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泡飯的上海人早餐
泡飯是上海人的標准早餐,同時也是上海人在外地人口中落下的話柄之一。
所謂泡飯,就是早上起來把昨晚吃剩或故意吃剩的冷飯用開水一淘,弄一鍋飯不像飯粥不像粥的東西。要是趕時間,通常也就免了加熱的程序,借著開水的溫度,醬菜油條過過,也是一通連捎帶打。
平心而論,泡飯其實並不怎麼難吃。隔夜的冷飯一旦被早晨第一壺滾燙的開水泡醒,非但全無粥的那種黏糊和纏綿,反而條理清晰。食之,雖不可謂醍醐灌頂,也有大夢初醒的感覺。此外,泡飯也堪稱環保。當然,要獲得這種愉快的感受,須做到心中無飯,亦不可有粥。這不是粥,也不是飯,這就是泡飯,泡的就是飯。再說了,北京人好吃米飯,廣東人擅長煲粥,上海人在地理上夾在中間,弄點泡飯吃吃也是天經地義,並不過分。
除了飯不像飯,粥不像粥,泡飯之所以給人以苟且、寒酸的印象,基本上是由「隔夜飯」以及「開水泡」所造成的。換了賈寶玉吃的那種泡飯,水還是水,飯還是飯,吃到嘴裡,可就是見水不是水,見山不是山了。「一碗蝦丸雞皮湯?又是一碗酒釀清蒸鴨子,一碟腌的胭脂鵝脯,還有一碟四個奶油松瓤卷酥,並一大碗熱騰騰碧瑩瑩蒸的綠畦香稻粳米飯……芳官便說:『油膩膩的,誰吃這些東西?』只將湯泡飯吃了一碗,揀了兩塊腌鵝就不吃了。寶玉聞著,倒覺比往常之味有勝些似的,遂吃了一個卷酥,又命小燕也撥了半碗飯,泡湯一吃,十分香甜可口。」
蝦丸雞皮湯先不去說它。綠畦香稻粳米,又名「玉田碧粳米」,系清代貢品。謝墉《食味雜詠》稱:「京米,近京所種統稱京米,而以玉田縣產者為良。粒細長,微帶綠色,炊時有香。其短而大、色白不綠者,非真玉田也。」