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西湖邊上是什麼閣
擴展閱讀
福州哪裡有好吃的棕子 2025-05-15 07:52:44
極兔中轉站在廈門哪裡 2025-05-15 07:48:18

杭州西湖邊上是什麼閣

發布時間: 2022-08-09 16:40:07

『壹』 西湖邊吳山的由來

吳山,杭州人俗稱「城隍山」。她位於錢塘江北岸,西湖東南面,是西湖群山延伸進入市區的成片山嶺。天目山余脈的尾端,結止於杭州,在西湖北岸形成葛嶺、寶石山,在西湖南岸的,就是吳山。遠古時候,吳山和寶石山是史前海灣的兩個岬角,南北對峙,隨波浮沉。後來,平陸抬升,人民陸續遷居,來到這一帶生息繁衍,逐漸發展、形成現在的杭州城,早在北宋,大詩人蘇東坡任杭州太守時就曾說過:「天目山千里蜿蜒而東,龍飛鳳舞,萃於臨安。」吳山好像是一隻梭鏢,鍥入杭州城內,東、南、北三面俯臨街市,西面與萬松嶺相接,環境風貌在西湖群山中別具一格。 吳山林木蔥郁,怪石嶙峋,洞泉遍布,地形地貌曲折起伏,自然景觀豐富多彩。歷史上,吳山曾經是熱鬧喧嘩的游賞勝地,山上香市,山下集市,一年四季來到杭州進香、觀潮、游覽、娛樂、購物、辦事的人們,都會不約而同地雲集吳山。現在的吳山上有城隍閣,山下是廣場,前行就是老街清河坊。

『貳』 西湖邊上的有哪些的名人故居,

「劉庄」,位於杭州西湖西南西里湖畔,丁家山南簏,現辟為「西湖國賓館」。它包括「水竹居」、「康莊」、「蕉石鳴琴」和丁家山等。

「水竹居」,是劉庄最初的雅號。原為晚清廣東香山縣富豪劉學詢所建的別墅,故稱「劉庄」。

劉學詢是光緒年間(1874一1908)的二品花翎舉人。他在離京歸途中游覽了杭州西湖,感嘆「故鄉無此好湖山」,於是就在此購地構築「水竹居」。他還特地從廣東祖居搬來刻有篆隸文字、鍾鼎圖案的楠木門窗,紅木傢具等,裝飾西湖寓所。

「水竹居」背山瀕水,環境幽靜,建築豪華,陳設古樸典雅,內有迎賓館、夢香閣、望山樓、湖山春曉等樓台水謝。曲橋亭廊、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園內設置渾然天成,獨具東方園林特色,四季美景,生趣盎然,歷來就有「西湖第一名園」之譽稱。當年,毛 澤 東 來杭州,經常居住在這里。

「蕉石鳴琴」

丁家山東北麓,有一石壁,高約三米,壁前有一條石,狀若蕉葉屏風,故稱為「蕉屏」。屏後有石床、石幾,相傳清代雍正年間,時任浙江巡撫的李衛,經常在這里彈琴奏樂,據說,琴聲清越,音韻繞石,三日不去,故名「蕉石鳴琴」,字系後來的康有為所題。

劉庄作為國賓館,接待了眾多的友好使者、各國的元首總統。當年,周 恩 來 總理陪同美國總統尼克松來杭,就是在這里起草的「中美上海聯合公報」。

如今的劉庄,已經從達官貴人的私人領地走向市場化,還歸給了人民大眾,普通百姓,盡可以在這里賞玩休憩,畢竟,資源共享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
「郭庄」位於杭州西湖楊公堤西山路上,是西湖園林中最具江南古典特色的私家園林。郭庄為清代宋端甫修建,原名「端友別墅」,光緒年間產權轉到閔人郭士林名下,並新建了西洋式住宅和石舫,改名為「汾陽別墅」。唐朝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功勛卓著,封「汾陽王」,後世郭姓都以此為榮,建個別墅都名「汾陽」,「俗稱「郭庄」。

園內臨流建閣,《江南園林志》一書中稱,「雅潔有致似吳門之網師,為武林池館中最富古趣者」。此園不僅汲取了蘇州園林的建園手法,而且還有紹興特色。

步入郭庄,前為宅園部分,是當年主人居家會客之處,後為園林部分,是郭庄特色集中體現的部分。正廳上懸匾額「香雪分春」,後堂有的一幅楹聯,「紅杏領春風,願不速客來醉千日;綠楊足煙水,在小新堤上第三橋」,遊人至此,無不為這高雅意境而陶醉。

頗具民居特色的四合院,左右廂房和後堂構成一小院,院中有一方池,池中涓涓細流不斷,充滿恬靜氣氛。園中的曲廊、池閣、後山、石橋形成了一幅精緻的山水長卷。湖畔的「乘風邀月」軒,正對六橋煙柳,閱盡湖光山色,微風徐來、皓月當空,確有乘風邀月之妙趣。

假山上的「賞心悅目」亭,居高臨下,四周湖山秀色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中秋月夜,吟詩做賦,把酒酹月,其間之樂,縱南面王不易也。
杭州西湖孤山南麓「六一泉」旁,有一幢兩層三開間的中式樓房掩映於綠蔭叢中,它便是一代國學大師俞樾的舊居,人稱「俞樓」。院內疊石成峰,花木扶疏,小池湛波,亭廊毗接,書香濃郁,清幽雅潔。有人曾為俞樓題聯雲:「千古一詩人,文章有交神有道;五湖三畝宅,青山為屋水為鄰。」

俞樾(1821-1907),字蔭甫,號曲園,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文學家、書法家。他所撰各書,總稱《春在堂全書》,達二百五十卷。

俞樓」的前身是西湖詁經精舍,俞曲園在此主持達30年之久,《西湖新志》也稱俞樓是他「講學著書之地」。詁經精舍背依孤山,面臨西湖。俞樾在杭州時,便住詁經精舍第一樓。學生稱其為「俞樓」,並懸匾於樓前。太平天國時,「第一樓」遭兵燹焚毀。

俞樓是光緒五年(1879),由俞麴院的學生徐花農等籌資為其在原「第一樓」旁重新修建,並「集花卉竹石、書簡梅鶴」於樓內。以後俞樾友人彭玉麟(清同光中興名臣)又幫助增建,故有「徐辟彭更」之說。為感激眾人厚意,俞樾自書一聯,懸於樓前:「合名臣名士,為我築樓,不待五百年後,此樓成矣;傍山北山南,循地選勝,適在六一泉側,其勝如何。」

光緒三十三年(1907),俞曲園辭世。自此,他的家人很少再到西湖,人去樓空,木構建築漸漸破損,樓前假山疊石也時有崩塌,名噪一時的湖樓竟成危樓。1920年,俞曲園的親友決計重建俞樓,在原樓址建築起一座青磚實疊、本瓦坡頂、四面開窗的中西式三層樓房;同時重修了樓後曲廊、山上的小榭,四周圍牆也重新砌造,內外布置一新。

一個多世紀來,俞樓像一片文化的祥雲,漂浮於杭州西湖的上空,為世人所仰慕。

上世紀二十年代,俞樾曾孫,國學大師俞平伯先生寫下了《湖樓小擷》一文,詳細地描繪了「俞樓」黛山綠水、東牆西垣的景緻,抒發出了日月如梭、斗轉星移的感嘆。

徜徉俞樓,但見當時聞人曾國藩、彭玉麟等的墨痕依舊,曲園大師的精魂猶存,令人肅然起敬,又一次身歷其境,感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沐浴熏陶。
「蔣經國舊居」,位於杭州西湖寶石山石涵路6號,緊挨北山路,與西湖斷橋「雲水光中」南北相對。院內,至今還保留有,當年蔣經國親自種植的桂花樹等花卉。

這是一幢兩層西式樓房,建成於1931年。抗戰勝利後,蔣經國攜帶妻兒來杭州,當時的杭州市長周象賢撥下這所房產,作為他的寓所。
「澄廬」,位於西湖湖濱南山路口,始建於民國初年,由清末郵傳部大臣盛宣懷之子盛恩頤,贈與蔣介石、宋美齡夫婦作為結婚禮物。1927年12月,蔣宋夫婦就是在這里度過新婚蜜月。

1937年3月,蔣介石還在這里召見 周 恩 來 、潘漢年,商談國共和作事宜。

杭州「澄廬」與廬山「美廬」、上海「愛廬」齊名,為蔣宋夫婦在中國大陸的三處行轅別墅。

「澄廬」夜色
「靜逸別墅」坐落在西湖北山路的葛嶺,是民國聞人張靜江(1844-1950)在杭州的寓所。辛亥革命時期,他毀家紓難,對孫中山頗多支持,為革命成功,卓有功勛。據說,蔣介石後來能成為國民政府的領袖,也離不開這位老兄的一手促成。

上世紀二十年代末期,張靜江兩次出任浙江省主席,首屆的「西湖工業博覽會」,就是在他大力推行下完成的。

「靜逸別墅」里,可以憑眺西湖,想像著這位當年的辛亥革命元勛,在繁忙庶務以後,坐在院子里休憩,欣賞西湖山水的情景。老人後來與蔣氏意見相左,遭傾軋排擠,無奈,流亡海外,客死他鄉。
這是林風眠(1900—1991)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在杭州居住時的舊址,它位於杭州西湖玉泉。先生於上世紀60年代初離開杭州,房子就被挪作他用,並日益破敗。上世紀九十年代,林風眠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的時候,這才物歸原主。很多的名人故居都是這樣,要等上整整一百年,才能得以復出、重見天日。

1927年,林風眠受蔡元培委託,赴杭州創辦「國立藝術院」,即後來的「浙江美術學院」,今日的「中國美術學院」,並擔任校長職務。上世紀五十年代,改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七十年代移居香港,遂得以頤享天年,上世紀九十年代,他還在世。
「王文韶故居」建於清末,屬中式宅院,它位於西湖邊上,平海路的東端,如今的杭州上城區清吟巷內。王文韶世居清吟巷,後家道中落。王文韶當上大官後,聽長輩介紹,自己出生時,曾有五隻紅蝙蝠繞梁飛行,盤旋久之,認定此乃吉兆,遂斥巨資重建舊宅院。

王文韶(1830~1908年),仁和(杭州)人,清咸豐二年(1852年)進士。他是晚清重臣,歷任湖南巡撫、雲貴總督,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滿清政府為表彰其功勛,授文淵閣大學土、武英殿大學土。

宅院內原有「退圃園」、「紅蝠山房」、「藏書閣」等大小廳堂樓閣、花園天井數十處。現門廳、轎廳、中廳、戲廳、鴛鴦廳等古建築保存完好。尤其令人稱道的是,原汁原味的是位於清吟巷邊上的藏書閣(清吟閣),至今保持完整,就像一位閱盡人世滄桑、清醒睿智的老人。

與四周新型建築群明顯差異的舊居,突兀特立在一旁。樓下屋角古老的青黛瓦片,高高翹起的檐角,滿牆的爬山虎,都為這老房子頻添了幾分韻味。蒼老的枯藤象是在訴說歲月的故事,碧綠的葉子卻又展現出了古建築的勃勃生機。
「胡雪岩舊居」,在杭州鼓樓附近,望江路(舊稱「元寶街」)上。
胡雪岩(1823—1885),名光墉,祖籍安徽績溪,杭州胡慶余堂創始人,晚清著名的「紅頂商人」。

「胡雪岩舊居」始建於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為典型的清末古建築群,平面略呈長方形,佔地7230平方米。由東、中、西三組建築群落構成。全盛時期其舊居擁有廳堂十二間;閣樓一座;樓房三幢;亭子十三個;連廊十二條;庭園四處等建築物。經修復以後,現存原建築八座,其中:轎廳、照廳、老七間、新七間、花廳等不一而足。

舊居建築用材講究,主要有紅木、花梨、紫檀、南洋杉等高檔木料,並大量使用木雕、磚雕、石雕、灰塑及彩繪等民間工藝。尤其是舊居西部的花園——「芝園」,歷來就有「擘飛來峰一支,似獅子林縮本」之譽,具有極其重要的研究價值,是考證杭州及浙派園林建築藝術彌足珍貴的實物例證。
「春潤廬」是一座著名的別墅,位於杭州西湖北山路54號,杭州新新飯店附近。

春潤廬是宋春舫和其好友朱潤生共同建造的,廬內有兩座帶有壁爐的別墅。外面的那座是朱潤生的,稱之為「潤廬」;裡面的那座是宋春舫的,又叫「春廬」。「春潤廬」之名就是各取兩位業主姓名中的一個字合成。

宋春舫(1892-1938),民國初期的著名人物,浙江吳興人,早年留法,是我國早期著名戲劇家及法國文學專家,曾先後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任教,著有《宋春舫論戲劇》;家中富有,在上海及青島均有房地產。朱潤生則為宋氏親戚,銀行家。

當年,如果有北大的教職員工去杭州 , 一般都在這里居住,春潤廬儼然成了不掛牌的北京大學招待所。

『叄』 三台閣的杭州西湖三台閣

位於風光旖旎的三台山頂,為遊客登高望遠的好去處。臨閣遠眺,山巒疊翠,碧湖如鏡,湖西全景可盡收眼底。三台閣最初出現在明代周龍所繪的西湖全景圖上,在明崇禎年間所刊《天下名山勝概記》中的「西湖全圖」上更有清晰的描繪。隨著歲月流轉,原閣早已不復存在。2004年重建該景點,恢復後的三台閣建築面積266平方米,高19.5米,為二層八角重檐閣建築。同時,還修復完成了上山游步道,今後該游步道還將與龍泓澗中的中國茶葉博物館、外雞籠龍井茶村及南高峰等景點相連,使該設施成為湖西景區「登山兼可看湖,游湖又可賞山」的一處游覽空間節點。
當走在三台山路上時,透過漫山的綠樹仰頭望去,便可看到三台閣已經雄立於山頂。三台閣曾出現在明代周龍繪制的西湖全景圖上。它是一座兩層八角重檐的建築,長達800級台階的山路,讓這處建在海拔80多米高山頂的小亭閣顯得很不一般,為什麼古人要把三台閣建在這么高的地方呢?首先是因為美景總在險遠的地方。其次在三台閣有豐富的人文積淀,如明代民族英雄於謙、朴學大師俞樾的墓都選擇在此。還有,這里人跡較少,古代名人都喜歡在幽靜的美景中講學治書,只有杭州這樣美麗的湖山,才能成就文人們的期望;也只有文人的韻味,才能成就湖山之外的人文美景。站在閣中,大家極目遠眺,可見西湖、龍井、茶園、山脈錯落有致,這三台山路串起的一溜美景正可謂「登山兼可看湖,游湖又可賞山」。 景點名稱: 三台閣
景點地址: 三台山頂
景點票價:免費
景點交通路線: Y6;到達站點:三台山

『肆』 西湖中間有個什麼亭﹖

杭州西湖中間有個湖心亭
湖心亭在外西湖中心。清雍正《西湖志》卷九:「亭在全湖中心,舊有湖心寺,寺外三塔,明孝宗時,寺與塔俱毀。」聶心湯《縣志》稱:湖心寺外三塔,其中塔、南塔並廢,乃即北塔基建亭,名湖心亭。復於舊寺基重建德生堂,以放生之所。據此,則舊湖心寺乃今放生池,而今之湖心亭,乃三塔中北塔之基地。」《湖山便覽》 卷三:明「萬曆四年按察僉事徐廷裸重建,額曰『太虛一點』,司禮監孫隆疊石四周,廣其址,建喜清閣,但統稱曰『湖心亭』。國朝重加葺治,左右翼以雕闌,上 為層樓……。」清乾隆二十七年乾隆帝御書「光澈中邊」額。抗日戰爭後,喜清閣舊址先後改建為財神殿和觀音大士殿。1980年在島上刻置「蟲(異體字,為繁體字「風」的中間部分)二」太湖石碑一塊,意指「風月無邊」。
距離杭州西湖最近的公交站點:岳廟 - 公交站 距離約157米
途徑公交車: 7路 27路 27路定時班 51路52路 118路

『伍』 詩人曾在西湖邊修築了什麼景點

賈亭:即賈公亭。唐貞元(公元785 804年)中,賈全出任杭州刺史,於錢塘潮建亭,人稱「賈亭」或「賈公亭」。該亭至唐代末年。
賈(jia三聲)亭,又叫賈公亭,杭州西湖名勝之一,唐朝賈全所築。唐貞元(公元785~804年)中,賈全出任杭州刺史,於錢塘潮建亭。人稱「賈亭」或「賈公亭」,該亭至唐代末年。

賈亭來源
編輯
據《唐語林》卷六載,貞元中,賈全任杭州剌史時,曾在西湖造亭,杭人稱其為賈公亭,未五六十年後廢。詩句「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提到過此地。今已不存。
杭州西湖孤山寺,由天竺僧於南朝陳文帝天嘉元年(560)持辟支佛頷骨舍利建塔開山創建,亦名永福寺,有1400餘年歷史。唐代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建竹閣,作《錢塘湖春行》、《孤山寺遇雨》等詩文。北宋大中祥符年間改名廣化寺,熙寧六年(1073年)寺僧志詮建柏堂,時任杭州通判的蘇東坡作《孤山二詠並引﹒柏堂﹒竹閣》等詩文。清光緒二年(1876)丁申、丁丙兄弟捐資移建和復建竹閣、柏堂等建築,現存西泠印社內。1952年孤山寺(廣化寺)仍有房屋36間、常住2人。 解放後,一度作為培養春蘭的基地,稱杭州蘭苑。1957年,孤山寺(廣化寺)大殿因大梁被白蟻蝕空而拆除,孤山寺(廣化寺)遺存的竹閣、柏堂為西泠印社使用。

『陸』 西湖邊上有哪些名人故居

具體如下:

  1. 杭州名人故居·於謙故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清河坊太平里

  2. 杭州名人故居·胡雪岩故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元寶路18號

  3. 杭州名人故居·秋水山莊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北山路38號

  4. 杭州名人故居·林風眠舊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靈隱路3號,植物園正門北側

  5. 杭州名人故居·馬一浮故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花港觀魚公園內

  6. 杭州名人故居·蓋叫天故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金沙港26號

  7. 杭州名人故居·龔自珍故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馬坡巷6號小采園內

  8. 杭州名人故居·陳端生故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河坊街556號

  9. 杭州名人故居·郁達夫故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大學路場官弄63號

  10. 杭州名人故居·章太炎故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倉前老街,現為章太炎紀念館

  11. 杭州名人故居·肖圃-豐子愷寓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皇親巷9號

  12. 杭州名人故居·夏衍故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慶春門外嚴家

  13. 杭州名人故居·黃賓虹故居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畔棲霞嶺31號

『柒』 西湖邊有什麼寺廟

一、靈隱寺

靈隱寺,又名雲林寺,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飛來峰,始建於東晉咸和元年(326年),佔地面積約87000平方米。靈隱寺開山祖師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賜田並擴建。五代吳越王錢鏐,命請永明延壽大師重興開拓,並賜名靈隱新寺。

二、凈慈寺

凈慈寺,位於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南岸,雷峰塔對面,是西湖歷史上四大古剎之一,中國著名寺院之一。因為寺內鍾聲宏亮,所以"南屏晚鍾"成為"西湖十景"之一。

三、法喜寺

法喜寺又名上天竺寺,該寺創建於五代吳越王時(907—960年),原名天竺看經院。清代乾隆時改名為「法喜寺」。為天竺三寺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寺廟。

四、永福禪寺

杭州永福寺以佛教文化之定位而得以恢復,實乃杭州佛教界之一大幸事。其豐厚的佛教歷史人文資源與佛教旅遊文化資源相得益彰,勢必成為靈隱景區內的又一佛教觀光景點,為西湖風景區旅遊事業增色不少。


五、鳳凰寺

鳳凰寺位於浙江省杭州市中山中路上,佔地面積約26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370平方公尺、禮拜殿面積約570平方公尺,寺內有水房及殮建築面積房等附屬設施,是伊斯蘭宗教節慶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是杭州伊斯蘭教的禮拜中心。

鳳凰寺於2000年1月被中國伊斯蘭教協會授予「全國模範清真寺」的榮譽稱號、2001年被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伊斯蘭教四大清真寺之一,成為杭州著名的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