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佔領上海了嗎
是的。
1937年7月7日爆發的盧溝橋事變標志著全面抗戰正式開始。同年11月12日,日軍佔領上海。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上海光復。
⑵ 抗戰時期上海一共淪陷了多久
上海淪陷三年零八個月.
⑶ 日本侵略上海是哪個時期
日本侵略上海第一次是在1932年中國上海發生,是中日兩國於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的軍事沖突,時間長達一個多月。。
第二次是1937年8月9日,駐上海日本海軍陸戰隊中尉大山勇夫率士兵齋藤要藏,駕軍用汽車強行沖擊虹橋中國軍用機場,被機場衛兵擊斃。事件發生後日軍對上海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上海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在上海和全國人民的支持下,開始了歷時3個月之久的淞滬會戰。
(3)抗日時期上海一共多久擴展閱讀:
「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駐中國東北的侵略軍——關東軍自行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鐵路,並以此為借口,突然襲擊中國軍隊駐地北大營和沈陽城。
9月19日晨,日軍侵佔沈陽,隨即在幾天內侵佔安東(今丹東)、海城、營口、遼陽、鞍山、鐵嶺、本溪、撫順、四平、長春、吉林等20多座城市及周圍廣大地區。9月,遼寧(除錦州及遼西)、吉林兩省淪陷。
11月,黑龍江省基本淪陷。1932年1月,錦州及遼西地區淪陷。2月,哈爾濱淪陷。至此,在短短四個多月內,整個東北百萬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淪為日本的佔領地。
「一·二八淞滬抗戰」 日本侵佔東北三省以後,又很快在上海發動侵略戰爭,以轉移國際上對中國東北問題的關注,迫使國民黨當局承認其佔領東北的既成事實,並把上海變成它侵略中國內地的新基地。
同在東北一樣,日軍事先製造了一系列事件,並以此為借口,於1932年1月28日夜發動了對上海閘北區的進攻(即一·二八事變)。蔡廷鍇、蔣光鼐率領的第十九路軍進行了英勇抵抗。上海各界民眾紛紛組織義勇軍、敢死隊、救護隊協助作戰,護理傷員,捐獻慰勞金和慰勞品。
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有力支援下,第十九路軍和隨後參戰的第五軍一部,不顧武器裝備和兵員數量遠不如日軍等困難,頑強戰斗、不怕犧牲,堅持抵抗一個多月,取得重大戰果。
日本侵略軍被迫三易主帥,數度增兵,結果是損傷1萬餘人仍無法實現其速戰速決的迷夢。上海數十萬軍民同仇敵愾,齊心禦侮,涌現出大量可歌可泣的愛國英雄事跡。
⑷ 抗日戰爭時期上海是怎麼淪陷的
抗日戰爭時期上海是因為淞滬會戰而淪陷的,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
11月8日晚,蔣介石下令進行全面撤退,所有部隊撤出上海戰斗,分兩路退向南京、蘇州——嘉興以西地區。到了11日,上海市長俞鴻鈞發表告市民書,沉痛宣告遠東第一大都市——上海淪陷。
(4)抗日時期上海一共多久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時期的上海,是一座非常特殊的城市。它既是國民政府的經濟、文化中心和政治次中心,也是列強利益交匯之所在,更因此成為日本侵華的重要目標。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上海抗日斗爭的過程中,充分利用上海的特殊環境和有利因素,使這座城市的優勢條件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
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是中央機關長期堅守和戰斗的地方,也是黨領導文化工作的中心。抗日戰爭時期,上海黨組織以文化工作為重點和突破口,推動了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使上海成為全國抗戰文化的策源地。
孤島時期,中國共產黨利用上海的特殊環境和列強之間的復雜矛盾,依託租界堅持開展抗日救亡斗爭,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進一步壯大了黨領導的抗日力量。同時,中國共產黨還利用洋商招牌進行抗日宣傳、團結國際人士推進救亡運動、藉助復雜環境開展情報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績。
⑸ 上海在抗日戰爭中的淪陷日期以及被收復的日期,不是指後來的解放戰爭...
問題一: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1月上海淪陷。
問題二: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後,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設黃浦、老閘、邑廟、蓬萊、嵩山、盧灣、常熟、徐匯、長寧、普陀、閘北、靜安、新成、江寧、北站、虹口、北四川路、提籃橋、楊浦、榆林等20個區和新市、江灣、吳淞、大場、新涇、龍華、洋涇、真如、高橋等10個郊區。
同時,上海的郊縣劃入蘇南、蘇北行署,後由江蘇省管轄。
(5)抗日時期上海一共多久擴展閱讀:
解放軍戰士沖過蘇州河,向上海市區攻擊:
1949年5月12日,解放軍發動以消滅湯恩伯主力、解放大上海為目的的「上海戰役」。自4月下旬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以來,已殲滅了湯恩伯的大部分有生力量,其剩下的25個師約20萬人退守淞滬地區,企圖憑借永久工事,繼續抵抗。
為了解放上海,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分別從浦東、浦西迫近吳淞口,阻敵退路。解放軍在作了充分准備之後,發動上海戰役。至22日,解放軍已掃清上海外圍之地,逼近市區,並完成對湯部的合圍。
解放軍於23日晚發起總攻,部隊迅速躍進,很快佔領了市區和高橋、吳淞口。親臨督戰的蔣介石見大勢已去,遂命湯恩伯逐次掩護,從海上撤出。上船逃走的僅殘兵敗將5萬餘人。其餘15萬人全部被殲。 5月27日,蘇州河以北最後一股蔣軍被消滅。上海戰役宣告勝利結束。
⑹ 日軍在哪一年全面佔領上海
淞滬會戰之後全面佔領上海(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12日。
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戰役。
中日雙方共有約8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
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自己統計死傷30萬人。
(6)抗日時期上海一共多久擴展閱讀
日本當時執行的是參謀本部參謀次長石原莞爾制定的《國防國策大綱》。提出的假想敵順序是美、蘇。
首先對蘇聯已經放棄了進攻戰略,取而代置以「完成了軍備的充實和持久戰的准備後,首先開始積極工作以盡快迫使蘇聯放棄進攻遠東的圖謀」的字眼,就是說在以武力為後盾的情況下與蘇聯談判,不與其交惡。
對美國則是「努力與美國保持親善關系」,因為石原知道日本和滿洲都有豐富的煤鐵資源,可是缺少最重要的戰略資源:石油和橡膠。只要不和英美翻臉,石原認為英美會默認「滿洲國」的存在,因為有一個日本人控制的滿洲,正好為英美消除了共產主義南下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