直立,雙足略寬於肩,平行站立,全身放鬆,調整呼吸, 舌頂上齶,
意守丹田。
2、雙手從身體兩側直臂上舉至頭上萬後沿任脈下按至丹田部位, 手背朝上,
十指相對,大拇指內扣,雙臂緊挾兩肋;上動同時嘴微張吸氣,氣吸足後提踉震踵
注入丹田,全身帶勁,雙手用力下按,氣在丹田內運行至忍耐不住時將氣全部呼出。
3、雙手掌心向上從身體兩側直臂上舉至頭上萬十指相對,沿任脈下行至丹田,
雙臂緊挾身體兩肋;上動同時,嘴微張吸氣,氣足提跟下震,全身用勁。咬緊牙關。
氣在腹內運行至忍耐不住時將氣全部呼。
功應:胸、腹、背、鳳翅。
二。仁貴擔山
1、身體直立,雙手直垂於身體兩側,雙腳分開略寬於肩,平行站立, 舌頂上
齶,全身放鬆調整呼吸、意守旁咐丹田,雙眼似閉非閉。
2、雙臂屈肘, 兩手掌心向下從身體兩側各自上升至腋下後向兩側平伸如扁擔
形;上動同時嘴微張吸氣,氣吸足後提跟震踵。氣注丹田牙關咬緊,全身用勁,將
丹田之氣用力向手兩側運行。少許,嘴微張將氣呼出。
功應:兩臂、手心、十指。
註:氣運行至兩臂、手心、十指時,應感到兩臂似兩山下壓,十指尖端有氣外
射!
三、天王托塔
1、身體直立,雙手直垂於身體兩側,雙腳分開略寬於肩,平行站立, 舌頂上
齶,全身放鬆調整呼吸,意守丹田。
2、雙手掌心向上, 兩臂屈肘從身體兩側各自上升至腋下後向兩側平伸於扁擔
形;上動同時,嘴微張吸氣,氣吸足後提跟震踵,注入丹田,牙關緊咬,全身用勁,
丹田之氣隨意向十指兩側暗運,氣在腹內運行少許,將氣用嘴呼出。
功應:雙燕入洞、內外關、掌心。
註:氣運行到雙燕人洞、內外關、掌心時,應關閉雙燕人洞兩穴,兩掌似托起
兩座於年古塔。
四、元霸舉鼎
1、身體直立,雙手直垂於身體兩側,雙腳分開略寬於肩,平行站立, 舌頂上
瞪,全身放鬆,調整呼吸,意守丹田。
2、雙掌心向上,直臀從身體兩側上舉至頭上萬,十指相對,掌心朝天; 上動
同肘嘴微張吸氣,氣吸足後提跟震踵,氣人丹田後緊咬牙關,全身用勁,氣在腹內
運行後至兩掌心,少許將氣從嘴呼盡。
功應:兩肋、兩腿、湧泉。
註:氣在腹內運行至兩掌時,兩掌似千斤巨鼎下壓,此肘兩臂、兩肋、兩腿應
似一個整體,共同承受干斤下壓之力。
五、玉骨頂心
1、准備一根長二米的木棍(白臘桿最好),面朝牆站立,兩腳略寬於肩, 全
身放鬆,調整呼吸,舌頂上齶,意守丹田,肛門上提。
2、將棍的一端頂在牆腳下,另一端頂在心窩穴上,嘴微張吸足氣,提跟震踵,
吞津同氣齊注入丹田,丹田之氣上引至心窩穴,身體重心前傾,兩手握住棍端,給
心窩穴增加頂力,氣在體內運到少許呼盡。
功應:心窩穴。
註:心窩穴系人之死穴,是三十六大穴中除頭、襠部穴位外最薄弱的穴位之一,
較易受傷,氣運到心窩穴時,頂棍的力度要循序漸進,不能過余強求,以免受傷。
六、浪子劃船
1、身體直立,雙手垂於身體兩側,雙腳分開略寬於肩,平行站立,舌頂上齶,
全身放鬆,調整呼吸,意守丹田,肛門上提。
2、雙手掌心朝上,從身體兩側兩肘上托緊貼於身體軟堂(即肋骨之下, 髖骨
之上較軟和的部位),兩側;上動同時,嘴微張吸氣,氣直注入丹田後提跟震踵,
咬緊牙關,全身用勁,上半身徐徐向左邊倒壓,氣在核坦體內運行少許將氣呼盡。運氏純
3、緊接上動,嘴微張吸氣,氣吸足後提跟震踵,咬緊牙關,全身用勁, 上半
身向右邊慢慢倒壓,氣在體內運行少許,將氣用嘴呼出。
功應:左右軟堂。
註:①人體軟堂部位的組織比較軟弱,功成的速度比其它部位要慢些,練功是
不能求之過急。
②練本部功時,當身體倒用那一側時,氣要從丹田運行到那一側,此時的感覺
似腹內有氣外鼓,腹外用掌使力內擠。
七、生鐵鑄身
1、身體直立,兩手各自直臂垂直於身體兩側,雙腳略寬於肩,平行站立, 全
身放鬆,調整呼吸,舌頂上齶,肛門上提,意守丹田。
2、吸氣,雙手握拳,拳心向內,兩臂屈肘從身體兩側上升至腋下。
3、上動不停,兩拳各自經山尖穴橫淮至任脈相碰。
4、上動不停,兩拳緊貼胸腹沿任脈用力緩緩下扎至丹田,少許,將氣呼盡
功應:兩肋、山尖、膻中、丹田、膀耽。
注意:1、氣隨兩拳行走路線而行,兩拳行至身體某部位時, 某部位氣感應明
顯。
2、吸進之氣吐盡時,全身帶勁,直到不忍受時才放鬆。
八.張飛擂鼓
1、身體直立,兩腳與肩同寬平行站立,兩手自然放於身體兩側, 全身放鬆,
舌頂上齶,肛門上提,嘴微張吸氣入丹田,提跟震踵,將氣布滿全身。
2、雙手握成實心拳,屈肘於胸前和背後同時甩打。
3、雙拳變掌從身體兩側下按,嘴微張將氣用力吐盡。
功應:胸、腹部位。
註:①此功開始可用雙掌拍打,後再用雙拳甩打,最後可用鐵沙袋甩打。「昏
憋氣時間(也就是排打時間)可由短到長,但不可一意強求長時間憋氣。;
九、童子拜佛
1、身體直立,兩腳與肩同寬平行站立,舌頂上齶,身體放鬆,肛門上提, 調
整呼吸後,嘴吸氣人丹田,兩掌從身體兩側上舉至頭上柑會(十指朝上,掌心相對)
屈肘下壓至胸前。
2、上動不但,腰徐徐向前彎壓,兩掌直下伸,指尖著地少許,將氣呼盡。
功應:背部、腰部。
註:練此功開始時,下腰不必強求手指觸地以免腰部受傷。
十、猛虎扒地
1、身體直立,兩腳略寬肩平行而立,全身放鬆,舌頂上瞪,意守丹田, 調整
呼吸,肛門上提。
2、兩腿屈膝,上體前俯下蹲,兩臂前伸,雙手直垂於地。
3、緊接上動,兩臂前伸約0.17m,十指張開著地。
4、接上動,嘴吸氣人丹田,身體全俯,兩膝相並伸直, 腳尖與指尖負荷全身
體重,全身斥勁,氣運兩臂,兩肘屈,全身下撲(以胸不貼地為宜)。
5、接上動,兩臂直伸將上體撐起。
6、氣在腹內行少許,上體直,兩腿屈膝下蹲將氣呼盡。
功應:兩臂、全身。
十一,鐵稟鎖喉
1、身體直立,兩腳同肩寬平行站立。全身放鬆,舌頂上齶, 兩手自然垂於身
體兩側,調整呼吸後吸氣人丹田。
2、將丹田之氣上運至頸,頸粗。雙手握拳擊打後頸。
3、上動不停,用雙拳擊打頸兩側。
4、上動不停,雙拳變掌,用十指戳擊頸兩側。
5、上動不停,雙掌大拇指、無名指、小指屈,用食中指戳在咽喉穴。
功應:喉部。
註:①此功練到一定時候,可用槍尖頂刺喉部。
②、可用筷子頂住喉部擊打,將其擊斷。
十二、天門封頂
1、身體直立,兩腳與肩同寬平行站立。舌頂上昭,兩手自然下垂,全身放鬆,
吸氣人丹田。
2、將丹田之氣沿任脈上運至頭部,咬緊牙關,頭部帶勁, 雙手握拳在百會穴
上拍打。
3、承上式,雙拳面緊貼兩太陽穴用力擂壓。
4、接上動,雙拳後移拍打後腦。
5、兩掌從身體兩側下按並將氣呼出。
功應:百會、太陽、後腦。
註:①初練此功時,雙掌拍打後腦時不要過急應循序漸進,由輕到重。
②雙拳拍打百會穴後,隨著功力的增高,可用頭撞牆、用棍擊背、用棍擊腰、
和用棍擊腹。
注意事項:
1、每6保持練功兩次,每次各30分鍾以上。
2、練功期間切忌吃冰冷食物。
3、練功100天內禁房事。
4、初練此功時,師傅最好站在旁邊輔導。
5、加強營養,提高身體素質。

Ⅲ 怎麼才能氣沉丹田

問題一:想知道怎麼樣才能氣沉丹田。 要求通俗易懂 先站好,(或坐好)吸一口氣,意念中感覺天地間的靈氣都吸進你的肺部了,身子有一種氣球充滿了氣要往上飛的感覺。吸到不能再吸了,慢慢地呼出來,隨著呼氣,意念中感覺有一種沉甸甸的能量順著從下巴到肚臍的一條直線流入了你肚臍以下、恥骨以上的一團部位,形成一個氣團。這就是氣沉丹田。在氣功、武術、書法、戲劇、養生中都講究氣沉丹田。循環訓練,妙用無窮。
時間長了,你會覺得丹田溫暖發俯,有氣流的跳動感;生病的時候,意念讓丹田氣在病灶區轉幾轉,就會有一定的神奇療效;搏鬥的時候,用丹田氣瞬間鼓盪,可以產生巨大的力量;唱歌的時候,用丹田氣可以又宏亮有悠揚.....好處多了!

問題二:最有效 氣沉丹田的方法 意守丹田是指在精神作用的指揮下,有意識地誘導思想專注於丹田(關元穴),進行呼吸吐納,使精神不渙散,呼吸自然放鬆,心平氣和,呼吸節奏達到緩勻狀態,意氣合一。古代有「存想丹田,太一紫房」、「抱元」「守一」等說法。 練功重點: 意守丹田所側重的就是精神集中、呼吸自然,思想與行為(這里特指呼吸)相統一、協調。 練功方式: 所謂意守丹田,多指意守下丹田。下丹田有人認為在臍下一寸五分氣海穴處,也有人認為在臍下三寸關元穴處。當然,意守丹田並非指僅守住一個穴位點,而是指意守在以穴位為中心的一定的范圍內。 在練功的初期,由於思想不容易一下子集中,丹田不能馬上守住,可先採用逐步放鬆法,使思想漸漸集中,雜念逐步減少,從而達到氣沉丹田的入靜狀態。應當指出,意守的目的之一耐鍵,是為了預防和排除雜念,在運用過程中,不要過分用意,要似守非守,若即若離。如果勉強死守,反而會引起不必要的緊張。因此,要注意意守的火候,即意守時的注意力的強度。意守強度太小,雜念難以排除,丹田也難以守住;意守強度偏大,雖然雜念可以減少,但易招致頭痛頭脹,精神緊張等不適症狀的出現。所以,練功初期意守火候比起「似有似無」應偏大些,精神要放鬆,以頭不脹痛為度,這樣有助於排除雜念,幫助入靜。隨著練功實踐的加長,可逐漸減小意守的強度,漸漸達到似守非守,綿綿若存的程度。 練功先哲們認為,通過一定時期的意守丹田鍛煉,內氣(此指感覺)就會在該區聚集,慢慢還會產生一些熱、重、脹以及類似熱氣流的感覺,並逐步明顯。再練下去,無需用意念引導,就可能自然地出現內氣循任脈―督脈循行的感覺。 部分女性患者,經期意守丹田如出現經期延長或經量過多的情況,可改為意守中丹田,即膻中穴部位。膻中穴位於胸部兩乳之間,為中氣匯集開闔之處,也是任脈與脾、腎、心包等經絡匯集之處。意守膻中穴,具有調和氣血的作用,可調節和治療某些婦科疾病。 也有一些練功人,在呼吸下行而意守丹田會出現呼吸紊亂,導致胸悶、氣短;也有的感到小腹脹滿不適或疼痛。此時,應依具體情況放棄意守丹田而改變意守其它部位或外景。 下面關於氣沉丹田: 丹田在臍下三寸,氣沉丹田,就是要求練拳時盡量保持自然,橋畝臘不要有意識地強行向下壓氣。因為「先天之氣宜穩,後天之氣宜順」。後天之氣宜順就是指的呼吸要順其自然。腹穩,呼吸自然就順,下盤就能 氣沉丹田 穩固。氣沉丹田的煉精化氣,是積累內氣,以成內勁功夫。然後煉氣化神,以使內勁具備「神以知來,智以藏往」的功能。這樣,內氣、外形匹配合一,可有柔化剛發,以柔用剛的技術方法,實施於較技攻防中。 氣沉丹田的釋義 「氣沉丹田」的精義,分為練、用之法式,練功時能夠氣沉丹田煉精化氣,積累內氣,形成內勁。然在較技時內氣分為兩種而使用,一部分內氣在周身運行,與外形匹配而成攻防拳勢之用。一部分就存留在小腹丹田中而不向它處轉移。而存留在小腹丹田中的內氣,功夫好者可成球狀景象存在,不管攻防較技多麼激烈緊張,丹田中存留著內氣,則不會產生喘滿的。這一點也不影響其另一部分內氣在周身運行以成攻防拳勢的。而存留的這部分內氣又可使自身松沉穩健,步步生根而又動變輕靈敏捷。 氣沉丹田理論基礎: 古拳論雲:「豈知神以氣會,精以神聚,欲求精聚神會,非聚氣不能也。聚氣之法,惟將穀道一撮,玉莖一收,使在下之氣,盡提於上而不下走;采天地之氣盡力一收,使在上之氣,盡歸於下而不上散。下上凝合,團聚中宮,則氣聚而精凝,精凝而神會,自然由內達外,無處不堅硬矣」。錄自《聚精會神氣力淵源論》。此論中的「中宮」,就是少腹丹田,故知「身中敏滑」就是身內之中宮的簡說了。明言是丹田氣海了。 氣沉丹田丹田位置 ......>>

問題三:如何才能做到氣沉丹田 丹田(此處指下丹田),既是道家養生功法中的重要部位.也是武術練習中人身體上下相隨的重要部位。練習太極拳要做到氣沉丹田.首先應注意呼吸的沉降.要與動作的起落、開合、收放、前後推移相配合。要做到呼吸自然。不能有間斷。呼吸要深、慢、勻、長。太極拳術的套路練習,一般要求起吸呼落,開吸合落.收吸放呼。如此練習,天長日久,就能逐漸做到呼吸沉降.氣沉降而不是上浮.周身一松到腳。只有氣沉降下來.周身勁力方能隨之下沉。神氣收斂入骨,真正達到松沉的境界。當然這一要求要與含胸拔背等相結合。其實同為內家拳的形意拳亦有此要求,形意拳的「頂、扣、圓、敏、抱、垂、曲、挺」。其中的 「垂」.即要求呼吸之氣要下垂,一沉到丹田.這樣下盤必穩,穩如泰山。其次.呼吸沉降的同時還應注意收斂住臀部。斂臀也是太極拳術最主要的要求之一,也是內家拳術與其他拳術的本質區別之一。從孫福全到李玉琳。到李天驥.再到牛勝先,歷代大武術家均極為強調斂臀的重要性。正如我的老師所言:人體臀部以下部位的重量占人全身的很大比重。只有斂住臀.周身上下的勁力才能形成一個整體,發力才會完整。臀部一旦撅出。周身的功力就會被大量分解,故斂臀是內家拳術的根本性的要求。斂住臀之後,周身之力方能一松到腳.發人時周身的勁力才能合理運用,由腳跟到腿.到臀,到腹部,到腰,到胸,到肩,到肘,到腕,到手,到指尖。這樣周身之力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在對抗時才能截住對方之力.在運用自己的周身之力,加上腹部的彈力。把對方放出(見牛勝先《廣州市形意拳會十周年特刊・你們毀了我的太極拳之二》)。這樣。一方面在套路練習中做到呼吸沉降,另一方面臀部嚴格收斂,兩者上下的壓縮.逐漸就會達到氣沉丹田的境界。以上提到的斂臀和呼吸的要求。在太極拳術實際的練習中.如果單獨達到其中的一個要求,並不是很困難。但如果在身體的運動當中同時達到二者的要求,把二者有機組合起來,協調一致.那就不是很容易了。而這正是體現一個人功力的重要標准之一。如果用函數關系來表達,斂臀和呼吸可以視為體現中國傳統武術「功夫」的最重要的兩大變數。這兩大變數的組合,集中表現在人的腹部。中國武術家們常提到的氣沉丹田,腹式呼吸即為此。斂臀與呼吸相結合,在身體的運動當中.上下、前後相擠,力、勁、氣逐漸壓縮,集中於腹部,最終會氣沉丹田.形成小腹堅實的結果。氣真正沉入丹田之後.不論呼吸、發力,言談舉止間.小腹部位始終堅實。這也就是著名的《太極拳論》中所提到「氣宜鼓盪」,《十三勢歌》中提到的「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一個真正有功夫的太極拳師.氣沉丹田後。小腹堅實.當受到對方拳腳的撞擊時。腹部自然會有一定的抗擊打能力。這可以作為檢驗一個人是否真正掌握太極拳術的標准之一。我的老師曾經提到過,推手高手郝家俊先生.用腹部放人的勁力相當足.比一般人用手的勁力還要大。為了使我們親身體驗何謂「氣宜鼓盪」.在日常訓練的時候.老師也曾讓我們用力擊打過他的腹部.推手時也體驗過老師如何用腹部發力,把我們發放出去。1978年日本太極拳第4次訪華團訪華期間.我的老師曾在崇文體育館教幾位日本朋友太極推手。日本朋友想不到老師身材瘦小、但很難推動。後來全團13個日本朋友排好隊,輪流在老師身上試力,結果沒一人能推動老師。日本朋友曾好奇地撩起老師的衣衫,發現老師的腹部堅硬如石。這也就是氣沉丹田的表現。在拳術的訓練當中把斂臀與呼吸相結合,難度更為增加,這是中國古人在不斷地練習揣摩中發現快速增長勁力的重要秘密之一。今天我把這一體會綜述於此,拋磚引玉.希望有助於增進大家對傳統武術的理解,共同探討,對傳統武術進......>>

問題四:氣沉丹田應如何做,詳細步驟,通俗易懂點,我是新手 一般開始練拳的人是感覺不到氣的
但是可以做所謂的氣沉丹田的動作
太極講以意導氣,那初步階段就是意沉丹田
所謂沉
不是下沉,而是松沉,
簡單說就是渾身松沉,周身中正
身體松而不散
沉而不死
感覺力量匯聚在丹田
等練到有氣時,氣隨意匯聚到丹田,效果就很明顯了
慢慢練習吧,氣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練出來的。
最後真心希望你能夠成功。

問題五:氣沉丹田有什麼感覺?怎樣才能感覺到氣沉丹田? 氣沉丹田是一種中古代運氣調息的一中方法!據說有療傷通氣的療效! 氣沉丹田的感覺就是!覺得身體里有一股氣沖你的鼻子進入你的肺,然後慢慢的在你身體里流動 知道沉到丹田的位子。所謂丹田就是膀胱。

問題六:怎麼做才叫氣沉丹田?求大神幫助 你注意一下呼吸的時候,是否感覺軀干里有一股氣?一般的人都會有這種感覺,只是不會去注意。 基本上吸氣的時候,配合挺胸收腹的動作,你會感覺這股氣往上提到了胸口。 反之,呼氣的時候,配合含胸裹腹的動作,就會感覺這口氣下沉到了腹部。 然後你配合身體重心的下沉、全身的放鬆和意念的集中,你就會感覺到這口氣慢慢地下沉到肚臍眼一下,也就是丹田部位了。 基本上氣沉丹田,就是在動作上,不能挺胸收腹(挺胸時,氣會往上走);在身體的控制上要放鬆,只有身體放鬆,才能呼吸勻暢,呼吸勻暢才能氣沉丹田;另外就是意念要集中,只有保持精神的集中,才不會使放鬆的身體癱掉。
麻煩採納,謝謝!

問題七:丹田在哪裡,怎麼能感覺到?怎樣氣沉丹田? 丹田,顧名思義, 丹就是心的意思, 武術中講究 心意,身體和精神合一 達到和諧的狀態 田有 根本的意思, 人根本就是你的身體 軀干 五臟, 所以丹田 也就是 身體和 精神。 放鬆 就是氣沉丹田, 將精神和身體 合一, (在日本的空手道中,將身體儲存的多餘能量叫做 氣) 可以通過 身體 精神 呼吸 釋放出來。 氣沉 丹田 ( 氣 是血之母,發自命門, 經任督二脈,沒有一定火候,不用說氣沉丹田, 你能有一定的功力了才能 氣沉丹田) 普通的 就只能 收發 放鬆下了 有部分人武俠看多了,亂說什麼肚子 腹部。

問題八:如何做到腹式呼吸,氣沉丹田。 用腹部帶動呼吸,一張一合,吸氣時要吐凈,吐氣出時感覺身體中心在腹部。

問題九:怎麼樣才能做到氣沉丹田 用手指導引,慢慢呼氣時用食指中指從上腹部輕掃而下直至肚臍,直至意念習慣了就不用手了。

Ⅳ 古文翻譯

1.蘇軾母親親自把書教授斗或給他。引申為親自教他讀書。以,介詞,譯為用,把
2.蘇軾對母親說:「我如果是范滂,母親也會贊許我嗎?」母親說:「你能成為范滂,我怎麼不能成為范滂的母親呢?」

這節選自蘇轍為他的兄長蘇軾所寫的墓誌銘《亡兄子瞻端明墓誌銘》

公諱軾,旦銷察姓蘇,字子瞻,一字和仲,世家眉山。曾大父諱杲,贈太子太保。妣宋氏,追封昌國太夫人。大父諱序,贈太子太傅。妣史氏,追封嘉國太夫人。考諱洵,贈太子太師。妣程氏,追封成國太夫人。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學四方。太夫人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太夫人嘗讀《東漢史》至《范滂傳》,慨然太息。公侍側曰:「軾若為滂,夫人亦許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耶?」公亦奮厲,有當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模茄」比冠,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

先生諱名軾,姓蘇,字子瞻,又字和仲。家族世代居住在(四川)眉山。曾祖父蘇杲,(被朝廷)追贈為太子太保。曾祖母宋氏,追封為昌國太夫人。祖父蘇序,死後獲朝廷贈為太子太傅,祖母史氏,追封為嘉國太夫人。父親蘇洵,死後贈為太子太師,母親程氏,追封為成國太夫人。先生十歲時,母親親自教育他,蘇軾閱讀古今成敗的事例,很快就能概括他的梗概。一次,母親讀《後漢書》讀到《范滂傳》,慨然嘆息。蘇軾侍立在一旁,說:「我如果是范滂,母親也會贊許我嗎?」母親說:「你能成為范滂,我怎麼不能成為范滂的母親呢?」先生更加勤奮有志於效力朝廷。母親欣喜道:「我真有一個好兒子啊。」等到蘇軾成年,學問通貫儒家經典和史書,寫文章一天能下筆千言。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Ⅳ 怎麼樣練內功

功法一
龍罡內勁功
龍罡內勁功心法采天地精氣行功,練氣生力,氣貫周身自然疏通全身經絡,不必求周天之術,內氣自然充足全身,丹田只是根源而已。絕大部分人練功開始即有強烈氣感,本心法簡單易行,不受時間、場地限制隨處可行。若做全盤功法,可使得周身內氣護體,不使任何器械行功,即可做到周身任擊無恙!出手傷人之能!按本心法認真練習一次便可知本功真偽!領略中華真功神妙!
擺架高馬式:兩腳平行站立同肩寬,兩膝微曲與腳尖齊,上身中正,小腹不可凸,胸部不可鼓,頭亦中正,舌抵上齶,雙手重疊掌心向內,右手放在左手背(女子左手在外),將手心貼在肚臍下一寸五的地方(這里是氣海穴,也是下丹田所在地,臍下一寸五指自己的兩指寬距離)。雙目輕閉,將意念集中在下丹田(小腹內),內視下丹田(假設看著下丹田)。呼吸緩慢、均勻、深長(圖1-1)。練習2分鍾左右。
擺架采陰式:在高馬式的基礎上兩臂微直察彎左右分開,手心向下,手指微直,兩手臂在體側成"一"字,與肩同高,隨含派著吸氣;意念:純陰地氣被我從地下吸出,入掌心勞宮穴、經雙臂、肩內流入心口,兩股氣在心口融合。呼氣;內氣團、落入小腹丹田,小腹外鼓,仔細體會氣流流動的手感談沒賀,和在體內流動的感覺(圖1-2)。練習5-10分鍾左右。
擺架采陽式:接上式;雙手上翻,手心向上,吸氣意念:溫暖柔和的太陽之氣被我從掌心勞宮穴吸入、經雙臂、肩內流入心口融合為一體。呼氣;內氣團、落入小腹丹田,小腹外鼓,仔細體會氣流流動的手感,和在體內流動的感覺(圖1-3)。練習5-10分鍾左右。

收功式:姿勢恢復成" 擺架高馬式",意念:兩股採集的陰陽之氣在丹田內旋轉融合為一個紅色發光的氣團。呼吸依然保持緩慢、均勻、深長。練習5-10分鍾左右。

第二章 內勁五式
此章在內功心法的基礎上主練內勁功夫,若成此技,可使周身宛如一體、渾身如棉裹鐵。堅持行功一個月必見齊效。內勁五式是練就氣血鼓盪、抗擊、攻擊的重要功法。
准備行功:擺架高馬式2分鍾。
第一式:氣貫雙掌;雙手成掌,自身體兩側直臂抬起與肩同高、立掌、以掌刀為力點(圖2-1)。要點:吸氣時以丹田為中心全身微收,閉氣:頭掌腿暗勁伸向各方。意念;吸氣入丹田,閉氣意貫雙掌,堅硬如鐵,呼氣放鬆。反復練習10-20次。
關於閉氣詳解:吸氣滿後,剎那間閉住呼吸,並全身用力,牙扣住,腳趾抓地,肛門用力收縮。渾身的每一處肌肉都要綳緊,頸部、整個手臂、胸腹、臀部、大小腿,腳關節,總之;全身都要緊張,可以用思想檢查一下,身體看看那裡沒有緊張綳緊。尤其以腹部綳緊最為明顯。時間3-5秒。閉氣也是中華特有的硬氣功經常使用的呼吸方式,經常伴有哼、哈、嘿發聲助力,由於函授不容易掌握,所以不加介紹。
註:通過此式訓練可使氣血聚於掌刀,為手掌開石、技擊打下基礎。可使手掌堅硬、增強肌力。閉氣可使人體靜電力大增,已刺激肌肉長力。

第二式:鐵拳固臂:接上式;雙掌變拳(圖2-2),拳背向上,吸氣入丹田,閉氣力貫雙臂,用力上抬10厘米,呼氣放鬆。反復練習10-20次。細則同上式。(圖2-3)
註:通過此式訓練;可練堅硬拳、臂。拳功具有穿透力。

第三式:催指穿壁:接上式;雙肘收到肋旁,手掌平伸,指尖向前,小臂與大臂成90度角(圖2-4),吸氣入丹田,閉氣丹田之氣湧入十指,堅硬如鐵,用力伸直手臂,意念十指插入堅壁內(圖2-5),呼氣放鬆。反復練習10-20次。
註:此式可練十指堅硬,內勁增強,會有內氣催動手臂、貫入手指發漲的感覺。為以後更高深的指功二指禪打下基礎。

第四式:雙龍搶珠:接上式;雙肘左右向外抬起,雙手心相對分開大於肘,雙手成爪(圖2-6),吸氣滿;閉氣,雙手爪內勁用力握成拳,雙臂同時向內用力(圖2-7),呼氣放鬆,還原。意念:雙手堅硬將鐵球抓扁。反復練習10-20次。
註:通過此式練習可以提高抓力、指力、堅韌度,強化此式可用於擒拿,威力巨大,並為高級鷹爪力,拿穴功夫,打下基礎。

第五式:金剛震體:接上式;雙肘外展同肩高(圖2-8),吸氣滿;以鼻噴氣,同時雙臂回擊身體肋部,雙臂震體(圖2-9)。意念:吸氣入丹田,噴氣氣血鼓盪抵抗來力。反復練習15-30次。
註:此式可直接提高內臟抗震能力,提高抗擊能力。
收功:行高馬式2分鍾。或者吞氣5-10口,參照"易筋經"第12式

第三章 護體勁功

所謂:"要學打人,先學挨打"。學習武功,自身不被擊傷的功夫當為首選。通過本功短期練習即可獲得較深的功力,使來力不入體內,並能用鼓盪勁將對手震傷、震斷木棍。
准備行功:可接內勁五式的收功練習,如果單獨練習要先行高馬式2分鍾。

第一式:噴氣護胸:吸氣同時雙手自兩側分開與肩同高,手心向前(圖3-1)。吸氣滿稍停,然後雙手以掌用力擊打胸部同時以鼻噴氣以抵來力(圖3-2)。噴氣時胸部要緊綳。意念:吸氣入丹田,稍停時提入胸中、噴氣、堅如鋼鐵,並具有彈性。反復練習40次。胸氣回丹田。
註:拍擊可使胸部彈性增強,胸肌越練越發達。胸內是肺臟之所在,深吸氣可使肺臟充滿氧氣,拍胸噴氣可強壯肺臟,胸中內氣更足,不但起到了氣體的保護作用,而且彈性增強可起緩沖力的作用,長久練習可使拳腳來力不入,凡胸肌瘦小,宗氣不足,體格過胖或瘦弱過渡的人必練此以充實強壯。練習半月以後可加入拳拍打,也可不加。

第二式:鐵丹田:接上式;吸氣時左手握拳上舉過頭(圖3-3),吸氣滿,左拳下落力砸丹田同時以鼻噴氣丹田鼓盪反彈來力(圖3-4),左右拳共打100次。然後:吸氣時雙手握拳上舉過頭(圖3-5),吸氣滿;雙拳下落力砸丹田兩側同時以鼻噴氣,小腹鼓盪反彈來力,共打50次。意念:吸氣入丹田,稍停布滿小腹,噴氣如鐵般堅硬。

第三式:鐵肚功:接上式;吸氣時左手拳上舉過頭,吸氣滿,左拳以拳輪下落力砸腹部同時以鼻噴氣腹部鼓盪反彈來力(圖3-6),由心口延直線向下擊打至肚臍,反復練習,左右手共打100次。然後,雙手握拳上舉過頭,吸氣滿,雙拳下落以拳輪力砸心口制肚臍兩側(圖3-7),同時噴氣鼓盪來力。由上而下擊打至與肚臍平行,由中線部位直接到接近肋部區域都要打到(圖3-8)。反復練習50次。意念:吸氣入丹田,稍停布滿腹部,噴氣如鐵般堅硬。
註:鐵丹田的訓練,由於拍打內部時丹田所在,通過力打可使丹田氣機啟動,內外如一,丹田如鐵,一般人練習3-7天左右抗擊功力漸漸形成。20-30天便可抗與自身素質相仿之人重拳力擊而不傷不痛。鐵肚功因由心口所在,練之較難,但通過刻苦練習,掌握此技也非難事。一般訓練5-10天抗打功力漸漸上身,20-40天便可經的起自身素質相仿之人力擊。拳砸自身要握實心拳並以拳輪擊打,打擊力度要以內臟由震動感為宜,只是皮疼內臟不受震動是長不了什麼功力的。

第四式:鐵肋功:接上式;意念:吸氣入丹田,再行至左右肋部部,然後舉起左手,右拳握緊用拳拍打左肋(圖3-9),自上而下密密麻麻打到腰間(圖3-10),並以鼻噴氣鼓盪來力,意肋似鐵。以同樣方式擊打右肋(圖3-11、3-12)。以上為一遍,共打9遍。氣回丹田。
註:本式在練習到自己能承受拳打的時候,可以用小沙袋拍打效果更好。20天左右抗擊力漸漸形成,30-60天的刻苦練習可經得起同等素質之人帶拳擊手套擊打,雖功力增長可抗腳踢。

第五式:鐵背功:接上式;以拳背擊打腎區50次(圖3-13、3-14),打時要噴氣鼓盪,意行腎區,然由夥伴自上往下踢擊後背,受擊時要噴氣,綳緊後背。自己練習也可以用後背撞擊結實的牆壁。
註:後背本來就很結實,所以稍加練習就會抗腳踢,練習應該由輕至中重。
收功:行高馬式2分鍾。或者吞氣5-10口。

第四章 硬功三絕

精選簡單快捷的三種硬功練習方式供大家選擇練習。

羅漢鐵頭硬功速成
此功是從傳統功法中提煉出來的精簡之式,是易學、速成、安全的功法,經我的學生們實踐證明,練習3-5天就可以頭開酒瓶,3周開磚。40-60天功力可以做到撞斷石板,擊斷鋼板等功效。對治療神經衰弱也有效果。
行功方法:雙腳開立同肩寬,以頭頂百會穴頂住水泥地面(地不可太涼),雙手放到背後,或抓住褲腳(圖4-1)。意念:吸氣入丹田,呼氣意守百會穴,堅持10分鍾,閉氣九口,起身做氣沉丹田三次(圖4-2、4-3)。呼氣松胸小腹外鼓,將頭頂之氣下行導引到小腹內。活動一下頸部,然後用頭袋(長一尺半、內裝半尺綠豆、粗直徑7、8公分)閉氣快速擊打頭頂發際處20次(圖4-4),呼氣放鬆,反復練習15-20組。也可以擊打的時候噴氣抵抗。收功氣沉丹田。

鐵骨拳勁
練習本功雙拳堅硬似鐵,出拳可碎磚石,中拳者無不受重創,用作實戰增加數倍威力,在打完沙袋、或者壁袋以後練習效果更佳。
行功方法:把左拳面撐於水泥地面上,兩腳重疊,身體伸直(圖4-5),意念:吸氣入丹田,呼氣內氣沖向拳面,沉入地下,堅持2分鍾,在換由拳練習左右共練12分鍾。
註:練完以後,輕輕揉搓拳面,抖抖雙手手腕,不可擊打硬物。這種簡單的練習方式對提高雙拳硬度有奇效,出現雙拳骨節變黑,脫皮,是正常現象。

震山腳功
練習本功10日可將磚踏碎,20-50天可將敵移交踹出丈外並受重傷(需要配合易筋經的練習),輕易踏碎石板斷3-5磚,而練法極為簡單。
行功方法:吸氣入丹田,並沉入腳底,然後抬起左腳,膝蓋與肚臍同高(圖4-6),然後踏向地面的磚塊(圖4-7),每次200此。換右腿練習。
註:剛開始練習力量應該輕一些,免得功夫沒練好倒傷著自己了,以後適應了才可以增加力度。磚塊開始放一塊,以後等到應腳即碎的時候在酌情添加。

第五章 修煉事項
1、飯後1小時內不得練功,功後1小時內也不能吃飯。
2、雷鳴閃電的時候不得練習內功心法,其它可練。
3、練習本功2個月內不得練習其它氣功類功法。
4、練共一定要心專意靜。
5、酒後不得練功。
6、大風天不得在室外練功。
7、練功30分鍾內不得用濕毛巾擦汗、洗澡、有汗不可讓大風吹,用干毛巾擦。
看著可能麻煩點,但還是遵守的好。

功法二
岳家拳高級功法----
生鐵運功
序 說
自《岳武穆遺書探密》及《岳家元霸功》、《瀝泉功》
公布之後,一時佳評如涌,習者如潮。今特將生鐵運功整理面世
生銑運功和元霸功、瀝泉功及十八練功法同屬岳家上乘氣功。其特點是:以意導氣,以氣催力,得氣快,內功足。功法練成後,雖患久病,病癒氣功猶存,若真傳實練,可以指代槍,以掌代刀,以皮代甲1全身硬似生鐵澆鑄, 達到登峰造極之
境界。
筆者張業金系中國岳家拳、岳家氣功研究會主任,湖北省武穴市體委副主任兼
武術總教練;楊直峰系武穴市民間老拳師,張奇鋼系張業金之子。其一脈為岳家第
二十代孫無尚道人傳田德和、翟慶元、庫伯芝、來付業、張為松。其另一脈為翟慶
元傳楊曉春(楊茂廉、楊雲禮。今三人以強身健體為美德,以振興中華為己任,
將祖國之魂寶——岳家生鐵運功整理成文,與各門各派良師益友共同探討,造福人
類。
概說
話日:練成岳家真功,皮層與內皆松。
以氣推血活絡,強筋壯骨健身。
氣是動力,氣推動血液運行。由嘴吸氣進入肺部轉入各個器官,流注周身皮層
與肌肉層之中。
功是動作,人的周身范圍,氣不能運到全身,只有通過動作催逼,強制它前進,
才能按照人的思想意圖運送到各個部位。
岳家《生鐵運功》共為十二節,氣的吸進與呼出是一樣,但十二節動作各不相
同。
吸氣用嘴兩角先右後左一絲細風慢慢的吸進,要細長、均勻。進氣一次進足,
隨即吞津,一口分三咽,並要求全部注入丹田,練功時,舌尖頂住上胯,排除雜念,
集中思想,意守丹田。
呼氣是氣進入腹內以後,進行某節功動作作動行,待氣在腹內不能再忍受的一
發之際,用嘴(微張)將氣快速呼盡並發「賊」音。
功 法
一、佛手陰陽
1、身體直立,雙足略寬於肩,平行站立,全身放鬆,調整呼吸, 舌頂上齶,
意守丹田。
2、雙手從身體兩側直臂上舉至頭上萬後沿任脈下按至丹田部位, 手背朝上,
十指相對,大拇指內扣,雙臂緊挾兩肋;上動同時嘴微張吸氣,氣吸足後提踉震踵
注入丹田,全身帶勁,雙手用力下按,氣在丹田內運行至忍耐不住時將氣全部呼出。
3、雙手掌心向上從身體兩側直臂上舉至頭上萬十指相對,沿任脈下行至丹田,
雙臂緊挾身體兩肋;上動同時,嘴微張吸氣,氣足提跟下震,全身用勁。咬緊牙關。
氣在腹內運行至忍耐不住時將氣全部呼。
功應:胸、腹、背、鳳翅。
二。仁貴擔山
1、身體直立,雙手直垂於身體兩側,雙腳分開略寬於肩,平行站立, 舌頂上
齶,全身放鬆調整呼吸、意守丹田,雙眼似閉非閉。
2、雙臂屈肘, 兩手掌心向下從身體兩側各自上升至腋下後向兩側平伸如扁擔
形;上動同時嘴微張吸氣,氣吸足後提跟震踵。氣注丹田牙關咬緊,全身用勁,將
丹田之氣用力向手兩側運行。少許,嘴微張將氣呼出。
功應:兩臂、手心、十指。
註:氣運行至兩臂、手心、十指時,應感到兩臂似兩山下壓,十指尖端有氣外
射!
三、天王托塔
1、身體直立,雙手直垂於身體兩側,雙腳分開略寬於肩,平行站立, 舌頂上
齶,全身放鬆調整呼吸,意守丹田。
2、雙手掌心向上, 兩臂屈肘從身體兩側各自上升至腋下後向兩側平伸於扁擔
形;上動同時,嘴微張吸氣,氣吸足後提跟震踵,注入丹田,牙關緊咬,全身用勁,
丹田之氣隨意向十指兩側暗運,氣在腹內運行少許,將氣用嘴呼出。
功應:雙燕入洞、內外關、掌心。
註:氣運行到雙燕人洞、內外關、掌心時,應關閉雙燕人洞兩穴,兩掌似托起
兩座於年古塔。
四、元霸舉鼎
1、身體直立,雙手直垂於身體兩側,雙腳分開略寬於肩,平行站立, 舌頂上
瞪,全身放鬆,調整呼吸,意守丹田。
2、雙掌心向上,直臀從身體兩側上舉至頭上萬,十指相對,掌心朝天; 上動
同肘嘴微張吸氣,氣吸足後提跟震踵,氣人丹田後緊咬牙關,全身用勁,氣在腹內
運行後至兩掌心,少許將氣從嘴呼盡。
功應:兩肋、兩腿、湧泉。
註:氣在腹內運行至兩掌時,兩掌似千斤巨鼎下壓,此肘兩臂、兩肋、兩腿應
似一個整體,共同承受干斤下壓之力。
五、玉骨頂心
1、准備一根長二米的木棍(白臘桿最好),面朝牆站立,兩腳略寬於肩, 全
身放鬆,調整呼吸,舌頂上齶,意守丹田,肛門上提。
2、將棍的一端頂在牆腳下,另一端頂在心窩穴上,嘴微張吸足氣,提跟震踵,
吞津同氣齊注入丹田,丹田之氣上引至心窩穴,身體重心前傾,兩手握住棍端,給
心窩穴增加頂力,氣在體內運到少許呼盡。
功應:心窩穴。
註:心窩穴系人之死穴,是三十六大穴中除頭、襠部穴位外最薄弱的穴位之一,
較易受傷,氣運到心窩穴時,頂棍的力度要循序漸進,不能過余強求,以免受傷。
六、浪子劃船
1、身體直立,雙手垂於身體兩側,雙腳分開略寬於肩,平行站立,舌頂上齶,
全身放鬆,調整呼吸,意守丹田,肛門上提。
2、雙手掌心朝上,從身體兩側兩肘上托緊貼於身體軟堂(即肋骨之下, 髖骨
之上較軟和的部位),兩側;上動同時,嘴微張吸氣,氣直注入丹田後提跟震踵,
咬緊牙關,全身用勁,上半身徐徐向左邊倒壓,氣在體內運行少許將氣呼盡。
3、緊接上動,嘴微張吸氣,氣吸足後提跟震踵,咬緊牙關,全身用勁, 上半
身向右邊慢慢倒壓,氣在體內運行少許,將氣用嘴呼出。
功應:左右軟堂。
註:①人體軟堂部位的組織比較軟弱,功成的速度比其它部位要慢些,練功是
不能求之過急。
②練本部功時,當身體倒用那一側時,氣要從丹田運行到那一側,此時的感覺
似腹內有氣外鼓,腹外用掌使力內擠。
七、生鐵鑄身
1、身體直立,兩手各自直臂垂直於身體兩側,雙腳略寬於肩,平行站立, 全
身放鬆,調整呼吸,舌頂上齶,肛門上提,意守丹田。
2、吸氣,雙手握拳,拳心向內,兩臂屈肘從身體兩側上升至腋下。
3、上動不停,兩拳各自經山尖穴橫淮至任脈相碰。
4、上動不停,兩拳緊貼胸腹沿任脈用力緩緩下扎至丹田,少許,將氣呼盡
功應:兩肋、山尖、膻中、丹田、膀耽。
注意:1、氣隨兩拳行走路線而行,兩拳行至身體某部位時, 某部位氣感應明
顯。
2、吸進之氣吐盡時,全身帶勁,直到不忍受時才放鬆。
八.張飛擂鼓
1、身體直立,兩腳與肩同寬平行站立,兩手自然放於身體兩側, 全身放鬆,
舌頂上齶,肛門上提,嘴微張吸氣入丹田,提跟震踵,將氣布滿全身。
2、雙手握成實心拳,屈肘於胸前和背後同時甩打。
3、雙拳變掌從身體兩側下按,嘴微張將氣用力吐盡。
功應:胸、腹部位。
註:①此功開始可用雙掌拍打,後再用雙拳甩打,最後可用鐵沙袋甩打。「昏
憋氣時間(也就是排打時間)可由短到長,但不可一意強求長時間憋氣。;
九、童子拜佛
1、身體直立,兩腳與肩同寬平行站立,舌頂上齶,身體放鬆,肛門上提, 調
整呼吸後,嘴吸氣人丹田,兩掌從身體兩側上舉至頭上柑會(十指朝上,掌心相對)
屈肘下壓至胸前。
2、上動不但,腰徐徐向前彎壓,兩掌直下伸,指尖著地少許,將氣呼盡。
功應:背部、腰部。
註:練此功開始時,下腰不必強求手指觸地以免腰部受傷。
十、猛虎扒地
1、身體直立,兩腳略寬肩平行而立,全身放鬆,舌頂上瞪,意守丹田, 調整
呼吸,肛門上提。
2、兩腿屈膝,上體前俯下蹲,兩臂前伸,雙手直垂於地。
3、緊接上動,兩臂前伸約0.17m,十指張開著地。
4、接上動,嘴吸氣人丹田,身體全俯,兩膝相並伸直, 腳尖與指尖負荷全身
體重,全身斥勁,氣運兩臂,兩肘屈,全身下撲(以胸不貼地為宜)。
5、接上動,兩臂直伸將上體撐起。
6、氣在腹內行少許,上體直,兩腿屈膝下蹲將氣呼盡。
功應:兩臂、全身。
十一,鐵稟鎖喉
1、身體直立,兩腳同肩寬平行站立。全身放鬆,舌頂上齶, 兩手自然垂於身
體兩側,調整呼吸後吸氣人丹田。
2、將丹田之氣上運至頸,頸粗。雙手握拳擊打後頸。
3、上動不停,用雙拳擊打頸兩側。
4、上動不停,雙拳變掌,用十指戳擊頸兩側。
5、上動不停,雙掌大拇指、無名指、小指屈,用食中指戳在咽喉穴。
功應:喉部。
註:①此功練到一定時候,可用槍尖頂刺喉部。
②、可用筷子頂住喉部擊打,將其擊斷。
十二、天門封頂
1、身體直立,兩腳與肩同寬平行站立。舌頂上昭,兩手自然下垂,全身放鬆,
吸氣人丹田。
2、將丹田之氣沿任脈上運至頭部,咬緊牙關,頭部帶勁, 雙手握拳在百會穴
上拍打。
3、承上式,雙拳面緊貼兩太陽穴用力擂壓。
4、接上動,雙拳後移拍打後腦。
5、兩掌從身體兩側下按並將氣呼出。
功應:百會、太陽、後腦。
註:①初練此功時,雙掌拍打後腦時不要過急應循序漸進,由輕到重。
②雙拳拍打百會穴後,隨著功力的增高,可用頭撞牆、用棍擊背、用棍擊腰、
和用棍擊腹。
注意事項:
1、每6保持練功兩次,每次各30分鍾以上。
2、練功期間切忌吃冰冷食物。
3、練功100天內禁房事。
4、初練此功時,師傅最好站在旁邊輔導。
5、加強營養,提高身體素質。

Ⅵ 出堂弟子如何修天眼

大家晚上好今天給大家說一下,帶仙弟子怎樣去修天眼,有人問我說天眼被人封掉了,可不可滾拿以請你把我的天眼打開。在這里我想告訴所有的同修們,所謂天眼沒有任何人幫你打開,只有自己潛心修行,否則沒有任何捷徑。

如何修煉天眼,今天我再次給大家分享一下,天眼通是帶仙弟子多麼想修成的法門,開了天眼能看天上地下之萬事萬物。開天眼者,上可看天宮,下可觀地府,此眼大耐搭非凡眼,而是一種靈眼,此靈眼乃神通秘密之一,是超一般的能力,平凡之人不知此事,認為是虛假,其實這種超能力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天眼之光,來自靈光是超脫的神奇能力。

怎樣去修天眼通。天眼為五眼之一,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當然天眼不是陰陽眼,陰陽眼多半是天生之眼,凡帶陰陽眼者都能很清楚的分辨出陰靈的整體面貌和所穿戴的衣物服飾,甚至衣物的料子都看得很清楚,他們可以看見陰神,地仙等等等。

而天眼通則是靈運至眼睛所致,靈運至眼睛要能化光,才能見鬼神,因為鬼神就是一種光氣。很多出馬弟子會問我,師傅怎樣才能打開天眼通,怎樣才能讓仙家們幫我打開天眼通,在這里我要告訴大家想打開天眼就要誠心修行。天眼是修來的,而不是想打開就可以隨意打開那麼簡單。

首先,心要靜,修眼期間脾氣一定要安靜,不可急於求成,要順其自然,不可以發脾氣,急則氣郁,怒則氣散。如果這些你做不到的話就不要修煉,因為這一關過不了,很容易走火入魔,絕對不能兒戲。

其次,心術一定要正,不能藏邪,如果你修煉天眼只是為了神奇或是用在不正當的邪術上,那麼你一定修不成,要懷有救世救人之心。再有就是,心臟有問題的弟子不能修煉此眼,因為在修煉期間會出現一些幻影,天眼通打開的時候兩眉間會突然發出光芒,對心臟不好的人是極其危險的。

修天眼者一定要有恆心和堅持,在初練的時候,99天內每天的中午和子時都要修,不可以同房,不可以喝酒,雷雨畝猛天不可以修。在修眼的過程當中,會出現好多魔影或者幻境,一定要穩住自己心神,如果掌控不好就會神志不清而走火入魔。

修眼的時候,首先要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松衣解帶,光腳,坐北朝南,自然站立,輕呼三口濁氣,然後盤膝而坐,左右兩腿自然交叉,腰背伸直,雙手合十,如觀音菩薩般,兩拇指相對,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然後兩目微閉,非全閉上,意守臍下三寸處,三四分鍾,然後用鼻子吸氣,舌頭抵上齶,吸氣時用順腹式呼吸,呼氣時腹部稍內收斂,循環練習每次一個小時左右結束。結束時兩手搓熱,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兩手相疊於臍下三寸處,順時針輕輕揉36圈,然後反方向揉36下,男女相反,最後站立,向前走三步完成此修眼法。

今天就說到這里,以上是我個人經驗之談,如有不妥之處希望大家指出共同學習。可能不一定準確,但是僅供參考,今天就寫到這里》》》

Ⅶ 意守丹田後要讓思想怎麼走啊,怎麼個路線,今天才真正感覺到有這么回事,高人指點一下

以「呼吸」入手的煉法
一、 息息歸向一處,使神氣融結
1、止於臍下丹田:
胎息誠修煉之要務也,古雲:入定工夫在止觀,止於臍下丹田,觀於虛無法竅,如此則心神自定,慧光日生,以之常常了照於不睹不聞無聲無臭之地,而胎息常在個中矣。
2、照於印堂鼻竅:
人能一心靜定,屏除幻妄,迴光返照於印堂鼻竅,自然漸漸凝定,從氣海而上至泥丸,旋復降自中田,何莫非此胎息為之哉?
胎息是父母未生前一點元氣,父母既生後一段真靈,性得之而有體,心得之而有用,在天為樞,在地為軸,在人為歸跟復命之原。
3、向中宮吹噓:
若不於後天呼吸之息,息息向中宮吹噓,則金無所生,水不能足。若能一出一入之呼吸,息息歸根,神氣兩相融結,則後天氣足,先天之氣之生始有自也。久之,先天元氣即可蘊於中宮,生生不已,化化無窮。
4、了照不內不外之處:
將心神了照不內不外之際,虛心以聽氣息之往來,庶幾神依息而立,氣得神而融,未生前一團胎息,可得而識矣。
二、使息調至息微,以至於息無
1、蓋外呼吸原為包裹內之神氣使之交合。如非以外之呼吸,時時調停,周遍溫養,則內之神氣難以交合。呼吸收斂,始覺元氣。氣之不壯,由於息之不斂。因此調息工夫,是煉命之學。始而有息,久則息微,再久則息無,始是命學之真。
2、人能凡息一停,真機一現,凡息都是胎息。若雜念未除,塵心未凈,縱胎息亦是凡息。凡息不除,真息不見。
3、從口鼻之氣,微微收斂,斂而至於氣息若無,然後玄牝門開,元息見焉,此點元息即人生身之本,能從此採取,庶得真精真氣真神。必要呼吸息斷,元息始猛尺行,久久溫養,則玄牝出入。
4、將口鼻之呼吸,一齊屏息,然後真息見焉,胎息生焉答銷,元神出焉,元氣融焉,由此再加進火退符,沐浴溫養之工法,自有先天一點真陽發生,靈光現象,以之為葯,可以驅除一身之邪私,以之為丹。
5、息凡氣而見胎息,到得真意生時,胎息見時,自然陰陽紐成一團,氣暢神融,葯熟火化。
6、若聽其氣息,似有似無,則凡息將停,胎息將現,而本心亦可得而見矣。
7、胎息真動之徵驗:人到胎息真動,一身蘇軟如綿,美快無比,真息沖融,流行於一身上下,油然而上騰,勃然而下降,其氣息熏蒸,有如春暖天氣,熟睡方醒,其四肢之快暢,真有難以名言者。到此地位,清氣上升於泥丸宮內,恍覺一股清靈之氣,直沖玄竅,耳目口鼻,亦覺大放光明。
8、將凡息收斂至靜,到凡息已停,不問他元氣動否?而元氣自在個中矣。我當凝神以正,抱意以聽,此亦陰陽交媾之一端也。
9、生等務要煉出胎息,色身方有主宰,且有變化之妙。夫此胎息,是父母未生前,一點太極,既生後一點元陽,性(即神)依此氣以為主,命得此氣而不壞。在天為天樞,在地為地軸,在人為北斗。天地必有樞軸,而後可以常存,人身有此北斗,而後可以長生,此氣誠元氣也,所謂真陽一氣之動,即此胎息所積累也。
生等第一要積胎息,不但卻病延年,即仙體亦於此固結焉。夫以丹,即胎息之所凝也,神仙即胎息之所成也。第二行工,要在於元神,元神者何?即吾身心中之主宰也,天地未生我時,此神在於虛空,只一氣渾然而已,然在天為命,命即氣也,在人為性,性即神也。人慾煉神,離不得此元氣,夫以氣之清爽者,為我之元神,氣之重濁者,為我之形體,欲得元神長住,日見枝舉高精純,至於六通具足,必須采清空元氣,斂之於身心之內,久久烹煉,穢濁之體,變換純陽之軀,此氣是何如之靈哉?故曰靈陽是也。然欲采外來靈氣,務先空其心,絕無翳障,而後天地元氣得以入之,且人之胎息,與此元氣合一。

Ⅷ 征聯:小弟這里有句話由於平仄原因可作為下聯「乾坤大挪移挪移乾坤」,有興趣得朋友參詳參詳

下聯: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
這怎麼對。。

Ⅸ 我都練習意守丹田一個月了,怎麼還沒有感覺到有氣聚在丹田請大師指點

氣功修煉
開放分類: 武術、少林、氣功

靜修密要十八訣(一)尋氣以陰蹺為先
這句話的意思是:氣生於陰蹺。神光下照陰蹺,就容易引生內氣。陰蹺是八脈之一,就奇經八脈來講,陰蹺脈通,則奇經八脈皆通。陰蹺的部位在會陰穴,是采氣的關鍵穴竅。陰蹺一脈,上通泥丸宮大岩沖,下透湧泉,真氣的聚散皆從此關竅。得之者,身體輕健,容衰返壯,渾渾噩噩,如痴如醉。如果僅是為了得氣,守陰蹺是簡便的方法。
(二)舌柱上顎與觀照玄膺
先說舌柱上顎。
一般各家功法,多半是講舌「抵」上顎,有的說舌尖輕輕抵住上齒齦。這種做法的目的是為了接通任督二脈,同時產生津液。從我的實證效益看,舌尖如果輕抵上顎或抵住上齒齦,口生津液的效果並不明顯。查有關史料,則是講:「舌柱上顎」,並強調「漸塞喉嚨一竅」,意為舌頭與上顎接觸的過程中,要像一根柱子擎住上顎,並且舌尖要逐漸向軟齶的盡頭,接近喉嚨的部位移動,最後定在此處。
用此法修煉,雖然開始舌頭有些不自然,但很快就適應了,而且津液可以比較明顯地出現。如果再配合觀照玄膺,生津的效果就更明顯。一個辦法在前期訓練中,有沒有津液產生,是一個功法優劣的重要標志。
再說觀照玄膺。
玄膺是舌下舌系帶中間的穴位,它位於舌下玉液、金津的兩個穴位中間。有些針灸書上,把玄膺的穴位標為海泉。玄膺一穴是津液之海、升華之源,能用內視去觀照玄膺,則真精自然攝提而上,金液,玉液不僅是練功有效產生的一種現象,重要的是它是一種大葯,吞腹和灌溉全身後,對祛病健身、滋養身體有很好的效果。那些練功 不得法的同學,常常練得舌頭發燥、舌頭發直,採取觀照玄膺這個方法後,這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形正氣順
練功中調身的基本要求是:「形正則體松」,「形不正則氣不順,氣不順則意不寧,意不寧則氣必散亂」。形正則生勢,靜則有頂天立地、包容宇宙的氣概,動則有排山倒海之勢。很多人在練功時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所以在通周天過夾脊時就容易出大偏。修煉中,從尾閭到夾脊,往往會有岔道,古人稱之為「十字街頭」,會出現凶怒的性格,甚至胡言亂語,高唱天下自己本領最大,胡作非為,導致身敗名裂,前功盡棄。所以,練功一定要講究形正,具體來說,在調身的時候,要做到含胸拔背,把每一個骨節都拔開,頭懸空凌頂,好像頭頂著天,身子在懸空,然後把骨盆和尾椎略向前塌。如果是盤坐,屁股下面要墊一個十厘米厚的小墊,才能保證你身體的正直。如果是坐在椅子上,就要身子往前坐,只坐在椅子邊,則可以把身子拔起來。
(四)不法之法??面帶微笑
中功的各部功法,在習練時,都要求面帶微笑。笑對練功有三大特殊效用。
第一,笑是最好的放鬆法。人大笑時,下頜處於下移狀態。該部位的下移是人體放鬆的關鍵。與此相反,咬緊牙關,意味著緊張,過度緊張有礙健康。能使人從緊張狀態中放鬆的方法,莫過於一笑。
第二,笑是進入無念狀態的要法。人在笑的時候,大腦處於一片空白。
第三,笑是提肛縮腎的密法。人在笑的時候,有明顯的提肛縮腎之感,彷彿全身有一股向上腹部的作用力。可促進血液循環,防止靜脈淤血,增強肛門的抵抗力,對痔瘡、肛裂、脫肛、便秘、婦科病、泌尿系統疾病有明顯的治療作用。
每天堅持微笑運動,鍛煉了腎臟周圍肌肉,會使整個盆腔變得富有彈性,有利於生殖器的血液供應。保持外腎、內腎的旺盛活動,整個身體也就會更加健壯,壽命自然得以延長。

(五)返觀內視與戒貪內光
不少學功者,都知道意守下丹田,卻不知道意守二字實際上就是運用兩眼神光返觀內照。內視就是眼光和意念合在一起,然後,意在哪兒就觀哪兒,意在哪個穴位就觀哪個穴位。
返觀內視是通往高層次修煉的必經之路。盲修瞎練者不知其中的奧秘,他們把體外看到的一些光看作是很神奇的事,貪練不舍,而沒有把功夫用到返觀內照上來。氣功修煉的高層次是出陽神,陽神呢,它由氣光胎修煉而成,而氣光胎也就是古人講的「道胎」,它是以氣光棗友的形態表現出來。而這種光是一種內光,是一個能量。這種光的產生,滾殲必須是由意念和氣相交合才能出現這種光。所以說,返觀內視不僅是往裡面看的問題,而是把你的神覺、意念帶到了相應的穴位。李時珍曾講過「內景隧道,唯返觀者察之。」不返觀就沒有內視功能,沒有內視功能也就難以了解人體的經絡、穴竅情況。「為醫不明經絡,開口動手便錯」。更重要的是,進入不了高層次,難達彼岸。所以古人說:「彼岸非遙,迴光返照既是」。只要在內守的時候,抓住返觀內視,就可以很快出現光感,就可以一步登堂問奧。不經過返觀內照,也很難出現天眼功能。
兩眼神光的作用是由兩眼在人身體中的生理機制所決定的。「機在目」,「人之神,發於目」。從中醫學觀點看,五臟精華皆發於目,練功中無論是採取、交媾、烹煉、沐浴、溫養、結胎和脫胎,無不靠兩眼神光觀照自身,這是因為目到意到、意到氣至的緣故。
好貪看外光於兩眼之前,為學功人的通病,越貪看此光、欣賞洗光,你的元神之氣就日益消耗。練功後,兩眼不是神光煥發、視物清晰,而是兩眼昏花、視物模糊、弊端立現。

(六)久坐必有禪
我們很多同學坐不住。坐個把小時,就練不下去了,這種狀態就很難入定,更難開慧。須知:只要能坐的住,能夠松下來,到一定時間,就必能入定生慧,氣機由微而著,凡息停,真息現。玄關竅開及玄牝等各種真機及境界,都必須久坐才出現。坐不終局,必至練功中途而廢。
(七)築基之道??明辨空竅
人體穴竅是人體特殊功能的潛藏部位,亦是人體各交叉系統的康復中心。無論是求健身效果,還是開發人體潛能,都必須知道通過具體穴竅及相關修煉,才能獲得。所以練功不但要明理知法,還要明白人體穴竅。不同的功法,有不同的穴竅選擇。穴竅用錯了,就達不到修煉的目的。
穴位找准了,還會出現各穴位特有的快意和感覺。傳統的內丹功,強調內丹修煉的第一要素是明辨鼎器,要求練功者弄清內煉的關鍵和竅位,並把這個做為築基之首。
以下丹田這個穴位為例,它有幾十種說法,且出於名家之列的不下幾十種,如臍中一寸二、臍中一寸三、臍中三存、臍中前三後七、臍中前七後三、臍下一寸二、臍下二寸石門、臍下二寸四分、臍下四指關元,還有會陰、湧泉、命門、兩腎之間等等。到底哪家說得對?
從下丹田竅位的用途上,可以分為健身、醫療的守竅部位以及修煉內丹的守竅部位。健身和醫療的守竅部位只是為了聚氣生能、通暢經絡、平衡陰陽,達到祛病健身的目的。如此,則不必細守丹田具體位置,運用模糊理論,更利於練功人似守非守,避免死守,易學易練。如果從修煉內丹的角度看,就必須明確丹田的具體位置,因為練內丹一定要遵循嚴格的程度,選擇最佳的路線和最易產生結丹、養胎、育嬰、出神的生命能源所在地。否則,雖具有能源,但非煉丹所需要的葯,練不出結果;或由於位偏路遠,練出特異功能,但不便於在消耗最短的路線、部位上啟動或推動,就會因消耗大而不易成功。
各有對下丹田的命名,是基本練功的實效和目的,並非定位上的差錯。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不一樣,所修功法不同,自然會有不同的感受。從肚臍沿任脈的一個縱長區域,守任何一個部位,均可結丹,但臍中、關元、有蹺這三個穴位氣感最強,而這三個部位又以肚臍的綜合效率為最好。尉遲靜在《丹田部位探測的實踐研究》中,做了針刺丹田的實踐。針刺神厥(肚臍),可以引出循任、督脈環繞神厥、命門及向胸腹部斜行的放射狀感測路線,而針刺氣海、關元及陰竅時,則沒有類似效應。所以下丹田定位在肚臍內,為最佳竅位。
而肚臍又分為到底是一寸二、前三後七,還是兩腎之中等說法,在我的實證實修的體驗中,是以脊前臍後,前三後七、兩腎中間略下的這個體腔部位得氣最為強烈。古人稱這個部位為命門,這個命門不是命門穴。它無形、居身體之中,是全身的中點、極點、重心。這個部位,就是我們中功修的下丹田所在處。若找此部位,你可將身體正直,全身放鬆後,用意念去體會這個一身之中點。可用舌頭在口腔內慢慢地滑動,把口腔當作腹腔,用舌頭去滑動探測,然後體會那個中點。舌頭就像滑鼠在屏幕上尋找物品一樣,找到那一點,舌頭會有感覺,就定在那兒了。
為什麼選這個做修煉入手的竅位,它有什麼好處?我們將在第八個問題上詳細介紹。

(八)意守下丹田的奧秘
下丹田指臍後脊前,前三後七的命門處,亦稱?穴,是一個虛在的腔體。
我們先看下丹田的生理解剖位置。下丹田這個體腔的分層空間,左右是輸尿管;左右偏上是腎臟和腎上腺,再往上,左上方是胃和脾,右上方是肝和膽;正下方是小腸;再往下是膀胱;膀胱再下則是睾丸和附睾;下丹田體腔的平衡位置是橫結腸,臍上一點是胰臟,左下方是降結腸,右下方是升結腸,十二指腸在此竅穴的右方縱穿而過;再往前的分層空間是動脈和靜脈的交叉處,下丹田的後分層空間是太陽神經叢及性腺神經的部位;最後面的分層空間正對位是腰椎骨,下部則是骨盆。
由於它所處的特殊的生理解剖位置,使意守下丹田有助於全身各部位、各層次的相互內部聯系,能促使全身各部位協同動作,從而大大激發了生命力。人體下腹部是太極神經叢及性腺神經的部位,人體許多植物神經集中在太陽神經叢中,意守下丹田必然引起腹部神經的活潑,腹至近腰部毛細血管也將隨之活躍,而且很快西後神經末梢中的廢物、經肝、腎、大腸排出體外,這對人體具有重要意義。又因此部位在生理上與腎、胰、肝、延髓均有植物神經聯系,性腺還與腦垂體發生連鎖性的條件反射,活躍性腺功能。下丹田附近有腎腺、性腺等內分泌體,所以意守下丹田可強化內分泌系統的功能,特別是性腺受到良性激惹,精液充盈,功能增強,增加人體代謝、免疫能力以及應急應變能力。
從中醫和道家的角度看,下單對人體活力的關系最為密切。下丹田是任脈、督脈、沖脈經絡行始的起點,是「十二經脈之根」,是「呼吸之門」,是「三焦之源」,是真氣升降開合的樞紐,是男子養精、女子護胎的處所。所以,意守下丹田,可收到強身、防病、治病的效果。
下丹田部位前通臍(胎兒在母體中賴以吸收的根蒂),後通腎(人之精、命之本處)。意守此處,一吸百脈皆合,一呼百穴皆開。呼吸往來,增強了元氣,調動了經脈,所以下丹田又被稱為中宮和?穴。元氣積蓄於丹田,逐漸充盈後,就會自然流向全身各個經絡,產生通經走氣的現象,氣暢血和,流注自如。
肚臍又稱命蒂,也叫神厥,是人體能量從先天轉化後天的樞紐。肚臍內含著人天相應和運化的奧秘。
下丹田是調整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的中心部位,意守此處有發動內氣、貫通經脈之效,而「通則不痛」。
概括上述,下丹田為元氣所聚、積蓄之處,是生命活動的樞紐,是人體生命活動中心,意守下丹田可以後天呼吸之氣接蓄先天元氣,所以,意守下丹田可以治百病,可強壯下元,尤為老年人或破體之人添油接命功效突出。意守下丹田可糾正「上盛下虛」的現象,平衡陰陽,由於強化了肝臟的功能,還可增強排毒、解毒的作用。
上次我們提到有疑難病的學員可以用一個通用的方法來鍛煉,就是意守肚臍。我說為什麼意守肚臍能治百病在這次講,上述這些就是守肚臍能治百病的原因。自古以來守竅之法雖多,但初學者莫不以為守下丹田為本。

(九)關鍵環節??先煉能源
選煉能源在內丹修煉中,叫選煉葯物,這是氣功修煉的關鍵環節。
道家稱其為選真葯。這個真葯是什麼呢?就是精、氣、神。道家認為,精、氣、神是人之根本。所以精、氣、神叫三寶,具體分為後天三寶和先天三寶。
後天三寶,包括後天之精、後天元氣、後天神。後天神是指思維謀略之神,又稱識神,既是人的思維意識。
先天三寶包括先天精、先天氣、先天神。先天精是指元精。當修煉氣功達到入靜時,外物陽舉,稱為活子時,在活子時人體所產生之精為先天之精。練精化氣是指這個精而言。先天之精可使人益壽延年。先天之氣指元氣,是從胎胞之出生,由母親通過臍帶進入體內之氣。又稱為真陽之氣。先天氣平時分布於人的周身,察覺不到,更看不到。出現內視後,可在丹田看到一個黃色的氣團,這個氣團便是先天之氣。練功時下丹田溫暖,有熱乎乎之感,便是先天之氣產生的情景。用意念與先天元氣相交,才能結丹。先天神,是指元神。靜者為元神,動者為識神。
氣功修煉,理論上是修煉先天之精、氣、神,但入手還是從後天的精、氣、神修煉、以後天養先天。至於後天精、氣、神怎樣來煉,先天的精、氣、神怎樣運化及採集,都有具體的功法。
(十)丹田呼吸與息息歸氣
呼吸在傳統的內丹修煉上叫做明火候,要求修煉者注意意念和呼吸技巧,也叫調息,即調節火候。調息之意在於得真息。而尋得真息的下手功夫,就是丹田呼吸。
丹田呼吸的方法是,吸氣時小腹在向四處擴張,呼氣時覺得小腹由四外向內壓縮為一點。吸氣時擴張的范圍最好在周圍半米內,整個小腹都在呼吸。丹田呼吸要盡可能做到深呼吸,呼吸時要細、柔、慢、長、勻。好的氣功功法里都有深呼吸這一說。用丹田呼吸,不僅可以起到近似於意守下丹田的作用,而且,用深呼吸結合起來後,又可進一步發展為胎息,即氣功高層次修煉中所出現的真息現象。
修命功、找健康、就要先從腹部訓練開始,這是根基,而意守丹田和丹田呼吸,都是腹部訓練的方法。進行丹田呼吸時要息息歸臍。

(十一)凝神入炁穴
采氣聚能中,最重要的是采煉先天之氣,向宇宙攝取能量。這是補藏自身、提高功能功力或者延緩衰老的重要一環。先天之氣自虛無中來,人要從外界攝先天之氣,就必須要先使自己的心靈進入虛無狀態。只有修煉者的身心均進入虛無狀態後,才能可能啟動虛空中的能量運化,從而溝通人體虛空與宇宙之間的聯系,並進而融為一體。
先天一氣是無所不在的,不過,人若不進入虛空狀態,就無法采攝而進入人體。人一進入虛空狀態,先天一氣即可不採自入。這個基本原理,就如收音機和電視機憑借真空管則可迅速實現其傳播功能一樣。打通自身的關穴,進入不識不知的杳冥狀態,才能開通人體的毛竅穴道,宇宙虛空中的先天之氣就如水向低處流一樣自然就進入人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