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指南 » 上海為什麼不熱鬧了
擴展閱讀
天津驢肉在哪裡買 2025-08-16 22:03:54

上海為什麼不熱鬧了

發布時間: 2025-06-14 07:40:51

『壹』 為什麼上海大海邊沒有高樓大廈一點都不繁華,其它沿海城市海邊都是高樓大廈很繁華

高樓大廈不代表繁華

『貳』 為什麼上海主城副中心中只有徐家匯和五角場發展的比較好

上海主城副中心的繁榮競爭:徐家匯與五角場的現狀

誰又能預料到,曾經繁華的五角場在2023年底竟顯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落寞,而徐家匯也似乎在經歷著微妙的疲態,這不禁讓人深思其中的原因。


曾經的購物地標——沃爾瑪和百聯又一城,如今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沃爾瑪已黯然關張,百聯又一城的高層商鋪也大門緊閉,彷彿在述說著昔日繁華的落幕。2022年,五角場的兩大購物中心萬達和合生匯,銷售額僅能與嘉定的南翔印象城抗衡,甚至不及環球港的五分之一,略高於八佰伴的水平。這無疑揭示了五角場的商業活力正在遭受沖擊。


盡管有人辯稱五角場的停車問題和美羅城的持續繁榮,但這些並不能掩蓋整個商場業態的疲軟。大學生消費群體的支撐並不能長久維系一個大型購物中心的繁榮,業態升級和多元化才是長遠之計。然而,即使有六百和太平洋這樣的例子,以及港匯歷經多年改造,它們的境遇也未能阻擋五角場的頹勢。


上個月,我特意造訪了五角場,那個曾承載我大學四年無數回憶的地方。曾經熱鬧非凡的百聯又一城,如今卻難以再喚起人們對於人氣的期待。商業區的凋敝,不禁讓人質疑其在競爭激烈的上海主城副中心中的未來定位。


總結來說,徐家匯和五角場的差異並非偶然,而是反映出上海城市發展中的動態變遷。如何在競爭中尋求突破,適應消費者需求的轉變,是每個副中心都需要面對和解決的課題。

『叄』 20年前,上海過年是什麼樣子

90年代的上海過年可以說是熱鬧非凡,不像現在,年味越來越淡了,因為條件好了,以前過年才能享受到的樂趣,現在平時就能得到。

就拿年夜飯來說,現在上海大多是提前預訂飯店,火爆一點的飯店還要排隊,這一點也不誇張,除夕那天有人吃8點場,接下來另一家吃9點場。現代人圖方便,不再像以前那樣過年准備一個月了。加之上海生活節奏太快,過年是難得的清閑,誰也不願意再忙活了。

90年代的上海物質條件還不是很好,和中國大多數地區一樣,過年才能吃頓好的,更不會下館子。家家戶戶年前至少一星期前就忙活起來,炸丸子,做糯米圓子,制臘肉火腿……因為上海很多都是外地移民過來的,有些家人口少,就街坊鄰居湊在一起過除夕。

那時候的東方明珠還是最高地標,時光匆匆,不待你我,願每個人都心如少年,純凈如水。

廿幾年前的上海過新年「咪道」要比現在濃多了。「伊個晨光」大家的經濟條件己經普遍提高,己經開始講究吃穿,開始曉得享受了。伊個晨光我40歲左右,己經獨立門戶,成立了小家庭。爺娘身體還蠻好,家務料理的津津有道,逢年過節,老頭老娘殷切希望「阿啦」子女回家過年。我來報報「阿啦」屋裡大年夜的流水帳。

每年一入冬,老頭就要蒸上幾十斤糯米,釀造米酒,我爺做的米酒清澈、微甜,度數不高但後勁十足。臘月里,老頭會去菜場買回來肋條肉,斬成二寸寬與豬 門腔等一起腌制,還要買一隻靠十斤重的大公雞,殺後,留毛去內臟,撒上粗鹽、花椒掛在朝北房間的窗外,風干;當然還要腌制大烏青魚……。到了年頭,統統收回來,掛了屋裡廂,滿滿的一扁擔。老娘承包全部的清潔工作,從窗簾到床單統統汰清爽,一年無么用過的鍋盆碗筷清洗後,備用。大年夜的前一禮拜,開始水磨糯米粉,瀝干,為做湯團備料。更加早的晨光還要炒瓜子、炒長生果,到90年代就不用了,直接去超市買,瓜瓜果果的零食明顯提高了檔次。肉圓、蛋餃一定是老娘的手藝。

我總關在早上8點左右,帶了老婆女兒回到娘家。這個晨光,我爺一般在准備祭祀品,老娘在包湯團,阿啦夫妻恭恭敬敬叫聲爺娘並祝「伊啦」新年快樂。我女兒會奔向我母親處,開開心心叫「好公、好婆」,我爺娘一邊答應一邊摸出紅包塞到孫女手裡,謝過後,我女兒會將紅包「交拔自家姆媽」,老婆再次感謝後才收好。我老婆汰好手就陪「阿婆」一道包團子、餛飩了。「餓煞鬼加饞嘮坯」投胎的我,先去拿只小碗盞盛一眼水筍燒肉和烤夫吃吃。吃好,拿支香煙拔老頭,倆個人一邊吃香煙,一邊嘎山湖,一邊做事體。我阿弟就帶了咪笑眼開的小侄女到外頭放幾只小炮仗,先「開心開心」。

10點鍾一到,本家門的男人要祭拜老祖宗,貢品有全魚、紅燒肉、豆製品、蔬菜加水果,還有黃酒、米飯(我一直搞不懂:貢酒為啥要用黃酒而不用自製米酒,一直有疑問,一直不敢問,迷惑至今)。老頭點上香,倒好酒,祭奠正式開始,瞌頭跪拜的晨光,念念有詞,大意是保佑全家安康、工作順利、學業進步之類。煙霧裊繞的房間里,真的好像仙境。

中飯,我吃幾只餛飩,鮮肉、薺菜、羅卜絲、芝麻黑洋沙湯團,各來一隻,吃的飽飽的,自家弄的水磨粉,香是香得唻、糯是糯得唻,好得唻~不得了的好。

中飯吃好,就要准備年夜飯的菜了。冷盆是老頭子小年夜燒好、蒸好、油鍋開好的。十幾只冷盆有:爆魚、油爆蝦、咸魚鹹肉、醬鴨風雞、白切肚子、門腔、鹽水牛肉、苔條花生、麻油黃瓜、香乾水芹,四喜烤夫里擺一眼陳皮,吃起來相當「囋」,最後一盆皮蛋總歸是我來弄的,皮蛋烘熱,剝開,尺把長的「洋線」一頭咬了嘴巴里,一頭捏了手裡,輕輕一拉就可擺盆了,配上鹹蛋,雙拼也有了。

4點多鍾,阿姐阿弟鋪好圓檯面,冷盆全部端上,當中再擺一大盆熱氣騰騰的水筍紅燒肉,老娘拿出飲料,老頭拿出米酒,全家開吃。

5點鍾,我起身上灶頭,蒸的蒸,炒的炒,一個鍾頭里,要搞出幾只熱炒,上菜順序是:清炒蝦仁、糖醋黃魚、海參冬筍、醬爆鱔絲、青椒蹄筋、鮮貝雞頭米、炒雙菇、妙青菜,蒸好的八寶飯端上台,「全家福」里樣樣有,大家歡喜,人人要吃。

6點半就要走了,臨走前,我老婆會拿出兩只紅包,恭祝爺娘身體 健康 ,萬事如意。爺娘親送出門,依戀不舍。無么辦法,真的無么辦法:丈人老頭、舅老爺等了嗨,7點鍾也要准時開吃的。

12點之前,一定會回到屋裡廂,放好高升、夜明珠,女兒很快就會困著,紅包擺了伊忱頭下頭,避邪壓歲。

上海人過新年,考究的人家還有初一拜年,初二跑親眷,初五迎財神,正月十五吃好元宵湯圓,小朋友猜好「迷迷子」,拉好兔子燈,才算真正過好新年。

20年前爺爺奶奶輩還在,父母輩有5-6個兄弟姐妹 ,全家集中到老人家過年,二三十人好不熱鬧。 一個年至少聚三次。 現在老人大多走了 ,兄弟姐妹最多聚一次,人還不一定到的齊

90年代的上海過年可以說是熱鬧非凡,不像現在,年味越來越淡了,因為條件好了,以前過年才能享受到的樂趣,現在平時就能得到。

就拿年夜飯來說,部分上海家庭是提前預訂飯店,火爆一點的飯店還要排隊,這一點也不誇張,除夕那天有人吃8點場,接下來另一家吃9點場。現代人圖方便,不再像以前那樣過年准備一個月了。加之上海生活節奏太快,過年是難得的清閑,誰也不願意再忙活了。

還有部分家庭,物質條件還不是很好,和中國大多數地區一樣,過年才能吃頓好的,更不會下館子。家家戶戶年前至少一星期前就忙活起來,炸丸子,做糯米圓子,制臘肉火腿……因為上海很多都是外地移民過來的,有些家人口少,就街坊鄰居湊在一起過除夕。

那時候的東方明珠還是最高地標,時光匆匆,不待你我,願每個人都心如少年,純凈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