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的省級行政區全稱是什麼
擴展閱讀
深圳華想控股是做什麼的 2025-05-21 17:50:27

杭州的省級行政區全稱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5-28 10:28:42

① 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名稱、位置、省會和簡稱是什麼

  • 北京市 京(jīng) 北京

  • 浙江省 浙(zhè)杭州

  • 天津市衡渣拍 津(jīn) 天津

  • 安徽省 皖(wǎn) 合肥

  • 上海市 滬(hù) 上海

  • 福建省 閩(mǐn) 福州

  • 重慶市 渝(yú) 重慶

  • 江西省 贛(gàn) 南昌

  • 香港特別行政區 港(gǎng) 香港

  • 山東省 魯(lǔ) 濟南

  • 澳門特別行政區 澳(ào) 澳門

  • 河南省 豫(yù) 鄭州

  • 內蒙古自治區 蒙(měng) 呼和浩特

  • 湖北省 鄂(è) 武漢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xīn) 烏魯木齊

  • 湖南省 湘(xiāng) 長沙

  • 寧梁旁夏回族自治區 寧(níng) 銀川

  • 廣東省 粵(yue) 廣州

  • 西藏自治區 藏(zàng) 拉薩

  • 海南省 瓊(qióng) 海口

  • 廣西壯族自咐羨治區 桂(gùi) 南寧

  • 四川省 川(chuān)或蜀(shǔ) 成都

  • 河北省 冀(jì) 石家莊

  • 貴州省 貴(guì)或黔(qián) 貴陽

  • 山西省 晉(jìn) 太原

  • 雲南省 雲(yún)或滇(diān) 昆明

  • 遼寧省 遼(liáo) 沈陽

  • 陝西省 陝(shǎn)或秦(qín) 西安

  • 吉林省 吉(jí) 長春

  • 甘肅省 甘(gān)或隴(lǒng) 蘭州

  • 黑龍江省 黑(hēi) 哈爾濱

  • 青海省 青(qīng) 西寧

  • 江蘇省 蘇(sū) 南京

  • 台灣省 台(tái) 台北

② 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全稱、簡稱和行政中心

截至2006年8月中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 特別行政區,現列表綜述如下:

說明 :「/」為純慎 或,或者的意思

名稱 簡(別)稱 行政中心
北京市 京 北京

天津市 津 天津

上海市 滬 上海

重慶市 渝 重慶

河北省 冀 石家莊

河南省 豫 鄭州

湖北省 鄂 武漢

湖南省 湘 長沙

江蘇省 蘇 南京

江西省 贛 南昌做配敬

遼寧省 遼 沈陽

吉林省 吉 長春

黑龍江省 黑 哈爾濱

陝西省 陝/秦 西安

山西省 晉 太原

山東省 魯 濟南

四川省 川/蜀 成都

青海省 青 西寧

安徽省 皖 合肥

海南省 瓊 海口

廣東省 粵 廣州

貴州省 貴/黔 貴陽

浙江省 浙 杭州

福建省 閩 福州

台灣省 台 台北

甘肅省 甘/隴 蘭州

雲南省 雲/滇 昆明

西/藏自治區 藏 拉/薩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 銀川

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 南寧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 烏魯木齊

內蒙古自治區 內蒙古 呼和浩特

香港特別行政區 港 香港

澳門特別行政區 澳賣激 澳門

(2)杭州的省級行政區全稱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全國一級地方行政單位曾一度是大行政區,後歷經多次變動,1965年基本穩定下來;1967年設立天津市,1988年設立海南省,1997年設立重慶市,同年收回香港,1999年收回澳門。目前全國共設有34個省級行政區 。

中國的一級行政區劃,地方最高行政區域名。源於古代省制。在古代,省指天子所居之所,宮禁。唐有三省六部,「尚書省」為其一。最初是金國在重要的地方設置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元代中央行政機關叫「中書省」,又於各路(各行政區)設「行中書省」(中書省派出的機關),簡稱「行省」,最後簡稱為「省」。「省」由此發展而來。

截至2011年中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其中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③ 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和簡稱有哪些

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及簡稱如下:

北京市—京、上海市—滬、天津市—津、重慶市—渝、黑龍江省—黑、吉林省—吉、遼寧省—遼、內蒙古—蒙、河北省—冀、新疆—新、甘肅省—甘、青海省—青、陝西省—陝、寧夏—寧、河南省—豫、山東省—魯、山西省—晉、安徽省—皖。

湖北省—鄂、湖南省—湘、江蘇省—蘇、四川省—川、貴州省—黔、雲南省—滇、廣西省—桂、西藏—藏、浙江省—浙、江西省—贛、廣東省—粵、福建省—閩、台灣省—台、海南省—瓊。

行政區劃

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

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

截至2019年底,中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333個地級行政區、2846個縣級行政區、38755個鄉級行政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

④ 中國各省級行政區的全稱,簡稱,省會

北京市 京
天津市 津
上海市 滬 別稱申
重慶市 渝
河北省 冀 石家莊
山西省 晉 太原
遼寧省 遼 沈陽
吉林省 吉 長春
黑龍江省 黑 哈爾濱
江蘇省 蘇 南京
浙江省 浙 杭州
安徽省 皖 合肥
福建省 閩 福州
江西省 贛 南昌
山東省 魯 濟南
河南省 豫 鄭州
湖北省 鄂 武漢
湖南省 湘 長沙
廣東省 粵 廣州
海南省 瓊 海口
四川省 川 成都
貴州省 黔或貴 貴陽
雲南省 滇或雲 昆明
陝西省 陝或秦 西安
甘肅省 甘或隴 蘭州
青海省 青 西寧
西藏自治區 藏 拉薩
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 南寧
內蒙古自治區 內蒙納搭古 呼和浩特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 銀川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 烏魯木齊
香港特別行政區 香港島、九龍、「新界」本土及離島四部分
澳門地區 簡稱澳
台灣省 台 台北
省級行政區是中國最高級別的行政區,包括省、自治區、直世辯轄市和特別行政區。新中國成立以來,根據有利於行政經濟管理、推動生產力發展、有利於民族團結等原則,兼顧歷史上長期形成的政治、經濟、生活上的密切聯系及山脈、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我國的省級行政區劃幾經變遷,在新中國成立至今的四十餘年時間里,省級行政區劃在1954年、1959年、1969年、1988年、1996年五個年頭變化較大。
23個省:河洞返拿北省、山西省、吉林省、遼寧省、黑龍江省、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山東省、福建省、浙江省、台灣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江蘇省、安徽省、廣東省、海南省、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

4個直轄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

5個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

2個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1950年
1950年,全國大部分地區雖已解放,但國民經濟建設尚未走上正軌。故省級行政區基 本上沿襲舊中國的劃分,全國共設有52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9個省、12個直轄市、9個行署區、1個自治區、1個地方。

29個省:河北省、山西省、平原省、綏遠省、察哈爾省、遼東省、遼西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松江省、熱河省、陝西省、甘肅省、寧夏省、青海省、新疆省、山東省、福建省、浙江省、台灣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廣東省、廣西省、貴州省、雲南省、西康省。

12個直轄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沈陽市、撫順市、鞍山市、本溪市、西安市、南京市、武漢市、廣州市、重慶市。

9個行署區:旅大行署區、蘇北行署區、蘇南行署區、皖北行署區、皖南行署區、川東行署區、川南行署區、川西行署區、川北行署區。

1個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

1個地方:西藏地方。
新中國成立後的幾年中,國民經濟建設逐步得以恢復,原有省級行政區劃已暴露出了不少不利於經濟發展的弱點,為了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我國政府在1954年對我國省級行政區進行了建國後最大規模的調整,撤銷了原省級行政區中的7個省(松江省、平原省、綏遠省、寧夏省、遼東省、遼西省、察哈爾省)、9個直轄市(沈陽市、撫順市、鞍山市、本溪市、西安市、南京市、武漢市、廣州市、重慶市)、9個行署區(旅大、蘇北、蘇南、皖北、皖南、川東、川南、川西、川北),恢復了安徽、遼寧、江蘇、四川等四省的建制。

1954年底,我國共有32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6個省、3個直轄市、1個自治區、1個地方、1個地區(昌都地區)。

1959年
1959年,我國政府對我國省級行政區進行了較大規模的調查,撤銷了原省級行政區中的4個省、1個直轄市(天津市)、1個地方(西藏地方),新設置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籌委會)共4個省級行政區,熱河省分別並入河北省和內蒙古自治區。1955年西康省撤銷,金沙江以東轄地並入四川省,以西入西藏自治區。

1959年,我國共有30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2個省、2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1個地區。

1969年
1969年,我國政府對我國省級行政區進行了小規模的調整,主要改變了部分省級行政區的管轄范圍,撤銷了(昌都地區),並入西藏自治區,恢復天津直轄市。 1969年底,我國共有30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2個省、3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 1970年~1987年底之間,除部分省級行政區有管轄范圍的調整外,我國省級行政區個數及其名稱無變化。 1988年,我國政府新設置海南省,1997年3月14日八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決定設立重慶直轄市,撤銷原重慶市,管轄原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1997年7月1日,我國政府已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1999年12月20日,我國政府已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迄今,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
1.緯度最高的省:黑龍江省

2.緯度最低的省:海南省

3.跨經度最廣的省(區):內蒙古自治區

4.跨緯度最廣的省:海南省

5.面積最大的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6.鄰國最多的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7.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深居亞洲內陸,面積160多萬平方千米,約佔全國總面積的l/6,比15個浙江省還要大,大約相當於3個法國和4個多德國的面積。

8.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於祖國的西北邊疆,是我國鄰國最多、陸上國界線最長的省級行政區,邊界線長達5400千米,佔全國陸地國界線總長的1/4左右。

9.輪廓最狹長的省級行政區——內蒙古自治區 東西跨經度28º52´,直線距離達2430千米,是全國輪廓最狹長的省級行政區,同時還是鄰省最多的省級行政區之一(另一個是陝西,各有鄰省8個)。

10.人口最多的省級行政區——廣東省。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表明,人口數量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廣東省,山東省和河南省。

11.大陸海岸線最長的省級行政區——廣東省 廣東省位於我國的東南沿海,大陸海岸線長達4300多千米(我國大陸海岸線總長為1.8萬千米),是大陸海岸線最長的省級行政區,沿海多良港、海灣,為廣東發展海洋事業提供了有利條件,廣東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前沿地帶與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有關,我國最早的四個經濟特區有三個在廣東:它們是深圳、珠海和汕頭。

12.最年輕的直轄市—一重慶市 1997年3月14日設立重慶成為直轄市。重慶直轄市的面積為8.2萬平方千米,由原來四川東部的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組成,轄43個區縣市,總人口3002萬。

13.設置最早的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

14、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

15、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地區:雲南[1]

⑤ 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全稱、簡稱及其行政中心

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簡稱以及行政中心:

23個省:

河北省、山西省、吉林省、遼寧省、黑龍江省、陝西省、甘肅省乎轎、青海省、山東省、福建省、浙江省、台灣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江蘇省、安徽省、廣東省、海南省、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

4個直轄市:

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慶市。

5個自治區:

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野穗治區、西藏自治區。

2個特別行政區:

香頌頃卜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