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廣東人煲湯的方法都有哪些,有什麼技巧嗎
我們都知道廣東人非常注重吃,廣東的早餐文化在中國都非常有名,作為愛做飯,愛煲湯的美食廣東人,會煲一手好湯是每個廣東人做飯的必修課。那麼,為什麼廣東人煲湯那麼好喝呢?難道他們有什麼獨門秘方?還真被你猜對了,之所以廣東人煲湯非常好喝,主要是他們用了以下的幾種方法:
第一,食材的選擇
都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想做得一手好菜,煲湯也要鮮美,食材肯定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廣東人之所以煲湯這么好喝,其中的一點原因就是他們特別會挑選食材。廣東人煲湯的時候講究七分肉,三分骨,也就是煲湯必須要用到的食材:肉和骨頭肯定是少不了的,肉和骨頭的作用主要就是提升湯的鮮美程度,讓湯喝起來更加的香和更加具有營養。同時骨頭和肉的處理也非常的講究,要先用生薑,鹽和蔥用冷水先把骨頭和肉煮一次,等待水上出現灰色的泡沫,再將肉和骨頭拿起來進行清洗,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清理掉表面的臟東西,並且具有除腥味的作用。
B. 廣式煲仔飯味道非常好,我們在家該怎麼做呢
煲仔飯源於廣東廣州,煲仔飯其實就是砂鍋飯,不過廣東人把砂鍋叫做煲仔,所以砂鍋飯又叫做煲仔飯。
為什麼要選用砂鍋做飯?因為砂鍋受熱均勻,保溫性也好,能很好的把食材的營養成分保存下來,而且砂鍋做出來的飯味道非常香濃。
煲仔飯非常講究火候,不能夠用猛火煲,只能用文火慢煲,不急不躁,耐心等待,這樣才能把食材和米飯的味道和營養全部煲出來。
煲仔飯的米也有講究的,用長顆粒的進口泰國香米,或者油粘米最好,這種米晶瑩油潤,米粒修長,米味悠長。不要選早稻米,因為早稻米吸水性不好,最好是晚稻米。
煲仔飯的傳統品種有:豆豉排骨飯、臘肉臘腸煲仔飯、滑雞飯、黃鱔飯、田雞飯、咸魚香肉飯等,現在全國各地都有煲仔飯,根據地方不同,菜品各有特色。
這是廣式的煲仔飯做法,現在,煲仔飯不止廣東人喜歡,全國各地都有煲仔飯了,裡面的菜也是各種各樣都有,湖南人加辣椒,四川人喜歡加麻辣。
總結一下:
1.煲仔飯的米要提前浸泡一下,讓米粒吸足水分,這樣煲出來的米飯才會晶瑩剔透粒粒香。用優質長粒米味道會更好吃,不要用早稻米。早稻米吸水性不足,會有很乾很硬的感覺。
2.煲仔飯一定要用小火,切忌不能用大火,而且肉類放入後,要把砂鍋四周轉動,讓砂鍋受熱均勻,這一步需要耐心。
C. 如何自製廣東腸粉
腸粉大概是廣東人最常吃的早餐小食之一了,以米粉磨漿攤薄蒸制而成,有色白晶瑩透亮,入口Q彈爽滑的特點,基本的腸粉做法都一樣,但在基本款上又可以生出許多變化,在廣東腸粉是可以加多種配料而做出非常多的花樣的,常見的有攤雞蛋的,也有夾肉末的,也有加火腿的,還有加各種蔬菜的,當然也有什麼也不加的純白腸粉,但在醬汁上做文章的,常用的有醬油汁、豉油汁、麻醬汁、花生醬汁、番茄醬汁、甜辣醬汁,還有混合多種醬料的混醬,所以這個可做的方法就多了去了。
這里給親一個比較常吃的家常版腸粉的做法吧,正宗傳統腸粉又叫布拉腸粉,腸粉的靈魂在粉皮的調漿比例,用多少米粉用多少水加不加一些其它的如木薯生粉、澄粉之類的粉類,這些各家有各家的配方,細究起來比較麻煩,所以我們省事一點直接買預拌好的腸粉粉就好了,回來按說明書上的比例兌上水就是腸粉漿了,然後蒸制,傳統做法是用紗布的,我也試過但每次成品出來都很厚,沒有透明薄滑的外觀,所以這里為了讓初學的家庭製作者成功率更高,我用的是披薩盤隔水蒸的方法,這樣揭出來的腸粉皮更薄更透當然口感也更好。提示:正宗做腸粉的方法不是這樣的哈,我的這種方法只適合家庭製作,親要開店的話可千萬別象我這么做。
字上看到腸字,也許很多人會聯想到不是那麼干凈和文雅,其實它也是米湯經過高溫蒸燙,成為一種透明狀的粉類,有人喜歡把雞蛋一並蒸,也有人喜歡把肉類、海鮮類一起蒸,最後加入點綠色的青菜葉子!再淋上精心調制的醬料,喜愛吃辣的加點辣椒醬,喜愛醋的也可以加點醋,一切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調配,適合東西南北,男女老少品嘗!
腸粉作為廣州街頭再尋常不過的一款小吃,雖然現在鮮有人在家中自製腸粉,雖然我們的手法不夠嫻熟,但這一切的一切,為的只是對這種經歷史沉澱而成就的經典美味以尊敬與懷念。
晚上回家看見老婆又在忙活做飯了,她說今天做腸粉給我吃,我最喜歡的就是這個了,真實喜歡的啊。但是她說蒸的時候不小心給弄爛了,但我還是吃完了,因為我愛她,她做的全都是好吃的。
腸粉是源於廣州西關的傳統小吃,早在清代末期,廣州街頭上就已經聽到賣腸粉的叫賣聲。那時候,腸粉分咸、甜兩種,咸腸粉的餡料主要有豬肉、牛肉、蝦仁、豬肝等。而甜腸粉的餡料則主要是糖浸的蔬果,再拌上炒香芝麻。
材料:粘米粉:230g,澄面(玉米澱粉):20g,粟米粉:45g,水:700ml,瘦肉,雞蛋,蔥花,食用油適量。
粘米粉:澄面:粟米粉:水的比例大概是10:1:2:30。
也就是如果是15g的澄面,粟米粉就要30g,粘米粉就要150g,水就要450ml。
肉腌料:料酒1茶匙,生抽1茶匙,油1茶匙,生粉適量。
腸粉醬油:生抽,糖,麻油。(拌勻,微波30秒即可)
做法:
(1)攪瘦肉放入腌料拌勻,腌制10分鍾。
(2)蔥切蔥花,雞蛋打散備用。
(3)把粘米粉,澄粉,粟米粉和水拌勻成粉漿。
(4)碟子刷上一層食用油,放入肉末,倒入一湯勺粉漿,放入蔥花和雞蛋。
(5)鍋放水燒開,把放好材料的碟子放在蒸架上。
(6)蓋上鍋蓋蒸3分鍾左右。(打開蓋子,看到粉漿成型,鼓起小泡泡就表示熟了。)
(7)用鏟子把腸粉捲起來就可以了。
腸粉,可以說是廣東的特色美食之一,是一種米製品。廣東腸粉傳承至今主要分為兩大類別,分別是布拉與抽屜式腸粉,布拉腸粉主要是以品嘗餡料的美味為主,抽屜式腸粉主要品嘗腸粉的質感和調料為主。
現在的腸粉是可以說是廣東人必不可少的早餐之一,但是每個區域的口味不一樣對腸粉的製作方法也是不同的。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腸粉的製作方法
1.准備材料:腸粉粉一袋、澄面兩杯、水五杯,蔬菜,肉(雞蛋)。除此之外,你還需要製作腸粉的工具―鑼鑼。
2.往鍋中倒入適量水,隨後開火將水燒開。同時,進行調粉這一步驟。將粉和面按照要求的比例加水,進行攪拌直至調成均勻的米漿狀即可。
3.對生菜進行處理。將生菜洗干凈後,把留待在生菜上的水控干。
4.對雞蛋進行處理。將雞蛋打散後,倒入碗中進行攪拌直至均勻。
5.取出製作腸粉所需工具―鑼鑼。擦一層油在鑼鑼上面,然後倒入一勺半調好的米漿狀粉。
6將雞蛋倒入米漿上,注意要慢慢地倒入,使其在米漿上均勻攤開。再把肉鋪在上面。
7.待鍋內的水燒開,放入鑼鑼並晃動一下,讓米均勻的鋪在鑼鑼上。
8.把蓋子蓋上,蒸一分鍾左右,待腸粉冒泡時則證明已經煮熟。在蒸的時候,可倒入另一份米漿,以此節省製作時間。
9.將腸粉皮颳起,盛入盤中。
韭黃鮮蝦腸粉
材料
大米:水1:1.5,生粉:水1:2,生米漿水:熟粉漿糊4:1,醬油:冰糖:油:水4:1:1:3
做法
1.制粉漿。按木薯生粉:水=1:2的比例調勻,然後在小火上煮至起糊,與已經打好的生米漿再一起在攪拌機中打勻(生米漿水:熟粉漿糊=4:1),並倒出待用。
2.製作腸粉醬汁。美極鮮醬油4大匙,冰糖1大匙,油1大匙,水3大匙拌勻,加熱至冰糖融化。
3.做餡料。鮮蝦去蝦線後,用少許鹽和胡椒粉腌10分鍾。韭黃切段,銀牙摘去兩頭。一起加入生抽、鹽、糖、胡椒粉拌勻,即為餡。
4.蒸腸粉。八寸大小的圓盤中抹油,加入1/4杯米漿放入沸水鍋中,待米漿底部稍微凝結後,加入餡料。蓋蓋煮3分鍾。
5.起大泡後拿出放入冷水盆中浸泡一下,用手指在盤邊劃一圈,從一頭捲起即可。
香港齋腸粉
材料
粘米粉150克、澄粉或生粉30克、鹽1/4小匙、油1大匙、水500ML、蔥一根,蒜瓣兩個,蝦皮兩勺,生抽一勺,白芝麻一勺,芝麻醬兩勺,辣椒醬兩勺。
做法
1.鍋中入油,炒香蝦皮和蒜泥,盛出備用。
2.將粘米粉,生粉,鹽,油(加油後腸粉會更滑),水一起兌勻,放入蔥花和炒好的蝦皮蒜泥,攪拌均勻無顆粒。(用打蛋器攪拌會讓粉質更細膩)。
3.平盤中刷一層薄薄的油。蒸鍋大火將水燒開。
4.將一勺米粉漿倒入平盤中,搖晃均勻,擺平,大火入蒸鍋蒸2分鍾即可。
5.蒸好的每一片腸粉可以直接捲起來,也可以放入蝦仁,素菜等。(前後蒸了近十次,如果有大的蒸鍋和方形蒸盤,可以只蒸三四次直到米粉用完為止)。
6.最後將捲起的腸粉切斷,擺入盤中,灑芝麻,淋上生抽或豉油,辣椒醬即可。
腸粉的製作方法大致相同,腸粉的美味是在於醬料的不同,醬料也是可以根據自己的個人愛好製作,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醬料的製作方法
用料
生抽600ML、魚露3兩(150克)、糖6兩、蚝油2兩、味精6兩、雞精3兩、老抽1兩、水3斤、姜一塊、蔥3兩、洋蔥3兩、干蔥頭1兩。
做法
用少量油把薑末蔥花爆香倒入生抽略煮,生抽煮開後倒入水和其它調味料,小火煮15分鍾以上過濾掉蔥渣就完成了。
小貼士:
1.如果腸粉呈現出粘稠狀,則說明蒸的時間還不夠長。
2.放肉時,將肉要切成薄片更容易熟,青菜選擇容易煮熟的。
3.在製作腸粉的整個過程中全部用大火進行,有利於確保腸粉嫩滑的口感。
4.判斷腸粉熟沒熟的標准為是否大泡,在起泡後10秒種左右即可起鍋。
5.起鍋時,刮板要擦一點油才不會粘刮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