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問,海關編碼的730640000這個產品美國是否反傾銷
這個海關編碼查到的信息是有反傾銷稅的,普遍反傾銷稅率為敬橋55.21%,普遍反補貼稅1.10%。
針對反傾銷的情況,可通過第三國轉口的方式來解決
更多反傾銷或轉口的情況可追問或找昵稱
查詢
更多反傾銷稅可關注公眾「轉口貿易反傾銷」
2019年10月31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對進口自中國的不銹鋼焊接壓力管(Circular Welded Austenitic, StainlessPressure Pipe)作出第二次反傾銷和反補貼日落復審產業損害肯定性終裁,同時對進口自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不銹鋼焊接壓力管作出第一次反傾銷日落復審產業損害肯定性終裁:在合理可預見期間內,若取消涉案產品的反傾銷和反補貼稅,涉案產品的進口對美國國內產業構成的實質性損害將繼續或再度發生。根據以上肯定性裁定結果,美國對進口自中國的不銹鋼亮埋猛焊接壓力管的現行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將繼續有效,對進口自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不銹鋼焊接壓力管的現行反傾銷措施將繼續有效。本案涉及美國協液拍調關稅稅號7306.40.5005、7306.40.5040、7306.40.5062、7306.40.5064、7306.40.5085項下的產品以及稅號7306.40.1010、7306.40.1015、7306.40.5042、7306.40.5044、7306.40.5080和7306.40.5090項下的部分產品。
2014年6月9日,美國商務部對華不銹鋼焊接壓力管作出反傾銷日落復審終裁:出口商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Zhejiang Jiuli Hi-Tech Metals Co., Ltd),製造商浙江久立不銹鋼光有限公司(Zhejiang Jiuli Welded Stainless Steel Pipe Co., Ltd.):10.53%;中國普遍:55.21%。
2014年6月9日,美國商務部對華不銹鋼焊接壓力管作出反補貼日落復審終裁:彰源企業股份有限公司(Froch Enterprise Co.,Ltd.):299.16%;廣州永大不銹鋼有限公司(Winner Stainless Steel Tube Co.,Ltd.):1.10%;中國普遍:1.10%。
② 廣東省宜華木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規模
2004年底,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木製卧室傢具進行反傾銷,宜華木業積極應訴,據理力爭,並協助其它中國傢具企業與美國政府反傾銷調查展開周旋,充分顯示宜華人敢於挑戰不平等貿易壁壘,維護自身及其他企業的利益的氣概和決心。
宜華木業股份有限公司採取特許經營和區域總經銷的模式,在國內50多個在大中城市建立了「宜華」傢具、木地板專賣店500餘家。在美國加州設立注冊資本為4,000萬美元全資子公司——「宜華木業(美國)有限公司」,擁有辦公及展廳面積達18萬平方英尺,成為當地最大的實木傢具和實木地板售後服務中心,同時在東部高點建造4萬平方英尺的展示廳,這是中國企業在美國上述地區最大的投資項目。
2004年,宜華木業在原有的生產基礎上投資興建「宜華木業城」,請德國專家規劃設計,主要設備從德國、台灣引進,生產流程高度自動化。「宜華木業城」規劃佔地1258畝,總投資為16億元人民幣,是全球最大的單體木業加工基地之一。目前,宜華木業彎明擁有木業本部、木業城、汕頭市宜華傢具有限公司、梅州市匯勝木製品有限公司、廣州市宜華傢具有限公司等八大生產工廠,總佔地面積為1,115,106.67㎡(約1,672.66畝),八大工廠的項目完全投產後預計將達到年產實木傢具100 萬套、木告孫地板500萬平方米。
公司在梅州、江西、黑龍江、俄羅斯、南美等建立多個原材料供應基地,實現對木材資源的循環利用,既有效地促進環境保護,又保障了生產所需原材料的正常供給,為宜華木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公司地址: 廣州市天河區天河北路689號光襪鬧鏈大銀行大廈三樓
③ 我國企業成功反傾訴案例有哪些~他們的成功在哪
裂爛1 【營銷案例】案例3 中國自行車在美國破「反傾銷」
一.案例材料
1996年9月19日至20日,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中國自行車協會等部門在廈門召開「輸美自行車反傾銷應訴獲勝總結會」。會上傳來令人激動的消息:美國對中國出口自行車發起的反傾銷調查案:中華自行車(集團)有限公司、廈門特貿有限公司等中國22家企業歷經1年2個月的苦戰,最終獲得全面勝訴。
這是我國自行車行業歷年來參加國外反傾銷大案應訴首次獲得全面勝利。該案涉訴金額達2億美元。
1995年4月5日,美國商務部決定接受美國哈飛自行車公司、馬雷俄亥俄製造公司和路馬斯特有限公司3家主要自行車製造商的起訴申請,對我國出口美國的各種自行車進行反傾銷調查。
從此,這場「洋官司」開始打響了。其實,外國對中國出口自行車反傾銷調查早就有過幾回了。1991年3月,歐共體首先發難。這對當時尚不甚熟諳國際商務法律尤其是反傾銷法律制度的中國企業來說,不啻是—聲驚雷。在短短1個月內亮纖必須完成應訴凋查問卷的第一個回合,結果倉促上陣各自為戰,最終中國企業稀哩嘩啦敗下陣來。1993年9月,終栽徵收30。6%的反傾銷稅,並取消17%的普惠制關稅待遇。從此,中國自行車再末駛進歐洲大陸。隨後不久,加拿大、肆鍵漏墨西哥、阿根廷等自行車進口大國立刻「步其後塵」,相繼對中國自行車進行反傾銷調查,中國自行車出口企業連遭重挫。
1993年底,中國自行車對美出口量劇增,引起了美國自行車製造商和新聞媒介的極大關注。這種「關注」似乎使中國企業猛然警醒了:又到了危急關頭,必須盡快行動,採取應對策略。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與中國自行車協會及時注意到了這一點,開始了預防在美應訴准備。1994年1月,這兩個協會聯合發文,提出了各會員單位在對美出口自行車時必須注意的問題,並委託美國偉凱律師事務所就美國對中國出口自行車反傾銷的有關動向進行了解,及時提供情況。
1994年11月、1995年1月,反傾銷風聲驟緊。已經加入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中國自行車協會和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的數十家企業和相關外貿公司,分別聚集上海和廣州,召開了「反傾銷研討會」和「做好美國可能對我自行車提出反傾銷的應訴准備工作會議」。
「廣州會議」邀請了美國偉凱律師事務所的專家到會,有針對性地對美國反傾銷法規進行講解,並參與對策研究,進行成本測算、報表編制和填寫調查問卷等准備工作的介紹輔導,開始多方收集答辯資料。
作者: 快瞧小猴子 2007-10-27 01:55 回復此發言
--------------------------------------------------------------------------------
2 回復:【營銷案例】案例3 中國自行車在美國破「反傾銷」
1995年2月,在上述3個行業主管部門的組織下,部分企業著手組團赴美開展工作 。一是全面了解美國自行車市場情況、美國自行車製造業動向和我國自行車在美 銷售狀況與出口前景;二是開始收集我方「沒有對美國相關工業造成損害」的材 料;三是通過多種渠道與美國進口商、進口商協會、自行車行業及有關部門接觸 ,探討消除或推遲美方提出反傾銷指控的可能性;四是考察有關律師事務所的業 務能力,做好一旦美方起訴便聯合聘請律師應訴的准備工作。
這些預防性措施為以後的應訴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美國商務部正式接受原告方起訴的當天,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就從海關獲取 了有關統計資料,並結合自行車配額招標名單及美方起訴書所列名單確定了應訴 單位。之後,成立了「應訴領導小組」和「應訴工作辦公室」,負責應訴工作的 領導和協調。
4月6日,中國部分必須應訴和主動要求參加應訴的企業互相聯絡,著手籌劃統一 聘請律師,並商討共同參與應訴的原則。
4月8日,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中國自行車協會在《國際商報》上發布了聯 合通告,並且通過其他新聞媒體傳播消息,各企業緊鑼密鼓地開始了應訴前的准 備。
4月12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發出了該委員會的調查問卷,要求我方涉 訴企業作出答辯。針對這次美國提出的反傾銷指控,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等3 個行業主管部門,於4月18日至19日在深圳共同召集涉訴企業和一些有外貿經營權 的企業,召開了關於應訴工作的會議。這次會議確定了36家自行車出口企業作為 「必須應訴的單位」,而且按照「對美反傾銷應訴中只能統一聘請律師」和「一 致對外應訴」的原則,決定聘請美國偉凱律師事務所負責具體應訴工作。
這一回,中國應訴企業准備打一場「整體戰」。
1995年5月31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作出初裁,認為中國對美國出口的自行車雖 然近期內沒有對美國的自行車產業造成實質性的損害,但由於中國自行車生產規 模和產量及向美國出口的趨勢,對美國的自行車產業存在著實質性損害的威脅。 從這一天起,這場「官司」進入實質性的階段,中國涉訴企業開始面臨沒有退路 、必須勇敢迎戰的局面。
獲得ITC初裁的「綠燈」之後,美國商務部便開始了反傾銷調查。調查程序分為調 查問卷——初裁——實地核查階段,最後完成終裁。
在這起反傾銷調查案的過程中,我國共有27家自行車出口公司、企業主動要求應 訴。但美國商務部只根據應訴公司的出口量選擇了中華自行車(集團)有限公司 、凱迪自行車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均為中外合資或台商獨資的自行車生產企業) 參加全程應訴,對這些企業進行單獨調查,給予分別稅率。經中方協同律師艱苦 交涉,美國商務部終於初步同意其餘18家應訴企業(均為自行車貿企業)應在 1995年9月30日前提交有關法律可以認定的文件,以說明企業是獨立於政府控制的 ,則可以考慮按全程應訴的9家企業的稅率給予一個加權平均稅率。這18家企業中 ,有包括廈門特貿有限公司、上海鳳凰自行車有限公司等在內的13家企業對問題 單A部分進行了完整的作答,作為一般應訴企業參與訴訟。
在訴訟的緊要關頭,中國外經貿部副部長於1995年6月18日致函美國商務部部長布 朗(Brown),表明中方的立場,要求美國商務部接受所有要求參加應訴公司的應 訴申請,並給予這些參加應訴的中國公司以充分的應訴機會和公正的待遇。
按照美國商務部的要求,中方22家應訴企業按期向美國商務部提交了全部(A、C 、D和B部分)或者部分(A部分)調查問卷的作答材料。
在這場頗為艱難的商務與法律的抗爭之中,22家中國應訴企業表現了頑強的鬥志 、團結的力量和必勝的信心。
作者: 快瞧小猴子 2007-10-27 01:55 回復此發言
--------------------------------------------------------------------------------
3 回復:【營銷案例】案例3 中國自行車在美國破「反傾銷」
1995年11月1日,美國商務部作出初裁,除中國順流自行車有限公司以外的其餘8家全程應訴企業大部分獲得較低的反傾銷稅率。但是,對於13家一般應訴企業,美國商務部並未按美國有關國際貿易法令就前述9家全程應訴企業所獲稅率的加權平均稅率裁定反傾銷稅率。
面對不合理的待遇,中國企業沒有畏縮,而是團結一致,委託律師全面出擊。中方律師一方面與美國商務部交涉,要求其提供計算數據,以便找出個別公司的初裁稅率高於估計的原因,對商務部「可能出現」的計算錯誤,要求其予以更正;
另一方面,開始起草有關文件,代表中方企業、公司向美國國際貿易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法院立即終止美國商務部這種違反美國有關國際貿易法令的行為,並為其他13家公司爭取公平、合理的加權平均稅率。
經過中方委託律師的依法交涉,美國商務部最後承認存在計算錯誤,並對初裁稅率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從而無任何一家中國自行車企業「存在緊急狀態」。
在美國商務部作出初裁後不久,中國順流白行車有限公司及其進口商通過委託的律師向美國馬薩諸塞州的聯邦法院起沂美方原告哈飛(HUFFY)公司,指出:原告在起訴書中稱其銷售的自行車是「美國製造」,純屬欺詐。根據我方所掌握的證據表叫,哈飛(HUFFY)公司銷售的自行車有50%的零件是進口件,其中大部分是從中國進口的。根據美國法律,所謂「美國製造」的產品,其零件也必須是100% 的美國製造。因此,中方自行車出口商和美方自行車進口商認為:原告這種謊稱 自己產品為「美同製造」的欺騙行為已構成不正當競爭,並且對中國銷美自行車 造成了嚴重損害,為此向原告提出1億美元的損害賠償要求。馬薩諸塞州的聯邦法院給予立案受理。依照美國有關法律,所有向美國出口自行車的中國企業均有權
向馬薩諸塞州的聯邦法院或者其他有關法院提起同樣的訴訟。
1995年12月4日至20日,美國商務部派員來華,對參與全程應訴的9家中國自行車生產企業進行實地核查。1996年初,由於美國政府出了預算問題,商務部「打烊」了好一段時間,直到1月底才恢復辦公,所以有3家公司的核查延至1月底才開始,原定的聽證會等一系列程序也相應順延。
1996年4月23日,美國商務部作出終裁,雖對初裁的全程應訴企業的稅率作了某些調整(如將順流自行車公司的稅率凋至2.05%,將凱迪自行車公司的稅率調高至13.67%,等等),但對13家一般應訴企業仍維持原裁稅率(61.67%)不變。
在美國商務部作出了終裁的前—天,中方應訴小組趕赴美國華盛頓,開始了更為艱難的應訴工作。在接到終裁結果之後,應訴小組緊急研究了可能採取的幾種相
應對策,最後決定通過司法途徑解決問題,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訴訟,並要求依法給予一般應訴企業以平均稅率。
4月24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舉行聽證會。聽證會上,控辯雙方的律師和聘請的經濟學家就中國出口自行車是否對美國相關工業造成損害等問題相互對陣。該委員會的6名委員坐堂聆汛,不時向控辯雙方發問。中方應訴小組與律師及時交換意見,當場研究相應對策,及時提供有力的證據。滿堂氣氛緊張卻井然有序,案件結果難以—預料。
聽證會結束之後,赴美應訴小組正式決定提起對美國商務部的訴訟。中國企業狀告美國的政府部門,這在歷史上幾乎是第—次。
1996年6月4日,是中國應訴企業不會忘記的日子。這一天,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此案作出終裁,裁定我方銷美國自行車沒有對美國相關工業造成損害或損害威脅。據此,對中國自行車反傾銷案件被撤銷,所有中國出口自行車在美國海關的進口限制都將被取消,已經交付美同海關的保證金都將被退回。
作者: 快瞧小猴子 2007-10-27 01:56 回復此發言
--------------------------------------------------------------------------------
4 回復:【營銷案例】案例3 中國自行車在美國破「反傾銷」
至此,歷時1年又59天的美對華自行車反傾銷調查案,以我國22家出口企業全面勝訴而告終。這是中國自行車行業贏得了有史以來反傾銷訴訟的第—次全面勝利,也是中國出口商品遭受國外反傾銷調查以來的一次重大勝利。
可以說,這次勝利來得極不容易。中國應訴企業最終之所以能夠勝訴,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行業主管部門高度重視,不但提前有充分的預測,而且及時進行了有效的組織、協調應訴工作。早在美國3家主要自行車製造企業起訴之前,中國機電產品出口商會、中國自行車協會和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就有許多末雨綢繆之舉,其中包括1994年11月和1995年1月分別召開研討反傾銷問題的「上海會議」、「廣州會議」。在應訴過程中,他們先後十幾次召集有代理律師和應訴企業代表參加的研討會和協凋會,確定了應訴單位、應訴原則及聘請律師負責應訴工作等重大問題。後來在最為關鍵的時刻,派出中方應訴小組赴美進行艱難而又卓有成效的應訴。
2.應訴企業積極行動,同舟共濟。在這起案件中,大部分涉訴企業—方面積極、主動應訴,另一方面在應訴過程中互通情況,協調動作,統一口徑,一致對外,避免以往為了自身利益各自為戰的情況。毫無疑問,應訴企業的團結—致,是中方贏得勝利的基礎。
3.此次應訴充分利用了美國的行政程序和法律程序,據理力爭。美國是一個法制 國家,而且—向標榜「貿易自由」,無淪在程序問題上還是實體問題上,都有許多中方可利用的因素,不應輕易放棄。因為—旦放棄,就等於敗局巳定。比如說,在接受美國商務部調查和核查時,我方善於趨利避害,使之抓不到「把柄」。
在美國商務部初裁和終裁後,積極要求對有關電腦數據和運算公式進行核對,糾正了不少錯誤,使—些應訴企業的稅率得以重新確定,為勝訴做了很好的鋪墊。
4.此次應訴正確選擇了代理律師,與之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並對代理律師進行有效的督促。由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統—指定,並由各應訴企業委託的美國偉凱(White Cosc)律師事務所兩位主辦律師比爾·柯林頓和陳香嚴對這一案件的勝訴做了大量的努力,功不可沒。另—方面,各應訴企業通過與代理律師簽訂《法律服務協議》的方式,確定了律師的權利和義務,有利與律師更好地完成代理職責。
此外,美國可能是出於對自身產業結構優化的需要,暫時還不打算把物美價廉的 中國自行車拒之於國門之外。不然的話,在美國反傾銷凋查期間,正值中美兩國 不斷發生貿易摩擦,而且中美知識產權爭端懸而未決之時,中方是不可能指望美國當局「大發慈悲」的。
我國自行車出口企業的這次重大勝利,鼓舞了士氣,積累了經驗,給在近年的出口貿易中屢遭挫折的我國企業對歐、美國家反傾訴應訴工作帶來了一線希望的曙光。
固然可喜可賀,但並不能陶醉,更不能從此高枕無憂。因為勝訴僅僅是開端,仍 要面對許多問題,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如何維護應訴企業及全行業的利益,規 范出口市場,保護勝利果實。
以往有過這種情況:一些沒有應訴的中國企業,不珍惜來之不易的勝訴結果,憑借沒付出應訴費用、產品成本低的優勢壓價爭奪國外市場;而應訴企業在應訴時耗費了大量財力,產品成本提高,在市場惡性競爭中處於劣勢。更為嚴重的是,這樣的「窩里斗」的競爭不僅損害了企業和國家的利益,而且很容易引起新一輪的反傾銷指控。
作者: 快瞧小猴子 2007-10-27 01:58 回復此發言
--------------------------------------------------------------------------------
5 回復:【營銷案例】案例3 中國自行車在美國破「反傾銷」
可以說,我國自行車出口企業面對此次勝訴的結果,有人歡喜有人憂。喜的是整個中國自行車行業保住了出口美國的市場;憂的是,我國自行車出口確實存在低價出口甚至競相壓價出口的現象。因而勝訴之後,我國自行車出口企業如何總結經驗教訓,加強自律和協調,確保出口有序發展,尤其是對積極應訴的企業,如何體現「誰應訴,誰受益」的原則,在出口配額等各項條件上優先給予鼓勵政策,這確實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新的課題。而且,對於中國企業習慣於利用價格戰進行「窩里斗」,而不能夠得到有效的制止和處理,仍是令人憂慮的問題。
為避免重蹈覆轍,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等部門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措施。
1996年6月21日,22家應訴企業發出《自律倡議書》,呼籲所有對美國出口自行車 的生產企業和外貿公司加強自律,遵守國家有關外貿的一切法規,反對低價競銷,維護國家、民族的利益和自行車業的正當權益。
1997年的出口配額招標工作中,中國自行車配額招標委員會已經明確了應訴企業同未應訴企業的區別,末應訴企業不得對美國出口自行車。
9月19日,在廈門市舉行的「輸美自行車反傾銷應訴獲勝總結會」上,確定了《自行車出口美國市場管理實施細則》。根據「誰應訴,誰受益」的原則,在—定期限內,只允許22家應訴企業享有對美出口自行車的資格,其他公司不得直接或間接對美出口自行車。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細則》的確定,是這次總結會的最大收獲。
這些舉措,無疑會對維護出口市場健康有序發展、鼓勵企業應訴起到積極作用。
「自行車案」勝訴了,涉訴企業的勇氣和民族精神值得贊賞。更重要的是,此案的勝訴對其他反傾銷案的應訴有著啟發和帶動意義。
④ 近年來中國反傾銷案例,如果可能加上案例分析,說一個即可解釋其原因
中國輪胎遭遇反傾銷案例分析
據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及五礦商會消息,印度商工部反傾銷總局應輪胎行業生產Nt#會的申請,已經於2005年12月30日對原產於中國汽車輪胎提起反傾銷立案。印度輪胎行業生產商協會是代表
印度最大的輪胎生產企業的組織。目前,該協會的會員包括MRF、Apollo、Tyres、JKTyre、Ceat和Birla公司等印度的輪胎大生產商。
據資料:截至本案,印度已累計對華發起87起貿易救濟調查案件,其中反傾銷調查84起,保障措施調查2起,特別保障措施調查1起。
2005年以來,印度對中國共發起6起反傾銷調查。印度之所以頻頻向我國出口產品揮舞反傾銷大棒,主要原因就是中國和印度在產品結構上的類似。
我市涉案企業為廣州珠江輪胎有限公司。該公司全年出口印度1068萬美元,佔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珠江輪胎的應訴態度、方法與結果將直接影響我國鋒羨行在印度的輪胎市場。近日,該公司負責人已經
趕赴北銀嘩京,與商務部及商會商討應訴事宜。
2005年中國輪胎大事記:
2005年3月,印度輪胎業生產商協會表示,將在1個月內向政府對原產於中國的汽車輪胎提交反傾銷訴訟申請。該協會董事DRavindran表示,印度汽車輪胎生產商協會已經事先向海關作出通報,並提供了目前輪胎的市場價格。印度輪胎銷售商協會表示,生產商協會此舉是「不公平」的。中國的輪胎價格低是因為中國天然膠的銷售價格比印度要低得多。商務部呼籲我國有關生產/出口企業應密切關注此事動態,積極做好應對准備,保證出口的順利進行。
2005年4月,土耳其政府發布公告,對原產於中國的輪胎作出反傾銷初裁,決定從2005年3月10日起徵收臨時反傾銷稅,稅率為33%。這一舉動再次為我國敲響了輪胎出口遭遇反傾銷的「警鍾」。反傾銷行為極易引起仿效。自2004年以來,土耳其、印度、秘魯等國先後對我國出口輪胎提出反傾銷立案調查,如果此種勢頭發展下去,勢必會對我國輪胎行業造成不利影響。
2005年8月20日,土耳其外貿署對原產於中國的輪胎反傾銷案作出終裁,認定中國出口的涉案產品存在傾銷,並對土耳其國內產業造成損害。終裁決定從即日起,對原產於中國的輪胎以CIF價按不同稅號分別徵收60%或87%的反傾銷稅。案件中,我國應訴企業未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待遇。
2005年10月28日,南非國際貿易管理委員會發布公告,接受南非製造業聯盟代表南非國內的輪胎生產商提交的申請書。對原產於中國的輪胎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南非國際貿易管理委員會認為,原產於中國的。輪胎在南非國內市場上低價傾銷,給南非國內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傾銷調查期為2004年1月1日~2005年3月31日,損害調查期為2002年1月1日~2005年3月31日。2005年初,南非製造業聯盟代表南非國內的輪胎生產商向南非國際貿易管理委員會提交申請書。申請書提供的證據表明原產於中國的輪胎在南非國內以低於正常價值的價格在南非市場銷售,導致南非國內的同類產品生產者不能在市場上參與公平競爭,給南非國內輪胎生產者的經營和發展造成嚴重影響。涉案產品屬於新型充氣輪胎,其中包括海關編碼為40111000,『主要用於摩托車;海關編碼為40112015,主要用於卡車和公共汽車;海關編碼為40112025,主要用於載重指數不超過121的汽車和載重指數超過121的汽車。
2005年12;月23日,墨西哥調查機關決定對原產於中國的旅行小客車和輕型卡車輪胎進行反傾銷調查,調查期為2004年1月1日一2005年3月31日。涉案產品海關編碼為40112003、40112005。
2005年12月30日印度商工部反傾銷總局對原產於中國的卡車和客車斜紋輪胎提起反傾銷調查,涉案產品的印度海關編碼為40112090、40131020、40139049。
L2005年12月31日,中國輪胎行業應訴南非反傾銷調查的案件成為中國輪胎企業首次在行業協會一一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的組織和領導下進行的大規模集體抗辯。北京小耘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毅作為代表律師表示,「根據我們所了解的情況,在中國,沒有一個行業像輪胎行業這樣遭受過如此高頻率的反傾銷調查,因此派扮本案是中國產品在出口中遇到反傾銷損害最典型的案例。我們要求政府出面同南非政府和相關企業交涉。」在過去5年裡,中國輪胎企業已經經歷了多次打擊。前幾次遭遇反傾銷,中國的輪胎企業由於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再加上出口金額較小,影響不大,基本上沒有進行任何抗辯,因此,中國輪胎也基本上從委內瑞拉和秘魯市場全部退出。
由於我國擁有豐富的廉價勞動力,發達國家橡膠加工企業向我國迅速轉移。目前,世界輪胎十強中已有8家「落戶,,中國,促使我國輪胎產量大幅增長。國內輪胎市場呈現供大於求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輪胎企業紛紛加大了出口的力度。但出口輪胎產品和市場結構不盡合理。出口輪胎中以低檔次輪胎為主,出口價格低;出口國家以發展中國家為主,出口中東、東南亞、非洲、南美等地區的輪胎約占出口總量的70%,而北美、歐盟等發達國家所佔比例較小。隨著近年來我國輪胎出口逐年迅速增長,遭遇的反傾銷案件也越來越多。雖然名義上提起反傾銷的是南非、印度等國的輪胎生產商協會,但背後實際操縱該協會的則是世界輪胎巨頭。近幾年來,這些壟斷國際市場近60%份額的跨國公司在中國頻頻建廠,通過各種營銷手段來擠佔中國輪胎企業的國內市場,迫使中國企業只能加大開拓歐美、南美、亞洲和非洲的海外市場來彌補國內的損失。但就在中國企業剛剛大規模進入國際市場的同時,這些世界輪胎巨頭又意識到中國輪胎有可能威脅到其在國際市場的份額,於是通過上述多起反傾銷案件來擠壓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份額。
我國輪胎生產企業,為避免重蹈屢遭反傾銷和保障措施之覆轍,要從政策和技術兩個層面積極籌劃反傾銷的應對措施。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大輪胎生產、出口的宏觀調控力度,力促輪胎出口由數量型向技術型、效益型轉變。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管理協調作用,加強行業自律,避免惡性競爭;對國外出現的反傾銷調查,應及早組織企業應訴,避免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
出口輪胎企業要實施名牌戰略,加大技改力度,調整出口產品結構;積極開展體系認證和國外產品認證出口;重點企業利用技術優勢到國外投資和合作建廠,防範國外反傾銷風險。
⑤ 列舉一些近年的國際反傾銷案例
1、美終裁中國產晶體硅光伏電池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
美國商務部2012年10月10日作出終裁,認定中國向美國出口的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這基本為美國針對此類產品徵收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雙反」)掃清了道路。按照美方貿易救濟程序,除美國商務部外,此案還需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作出終裁。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定於2012年11月23日左右作出終裁。如果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也作出肯定性終裁,即認定從中國進口的此類產品給美國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或威脅,美國商務部將要求海關對相關產品徵收「雙反」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