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廣州人冬至吃什麼
擴展閱讀
廣州走路回貴州多久 2025-07-18 20:37:27

廣州人冬至吃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4-26 16:39:06

㈠ 飲食文化:廣東冬至吃什麼

冬至是我國流傳至今的一個傳統習俗,在我國各個地方都有著不同的風俗,要數冬至那天吃的最豐盛的就是廣東了,廣東不僅吃湯圓,還有各種熏肉臘味,還有養生老鴨湯等等。想了解更多嗎?一起隨我走進廣東看看吧。

燒臘

據介紹,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其中,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餘,准備一桌大魚大肉、臘肉臘腸,談笑風生地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大吉大利。

有些廣東人還有在冬至這天向親朋好友送臘肉的習俗。為此,各家超市精心設置了紅紅火火的臘味坊,裡面掛滿了各式各樣的臘肉、臘腸、臘鴨、火腿、鹹肉、熏肉等,不僅有散裝的,還有袋裝的,讓市民各取所需。

湯圓

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廣東尤為盛行。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廣州人還有個習俗,就是在冬至當天的中午,要做湯圓,一家人一齊吃了,以示團圓。

中醫認為糯米味甘、性溫,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後會周身發熱,起到禦寒、滋補的作用歲判,最適合在冬天食用。值得提醒的是悔雀歷,糯米不易消化,對於患有胃腸道功效和消化功能不好的朋友不宜多吃湯圓。

吃下4包餡的湯圓或30直徑1分小湯圓,熱量約280,相當於1飯,換算體重60斤的人,得慢跑碧搜半小時或走路1.5才能消耗熱量。所以,打算或正在減肥的人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

鴨湯

廣東冬至的美食還有鴨湯。冬至是最宜養生,最宜食補的時候,如果說在冬至前適宜吃當歸生薑羊肉湯以對抗陰氣,那麼,在冬至後則可選擇老鴨湯來滋陰潤燥,平抑體內的熱氣。

鴨子的葯性偏涼,它的「氣」是較為平和的,對於體質偏弱的陰虛者來說,吃鴨湯正可以起到養陰的功效。同時,鴨肉的營養價值和葯用價值都很高,食療功效明顯。除了陰虛者外,平時易患咳嗽、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孩子,常覺勞累的中青年人,皮膚乾燥的女性朋友都可以選擇常喝鴨湯,在品嘗美味的同時,還能養陰潤燥。

您可能還會喜歡:

飲食習俗:蘇州冬至吃什麼?

立夏季節吃什麼菜比較健康?

立夏習俗:立夏為什麼要吃蛋?

立夏吃什麼比較好?

㈡ 廣東冬至吃什麼傳統食物

冬至是中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都是冬至。在廣東地區,人們有著「冬至至,日漸長」的說法,因此冬至也被認為是迎接春天,新年的開始。

下面我列舉四種廣東傳鋒明統冬至食物:

1. 湯圓

冬至粥是廣東冬至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粥稠厚重而且具有獨特的口感,適合冬季食用。廣東人會選用黑豆、紅豆、粘米等用文火熬制而成的濃稠粥。此外,也會加入特定的中葯材、花生、蓮子等材料來調製成不同口味的粥。


舉個例子說明:

廣東人喜歡在冬至這一天吃湯圓。湯圓是一種由糯米粉製成的球散基啟形食品,通常在熱水中煮熟後食用。在冬至這一天,人們會在湯圓中加入沖如一些芝麻、紅棗、桂圓等食材,以增加其營養價值和口感。此外,人們也會在這一天吃一些糯米飯、臘腸、臘肉等食品,以表示對冬季的祈福和感恩。

在廣東,冬至是一個重要的節日,人們會通過吃一些傳統的食物來慶祝。這些食物不僅美味可口,而且寓意深刻,代表著人們對冬季的祈福和感恩。


總結:

冬至是一個象徵團圓、繁榮昌盛的重要節日。根據傳統,廣東人在這個節日里會食用傳統的食物來慶祝這個日子。湯圓、冬瓜盅、魚生和粥是廣東冬至的傳統食品。通過食用這些美食,人們可以享受美味的同時,表達對未來的美好祝願和期盼。

㈢ 冬至廣東吃什麼

1、廣州吃湯圓、糯米飯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廣東尤為盛行。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廣州冬至吃湯圓也稱湯團,冬至吃湯團又叫「冬至團」。許多老廣小時候的冬至記憶離不開一頓團圓飯。
2、賀嘩仔吃甜丸:相傳漢代冬至已有「進酒餚,謁賀君師耆老」的習俗。宋、蘆漏元以來,潮俗盛行吃甜丸。甜丸既是用糯米磨粉和水搓丸煮成的甜湯,是冬至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冬至前,農家主婦紛紛舂糯米粉(今多為機械輾制),有的互通有無,饋贈親禪汪友。
3、吃湯圓:吃湯圓在明、清時期已經約定俗成。在冬至這天,要「作粉圓」或「粉糯米為丸」。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記載,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做好湯圓後要祀神祭祖,而後合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
4、吃燒臘: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其中,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餘,准備一些臘肉臘腸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

㈣ 廣東人冬至吃什麼

冬至廣東吃湯圓、吃燒臘、喝鴨湯等等。廣東冬至的時候會流行吃湯圓,在冬至吃湯圓是我們國家很耐陸多地方的傳統習俗,在廣東是最為盛行的了。在民間是流傳著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在廣東冬至的時候吃湯圓也是稱為湯團,也叫冬至團。很多的廣東人在冬至有吃肉的風俗,而在餐桌昌空頃上的就是燒臘了,這是非常傳統的一種食物虧羨了。在廣東冬至的時候也是有喝鴨湯的習俗了,在冬至的時候是最養生的了,也是很適合在這個時候進補了。冬至簡介
冬至,又稱日南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傳統祭祖節日。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斗指子。

㈤ 廣東冬至吃什麼傳統食物

冬至大過年」是廣東人從小聽到大的諺語,對於廣東人來說,冬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每到冬至的時候廣東地區就會吃一些傳統的食物,下面就來看看有哪些,詳情請見下文。

1、雞鴨煲

「冬大過年」、「肥冬瘦年」是廣州人從小聽到大的諺語。廣州人過冬至,通常會煲湯圓、殺雞殺鴨,跟家人一起圍坐著吃頓豐盛大餐。

2、圍爐

打邊爐實際為打_爐,是高碧遲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名餚。在順德,一家人圍坐打邊爐過冬至,寄託著團團圓圓、暖暖和和過好這個冬的期許,盼一家人平安健康,共迎春節!

3、水欖

中山的「湯圓」並不圓,像橄欖戚李狀,故稱「水欖」。餡料通常是蓮蓉或綠豆沙,再加入一些菊花肉。

4、咸湯圓

陽江人過冬至,會做當地的特色傳統美食—咸湯圓,寓意「一家團圓、美滿幸福」。陽江人把湯圓稱為「圓子」,和普通湯圓不一樣,餡不是包在湯圓裡面,而是把湯圓切成粉粒,湯圓餡放湯里煮開,聞到香味後,再放湯圓一起煮。

5、酒煮羊肉

客家人稱冬至為「過冬」,按照習俗家家戶戶都要「好好地吃一頓」。冬至前後,梅州客家人都喜歡慧手吃羊肉煮酒,認為在冬至時節食用對身體大有裨益,因此酒煮羊肉成了客家人的冬至時令美食。此外,這一天釀造娘酒也是梅州地區最重要的習俗之一。這習俗已傳承上千年,至今仍盛行不衰。冬至當天一大早,許多村民都在家中忙著釀造客家娘酒。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

6、冬團

冬團是道_群眾在冬至時節(俗稱「做冬」)必吃的一樣傳統食品,由糯米皮和餡兩部分組成。冬團的餡通常以眉豆為主要原料,還會加入花生等材料,分甜咸兩種口味。做好的冬團需要用油刷一遍,然後用蕉葉墊好放在蒸籠里蒸熟。

7、艾角

是廣東一帶的漢族傳統小吃,屬於粵菜系。製作艾角的主要原料是艾和糯米粉。製作「艾」是最為重要的一環:先取本地野生艾草,用開水煮後用竹筲箕背擦磨成絨狀,製成食用艾。之後混合米粉做成粉皮,以咸、甜各料做餡包成角狀。惠州過冬食用的艾角多採用咸料,傳統用料多為蘿卜絲、豬油渣、蝦頭、五香粉等,蒸熟即可食用。

㈥ 廣東人冬至吃啥比較多廣東人冬至吃什麼

導讀:廣東人冬至吃什麼?廣東人冬至吃啥比較多?廣東人是會吃的,每個節氣的美食都不同,所以冬至這個大日子,肯定也有不少美食,大家也都對其感興趣的很。想侍逗知道廣東人冬至美食有哪些,就來瞧瞧小編的介紹吧。
廣東人冬至吃什麼
1、廣州:煲湯圓殺雞鴨。「冬大過年」、「肥冬瘦年」是廣州人從小聽到大的諺語。廣州人過冬至,通常會煲湯圓、殺雞殺鴨,跟家人一起圍坐著吃頓豐盛大餐。
2、佛山:蒸「松糕」。松糕有高升大發的好意頭,所以蒸松糕也是不能少的。
3、順德:圍爐。打邊爐實際為打_爐,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名餚。在順德,一家人圍坐打邊爐過冬至,寄託著團團圓圓、暖暖和和過好這個冬的期許,盼一家人平安健康,共迎春節!
4、中山:食「水欖」。中山的「湯圓」並不圓,像橄欖狀,故稱「水欖」。餡料通常是蓮蓉或綠豆沙,再加入一些菊花肉。
5、陽江:「咸湯圓」。陽江人過冬至,會做當地的特色傳統美食—咸湯圓,寓意「一家團圓、美滿幸福」。陽江人把湯圓稱為「圓子」,和普通湯圓不一樣,餡不是包在湯圓裡面,而是把湯圓切成粉粒,湯圓餡放湯里煮開,聞到香味後,再放湯圓一起煮。
6、梅州:「酒煮羊肉」。客家人稱冬至為「過冬」,按照習俗家家戶戶都要「好好地吃一頓」。冬至前後,梅州客家人都喜歡吃羊肉煮酒,認為在冬至時節食用對身體大有裨益,因此酒煮羊肉成了客家人的冬至時令美食。此外,這一天釀造娘酒也是梅州地區最重要的習俗之一。這習俗已傳承上千年,至今仍盛行不衰。冬至當天一大早,許多村民都在家中忙著釀造客家娘酒。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
7、東莞:做「冬團」。冬團是道_群眾在冬至時節(俗稱「做冬」)必吃的一樣傳統食品,由糯米皮和餡兩部分組成。冬團的餡通常以眉豆為主要原料,還會加入花生等材料,分甜咸兩種口味。做好的冬團需要用油刷一遍,然後用蕉葉墊好放在蒸籠里蒸熟。
8、惠州:艾角。艾角,是廣東一帶的漢族傳統小吃,屬於粵菜系。製作艾角的主要原料是艾和糯米粉。製作「艾」是最為重要的一環:先取本地野生艾草,用開水煮後用竹筲箕背擦磨成絨狀,製成食用艾。之後混合米粉做成粉皮,以咸、甜各料做餡包成角狀。惠州過冬食用的艾角多採用咸料,傳統用料多為蘿卜絲、豬油渣、蝦頭、五香粉等,蒸熟即可食用。
9、汕尾:冬節鴿。冬節鴿又稱冬節蛤、冬節_,是流行於廣東汕尾一帶的漢族小吃,一般到冬至節時家家戶戶都會做,因其形狀與蛤蜊的肉相似,故取名為」冬節蛤「,又由於方言的」蛤「和」鴿「同音,而後部分不清楚的以為是」鴿「,所以又叫冬節鴿;是廣東海陸豐特色小吃代表,至今稿鄭已經成為汕尾日常食品。
10、潮汕:冬節圓。潮汕地區民諺雲:「冬節大如年」、「冬節沒返沒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潮汕人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當作團圓節。潮汕的人們吃了冬節圓後,還要在家宅的門、窗、桌、櫥、梯、床等老敬賣顯眼處粘附兩粒冬節圓,甚至漁家的船首,農戶耕牛的牛角,果農種植的果樹也不例外。
11、湛江:煮姜飯。湛江吳川吃煮姜飯。姜飯是畲族的風味小吃,部分畲族群眾於春耕時有吃薑飯習慣。姜飯製作方法是先將鍋燒紅放入少許食油,然後倒入搗碎的薑末,炒片刻,加入水、鹽以及大米(糯米、梗米均可)燜熟。姜飯具有味辣、香的特點,有消除疲勞作用。
12、河源:吃蘿卜_。俗話說「冬至大過年」,對於客家人來說,冬至是一個大節日,每家每戶過冬至都做足了准備,其中,蘿卜_是最具客家風味的冬至食品,在客家人的餐桌上必不可少。對河源人而言,對於蘿卜_的回憶,就會想起每逢冬至節日與奶奶和媽媽圍在灶頭捏蘿卜_的情景,蘿卜_的製作手藝,多是女性在傳承賢惠的客家女人,大多都會製作蘿卜_,她們都是從自己的母親那裡學會捏蘿卜_。
13、茂名:菜包_。菜包_餡料和煮_是相同的,不過包成球形的包子狀,然後用干凈燙熟的大片生菜葉包住,再放進_籃蒸熟,無須用湯煮。蒸熟後有韌性的_身包在柔軟的菜葉里,入口另有一番風味。
廣東人冬至吃啥比較多
冬至廣東吃燒臘、冬節鴿、姜飯、湯圓、打_爐、艾角、鴨湯、松糕、菜包_、狗肉、生魚、糍粑等食物。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其中,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有些廣東人還有在冬至這天向親朋好友送臘肉的習俗。
舊時,廣州人過冬至,有自己的一套。敬神明、拜祖先、飼耗、食湯圓、做臘味糯米
飯、雞殺鴨燉八珍。冬至所食湯圓要是鹹的,叫「咸湯圓」,以沙葛、豬肉、蝦米做餡,配雞湯,味道「有得彈」。在鄉下,還要給耕牛吃一頓糯米糕,以及米汁、酒糟、蘿卜、菜水等,以感謝耕牛一年的辛勞與貢獻。
廣州冬至吃吃湯圓。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廣東尤為盛行。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廣州冬至吃湯圓也稱湯團,冬至吃湯團又叫「冬至團」。清朝記載,江南人用糯米粉做成面團,裡麵包上精、肉、蘋果、豆沙、蘿卜絲等。
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廣東人最講究吃湯團。他們在家宴上嘗新釀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圓號,然後用肉塊壘於盤中祭祖。一古人有詩雲:」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㈦ 廣東人冬至吃什麼傳統食物

廣東人在冬至這一天都會吃湯圓,因為冬至吃湯圓是中國傳統習俗之一,而且在廣東省特別流行。在廣東省的廣州市,更有一個獨特的習俗,那就是在冬至這一天的中午,會讓家人團聚在一起,親手來做湯圓兒,做好以後一起吃,取其團圓之意。

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酬神祭祖祭典完畢之後,通常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許多地方把冬至當作團圓節。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我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

(7)廣州人冬至吃什麼擴展閱讀

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先民們自古以來就有在冬至祭祀祖先的傳統,以示孝敬、不忘本。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祭祖的同時,也祭祀天地神靈,供品主要有三牲飯菜、三茶五酒等。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

所謂「年終有所歸宿」,在我國南方部分地區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不返沒祖先」的講法,冬至又被稱為「亞歲」、「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很多地方至今仍保持著冬至祭天祭祖的傳統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