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能告訴我這個中國下面那個小紅點是那啊。馬上就上課了。急急急0
你好,位置處於東南沿海,就是台灣,不會錯誤的,可以仔細看看書
2. 杭州哪些小巷有哪些歷史,急!!!!!!!!!!!!!!!!! 馬市街中段有條通往直大方伯的小營巷,清
胡雪岩·元寶巷 錢藏在丫鬟的走道邊
「紅頂商人」胡雪岩的舊居在幽深的元寶巷中。巷口的青石板上刻有元寶的圖案。據引路的老人說,過去元寶巷口真的放著一隻碩大的石元寶,人們走來走去,可以從它身上跨過,後來竟被踏成了兩半。
推開胡雪岩豪宅沉重的大門,被高達10米多的黛頂粉牆圍在了裡面。空敞、氣派、華貴的轎廳讓任何一個進入宅門的人都先矮了一截。書房中擺設的是琴棋書畫,門外的穿廊則砌著五光十色的維新洋貨———彩色玻璃。而影憐院的大廳中懸掛著當年日本進口的13層藍瓷描金水法塔燈想來也是當時的稀罕時髦物。
大宅的右首是胡雪岩的「冷宮」,不再受寵的姨太太都被安置在這里。然而「冷宮」不冷,那條狹長的小院子里,假山、斷垣、奇木、流水把每個空間都堆塞得滿滿當當,一眼望去熱鬧非凡,與處處留白的江南造園大異其趣。
最有趣的要算是丫鬟走道里的一個僅10幾平方米大的地下暗房,據說是胡雪岩藏錢的地方。這傢伙果然精明,曉得「最危險的地方便是最安全的地方」的道理。然而他卻絕非猥瑣人士,想當年他被朝廷革職,羅四太太主張將宅子里的銀錢統統轉移。可胡雪岩卻認為此舉有欠光明磊落,他說:「錢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於是,他所有的財產便與自己的紅頂戴一起被朝廷收繳了去。
然而胡雪岩畢竟是商賈,難免沾染一些暴發氣。正廳「百獅堂」的欄桿上用紫檀木雕刻有100隻金獅子。而宅中氣勢最恢弘園子要算是芝園,大假山上的薈錦堂據說曾是杭州制高點,登高遠望甚至可以看到錢塘江。
司徒雷登·耶穌堂弄 有故事的兩棵大樹
杭州百貨大廈與銀泰百貨的中間藏著一條耶穌堂弄。弄口的教堂———天水堂雖然簡陋,卻暴露了這里曾經繁華一時的傳教景象。
走進耶穌堂弄,未免覺得有些泄氣,舊時的洋房已找尋不見。弄里的老阿姨熱心地領了我們鑽到了新工房的背後———這里便是司徒雷登的故居。這位傳教士之子、清華大學的前身燕京大學的創始人,便是在這里度過了他的童年時期。這是一幢殖民風格的兩層小洋樓,雖然也是按舊時的模樣重建的,內里倒也辟成了司徒雷登紀念館。若沒有老阿姨的指點,也萬不曉得新工房門口的那兩棵大樹也是司徒雷登小時候親手種下的。
老阿姨手指著周圍的新工房連連哀嘆,那曾經的花園洋房不見了,那紅木鋪就的地板不見了,那些壁爐不見了,傳教士們的菜園也不見了。只是那些傳教士的後人倒也未曾搬離耶穌堂弄,「這間是黃神父的家,那間是楊神父的家。」熱心腸的老阿姨自己也是教民。
從耶穌堂弄轉進百井坊巷,那牆上的壁畫講述著這里過去的故事:10歲的司徒雷登同小朋友們玩「老鷹捉小雞」;奸相嚴嵩在這里蓬頭垢面地終了自己並不光彩的一生;而辛亥革命後的滿清遺老遺少們也紛紛隱居在此。
郁達夫·拱宸橋西 尋歡作樂煙花巷
郁達夫、弘一法師、豐子愷都到過拱宸橋,卻沒有一人像郁達夫那樣在這里曾度過了一段頹廢的生活。
如今走進這座跨越京杭大運河的古橋西首的吉祥寺西弄只見一片破敗的景象,房子不見得古老,像是民國的風貌。這里的民生也斷不如市中心那般浮華,72家房客混居,拉扯起涼棚便是一桌麻將。要知道這里曾是杭州的煙花巷,卻斷比不得秦淮河的艷。這里曾經的鶯歌燕語也只是唱給運河上船工、漁夫及落魄文人聽的。
據深巷裡的老人說,這里是太平天國的「長毛」們所造,後來成為紡織廠的「員工宿舍」,倒未曾想到竟又變成了煙花巷。當年潦倒不堪的郁達夫不忘到拱宸橋來尋歡作樂,甚至有個常去光顧的相好。而郁達夫筆下的拱宸橋卻倒也是「妓院」的代名詞。
若是不嫌棄臟亂,到這里一游,倒能看到杭州真正的草根,更能深切地感受到郁達夫那些頹廢的文字。
孩兒巷
據說陸游的晚年便是在兒童醫院附近的孩兒巷中度過的,那一句:「小樓一夜聽風雨,深巷明朝賣杏花。」便是在這一處「雨巷」偶得。但誰也說不清,陸游的舊居在哪裡。巷內一處古宅,曾傷透胸口寫個「拆」字的們的腦筋。阮儀三看了後驚呼:「這分明是宋牆。」大家嚇得一動也不敢動。全國文物專家會診後,方給它定了「晚清建築」的性。阮先生這一招「緩兵之計」使得妙,老宅迄今無恙。
大塔兒巷
皮市巷附近的大塔兒巷11號,曾是「雨巷詩人」戴望舒出生的地方。戴大詩人興許便是在這條巷子里瞧見的撐著油紙傘,眉頭凝著淡淡憂愁的「丁香姑娘」。如今的大塔兒巷只剩下不到20米的長度,旁邊的小塔兒巷也好看,斑駁的白牆露出些內里的青磚,青石板的路面已油光鋥亮。
小營巷
在解放路浙二醫院後門外的小營巷裡紀念兩位名人,一是曾視察這里的毛主席,一是太平天國的昕王府。當年小營巷的愛國衛生運動搞得好,連毛主席都要來這里親自看一看。如今這里成了杭州傳統建築特色街坊。這里曾經是南宋小朝廷的禁軍營地,附近的銀槍班巷、金槍班巷暴露了小營巷前世的秘密。
蔡官巷
100多年前被胡適誇為「中國一代才女」的林徽音便出生在蔡官巷的一幢民居內。站在蜿蜒曲折的蔡官巷裡,望得見俊秀的吳山。如今,巷子里雖然僅存一處老宅,卻不是林徽音的那一處,牆上繪著附近的千年古巷清波街的故事。而清波街與鐵冶路交叉口,還豎了一座「閑人」李漁的雕像。
十五奎巷
一頭連著中山路,一頭連著吳山的十五奎巷據說曾名「石烏龜巷」,有個關於烏龜精的傳說。巷裡的傳統民居建築多為合院式格局,是杭州城內保留較好的傳統建築風貌區。據說,這裡屋頂上的瓦片很脆弱,貓打架也會不小心踩破。
3. 第一課人造地球衛星的東方紅樂曲是如何在地球聽見
衛星上有一個電腦,合成東方紅樂曲,調制到無線電波上,發向地面,地面上用無線電台,可以接收,解調後,將信號放大,通過喇叭播放出來。只有當衛星從頭頂通過時才能接收到。
第一顆衛星用的是蓄電池,早就沒有電了。
4. 杭州西湖區哪裡有站小巷的
杭州西湖區有十五奎巷位於吳山腳下。百井坊巷地址在延安路口與中山北路口,小河直街在運河邊上,還有孩兒巷。
5. 杭州轉塘小巷子在哪裡
杭州市西湖區轉塘鎮。杭州轉塘小巷子里有一個小吃界的常青樹,藏在小巷裡,一元一個,那就是特色蔥煎包,生煎包的個頭不是很大,雞蛋大小一個,生煎包的皮厚度剛剛好,底部煎得焦黃焦黃的,吃起來底部的皮是酥脆的口感,但是不是那種很厚很硬的脆殼,底部煎得很香,可以在店裡趁熱吃。
6. 佛山南庄哪裡有小巷
1、紫洞羅登賢周邊片區,具體包括:1街7巷 ;
2、解放東路—解放中大街片區,具體包括:解放東路、解放東大街、順成一街、華銀二街、解放路中大街片區(南庄大道至下沙村口段);
3、南庄大道西羅錦花園片區,具體包括:羅錦花園和南庄大道西4號(人社局)、6號(建設大廈)、8號(信業大廈)、10號(地稅局)內街小巷;
4、吉利竹甫村片區,具體包括:1街7巷。
改造規劃小劇透
◆羅登賢展覽館周邊片區
以古榕樹為中心,展開紫洞村的歷史文化的探索追尋,設置「說書」銅人雕塑、展示牆、古榕樹介紹牌,在見證幾百年歷史的古榕樹下,訴說紫洞村深厚的歷史,營造一道獨特的場景。
入口大道處將行道樹改為鳳凰木,紅色的花呼應紫洞村的紅色教育基地主題,展現紫洞人的熱情。
格巷村巷子內兩個門樓,結合當地的門樓特色,重新修復門樓,雕刻巷名,增加對聯
7. 杭州清河坊小吃一條街在哪裡
河坊街位於吳山腳下,是清河坊的一部分,屬於杭州老城區, 舊時,與中山中路相交得「清河坊四拐角」,自民國以來,分別為孔鳳春香粉店、宓大昌旱煙、萬隆火腿店、張允升帽庄四家各踞一角,成為當時遠近聞名得區片。
河坊街為杭州歷史文化街區,街上最具影響的有胡雪岩故居和朱炳仁銅雕藝術博物館,成為此街的一大亮點。
說起這河坊街的美食,我都饞癮都犯了,真忍不住立刻帶大家奔向河坊街。在逛街的時候千萬不要忽視了,河坊街里藏著無數的傳統美食哦,如定勝糕、蔥包檜、臭豆腐、油酥餅,醤鴨、醬肉、鹹肉蒸河蝦、鹹肉蒸湖蟹葯膳、龍須糖等,還有羊肉串、牛肉串,竹筒飯、冰糖葫蘆、棉花糖、炸魷魚、烤豬腳、酸辣粉等等等等,更有撕下一塊就香氣四溢的叫花雞,不要錯過哦。
8. 《聚焦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2022觀後感啟迪
東北解放戰爭發起地。1946年12月,在國民黨的瘋狂進攻下,南滿根據地只剩下臨江、靖宇、撫松、長白、輯安(今集安)5個縣,形勢空前危急。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聚焦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 觀後感 啟迪,歡迎閱讀!
《聚焦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觀後感啟迪1
尋訪歷史遺跡,重溫紅色經典。在學院黨總支的組織帶領下,懷著對紅軍的敬仰和對紅色 文化 的崇敬之情,認真觀看了《紅色 故事 匯》的幾期節目,主要有南昌起義、三灣改編等紅色經典。那一段段耐人尋味的紅色記憶,一個個歷史與現實對話的感人瞬間,一暮暮場景以真實、生動的力量打動我著的心,一次次地感觸著我!
為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喚醒廣大中國人民,表明中國共產黨要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於1927年8月1日,在周恩來、朱德、賀龍等領導的帶領下,在江西南昌發起了南昌起義。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創造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為解決黨難以掌握軍隊的問題,在1927年9月29日,在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領導了舉世聞名的「三灣改編」,他創造性地確立的「黨指揮槍」、「支部建在連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嶄新的治軍方略。三灣改編從政治上、組織上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黨建設新型人民軍隊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實踐,標志著建設人民軍隊思想的開始形成。
故事不多,感觸頗深。此次觀看紅色文化,讓我再一次深刻體會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同時讓我也進一步接受了革命領袖和革命先輩的崇高理想、堅定的信念、高尚的品質和艱苦奮斗、勇敢創新精神的一次深刻洗禮,深切緬懷了我們的革命先輩為黨和人民的事業所建立起來的豐功偉績,形象深刻地領略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革命先輩當年生活和戰斗的風采。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我們的革命先輩既要克服生活上的種種困難,又要面對國民黨的大勢圍剿,但他們並沒有放棄,而是艱苦奮斗,迎難而上。回想當下的我們廣大青年,更應向革命先輩學習,珍惜機會與時間,刻苦努力學習!當然做為一名當代青年,我深知,不僅要學習紅色文化,更要傳承紅色文化、紅軍精神,弘揚時代主旋律和培育偉大民族精神!
回顧黨的光輝歷史,堅定理想信念!作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要學習革命先輩們的崇高品格,繼承優良傳統,發揚優良作風,更好地發揮共產黨員在群眾中的先鋒模範作用,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永跟黨走,好好學習先進的現代化科學知識,堅持不懈的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來不斷武裝自己,強化自己的政治理論水平,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永葆一名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把對黨、對偉大祖國的無限熱愛轉化為建設美好家園的實際行動。為實現「中國夢」不懈奮斗!
《聚焦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觀後感啟迪2
1942年,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對冀中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盪。日本鬼子從炮樓出來不斷襲擊鄰村老百姓,進村後,他們燒殺搶奪,無惡不作,老百姓對他們咬牙切齒,恨之入骨。
高家莊群眾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民兵隊長高傳寶的領導下,隨機應變,因地制宜,把土洞、地窖改造成戶戶相通、村村相連的多口地道,並且一向挖到敵人的炮樓底下。某夜,小鬼子山田隊長率日軍在天黑之際偷襲高家莊,這事被老鍾叔發現了,高老鍾意識到鬼子進村將是老百姓的一場災難。應對凶惡的日本鬼子,他一路小跑,毅然來到村中的老槐樹下,解開繩索,拉響了那口報警的大鍾,就在鍾聲回盪在高家莊的上空時,山田的槍聲也響了,這位忠誠的老鍾叔倒在了山田的槍口下……高家莊人民被激怒了,他們望著老鍾叔的遺體,立下了錚錚誓言,他們要為老鍾叔報仇!
鬼子一出炮樓就會被藏在地道里的民兵發現,他們連忙告訴村裡的老百姓,趕快下地道,敵人進村後,什麼也發現不了,可是,民兵連長高傳寶和他的所有民兵早已做好戰斗准備,一聲令下,四面開火,敵明我暗,戰術自如,打得鬼子措手不及,亂竄亂跳。敵人在逃往炮樓的途中,被我埋伏在田野外的民兵從地下向神兵一樣殺出,打得鬼子潰不成軍。最終,活捉了日本鬼子小隊長。高傳寶揪著小鬼子的衣領說:「你抬起頭來看一看,這是什麼?這是人民!僅有人民才能創造出這樣的奇跡,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讀了這個故事,我有我有了深切的感受,我明白了以前的人民是怎樣打敗日本人的,明白了他們的辛苦。六十幾年後的今日,回望六十幾年前的崢嶸歲月里,高家莊的地道戰中的地道是奇跡,而我說冀中平原的勞動人民們才是奇跡!他們發揮自我的智慧創造了地道,戰勝了的困難,用自我的生命捍衛了自我的家園和祖國!他們在抗日戰爭的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如果說,生命如花,歲月如歌,那麼歷史呢?歷史就能夠說是激盪生命、貫穿歲月、蜿蜒曲折、奔流不息的浩浩長河。
在這浩浩長河中,中國共產黨集合了一大批意氣風發、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如:、周恩來、劉少奇、鄧中夏、向警予、蔡和森、張太雷、羅亦農等等,他們猶如璀璨群星,光華奪目。
讀完《紅色經 典故 事》後,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紅軍長征。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紅軍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剿」,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退出根據地進行長征。其間經過11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芫人煙的草地,行程約25000里,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這使我想了寫的一首詩,叫《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大渡橋橫鐵索寒……三軍過後盡開顏。
紅軍的崇高品質使我敬佩,他們剛毅勇敢,熱愛祖國,堅貞不屈,扶危濟困。我要學習紅軍的精神,將來報效祖國。
《聚焦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觀後感啟迪3
牢牢把握「紅色」主線,創新紅色 教育 形式,激勵全縣黨員幹部牢記紅色初心、傳承紅色精神,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中擔當作為。
挖掘紅色資源,紅色教育「有話說」。依託豐富的紅色資源,把「挖掘好、保護好、宣傳好、傳承好」的「四好」目標作為弘揚紅色革命精神的重點任務來抓,以修建紅色革命遺址和製作紅色革命紀錄片為主要形式,挖掘和宣傳紅色革命資源,立體化地展現革命先烈的紅色足跡。修建保護紅色革命遺址,重點修建打造鳳山第一個蘇維埃紀念館、八龍革命遺址、姜茂生將軍故居和中亭鄉「三同」(同吃、同住、同勞動)紅色革命實踐基地等紅色革命遺址,以傳承紅色精神為主線,先後製作《百塊大洋百米詩》《五畝紅軍田》《紅軍岩》《晚霞尚滿天》等紅色紀錄片,實現紅色教育有基地有教材。
用足培訓載體,紅色教育「有地講」。堅持把紅色教育擺在突出的位置,把新中國史、和當地紅色革命史等納入全縣黨員幹部培訓教育的課程中,作為「紅水河大講堂」「新錄用公務員初任培訓」「農村黨員大培訓」和「一線課堂」等培訓班的必修課。圍繞傳承紅色基因的主線,依託本縣紅色教育基地資源,以各類培訓班為載體,靈活創新授課方式,採取「四個結合」(專題學與選題學相結合、現場觀摩學與室內集中學相結合、讀原著和視頻學相結合、學革命歷史和學悟新思想相結合)的辦法,讓黨員幹部接受紅色革命洗禮、堅定理想信念。2020年以來,縣級舉辦的5期幹部培訓班全部將紅色教育納入授課教程,約1200名黨員幹部接受紅色主題教育。
創新送教形式,紅色教育「有成效」。堅持以「傳承紅色基因,樹牢愛國情懷」為目標,創新「送教上門」形式和豐富「線上線下」宣教模式,把紅色教育前移到學生課堂、農村書屋、街頭鬧市和網路屏幕,讓接受紅色教育成為全民「必修課」。縣關工委以「傳承紅色基因·做時代新人——學習鄧成同志先進 事跡 」為主題,邀請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鄧成同志到縣直各中小學校作革命傳統 報告 ,8000多名師生受教。全縣9個鄉(鎮)以「講習所」為教育據點,開展「知感黨恩跟黨走」主題教育活動,由包村鄉(鎮)領導、駐村第一書記為黨員群眾上專題黨課,2萬多名農村黨員群眾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縣離退休黨工委組織離退休黨員幹部圍繞「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紅人」開展詩詞歌曲創作活動,累計創作紅色詩詞歌曲200多首,讓朗朗上口的詩詞歌賦傳遍大街小巷;縣黨員教育中心依託「鳳山微遠」微信公眾號,以紅色革命史、身旁的革命紅作為重點內容,累計推送紅色信息20多條,豐富黨員幹部線上學習內容。
《聚焦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觀後感啟迪4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縷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新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願意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你既然活著,你又是否為了未來的人類生活付出你的勞動,使世界一天天變得更加美麗?
雷鋒,一個我們大家都耳熟能知的名字,他的精神深深的印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重新翻開這本《少年紅色經典——雷鋒》,又一次去感動於他的事跡……
雷鋒剛一生下來,就註定會有一個悲慘的命運。家裡沒有溫暖的爐火,沒有充足的食物,沒有暖和的衣物,唯有寒冷和飢餓一直陪伴著他。後來,不幸的事一件接著一件,爸爸被日本鬼子打死,媽媽被地主惡霸逼死,再是哥哥被資本家殘害致死,而他的弟弟,也因飢餓寒冷再加上嚴重疾病而死。這些對於小小年紀的雷鋒來說無疑不是最沉重的打擊。本來是一個完整的家庭,最後卻只剩下雷鋒一個人,但他還是堅強的活了下來,化悲痛為力量,所以他參加了人民解放軍,他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不想再有人的命運和他的一樣。
一次雷鋒外出在沈陽車站的時候,一出檢票口,就發現一群人圍著一個背著小孩得中年婦女。原來這位婦女是從山東區吉林看丈夫的,但是車票和錢都丟了。於是,雷鋒就用自己的津貼費用給這位不幸的婦女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這位婦女非常的感動,她對雷鋒說:「小兄弟,你叫什麼名字,是那個單位的?」雷鋒說:「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正是這樣一種精神,鼓舞著我們去善意的幫助他人。這體現了雷鋒對人民的熱心和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忠貞,也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還有一次,雷鋒冒雨去沈陽,為了趕早班車,他很早就起床,帶了幾個饅頭披了一件雨衣就走。在路上,他看見一個婦女背著一個小孩,手中還牽著一個小女孩,正艱難的朝車站走去。於是他走上前,脫下自己的雨衣,披在婦女身上,並抱起小女孩,陪著他們一起來到車站。上車後,雷鋒又把身上的貼身線衣和饅頭給那個又冷又餓的小女孩。到了沈陽後,雷鋒又一直把他們送到家裡。那個婦女感激得痛哭流涕。雷鋒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也不要人民受半點的苦。
再想想我們自己,我們又為社會做了些什麼?你能夠把自己的零用錢拿出來去給那個婦女買一張火車票嗎?你能夠為了不讓那個婦女淋濕,不讓那個小女孩餓著凍著而把自己身上所有有用的東西給她嗎?答案是不能。和雷鋒比起來,我們做得實在是太少了,他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著想,而我們卻是一心一意為自己的利益謀求發展,難道是因為我們的社會發展了,而人們的思想卻退步了嗎?仔細想一下,現在的社會能稱得上是偉人的寥寥無幾,而在雷鋒時代,卻英雄輩出。所以,我們應該向雷鋒他們看齊,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水平。
雷鋒還有著這樣一種精神,那就是釘子精神,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吧!他是這樣說的:「一個人的作用,對於革命事業來說,就如一架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機器由於有許許多多的螺絲釘的聯接和固定,才成了一個堅實的整體,才能夠運轉自如,發揮它巨大的工作能。螺絲釘雖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計的。我願永遠做一個螺絲釘。螺絲釘要經常保養和清洗,才不會生銹。人的思想也是這樣,要經常檢查,才不會出毛病。」他告訴我們,人要懂得變通,不要老是注重於一個觀念。時代在變化,觀念也應隨著時代的步伐走。
雷鋒是偉大的,他不僅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做人的榜樣,也灌輸了我們精神的乳汁。我們應該始終堅守「向雷鋒同志學習」的信念,把雷鋒精神發揚光大!
《聚焦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觀後感啟迪5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是不要忘記我們是共產黨人,我們是革命者,不要喪失了革命精神。」為傳承紅色基因,延續紅色血脈,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大洋鎮勇立潮頭,在「麗水之干」擔綱「麗水之贊」的征途上,銳意改革創新,開展精神革命。
大洋險峻偏僻,交通閉塞,山高林茂,易守難攻。自1930年以來,為抵抗外敵、維護統一,在根本上擺脫「火籠當棉襖、竹篾當燈照,苦葉菜吃到老」的苦難生活,大洋鎮百姓紛紛走上革命的道路,進而讓大洋成為了共產黨革命活動的重要地區。在那段紅色時光,涌現了不可枚舉的英雄人物和革命事跡,激勵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牢記使命、奮勇前行。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大洋鎮從未停止過步伐。
一、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就要學習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當代社會的發展趨勢,但是在那段革命時光里,吃不飽、穿不暖是常態,甚至於生命都朝不保夕。但是條件未成,革命現行,即使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沒有軍隊,百姓自發上陣;沒有食物,就以樹皮充飢;沒有槍支,就以守為攻。長期以來,這種首創精神融入進大洋人的骨血里,也為後來的大洋水庫建設打下了根基。
幾乎全縉雲人都識得大洋有座水庫,以防洪為主,兼具發電、灌溉、供水等功能,水質清澈,游魚可見,水波粼粼,是難得的避暑勝地。但是對於大洋水庫的建設史,卻鮮少人知道。在如此挺拔的高山,去修一座水庫,去建一座防洪堤,在沒有現代科技的幫助下,幾乎是一項難如登天的工程。但是,大洋人做到了。忠於人民的領導、苦幹廉潔的幹部、淳樸能乾的百姓,組建成一支建設隊伍,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政下,早出晚歸,無人叫苦。沒有物資供給,就集思廣益、就地取材,撿鐵釘、挖石塊,掘泥土,再遠的村落,積少成多;沒有運輸工具,就用人力填補,運泥土、挑重擔、拉滿車,幹部帶頭,民工爭先,蜿蜒成一條火龍;沒有防凍設備,就用人心共暖,家家戶戶獻棉被,嚴嚴實實蓋大壩,堅決不影響工程進度。黑白的紀錄片上,每個人的笑臉卻是那麼明亮,這種敢於想、敢於拼、敢於做的首創精神也凝聚成了大洋水庫建設中的另一份財富。
二、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就要發揮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
在革命中,考驗無時無刻不存在。面對生命的壓迫,有人選擇了奮起;面對叛國的誘惑,有人選擇了忠誠;面對無盡的戰火,有人選擇了堅定。1935年正遇全國革命低潮時期,紅軍挺進師來到浙西南,在粟裕、劉英率領下,他們堅定信念,以堅忍不拔的拼搏精神,建立浙西南革命根據地,在短短三年裡由小變大,將星星之火燎原到整個麗水。時代更替,在高速發展的現下,這一份奮斗精神仍然是「麗水之干」最有力的保障。
自縉雲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拉開帷幕,大洋鎮的全鎮幹部及百姓,牢記「大洋水庫」精神,用心用情用力去實現這個寄託著庫區和全縣人民的「世紀之夢」。大洋鎮作為「主戰場」,一方面苦心謀劃、不懈爭取、堅守信念,不斷推進前期的項目審批環節;另一方面振奮精神、眾志成城、分秒必爭,全體打好征地移民安置攻堅戰。「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改變了大洋交通條件,促進了旅遊發展,也增加了農民收入。
三、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就要堅持持續發展、綠色先行的「兩山」精神
《論持久戰》是主席在 總結 抗戰初期 經驗 的基礎上,對中國實行持久戰以獲得對日勝利的戰略。「浙西南」革命作為紅色革命的縮影,「咬定青山不放鬆」,在風雨如磐的歲月,打出了一條浴血奮戰之路。革命尚且如此,發展決不能草率。打仗之時,我們見證過紅軍長征,經歷了農村包圍城市,堅持「留得青山在」的原則。發展當下,麗水也同樣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戰略,以可持續發展觀,推動高質量綠色發展。
大洋鎮作為典型的高山鄉鎮代表,經濟發展曾一度受到極大的局限,單一的農作環境、古板的銷售 渠道 、落後的生產設備,都使「鄉村振興」變得遙不可及。但是守衛這一方綠土並不意味著只吃老本,貫徹「兩山」理論更不是指不發展。近兩年,大洋鎮以「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作為主抓手,以「六邊三化三美」「五清」「三改一拆」作為突破口,以「美麗鄉村」作為落腳點,關注群眾身邊的「臟亂差」,了解群眾的需求,傾聽群眾的心聲,實行「廁所革命」「庭院整治」「六亂整治」「鎮貌變臉」等行動,推進全域整治,成功提升了大洋「硬環境」。築巢引鳳棲,花開蝶自來,在一番洗禮後,大洋鎮吸引到越來越多的遊客和投資者,開始了項目建設的熱潮,並在「高山清涼小鎮,雲中石韻家園」的理念下,引起在外遊子的濃厚鄉愁,紛紛返回故土進行創業投資。於是,人鬧了,村富了,山美了。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共產黨人永遠年輕,革命精神須臾不能忽視、不能丟棄、不能喪失。」大洋鎮將不斷傳承「浙西南革命精神」,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掀起「大洋精神」革命的熱潮,勇當高質量綠色發展的探路者和模範生,探索出一條屬於大洋的康莊大道。
《聚焦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2022觀後感啟迪相關 文章 :
★ 2022傳承雷鋒精神賡續紅色血脈觀後感啟迪
★ 2022傳承雷鋒精神賡續紅色血脈觀後感心得精選10篇
★ 2022傳承雷鋒精神賡續紅色血脈觀後感及啟發5篇
★ 2022傳承雷鋒精神賡續紅色血脈觀後感個人感悟5篇
★ 2022傳承雷鋒精神賡續紅色血脈心得啟迪
★ 2022感悟紅色文化傳承紅色精神學習心得體會10篇
★ 傳承雷鋒精神賡續紅色血脈2022觀後感十篇
★ 2022最新傳承雷鋒精神賡續紅色血脈觀後感7篇
★ 2022傳承雷鋒精神賡續紅色血脈心得體會10篇
★ 2022傳承雷鋒精神賡續紅色血脈啟動儀式觀後感6篇
9. 貴陽紅色教育基地有哪些
1、貴州人民抗日戰爭紀念碑
貴州人民抗日戰爭紀念碑,1995年9月3日在貴陽北郊的海天園揭幕。全碑高23米,基座高2.8米,主體以一支豎立的步槍為基本型,步槍的基部變型轉折形成「犁」的形狀,上面安放著漢白玉雕刻的和平鴿。在紅色大理石砌築的碑體上,鐫刻著秦天真題寫「貴州人民抗日戰爭紀念碑」11個鮮紅的大字。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貴州人民抗日戰爭紀念碑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息烽集中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八路軍貴陽辦事處舊址
以上內容參考貴州文明網-林青烈士就義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