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海南京路為什麼叫南京路,為什麼有那麼多條以別的城市為名的路
上海地名命名的歷史,可以總結出四條經驗:首先,尊重城市的歷史,讓地名成為時代的紀念;其次,尊重「洋人」的貢獻,不完全否定外國人留下的地名;第三,以約定俗成的地名為主,適當使用人名;最後,改革時期需要新地名體現改革精神。隨著上海城市的發展,路名需求不斷增加,規則只能以大致原則進行,盡量用國內地名命名,且被命名地區在全國的位置應大致與這條路在上海的位置相符,同時不影響原有主要道路。這是一種表達全國團結、四海一家的方式,同時也試圖減少上海人的本位意識。
在這種原則下,上海市區邊緣形成了地區路名集群的現象。例如,西南角出現了「欽州路」、「柳州路」等廣西地名,東北角出現了「鞍山路」、「雙陽路」等東北地名,正北方則有「呼瑪路」、「呼蘭路」等黑龍江地名。這一規則在上海沿用已久,隨著城區范圍的擴大,該規律持續起作用,新的命名還需考慮不影響原有路名,因此,有些地區在地圖上離得很近,但在上海卻相距甚遠,出現了多個東北集群等有趣現象。
例如,虹口區的赤峰路、多倫路原本是原上海市區東北角,現在卻基本處於應該叫「上海路」或「連雲港路」的位置,這種現象非常有趣。這種命名方式雖有其歷史和文化背景,但也引發了一些爭議,有人認為這削弱了地名應有的地域色彩,使得一些道路失去獨特性。
綜上所述,上海的地名命名規則體現了尊重歷史、融合文化、適應發展等原則,同時也帶來了地區路名集群的獨特現象,這種現象在地圖上和實際位置上都呈現出一種有趣的變化。這些命名規則和現象反映了上海這座城市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同時也揭示了城市發展中地名命名的重要性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