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寧波人在上海有多少
在上海這個移民城市裡,祖籍寧波的人佔有很高的比例,有300多萬呢。最有意思的是,語言學家細細考證下來,上海人稱「我」「我們」為「阿拉」,其實「阿拉」不是上海方言,而是由寧波方言演變而來。不知從何時開始,「阿拉」替代了原生滬語的「伲」「我伲」。上海人喜食的黃泥螺、鰻魚、苔條、水磨年糕等等,也是寧波習俗的滲透。點點滴滴,足見寧波移民對上海的影響之深之廣。
社會學專家李瑊博士認為,從歷史上考察,寧波人移民上海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從清初到上海開埠;從上海開埠到1911年;從1911年到1937年抗戰爆發。
20世紀初年,上海人口持續激增,1927年已經達到264萬人。20世紀二三十年代是旅滬寧波人發展的極盛之時。據當年對各地遷滬人口的估計,這一時期在滬寧波人有40餘萬。其中從商者有5萬多人。他們以寧波同鄉會為基礎,發揮商業才幹,逐漸滲透到上海經濟的各個領域,特別五金、葯業、顏料等行業,基本由寧波人控制,在上海金融、航運業,寧波人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根據社會學理論,移民可以分為生存型移民和發展型移民。生存型移民主要是迫於生計而遷移,而發展型移民主要是為了尋求發展機遇而遷移。
當寧波人背井離鄉,告別明山甬水之際,他們沒有「走西口」的惶恐,沒有「闖關東」的悲涼。他們的目光里充盈著一份希冀,上海是希望之地。他們中有不少人是迫於生計來上海的,但更多的人是為了尋找發展機遇來到上海——他們是來闖世界的。
地理特點造就地域個性。寧波依山傍海,寧波人既有山地人堅韌剛強的性情特點,又有漁民搏擊風浪的冒險精神。寧波是最早開展海上貿易的地區之一。這種謀生方式造就了寧波人的群體意識與合作精神。清代浙東學派反對道學末流的空談,倡導「經世致用」務實主張,這一學風濡染了一代代寧波人,他們重實干,講信譽,善於經營,勇於開拓。寧波移民幼年大多受過私塾教育,有一定的文化根底,接受新事物和融入城市的適應能力相對較高。
上海開埠後大批寧波移民都是白手起家。朱葆三、虞洽卿等寧波人最初的奮斗日子都是格外艱辛的。他們白天賣力做學徒,晚上學店務、攻英語,平時還注重收集行情信息,結交各路朋友……他們一步步打拚下來,最終成為上海灘上聲名顯赫的工商巨子。這些寧波移民的發跡過程,堪稱傳奇。
② 上海人有很多祖籍寧波嗎
(⊙v⊙)嗯
上海少說3分之1是寧波人,比如我。我爺爺出生在寧波,年輕時來到上海的銀樓里工作,至今爺爺的兄長家依舊在寧波市。
我是上海80後的,我們這一代一般都知道自己的祖籍,許多外地的朋友搞不清楚,問我「你是不是上海本地人。」其實在上海,「本地人」是特指郊區人、松江等原住民的意思,而市區的上海人都是解放前江南地區的移民,所以我回答:「我不是本地人,我是寧波人。」外地的朋友都會搞不懂,問「那你不是上海人?」我無語:「不,我是上海人,但是是上海的寧波人。」外地朋友:「好復雜……」
從小學校里填表格要求寫祖籍一欄的,最多數的同學都是寧波裔的,當時上海的氛圍好像還是寧波裔的上海人比較排斥蘇北裔的。而且從小父母的教導,身邊的朋友都以自己是寧波裔感到驕傲。我從小沒去過寧波,但卻無論在電視里還是報紙上看到寧波兩字感到異常親切,可能是根在寧波的關系吧。
有些外地朋友說上海人排外,的確,我們年輕人早已不如此,但而些四十五十歲的中年人會有些排外。但即使如此,他們一般會稱呼外省人為「外地人」,而把寧波、蘇州的直稱為「寧波人、蘇州人」。
上海人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寧波的親戚。你在上海幾個路人,保證有一大半會告訴你:「我是寧波人。」我們沒有忘本,都以是一個寧波人而感到驕傲,真搞不懂為什麼有些寧波的朋友會排斥上海人呢?
而且舊上海時期,絕對是寧波裔控制著社會的上層結構,文化上的強勢同化了江北裔,從語言上就可以看出。
另外,寧波和上海不存在誰攀誰的問題,寧波人後裔,作為上海最大的一個族群,上海人和寧波人本來就是一家。
③ 上海人祖籍來自於哪些地方,為何大多數都是寧波人
上海原本只會一個小漁村,只不過在鴉片戰爭之後被腐朽的清政府劃分給了英國,並在此設立了租界。直接導致中國乃至世界各國的移民都開始瘋狂蜂擁進入上海,這里也逐漸成為了國外的租,清政府的很多法律法規在這也都行不通,很多地方都按照西方人的標准去執行,那時候的上海中國人並不是特別多,基本都是以國外移民為主。
據說在民國時期的上海,關於移民都有一定的等級劃分,當時在上海地位最高的是寧波裔上海人,他們主要從事金融行業,掌握著上海的經濟命脈,所以在上海有很大的話語權。因此在那時候有不少寧波人子啊上海做生意,在那裡的寧波人自然越來越多,。其次就是蘇錫常前往上海的人,他們中有很多人從事製造業,雖然沒有寧波裔那麼有錢,到那時他們的實力也不容小覷。那時候比較底層的是一以江蘇除蘇錫常以外的人,他們中絕大多數人主要從事體力勞動,長期受到寧波裔和蘇南裔的歧視和打壓,依靠在他們這些人手下打工來維持生計。
④ 上海人里,祖籍寧波的多還是祖籍蘇州的多
祖籍寧波的多,我外公外婆就是寧波鎮海人,我母親是出生在上海的寧波人。不過上海祖籍蘇州的也不少,我的師傅就是蘇州吳縣人,還有我上小學時一個同學的母親就是蘇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