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上海婚嫁風俗有哪些 上海婚嫁有哪些講究
早在清朝末期的時候就有很多的傳教士來上海進行傳教,所以,上海的受到很多西方思想的影響,其中包括上海的婚嫁習俗。那麼 上海婚嫁 習俗有哪些呢?接下來,我給大家介紹一些相關內容,一起來學習下吧。
上海婚嫁習俗一
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風俗習慣,不同城市的婚嫁習俗也不盡相同。雖然現在的婚嫁習俗已經簡化了,但是一些傳統的婚嫁習俗還是需要了解一下。如果你的另一半跟你是不同省份的話,就剛好可以藉此機會了解他們當地有趣的婚嫁習俗。
上海婚嫁習俗二
以前上海很注重傳統習俗,婚嫁有著繁瑣的六禮儀式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迎親,以前結婚也都是嚴格按照傳統習俗來辦。舊社會的青年男女很少自由戀愛的機會,他們到了適婚年齡就會有媒人來提親,從提親到訂婚,然後結婚,所有的過程都是由媒人當中間人。媒人會完成男女雙方的聯絡,所有婚事促成後需要給媒人紅包,以此答謝成就了一段好姻緣。
上海婚嫁習俗三
古時候的農村經濟條件簡陋,不是每個家庭都有條件為新娘子做出嫁的裙衫,所以有些農村家庭的姑娘出嫁的時候,會穿上大紅色的套裝或者紅色的長衫以此來代替裙衫。而新娘出門前,要在娘家吃一碗由百合和蓮子等製成的甜湯。這寓意著,新娘婚後的生活甜甜蜜蜜。
上海婚嫁習俗四
女方家一般會邀請一位父母健在、子女雙全,家庭和睦的全福之人的女性長輩來送嫁,由她為新娘撐著紅雨傘,一起前行,保護新娘不受邪氣入侵。此外,還需要為新娘多准備一雙全新的婚鞋,等新娘上花轎或婚車後,就要馬上換鞋子。這表示女方出嫁不帶任何東西到男方,以後的生活全部託付給新郎。
文章總結:以上就是我為大家介紹的 上海婚嫁 習俗有哪些的相關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們。上海人非常注重禮節,即使是在開放的現在,婚嫁習俗也還保留著非常濃郁的傳統色彩。
『貳』 很多上海家庭講究排面,生活很精緻,上海人生活中都有哪些小細節
生活就是要有儀式感,很多人的生活都是非常的隨意的,覺得怎麼樣都行,其實那是生存,那不叫生活,因為當你看了上海人的生活之後,你才會知道人家的生活是多麼的講究,是多麼的細致,要不然怎麼能夠成為魔都呢,不管是在高檔的小區也好,還是在簡陋的樓房裡面都好,隨處可見的是上海人的講究。
一:吃飯講究。說到吃飯,很多的人都會說,不就是個吃飯嗎,吃飽就行了,好吃多吃點,不好吃那就少吃點,反正填飽肚子就可以了,但是你再看看上海人的吃飯,人家那叫一個講究,饅頭上面要包多少個褶,包餛飩要用什麼皮,吃什麼一定要配什麼等等,這都是非常嚴格的。甚至去餐館吃飯的時候,要按自己的要求來,不然的話就會和你計較半天。
除此之外,上海人在很多的地方也是很精緻的,就像在消費方面,能夠摸清自己家附近最實惠的物品都是怎麼賣的,當然了這時會過日子,畢竟自己也是不差錢的。
『叄』 上海的春節民間習俗有哪些快!急需
一、送灶神
農歷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家家戶戶要「送灶」、「祭灶」。 這天晚上,每家每戶或祀灶神於堂,更多的是在貼著灶神像的廚房灶頭上,供上好魚好肉、蛋餃、酒、果,十分豐富。
二、撣檐塵
在上海,從臘月下旬起至除夕,家家戶戶都要大掃除,用長柄掃帚撣掉屋頂四角及牆上灰塵、蛛網,稱「撣檐塵」。老話說「越撣越發」,在上海話中,「塵」與「陳」諧音,所以也叫「撣陳」,寓意撣除「晦氣」。
同時,這一階段,人們都要剪指甲、理發、洗澡、拆洗被褥、擦洗器皿,乾乾凈凈,辭舊迎新。
三、添新衣
每到過年,上海寧都講究穿新衣,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買新衣服。舊時講究直接讓裁縫做,全家上下,全身上下都是新的,也有送舊迎新的意思。
民間以紅色象徵吉祥,所以兒童大多穿著大紅色衣服,年輕女性也滿身紅艷,連老阿婆也系著大紅裙。所以,在新年來臨之前,一定要准備好新衣服。走親訪友,把自己打扮得優雅一些,精神一些,一年到頭精氣神滿滿。
四、做焋(zhuàng)糕
上海有一樣獨特的小吃:焋糕,焋糕也叫蒸糕,裊裊炊煙里,熊熊灶膛邊,步驟繁瑣,耗時耗力。一邊焋糕,還一邊哼著歌謠:「焋糕焋只金元寶,事業順利運道好,來年忙仔點鈔票;焋糕要焋順風糕,盼望開年天氣好,糧食豐收產量高……」
「糕」「高」同音,吃的是祝福,祈禱和和樂樂滋潤高興,願生活節節高。
五 、貼春聯
多數上海人家有貼春聯、貼年畫的習慣。不同的年畫代表著不同的寓意,比如:貼在水缸上,象徵年年有餘(魚);貼在米囤上,象徵五穀豐登;客堂上懸掛福祿壽三星圖,象徵子孫滿堂、長命富貴。
『肆』 上海的風俗習慣(簡介)
上海的風俗習慣簡介:
一:親戚間往來一般保持到血親第三代,即堂兄弟、表姐妹間還有走動。平時走動不講究送禮,有事必備禮,俗稱「做客人」、「做人客」。
二:青年人多盪馬路、游公園、上娛樂場所,偶爾聚餐;中老年人以喝茶、聊天、敘舊為主。過去,市民住房狹小,朋友很少在家中聚會。朋友有紅白事,相互邀請,
三:平時來往不備禮,招待不講究儀式。
四:逢婚喪喜慶,親友間例須送禮,稱「送人情」。上門探望病人,或准備在主人家吃飯的一般是要送禮的。舊俗送禮的如今大多改為送錢。
五:送錢歷來用紅封袋。只有逢喪事用白紙。錢額喜事成雙數,喪事成單。
六: 客到,主人先接過客人手中的物品。客人帶有污穢物、濕傘,不帶入主人家中,置於門外。另,家中有喪事,一般未過頭七,不宜出門作客(規矩大的人家要過了五七才出門作客)。
七:留客吃飯,至少備8隻菜,備酒,稱「吃便飯」。
八: 進餐時,凡整隻雞、鴨、蹄膀、全魚等菜餚,主人未請,客人不吃。
九:就餐用筷有六忌,一忌將食品夾住又放下;二忌在菜碗中亂翻亂攪;三忌手握筷,目光盯住菜餚;四忌用嘴撕拉筷上食物;五忌以筷當牙簽;六忌夾食品時滴湯不止。
十:斟茶只斟七分,進行回轉動作,若用右手需按逆時針方向,用左手則必須按順時針方向,放茶壺時壺嘴不要正對他人,有請人趕快離開之意思。叩指禮,用幾個手指頭彎曲親扣桌面,表示對主人敬茶的謝忱。
十一:飲酒沒有一杯一口乾的習慣,大多小口慢呷,不行酒令。長輩命晚輩飲酒,晚輩才可舉杯;長輩酒杯中的酒尚未飲完,晚輩不能先飲盡。敬酒以三杯為度,敬酒人和被敬酒人需要起立「避席」。
(4)上海講究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上海節慶節日民俗:
一:除夕
晚上,各家長幼齊集戶內,團坐同吃「年夜飯」,名曰「合家歡」。 許多家庭之長者,在年夜飯後,不去就寢,圍爐守歲。 守至雞初鳴、天微明,各戶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早已安好供品的堂上,拜天地、祭祖先。
到子夜時,有一些人還會往城內廟中爭燒「頭香」,撞「頭鍾」。玉佛寺一般都是燒頭像的地方,龍華寺是撞頭鍾的地方。
二: 春節
自初一以後各日,便是親戚朋友往還拜年之期。客來多攜禮品,待客必請喝「元寶茶」,是為茶內放上青果或茶蓋頂置青果一枚,又必請吃酒飯。其時長輩凡見幼輩皆要送壓歲錢。
上海人一到過年必定要去城隍廟逛一逛,走一走那裡的九曲橋。到正月初五日,為財神(俗稱「路頭神」)誕辰,各地都有接財神之舉。
三: 元宵
每家必吃「元宵」,即湯圓,也是取團圓、吉利之義。但元宵之盛還在於「燈」,所以又名「燈節」。家家戶戶、各店各鋪懸燈門前,寺廟、園林、廣場等公共處所,更是大張燈彩。屆時男女老少成群結隊出外觀燈。
四:清明
三月里清明節,人們借著掃墓的機會到郊野去踏青,對上海人而言,青團是清明祭祖時必不可少的供品。三月十五日多去龍華寺進香。三月二十三日崇祀天後誕辰,祈求天後神佑,上海的閩界客商,希望能在海上"安瀾利適"。
『伍』 上海人吃飯很講究,菜品搭配也非常特別,對此你了解多少
序言: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國是禮儀之邦,無論是在吃飯還是逢年過節的時候都有一定的禮儀,如果不認真遵守這些禮儀的話,會讓人感覺特別的不禮貌。如果去上海玩的話,我們一定要知道上海人的餐桌禮儀,他們在吃飯時是特別有講究的,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三、了解上海的飲食文化
小編沒有去上海生活過,所以對當地的飲食文化了解是特別少的。不過我們可以通過一些途徑,進而去增加自己的見識。比如說相關的視頻資料飢族行以及相穗游應的書籍,這些都可以讓我們更加的了解上海人的生活,同時也可以觀欣賞一些上海的作家作品。在很多作家心目中,故鄉永遠是最值得牽掛的地方,相信在這些作品中我們會更加的了解上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