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立夏吃什麼
擴展閱讀
福州哪裡有好吃的棕子 2025-05-15 07:52:44
極兔中轉站在廈門哪裡 2025-05-15 07:48:18

杭州立夏吃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8-09 19:30:13

『壹』 立夏吃什麼 立夏的飲食習俗

1、鎮江地方有"立夏嘗八新"的食風。這"八新"就是櫻桃、新筍、新茶、新麥、嫩蠶豆、楊花蘿卜、鰣魚和石首魚(黃魚)。其中鰣魚最為名貴。

頭潮鰣魚是送往朝廷的貢物,二潮鰣魚被豪門富室弄去解饞,尋常人家嘗鮮吃鰣魚已是三潮過後的鰣魚了。

2、常熟地方人們立夏嘗新,食品豐盛,有"九葷十三素"的說法。"九葷"指鰣魚、鱭魚、咸魚、鹹蛋、海螄、麋鴨、腌鮮、鹵蝦、櫻桃肉和鯧鯿魚。

"十三素"指櫻桃、梅子、麥蠶(新麥揉成細條煮熟)、像筍、蠶豆、茅針、豌豆、黃瓜、苣筍、草頭、蘿卜、玫瑰、松花。

3、浙東農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風俗,就是務農人家左鄰右舍互相贈送豆、米,和以黃糖,煮成一鍋粥,叫"七家粥",說是吃了這種粥,鄰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種。

杭州人每逢立夏,要烹煮新休,備了果品餅鉺,在親戚鄰居之間,互相敬茶、饋贈,叫做"立夏吃七家茶"。

『貳』 立夏吃什麼 扒一扒各地立夏的飲食習俗

吃立夏飯
舊時,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和白粳米煮成「五色飯」,後演變改為倭豆肉煮糯米飯,菜有覺菜黃魚羹,稱吃「立夏飯」。

吃海蝦
閩南地區立夏吃蝦面,即購買海蝦摻入面條中煮食,海蝦熟後變紅,為吉祥之色,而蝦與夏諧音,以此為對夏季之祝願。

吃「腳骨筍」和君踏菜
立夏日,寧波習俗要吃「腳骨筍」,用烏筍燒煮,每根三四寸長,不剖開,吃時要揀兩根相同粗細的筍一口吃下,說吃了能「腳骨健」(身體康健)。
再是吃軟菜(君踏菜),說吃後夏天不會生痱子,皮膚會象軟菜一樣光滑。
四川、岩坦山區家家要吃筍、槐豆。說吃了竹筍腳骨硬,好爬山。還吃青梅,燒青茶,以防「蛀夏」。
吃「腳骨筍」,寓人雙腿也像春筍那樣健壯有力,能涉遠路,寓意拄腿。
吃立夏羹
湖南長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麴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民諺雲「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音為『沱』),一腳跨過河」,意喻力大無比,身輕如燕。
浙江立夏民間時興早晨吃紅棗糯米粥、茶葉蛋,中午吃羹,在米粉糊中摻以豆腐乾、蒜苗、豬肉、筍丁等,稱「立夏羹」。

吃立夏糊
閩東周寧縣純池鎮一些鄉村吃「立夏糊」,主要有兩類,一是米糊,一是地瓜粉糊。大鍋熬糊湯,湯中內容極其豐富,有肉、小筍、野菜、雞鴨下水、豆腐,等等,鄰里互邀喝糊湯。

吃「七家粥」飲「七家茶」
浙東農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風俗。『七家粥」與『七家茶」也算是立夏嘗新的另一種形式,七家粥是匯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
七家茶則是各家帶了自己新烘焙好的茶葉,混合後烹煮或泡成一大壺茶,再由大家歡聚一堂共飲。這些粥或茶並不見得是多麼可口的食物,但這些儀式,卻可以說是過去農村社會中重要的聯誼活動。
杭州在立夏日最為講究。每逢立夏,家家各烹新茶,並配以各色細果,饋送親友。LL -zN,叫做「七家茶」。還在茶杯內放兩顆「青果」即橄欖或金橘,表示吉祥如意的意思。

吃「麥蠶」
上海郊縣農民立夏日用麥粉和糖製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二謂可免「疰夏」。

吃草莓
湖北省通山縣民間把立夏作為一個重要節日,通山人立夏吃泡(草莓)、蝦、竹筍,謂之「吃泡亮眼、吃蝦大力氣、吃竹筍壯腳骨」。

吃「光餅」
福建閩東地區立夏以吃「光餅」(麵粉加少許食鹽烘製而成)為主。閩東周寧、福安等地將光餅入水浸泡後製成菜餚,而蕉城、福鼎等地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
上海立夏之日要吃芋頭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餅。

食「野互飯」
杭人又有立夏食「野夏飯」之俗。是日,兒童少年成群結隊,向鄰里各家乞取米、肉。地上的蠶豆、竹筍任其採掘,然後到野地里去用石頭支起鍋灶,自燒自吃,稱為吃「野夏飯」或「立夏飯」。
這種風俗就是自比乞丐,以為可以避災禍。
「三新」祭祖嘗食
在江浙一帶有「立夏嘗新」的風俗。蘇州地方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人們先以這「三新」祭祖,然後人們嘗食。
吃槐豆
在我國很多地方,立夏有吃槐豆和豌豆的習俗。
槐豆,別名蠶豆、羅漢豆。立夏時節,槐豆普遍成熟。民間傳說認為,吃槐豆可以壯腰補腎,插秧、耘田時不會吃力。將干槐豆炒熟食用,在廣大農村和城鎮居民中非常普遍,人下門認為食之可健身固齒,尤以兒童、青年為宜。
立夏這天,江南很多地方會將燒熟的蠶豆串成項鏈,讓兒童帶著出門吃。
也有吃豆腐的習俗,說吃了豆腐不怕雨淋,不怕赤蜂蜇。
帶殼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們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來祈禱一年眼睛像新鮮豌豆那樣清澈,無病無災。

食李美顏
民間立夏有吃李子的習俗,還有立夏食李美顏的說法。《月令粹編》說:
「立夏得食李,能令顏色美。」就是說:婦女在立夏這天,把李子榨汁,混入酒中喝,能青春長駐,稱為「駐色酒」。

食夏餅、面餅和春卷
我國北方多種植小麥,立夏正是小麥上場時節,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區立夏時有製作與食用麵食的習俗,意在慶祝小麥豐收。
立夏的麵食主要有夏餅、面餅和春卷三種。
夏餅又稱麻餅,形狀各異,有狀元騎馬、觀音送子、猴子抱桃等。
面餅,有甜、咸兩種:咸面餅的用料有肉絲、韭菜等,蘸蒜泥食用;甜面餅則多加砂糖。
春卷,用精製的薄面餅,包著炒熟的豆芽菜、韭菜和肉絲等餡料,封口處用麵粉拌蛋清粘住,然後放在熱油鍋里炸到微黃時撈起食用。

嘗三鮮
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
地三鮮即蠶豆、覺菜、黃瓜(或有元麥、蒜苗為其一)。
樹三鮮即櫻桃、批把、杏子(或有梅子、香椿頭為其一)。
水三鮮即海蜘、河豚、細魚(或有魚昌魚、黃魚、銀魚、子魷魚為其一)。
在常熟,人們立夏嘗新,食品更為豐富,有「九葷十八素」的說法。

吃「三燒、五臘九時新」
杭俗還有立夏日吃「三燒、五臘、九時新」之說。「三燒」者,燒餅、燒鵝、燒酒(甜酒釀)。「五臘」者,黃魚、臘肉、鹽蛋、海蜘、清明狗。「九時新」者,櫻桃、梅子、魚時魚、蠶豆、覓菜、黃豆筍、玫瑰花、鳥飯糕、葛芭筍。
這日,杭人還必備十二種食品。有歌唱道:「夏餅江魚烏飯糕,酸梅蠶豆與櫻桃,臘肉燒鵝咸鴨蛋,螺螄菜酒釀糟。」

『叄』 立夏應該吃什麼有哪些風俗!

我國民間,過立夏有很多習俗。每一項都說不上浪漫,卻都和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有著對未來日子的樸素心願。立夏要吃豌豆糯米飯,吃了豌豆能「美目盼兮"。

立夏這天,能和豌豆糯米飯平分秋色比拼的,非「烏米飯"莫屬。烏米飯據說最早在唐代就有了,當時江蘇宜興、溧陽、金壇和皖南一帶每到農歷四月初八,就用烏樹葉煮烏米飯。後來,大概因為四月初八和立夏節氣很近,慢慢就把吃烏米飯並到了立夏的習俗里。

老一輩的人還有一種說法,立夏日吃了烏米飯,整個夏天都不會被蚊子咬。

立夏還有一個風俗值得說一下——稱人(也有地方作「秤人")。老人說,立夏稱人能帶來福氣,還可以祈求身心健康,防止「疰夏",順利度過炎夏。

『肆』 5月5日立夏吃什麼各地立夏飲食習俗

5月5日立夏吃雞蛋。「立夏吃蛋」的習俗由來已久。俗話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

各地立夏飲食習俗:

寧波:寧波習俗要吃「腳骨筍」,用烏筍燒煮,每根三四寸長,不剖開,吃時要揀兩根相同粗細的筍一口吃下,說吃了能「腳骨健」(身體康健)。再是吃軟菜(君踏菜),說吃後夏天不會生痱子,皮膚會像軟菜一樣光滑。

長沙:長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麴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民諺雲「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音為「坨」),一腳跨過河」,意喻力大無比,身輕如燕;

上海:上海立夏日用麥粉和糖製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

福建:閩南地區立夏吃蝦面,即購買海蝦摻入面條中煮食,海蝦熟後變紅,為吉祥之色,而蝦與夏諧音,以此為對夏季之祝願。

浙東:浙東農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風俗,就是務農人家左領右舍互相贈送豆、米,和以黃糖,煮成一鍋粥,叫「七家粥」,說是吃了這種粥,鄰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種。

安徽:立夏日還有忌坐門檻之說。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縣志》中記載:「立夏日,取筍莧為羹,相戒毋坐門坎,毋晝寢,謂愁夏多倦病也。」說是這天坐門檻,夏天裡會疲倦多病。

江南:江南地區有立夏嘗「三新」的俗諺。「三新」即櫻桃、青梅、鰣魚。「三新」也有指「竹筍、櫻桃、梅子」,「櫻桃、青梅、麥仁」,「竹筍、櫻桃、蠶豆」的。總之,在立夏時節,可吃上時令新鮮的食物。

『伍』 立夏吃什麼

1、立夏蛋
立夏那天最經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裡就開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葉末或胡桃殼煮,看著蛋殼慢慢變紅,滿屋香噴噴。茶葉蛋應該趁熱吃,吃時倒上好的酒,內灑些許細鹽,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煮好的蛋,挑出整隻未破的,用綵線編織成蛋套,掛在孩子胸前,或掛在帳子上。

『陸』 立夏吃什麼 各地立夏飲食習俗

立夏節,上海郊縣農民取麥粉和糖製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用立夏時青嫩的草頭和入米粉,油煎成餅,叫做"攤粞",為上海和浦東地區人民所喜食。還把糖梅子、酒釀、鹹蛋等作為當令食品,稱為時鮮,取以嘗口,稱嘗"三新"。

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

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一說是莧菜、元麥,蠶豆,也有說是莧菜、蠶豆、蒜苗);樹三鮮即櫻桃、枇杷、杏子(一有說是梅子、杏子、櫻桃,也有說是梅子、櫻桃、香椿頭);水三鮮即海螄、河豚、鰣魚(一說是鰣魚、鯧魚、黃魚,也有說是鰣魚、銀魚、子鱭魚)。其中以嘗地三鮮最為普遍。有的地方還有立夏吃霉豆腐的習俗,說吃了霉豆腐就不會倒霉。

『柒』 杭州立夏吃什麼 「立夏狗」,野米飯,灰鴨蛋

立夏是全年的第七個節氣,也是屬於夏天的第一個節氣。每年公歷的5月5日或6日,當太陽達到黃經45度時,便為「立夏」節氣。 「夏」是「大」的意思,每年到了這時,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長大,所以叫「立夏」。這一天,杭州地區的飲食習俗有哪些?

1、「立夏狗」

立夏時節,塘棲民間有讓小孩子吃「立夏狗」的習俗。據說吃了立夏狗,小孩在夏季不會疰夏(身倦、食少)。這在《塘棲風俗》里也有記載:「立夏時,鄉間通行做『立夏狗』,用糯米粉捏成狗的模樣,蒸熟後食用。據說小孩吃了『立夏狗』,會像狗一樣謝(強壯),不會疰夏。」村民在老刀糕餅鋪老師傅的帶領下,沿襲傳統習俗,用米粉製作「立夏狗」、搭土灶蒸「野米飯」、用草木灰做「灰鴨蛋」,以水鄉特有的民俗迎接初夏。

2、野米烏米飯

黑米飯糕是傳統的立夏點心之一,是將烏樹葉搗爛泡水後,用烏樹葉汁泡糯米使其染色變黑,再將泡好的黑糯米加糖蒸熟後手工壓製成糯米糕,吃起來有一股淡淡的烏樹葉香味。

3、灰鴨蛋

在杭州當地有「立夏腌蛋,端午吃蛋」的習俗,把鴨蛋放入草木灰和黃泥之中腌制一個月左右,就成為了特色的「灰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