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日本侵略者在杭州留下的罪證有哪些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8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空軍抗擊日軍飛機空襲杭州筧橋的作戰。又稱「筧橋空戰」。
14日14時30分,日本海軍第1聯合航空隊鹿屋航空隊「96」式陸上攻擊機9架,在新田少佐指揮下,由台北基地起飛,襲擊杭州中國機場。該空襲隊通過溫州、泰康上空,於18時30分到達杭州上空,當即對筧橋、喬司中國機場實施攻擊。這時,為加強淞滬地區的防空力量,而由河南省周家口機場調到杭州的中國空軍第4航空大隊,剛在筧橋機場著陸,未及加油,即遭日機空襲。大隊長高志航在飛機余油不多、氣象條件惡劣的情況下,毅然率領所屬3個中隊27架飛機緊急升空,迎擊日機,高志航駕駛霍克-Ⅲ型驅逐機起飛後,先爬高至雲上,未見敵機,即下降至雲下,發現96式飛機1架,迅速逼近目標,連續兩次射擊,首開記錄,日機中彈墜毀。隨後又發現3架日機,便抓住機會迅速佔位瞄準攻擊,又擊落日機1架。與此同時,第21中隊中隊長李桂丹等人也發現2架日機,經連續攻擊,擊落、擊傷各1架。在空戰中,日機為躲避中國驅逐機的攻擊,時而鑽進雲中,時而降至雲層下,由於中國飛行員英勇頑強,緊追不舍,經約30分鍾激烈戰斗,擊落和重創日機3架。受傷的1架日機在返航中墜毀。中國空軍無一傷亡。
此戰,是中國空軍抗擊日軍空中襲擊的第一次作戰。並且首戰獲勝,開中國空軍擊落日機的先例。沉重打擊了日軍,極大地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日鬥志,增強了戰勝侵略者的信心。為紀念首次空戰勝利,國民政府將8月14日定為「空軍節」。
B. 蕭山抗戰故事是什麼
蕭山的眾多地名,深藏著蕭山軍民奮起抗戰的故事,串起這些地名,是一部軍民抗日的不屈史,也是「捨身報國」「國而亡家」堅決抗擊外來侵略的民族文化記憶。還有抗日戰爭期間產生的如軍事埂、炮台灣等地名,這些地名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環境的演變,有的雖已成為歷史地名,有的知道的人也越來越少了,但這些地名有的記錄戰火紛飛的往事,有的記錄日軍殘暴的罪行,給我們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在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我們特意編寫了此刊,讓我們記住這些地名及其包含的可歌可泣的往事,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圓夢中華。
難忘那血與火的歲月——抗日戰爭與蕭山地名
民國26年(1937)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同年11月5日,日本侵略軍在金山衛登陸後,蕭山開始遭受戰火的侵襲。11月30日,日本侵略軍飛機28架次輪番轟炸蕭山縣城。12月24日杭州淪陷,一江之隔的蕭山成為浙東抗日前線。地名是歷史的記錄,串起以下這些地名,喚起和還原抗戰歲月的那段血與火的記憶。
一、軍事埂這個地名,記錄當時蕭山是浙東抗日前沿
軍事埂,這是一個由抗日戰爭時期的軍事設施演變而來的地名。杭州淪陷後,駐守蕭山的中國軍隊和蕭山人民冒著敵人的炮火,日夜搶修工事,奮起抗戰。國民黨蕭山縣政府徵集民工,曾在盈豐新中村至利二村(今屬寧圍街道)修築防禦工事一條,長3800多米,並建碉堡12座。堤,蕭山人稱為「埂」。這條長近4000米的防禦工事,當地村民稱其為「軍事埂」。國民黨六十三師、六十二師和浙江保安第七團先後駐防於此。
軍事埂,如今不復存在了,知道這個地名的人也不多了。但當時蕭山軍民憑借著軍事埂這防禦工事,擊退日軍一次又一次的渡江南擾,與盤踞杭州的日本侵略軍隔江對峙達二年之久。這說明當時蕭山是浙東抗日前沿。
二、六百畝頭和雙山嘴這兩個地名,記錄日軍偷渡錢塘江,蕭山淪陷的悲痛歷史
六百畝頭和雙山嘴,如今知道這兩個地名的人越來越少了。六百畝頭,原是錢塘江灘塗,後為地塊名,位於盈豐六甲。解放前夕,國民黨陸軍部隊在「六百畝頭」征草盪地修築軍用機場,建有臨時跑道。但建成後未予啟用。解放後,機場土地先劃給盈豐勞改農場,該場撤銷後,轉給錢江農場。雙山嘴是指北干山與長山之間的山壟地帶。山嘴是指伸出去的山腳的尖端,山嘴與山嘴之間的地帶,稱雙山嘴。經歷過抗日戰爭的蕭山人,提起這兩個地名,就會想起民國29年(1940)蕭山縣城淪陷,日本侵略軍佔領蕭山的悲痛屈辱的歷史。
民國29年(1940)1月21日(農歷乙卯年十二月十三日),大雪。入夜,雪愈大。侵佔杭州的日軍在錢江大橋附近,集結汽艇七八十艘,冒雪強渡。國民黨錢江南岸守軍奮力抵抗,激戰一個多小時,一次又一次擊退日軍。午夜,日軍松井部隊在四堡(今錢江二橋附近)以大雪為掩護,身穿白衣,悄悄劃著橡皮艇,偷渡至盈豐六百畝頭登陸。早晨,另一股日軍又在錢江輪渡碼頭登陸。
日本侵略軍登陸後,一路連夜橫穿寧圍,搶占長山頭,一路攻佔西興,對縣城形成夾擊之勢。國民黨蕭山縣政府倉促應戰,兩個縣自衛中隊在北干山和西門設伏阻擊。詎料日軍不由西門而入,也不由北干山進犯,而由雙山嘴小路直撲東門。守候在城西、城北的抗日自衛隊全線撤退,其中埋伏在北干山的抗日自衛中隊,撤至城郊與敵遭遇,展開激烈的戰斗。然而寡眾不敵,傷亡甚重。22日上午10時20分,蕭山縣城淪陷。國民黨蕭山縣政府再次南遷河上店。蕭山淪陷,使日本侵略軍突破了浙東防線,打開了進犯浙贛通道的大門。
三、炮台灣與大爿山這兩個地名,記錄日軍侵佔蕭山後的罪惡行徑
提起這兩個地名,上了年紀的蕭山人,就會想起日本侵略軍佔領蕭山後,築碉堡,占據點,姦淫燒殺的罪惡行徑,蕭山人民從此過著血和淚的生活。
位於今新街街道盛樂村和寧圍街道新華村之間的長山直河,解放前,當地人稱為炮台灣。民國29年(1940)1月,蕭山淪陷,日本侵略軍為了控制錢塘江邊一帶,在河東岸的盛樂村建造碉堡。蕭山沙地區稱碉堡為炮台,稱河為灣,故稱炮台灣。
炮台四周拉起鐵絲網,陰森森地像個殺人魔窟。八九米高的炮台上,架著機槍,幾個日本兵身穿黃狗皮,腳踏黑馬靴,手拿掛著膏葯旗的步槍,時而用望遠鏡東張西望,時而用步槍東指西瞄,尋開心時胡亂地放幾槍。
大爿山在聞堰之東,是浦陽江、富春江、錢塘江三江口的咽喉。民國29年(1940)1月22日(農歷十二月十四)下午,日本侵略軍強渡錢塘江後,佔領了大爿山、火燒尖和東山陳村。接著日本侵略軍到處抓人,在村裡和大爿山、火燒尖,建起了5座碉堡。為建碉堡,當時東山陳村的房子幾乎全被燒光。碉堡建成後,日本兵對附近村莊任意炮擊,還到周圍的村莊姦淫燒殺。當時東汪村深受其害,民謠雲:「東汪、東汪,眼淚汪汪!」
四、虎爪山、嚴家畈、塘塢等地名,記錄蕭山軍民為狙擊日軍侵犯而英勇奮戰
民國29年(1940)2月中旬,日本侵略軍分三路侵犯義橋。一路由浦陽江口西岸登陸,另一路由浦陽江東岸的孔家埠登陸,侵佔浦陽江口兩岸,其汽艇直趨義橋之南;還有一路由湘湖南岸的大灣山登陸,向義橋進犯。中國軍隊在義橋附近,與日本侵略軍進行一系列激烈的戰斗。
虎爪山形似虎爪,故名,又稱傅家山。位於義橋鎮西北,橫亘於浦陽江口與湘湖之間。中國軍隊守在虎爪山上,控制浦陽江口。2月14日,日本侵略軍全天不斷地用重炮,轟擊虎爪山上中國守軍陣地。下午三四點鍾,日軍步兵在炮火的掩護下,向虎爪山進攻。中國守軍一次又一次擊退敵人的進攻。當晚,日軍增援部隊又在浦陽江口登陸。次日,日軍250餘人竄入義橋鎮上。黃昏時,日軍從背後攻擊虎爪山。中國守軍雖面臨兩面作戰,卻沉著應戰,以預備隊擊退背後之敵,並奮勇追到鎮上,經過四小時的激烈巷戰,16日凌晨,日軍退出義橋鎮,向東竄犯。
嚴家畈在義橋東南里許, 2月16日(農歷正月初九),日本侵略軍一個中隊經峽山頭,順著西河沿向義橋竄犯。其時國民黨一九○師扎營於傅家山、趙家山、茅山;一九二師埋伏在對江眠犬山。當日軍進入嚴家畈外塘時,傅家山陣地發出了號令,眠犬山伏兵用機槍掃射,日軍被迫竄入嚴家畈村。一九○師馬上調集兵力,包圍了嚴家畈、日軍以大樟樹、房屋作為掩護體,負隅頑抗,一九○師雖然傷亡比較嚴重,但仍發起多次的沖鋒。兩軍相持兩天兩夜。
日軍松井部隊獲悉其軍在嚴家畈遭伏擊的消息後,派兩架飛機到嚴家畈上空投擲糧食,又派騎、步兵250餘名增援。一九○師被迫撤離。這次戰斗,擊斃日寇40餘名,一九○師陣亡130餘名。
日軍進犯義橋後,遭到中國守軍的阻擊,遲滯不前。日軍企圖集中兵力,強行南下。國民黨一九二師得到消息後,悄悄地准備在黨岐嶺伏擊日本侵略軍。黨岐嶺位於戴村鎮上董村與凌山村(現半山村)之間,西北接雲石七都山麓。嶺雖不高,卻是義橋到河上、樓塔的捷徑,也是日軍南下的必經之路。加上嶺西邊山勢陡峭,樹木繁茂,形同畚箕,是一個理想的伏擊戰場。中國軍民在李家塢集結。為防止走漏消息,在戴村、雲石七都山一帶的交通要道上布滿崗哨。2月15日(正月初八)黃昏生火做飯,午夜進入預伏陣地。16日,日軍一隊人馬全副武裝,從義橋耀武揚威地向黨岐嶺方向撲來。當日軍進入埋伏圈,即遭到迎頭痛擊,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紛紛潰退。當日軍明白中了埋伏,馬上組織瘋狂反撲,利用高大威武的大洋馬和精良裝備,向中國軍民的陣地撲來,卻遭到一九二師火力的頑強狙擊。雙方激戰多時,日寇始終無法沖破中國軍民的防線,只得狼狽逃竄。戰斗一打響當地百姓積極投入戰斗。挑水送飯,運送彈葯,搶救傷員,當軍隊發出追擊命令,由老百姓組織的抗日自衛隊更是勇猛頑強,沖鋒在前。這次戰鬥打死打傷日軍數十人,戰馬三匹,俘獲一人,一九二師有數人犧牲。黨岐嶺戰斗極大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鼓舞了當地軍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信心和決心,在蕭山的抗戰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塘塢坐落於茅草灣山塢中,因村西曾築有一條堤塘,故稱塘塢。民國29年(1940)2月17日,日本侵略軍由錢塘江東洲沙渡江,經許賢鄉向浙贛鐵路沿線進犯。駐守富陽嶺下的一九二師聞訊後,在師長吳達率領下,進駐沈村,並派出一一九團把守貓頭山進行伏擊。日軍不備,倉皇應戰,雙方展開了殊死的激戰,最後日寇不支,被迫退入塘塢村,設指揮部於村校教師沈佩蘭家中。一一九團包圍塘塢,但因不明敵情,形成對峙局面。沈佩蘭見此情景,不顧個人安危、從後門潛出,奔赴國民黨軍陣地,報告了敵軍指揮地點和敵軍火力點。一一九團弄清敵情後,迅速發起進攻,集中火力用迫擊炮猛轟日軍指揮所(即沈佩蘭家的房屋),日軍頓時失去「屏障」,亂作一團。一九二師又兵分三路,中路由何家橋直攻塘塢,左翼向塘塢村後的安山灣迂迴前進,右翼由觀音橋出擊。三麵包圍,終於全殲塘塢200多名日軍,繳獲了全部輜重。為褒揚沈佩蘭,浙江省賑濟會特從優撥給獎恤金600元,國民政府向她頒發了於右任書的「國而忘家」的匾額。是年3月、4月間的《東南日報》、《大公報》、《掃盪報》對沈佩蘭此壯舉均作了報導,稱沈「如此中國弱女,不畏艱險,實屬難能可貴」。這次戰斗中犧牲的30多名國民黨將士,埋葬在沈村旗牌山上。
鳳凰山在衙前鎮境內,海拔90米,因山形似一隻伏地的鳳凰而得名。這里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民國29年(1940),為阻擊日本侵略軍向紹興進犯,駐守鳳凰山麓衙前鎮和衛家村(現鳳凰村)的國民黨第十集團軍第八支隊官兵約4000人,先後在長山、新街、龕山(今坎山)三岔路阻擊日軍。國民黨第五、六兩個支隊奉命前來增援,這樣鳳凰山下國民黨官兵已有一萬余。民國29年(1940)2月17日(正月初十)凌晨,日軍分兩路,一路出動鐵甲車重武器從長山經新林周大塘進入,一路從安昌過錢清由南直下,在離國民黨駐軍地約200米處的如意祠登陸。當天早上8時許,兩路日軍對國民黨部隊左右夾攻。一萬多國民黨官兵雖進行了長達10多小時的拚死抵抗,但終因裝備落後,難敵日軍,死傷官兵數千。傍晚時,大部隊向楊汛橋撤離。可是到了橋邊才發覺楊汛橋已被日軍所炸。面對三四十米寬的江面,國民黨軍隊別無退路,只得爬魚箔過江,時值隆冬,官兵門穿著棉襖棉褲、帶著槍枝彈葯,一不小心就掉入江里,許多官兵在西小江中淹死。另有一路國民黨軍隊,由衛家一村民帶路翻莫家嶺,過昭東大義太雷橋,往紹興新甸方向安全撤退。晚上8時左右,日軍攻克防線,佔領衙前。
東蜀山一峰孤峙於南門江之東,西蜀山則孤立於南門江西。南門江上有座章潘橋,這橋是東西蜀山之間往來的通道。兩山海拔均不到50米,但當時是蜀山平原的制高點,也是縣城的南大門。南門江又是縣城通往臨浦、義橋、所前的水上要道。誰佔領這兩山,誰就可控制南門江這條水上交通線。民國29年(1940)5月,中國軍隊在東蜀山、西蜀山一帶多次阻擊日偽軍。5月15日,中國軍隊在東蜀山阻擊汪偽軍第三大隊,偽大隊長徐劍琴被擊斃。17日,日偽軍向城南地區掃盪,中國軍隊奮力阻擊,搶占東蜀山、西蜀山。日偽軍傷亡近百,偽軍少校大隊附陳冠英被擊斃。5月20日,日偽軍數百,由中島中隊長指揮,在炮兵掩護下,向城南中國軍隊發起攻擊,東蜀山和西蜀山失守。午後,中國軍隊發起反擊,奪回東、西蜀山,又向岳大橋猛擊。日偽軍增援頑抗,岳大橋得而復失三四次,結果為中國軍隊收復,日軍被擊退。這次戰斗,日偽軍死傷150餘名,中島負傷,中國軍隊傷亡100餘名。
民國29年(1940)5月,駐扎在所前鎮山聯村夏山埭的國民黨一九○師五○七團三營八連,得到命令,命他們立即前去西蜀山接防。八連當即向西蜀山挺進。哪知道情報有誤,日軍已在西蜀山上設下埋伏。八連官兵走到章潘橋東側的河邊,士兵們紛紛下河飲水。這時日軍的重機槍響了,瘋狂的掃射使八連傷亡慘重。八連地處平坦地帶,日軍踞高臨下,地形對八連十分不利。八連官兵頭上戴著用柳條編成的帽子隱蔽在田間,雙方隔著南門江展開槍戰。從上午八九點鍾打到中午,還沒有打過章潘橋,槍管都燙得手抓不住,只好用毛巾裹住接著打。士兵們為自己弟兄報仇心切,鬥志高昂。在下午終於沖過了章潘橋,攻上了西蜀山,迫使日本侵略軍逃進蕭山城裡。八連作戰英勇,稱為「忠勇師」。在這次戰斗中,連長程利科和班、排長15人以及更多的士兵犧牲。後埋葬在所前夏山埭村鷺鷥頭頸的山坡上。至今還留有「抗日陣亡將士之墓」及墓誌銘。章潘橋戰斗後,盤踞蕭山的日本侵略軍很久不敢出城作惡。
抗日戰爭時期,蕭山是浙東抗日的主戰場。
五、河上店,抗日戰爭時期曾是國民黨蕭山縣政府所在地,蕭山抗戰的指揮中心。
河上店地處永興河上游,故名。舊稱和尚店,即今河上鎮。說起河上店,就會想起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蕭山縣政府兩次南遷河上店。民國26年(1937)11月30日(農歷十月廿八),侵華日軍飛機28架次,輪番轟炸蕭山縣城2個多小時,投下了100多枚重磅炸彈,縣城被炸成一片廢墟。國民黨縣政府被迫南遷河上店,翌年8月,遷返縣城。民國29年1月22日,蕭山縣城淪陷,國民黨蕭山縣政府再次南遷河上店。次年4月,日本侵略軍分兵三路包抄河上鎮,國民黨蕭山縣政府三面受敵,流亡至東陽峴北周,後走水路經蘭溪、建德、富陽回駐河上鎮,直至抗日戰爭勝利。河上店在抗日戰爭時期曾是國民黨蕭山縣政府所在地。當時蕭山縣政府駐扎在河上店鳳凰塢,即今河上鎮鳳塢村。國民黨蕭山縣四任縣長以及中共蕭山縣工委抗日自衛團隊、軍工隊和政工隊,駐守鳳塢村辦公。這里是當時蕭山抗戰的指揮中心。在長達5年多的時間里,因為縣政府搬遷至此,河上鎮鳳塢村成為日本侵略軍襲擊的重要目標,飽受日軍重點進攻和血腥轟炸。至1944年5月,縣政府在鳳塢村辦公用的30餘間民房被日軍燒毀,文昌閣和岩將廟兩處名勝古跡被炸毀,數十名無辜百姓慘遭日軍槍殺。
C. 日軍侵略杭州的資料
日軍在被中國軍隊爆破炸斷的錢塘江大橋邊警備。
發現這些日本入侵者自己記錄的見證杭州淪陷的攝影圖片著實讓人激動,線索得來卻純屬偶然,這里要特別感謝浙江江山的毛兆廷、毛立軍父子倆,他們很不容易地收集起了這些資料,但當聽說報社對這些有關杭州的史料感興趣時,老毛這位江山博物館退休的老文保工作者,上周末自費來杭州,無償地提供了這些久已湮沒得連我們自己也幾近忘卻的歷史片斷。
他們在家鄉也是極不起眼的收藏愛好者。年邁的父親在家,兒子到各省收藏品市場「趕集」,跑收藏生意,幾年前,發現市場里出現了這些畫報,老毛覺得,這是日本侵華鐵證,是一種難得的歷史資料,也是一個新收藏品種。他們開始斷斷續續地收集,有時多本同時買進,又把重復的賣出,到現在,朝日新聞社出的戰時特刊基本收齊了。
認識小毛,是在一個多月前一個下雨的周末,他從江山搭夜車趕到杭州二百大收藏品市場出攤,帶了幾本「重復的」的畫報來出售,到快收攤了,也沒有賣出。小毛當時縮在牆角避雨,攤前是些不怕雨淋的也不值錢的瓷器和木雕。畫報和舊書用塑料皮包著,放在一邊,記者要求看一下,發現是記錄日軍打入中原的,感覺很少見,就翻看起來。
「這是重復了才拿出來賣的,」「我要把這套畫報收齊,」小毛的話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就問,「有沒有收到與浙江、與杭州有關的內容呢?」他說不知道,他也沒有仔細翻過內容,「我爸爸整理這個。」他給記者留了電話。
後來,就有了杭州———江山的幾次電話來回,小毛把這事兒摔給了老毛,老毛又是十分認真的老派人,來電說,「有杭州的東西,下次我帶給你們看。」上周末,他拎著一袋畫報出現在報社,在每本畫報上,他估計我們會感興趣的地方都事先夾了紙條。
他說,畫報可能是從日本輸入的舊紙原料里揀出來的。日本幾家新聞社的隨軍記者拍攝了這些照片,「打到哪裡,照片拍到哪裡,都是攻入當時拍下的。」老毛指著畫報右下角的一欄「戰爭日誌」說,「你看,這里說,24日他們打到了鳳山門,這里,27日就拍日本人在玉泉觀魚的照片了,」「還到寶石山山頂去集隊!」
其中有一幅是日軍以西溪路跑馬場的淞滬抗戰紀念牌坊為背景的,當年這個日本記者的險惡用意可謂一目瞭然。
父子倆收藏有朝日新聞社等出版的這類畫報一共69本,是一種不定期增刊,封面和地圖彩印,內頁是黑白照片。畫報題目隨著入侵地區南伸和戰爭的擴大,分為《北支事變畫報》、《日支事變畫報》和《支那事變畫報》。
有關日軍侵佔杭州攝影圖片,都附有簡單說明和攝影者名字及時間,是用來配主題文章的。畫報不是軍事讀物,主文約有1500多字,內容上,幾乎都是向日本百姓介紹杭州歷史和湖邊的風景名勝,很像是日本文字記者抄襲了當時杭州的導游資料。
日軍從三麵包圍杭州:
12月21日晨,日軍從三麵包圍杭州。
佔領蕪湖的日軍片崗各部從廣德方向進攻杭州,24日早晨,日軍經鳳山門入城;湖州方向,日軍福井、谷川、津田各部從莫干山、德清、武康出發,同日從武林門入城;
藤山部沿著滬杭鐵路進攻杭州,從清泰、望江各城門入城。
作為中國富庶之地的江浙平原落入日寇之手。
日軍作戰時的「局勢圖」:
至1939年5月,日軍佔領的領土面積已達日本本土面積的兩倍半。
日軍侵華戰爭時期的畫報:
日軍經過淞滬抗戰紀念牌坊:
這副圖是日軍以西溪路跑馬場淞滬抗戰紀念牌坊
為背景的,當年這個日本記者的險惡用意一目瞭然。
佔領杭州的日本軍隊在湖濱休息:
佔領杭州的日本軍隊在湖濱休息。當天日本軍隊
進行了入城式,包括坦克、騎兵在內的部隊通過了湖濱。
扛重機槍登六和塔的日軍:
矗立在錢塘江邊的六和塔是重要的制高點,登頂對周圍
的形勢變動一覽無余,圖為扛重機槍准備登塔的日軍。
侵華日軍在玉泉:
正在西湖邊的青蓮禪寺的玉泉游覽的士兵,此寺
因為這個泉水而很有名,有許多珍貴的雲錦鯉魚和大青魚。
日軍在花港公園劃船:
1938年新年,一名日本軍人在花港公園悠閑地劃船。
日軍在寶石山上欣賞西湖:
日本軍人在寶石山上欣賞西湖。
日軍舉行祭拜儀式:
佔領杭州一周後,日軍在寶石山上集隊舉行祭拜儀式。
鐵蹄下的斷橋:
日軍在炸斷的錢塘江大橋邊警備:
日軍在被中國軍隊爆破炸斷的錢塘江大橋邊警備。
日軍的畫報:
日軍在紹興縣政府門前:
日軍入侵衢州:
日軍進攻定海:
日軍佔領玉環島:
其他抗擊典範:
1938年3月16日中國空軍第二大隊東陽籍飛行員吳復夏奉命駕機轟炸被日軍佔領的杭州筧橋機場,炸毀敵機11架、倉庫4座,炸死日軍20餘人。在返回途中遭敵機截擊,墜機身亡。
1940年2月17日竄犯蕭山浦陽江西岸的日軍受到中國軍隊的抗擊後,被迫退入戴村塢塘村,在民女沈佩蘭家設立指揮所。沈佩蘭冒險出村,向中國軍隊報告敵情,並表示毀家殺敵,在所不計,要求立即開炮。頃刻間,20餘間樓房化為灰燼,幾百名日軍葬身火海。沈佩蘭毀家紓難的事跡受到廣泛贊譽。
1939年3月21日日軍在炮火掩護下,襲擊侵佔富陽東洲沙,當地軍民奮勇抗擊。東洲沙位於富陽縣城東郊,是富春江上的一個大沙島。富陽縣城淪陷後,這里與日軍駐地僅一水之隔,成為浙江抗戰的最前哨。日軍策劃進攻東洲沙,企圖渡過富春江,攻佔蕭山、紹興、諸暨,甚至金華,策應他們對南昌的進攻。經反復爭奪,中國軍民於23日收復失地。這是抗日戰爭前期富春江上最激烈的一戰,斃傷日軍隊長以下50多人。東洲沙保衛戰的勝利,粉碎了敵人「掃盪東洲,強渡富春江南進」的陰謀,進一步穩固了敵我隔江對峙的局面。
「八·一四」空戰:
1937年「七七」事變後,抗戰在華北戰場全面打響。是時,我中國空軍主力北調支援華北戰場,8月上旬,淞滬一帶形勢趨於緊急,為防止敵人奪取上海,控制長江口,突破連雲港,陷中原,下武漢,斷我後方資源及退路,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遂於8月13日下達空軍作戰命令第一號令。
8月14日午,我空軍四大隊突接南京電令,全大隊27架戰機從河南周家口即刻進駐浙江筧橋。當時正值江浙台風過境,天氣異常惡劣,飛機在煙雨迷濛中顛簸摸索。經過數小時的艱苦飛行,四大隊機群終於安抵杭州上空。
18時10分,正當機群放下起落架准備降落時,杭州發出空襲警報。高志航大隊長與筧橋總站站長邢鏟非在起飛線上急打手勢,示意連續起飛,並大聲喊叫「敵機就快到了,飛機不要停。」
說話間,高志航大隊長的座機剛剛落地滑到聯絡道,高大隊長立刻沖上飛機,躍入機艙,第一個駕機直上藍天。在來不及加油的情況下,其他戰機也先後起飛,向敵機沖去。抗日空戰史上第一場大的空戰就此拉開了序幕。
四大隊接到警報後緊急升空搜索的是日本空軍新田少佐率領的機群。由於台風區已經接近杭州,因此筧橋上空雲高僅300—500米,且伴有小雨,能見度很低,18時30分,新田編隊中的6架飛機發現了筧橋機場,在500米高空開始投彈,但命中率不高,僅炸中一些機場設施和加油車。
我機群升入4000米高空後,沒有找到敵機,才發覺敵機轟炸投彈肯定已經降到雲層以下,便重新穿雲下降,出雲後立刻發現敵機在杭州灣上空疏散開了隊形。高志航大隊長在戰友協助下,迅速接近並瞄準1架正在俯沖攻擊的敵機。高志航先射擊日機護尾機槍射擊員,將其擊斃後,毫無顧慮地逼近敵機,4槍齊發射擊敵機油箱,當即擊中,該機立即煙火飛騰,側旋下墜,機上有人跳傘,同時由於著火引發艙內炸彈全部空中爆炸,這個龐然大物頓時成了碎片,紛紛落在錢塘江畔。
21中隊長李桂丹升空後,覺得筧橋雲層過低且厚,不易發現敵機,就領著兩架僚機,飛向喬司機場上空。搜索中,他們發現右前方有一架塗滿棕黃墨綠迷彩的日軍轟炸機。他們三人聯合,居高臨下,先發制人,輪番攻擊。敵機後座機槍手不甘坐以待斃,拚命還擊,但終於敵不住我方三個人的猛烈火力,中彈著火,墜毀於喬司機場附近。
在空中的日機承受不了我空軍突然的打擊,紛紛逃散。此時,從廣德加油後前來的22中隊也在空中遭遇了前來轟炸的另一支日機編隊———由淺野少佐率領的9機編隊。我軍緊急追趕,一直追到錢塘江曹娥機場附近才截擊到其中一架,敵機油箱中彈,帶著濃煙向東南方向逃竄。據稱後在台灣高雄外海墜落。
在筧橋上空,空戰還在繼續,我高志航大隊長擊落日機後,也參加機群圍攻,又擊傷日機1架。日機無法支撐,終於逃走,本次戰斗歷時20餘分鍾結束。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當時中國空軍僅有各型作戰飛機305架,和日本相比處於絕對劣勢。但是我國空軍不畏強暴。「8·14」一役,首戰告捷,打破了「日本空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看日本人轟炸:
1925年生的劉蘭生老先生至今精神矍鑠,愛在家中養養花草,又有老伴陪侍在旁,已近80高齡,走起路來依然腰板筆直。回想起67年前日本人打杭州的場景,劉老不覺激動起來。
「1937年的時候,我13歲,小學將近畢業。自從『9·18』開始,我們就都有了抗日的觀念,唱抗日歌曲,到街上去進行抗日表演,像《放下你的鞭子》這種。
「我家有兄妹6個,因為父親是郵局裡的郵件押運員,待遇好,那時也算是個中產階級。我經常看報,盧溝橋、台兒庄,每個戰役報上都登,在西湖邊三公園那裡還有個淞滬抗戰紀念塔,所以各種影響、教育,抗日觀念是深入人心的。」
「到九十月份的時候,日本人的飛機開始多次轟炸杭州的一些主要設施。當時的城隍山上菩薩多,市民就往城隍山上躲。劉老就在城隍山上見證了炸城站的那次空襲。」
「日本人的飛機開始是雙翼的,上下兩個翅膀的,後來有單翼的,一邊一個翅膀的,前面帶螺旋槳,肚子上貼塊膏葯旗,飛得也不高,遠遠地就能望見。飛機俯沖下來,到很近的時候『啪』扔顆炸彈下來,炸你。我那次背了我最小的弟弟躲在山上面。當時的城站是兩個雞籠一樣的圓錐建築,我們都叫它雞籠頂。日本人來扔炸彈,就炸掉了一個雞籠頂。在十五奎巷那兒有個高射機槍,打飛機的,但射程太低,一架飛機也沒有打下來過。日本人每次來就炸幾個重點目標,像城站、錢江大橋這種,最多一次來了6架。我們的飛機也不多,幾次空戰打下來二三架飛機,最有名的就是高志航。」
日本人步步進攻,要打進杭州了。劉老一家開始了逃難,過錢塘江到了西興,再乘船到紹興,一段時間後回老家寧波。後來又跟著父親的押運車到了金華奶奶家。在金華,劉老看到了日本人炸火車站的慘景。
「日本人那時候有一種炸彈,扔出來後遇風炸彈尾部就會自動脫離,裡面連著的引線就會被拉著,在離地二三尺的地方炸開來,我們看到扔炸彈都趴在地上,如果站著或蹲著,碰到這種炸彈可能整個頭就被削掉了。一次,日本人炸金華火車站,那裡面都是人,真是慘極了。屍體碎塊掛得到處都是,血出污拉的一片啊。」
跟著父親的關系,劉老在郵局打了一個月的小工,正好重慶21兵工廠招藝徒,1941年後,經過雙道考核的劉老被錄取了,作為技術骨幹進廠造漢陽79式步槍。劉老有點遺憾地說:「槍還沒造出來,抗戰勝利了。」
畫報上的鐵證:
發現這些日本入侵者自己記錄的見證杭州淪陷的攝影圖片著實讓人激動,線索得來卻純屬偶然,這里要特別感謝浙江江山的毛兆廷、毛立軍父子倆,他們很不容易地收集起了這些資料,但當聽說報社對這些有關杭州的史料感興趣時,老毛這位江山博物館退休的老文保工作者,上周末自費來杭州,無償地提供了這些久已湮沒得連我們自己也幾近忘卻的歷史片斷。
他們在家鄉也是極不起眼的收藏愛好者。年邁的父親在家,兒子到各省收藏品市場「趕集」,跑收藏生意,幾年前,發現市場里出現了這些畫報,老毛覺得,這是日本侵華鐵證,是一種難得的歷史資料,也是一個新收藏品種。他們開始斷斷續續地收集,有時多本同時買進,又把重復的賣出,到現在,朝日新聞社出的戰時特刊基本收齊了。
認識小毛,是在一個多月前一個下雨的周末,他從江山搭夜車趕到杭州二百大收藏品市場出攤,帶了幾本「重復的」的畫報來出售,到快收攤了,也沒有賣出。小毛當時縮在牆角避雨,攤前是些不怕雨淋的也不值錢的瓷器和木雕。畫報和舊書用塑料皮包著,放在一邊,記者要求看一下,發現是記錄日軍打入中原的,感覺很少見,就翻看起來。
「這是重復了才拿出來賣的,」「我要把這套畫報收齊,」小毛的話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就問,「有沒有收到與浙江、與杭州有關的內容呢?」他說不知道,他也沒有仔細翻過內容,「我爸爸整理這個。」他給記者留了電話。
後來,就有了杭州———江山的幾次電話來回,小毛把這事兒摔給了老毛,老毛又是十分認真的老派人,來電說,「有杭州的東西,下次我帶給你們看。」上周末,他拎著一袋畫報出現在報社,在每本畫報上,他估計我們會感興趣的地方都事先夾了紙條。
他說,畫報可能是從日本輸入的舊紙原料里揀出來的。日本幾家新聞社的隨軍記者拍攝了這些照片,「打到哪裡,照片拍到哪裡,都是攻入當時拍下的。」老毛指著畫報右下角的一欄「戰爭日誌」說,「你看,這里說,24日他們打到了鳳山門,這里,27日就拍日本人在玉泉觀魚的照片了,」「還到寶石山山頂去集隊!」
其中有一幅是日軍以西溪路跑馬場的淞滬抗戰紀念牌坊為背景的,當年這個日本記者的險惡用意可謂一目瞭然。
父子倆收藏有朝日新聞社等出版的這類畫報一共69本,是一種不定期增刊,封面和地圖彩印,內頁是黑白照片。畫報題目隨著入侵地區南伸和戰爭的擴大,分為《北支事變畫報》、《日支事變畫報》和《支那事變畫報》。
有關日軍侵佔杭州攝影圖片,都附有簡單說明和攝影者名字及時間,是用來配主題文章的。畫報不是軍事讀物,主文約有1500多字,內容上,幾乎都是向日本百姓介紹杭州歷史和湖邊的風景名勝,很像是日本文字記者抄襲了當時杭州的導游資料
請點擊以下網址 察看 圖片
http://cache..com/c?word=%C8%D5%BE%FC%3B%C7%D6%C2%D4%3B%BA%BC%D6%DD&url=http%3A//www%2Exipo%2Ecom/news/read%2Easp%3Fid%3D4142&b=0&a=56&user=
D. 侵華日軍的據點和炮樓有什麼區別
E. 誰知道富陽受降鎮的說一下概況
受降鎮一個見證歷史的地方,做為一個受降人,我就應該讓全中國人民知道有這么這么一個地方!!!
受降鎮位於浙江省富陽市東北部,東鄰西湖區轉塘鎮,南與富陽鎮新民村和西湖區周浦鄉相連,北接餘杭市閑林鎮,西靠高橋鎮坑西片,離杭州25公里;距富陽市中心8公里,320國道杭新公路穿鎮而過,交通便捷、工商業繁榮、經濟發達。地屬以產糧產茶為主的半山區,有名特產東塢山豆腐皮。是杭州市小康鄉鎮、新農村鄉鎮。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侵浙日軍投降儀式舊址和千人坑遺址位於鎮內。
【鎮名來歷〓建置沿革】清代,現鎮域一部分屬杭縣、一部分屬富陽縣東北區長壽九庄。民國時,為富陽長新鄉和杭縣壽民鄉。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軍占據杭州,長新鄉宋殿村是侵華日軍在杭州地區的據點之一,宋殿村周圍碉堡林立,戰壕縱橫,軍犬成群。數以千計的人被日本侵略軍殺害,並拋屍於村南千人坑。民國34年(1945)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4日,富陽縣長新鄉宋殿村(現受降鎮中秋村宋殿自然村)被指定
為接受侵犯浙江地區日軍投降的洽降地點。為了紀念這一有歷史性事件,民國34年(1945)長新鄉改名為受降鄉,受降因此得名,並沿用至今。1958年10月,建立受降公社。1984年3月,復稱受降鄉。1987年10月,受降鄉改制受降鎮。
F. 日偽時期浙江省有多少未淪陷
浙江省(78.6%淪陷),全省共轄75個縣和一個省轄市。全省面積102646平方公里。抗戰期間,有64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12個縣沒有淪陷。
這12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於潛縣、昌化縣、仙居縣、磐安縣、開化縣、淳安縣、遂安縣、泰順縣、龍泉縣、慶元縣、雲和縣和景寧縣。
全省淪陷面積80648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78.6%。浙江省第一個淪陷的縣城是嘉善縣(1937年11月11日淪陷),最後一個淪陷的縣城是天台縣(1945年6月29日淪陷)。
(6)杭州有多少個侵華日軍碉堡擴展閱讀:
杭州灣反登陸戰:打響浙江抗戰第一槍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由於中國軍隊進行艱苦卓絕的抵抗,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
於是,日軍總部決定改變策略,開辟新的戰場,在杭州灣北部登陸,採取迂迴包抄,以威脅駐守淞滬的中國軍隊。
10月底,日軍第十軍陸續進入中國海域待命,並派遣艦艇游弋於平湖至金山嘴一帶海面,發炮轟擊,圖謀進犯。
11月3日晚,原駐防縣境的中國軍隊第六十二師奉命調往浦東,僅有第六十三師三七三團第九連調駐白沙灣東司城,第五十五師炮兵營第三連駐防新興鎮以東到全公亭一線。
就在接防部隊尚未完成部署之際,日軍乘虛而入,組成3個登陸隊,於11月5日凌晨乘大霧,在全公亭、白沙灣、金山嘴沿海一帶偷襲登陸,由此打開了侵略浙江的大門。
家住獨山港鎮海塘村的全文金當年親眼目睹了日軍登陸的那一幕。「那天早晨,天蒙蒙亮,霧特別大,四周白茫茫一片。我跟父親像往常一樣去海邊抓海蜇。
剛走到海塘邊,突然發現霧茫茫的海上密密麻麻停滿了架著大炮的大船,船上掛著日本的旗子,我們拔腿就往回跑。」沒過多久,日機就開始轟炸,全文金跟家人開始往村外逃。
「鬼子上岸後一路燒殺搶掠,村裡有些人直接被槍打死,有的被燒死在屋子裡。」對於全文金來說,這是一場永生難忘的劫難。逃難途中,他和家人躲在一個洞穴里,外面蓋上稻草。
「我3歲的妹妹嚇得不停地哭,為了避免哭聲被鬼子聽到連帶其他人遭殃,我母親只得把妹妹緊緊摟在懷里,最後可憐我妹妹被活活悶死了。」回想起那凄慘的歲月,87歲的全文金老淚縱橫。
從獨山港碼頭沿海塘向西幾公里,便到達全公亭。亭中靜默聳立著一塊青石殘碑,上刻「侵華日軍登陸處」。
碑後的幾行小字,無聲控訴著日寇的侵略罪行:「1937年11月5日(農歷十月初三)晨,日軍在白沙灣、全公亭一帶登陸,當地駐軍奮起抵抗,壯烈犧牲百餘人,日軍侵佔後,屠殺百姓500餘人,燒毀民房2000餘間。勒石銘記,以志不忘。」
這場反登陸戰的慘烈超乎許多人的想像。「日軍當時動用了150多艘艦艇登陸,而當時杭州灣沿線的中國駐軍已經奉命調往上海戰場增援,這里長達數十公里的海岸線僅僅只有3個連防守。」
平湖市史志辦副主任郭傑光告訴記者,當時幾百人的守軍既無重炮,也沒有像樣的工事,抵抗擁有飛機大炮的數萬日軍,「兵力懸殊實在太大。」
激戰中,守衛的許多士兵壯烈殉國。當中國軍隊第63師頂著日軍的炮火,冒雨跋涉,到達全公亭至金絲娘橋一線增援時,沿岸的守兵已傷亡殆盡。
在全公亭,第378團二營與敵軍展開激戰,全營傷亡三分之二。在金絲娘橋,師長陳光中親率第373團英勇阻敵,戰至深夜,官兵傷亡過半,第187旅少將旅長李伯蛟陣亡,成為最先犧牲在浙江抗日戰場的將領。
6日凌晨,第79師進入陣地阻擊進犯的日軍。在飛機炮火的掩護下,日軍向我軍防線發起猛烈沖擊。盡管79師防線長達幾十公里,兵力不足,裝備很差,但是將士們從容應戰,打退了日軍的一次次進攻。
在隨後十多天的分散阻擊戰斗中,除了守衛部隊外,當地百姓也英勇抗敵。就在日軍登陸當天,金絲娘橋鄉公所海防哨發現敵情後,該哨事務員朱希文率領哨兵10多人,在迷霧中開槍抵禦,全部犧牲。
在新倉,62師補充連會同該鎮鎮長,統率武裝壯丁,奮力抵抗。當地緝私營16名鹽警在新廟北半里許與敵軍遭遇,開槍狙擊,戰斗中有15名警士陣亡。中國軍民的頑強抵抗,使日軍付出了慘重代價,屍橫沙灘。
日軍在杭州灣北岸登陸後,淞滬戰場態勢急劇惡化,中國軍隊被迫全線西撤,太湖南走廊被日軍打通,直接導致上海、南京和杭州等重大城市的失陷。
「在這場可歌可泣的阻擊戰中,中國軍民面對敵軍的兵力火力優勢,浴血奮戰,作出了極大犧牲,給了入侵日軍以一部分殺傷,一定程度上延緩和阻滯了日軍進攻的勢頭,對淞滬主戰場中國主力部隊的西撤起到了一定的掩護作用。」
穿過歷史的硝煙,78年後,我們來到這片浙江軍民曾經浴血奮戰的海塘。眼前早已不是曾經的泥濘灘塗,浙北最大的糧食碼頭聳立在海岸旁。憑欄遠眺,萬噸巨輪不斷進出,碼頭之上一片繁忙。
這些繁榮景象的背後,是眾多先烈們的錚錚鐵骨。我們默默在心中立下誓言:將永不忘那段屈辱的歷史,用自己的雙手,繼續捍衛中國的和平與尊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淪陷區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杭州灣反登陸戰:打響浙江抗戰第一槍
G. 杭州市有多少個堡 一個堡又有多少個區
杭州就上城區,下城區,西湖區,江干區,拱墅區,濱江區,蕭山區,餘杭區,然後富陽,桐廬,臨安,淳安那些九堡啊什麼的是鎮的名字,屬於江干區的 網路了一下江干區面積210.22平方千米,人口40.4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慶春東路1號,郵編310002。轄6個街道、4個鎮:凱旋街道、采荷街道、白楊街道、下沙街道、閘弄口街道、四季青街道;筧橋鎮、彭埠鎮、丁橋鎮、九堡鎮。 裡面好像就不說區了吧
H. 為什麼富陽有個受降鎮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軍占據杭州,長新鄉宋殿村是侵華日軍在杭州地區的據點之一,宋殿村周圍碉堡林立,戰壕縱橫,軍犬成群。數以千計的人被日本侵略軍殺害,並拋屍於村南千人坑。民國34年(1945)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4日,富陽縣長新鄉宋殿村(現受降鎮中秋村宋殿自然村)被指定為接受侵犯浙江地區日軍投降的洽降地點。為了紀念這一有歷史性事件,民國34年(1945)長新鄉改名為受降鄉,受降因此得名,並沿用至今。1958年10月,建立受降公社。1984年3月,復稱受降鄉。1987年10月,受降鄉改制受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