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指南 » 上海壽滬小學有哪些老師
擴展閱讀
北京的靜靜口是什麼字 2025-07-24 08:28:47

上海壽滬小學有哪些老師

發布時間: 2025-07-24 00:56:46

1. 目前我國比較有名的國畫大師有誰

范曾,字十翼;別署抱沖齋主;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書畫家、詩人,1938年生,江蘇南通人,現為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博士生導師、文學院博士生導師、終身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劉旦宅,教授。浙江溫州人。建國後,在上海市大中國圖書局、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繪畫。1985年後任上海師范大學教授。擅長中國古典著作人物畫。所繪《紅樓夢十二金釵》郵票,曾獲1981年全國郵票最佳獎。1985年獲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頒發的《中國體育美術展覽》榮譽獎。作品有《劉旦宅聊齋百圖》、《石頭記人物畫冊》等。

陳佩秋1922年12月生,女,河南南陽人。字健碧,室名秋蘭室、高華閣、截玉軒。 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畢業 。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兼職教授,上海中國畫院畫師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擅長中國畫 。作品有《天目山杜鵑》;《水佩風裳》入選第三屆全國美展;《紅滿枝頭》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展 。

劉文西, 1933年生於浙江省嵊州市長樂鎮水竹村,1950年在上海進入陶行知先生創辦的「育才學校」學習美術,1953年入浙江美術學院,受潘天壽等先生教導,1958年畢業後到西安美院工作至今。第七屆、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有突出貢獻專家。第六屆全國文聯委員,全國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次文代會代表,全國美協第一屆中國畫藝委會委員、歷屆全國美展評委會委員。中國美協副主席、 原西安美院院長

黃胄,著名中國畫畫家、收藏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曾任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八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原輕工業部工藝美術公司顧問,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生於江蘇徐州,13歲從師鄉賢錢食芝學習傳統山水畫,16歲入上海私國畫大師李可染影集(13張)立美專師范科學習。1929 年以優異的成績入杭州西湖國立藝術院,破格錄取為研究生,師從林風眠、法國名畫家克羅多兩位教授,研習西畫。1943 年應聘為重慶國立藝專講師,從事中國畫教學、創作。1946 年應徐悲鴻之聘,為國立北平藝專中國畫教授,同時師從齊白石、黃賓虹,潛心於民族傳統繪畫的研究與創作。

周思聰(1939~1996),中國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 周思聰、盧沉合作《周恩來和清潔工》
中國著名女畫家。天津市寧河縣人。1955 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附屬中學,1958 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曾得到李可染、蔣兆和、葉淺予、劉凌倉、李苦禪、郭味蕖等諸位名師指點,1963年畢業後分配到北京中國畫院(今北京畫院),為北京畫院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謝稚柳(1910-1997),原名稚,字稚柳,後以字行,晚號壯暮生,齋名魚飲溪堂、杜齋、煙江樓、苦篁齋。江蘇常州人。擅長書法、緩畫及古書畫鑒定。歷任上海市文物保護委員會編纂、副主任,上海市博物館顧問,中國美協理事、上海分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上海分會副主席,國家文物局全國古代書畫鑒定小組組長,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等。著有《敦煌石室記》、《敦煌藝術敘錄》、《水墨畫》等,編有《唐五代宋元名跡》等。

程十發(1921年4月10日-2007年7月18日),,上海松江人。名潼,齋名曾用步鯨樓、不教一日閑過齋,後稱三釜書屋、修竹遠山樓。幼年即接觸中國字畫,但給他印象之深莫過民間藝術。1941年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中國畫系。1942年在上海大新公司舉辦個人畫展,1949年後從事美術普及工作,1952年入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華東人民美術出版社)創作員,1956年參加上海畫院的籌備工作,並任畫師。長期任上海畫院院長,是一位成就斐然、中外盛譽的藝術家。

吳冠中(1919—2010),20世紀現代中國繪畫的代表畫家之一;吳冠中終生致力於油畫民族化及中國畫現代化之探索,堅韌不拔地實踐著「油畫民族化」、「中國畫現代化」的創作理念,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色;他執著地守望著「在祖國、在故鄉、在家園、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達了民族和大眾的審美需求,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國內外已出版畫集約40餘種,文集10餘種;曾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全國政協委員等職。

來楚生(1903—1975),原名稷,號然犀。浙江瀟山人。是詩、書、畫、印四絕的著名藝術家。其畫清新朴茂、筆墨簡練、格調雋逸,在現代花鳥畫壇上獨樹一幟。書法拙中寓巧,草書和隸篆最為人稱道。

錢瘦鐵(1897——1967)名崖,一署崖,以字行,一字叔崖,號瘦鐵,別號數青峰館主、天池龍泓齋主等,曾被譽為「江南三鐵」(吳昌碩稱「苔鐵」、王冠山稱「冰鐵」)之一。生於清光緒 二十三年(1897年),無錫縣鴻聲里人。早年家境清寒,14歲入蘇州漢貞 閣碑帖鋪當學徒,得識鄭文焯、吳昌碩、俞語霜等名家,向他們學習書 法、篆刻和繪畫。鄭曾為其書齋署名「瘦鐵宦」,故自號瘦鐵。19歲自 蘇至滬鬻藝謀生,是吳昌碩主持的「題襟館」書畫會會員。當時他的篆 刻已為人稱譽。 民國11年(1922年)3月,應日本名畫家橋本關雪之邀赴日本,在京都 舉辦個人書畫篆刻展覽,備受贊賞。日本篆刻家耄宿長尾甲為他在日本 出版的《瘦鐵印存》題詩雲:「六書繆篆費經營,金薤琳琅布字精。腕底 籀斯奔赴處,操刀戛戛自然成。」

陸儼少(1909-1993)又名砥,字宛若,齋號「就新居」、「晚晴軒」等,上海嘉定人;1927年考入無錫美專學習國畫,同年從王同愈學習詩文、書法;次年師從畫家馮超然;並結識吳湖帆,遍游南北勝地;1947年舉辦個人畫展;新中國成立後任上海畫院畫師,1957年錯劃成右派,「文革」中遭迫害;1979年任浙江美術學院教授、浙江畫院院長等職;

李苦禪(1899年01月11日—1983年06月11日)原名李英、李英傑,號勵公,山東高唐人。自幼家貧,在民間繪畫藝人影響下學畫。1919年入北京大學附設的「勤工儉學會」(又名法文專修館)半工半讀,同時在北京大學附設的「業余畫法研究會」向徐悲鴻學習素描與西畫。1920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攻讀中文,1922年轉北京國立藝術專科學校西畫系學習。期間,常靠晚間拉洋車維持生活。為此,同學林一盧贈其「苦禪」二字為名(苦,即苦難的經歷;禪,古稱寫意畫為禪宗畫)。1923年拜齊白石為師學國畫,成為齊門第一名弟子。白石老人贈其手書雲「苦禪(第畫筆及思想將起余輩,尚不倒戈,真人品之高即可知矣」;認為「英(苦樣)也過我,英也無敵,若老死不事大名,是無鬼神矣」。1925年於北京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畢業後任北京師范學校美術專科國畫教員,1930年任杭州藝術專科學校教授,抗戰初期辭職寓居北京。因平日與愛國志士交往甚密,一度被捕入獄,在獄中堅貞不屈。1946年任北京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教授,1950年任中央美術學院附屬民族美術研究所研究員。後任該院國畫系教授。擅大寫意花鳥畫,作品繼承民族繪畫優良傳統,並融中西技法為一爐,常以松、竹、梅、蘭、菊、石、荷、魚、雞、鷹等為題材,具有筆墨厚重豪放,氣勢磅礴逼人,意態雄深縱橫、形象洗練鮮明的獨特風格,樹立了大寫意花鳥畫的新風范,長屏巨幅更為世人所矚目。

潘天壽(1898-1971),浙江寧海縣人,現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早年名天授、字大頤、阿壽、雷婆頭峰壽者等。平生積極從事藝術創作和藝術教育工作,為繼承和發展我國傳統繪畫藝術,為培養美術人材等方面作出了可貴的貢獻。解放後,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曾任中國文聯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浙江分會主席,浙江美術學院院長、教授等職。

傅抱石(1904~1965),漢族,江西省新余縣人。我國著名畫家,國畫大師。「新山水畫」代表畫家。原名長生、瑞麟,號抱石齋主人。

石魯(1919-1982),1919年12月13日生於四川省仁壽縣,原名馮亞衡。中國現代中國畫家,山水、人物、花鳥畫家,長安畫派主要創始人。

葉淺予 (1907.3.31 -1995)浙江桐廬人,從事畫教學和以舞蹈、戲劇人物為主的國畫創作,中國漫畫和生活速寫的 葉淺予奠基人。曾任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文聯委員,中國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央美院教授。擅人物、花鳥、插圖、速寫等。曾為矛盾小說《子夜》、老舍劇本《茶館》等書插圖,出版個人畫集多種。 創作長篇漫畫《王先生》、《小陳留京外史》、組畫《天堂記》等,著有《畫餘記畫》和《十年惡夢錄》 。

蔣兆和(1904—1986)被稱為20世紀中國現代水墨人物畫的一代宗師,中國現代畫壇獨領風騷的藝術巨匠。 蔣兆和學貫中西的代表作《流民圖》,以其前所未有的宏大、悲壯,以渾厚有力的筆觸揭示了大師至真至善的人性,傾泄著對戰爭的憤怒,表達了對正義與和平的呼喚,為現代中國水墨人物畫在世界藝壇上確立了光榮的地位。

徐悲鴻(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漢族,生於中國江蘇宜興屺亭橋。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自幼隨父親徐達章學習詩文書畫。1912年17歲時便在宜興女子初級師范等學校任圖畫教員。1916年入上海復旦大學法文系半工半讀,並自修素描。先後留日、法,游歷西歐諸國,觀摹研究西方美術。1927年回國,先後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1933年起,先後在法國、比利時、義大利、英國、德國、蘇聯舉辦中國美術展覽和個人畫展。

前四個是現在還在世的非常有實力的書畫家,後面的都是解放後曾經叱吒畫壇的一代宗師,或者是業界公認的大畫家。我還有歷朝歷代的書畫家的資料和高清大圖,如有需要可以加我QQ645479773。大家共同學習。

2. 秦怡逝世都有哪些明星發文哀悼

百歲「人民藝術家」秦怡在滬辭世,都有哪些圈內明星發文悼念?我國再度損害一位人民藝術家,「人民藝術家」頭銜的秦怡教師悲劇在華東醫院病故,壽終一百歲,圈內明星星出文哀悼。在她不幸逝世以後,諸多明星陸續出文哀悼,有馮遠征、蔣欣、孫茜、龔琳娜等明星在社交網路平台上哀悼,願秦怡一路走好。


在她不幸逝世以後,諸多明星陸續出文哀悼,有馮遠征、蔣欣、孫茜、龔琳娜等明星在社交網路平台上哀悼,願秦怡一路走好。秦怡教師不僅僅是在演藝界作出了突出的奉獻,健在時還志向於公益事業的發展趨勢,在86歲情況下,她為地震災區捐獻了一生存款,令人敬佩,願秦老師一路走好,哀悼!

3. 國畫大師陸儼少生平簡介

一 我小名驥,學名陸同祖,又名砥,字儼少,後以字行,改字宛若。一九○九年陰歷五月九日生。原住江蘇省嘉定縣南翔鎮。父親陸韻伯開一爿米店,他是我袓父少樵公的長子。少樵公出身貧苦,稍長學了生意,後來在南翔鎮南市梢借了一間門面,兩只栲栳,擺了米攤頭,開始經營米業。生意日就興旺,遂自己造了房子,擴大門面,掛起陸信昌牌號,成為一間象樣的米店。我袓父活了四十多歲就死了,他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我父親居長。這樣,家庭的一副擔子,都壓在父親身上。

據說我父親讀書很聰明,本來想考秀才,從科舉獵取功名。他棄讀經商,一些老輩都為他惋惜。他雖然做了生意人,但是他的文學修養,勝過一般讀書人,也寫得一手工整小楷書,我有一個哥哥是異母所生,我母親朱璇是繼室,她是長女。我外祖父家在南翔西北鄉斜涇村,這地方土肥水清,竹樹茂盛,是一個有百來人家的大村子。外祖父的上幾代單傳,田地不少,有一座雕花的大廳,外面磚刻的牆門,還有旱船、書房等憩息場所。但到了我外祖父的一代,子孫多了,各立門戶,把一整套的房屋破壞了。我小時還看到庭前高大的桂花樹和玉蘭樹,後來房份多了,竟把玉蘭、桂花砍掉了,在庭內造起灶間,把一座很雅緻的旱船,搞得不象樣子。花牆下面,造起雞塒;大廳隔壁,喂起豬羊,非復舊時場面。
我母親三十歲出嫁,做的一手好針線,我少時還看到在夏秋之際拿到太陽下曬的刺綉生活,雖然是些小玩意,然而精緻極了,我母親共生六胎,五男一女,前面幾個都是男孩,生下就夭殤。我的上面,是個女孩,陰歷五月初九生,不到一年,也就暴病死去。接著我生,不前不後,恰巧也是五月初九日,我父母認為她是投錯了女胎,所以女轉男身,去了又回來。雖也知道這是一種迷信說法,但時刻想念我這個死去的姊姊,慰情於無,就李代桃僵,把我作女孩子打扮。在前清末年,男女都留長發,而我留發梳頭,乃是女孩子式樣,穿的也是女孩子的衣服,有次要我穿耳孔戴環,我怕痛逃走,號哭不肯,因之沒有穿成,此外只是差一點沒有纏足而已。取小名曰「姬」,字儼妙,號「宛若」。我曾記十幾歲時有次夏夜乘涼,我父親提起「宛若」兩字,說是出於《史記·封禪書》中,是個女神的名字,而在當時,用以為號,義涉雙關,確切允當,言下很是得意。可知家裡人簡直把我作女兒看待,我聽其擺布,在幼小的心靈上,不免有些別扭。直到五歲上下,快要上學讀書了,才改換男裝,其時一條辮子已有一尺多長了,只因從小留辮,日子久了,習以為常,故也不覺累贅,一朝剪去,反覺異樣,而腦後輕便凉快,感到十分舒適,加之還我本來面目,自謂得到一次解放。至是把「姬」字改為「驥」字,儼妙的「妙」字省去「女」旁,一班比我年小的,就叫我「驥哥」從此忘卻了這一段有乖情性的經歷我稟性內向,臨事遲疑,不善交接人物,無丈夫趠歷奮發之志,而寫字作畫,下筆委婉,少慓悍剛毅之氣,不知是否和少時這段經歷有關。
我小時歡喜跟隨母親到外婆家去,我外祖父有三個兒子 ,第二個兒子名朱炯千,年輕時考中頭名秀才,光復前後在上海育才中學任教,不幸三十六歲死了,遺有一女,六歲,名朱燕因。我那時八歲,表兄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在十二歲時由外祖父作主訂了婚。我岳母蔣梅芬,是我的二舅母。她青年守寡,為人沉靜善良,從無疾言厲色,待人極好,善於持家,做事按部就班,不急不慢,但完成得總比人家快。種上十幾畝地,喂雞喂鴨,也餵了豬,生活得很好。

我和朱燕因訂婚之後,年事稍長,囿於封建禮法、鄉間風氣,兩人相見,脈脈無言,她見到我總是迴避,知道我暑假會到母舅家來,她也到自己的母舅家去,這樣我也不好意思常到母舅家去。記得我老師馮超然先生有次問起我的婚姻事情,知道我已訂婚而兩不接觸,他說婚前的時期拉得長,兩人相親相愛,甜蜜無間,是人生的黃金時代,象我這樣,是太可惜了。現在回想起來,一點也不錯。
我的岳家,幾輩都是長壽,我母親的祖母,活到九十多歲,我外祖父活到七十九歲,他的哥哥也是八十多歲,其他旁支,也多七八十老人,聚族而居,融融洽洽。我岳母時常送來鄉間土產,腌雞腌肉,甜瓜蘆粟,以及各色的餅餌等等。我每讀歸有光《先妣事略》,說他的外家吳家橋情狀,和歲致餅餌等等,聯想到我的岳母,以及斜涇村諸老人情狀,如在目前,不勝眷戀。我母親也是一位節儉勤勞的好當家,待人和睦,手腳不停,周圍的人都說她好。我小時就是在這兩位賢母照護下長大成人的,現今她們都早已不在人世,我也是七十多歲的人了,回想往事,每唏噓不自禁。

二 我老家在南翔鎮南市梢,再南不到一里路,就是滬寧鐵路。我小時常到鐵路旁去玩,把銅幣放在鐵軌上軋成餅餅;清明時節,在鐵路旁廢地上放風箏、拔茅針,在茅草叢中捉刺蝟。再南一里多路,就是黃家花園,我看著園主黃伯惠把花園建造起來,我認識看花園的工人,常常可以進去玩,拔一些小樹苗,拿到家裡來種。我家旁邊有一方桑園地,桑樹十分高大,我常到桑樹上摘桑椹。桑園下面,不加整治,以致雜草叢生。夏天,我到樹上捉知了,在草叢里捉紡織娘。我家門前,有條市河,我在水橋上捉小魚,這種小魚,不過針樣大小,捉回來養在陶盆內玩。我家裡沒有種花的花盆,就在家中磚鋪的庭院內,壘石移土,在不到兩平方米的范圍里,種了不少花花草草。我把養魚的陶盆放在花樹不面,俯身看魚兒游來游去,小中見大,情趣無窮。在庭院中間,放上一隻缸,種上荷花,捉了蝌蝌放在裡面,讓它自由游動,也每每看上一個長時間,不知疲倦。
我在小時尚未讀書識字,就喜歡東塗西抹,畫些人呀,狗呀,沒有範本,就拿香煙畫片照著畫,七歲,進嘉定第四國民小學一年級讀書。這所學校在家後幾十米的士地廟內,只有一個班級。老師是我的大母舅,名朱聞香,他在前清時是縣學生員,沒有考上秀才。小時患過中耳炎,以致耳聾重聽,但教書認真不苟。我讀上書,接近了筆和硯,看到教科書上的拄插圖,很感興趣,就照著用毛筆畫起來。在我的上代以及親戚朋友中間,沒有一個會畫畫的,南翔鎮是個小地方,也沒有一個象樣的畫家,所以我畫畫完全是自發的。我小時不算笨,記的有一堂填空課,要把「無」、「不」兩字造成句子,我填上「樹上無花,不能結果」,博得老師的稱贊。我身體一向不好,據聞我母親在懷孕時身體患病,所以我生下來先天不足,體弱多病。服了些補品,也不見好。尤其肺弱,時常感冒,

十一歲我小學畢業,到鎮上嘉定第二高等小學讀書。有次心算比賽,我得了第一,我自已也沒料到。聽說我父親心算很好,他去買物,買了一大堆,營業員尚未結帳,他已把總數心算出來了,難道這也有一點遺傳基因嗎?但在這方面,我沒有發展,只有畫畫,一直愛好不變。我母親的祖父,愛好書畫,家裡也有些收藏。我母親擅長刺綉,在這方面,或者在我母繫上有些遺傳基因。

我十二歲轉到南翔大寺前翔公小學讀書,離家一里多路,是可以走讀的。但父親叫我寄宿在學校內,讓我鍛煉鍛煉,准備畢業後送我到上海去讀書。我星期六晚上回家,星期一早上去學校。路過仙經堂,隔壁有一老畫家叫沈書林,他的畫室就靠街道,窗上鑲塊大玻璃,我不敢進去,隔著玻璃看他畫畫。其實他的畫是極庸俗的,但我看得津津有味。我在這方面一點知識也沒有,也不知道畫分山水、人物、花卉。

十三歲時,我家鄰居糟坊里的小老闆送給我一部《芥子園畫譜》,我如獲至寶,大開眼界。這部《芥子園畫譜》也不是木刻水印的原版,僅僅是巢子餘臨摹的石印本,但我覺得好極了,遂如飢如渴地臨學。從中知道了一些畫法以及傳統源流,此外我一無所知,也沒有機會接觸一些有關畫學的書本,實在可憐得很。

我十四歲高小畢業,到上海澄衷中學讀書,學校里成立了一些書法、繪畫、金石等課外組織。那時中學圖畫課,一般都教西洋畫,惟獨澄衷中學教的是中國畫,由一位名叫高曉山的老先生來擔任。記得有次示範,畫一塊切下的豬肉,有精有肥,他用筆蘸飽了水,筆頭上蘸點紅色,卧筆下去,一筆分出肉皮、肥肉、精肉,我覺得新鮮,也從而悟到用水、用色、用墨的道理。學校的圖書館里,有一部有正書局出版的《中國名畫集》,只供在館內翻閱,不能出借,我就帶了筆硯,在圖書館內臨摹,從而知道中國畫傳統的源流派別,及其筆墨運用。這些畫是無法得見真跡的,但這種用珂羅版縮小印刷的畫片,雖然有些模糊,但終究可以見到一些精神面貌。所以我說近幾十年山水畫水平回升,勝過前一個時期,珂羅版的問世,是有功勞的。當然有的人臨摹珂羅版,不得其法,搞得奄奄無生氣,所謂珂版(諧音科班)出身者,自當別論。這部《中國名畫集》選得比較精,偽品不多,使我知道那些流派、名家的面目,比之只看文字記載,摸不到頭腦有用得多。這部《中國名畫集》有三十多冊,價值幾十元,我買不起,時常到圖書館去借閱借臨。我之所以能夠對中國畫傳統認識有粗粗的輪廓,這部書是有啟蒙作用的。學畫之外,我也兼學刻印。圖書館里有一部《十鍾山房印舉》,不是原拓本,是商務印書館翻印本,也要二十元一部,我也買不起。其實和我同寢室的同學吳一峰也刻印章,他也買不起這部書,就用拷貝紙復在上面用硃色依樣摹畫下來,我也學他摹畫,積成一厚疊。沒有石章,星期天到城隍廟小世界不面攤頭上買回一角或幾分錢一枚的石章學刻,從虹口唐山路到南市城隍廟,來回一二十里,徒步往來,要走整整一個下午,回到校門附近,四個銅板吃碗小餛飩。我別無嗜好,只此自得其樂。我的篆刻主要學秦漢印,也學一此清代諸家,興趣很濃。至於書法,早上四時起床,磨墨練字,初學龍門石刻中的《魏靈藏》、《楊大眼》、《始平公》,後來也寫過《張猛龍碑》、《朱君山墓誌》等。在一次書法評選中,得過好評。在寢室里沒有檯子,我就把一隻老式大皮箱擱在方凳上當作檯子,坐在床沿上臨寫。

過了一年,和我一樣愛好美術的同學吳一峰,還有一位賈鎮廷,都轉到上海美專去讀書,我很羨慕,也想去,但父親不答允。他說即使要學畫,也應該多讀些書,讀書太少,不宜過早學畫,這樣我就繼續在澄衷中學讀書。這所學校的校長曹慕管主張讀經復古,為了辦學宗旨和《新青年》雜志主編楊賢江打筆墨官司,楊認為這樣會讓學生中「國故毒」。曹校長不予理睬,每年指定學生自學一部古書。我記得學過《論語》和《漢書•藝文志》等。學期終了,舉行國文會考,請校外名人閱巻,名列前茅者有獎。有一次是請浙東名士馮君木來出題閱卷,我考得不錯,獎到一部《畏廬文集》和《畏廬文集續集》。

4. 陸儼少的生平經歷

一九〇九年(一歲)
六月六日(陰歷五月九日)生於江蘇省(今為上海市)嘉定縣南翔鎮,父親陸韻伯繼承祖業開設米店,母親朱璇。小名「姬」字,「儼妙」,號「宛若」。
一九一四年(六歲)
改名驥,字儼少,後以儼少為常用。未識字即喜畫畫。
一九一五年(七歲)
取學名為同祖,入嘉定縣第四國民小學讀書。
一九二〇年(十二歲)
入縣立第二高等小學,未半年入翔公小學讀書。與表妹朱燕因訂婚。
一九二一年(十三歲)
得石印本《芥子園畫傳》遂如飢如渴地臨學。
一九二二年(十四歲)
高小畢業,入上海澄衷中學讀書,課余參加繪畫、書法、篆刻等課外組織。由高曉山老師教習中國畫。同時研習古典文學。
一九二四年(十六歲)
學《論語》、《漢書·藝文志》,考試得獎品《畏廬文集》、《畏廬文集續集》。
一九二六年(十八歲)
中學畢業,進入無錫美專,專習中國畫,未半年即綴學,與蘇州王同愈訂忘年交。
一九二七年(十九歲)
由王同愈介紹,拜上海馮超然先生為師。馮師第一句告誡學畫不可名利心太重,要有殉道精神,終身以之。臨戴醇士手卷。
一九二八年(二十歲)
臨王東庄冊頁,馮師大加贊賞,謂可亂真。
一九二九年(二十一歲)
與朱燕因結婚。每半個月去上海馮師處請益。
一九三〇年(二十二歲)
在家自修。讀書、寫字、畫畫三者齊進。
一九三一年(二十三歲)
常與燕因同至岳母家住。
一九三二年(二十四歲)
淞滬抗日戰爭爆發,義憤填膺,吟詩泄憤,但畢竟書生無補。隨父母暫避上海租界,路上感受風寒,咳嗽不止,種下氣喘病根。
一九三三年(二十六歲)
父親卒。
一九三四年(二十六歲)
經友人金守言介紹,得母親同意,在浙江武康上柏山買地經營農場。此時蘇州費新我也來買地,隔澗為鄰。游天目山、黃山。經徐州、曲阜、濟南以至北平,住一個月。歷覽長城、故宮等。再去大同訪雲岡石窟,上妙峰山覽太行山色,經天津、煙台而歸。
一九三五年(二十七歲)
去南京參觀第二屆全國美展,飽覽故宮藏品。始作《梅花圖》。發枝取陳老蓮,圈花取石濤,自創面目。書法初學魏碑,繼臨《蘭亭》、宋四家,後學楊凝式。
一九三六年(二十八歲)
上柏山中新居落成。
一九三七年(二十九歲)
奉老母率妻子入上柏山中,植梨千樹、竹萬竿,有學陶淵明之志,《七七事變》為避兵禍,率全家於宜昌僦屋而居,不十日再西行。
一九三八年(三十歲)
至重慶。初就任第二十兵工廠秘書室,後至營繕科,最後去所屬農場任事務員之職。作畫至百件,在重慶兩路口舉行個展。認識沈鈞儒、陳樹人、陳之佛、常任俠、黃君璧、豐子愷等。去成都舉行畫展。
一九三九年(三十一歲)
游青城山、峨眉山等地。認識了彭襲明、王星北、朱光潛、馬一浮。得朱光潛好評。
一九四○年(三十二歲)
為兵工廠撰書遷建落成碑記。
一九四一年(三十三歲)
游馬家店,白雲在山、青林紅樹,宛然黃子久《秋山圖》,大呼我師乎。
一九四二年(三十四歲)
書法變異,成為似隸非隸,不同於金冬心漆書。山東王獻唐先生極稱之。然馮超然先生斥為天書不好認為。後厭之。
一九四三年(三十五歲)
畫《瑞雪啟春圖》為母親七十壽。
一九四四年(三十六歲)
王同愈卒,年八十七歲。畫《洛神圖》、《蜀中留痕冊》贈程景溪。
一九四五年(三十七歲)
抗戰勝利,東歸無日。
一九四六年(三十八歲)
二月全家搭乘木筏自重慶出發經歷三峽,沖冒險水,出入盜匪窟穴,歷時一月余。於木筏上終日看山觀水,並記在心,日後聞名於世的峽江險水皆出於此。
一九四七年(三十九歲)
秋天,在無錫舉辦個人畫展。
一九四八年(四十歲)
在南翔東市創辦圭白農場。
一九四九年(四十一歲)
游新昌大佛寺,觀天台梁飛瀑。嘉定解放。
一九五〇年(四十二歲)
畫《杜陵詩意畫卷》後附五律六首,得馮老師贊賞。母卒。
一九五一年(四十二歲)
遷往上海,參加連環畫學習班。
一九五二年(四十四歲)
進私營同康書局任繪圖員,畫《牛虻》連環畫。參加新國畫研究會。
一九五三年(四十五歲)
上海舉辦解放後第一次大型展覽。作品《雪山勘探》得好評,被美協收購並出版。
一九五四年(四十六歲)
在華東美協會晤黃賓虹。宋文治來學習中國畫。馮超然卒,終年七十三歲。
一九五五年(四十七歲)
率宋文治去拜吳湖帆為師。
一九五六年(四十八歲)
安徽省文化局來上海物色國畫家去合肥工作,遂約了孔小瑜、徐子鶴、宋文治同行。畫《杜陵詩意冊》二十開贈姚耕雲。
一九五七年(四十九歲)
從安徽回上海。上海中國畫院成立。去浙東四明山下生活。畫《江路乘筏圖卷》。當選為上海市南市區人民代表。
一九五八年(五十歲)
去閩西寫生,畫革命歷史畫。反右開始,在會上說了上海美協不掛中國畫,像外國美協,被錯劃為右派分子。
一九五九年(五十一歲)
每天到畫院勞動改造。於餘暇畫成《山水畫課徒畫稿》二百幅。畫《杜陵入蜀詩冊八開》贈謝稚柳。
一九六一年(五十三歲)
國慶摘去右派帽子。為吳湖帆畫《清蘿吟巢圖》青綠山水冊頁。
一九六二年(五十四歲)
受浙江美術學院院長潘天壽先生邀請,赴杭州任教大學四年級山水課。畫《人物圖》兩幀,開始畫《杜甫詩意畫冊》一百幅。
一九六三年(五十五歲)
肺有病。老友任書博送進口葯抵白粉服後即愈,畫《感惠冊》報之。
一九六四年(五十六歲)
參加畫院組織的皖南寫生。見山叢林邊緣,日光斜射,顯出一道白光,遂由此創為留白之法。
一九六五年(五十七歲)
高教部規定,取消兼課制度回上海在青年宮等輔導國畫山水。畫《峽江險水圖卷》、《創新冊》。
一九六六年(五十八歲)
文化大革命開始,初未受沖擊,畫《毛主席詩意畫》二十四幅。
一九六七年(五十九歲)
因出身問題,開始被批鬥。
一九六八年(六十歲)
至文化大革命後期,均被批鬥,受畫院造反派斥打。
一九七五年(六十七歲)
摘掉地主帽子。去新安江淳安等地寫生,回來後創留白法。
一九七六年(六十八歲)
粉碎四人幫,文化大革命結束。畫《秋日雲開圖》。
一九七七年(六十九歲)
去井岡山寫生認識電影演員趙丹,畫《井岡山五哨口圖》。
一九七八年(七十歲)
畫院宣布一九五八年是錯劃右派。畫成《名山圖》十六幅。
一九七九年(七十一歲)
撤消地主分子的決定。為周恩來故居畫四尺整紙《梅花》,參加上海書法訪日代表團至東京、大阪。為北京人民大會堂畫《雁盪山》、《梅花》大幅。為上海虹橋機場畫大幅《大好河山》圖。任浙江美術學院國畫系山水研究生導師。
一九八〇年(七十二歲)
正式調任浙江美術學院教授。在上海畫院舉辦展覽,並攜至杭州展出,九月赴北京住頤和園藻鑒堂作畫。《山水畫芻議》出版。
一九八一年(七十三歲)
五月去香港舉辦個人畫展,並出版《陸儼少畫集》、《中國名山勝景圖》,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九月去北京參加中國畫研究院成立並任院委。
一九八二年(七十四歲)
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為金山賓館作大幅《雁盪泉石圖》,為和平飯店作《南雁盪》、《迎客松》,為人民大會堂作《雁盪泉石圖》,畫丈六《三峽》、丈二《南北雁盪》大畫。
一九八三年(七十五歲)
為中南海會議廳畫《層巒疊翠》圖,高三米長九米半大來畫。畫《高江急峽圖》、《雪中西湖圖》。
一九八四年(七十六歲)
將代表作品十四幅捐獻上海博物館。被任命為浙江畫院院長。參加在西德舉行之五人畫展。畫《峽坼雲霾圖》、《谷虛雲氣圖》、《杜陵詩意圖》。
一九八五年(七十七歲)
選書《重建黃鶴樓記》刻碑樹立樓前。《山水畫課徒稿》出版。
一九八六年(七十八歲)
《陸儼少自敘》、《怎樣畫雲》、《怎樣畫水》出版。
一九八七年(七十九歲)
應邀去香港中文大學講學。畫《雲山赴集圖卷》,其中人物有一百二十二人。為其畫人物最多的一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陸儼少畫集》。
一九八八年(八十歲)
畫水墨抽象冊頁八十幅以賀八十歲壽誕。六月率妻燕因、子亨、亶、學生沈明權等回故鄉嘉定古漪園舉行八十大慶並開個展。
一九八九年(八十一歲)
離杭州去深圳定居,臨行借西泠書畫院舉辦告別展。任西泠印社顧問。在懷柔縣進行創作,補足因文化大革命所流失的《杜甫詩意圖》一百幅。十一月赴深圳,病,住醫院。有「南陸北李」之稱的國畫大師李可染先生卒。
一九九〇年(八十二歲)
去南海游西樵山,題游龍入懷四個大字,刻於石壁上。
一九九一年(八十三歲)
元旦在深圳中國畫廊舉辦回顧展。展畫一百二十幅,盛況空前。故鄉嘉定籌建陸儼少藝術展。
一九九二年(八十四歲)
回上海,住延安飯店,病住院。
一九九三年(八十五歲)
病住院。重陽節卒,時年八十五歲。 陸先生之所以能與張大千、傅抱石、李可染風格迥異的山水畫大家,同時兼擅梅花、竹石,是與他在詩文、書法、畫論等多方面的深厚學術修養分不開的。
他出版有《陸儼少自敘》、《陸儼少畫集》多種專著和有關中國山水畫的多篇論文,被譽為「當代中國畫壇卓然翹首的文人畫家。」 陸儼少先生歷任第六屆、七屆人大代表、上海中國畫院畫師、浙江畫院院長、浙江美術學院(今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等職;同時還是位出色的美術教育家,他提出「四分讀書、三分寫字、三分作畫」的獨到見解,注重提高學生的全面修養。

5. 閘北區的中小學詳細地址是什麼

1 閘北區第一中心小學 公辦 康樂路199號 2 閘北區福建北路小學 公辦 浙江北路109弄100號
3 閘北區寶山路小學 公辦 寶山路251號 4 閘北區蕃瓜弄小學 公辦 天目中路749弄55號 5 閘北區烏鎮路小學 公辦 烏鎮路123號 6 閘北區第三中心小學 公辦 永興路211號 8 閘北區中山北路小學 公辦 芷江西路249號 9 閘北區永興路第二小學 公辦 永興路621號 10 閘北區中興路小學 公辦 中興路1347號 南起交通路 11 閘北區育嬰堂路小學 公辦 共和新路703弄5號 12 閘北區實驗小學 公辦 大寧路670號 13 閘北區第二中心小學 公辦 原平路56號 14 上海市大寧國際小學 公辦 北寶興路900號 15 閘北區和田路小學 公辦 和田路434號 16 閘北區大寧路小學 公辦 大寧路181弄15號 17 閘北區洛川東路小學 公辦 普善路818號 18 閘北區彭浦新村第一小學 19 閘北區彭浦新村第四小學 公辦 聞喜路971弄1號 20 閘北區彭浦新村第五小學 公辦 平順路175號 21 閘北區臨汾路小學 公辦 臨汾路1105弄19號 22 閘北區幸福小學 公辦 場中路2992號 23 閘北區萬榮小學 公辦 靈石路737弄17號 24 閘北區保德路小學 公辦 保德路661弄1號 25 閘北區陽曲路小學 公辦 陽曲路280弄38號 26 閘北區科技學校 公辦 陽曲路350弄1號 27 閘北區三泉路小學 公辦 三泉路821弄25號 28 閘北區景鳳路小學 公辦 景鳳路521弄1號 29 閘北區永和小學 公辦 高平路895號 30 閘北區共康小學 公辦 長臨路共康四村98號 31 上海市塘沽學校 公辦 海寧路685號 32 上海市恆豐中學 公辦 長安路295號 33 上海市三泉學校 公辦 臨汾路1515弄35號甲 34 上海市華靈學校 公辦 滬太路1170弄27號 35 閘北區啟慧學校 公辦 保德路1316弄109號 36 上海市第一聾校 公辦 景鳳路300號 37 上海民辦彭浦實驗小學 民辦 共和新路4555弄19號 38 上海市民辦揚波外國語小學 民辦 延長中路800弄88號 39 上海市民辦童園(實驗)小學 民辦 共和新路1725弄35號 40 上海市民辦童的夢實驗小學 民辦 陽泉路629號

學 校 地 址 校 長 室 校 長 郵政編碼
市北中學 永興路365號 56636054 沈黎明 200071
新中高級中學 原平路555號 56511505 陳裕全 200436
風華中學 共和新路1700弄49號 56037657 馮容士 200072
六十中學 青雲路323號 56638952 何曾豪 200071
彭浦中學 三泉路604號 56400325 馮永熙 200435
上海大學市北附屬中學 中山北路600號 66600060 王金寶 200070
回民中學 滬太路1000號 56940604 樂霆 200065
田家炳中學 景鳳路185號 36120889 尹麗君 200435
久隆模範中學 嶺南路115號 56910260 顧筱璞 200435
向東中學 蒙古路48號 63815226 洪光榮 200070
共和中學 恆豐路461號 63548592 陳振林 200070
塘沽學校 塘沽路730號 63240933 李曙煌 200085
朝陽學校 芷江中路345弄11號56631418 龔文沖 200071
華靈學校 滬太路1170弄27號36050284 朱樹凱 200072
三泉學校 臨汾路1515弄35號56417605 陶長發 200435
恆豐學校 長安路295號 63808948 曹治安 200070
市北初級中學 西藏北路803號 56987118 徐阿根 200070
風華初級中學 共和新路2800號 56654558 孫惠明 200072
彭浦初級中學 彭浦新村150號 36120119 楊永福 200435
和田中學 共和新路1873弄7號 56380654 陸玲娣 200072
山西中學 高平路968號 56504456 奚 敏 200436
實驗中學 中興路1779號 56972244 何 矩 200070
北站中學 海寧路830號 63564893 張雲霞 200071
閘北二中 天目中路100號 63244456 黃水才 200071
閘北五中 虯江路723號 66600428 宣壽林 200071
閘北八中 場中路2950弄80號 66240568 劉京海 200070
青雲中學 青雲路437號 56900651 朱明生 200071
十七中學 止園路389號 56629567 劉衛星 200071
古田中學 柳營路465號 66600431 范申華 200072
彭浦三中 平順路373弄5號甲 36120073 關俊林 200435
彭浦四中 聞喜路1000弄32號 66690985 王孝章 200435
彭浦五中 聞喜路360號 56792566 黃泉弟 200435
嶺南中學 陽曲路421號 56818635 王文斌 200435
保德中學 平順路874號 56885958 范<峰 200435
共康中學 長臨路248號 66690051 邊根華 200435

大哥,請採納,我好不容易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