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粵菜燒味汁的做法
粵式豉汁的製作材料:
主料: 方法蘆春一:清油30克,鮮蒜茸5克,豆豉末10克,料酒5克,鮮紅尖椒末5克,高湯25克,醬油5克,白糖5克,味精10克,精鹽5克,胡椒粉2克,香油5克、熟雞油5克。
方法二:陽江豆豉茸1000克,清油500克,鮮蒜茸200克,鮮姜茸100克,陳皮末75克,洋蔥末50克,鮮青紅尖椒末50克,芫荽莖末50克,花雕紹酒100克,魚露20克,白糖50克,味精50克,美極牌醬油50克,蔥白粒100克,熟雞油100克。陪飢耐
粵式豉汁方法一: 將鍋炙好,下入清油30克,燒至五成熱,下入鮮蒜茸5克、豆豉末10克,炒透出香,烹入料酒5克,下入鮮紅尖椒末5克炒香,下入高湯25克、醬油5克、白糖5克、味精10克、精鹽5克、胡椒粉2克,勾稀芡,淋入香油5克、熟雞油5克即成,倒出備用。
方法二: 將鍋洗凈燒干,下入陽江豆豉茸1000克,炒至干香盛入盆中。將鍋炙好,下入清油500克,中火燒至六成熱,下入鮮蒜茸200克、鮮姜茸100克爆香,下入陳皮末75克、洋蔥末50克、鮮青紅尖椒末50克、芫荽莖末50克炒香,烹入花雕紹酒100克,下入炒乾的豆豉茸,加入魚露20克、白糖50克、味精50克、美極牌醬油肢坦50克,下入蔥白粒100克,翻炒均勻,改用文火慢炒,至炒透香氣溢出,盛入盆中,淋入熟雞油100克封頂即成。
2. 老廣美食燒臘,怎麼做
燒臘是一種菜餚,燒臘其實分為「燒」和「臘」兩種,但是現在人們總是將「燒臘」連在一起叫,都不太在乎種類了。燒臘一般是先用秘制的醬汁腌制一段時間再放到爐里烤,燒鵝、乳豬皮脆,肥美,口味略帶廣東人喜愛的甜味。燒臘包括燒鵝、乳鴿、乳豬、叉燒以及一些鹵水菜式。
燒臘,是一種由來已久的民間吃法,也是廣東的一個傳統性質的名菜。廣式燒臘源於北方的燒烤煮食,後來唐宋時期,阿拉伯人、印度人又將灌腸食品傳入廣州,廣州廚師們進一步將又融合西方灌腸製作方法與本地腌制肉食的方法相融合,多年的傳承發揚之後,脫離原主,獨樹一幟,創作出「中外結合」的廣式臘味,成為獨有粵式之味的燒臘,名揚海內外。
燒臘其實分為「燒」和「臘」兩種。
燒主要包括燒鵝、乳鴿、乳豬、叉燒拆判以及一些鹵水菜式。一般是先用秘制的醬汁腌制一段時間再放到爐里烤,燒鵝、乳豬皮脆,肥美,口味略帶甜味。鹵水菜式相對清淡,鹵水鵝掌(翼)、鹵水鴨腎等。
臘味品種分別有:臘腸、臘肉、肉脯、美極鳳餅、蛋黃鳳凰盞、醬封肉、晾肉、金錢片、臘豬心、臘豬俐、豉鴨、臘乳鴿、臘雞腿、臘乳豬、臘大魚柳等。
採用先進的太陽能(無污染)乾燥技術,使生產出來的臘味具有天然生曬、衣脆肉嫩、色澤鮮明、甘香可口、口感獨特的特點。
臘味通常都包括臘腸、臘肉、臘雞、臘鴨等等,各取適量,放入煮好的煲仔飯里再煲一煲,上桌時再添一勺醬油,真是吃得又方便又美味。到了吃臘味的好季節,一煲煲油汪汪、香噴噴的煲仔飯最惹人胃口了。
廣東人離不開燒臘,是因為燒臘在粵菜界佔半壁江山,對以食為天的廣東人來說,燒臘的地位是不可撼動,在廣東生活得久,一般隔幾日物改就會吃一次,是粵菜肉食霸主。廣州大大小小的菜市場,肯定有一兩間燒臘鋪,而在學校、公司等飯堂,基本上有一半的菜式都會同燒臘有關,而各種宴會的頭罩御判盤一定、必然、絕對是各種燒臘拼盤。廣東人對本土燒臘的確情有獨鍾、難以自拔。
做法:兩三斤重的腩肉,刮干凈豬毛,用針「吉」豬皮,越多越好2反轉豬肉,用刀割幾刀平行直紋,用味精鹽混和五香粉胡椒粉,混合後的調味料看上去有點似三合一咖啡粉淡少少的樣子就可以,在腩肉肉的一面擦均勻調味料,豬皮只要用手剩餘的調味料抹一下就可以,腌它大半天,豬皮大滾水淋熟,肉輕輕淋下變白就可以。(可放進平底的鍋子裡面加水煮)之後吊起吹乾水份(特別系豬皮可以用風扇重點吹乾至有點干硬,才可以正式燒焗)。
不夠兩吋厚的肉,應該180度焗35分鍾.,看皮的情況,用掃掃上生油,隔一段時間再掃(掃油可以另皮的溫度上升,因而爆裂,如果起大泡泡像起瘤,就是用長針「吉」穿,用小刀按平,得小不要讓油彈到,後段時間焗皮時不夠火再加火,用多20分鍾就應該可以做好。
鵝肉營養豐富,肉嫩味美,自古流傳「喝鵝湯,吃鵝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諺語。燒鵝脂肪含量低,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蛋白質含量比鴨肉、雞肉、牛肉和豬肉都高,賴氨酸含量比雞肉高出30%。鵝肉味甘平,有補陰益氣之功,暖胃生津之效,是中醫食療的好原料。常食鵝肉或喝鵝湯,對老年糖尿病患者有控制病情發展和補 充營養的作用。吃鵝肉對治療感冒和急慢性氣管炎有良效。對於長期在有鉛中毒危險的環境中工作的人,鵝肉有解毒功效。
適合人群:一般人皆可食用。氣津不足,時常口渴、氣短、乏力、食慾不振者可經常食用。膽囊炎、膽石症患者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