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餘杭鎮行政區劃
餘杭區當前管理的城鎮包括喬司、運河、塘棲、崇賢、仁和、良渚、閑林、餘杭、倉前、徑山、瓶窯、黃湖、鸕鳥、百丈14個鎮,以及中泰1個鄉和臨平、南苑、東湖、星橋4個街道。區府所在地臨平街道。依據杭州市總體規劃,由臨平等4個街道和運河鎮組成的臨平城區被定位為杭州三大副城之一,其建成區面積現今為13.5平方公里,同時還有塘棲、良渚和餘杭3個組團式城鎮。至2006年末,餘杭區共有建制村262個,社區54個。
(1)杭州崇賢是哪個鎮管的擴展閱讀
餘杭鎮是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轄鎮。原為餘杭縣治,是一個有2200多年的歷史古鎮。餘杭之名相傳為「夏禹東去舍舟航登陸」而得,秦王政25年(前222)置餘杭縣,屬會稽郡。隋屬杭州,歷唐、五代不變。宋屬臨安府,元屬杭州路,明清亦屬杭州府。民國屬杭州,至1949年餘杭建制已歷2100餘年。1958年餘杭縣制撤銷,並入臨安縣,先稱躍進公社,後改為餘杭公社,餘杭鎮亦改稱在城管理區。
B. 崇賢屬於杭州什麼區
崇賢屬於**杭州市臨平區**。
崇賢鎮,現稱崇賢街道,隸屬於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位於杭州城北,是臨平副城的一部分。崇賢地處杭州市北部、臨平區西部,東連星橋街道,南界拱墅區半山街道、康橋街道,西與餘杭區良渚街道、仁和街道為鄰,北接塘棲鎮,東北與臨平街道毗連。該區域總面積38.62平方千米,是一個地理位置重要且交通便利的區域。
崇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其名稱源於南宋時期的一位名叫胡則的清官。胡則是北宋時期的一名官員,以清廉正直著稱,被後人尊稱為「崇賢」,並因此得名。這一歷史背景賦予了崇賢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人文魅力。
崇賢的交通非常便利,繞城高速、秋石快速路、320國道、申嘉湖杭高速和塘康公路構成了其交通脈絡,這些道路不僅方便了崇賢與周邊地區的聯系,也為當地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即將完工的崇賢-東湖連接線將進一步優化崇賢的交通網路,提升其交通便捷性。
崇賢的經濟主要以工業為主,特別是紡織業在該地有著悠久的歷史和重要的地位。早在明清時期,崇賢就已經是絲綢的重要產地之一,被譽為「絲綢之鄉」。如今,崇賢的紡織業依然發達,擁有多家知名紡織企業和品牌,產品遠銷國內外。
除了紡織業,崇賢還積極發展其他產業,如電子信息、機械製造、生物醫葯等。近年來,隨著杭州市對臨平區的重視和投入,崇賢的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高新技術產業迅速發展,成為推動當地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崇賢的文化資源豐富多樣。這里不僅有千年古運河穿境而過,還有多處歷史文化遺址和名勝古跡。例如,崇賢的運河文化公園就是一個集文化、休閑、旅遊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園,展示了崇賢豐富的運河文化和歷史底蘊。
崇賢的社會事業發展也取得了顯著成就。教育方面,崇賢擁有多所中小學和幼兒園,教育資源較為豐富。醫療方面,崇賢設有多家醫療機構,為居民提供便捷的醫療服務。此外,崇賢還積極推進社區建設和文化活動,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
綜上所述,崇賢作為杭州市臨平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而且經濟發達、文化底蘊深厚、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未來,隨著杭州市對臨平區的進一步規劃和發展,崇賢有望迎來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
C. 崇賢鎮的區域概況
崇賢鎮 是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轄鎮。位於京杭古運河畔,杭州市郊城鄉結合部,距風景秀麗的西子湖13公里。320國道及正在興建的杭州市繞城公路穿鎮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全鎮面積38.62平方公里,下轄11個村和一個社區,2006年全鎮總人口40654人,其中非農人口1421人,佔3.50%;農業人口39233人,佔96.50%。2000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1.66億元,財政收入1369.9萬元,農民人均收入5719元,崇賢鎮是浙江省經濟實力百強鄉鎮,杭州市小康鄉鎮、新農村鄉鎮。崇賢鎮在杭州餘杭素有經濟強鎮、工業重鎮的美譽,早在1985年,就率先跨入工業產值超億元的行列。形成機械製造業、冶金材料業、輕紡服裝業、印染造紙業等四大支柱產業。
在農業方面,崇賢鎮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發展農業產業化。確立了「東部高田走旱路、西部低田走水路、中部以五大基地為依託,傳統產品創品牌,特種養殖進萬家,群體聯合闖市場,譜寫效益農業新篇章」的農業發展思路。在杭州農產品展銷會上,三家村藕粉獲得金獎,崇賢茭白、沾駕橋慈菇、大紅袍荸薺獲得銀獎,產品銷往北京、上海、南京、常州、揚州、等大中城市及周邊地區,享有較高的知名度。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崇賢鎮黨委、政府堅持「兩手抓、兩手要硬」的方針,在精神文明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社會治安形勢良好,文明單位,五好家庭不斷增多,涌現了向陽村、崇杭集團等省級文明單位。群眾文體活動活躍。1997年,被命名為「浙江省體育先進鄉鎮」,1998年獲「杭州東海文化明珠」鄉鎮稱號。
D. 崇賢屬於杭州什麼區
崇賢屬於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
崇賢街道位於杭州市北部、臨平區西部,東連星橋街道,南界拱墅區半山街道、康橋街道,西與餘杭區良渚街道、仁和街道為鄰,北接塘棲鎮,東北與臨平街道毗連。該街道是杭州市臨平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總面積為38.62平方千米。
歷史上,崇賢曾經歷過多次行政區劃調整。早在1935年,崇英鄉與南賢鄉合並,稱為崇賢鄉。此後,經過多次變更,如1950年由崇賢鄉分建出南山鄉,1956年由南山、大安、崇賢以及柴家塢鄉的若干村合並成崇賢鄉,直到1988年改建為崇賢鎮。到了2011年8月,根據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部署,崇賢鎮再次進行行政區劃調整,變更為崇賢街道。
如今的崇賢街道,不僅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還承載著濃厚的現代發展氣息。其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崇賢街道也注重城鄉統籌發展,致力於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
E. 杭州崇賢村現狀
崇賢村位於崇賢鎮集鎮中心,杭州繞城公路、塘康公路、崇超路貫穿我村。我村自然生態環境優良,對外交通便利,全村面積3.39平方公里,共有26個村民小組,人口4241人,黨員132人,黨支部4個,1個老年活動室,勞動力數量3261人,義務教育普及率100%,村建有民主法制學校,村務、財務公開欄,村圖書館1個,建有法律援助工作聯系點1個,治安防範點1個。幾年來獲得了「雙整治」達標村、「三個代表」先進村、餘杭區文明村、餘杭區十佳經濟強村、餘杭區衛生村等榮譽。
崇賢村附近有超山、雙溪竹海、杭州山溝溝景區、良渚文化博物館、運河·塘棲古鎮等旅遊景點。有塘棲枇杷、餘杭徑山茶、鸕鳥蜜梨、黃湖白殼哺雞筍、中泰竹笛等特產。
F. 杭州崇賢街屬於新餘杭還是老餘杭
崇賢街道、崇賢鎮行政隸屬於杭州市餘杭區,位於半山以北,繞城高速半山/臨平/嘉興出口(偏西一點)。
老餘杭即餘杭鎮(原餘杭縣政府駐地),也屬於杭州市餘杭區(現區政府駐地在臨平鎮),位於杭城以西,繞城高速外約8km,文一西路兩地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