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杭州的邵逸夫醫院好么
摘要 杭州的邵逸夫醫院是浙江省數一數二的好醫院。
㈡ 杭州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跟慶春路有什麼區別
1、從面積上來看,下沙院區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大學和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三方合作共建的公立非營利性醫院,按三級甲等醫院標准建設,設床位1200張,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全權管理,面積比邵逸夫醫院慶春院區約大兩倍。
2、從看病模式上來看,「多學科綜合診療」模式是下沙院區的一大特色。在慶春院區原有的心臟中心、卒中中心、腫瘤中心、糖尿病中心等10個中心的基礎上,依託學科優勢,下沙院區將創建「六大診療中心」:腦科中心、腔鏡中心、腫瘤綜合診治中心、康復中心、血透中心和健康促進中心。
3、下沙院區有個二次候診叫號系統:患者做完檢查後,不能拿著報告單直接去找醫生,而是由護士將已完成檢查的患者編入叫號系統,患者只要在候診區等叫號就行。這樣既能確保就診秩序,還能保護病人隱私。
4 、下沙院區還在杭州首推醫生電腦雙屏系統,目前,主要在骨科門診開展。醫生的電腦屏幕正反兩面都可以看,方便患者與醫生同步查看檢查報告,以及醫生開具的醫囑等。既方便醫患之間建立平等有效的溝通,又可以讓患者最大程度地了解自己的病情。
5、下沙院區,跟慶春院區的病歷號、檢查單是通用的。已有慶春院區就診病歷號的患者,可直接在下沙院區看病,撥打慶春院區的預約電話,也能掛下沙院區的所有門診號。病人在下沙院區所做的檢查,慶春院區的醫生可以直接在系統上看到,在慶春院區掛不上的專家號、排不到的B超、CT等檢查,可以到下沙院區試試。
(2)杭州邵逸夫什麼強項擴展閱讀:
1、邵逸夫醫院管理模式:邵逸夫醫院實現了中美兩種不同醫院管理模式的完美對接,形成業內獨樹一幟的「邵醫模式」,其代表性的「門診不輸液」、「全院不加床」、「一人一診室」、「無痛醫院」等管理模式,在不斷提升患者就醫體驗的同時,也吸引國內同行紛紛借鑒。
2、杭州邵逸夫醫院的特色:護理部人性化的健康教育和護理管理、全科護理與專科護理的結合在國內開創了護理的新領域。護理過程中以生理、心理、精神、社會和文化的全人護理理念充分體現在各項護理實踐和服務中。
㈢ 大家覺得邵逸夫的醫生怎麼樣,尤其是康復科的醫生
邵逸夫醫院康復醫學中心重視人才培養、學術進修注重國際化。
中心現有員工44名,其中康復醫師11名(博士後1名、博士1名、9名碩士),康復治療師19名(3名碩士),康復護理部14名,其中國家級康復專科護士2名;高級職稱人員 4名,碩士生導師1名。
科室注重人才培養,鼓勵員工每年外出參加學術會議,了解行業發展趨勢。對於科室人員的學術進修,注重面向國際化,派遣康復醫師到美國梅奧診所康復科等全世界最好的康復醫學科進修,此外,康復護理團隊在鄒朝君護士長的帶領下也多次外出培訓。
康復醫師團隊李建華: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康復科主任,學術帶頭人,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目前擔任中華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康復醫師分會常委,中國康復醫學會運動療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會侯任主委,浙江省醫師協會康復醫師分會副會長。
擅長骨與關節損傷康復、腦中風康復治療,對於肢體肌肉痙攣肉毒毒素注射治療技術方面和肌肉功能障礙表面肌電圖診斷技術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目前作為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已發表SCI論文5篇,近五年承擔省部級課題5項,曾2次獲得浙江省醫葯衛生科技三等獎。
㈣ 杭州邵逸夫醫院的簡介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先生與世長辭,享年107歲。20年前,邵逸夫先生向浙江省政府捐資1億元,要求以西方管理理念與運營模式建造一所現代化國際化的公立醫院,邵逸夫醫院由此而來。
㈤ 杭州邵逸夫醫院如何
如果你說的設備條件,那杭州還是排的上名次的名氣也很大。但你要問醫生的話,態度實在不行,而且收費賊貴,而且醫院醫生都自帶驕傲光環,愛看不看的那種。
杭州:
杭州,簡稱「杭」,古稱臨安、錢塘,浙江省轄地級市、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 、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浙江省經濟、文化、科教中心,長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 。截至2019年,全市共轄10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16850平方千米 ,建成區面積648.46平方千米。
㈥ 看消化道科,浙一還是邵逸夫醫院好
消化科是邵逸夫醫院的強項科室,杭州消化科排名,邵逸夫第一,所以建議你去邵逸夫醫院看病,推薦戴寧主任,看病水平很好。但是很難掛到號,可以去邵逸夫網站,網上預約專家門診!
http://www.srrsh.com/
㈦ 邵逸夫的一生有怎樣的精彩
邵逸夫在1958年於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電影公司,拍攝過逾千部華語電影,另外他旗下的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慣稱無線電視)主導著香港的電視行業。
自1985年以來,邵逸夫通過邵逸夫基金與教育部合作,連年向內地教育捐贈巨款建設教育教學設施,截至2012年贈款金額近47 .5億港元,建設各類教育項目6013個。歷年捐助社會公益、慈善事務超過100多億港元。
1974年獲英女王頒發CBE勛銜。1977年,邵獲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冊封為下級勛位爵士,成為香港娛樂業獲「爵士」銜頭的第一人。
1990年,中國政府將中國發現的2899號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1991年,美國舊金山市(三藩市)將每年的9月8日定為「邵逸夫日」。
2002年,創立有東方諾貝爾之稱的邵逸夫獎,每年選出世界上在數學、生命科學與醫學及天文學卓有成就的科學家進行獎勵。
(7)杭州邵逸夫什麼強項擴展閱讀:
邵逸夫並非香港最有錢的人,但卻是香港富豪中屈指可數的大慈善家,他在香港的影響力源自於他的影視王國,而他在內地的口碑則主要是因為他的慈善捐贈。
據統計,邵逸夫歷年捐助社會公益、慈善事務超過100多億港,興建了6000多個教育和醫療項目。尤其是對教育事業和科技事業,邵逸夫捐贈的教育資金遍布神州大地,全中國多家高等院校均有邵逸夫命名的「逸夫樓」。香
港多間專上院校的建設曾得邵逸夫捐助,例如香港中文大學的逸夫書院、香港大學的邵逸夫樓、香港城市大學的邵逸夫圖書館等。
1973年,邵逸夫設立了邵氏基金會,從1985年起,他平均每年向內地捐贈1億多元,用於支持各項社會公益事業。
1977年出資600萬助政府興建香港藝術中心,更同時倡辦香港藝術節,成為當時的大會主席。1985年出資1000萬,協助保育敦煌莫高窟壁畫。
1987年後,根在寧波的邵逸夫對故鄉也傾注了很大的愛心,他不僅多次回鄉探親訪問,還先後捐資4000多萬元幫助發展教育、文化事業。
這些項目包括位於寧波大學西區的邵逸夫圖書館、雲南大學東陸園圖書館、曲阜師范大學曲阜校區大學生活動中心、逸夫教學樓、逸夫劇院以及其祖居地康樂園等。他在浙江其他地區也有巨額捐贈,如他為杭州逸夫醫院的捐贈近億元。
早在九十年代初,省、市政府就授予他「愛鄉楷模」、「榮譽市民」稱號,以表彰他為家鄉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
㈧ 杭州邵逸夫醫院的介紹
邵逸夫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是通過JCI國際醫院評審的公立醫院。在十餘年的發展歷程中,醫院一直注重對傳統管理模式的改革,運用現代管理理論和方法對醫院實施科學管理,探索出與國際接軌的「逸夫醫院模式」,使醫院獲得了超常規的持續高速發展,2006年底通過了國際權威的醫院評審機構的評審,標志著醫院在醫療質量、安全和管理方面達到了國際水平。該醫院佔地100畝,現有職工1911名,副高以上專家247名,床位數978張,設有32個臨床科室,31個護理單元,9個輔助科室;醫院教學中心——臨床醫學三系共設教研室9個,主要承擔醫學院七年制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1醫院地址:浙江杭州慶春東路3號。該醫院是一所具有國內示範水準的現代化、綜合性、研究型的三級甲等醫院。
㈨ 邵逸夫做出什麼貢獻
邵逸夫並非香港最有錢的人,但卻是香港富豪中屈指可數的大慈善家,他在香港的影響力源自於他的影視王國,而他在內地的口碑則主要是因為他的慈善捐贈。據統計,邵逸夫歷年捐助社會公益、慈善事務超過100多億港,興建了6000多個教育和醫療項目。尤其是對教育事業和科技事業,邵逸夫捐贈的教育資金遍布神州大地,全中國多家高等院校均有邵逸夫命名的「逸夫樓」。香港多間專上院校的建設曾得邵逸夫捐助,例如香港中文大學的逸夫書院、香港大學的邵逸夫樓、香港城市大學的邵逸夫圖書館等。
1973年,邵逸夫設立了邵氏基金會,從1985年起,他平均每年向內地捐贈1億多元,用於支持各項社會公益事業。
1977年出資600萬助政府興建香港藝術中心,更同時倡辦香港藝術節,成為當時的大會主席。1985年出資1000萬,協助保育敦煌莫高窟壁畫。
1987年後,根在寧波的邵逸夫對故鄉也傾注了很大的愛心,他不僅多次回鄉探親訪問,還先後捐資4000多萬元幫助發展教育、文化事業。這些項目包括位於寧波大學西區的邵逸夫圖書館、雲南大學東陸園圖書館、曲阜師范大學曲阜校區大學生活動中心、逸夫教學樓、逸夫劇院以及其祖居地康樂園等。他在浙江其他地區也有巨額捐贈,如他為杭州逸夫醫院的捐贈近億元。早在九十年代初,省、市政府就授予他「愛鄉楷模」、「榮譽市民」稱號,以表彰他為家鄉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
1990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為表彰邵逸夫對中國科學教育事業的貢獻,將中國發現的2899號小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這是該台首次以當代知名人士命名小行星。
20世紀90年代初,江浙一帶遭遇罕見台風和洪澇災害,不少學校被淹沒。邵逸夫第一時間委託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馬林博士來到浙江,馬博士與幾位教育系統同志劃船深入校舍把真實情況反饋給邵先生,並著手參與災後重建,創下一次性資助150多所受災中小學的紀錄。
1991年,邵逸夫首次到內蒙古,在呼倫貝爾大草原參觀考察海拉爾師專(呼倫貝爾學院前身)和部分中小學校,之後,一座又一座「逸夫樓」「逸夫學校」出現在內蒙古各地。邵逸夫先後16次向內蒙古地區捐贈善款,總額達1.37億元港幣,全區有逸夫學校104所。
1994年,邵逸夫向牛津大學捐贈300萬英磅,成立了中國研究所。
1995年,捐資興建河南省偃師市實驗中學科教樓——命名「逸夫科教樓」。捐資興建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逸夫學校」。
1999年,向台灣捐2500萬港元,救助9·21大地震災民。
2005年,邵逸夫捐出1000萬港元予南亞海嘯受災地區。
2008年5月15日,也就是5·12汶川地震三天之後,邵逸夫及夫人方逸華在得知四川地震災區學校遭到嚴重破壞,學生受到嚴重傷亡後,即向教育部表示捐款1億港元(摺合人民幣約9000萬元),為災區師生重建校舍,使他們早日重返校園。
2009年,台灣88台風水災,捐款1億新台幣予災區。
2010年,青海玉樹大地震邵逸夫捐款1億港幣。
2011年,邵逸夫退休之時,邵氏基金將公司2.59%股權饋贈給數家教育及慈善機構。[12]
2013年3月,邵逸夫向浙江大學捐贈2億元港幣,建設「邵逸夫醫療中心」和「邵逸夫醫學研究中心」。這是邵逸夫及邵逸夫基金向內地捐贈的單筆資金最大的捐贈項目。4月22日,邵逸夫爵士夫婦, 向四川雅安地震災區捐款1億元港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