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指南 » 上海為什麼那麼喜歡小資生活
擴展閱讀
外地人回廈門要注意什麼 2025-05-20 10:16:05
廣州車禍事故處理要多久 2025-05-20 10:10:12
廣州為什麼是線城市 2025-05-20 10:09:27

上海為什麼那麼喜歡小資生活

發布時間: 2023-05-06 07:22:09

Ⅰ 所謂的「小資生活」是什麼

所謂的「小資生活」就是小資所特有的品位、情趣、格調,也就是被稱之為小資情調的東西。

小資是指一種專屬個人的浪漫思想,它原本獨立於社會群體而存在。但是,在當今這個年代卻演變成一種社會文化現象,甚至成為一個特定社會階層的專門稱謂。更確切的說,小資被看作是中產階層文化的別稱,它已經演變成社會時尚的潮流。

小資能成為社會主流,就因為這個群體有著被人們接受和認同的文化價值觀念,媚俗也罷,另類也罷,頹廢也罷,只要小資們喜歡,就能形成氣候。

體現小資的十大標准:

一、大穿衣鏡

二、宜家家居用品

宜家最會賺小資的錢,它提供了小資夢寐以求的與國際接軌的中產階級生活方式,現在小資也明白其實宜家不過是為歐美的下中農准備的,所以小資會一邊享受著宜家一邊自嘲,畝肆這也是一種時髦的符合小資身份的生活態度。

三、筆記本電腦

電腦要筆記本的,都數字化生存了,地球都變成咱村了,一鬧耐唯定要與數字化有個介面,台式電腦就不夠小資了,至少不太優雅。

四、寵物

寵物是小資特別富有愛心的標簽,視其為家庭成員,而且會有一個很特別的名字,比如「旺財」,洋名也非比尋常,如「柯林頓」、「布希」之類。

五、吉他

也許是電吉他,或者薩克斯風,通常掛在壁爐上面的牆上,作為青春的紀念品。

六、時尚雜志

小資的咖啡桌上,時尚類雜志,絕對都是印刷精美的,它們無聲地提醒著客人時尚雜志中的生活與主人的息息相關。

七、音響

小資家裡絕不會沒有音響,並且會有一個非常漂亮的cd架,音樂對小資生活情調不可或缺,但多數情況下只作為背景。

八、黑白照片

在歐美只有有錢人才拍黑白照片,黑白照片比彩色照片經典、有品位,影調和層次特別豐富,非一般匠人所能達到的水平。

九、藝術品

絕對是小資生活中的點睛之筆,最好是朋友做的雕塑、境外的旅遊紀念品、大師作品的限量復製品或者小古董液培,恰如其分又不過於招搖,符合小資的虛榮心。

十、餐具

小資很懂吃,都是美食家,雖不經常生火做飯,但一套精緻的餐具不可少,通常是西餐具,配著漂亮的鮮花、蠟燭和玲瓏的酒具,規規矩矩擺著,幾乎從來不用,是用來養眼的。

Ⅱ 什麼是所謂的小資生活

小資生活
所謂的小資首先要有個硬體水準,並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稱之為小資的。 首先大部分小資是有文化有修養的人,他們一般都受過高等教育,受過一些歐美文化的熏染,英文未必很棒,但口頭禪里一定時常夾帶幾句。 其次,小資的經濟基礎在中產階級邊緣,高於普通民眾,一般工薪階層。但也沒超過中產階級的上限,在這個邊緣的人最多。小資最重要的軟體就是小資所特有的品位、情趣、格調,也就是被稱之為小資情調的東西。

簡介
小資,全稱小資產階級,又稱布爾喬亞階級,世紀二十年代以來知識階層的習慣用語,
小資情調
原是資產階級的一個分支,如今指代一些嚮往西方思想生活,追求內心體驗、物質和精神享受的人,尤指年輕人群體,這些人擁有一定卻又有限的經濟基礎、生活品味、思想水準和族櫻液藝術鑒賞力,他們衣著整潔,收入可觀,有著良好的素質和修養,他們可兆物以是穿梭在都市中的知識精英,也可以是寫字樓里的白領麗人,可以是月光下憂郁的詩人,也可以是酒吧里狂野的歌手,他們有著相當的生活水準,但又與財大氣粗、金碧輝煌的富豪有所區別。

特徵
小資群體有著干凈,優雅,博學,講究等特徵,從衣衫穿著到生活用度,
小資風尚
從家居裝潢到床頭擺設,從書刊閱讀到音樂欣賞,從環球旅遊到商場購物都堅持自己的獨有風格,他們鍾情藝術,融合流行與經典,在時尚潮流涌來的前夜傾力追捧,又在這股潮流淪為大眾文化之前及時頌運遠離,他們喜歡用咖啡、紅酒、巧克力、茶、玫瑰、百合等元素點綴生活,喜歡古典、爵士、輕搖滾等音樂,喜歡海明威、福克納、馬爾克斯、村上春樹、徐志摩等人的文學作品,嚮往麗江、西藏、馬爾地夫、澳大利亞等旅遊勝地,在一定程度上熟悉一門或多門外語,懂得利用互聯網作為生活的工具,筆記本、上網本、平板、智能機使用信手捏來。小資情調其實就是一種固執與狂熱,邊緣與非主流,憂郁與含蓄的微妙平衡,並以此來標榜他們的與眾不同。

Ⅲ 所謂的「小資生活」是什麼

小資生活是有文化修養的人,受過高等教育,歐美文化熏染,英文未必精,經濟基礎在中產階級邊緣,高於普通民眾。特有的品位、情趣、格調。小資是屬個人的浪漫思想,原本獨立於社會群體而存在,成為一個特定社會階層的專門稱謂。

小資被看作是中產階層文化的別稱,已經演變成社會時尚的潮流。小資成為社會主流,被人們接受和認同的文化價值觀念,媚俗也罷,另類也罷,頹廢也罷,只要小資們喜歡,就能形成氣候。



小資生活穿著

小資們是喜歡穿休閑服的,在非工作狀態和非正式場合,而且是品牌服裝,但很少有人會穿招搖的大眾名牌,正像《格調》那本書里所說的,小資們認為,只有貧民才喜歡那樣標榜自己,小資是有格調的,小資不是城市貧民,所以小資不選塌穗大眾名牌。

選擇的是一流品牌的二線產品差衫巧,這不僅是服飾標准,也是選擇一切生活用品的通虛鍵用標准。既要躍升於大眾之上,又儼然與暴富分子劃清界限,限於經濟基礎,又無力追逐超一流品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小資生活

Ⅳ 小資生活什麼樣

小資生活實際上是一種比較喜歡追求情調,更加註重品質的生活,這樣說可能不夠細致,那麼我給你舉幾個例子吧。


例如,你在生活當中,過生日的時候,過情人節的時候,喜歡和你的男朋友一起吃飯,但這個吃飯肯定不是像民工大叔一樣穿個大短褲,端個大海碗,蹲在地上猛吃,而是要找一個溫馨舒適的環境,最好是能點一份牛排,配上名貴的紅酒,聽著舒緩的音樂,再來一束藍色妖姬,這種生活一看就特別有情調,特別的西化,這就是小資生活的一種表現。


尤其是現在的一些年輕人,只要你不是小太妹,實際上都想要追求一點點小資情調,其實這沒什麼可指摘的,只要你有那個實力來支付自己的花費就行,也不過是一種注重品質的生活態度,以及對於一種更加閑適慵懶的生活的追求罷了。這也是人們在滿足了物質及需求之後,更加註重精神需求的表現。

所以小資情調,並沒有什麼,我自己也有一些輕微的小資追求!既能提高生活品質,同時又能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放鬆,只要不過分,和樂不為呢。

Ⅳ 上海咖啡館茶館數量全球50大城市第一,為何上海咖啡文化這么濃厚

上海咖啡館茶館的數量,全球50大城市裡面排名第一,因為上海的外籍人士差不多佔常住總人口的1%,以同為一線城市的深圳為例,深圳是在0.1%左右,兩者差了好幾倍,而且上海是一個歷史文化比較悠久的大城市。

因為上海本來就是非常有影響力的國際金融大都市,歷史文化信息類的底蘊還是有的,再加上有很多的外籍人士居住,在這些地方,就造成了上海的文化具有很大的交流性,既有國內人民的習慣,又有國外人民的生活習慣,咖啡館或茶館就會並存,而且數量還都比較多,因為一個象徵著外國人的習慣,一個象徵著我們國人的習慣。

Ⅵ 小資是什麼意思

釋義:嚮往西方思想生活,追求內心體驗、物質和精神享受的年輕人。

拼音氏喊:xiǎo zī

小資原本是「小資產階級」的簡稱,是二十世紀九十或核孝年代開始在中國大陸流行的名詞。

小資一般為都市白領,在社會中有一定的地位和財富,又與「中產階級」相差一定距離——主要在經濟方面。

(6)上海為什麼那麼喜歡小資生活擴展閱讀:

小資是一種存在,也許短暫,但卻真實。我們用一種積極的心態——關注社會。

我們堅持一種價值觀——社會價值大於企業價值;衫稿我們倡導一種方式——關愛生命;啟迪心智,分享智慧——這就是小資理念。

Ⅶ 北京和上海哪個好,各有什麼長處,適合什麼樣的人

談不上哪個好,這兩個雖然都是大城市,都是直轄市,但是不同類型,不好比,就好像男人和女人都是人類,但你沒法拿這兩個去比較。

北京就是個粗線條的城市,它的一切都是表現出強壯,威嚴,粗獷,盛大的氣勢。猶如狂草,潑墨。
上海相比來講就是個細線條的,處處謹小慎微,一絲不苟,想得很周到,細膩精緻。婉如宋體,素描。

北京的一切都是為政治開道的,整個城市運作都是為了中央,導致這個城市剔除了很多應有的功能和產業。導致北京不是那麼絢麗多彩的城市,而是威嚴莊重的政治大都會。
上海就沒有這個問題,亂七八糟的產業、活動、夜生活都有,琳琅滿目,五光十色。

可很奇怪的是,恰恰是北京人的思想比較活潑發散,而上海人的思維相對保守拘謹。北京人要比上海人顯得狂很多,恃才放曠的現象較多。而上海人的傲慢大多是小資生活有點錢看不起窮人的勢利眼。

在北京,你有真本事比你有錢更硬氣,更受北京人尊重。(北京城區人的組成大多祖輩是軍公教以及知識分子讀書人,還有些學得文武藝貨賣帝王家的藝人,城市文化就是敬重德才兼備的強者。)
在上海,你沒錢容易備受冷眼,笑貧不笑娼的多。(上海市區人組成大多祖上是來自小手工藝者,勞動者,小商人,苦力,沒有北京那種文人氣息。)

北京是中國傳統文化底蘊的城市,古色古香。
上海的街道建築很多細節都西洋化,國際化。

北京是個有藝術性的城市,適合有創造力想像力的藝術家。
上海是個循規蹈矩的城市,百姓只要守規則就能很快適應。

北京是我國頂尖人才(政治軍事電子信息銀行保險工程師科學家院士演藝人員等)雲集的城市,沒有點真本事,只能被這座城市吞噬掉你的青春。
上海是個勤奮守己的城市,只要勤勞節約,也能換來一份小康生活。

在北京不能沒文化沒知識,會被北京人恥笑「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
在上海別露窮,否則「赤佬,癟三」就會用在你身上。

Ⅷ 在上海生活,如何快速的融入「小資」該何去何從

如果在上海生活姿亮液想要快速的融入,首先就要聽懂上海話,而且穿著要比較跡物得體。對於上海人,他們比較喜歡討論很多家長里短,卻很少去談論一些政治。而且對於上海做菜的口味要能夠接受,他們做菜的時候會是濃油赤醬。而且很多菜都會放糖,很少吃辣的。一般在上海,如果他們能夠用錢解決的問題,不會用人情。而且不喜歡麻煩別人,欠了人情債之後就會還。

而且各方面都比較的細致,所以小編覺得還是要提升自己自身的能力,這樣才能夠更好的融入到當地。而在上海也有一些人過著小資的生活,尤其是當地的一些叔叔、阿姨。在很多年前就會有歌舞廳,參加宴會。但是現在,在小編看來小資還是存在的,當然也要看個人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因為小資的生活或者打扮,相對來說都會比較的精緻。

Ⅸ 小資生活的四種風格要素(一)

如果要討論一下白領的小資文化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我們會發現四個鮮明的特徵。

首先它是懷舊的,感傷的。這種懷舊的情緒包含了兩種元素,一是對自己過去的歲月的一種緬懷,就像校園民謠紅極一時的階段,其白描大學生活的歌詞倒是賺了不少白領的辛酸淚;二是對上海的輝煌年代的一種追溯,其代表即為這城市白領們對二、三十年代的津津樂道,以及老洋房、石庫門的回歸。前者的產生應該說是他們對於現代社會的高速機械化運作的一種既不屑又無奈的態度,作為無產者,小白領們只能在這樣的熙熙攘攘、利來利往中討一口飯吃,但受過相當教育,在純凈的象牙塔中待了不少年頭的他們,也曾經是有過美好的夢想的:也曾想浪跡天涯,過無牽無掛的生活;也曾經沉迷過一段段干凈單純的愛情故事;也曾經為一些簡單而直白的感覺快樂過。然而當曾經的那些夢想統統在現實中被擊得粉碎之後,激賣多年的教育自然使得他們不會有太過激的行為,但是在一副安於現狀、日漸世故的外表下,他們的內心依然帶著對過去純真的懷念而前行,那段回不去的學生時代,那些青澀的年少過往,不是被丟棄了,只是統統在心靈一個塵封的抽屜里收藏,有一些懷舊的由頭,它們就會被翻出來曬太陽,順便感動一下。而對上海過往的懷念,則是源於向這個城市的輝煌歷史的一種致敬,二、三十年代的歲月,是上海城的鼎盛時期,是這個城市永遠值得懷念的時刻,曾經的遠東第一大都市,曾經不遜色於世界任何一座城市……我們明族逗業已一再提及,上海的經歷,其實頗有幾分類似於這城市裡的白領們,曾經胸懷大志過,也的確曾經片刻輝煌過,但最終歷史的、生活的無奈使它不得不屈服於現實的狀況,於是在都市白領們對於自己的將來十分迷茫的時候,回憶這個城市的昨天就像在感傷一夜盛放的曇花,精緻與美麗,只在昨夜。

然後它又是崇尚精緻的,優雅的。我們其實也很明白,白領小資們的消費也好,生活也好,其自我標榜的作用更甚於實用性,因此他們的生活,必須是能夠把他們與一般平民的將就與粗糙區別開來的,他們並非為講究而講究,而是在為與眾不同而講究。單看一些白領小說中的細節描寫,每一件事物,一直精細到一個打火機或是一張餐巾紙,均具有刻意的品牌標示,而這些卻的的確確是白領生活的寫照。他們對自己的地位與身份其實是很迷茫的,他們需要一些東西和行為,能顯示他們的與眾不同,因為他們一直是這樣自認的,他們比這個城市底層的小市民要有錢,比那些大富翁要有文化,比那些暴發戶要有氣質,比那些老權威要年輕,他們其實是很有些可以自傲的資本的,但是不上不下的地位卻讓他們尷尬。於是他們希望通過消費精緻的行為,在這個人群中能使自己的不凡氣質可視化,用一些與自己相關的精良的物質給別人一個高貴身份的名片;也同樣希望這種針對富人的消費氛圍給予自己足夠的底氣,那樣的環境兼之周到的服務能使他們有自己是上層人的感覺,這種感覺在他們為老闆打工的時候是很難找到的。因此他們很少去大型超市買一些便宜而大量的東西,(除非跟伴侶一起,這樣做能顯示一穗碰種溫馨的氣氛)平時他們更多光顧的是24小時的便利店,尤其是干凈整潔的羅森,而且它的全天候服務更適合工作繁忙,生活不一定有規律的白領們;他們也不會在一些路邊的小攤大排擋吃飯,喝茶,會友,而必定到一些能顯示他們身份的國際知名連鎖咖啡屋或是形形色色精緻的中餐館吃那些樣子比味道更漂亮的東西;他們定點定時去一個很知名的理發師那裡打理頭發,或是去一個使用全天然材料的美容院護理皮膚;他們總是能充分的享受這個城市裡一切的先進與高貴。他們其實無非藉此告訴別人以及自己,我是這個城市的上等人。當然他們有時也會去一些低檔的地方,故意過一些簡朴的生活,那隻是一種自上向下的俯視,一種有了底氣故意過窮日子的嘗鮮,標示著他的平易近人而已。

Ⅹ 所謂小資,是指什麼小資生活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定義呢

正如衣服可以分為大碼、中碼、小碼一樣,人群其實也可以按照大中小的結構來劃分,比如在目前的城市,就存在著這樣三種社會群體:大款、中產階級、小資。 恩格斯在《德國的革命和反革命》里對當時的小資評價說:「商業交易和信貸業務的細小規模,深深地影響到這個階級的性格,使它缺乏魄力和進取心,所以它在政治上也自然具有這個特點。」 今天的小資概念雖然只是一種時尚話語而不是政治話語,不過,「商業交易和信貸業務的細小規模」,同樣深深地影響著今天的小資性格:他們雖然像中產階級一樣追求品位、講究格調,但碧叢由於受經濟條件的限制,他們通常是捉襟見肘、力不從心,而不可能像中產階級那樣從容、體面、游刃有餘。這就註定小資們的品位與格調常常是尷尬地處於「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的水平。比如—— 小資十分嚮往歐陸風情的生態園林住宅,廣告上說,那裡有「夏威夷的沙灘」、「加勒比海的陽光」、「巴厘島的熱帶風情」、「富士山的櫻花味道」……但是以小資目前的購買能力來看,恐怕最多也只夠買三房兩廳中的一個陽台或者半個衛生間。可是小資又不甘心悔芹櫻像打工仔那樣租房子,於是就搞出了「異性同租」的新概念,並且美其名曰「新同居時代」。 小資沒有條件承辦「周末派對」、「音樂沙龍」之類的家庭社交活動,但又嫌「AA制」俗了,於是便搞起了「起源於澳洲、風靡於美國」的「六人晚餐」,多一個人不行,少一個人也不行。 小資對中產階級的「上海別克」或者「廣州雅閣」望塵莫及,不過他從環保的角度認為:買家庭轎車是中國人的一大惡俗。但小資又不肯坐公共汽車——受不了普羅大眾那個擠呀!所以小資特別喜歡坐地鐵,並且還常常會自作多情地進入《巴黎最後一班地鐵》那種角色。 據說,在「宜家」傢具店門口,可以聽到這樣的對話:「你看,這東西太大了,首肆我的『奧迪』放不下,你的『高爾夫』也不行……」不過,這兩位開車來的顧客很可能是中產階級,對於坐地鐵而來的小資來說,他們才不會買大件呢!小資的情趣和購買力決定了他們只會買一些百八十塊的小擺設,比如花瓶啦,果盤啦,像框啦,CD架啦,香皂盒啦,浴簾啦,杯墊啦……這些小巧玲瓏的「宜家」小擺設,已經足夠小資們自娛自樂啦! 坦率地說,對於相當一部分小資來說,他們現在甚至買一套阿曼尼西裝也比較吃力,所以小資對那些身穿阿曼尼的中產階級嘲笑道:「不打領帶像民工,打上領帶像推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