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遠要劃入廣州啦真的有調整計劃嗎審批了嗎
沒有的,沒有官方發表申明都是假的。清遠,中國廣東省轄地級市。1988年1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位於中國廣東省中部,北江中下游,北面和東北面與韶關市為鄰,東南和南面接廣州市,南與佛山市接壤,西與肇慶市相連,是廣東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享有地方立法權。
拓展:
1、現轄清城區、清新區、佛岡縣、陽山縣、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並代管英德市、連州市兩個縣級市,共2區2市4縣,總面積1.9萬平方公里,2010年戶籍人口約402萬。
2、清遠旅遊資源豐富,五大類資源各具特色,分布在各景區內的點達58處之多,是廣東省旅遊資源大市之一,素有「中國溫泉之鄉」、「中國龍舟之鄉」、「中國漂流之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宜居城市」等美譽。
3、地處東經111°55′至113°55′,北緯23°31′至25°12′之間,位於北回歸線北側附近,距南海約200公里,一半以上地域是山區,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分布於北江兩岸的南部地區。獨特的地理位置、奇特的地形地貌,孕育出個性鮮明的高山峽谷、河流湖泊、原始森林、溶洞溫泉等奇特景觀。屬東亞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0.7℃,最低氣溫為1月份,最高氣溫為7月份,年平均日照1662.2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900毫米,每年無霜期平均為314.4天。
2. 廣州市行政區劃
廣州市共有越秀、海珠、荔灣、天河、白雲、黃埔、花都、番禺、南沙、從化、增城11個市轄區。
1、越秀區
廣州市市轄區,位於廣東省中部,東起廣州大道,與天河區接壤;南臨珠江,與海珠區隔江相望;西至人民路,與荔灣區毗鄰;北面到白雲山山腳,與白雲區相鄰。越秀區下轄18個街道,總戶籍人口115.84萬(六普),人口密度為34735人/平方公里。2005年越秀區成為廣州市區域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中心城區。
2、荔灣區
廣州市市轄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西部,東與越秀區相連,北部、西北部與白雲區水陸相通,西部與佛山市南海區接壤。荔灣,俗稱「西關」,因區內有「一灣青水綠,兩岸荔枝紅」美譽的「荔枝灣」而得名。
素以「西關」、「荔枝灣」和「水秀花香」著稱,有著「體味嶺南文化到廣州,不到荔灣就不算到過廣州」的美譽,是廣州老三區之一。明朝時,這里已是中國對外通商與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清朝時曾有一百多年是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窗口,著名的外貿商埠——十三行所在地。
3、海珠區
位於廣州市中部,北部與荔灣區、越秀區、天河區隔珠江相鄰,東部、西部、南部分別與黃埔區、荔灣區(含芳村)、番禺區相望,全區總面積90.40平方公里。區域的主體為海珠島、河南島,此外還有官洲島和丫髻沙島。
4、天河區
廣州市市轄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市區(老城區)東部,東到玉樹尖峰嶺,吉山獅山,前進深涌一帶,與黃埔區相連;南到珠江,與海珠區隔江相望;西從廣州大道、楊箕、先烈東路、永福路、沿廣深鐵路方向達登峰,與越秀區相接;北到筲箕窩,與白雲區和黃埔區相接,行政區域總面積約137.38平方公里。
5、白雲區
隸屬於廣東省廣州市,位於廣州市城區北部,東鄰增城區,西界佛山市南海區,南連荔灣區、越秀區、天河區、黃埔區4城區,北接花都區和從化區。總面積795.79平方千米。
6、黃埔區
隸屬於廣東省廣州市,位於廣州市東部,東至東江與東莞市麻涌鎮相望;東北部與增城區新塘鎮接壤,南部臨珠江與番禺區相鄰;西部與天河區、白雲區相連,北部與從化區毗鄰。介於東經113°27′39″—113°27′51″,北緯23°2′25″—23°9′55″之間,總面積面積484.17平方千米。
7、番禺區
地處廣東省中南部,位於穗港澳的地理中心位置,北與廣州市海珠區相接,東臨獅子洋,與東莞市相望,西與佛山市南海區和順德區、中山市相鄰,南濱珠江口,與南沙區接壤,地理位置優越。
全區總面積529.94平方公里,轄6個鎮、10個街道,有177個行政村、84個社區居委會,全區戶籍人口80.6萬人,登記在冊外來人口113萬人。
8、花都區
1960年4月劃為廣東省廣州市下轄縣。全區總面積970.04平方千米,地處東經112°57′07″~113°28′10′,北緯23°14′57″~23°37′18″,東接從化區,西連佛山市三水區、南海區,南與白雲區接壤,北鄰清遠市清城區。
9、南沙區
位於廣州市最南端、珠江虎門水道西岸,是西江、北江、東江三江匯集之處,地處珠江出海口和大珠江三角洲地理幾何中心,是珠江流域通向海洋的通道,連接珠江口岸城市群的樞紐,廣州市唯一的出海通道,距香港38海里、澳門41海里。
10、增城區
是廣州市市轄區,位於廣東省中東部、廣州市東部,南與東莞隔江相望,東臨惠州,北界從化,截至2017年底面積1616.4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1萬,擁有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中國第五個國家級僑商產業聚集區「僑夢苑」。
11、從化區
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東北面,東與龍門縣、增城區接壤,南跟白雲區毗鄰,西和清遠市、花都區交界,北面同佛岡、新豐縣相連。北回歸線橫跨境內南端的太平鎮,氣候溫和,雨量充沛。
3. 廣州和清遠社保合並
摘要 如果你在廣州繳納到法定退休年齡,社保繳費年限也符合社保要求的繳費年限,就可以在廣州辦理退休手續,享受廣州退休養老金待遇,此時清遠的社保就扔了。否則只有把廣州社保轉移回清遠,與清遠社保合並在清遠退休,享受清遠養老金待遇。
4. 廣州市有哪些縣
截至2019年,廣州市下轄沒有縣,只有11個區,區下轄為鎮和街道辦事處。
廣州市轄越秀、海珠、荔灣、天河、白雲、黃埔、花都、番禺、南沙、從化、增城共11個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廣州市的行政隸屬關系和行政區劃設置,有過幾次較大的變動和調整。
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廣州市為中央直轄市。1950年改為中南軍政委員會領導。1954年劃歸廣東省領導,為省轄市。
解放初期,廣州市劃分為28個區,其中城區20個(逢源、黃沙、西禪、長壽、沙面、陳塘、太平、惠福、靖海、小北、德宣、西山、東堤、漢民、前鑒、大東、東山、洪德、蒙聖、海幢)、水上區1個(珠江區)、郊區7個(南岸、沙河、芳村、石牌、新洲、瀝滘、三元里)。
1950年調整行政區劃設置,把28個區合並為16個區,其中城區8個(長壽、河南、惠福、永漢、太平、越秀、大東、荔灣)、水上區1個(珠江區)、郊區7個(南岸、沙河、芳村、石牌、新洲、瀝滘、三元里)。
1951年10月,把郊區7個調整為4個(白雲、芳村、西村、新滘)。
1952年9月,把原來8個城區合並為5個(東區、中區、西區、北區、河南區),仍保留珠江區。
1953年5月,西村區撤銷並入白雲區。同年6月,黃埔區成立。
1956年6月,黃埔、白雲、新滘3個區合並為廣州市郊區。1958年12月,撤銷珠江區,同年撤銷廣州市郊區;原屬郊區的人和、太和、竹料、鍾落潭4個公社與花縣合並設立廣北縣,劃歸廣州市;
原廣州市郊區的三元里、鶴洞、江村、石井、沙河、新滘、黃埔、蘿崗8個公社設立廣州市近郊區。
1959年3月,撤銷廣北縣,把花縣劃回佛山地區;恢復廣州市郊區,原從廣州市郊區劃出的4個公社劃回廣州市郊區;撤銷廣州市近郊區。
1960年4月,從佛山地區劃出花縣、從化縣歸屬廣州市。同年8月,撤銷中區、郊區,設立越秀區、東山區、海珠區、荔灣區4個城區和黃埔區、芳村區、江村區3個郊區。
1961年,原屬韶關地區的佛岡縣劃歸廣州市(1963年又劃歸韶關地區管轄)。
1962年5月,將黃埔區、芳村區、江村區3個郊區合並為1個郊區。
1973年,重新從郊區劃出部分區域再設黃埔區。
1975年,把原屬佛山地區的番禺縣、惠陽地區的增城縣和龍門縣、韶關地區的新豐縣劃歸廣州市。
1983年,把韶關地區的清遠縣、佛岡縣劃歸廣州市。
1985年1月,從廣州市郊區劃出部分區域,設置天河區、芳村區。
1987年1月,把廣州市郊區改稱為白雲區。
1988年,廣州市行政區劃作出較大調整,1月7日,把龍門縣劃歸惠州市管轄,新豐縣劃歸韶關市管轄,清遠縣和佛岡縣劃歸清遠市管轄。
1992年5月,撤銷番禺縣,設立番禺市(縣級),隸屬廣東省人民政府,由廣州市代管。
1993年6月,撤銷花縣,設立花都市(縣級),隸屬廣東省人民政府,由廣州市代管。同年12月,撤銷增城縣,設立增城市(縣級),隸屬廣東省人民政府,由廣州市代管。
1994年3月,撤銷從化縣,設立從化市(縣級),隸屬廣東省人民政府,由廣州市代管。
2000年5月,分別撤銷番禺市和花都市(縣級),設立番禺區和花都區。
2005年4月,撤銷東山區、芳村區,設立廣州市南沙區、蘿崗區。
2012年9月,番禺區的東涌鎮、大崗鎮、欖核鎮劃歸廣州市南沙區管轄。
2014年1月,撤銷黃埔區、蘿崗區,設立新的黃埔區;撤銷縣級從化市,設立廣州市從化區;撤銷縣級增城市,設立廣州市增城區。
行政區劃調整後,廣州市轄越秀、海珠、荔灣、天河、白雲、黃埔、花都、番禺、南沙、從化、增城共11個區。
(4)廣州合並清遠哪些地區擴展閱讀:
廣州地處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緣,瀕臨南海,鄰近香港、澳門,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是粵港澳大灣區、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帶一路」的樞紐城市。
廣州的歷史沿革
傳說廣州最早的地名為「楚庭」(或「楚亭」)。越秀山上的中山紀念碑下,尚有清人所建一座石牌坊,上面刻著「古之楚亭」四字。不少史籍將「楚庭」視為廣州的雛型,是廣州最早的稱謂,距今已有2847年。
傳說有五位仙人,身穿五綵衣,騎著五色羊,拿著一莖六穗的優良稻穀種子,降臨「楚庭」,將稻穗贈給當地人民,並祝福這里永無飢荒。說完後,五位仙人便騰空而去,五隻羊則變成了石頭。
當地人民為紀念五位仙人,修建了一座五仙觀,傳說五仙觀即為「楚庭」所在。由此,廣州又有「羊城」、「穗城」的別名。
秦朝,廣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在秦末漢初與唐末,廣州曾經兩次出現過割據的小國,秦末期為南越國,趙佗(秦的南海尉)自立為南越王,廣州成為南越王都城(公元前206年至111年)。
唐代末期劉岩(又名劉龔)據廣州稱帝, 國號南漢(公元917年至971年)以廣州作都城(當時稱興王府)。廣州地區自秦代(公元前214年)定為南海郡開始,歷代以來它的行政管轄地區,最小的范圍也據有現廣東省的中部與北部,最大的范圍包括現廣東、廣西的大部地區。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後,在廣州地區設南海郡。 當時南海郡尉任囂在現中山四路舊倉巷附近修建城廓,稱為「任囂城」,廣州為郡治所在地。
秦漢時南海郡行政管轄范圍北至觀坪石,東至福建的漳浦附近,西至湛江,面積約14萬平方公里,後趙佗續任南海郡尉。
秦朝為了鞏固在嶺南的統治,從中原遷居五十萬居民到嶺南,其後經過兩晉、兩宋、明末三次中原移民高潮,逐漸形成了廣府、客家與福佬民系三大民系,並形成獨特的嶺南文化 。秦末漢初時,趙佗自立為南越武帝,並把管轄范圍擴展到雷洲半島與廣西、桂林地區,以及越南北部。
漢武帝於公元前111年平定了南越國後,把原趙佗割據地區劃分為九郡(後縮為七郡),廣州仍稱南海郡,歸屬交趾部後稱交州, 南海郡行政范圍縮小。
交州治所在地曾移至廣西梧州,廣州城曾一度較前衰落。東漢末年,廣州屬於吳國,公元216年吳國交州刺史步騭把交州治從梧州遷回廣州,公元226年並將交州改為廣州,廣州之名由此開始。漢代廣州地區行政范圍面積約10.5萬平方公里。
晉代,廣州仍稱南海郡,為州治所在。但南海郡行政管轄范圍比漢代有所縮小, 已將東部梅縣、潮汕、惠陽等地區分出;晉代南海郡面積約4.6萬平方公里,南、北朝與隋代,廣州仍為州治,郡治所在,州郡范圍略有變化。
唐代,廣州稱為廣州都督府,是嶺南道的道治與都督府治所在地;廣州都督府行政界線南至寶安、中山,北至清遠, 西至四會;懷集,面積約4.2萬平方公里。唐末期劉岩在廣州稱帝, 號稱南漢國,廣州為興王府,並在廣州地區設置咸寧、常康二縣, 以模仿帝都長安。
公元970年,宋平南漢後,廢興王府仍稱為廣州(以後一直沿用廣州名稱),廣州為廣南東路路治地(簡稱廣東。廣東省之稱自此開始)。廣州行政區域范圍面積約4.3萬平方公里。
元、明、清各朝代,廣州先後稱廣州路(元代),廣州府(明、清時),均為省治地(元代廣東省稱廣東道, 明代稱廣東布政司,清稱廣東省)。行政區域范圍雖有變化,但不大,直到清代廣州府行政區域面積約3.1萬平方公里。
解放前, 國民黨統治時,廣州定為市,仍為省會所在地。廣州市行政區域范圍較前各歷史時期大為縮少。 南至河南全島與芳村,東至車陂,北至白灰場,面積為248平方公里。
解放後,廣州曾一度劃為直轄市,1954年全國行政區域調整時改為省轄市。 由於生產與城市發展,廣州行政區域經過多次擴展,現廣州市轄區面積達7434.4平方公里。
5. 清遠真的要劃入廣州嗎
1983年清遠還是縣級的時候就已經劃入廣州了,但是1988年又升格為清遠市從廣州市分出來。如果能弄明白當初為什麼要劃出來大概就知道阻力在哪裡了。我個人推斷是八十年代廣州韶光兩市為了加速發展經濟要「甩包袱」,所以把貧困縣清遠和佛岡扔出去合並為一個市。
6. 清遠合並廣州區號020嗎
是的,電話區號(+86)020
廣州,簡稱「穗」,古稱任囂城、楚庭、番禺 ,是廣東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廣州位於廣東省中南部,東江、西江、北江交匯處,珠江三角洲北部,瀕臨中國南海,是中國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從秦朝開始,廣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兩千多年來一直都是華南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廣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嶺南文化分支廣府文化的發源地和興盛地之一。
7. 清遠屬於廣州市嗎
不屬於。清遠市就是廣東的地級市。
清遠,廣東省地級市,廣州都市圈城市之一,地處北江中上游。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這片土地繁衍生息,創造出燦爛的史前文明。清遠市位於廣東省的中北部、北江中游、南嶺山脈南側與珠江三角洲的結合帶上。清遠市土地總面積1.9萬平方公里,約佔全省陸地總面積的10.6%,是廣東省陸地面積最大的地級市。
廣州市的行政區劃
廣州管轄的城市總面積7434.4平方千米,市本級統籌區即越秀、海珠、荔灣、天河、白雲、黃埔、南沙,簡稱「老七區」。東山、芳村、蘿崗原為老七區之一,後因合並而撤銷,南沙為新的老七區組成部分。老四區原指越秀區、東山區、海珠區、荔灣區,但是區域調整之後,就採用老三區(老城區),指越秀、荔灣、海珠;新四區為番禺區、花都區、從化區、增城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廣州市、網路-清遠市
8. 清遠歸廣州嗎
不是,清遠市是廣東省的一個地級市,不屬於其他市管轄。
清遠,廣東省地級市。位於廣東省的中北部、北江中游、南嶺山脈南側與珠江三角洲的結合帶上。全境位於北緯23º26′56″~25º11′40″、東經111º55′17″~113º55′34″之間,南連廣州和佛山市,北接湖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及東北部和韶關市交界,西及西南部與肇慶市為鄰。
南北相距190公里,東西相隔約230公里,邊界線長1200餘公里。清遠市土地總面積1.9萬平方公里,約佔全省陸地總面積的10.6%,是廣東省陸地面積最大的地級市。
清遠享有地方立法權,中心城區與廣州緊密相連,離廣州白雲機場約40公里,離廣州市區約60公里,距香港、澳門200公里,乘高鐵到廣州僅20分鍾,是珠三角北緣的門戶城市。
清遠先後出現西漢中散大夫何丹,唐代兩度為相劉瞻,南唐詩人孟賓於等人。清遠的摩崖石刻量多質高,早至唐代,晚至明清,內容廣雜,書法多彩,其中有韓愈、周敦頤、蘇軾等名人題刻。
(8)廣州合並清遠哪些地區擴展閱讀
中華民國建立後,廣東省的名稱和范圍與清代相同,但將府直轄地及州、廳皆改為縣,成為省、縣二級制,並於省、縣之間分區相繼設置綏靖區、行政區、行政督察區。
1912年,連州、連山直隸廳分別改為連縣、連山縣。1914年,佛岡直隸廳改為佛岡縣。1947年,國民政府設立連南縣,隸屬廣東第二專署行政督察區。
這一時期,清遠市境政區隸屬關系多有變化,難以盡述。以清遠縣為例,1914年清遠縣屬粵海道(原廣肇羅道),1928年屬西區善後委員公署,1932年屬中區綏靖委員公署,1936年屬第二行政督察區,1947年屬第二專署行政督察區。
1938年10月至1944年6月,由於抗日戰爭的原因,廣東省國民政府曾五次遷往連縣。連縣一度成為廣東的政治中心。
1947年,廣東全省設置1個省政府直接督察區和11個專署行政督察區。其中,第二專署行政督察區轄英德、清遠、佛岡、連縣、連山、連南、陽山、乳源8縣。除乳源外,其他7縣剛好構成1988年清遠建市後政區版圖的基本輪廓。
1949年10月9日,英德縣解放;11日,英德縣人民政府成立。10月12日,佛岡縣解放;14日,佛岡縣人民政府成立。10月13日,清遠縣解放;20日,清遠縣人民政府成立。12月7日,連縣解放;20日,連縣人民政府成立。
12月8日,連南解放。12月10日,連山縣解放;20日,連山縣人民政府成立。12月14日,陽山縣解放;15日,陽山縣人民政府成立。1950年5月16日,連南人民政府成立。1953年,連南與連山合並,稱連南瑤族自治區。
1954年恢復連山縣建制。1955年,連南瑤族自治區改稱連南瑤族自治縣。1958年,連縣、連南、連山、陽山4縣合並,稱連陽各族自治縣。同年,佛岡並入從化縣。1960年恢復陽山縣,連陽各族自治縣改稱連州各族自治縣。1961年恢復佛岡縣、連縣、連山縣和連南瑤族自治縣建制。
1962年,恢復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新中國成立後至1983年6月,佛岡縣多數時間歸韶關管轄,在1959年1月至1963年6月14日期間曾先後歸佛山、廣州管轄。英德、陽山、連縣、連南、連山、清遠縣先後由北江臨時行政委員會、韶關專區、韶關地區管轄。1983年7月,韶關實行市管縣新體制,清遠、佛岡兩縣從韶關地區劃歸廣州市管轄。
1988年1月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清遠縣,設立地區級政區清遠市,原清遠縣分為清城、清郊兩個市轄區(1992年清郊區改稱清新縣),並劃廣州市屬的佛岡縣和韶關市屬的英德縣、陽山縣、連縣、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為清遠市所轄。
1988年,廣東省英紅華僑茶場由省下放到清遠市,歸市農委主管;1994年,經市委、市政府批准,設立英紅綜合經濟區,賦予縣級行政、經濟管理職能,同時保留「廣東省英紅華僑茶場」的牌子;1999年3月,更名為清遠市英紅華僑管理區;2002年11月,經省政府批准撤銷英紅區,設立英紅鎮,劃歸英德市管轄。
1991年9月,省政府發文批准設立廣東省清遠扶貧經濟開發試驗區。1992年初,扶貧試驗區管委會成立(副廳級),作為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全權領導和管理經濟開發試驗區的行政事務和經濟工作。
2003年,將1995年增掛的「清遠經濟開發試驗區」與2002年設立的「清遠市經濟開發試驗區生態工業園」整合為廣東省清遠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07年3月,增掛廣東清遠經濟開發區牌子。2008年,將原屬清城區管轄的龍塘鎮劃歸開發區管轄。2012年,龍塘鎮再次劃歸清城區管轄。
1994年,英德、連縣改為縣級市(連縣稱連州市),由清遠市代管。為妥善安置飛來峽水利樞紐工程的移民,促進庫區的經濟繁榮與長治久安。
1995年9月,經省委、省政府批准,設立飛來峽管理區,作為市政府的派出機構,管轄清新縣的昇平,英德市的黎溪、連江口、水邊等4個鎮。2001年10月,經省政府批准,撤銷飛來峽管理區,其下轄各鎮仍歸清新縣和英德市管轄。
2012年11月,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清新縣設立清新區。2016年,清遠市下轄清城區、清新區、佛岡縣、陽山縣、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代管英德市、連州市。
9. 廣東21個地級市如果進行合並,會合並成幾個地級市
前言:
同為兩廣地區的廣西,面積要比廣東大的多。而且現在天天喊著欽北防要進行合並、柳州來賓要進行合並。面積比廣東要大得多的廣西尚且如此,那麼有著21個地級市之多的廣東,會不會進行合並呢?
1.湛江、茂名合並成「廣南市」:
(1)湛江市原下轄赤坎區、霞山區、坡頭區、麻章區、吳川市、廉江市、雷州市、遂溪縣、徐聞縣,共計4區3縣級市1縣;茂名市原下轄茂南區、電白區、高州市、信宜市、化州市,共計2區3縣級市。
(2)湛江市與茂名市進行合並,合並成新的地級市--廣南市。同時原赤坎區、霞山區、坡頭區進行合並,合並成的新的城區--坡頭區。原吳川市撤市設區,新設立吳川區。原遂溪縣撤市設區,新設立遂城區。
(3)那麼新合並而成的地級廣南市,下轄坡頭區、麻章區、遂城區、吳川區、茂南區、電白區、廉江市、雷州市、高州市、信宜市、化州市、徐聞縣,共計6區5縣級市1縣。
10. 廣州市的清遠市屬於哪個區
廣州市裡沒有清遠市,清遠市不屬於區,清遠市與廣州市一樣同屬於廣東省。清遠市是廣東省的地級市。
清遠,廣東省地級市。位於中國廣東省中北部,北江中下游,北面和東北面與韶關市為鄰,東南和南面接廣州市,南與佛山市接壤,西與肇慶市相連;轄清城區、清新區、佛岡縣、陽山縣、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並代管英德市、連州市兩個縣級市,共2區2市4縣。
截至2016年,清遠市轄2個縣、2個自治縣、2個縣級市,2個市轄區,有80個鄉鎮,5個街道,1371個村(含下移調整的390個),187個社區。 清遠市人民政府駐地清城區人民二路。
(10)廣州合並清遠哪些地區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1988年,廣東省英紅華僑茶場由省下放到清遠市,歸市農委主管;1994年,經市委、市政府批准,設立英紅綜合經濟區,賦予縣級行政、經濟管理職能,同時保留「廣東省英紅華僑茶場」的牌子;1999年3月,更名為清遠市英紅華僑管理區;2002年11月,經省政府批准撤銷英紅區,設立英紅鎮,劃歸英德市管轄。
1991年9月,省政府發文批准設立廣東省清遠扶貧經濟開發試驗區。1992年初,扶貧試驗區管委會成立(副廳級),作為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全權領導和管理經濟開發試驗區的行政事務和經濟工作。2003年,將1995年增掛的「清遠經濟開發試驗區」與2002年設立的「清遠市經濟開發試驗區生態工業園」整合為廣東省清遠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007年3月,增掛廣東清遠經濟開發區牌子。2008年,將原屬清城區管轄的龍塘鎮劃歸開發區管轄。2012年,龍塘鎮再次劃歸清城區管轄。
1994年,英德、連縣改為縣級市(連縣稱連州市),由清遠市代管。
為妥善安置飛來峽水利樞紐工程的移民,促進庫區的經濟繁榮與長治久安,1995年9月,經省委、省政府批准,設立飛來峽管理區,作為市政府的派出機構,管轄清新縣的昇平,英德市的黎溪、連江口、水邊等4個鎮。2001年10月,經省政府批准,撤銷飛來峽管理區,其下轄各鎮仍歸清新縣和英德市管轄。
2012年11月,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清新縣設立清新區。
2016年,清遠市下轄清城區、清新區、佛岡縣、陽山縣、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代管英德市、連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